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渔家傲教学设计

时间:
  • 相关推荐

渔家傲教学设计通用6篇

渔家傲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吟诵词作并默写。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作意境,品味词作的内涵。

3、利用想像、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

4、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吟诵词作并默写。

教学难点:

1、利用想像、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作意境,品味词作的内涵。

教学方法:

教师朗读指导、提问、交流、点拨

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发挥联想和想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并且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边塞诗词,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有哪些?

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岑参:《白雪歌送?》“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陆游:《十一月四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词也是描写边塞生活的。(板课题)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作者简介(略)

背景介绍(略)

三、自读欣赏,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

2、齐读

3、自由读(提出质疑)

四、品析词作内容

师: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知道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的是什么吗?

(一)、品析上阕的景物描写

1、写了哪里的景色?你觉得这里的景色与作者家乡的景色一样吗?

2、景色的不同体现在哪一个字上?(“异”字,以异统领)

3、“异”在何处?(再次自由阅读,合作讨论,找出“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雁去无留意、边声四起、孤城紧闭

4、以上的景色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荒凉、萧条、寒冷)

过渡:此景会让人产生怎样的感觉?让我们一起踏着文字,去体味作者心中的那份情。

(二)、体味词人的思想感情

1、作者和将士们长期生活在如此荒凉的边塞之地,他们的内心感想会是怎样的呢?(寂寞、孤独、思乡)

2、从哪些词句的描写中,体现出他们的这种情感?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思乡忧国,但功业未成无归期

悠悠羌曲,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无奈、凄凉、苦闷、悲愤

(深入理解燕然未勒后的心情)

师:可见,上面的写景,都是为了后面的抒情。在寥寥的几十字间,作者既写了景,又融入了情。最后让我们带着此情此意,再一次来朗读一下这首词。

渔家傲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体会作者在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进而感悟词作主旨;结合内容赏析阅读。

  3、品味本词豪放的艺术风格,感受词人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渔家傲》是李清照词作中的一首风格特殊的作品,是少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渔家傲是词牌名。

  二、整体感知:

  1、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其诗文并美,尤长于词,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词艺术技巧很高,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语言清丽雅洁,明白如画,富有生活气息,人称“易安体”。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失。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2、在词的创作史上,李清照是继柳永、秦观、周邦彦之后又一著名的婉约派词人。她的词清新婉转、幽怨凄恻,极富抒情性。但这首词却表现出非常不同的风格,它气势磅礴,音调铿锵,是李清照词中最别具一格的杰作。

  3、学习生字:谩(màn) .

  4、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词人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2、“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词人在梦中飞上了天空,见到了天帝,天帝询问她的去向。

  上阙表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友惊人句。”——“路长”“日暮”写出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谩友惊人语”,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4、“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词人决心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举,奔向飘渺的神山寻求幸福。

  下阕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遭逢不幸,渴望寻求幸福。

  四、合作探究: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女词人,为什么能写出这样豪放的作品呢?

  明确:封建社会中,女子生活于种种束缚之下,即使像李清照那样有高度修养和才华的女词人也不能摆脱这种命运,这无疑会使她感到烦闷和窒息。她作了两首《临江仙》词,都用欧阳修的成语“庭院深深几许”作为起句,这很可能是借它充分表达出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但这种愿望在她生活的时代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她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在这境界中寻求出路。然而在那个时代,一个女子能不安于社会给她安排的命运,大胆地提出冲破束缚、向往自由的要求,确实是很难得的,在历史上,在封建社会的妇女群中,这是很少见的。

  五、教师小结:

  这首词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想象丰富。通过对梦境的描述,抒写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他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读这首词。

  七、板书

  渔家傲

  词人梦中所见所闻:海天相接、瑰奇雄伟。

  词人的理想和抱负:辛苦求索、未见光明。

  ——渴望自由、追求光明。

渔家傲教学设计 篇3

《渔家傲 秋思》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并且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边塞诗词,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有哪些?

  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岑参:《白雪歌送?》“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陆游:《十一月四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词也是描写边塞生活的。(板课题)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三、自读欣赏,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

  2、齐读

  3、自由读(提出质疑)

  四、品析词作内容

  师: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知道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的是什么吗?

(一)、品析上阕的景物描写

  1、写了哪里的景色?你觉得这里的景色与作者家乡的景色一样吗?

  2、景色的不同体现在哪一个字上?(“异”字,以异统领)

  3、“异”在何处?(再次自由阅读,合作讨论,找出“异”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雁去无留意、边声四起、孤城紧闭

  4、以上的景色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荒凉、萧条、寒冷)

  过渡:此景会让人产生怎样的感觉?让我们一起踏着文字,去体味作者心中的那份情。

(二)、体味词人的思想感情

  1、作者和将士们长期生活在如此荒凉的边塞之地,他们的内心感想会是怎样的呢?(寂寞、孤独、思乡)

  2、从哪些词句的描写中,体现出他们的这种情感?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思乡忧国,但功业未成无归期

  悠悠羌曲,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无奈、凄凉、苦闷、悲愤

(深入理解燕然未勒后的心情)

  师:可见,上面的写景,都是为了后面的抒情。在寥寥的几十字间,作者既写了景,又融入了情。最后让我们带着此情此意,再一次来朗读一下这首词。

  五、背诵并默写。

  板书

  雁去无留意

  风景异[边声四起 ]荒凉、萧条、凄清

  孤城紧闭

  渔家傲 [

  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抒 情[ ] 忧国思乡 壮志未酬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范仲淹,背诵并默写本词。

  2、理解词的意境和主题。

  3、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诗歌背诵其中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李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二、整体感知:

  1、渔家傲,词牌名,属小令,分上下阕。本词是一首边塞词。

  2、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在诗词文章方面都有名篇传诵于世。曾守卫西北边疆多年,政治上主张革新,他的词风格明健,对苏轼、辛弃疾豪放诗派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著有《范文正公集》。

  3、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某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某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

  副使兼知延州[延安],抗击西夏,范仲淹担任起组织西北战线,力完狂澜的重任。他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渐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犯,而且称他为“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三、细读品味:

  1、词的上阕,展现的是一幅边塞风光图(写景)。

  (1)、塞下秋来风景异:(诗人的家乡在江南水乡,其感受定有不同)首句“塞下”点明环境,“秋来”点明时令,秋天到了,北方边塞的风光与江南风光迥然不同,别具特色:(突出“异”:总写)并从三处来体现:

  (2)、衡阳雁去无留意(特写)——大雁南飞:边塞已自荒凉,秋来更加萧瑟,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极言边地荒凉,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条件艰苦。(视觉上悲凉)

  (3)、四面边声连角起:(单调孤苦的生活)——边声四起:塞上四周响起了特有的边声:西风呼啸,驼马嘶明,兵士吟唱,草木萧萧,衬上悲凉的军中号角声,使得边塞的秋天更显萧杀。(听觉上的震撼)

  (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想象陕北黄土高原的地势,体会战士的感受)——孤城落日:在斜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犹如屏障,重重叠叠,前句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出紧张气氛,可见战事紧张,战士们在傍晚就提高警惕,守卫孤城,防止来犯。[又一次写出战士身处荒凉边塞,但责任重大,不容懈怠,那壮阔的景象恐怕无心欣赏]

  从视觉上把整个塞上偏僻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画出来,使人如临其境,同时感受边塞将士的慷慨悲壮的情怀。

  2、下阕抒写征人思乡之情(抒情)。

  (1)、浊酒一杯家万里:(“一杯”与“家万里”形成对比)——此句为诗人自抒情怀的句子,他身负重任,戍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萌发乡关之思,然而浊酒一杯,又怎能消去浓重的万里之愁?。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们如今怎样啊?难以知道。也许家中的妻儿老小也正思念着他,可是,回去一趟,何等的不易呀!(由生活细节进入人的内心刻画)

  (2)、燕然未勒归无计——边疆未清,燕然未勒[功业未就]还家之计无从谈起。[运用典故:东汉大将窦宪在燕然刻石记功而还。诗人运用典故,表明自己戍边报国的一腔热情。但

  是在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时代,要想保家卫国,抗击侵略,谈何容易?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使他充满苦闷与悲愤。

  (3)、羌管悠悠霜满地——在浓霜满地的夜晚,(由白天---黄昏----夜晚),一片萧寒景象,而悠怨的羌笛哀婉悲越,使人倍感凄凉。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这样的夜晚,钩起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愁,白发苍苍的将军,远离家乡的士卒泪水盈眶,久久难以入眠,都流下了忧国思家的泪水。

  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愁,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悲壮情怀,慷慨而又惆怅的情绪。

  四、教师小结:

  这首词通过对边塞秋季萧条的景物的描写和作者情怀的抒写,表现了守边将士的英雄气概和思乡之情,也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渔家傲教学设计 篇5

  渔家傲(宋·李清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读词文,读准词文中的生字新词,尝试根据节奏进行朗读,并能运用气息,按情感表达的需要,轻重缓急地进行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词韵的回响,并找出韵脚。

  2、结合译文再读词文,理解词文所表达画面与意境。结合插图

  3、反复诵读,进而感悟词作主旨;结合内容赏析阅读。

  (一)音乐导入:

  播放《一剪梅》,引出李清照。介绍作者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她的《渔家傲》,渔家傲是李清照词作中的一首风格特殊的作品,是少见的浪漫主义名篇。渔家傲是词牌名。

  (二)读文晓韵

  1、初读正音

  读文贵正,音正则字准,气正则韵出,先试着读一读《渔家傲》这首词,连续读两遍,注意把字咬准,音读正。(生读。)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教师随机正音:特别留意词中的“帆 殷 勤 嗟 谩 ”这几个字的读音。

  2、读出节奏

  1)词有节奏,句有停顿,现在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用节奏线画一画停顿的地方,(小组交流划出句子内停顿的地方)。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学生试着自读与对读,教师检查学生朗读的节奏划分,并让学生汇报读,相机引导)。

  2)教师引导:注意停顿与延音是有区别的,停顿是无声而有气,延音是有声有气,是声音的延续,再来体会停顿与延音的区别,以

  “天接云涛连晓雾”为例,“天接”一读完,声音就没有了,只有气息支撑,而“云涛”之间云与涛是平声需要延音支撑,声音一直是在延续的。

  (学生试着练习,掌握停顿与延音的区别)

  3、掌握轻重

  读词讲究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现在听录音读,看看你们能发现录音在轻重处理上有什么规律。(学生听) 1)学生交流发现:

  学生1:第一二声的字读得轻,声音有延长。 学生2:第三四声的字读得重,声音更短。 学生3:在停顿的时候,声断而气相连。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学生交流展示这一句。然后全体学生按照这种读法读全词。 2)、小组练读 3)、小组展示竞读

  4、体会音韵

  找出文中押韵的字,加重声调,略加延长,听听有什么效果?

  (三)会文悟情

  词不光读起来美,内容更美。

  1、读文会意:

  我们看看词的上片写了什么内容?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词人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2)、“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词人在梦中飞上了

  天空,见到了天帝,天帝询问她的去向。

  上片表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词的下片写了什么内容?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友惊人句。”——“路长”“日暮”写出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谩友惊人语”,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4)、“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词人决心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举,奔向飘渺的神山寻求幸福。 下片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遭逢不幸,渴望寻求幸福。 5)、这首词的内容是什么?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梦)追问:梦见了什么?

  板书 :

  梦中景:(迷蒙、壮阔)

  梦

  梦中语:(殷勤、温暖)

  梦中志:(不满、追求)

  2、析词悟情

  词以达情,李清照在词中道出了哪些人生感叹?分别在哪几句当中?(创设探究性学习)

  1)、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我报路长嗟日暮,(是路途中颠沛的艰辛。是翻天覆地的晕眩,是)

  2)、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是流离失所的苦闷,是不知所归的迷茫)

  3)、学诗漫有惊人句;(是学无所用的无奈。)

  4)、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是有所寄托的渴望)

  (四)聆听感悟: 再次聆听这首词作,我仿佛看到了 —— ;我仿佛听到了 ——;我仿佛感受到了——--

  (五)拓展延伸:

  假如我们穿越到李清照的时代,正站在词人李清照的身边,看到了她写的这首词,你有什么话想对她说呢?

  请以“”李清照,我想对您说??”的句式说几句话。

渔家傲教学设计 篇6

《渔家傲 秋思》教学设计

  明月镇贺家桥中学 熊运香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朗读诗歌,能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学会初步赏析诗歌内容。(重点)

  3、在品读中体会诗歌意境与情感。(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

  引导与点拨学生以读为主,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学准备:

  课件、朗读音频 课时安排:2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是苏州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介绍背景

  公元1040年正月,西夏李元昊集结十万大军,大举进攻宋朝,攻取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被围攻七天七夜。这时,不期而至的大雪纷纷而降,李元昊因粮草难以为继,无奈撤军。延州的险些失手,震动了朝野,上下顿时惊慌失措。在这危急江山社稷的时刻,52岁的范仲淹临危受命,坐镇延州军事要塞。

  当时西夏初立,气焰炽盛,锋芒正锐,而宋朝边塞一线,支离破碎,人心涣散。这首词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他的家在江苏的吴县,一个生于江南的文人,此时此地有何感想呢?让咱们一步步走近作者。

  二、朗读诗词,初步感知

  学生活动:自由朗读,展示读,听读,齐读,点评(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教师活动:引导与点评

  三、品读词句,深入体会

  请再读全词,思考以下问题,并结合相应的词句谈谈你的理解:

  1、在上阕中,你看到了什么“景”?这景会让你产生什么样的感觉?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理解,然后全班交流,在品读中,深入体会诗歌意境与作者情感。

  教师活动:引导与点拨学生品与读。

  四、课堂小结

(板书据课堂交流情况归纳)

  五、布置作业

  1、请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2、请搜集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渔家傲教学设计通用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