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小学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

小学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共4篇(一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本文由吾小秘【www.wxiaomi.cn】会员分享,供您参阅。文内整理了4篇相关范文,平均每篇4210个字,阅读大概需要10分钟。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小学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共4篇(一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以供参考。

小学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共4篇(一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共1

  小学五年级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总结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这门新课从内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或《社会》课。为了上好这门课,我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教学方法及措施:

1、明确了课程性质,全面把握了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全面的把握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了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了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了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了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2、让品德教育回归了生活,突出了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为根本。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社会,感受了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了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了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形成有价值的观点。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我创设了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了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了怎样生活、感悟生活。

二、评价方法

1、教师评价。

  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以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三、成绩: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小学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共2

【思想品德教学教育工作总结】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思品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今天X给大家整理了思想品德教学教育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品德教学教育工作总结范文一

  在这5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我校许多老教师尤其是我们组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在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一、把握时代脉搏,使政治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尝试,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如我在讲述“世界上各大国与中国建立的各种伙伴关系”时,联系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在讲述“联合国的千年首脑会议”时,联系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其联合国的作用;在讲述“朝鲜半岛的和平曙光和印巴之间的核冲突”时,联系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和平问题;在讲述“中美撞机事件”时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和我国-学资学习网-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此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 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辩论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点。步骤:选定论题,如撋缁嶂饕迨谐?镁褪鞘谐⌒枰?裁矗?笠稻蜕??裁磾。第一教时:就这一命题,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供全班学生讨论正确与否,并阐述理由,认为正确的一方为正方,认为错误的一方为反方,要求双方学生各推四名代表就各自的观点加以论证,并对对方可能提出的观点加以反驳。第二教时:-学资学习网- 正反双方代表分列在讲台两侧,正式展开辩论。第一步, 先由正反双方各推一名代表分别在五分钟内,表明自己的观点;第二步,双方自由辩论十分钟,在第一步基础上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并对对方观点提出质疑;第三步,由其他学生补充正反双方的观点,时间为十分钟;第四步,由教师根据双方观点提出的理由充足与否,论证是否严密来裁定那方获胜,在总结双方优缺点的同时,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2、专题讨论。活动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师生双方通过平等探讨,畅所欲言,沟通思想,从而就某一问题达成正确认识,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如在学因果联系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克隆技术将会把人类带往何处”,让学生在对克隆技术利弊的分析中,潜移默化的树立了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和把握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预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组织学生制定理财方案。活动目的:让学生运用高一经济学所学的股票、债券、储蓄等知识,结合家庭经济收入或-学资学习网- 个人零用钱制定一个理财方案,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学们回家后和家长商量如何把家里的经济收入进行最有效的投资,每一种投资方式的有缺点是什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许多家长改变了对政治课的传统看法,一直认为这些活动非常好。

4、社会调查。理论只有和实际相结合才能永葆青春期的魅力,只有让学生走出书斋、走向社会,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理论不只是虚无缥渺的空中楼阁,而是于沸腾的社会生活。调查式的第一步是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调查课题,寻求符合实际的调查对象和调查步骤,明确社会调查的方式和方法。第二步:正式开展调查,掌握大量的和课题有关的数据和材料,并对之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思考。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然后再一次走向社会,加以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第三步:撰写社会调查报告,一方面使书本知识得到检验和完善;另一方面也为改造社会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5.开辟“时事论坛”(高一高二每堂课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由学生自己准备和主持,要求运用所学经济学、哲学-学资学习网- 原理分析同学们关注的社会热点现象如:美侦察机撞毁我 军用飞机事件;台湾问题;美国“九一一”事件等。 此外,本着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的观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还组织了高一、二同学写哲学小论文,经济学论文;画哲学漫画等活动。 三、质疑导思激活思维

  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许多看似浅显明白的道理,学生未真正领会。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例如讲到中“我国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时,提出“共产党员和共表团员是否允许信教”的问题;当讲到“我国经济建设遇到资金困难的问题”时,引出“能否靠多发行人民币来解决”的疑问,学生在分析中有分歧,但教师进行引导,便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多媒体能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形象化,无序的内容系统化,使枯燥的哲学理论不再枯燥,也-学资学习网-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记忆。

  5年间,自己制作了不少CAI课件,并参与北京市课件评比获参评奖,进行多媒体教学,得到了海淀区教师的好评。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这一课获北京市优质课评比参赛奖。

  教育思想及班主任工作

  指导思想:教育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和精神力量,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健康的成长。

  第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尊重学生是教育原则和教育本质的要求。教师把学生当作发展中的人,并创造各种条件引发他们无限的创造力和潜力。我相信学生在我的主导作用下能管好自己,而不能每一件事情都担心他们干不好最后每一件事情都由自己做,结果学生对老师形成强烈的依赖。首先,我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主体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创建和谐的班集体,班干部是决定性的因素。高一时,我总担心班干部没有能力,不敢“下放”权力,时时都由自己来处理,结果正如计划经济一样管得太多太死,班里氛围较死,班干部能力也没能提高,自己又很累。到了高二上学期,我逐渐领悟到:教学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班主任工作又何尝不是呢?于是,我着手对管理体制进行大的“改革”,“下放”权利:通过几次班干部例会,要-学资学习网- 求班干部转变思想,从老师布置什么就做什么转变为敢想、敢做,不仅要做实干家,更要做决策者,只要能发动 同学们自觉参与班级管理,有利于同学们的学习和各种爱好的发展,什么想法和活动都可以讨论。这样一来发挥了班干部的主体性,调动了班干部的积极性,工作起来轻松许多,而且效果也较好。例外,未发挥同学们的主体性,班委决定建立值周班长制,有每位普通同学来担任;还建立了一系列的奖励制度如:学期末评选出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如最佳运动员,最佳导演,最佳演员,最佳值周班长,最佳口才,最佳团日志撰写人,最忠实的观众,最积极分子,最佳长跑运动员,最佳足球、篮球运动员等等;另外,抓住学校开展的活动这一契机做好动员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除了学校组织的活动外,在班内还开展各种活动,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这些活动大都由学生们自己策划、组织、总结,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引发动机,激发兴趣,发展个性的最佳选择。可以强化学生的表现欲、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每学期学校都要组织一些活动,放手让同学们去做,在具体策划、组织过程中我只起指导作用,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表扬或鼓励,使学生的主体精神在表现后得到弘扬。例如:年级组织-学资学习网- 的英语短剧比赛,我就鼓励尽可能多的同学参加,学生们自己导演,甚至演出需要的押金昂贵的宫廷服,也由学 生们自己想办法借的,绝大多数甚至非常调皮的同学都参加了在这一活动中。班级的凝聚力通过这些活动得到了很大的增强。

第三、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素质教育倡导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强调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因此班级管理中必须以学生个性的弘扬,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目的。各种活动本身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它要教师通过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个性,通过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素质。对于每一次活动,我都进行动员和总结,甚至组织同学写心得体会,要让学生通过每次活动都有大的收获,真正做到寓德育于活动之中。

  第四,成立自律小组,以学生管理学生,提高其自我管理的意识。

  自律小组各个成员主要工作内容为负责每日班级的考勤、卫生、仪表服装、校会以及课前准备和课堂纪律的监督与劝导,做好宣传工作,制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使班级形成一个有正气、有次序的良好班风,为同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自律小组各个成员各有分工,每日与参加年段评比的同学保持联系,及时发现班级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学资学习网- 办法,及时通知有关同学予以纠正,并定期向全班同学做工作汇报,总结前阶段之成果与不足,对同学提出相应的 建议和要求,同时也征求广大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下阶段的工作重点,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齐心协力,使班级的各项常规管理正常化、制度化,使全班每一位同学都充分意识到自己作为班级一员的重要作用,自觉为班级争取荣誉,做到自觉自律。 思想品德教学教育工作总结范文二

  这学期,本人继续担任九年级和六年级两个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学过程中本人能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为此,本人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出了切实可行的教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本学期学校建立了多媒体教室、电脑室,开通本地教学资源,利用这一优势,本有精心组织和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下载和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课件,使现代教学技术走进课堂,-学资学习网- 使学生乐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 好。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中本人尽量讲解做到清晰化、条理化;课堂语言力求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教学思路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些,学生活动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努力实现思想品德课的趣味化。思想品德课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学生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学生在日常行为、思想素质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变。 三、加强课后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巩固。因此本人针对中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的特点,经常通过谈心、主题探究等方式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耐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后进生努-学资学习网- 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多与他们谈心;从赞美着手,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所有的人都渴望得

  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在和学生交谈时,对他们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改变教师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让他们敢说话,说真话。这样让学生感到你与他是平等的,那么他就能很好的去接受你的观点,从而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真正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总之,时间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总体来看,这学期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本人的刻苦努力下,在全体同仁的帮助下,在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开拓前进,使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下页还有更多思想品德教学教育工作总结

-学资学习网-

小学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共3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阜阳十六中学 蒋雅莎

  2011年—2012年整个一学年我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我本着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经过这一年多的教育实践工作,我收获颇多,有经验,有教训,有挫折也有喜悦。为了使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在对本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做一些总结,分享一下教育心得。

  思想品德顾名思义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加要注重对学生思想以及道德方面的培养,鼓励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熟悉《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师教授初中政治的指向标,通过对于该课程标准的研读,使我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内容有了明确的认识和把握,有助于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有张有弛。

2、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作为一名新教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

  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因为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

  不好,不仅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还会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

  对于知识的掌握。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

  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

  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

  充分的准备,并加入生活元素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后及时对该课作

  出总结。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这也使我

  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

3、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作为一名新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经验是其弱点,于是怎样把

  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教学内容成了我日常非常重

  要的一项工作。为了增强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我除了注重研究

  教材以外,还不忘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

  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

  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于是,在七年级下半学年,我参加了学校

  举办的青年教师大奖赛,没想到第一次试水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还被推荐到区里参加优质课比赛,可是这次优质课也让我体会到

  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句话的含义,我只取得了第三名,

  这也是我看了自己的差距,也更加坚定了我要继续锻炼,学习的

  决心。

4、认真教学工作,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思想品德教材的编写内容,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在课堂上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探索问题,通过学习探究,自己去感悟生活中的一个道理。事实证明在课堂上,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就越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同时也越能给老师带来教学灵感,增强教学效果,从而达到一个双赢的局面。

5、布置作业有针对性,认真批改作业

  通过对学生的作业、练习检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在每次作业批改中总结学生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的环节,从而能够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育是爱心事业,要教好一个学生并不难,但是要教好3个班100个学生就必须真正全心全意的付出。人生有涯而教学无涯,教学无止境。新课程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不断的锻炼和学习,具有更强的驾驭课堂,调控课堂的能力。

  以上是就我的一些教学体会,我也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各位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的成绩,做一名合格的好老师。

小学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共4

  第一章: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概念与基础

一、名词解释

1、品德、道德、德行的区别 品德:

  一种是“大”的品德含义,即品德本身包括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等内容;另一种是专指道德品质。本书对品德的理解采用第二种界定:品德即道德品质。 道德:

(1)《中国大百科全书》: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标准、原则和规范的总和,也指那些与此相应的行为活动。

(2)《新伦理学教程》: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观念、情感和行为习惯,并依靠社会舆论和良心指导的人格完善与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规范体系。 可见,现在人们更多地把道德看作应该遵守的规范和原则。

  德行:(1)在我国道家思想中,德性与道、生命密切相关。德行就是“道”在生命体中的体现,是生命的根本属性。 (2)亚里士多德认为,德行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是一切事物的优越性。德性就是中道,其实质是一种适度。

2、儿童生活的主要存在方式:

(1)关系性生活:在小学阶段,关系性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三种关系,分别是与父母的关系,与教师的关系,与同伴的关系。关系性生活对儿童品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儿童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基础和核心。伴随着儿童的成长,儿童与教师、同伴的关系对儿童品德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2)活动性生活:儿童主要有三种活动,分别是游戏活动、仪式活动和叙事活动。游戏活动体现出儿童的基础需要和自然渴求,儿童游戏本身就是一个矿藏丰富的“育人”宝藏。仪式活动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与历史,是儿童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叙事活动是符合儿童兴趣、注入儿童心灵、开启儿童智慧、满足儿童童话生活与现实需要的活动。 (3)学习性生活:学习是人的天性,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学习是儿童的一种重要生活。对学生而言,学习既是权利也是义务。课程学习是儿童在校学习的主要内容,课程学习是儿童学校学习生活的重要方式,课余学习生活是一种非正式的、无计划的、无意识的学习性生活。课余学习生活一般体现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及儿童与他人的交往中。 (4)社会性生活:社会性生活是儿童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生活在社会大背景下,社会生活影响儿童生活。儿童的社会性生活主要体现为儿童在公共场所的活动需要儿童有相应的公德。儿童的社会性生活还有助于其陶冶良好情感。儿童社会性生活有助于加快儿童社会化进程。

二、简答题

1、何谓生活:

  字典里对生活的解释为生存、活着和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在现实中,人的活动领域可划分为三个基本层面:最基础的是以个人的衣食住行、饮食男女、婚丧嫁娶、礼尚往来为主要内涵的日常生活领域;中间层面是政治、经济、技术操作、经营管理、公共事物、社会化大生产等非日常的社会活动领域,最高活动层面是由科学、艺术和哲学等构成的非日常的、自觉的人类精神和知识领域。

  通读第三节:生活基础

  第二章小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一、名词解释(道德情感发展)

(1)弗洛伊德提出成熟的人格由三个成分组成: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是人格中的生物成分,它是与生具来的非理性欲望,寻求本能需要的即时满足。它遵循快乐原则,即一切以快乐为本。本我是人格中最早发展的成分,天生就有。

  自我:自我是人格中的心理成分,从本我中分化出来,主要起到协调作用,检查本我欲望,接受超我的指导,选择符合超我和现实的行为。

  超我是人格中的社会成分,也是最晚发展的部分。它是个体内化的道德行为准则,通常会对本能欲望进行约束和控制。

(2)移情:被他人情绪激发并能感同身受地体验到别人情绪的能力,是引发内疚、同情等道德情绪的基础。移情是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基础。 (3)内疚感:指个体做错了事情,并感到自责。内疚感的产生是一种相对比较复杂的过程。产生需要满足四种心理条件:

①个体必须将准则内化并且在需要时及时识别,即意识到过错或过失。

②在违规时意识到并理解伤害行为的严重性,反过来思考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即当前的错误是由自己造成的。 ③反省自己的动机是无意的还是有意的

④不仅要感到内疚,还要有违规犯错感,主动对所做的伤害负责任。

二、大题

1.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p28)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从一个非常自我中心的道德推理阶段发展到以合作和互利为基础的公平系统阶段,经历了一个前道德阶段和两个道德阶段。

(1)前道德阶段。学龄前的儿童几乎不关注规则,也不理解规则的真正含义。他们的行为既不是不道德的,也不是“不道德的”。

(2)他律道德阶段。5-10岁。行为受外部规则的约束。此阶段儿童思维比较刻板,认为规则是由权威人物所制定的,不可更改,且必须要遵守的。在行为责任的判断上,儿童通常从行为的结果来进行判断。在惩罚方式上,儿童倾向于采用强制性的惩罚,即为了惩罚而惩罚,惩罚措施与行为之间没有关联。

(3)自律道德阶段:10或11岁以后。思维更加灵活,认为规则是可变的,人们可以主管地制定社会规则,也可以挑战现有的规则。同时,在大家都同意的前提下,还可以修改规则。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有时候可以违反规则。在行为责任的判定上,儿童会依据行为者的主观动机来判断对错。在惩罚措施方面,儿童能认识到惩罚的本质意义,会采用回敬型惩罚,即根据错误的类型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让犯错者认识到行为的后果,从而减少错误的行为。

2.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1)水平一前习俗道德水平:能认识到规则的存在,认为规则由权威人物制定,人们为了避免惩罚或获得个人利益而遵守。

①阶段一惩罚和服从的定向:缺乏是非观念,认为免受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都是坏的。他们因为害怕惩罚而遵守规则。

②阶段二相对功利主义的定向阶段:为了获得奖赏或者实现个人目的而遵守规则。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别人的观点,但他人定向的行为最终也是为了获得汇报

(2)水平二习俗道德水平: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或维持社会秩序而遵守规则。道德动机是从具体的惩罚和报偿发展为获得社会赞赏和避免谴责。

③阶段三好孩子定向阶段:符合道德的行为就是让人高兴,给人帮助或得到别人认可的行为。遵守道德规则的目的就是为了被别人看作“好人”。

④阶段四 遵守法规阶段:道德动机不是害怕惩罚,而是相信规则和法律能够维护社会秩序。正确的行为就是遵守法定权威所指定的规则行为。

(3)水平三后习俗道德水平: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的阶段。

⑤阶段五社会契约定向阶段:认识到社会契约和个人权利的重要性,认为社会法制应符合社会大众权益,不符合时,应该修改,个人必须遵守修改后的法规,不然就是不道德。

⑥阶段六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根据自己的选择的符合良心的道德原则来判断对错。关注普遍公众的抽象到的方针或原则。

3、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主要包括合作、分享、助人、捐助、谦让、安慰、同情等。总体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亲社会行为逐步增加。

4、小学生有哪些攻击行为及其特点(p47)

  攻击行为是指任何形式的有意损害另一生命的行为,且另一生命是力图避免这种遭遇的。根据攻击的形式可划分为身体攻击、言语攻击、关系攻击,其中关系攻击是指通过造谣等方式破坏对方的形象和人际关系,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从工具性攻击到敌意性攻击,主动地攻击行为和报复行为呈下降趋势,但儿童攻击行为中的敌意性增加,且对报复性行为表现出了较高的容忍度。 遵循四种发展轨迹:

  长期稳定轨迹,在童年期和成年期都具有较强的攻击性 高攻击—终止轨迹,成长过程中,攻击性逐渐降低直至正常水平 中度攻击—终止轨迹,与前者类似 无问题轨迹,一直维持较低的攻击水平。

  第四章小学生品德评价

(哪些方式,哪些是有效的,方法有哪些) 本章小结

  需要参照书本P78-97页掌握评价方法,并指导哪些是有效的

  本章围绕小学生品德评价,介绍了小学生品德评价的相关概念和小学生品德评价的方法。品德评价的类型和方法很多。从评价形式看,包括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从评价性质看,包括肯定性评价和否定性评价;从评价时间看,有即时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从评价程度看,可分为不同的等级的肯定性评价和不同等级的否定评价。

  品德评价具有多重功能,最为主要的是育人功能,除此之外还有评定功能、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小学生品德评价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要求,其中总的原则是教育性,在此基础上,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应遵循几个"结合"原则,如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多元评价相结合等。

  本章对品德方法的介绍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品德结构要素的道德认知评价法、道德情感评价法、道德行为评价法。第二部分是有关道德价值取向评价法、道德一致性评价法以及小学生品德评价的综合方法运用。

  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分别对小学低年级和中、高年级儿童的品德评价方法作出了具体规定。小学低年级的评价方法主要有:观察、访谈、问卷、成长资料袋评价、作品分析等;小学中、高年级的评价方法主要有: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达成水平评价、作品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等。

  第五章亲子关系与小学生品德养成

1、名词解释

  亲子关系:原是遗传学用语,指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这里指以血缘和共同生活为基础,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互动所构成的人际关系。

  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中,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其亲生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之间的关系,它表现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与关系状态,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整体的家庭关系货家庭氛围状况。

2、论述

1、学校如何助力亲子教育?

  答:家校合作实施亲职教育和亲情教育。

  学校需要提供亲子教育的相关支持,采用适合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家校合作方法。一方面通过亲职教育来提升父母素质;另一方面,通过亲情教育,即人的亲和力教育,将亲情教育寓于课程和活动中,加强对小学生亲情亲情方面的教育,让小学生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家人,学会爱自己的老师和同学,进而爱家乡,爱祖国。

  第六章同伴关系与小学生品德养成

(重点:同伴交往第二节、P123)

1、同伴平等交往如何对自律道德产生促进作用? 答:

1、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过渡

  皮亚杰认为,他律道德是儿童早起以权威为定向的发展阶段,而自律道德是内省的、合作的道德阶段,儿童的道德发展从他律道德走向自律道德。儿童从他律道德(5-10岁)走向自律道德阶段(10-11岁)需要具备认知的成熟性与社会经验。在社会经验方面,主要是同伴之间平等交往的互动经验,使儿童懂得了规则是人们达成一致的结果,在所有人都同意的情况下规则是可以改变的。

2、平等交往促进自律道德

  同伴关系的平等性即儿童认为同伴在身份和权利方面都是伏地横的,这可能使得儿童在同伴群体中形成一种相互对称的关系。这种交往削弱了儿童对成人权威得盲从,有助于提高儿童得自尊和对同伴得尊重,从而把儿童引向更加富有灵活性、自律性得道德状态。 首先,儿童之间发展是相互的、亲密的关系使得合作和沟通成为可能,且更有可能形成意见一致的决定。通过与其他同伴得持续互动与合作,儿童对于规则的看法及相应的道德观念逐渐发生改变。儿童逐渐懂得社会规则的建立和运用可以基于彼此平等的合作,而不是某人的权力。

  其次,在平等同伴关系中,儿童可以检验相互矛盾的观点与看法,通过协商并开展开讨论来决定是妥协还是拒绝。这样的同伴互动经验使得儿童的道德发展是积极的、适应的,比如儿童能从中发展理解他人想法、情绪和意图恶能力。同时,同伴之间冲突的解决使得儿童对成人权威的依赖性减弱,强化他们对规则的认识:规则是可以改变的,只有当同伴彼此都认同和赞成时,规则才有存在的价值。

2、同伴经验带来的增值学习(什么是同伴经验)

  答:增值学习:在儿童原有的道德价值系统的基础上,增值地获取和建构道德。

(一)同伴经验构成道德增值学习的基础

  儿童在每次同伴交往中的内容和过程都会受到儿童过去的交往经验及对未来交往期待的影响。同伴经验的参与为儿童道德的增值学习提供了基础。

(二)经验对话——道德增值学习的路径

  这是一种互帮互助的探讨方式,在对话中儿童之间是平等的,能够尊重彼此的经验与观点,通过将自己观点与行动与同伴协调,而非外部强迫的方式相互影响。(不同于成人给学生带来的影响)

3、同伴交往的重要性

4、论述/材料师生交往中教师应采取的管理方式与教育措施?(思考) 读懂儿童表达

  理解儿童情感表达的实质,懂得儿童语言表达的真意,了解儿童境遇,明白儿童行为的真意。 掌握儿童有效沟通的原则与技巧 放弃自己的“先见”

  教师即使遇到儿童犯错,也应把事情往好的地方想。多倾听,多交流,延迟判断,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一些错误发生与不良后果产生。

  尊重儿童的生命状态:创造性等待

  顺应儿童生命特点,理解、宽容儿童的一些表现,要耐心等待儿童成长。 提供适切帮助:相信儿童

  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关注儿童生命需要,肯于贡献自己的生命经历与生命经验,具有较高的教育艺术,相信儿童生命具有向上、向善性。 洋溢人性的光辉 仁爱之心 传递正能量 提升境界

5、结合中文专业如何建立德行课堂?

(一)提升小学教育生活品质

  提升小学教育的生活品质,不仅需要教师有正向的德育编码,也需要让德育课堂与小学生生活体验密切相关。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切实的幸福,减少学生对德育教育的隐性抵制。

(二)强化教师成长中的人文之维 强化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人文素养, “人性”对人的尊重 “理性”对真理的追求 “超越性”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三)共建“表达式”德行课堂 用德育观引导、发展德行课堂

(四)德行课堂原则

1、关心学生是成长的学生,教师理解学生成长

2、榜样教师以身作则

3、艺术间接性艺术性的引导而非灌输

6、什么样的老师对学生道德成长起到引领作用?(结合成长经历)

(一)强化教师成长中的人文之维 强化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人文素养, “人性”对人的尊重 “理性”对真理的追求 “超越性”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二)德行课堂原则

  关心学生是成长的学生,教师理解学生成长 榜样教师以身作则

  我的看法:不是灌输说教而是德行引领,有榜样作用,关心学生成长,具有人文素养。

7、校园游戏与小学生品德养成(大情景题)(理解的方法,通读本章) 这一章的游戏观(通读本章)

  当孩子在游戏中遇到道德事件或道德冲突时,老师如何对孩子的游戏活动做必要的介入和问题的解决? 书中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教师影响小学生游戏有三种策略: 筛选

  教师应当积极地帮助儿童选择和规范游戏,引导他们玩有益的游戏,原离有害的游戏。 改造

  教师可以针对游戏的问题,对游戏进行改造,抽取游戏中有价值的因素。改造是筛选的深化和发展。经由教育力量改造过的游戏,通常带有比较明显的教育要素,可以校园活动的方式自上而下的推进。 再造

  是对游戏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造。主张保持儿童自然游戏的风格和特点。为儿童创设能够激发儿童游戏欲望的游戏环境,减少对儿童游戏的直接干预。

  第十章仪式活动与小学生品德养成(论述或简答)

1、聚焦学校里的一类常规仪式活动,分析它的道德价值的内容

(书上的例子: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联欢会、颁奖典礼、课间操、家长会、主题班队会)

  仪式活动的特点:在不知不觉中感化学生,教育学生,熏陶学生,改变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仪式能够帮助儿童自我确认——个人存在 仪式能够让儿童认识集体——集体主义 仪式有助于儿童树立国家的形象——爱国主义 仪式带领儿童放眼世界——国际理解

  仪式促进儿童形成与自然的亲近关系——天人合一

  升旗仪式

  首先在升旗仪式的庄严气氛中,为学生讲解祖国的昨天和今天,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其次,利用升旗仪式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再次,升旗仪式的开展有利于发挥学校的团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归属管。学生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升国旗仪式所创造出的庄严肃穆的气氛,容易升华学生之间的友谊感,增加凝聚力。最后,升旗手和学生主持人等角色所带来的荣誉及其选拔过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学生带来师范和激励作用。因此,每周举行一次升国旗仪式的学校,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发挥和拓展升国旗仪式的教育功能。

  入学仪式 启蒙教育,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意味着儿童将适应一种新的学习生活。对儿童来说,这是一个挑战。跨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意味着要学会学习、喜爱学习、刻苦学习,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仪式的意义在于个人力量。一年级新生入学仪式,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唤醒童心,启迪成长,让儿童获得积极前进的精神动力。

  颁奖仪式

  颁奖仪式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丰富的教育性,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表扬的德育价值

  学生获奖,实际上也是受到表扬的一种方式,表扬是学校德育的方法之一。可以提高学生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明确努力方向,使受奖行为及正确动机得到强化而引起重复,激发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自信心、上进心等,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由于学校教育的特殊性,教育者不可能拿出很多物质性的东西来奖励学生,给予的奖励多以精神奖励为主。精神奖励远比物质奖励对人的激励作用为大。物质奖励只是对精神奖励的一种补充,要通过人的精神的刺激才能起作用。 榜样作用

  对于为获奖学生来说,得奖的同学无疑会成为他们的榜样。榜样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资源,也是引领小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力量。储培君认为,榜样法是以各种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作为范例来影响、感染、教育学生的方法。 榜样教育之于个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境界,即培养受教育者的完善的人格、卓越的品质和真确的价值观。因此,榜样教育就是把体现在榜样身上的人格、品质、价值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人格、品质和价值观,使受教育者达到榜样的精神境界。所以说,颁奖仪式中,获奖同学的品行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众多同学的模仿和学习,这正是颁奖仪式的积极力量。

  扫墓仪式

  有利于中小学生身心成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上下课仪式

  具有一定的互动性,蕴含着尊重和虔敬,也包含一种承诺,即行动者声明在将来的行动中,将以特定的方式对待对方。对学生而言,无论其家庭、社会背景如何,此时均要形成上课或下课的感觉,建立对课堂的虔敬之心,有倾听、接纳、参与之态;对教师而言,则应将课堂视为神圣之场域,不可怠慢松懈,认真组织教学和学习,聆听学生的心声。

小学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共4篇(一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