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写苏轼的作文

时间:

写苏轼的作文(汇编4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写苏轼的作文(汇编4篇),供大家赏析。

写苏轼的作文(汇编4篇)

写苏轼的作文1

  北宋“兄弟情”

  “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这是《苏辙传》中的句子,所描写的是苏辙和苏轼的关系之友好,苏轼这一生为人直率,有时候还写几首诗讽刺一些小人,可对于封建社会,苏轼的行为是极其的惹人不爽,这也是后来苏辙辞官为哥哥消罪的由来。

  这两位兄弟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中的一员,才华横溢,为人正直,虽然只有两三岁之差,但是苏轼和苏辙的感情一直都很好,正如苏轼《满江红·怀子而作》中所说的:“孤负当年林下语,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常羡人间琢玉郎

  人间有万种风情,始于心动,没有结尾。

  只有看过许多的分别离合才会知道陪伴有多难,柔奴皆是如此,“一语道破梦中人,”识破了万千红尘,不如拿那三千青丝换与王巩白首方头,道人先生也是烂漫派诗人,即有“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百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有人说,歌奴乃下九流之众,但在道人先生眼中而非如此,戏子多秋,歌奴也是如此,给她一个可以厮守一生的人,她定当不枉此人情。

  诗酒趁年华

  世人皆知李白“兴敢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却不知“把酒问青天,”同是狂傲诗人,李白的仙气是一直处于巅峰,而苏轼则属于时而仙时而“俗”的那种,由于生活的朝代不同,所以算是上天弄人吧。

  谁没年轻过呢?每个人年少时都会意气风发,苏轼的少年意气都聚集在“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干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园,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少年意气迎面袭来,清风明月皆不可攀,挥笔诗诵,不及半分骚狂!

  此事古难全

  在官场上,没有所谓的“好人”,他们只是一些为了利益而生的小人,谁损坏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就针对谁,而苏轼为人豪放,从不参与这些所谓的.“官员们”里去,从而使一代好官员变成了一位诗人,写了许多优秀的诗,连他自己都记不全的那种,反而到了现在,让我们来一首首背。

  ”既然做不了一代好官员,那就做一代有名的骚客;既然不能让自己实现自己快乐,那也不会让我们快乐。”这可以算是苏轼一生的写照了吧,真可谓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啊!

写苏轼的作文2

  元丰二年,苏轼被贬潮州,贬调的原因是他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同年八月,他又因“乌台诗案”被加以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幸好曹氏爱才,不肯杀他,神宗才对苏轼从轻处理,贬到黄州安置,不得干预公事,在黄州的日子简直是一种自由的囚犯生活。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触景生情而写下了《赤壁赋》这篇流传千古的杰作。

  他生性喜爱山水。在初秋月圆之夜,苏轼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回顾一生,苏轼心潮难平。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复已经付之东流。

  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使人惬意,雅兴萌生;月光皎洁,怡人心神,江水浩渺,令人陶醉。面对这空明澄澈、如诗如画的美景,苏轼陶醉其中,产生“遗世独立”、“羽化升仙”的遐想。于是,喝着酒,他快乐极了,扣舷而歌。

  客人“倚歌而和”,那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使苏轼喜悦的心情被染上悲戚的色彩,情由乐而生悲,并由此展开对于人生的议论。客人由游赤壁而想起“一世之雄”的曹孟德,这不可一世的英雄在历史的长河中像大浪淘沙一样随水而没,更何况你我在这里驾一叶孤舟,饮酒作乐,每天以鱼虾为伴,却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天人对比,悲情遂生。

  与主客对话,一问一答,一难一解。“你看那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一切变化本身就是永恒,就不必感叹于生命的短暂了。再说,权势、名利、地位等等这些事物,我们孜孜以求的东西,何尝不是幻象,此生的烦恼,不都是自己给的吗?把内心的这些统统放下,不是自己的东西就没有必要去取得,万物随缘,这样不就解脱了吗?”在劝客的`同时,他为自己找到了答案。苏轼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无苦恼。于是他与客人转悲为喜,开杯畅饮。

  这篇文章以乐情开始,以喜悦结束,中间加以人生哲理的议论,转着过渡十分自然。苏轼借游赤壁来抒发自己的抑郁情怀和深沉而旷达的人生感慨,不但思想内容具有深度,而且文采也给人以美的享受。由此看出苏轼对官场险恶的厌弃,透露出苏轼我行我素、笑傲人生的超然情怀。

写苏轼的作文3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善作诗,他的生平受到过严重的政治迫害,但这样的逆境却是时代对这位文学天才的玉成。

  他的超脱,更是让我敬佩万分。苏轼与其父苏洵以及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三个人的才气可谓非常出名,而三人的.性情也截然不同,其中苏东坡的一生却尤为叫我着迷。他,爱憎分明、爱民如子。就举颇受争议的“青苗法”为例,他因为知道此法会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会因无力偿还债务而坐牢,他也就坚决反对推行此法。为此,也得罪了朝廷中的小人,最终自然免不了被贬谪。

  但是为了百姓,他义无反顾、坚持到底 。他的交友之道也甚让我敬佩。政治上,他自知哪些人值得深交,哪些人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他的才华以及处世之道也让他结识了一些和他志同道合之辈,如著名的太守欧阳修、司马迁以及张方平等。而在生活上,他却拥有名妓、高僧等朋友,他也不管别人怎么看他,反正他觉得结交的朋友都是值得结交的,不论他们是何种身份、何种角色。同时,他体察民情,他把对百姓的同情都写进了他的抗暴诗中,当然这是批评新政的,经那些小人添油加醋便成了朝廷的诗作。最后,他自然免不了接受牢狱之灾了。但是这丝毫没有挫败他的锐气,当他从监狱里放出来,他依然是积习难改、依然诗如泉涌,在他写完两首诗后,掷笔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药!”是啊,那都是因为他不曾忘记自己当官的初衷以及信仰,那就是:为民请命。他不仅是一位很有才气的诗人,而且也是一位亲力亲为的工程师 他为了安抚民心,竟亲身在泥里跋涉,奋不顾身抢救城池。

  这样亲力亲为的臣子生在宋代,实在是宋代之幸,宋民之福。而令我为之动容的是他与弟弟子由的深厚情谊。兄弟二人在政治上虽然看法相似,而且立场也相同,但是二人的个性则迥然相异。子由沉稳、实际、拘谨、寡言;而东坡则轻快、开阔、好辩、天真、不顾后果。在朋友同僚的心目中,子由为人可靠,而东坡则直言无隐、玩笑戏谑,使人害怕。两人既是感情深厚的亲兄弟,又是政治上互相扶持、关心的挚友。两人之情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体现的淋漓尽致。苏轼,一位伟大诗人,他也有自己的偶像,那就是陶渊明。因为东坡同样向往农耕生活,可惜他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只因小人当道,令其仕途坎坷,一生浮沉起伏。

  才华横溢的苏轼乃吾之古代男神也!

写苏轼的作文4

  还有谁比苏轼更得人缘的嘛?他热爱生活,性情开朗,兴趣广泛,快意人生。如果他是情人,是最让你舒心的情人;如果他是长辈,是最让你愿意亲近的长辈;如果他是朋友,是最可与畅谈共醉的朋友;而他是文人,是最让人心胸开阔的文人。

  苏轼给人类似的感觉。他接二连三的越贬越远,高龄而不能落叶归根,如果是李商隐的凄恻怎么能受得了?可他真男人,真豁达。他高高兴兴的吃荔枝,兴兴头头的到村里看人养蚕农耕,津津有味的看雨,看山,看灰白炉火一拨通红,看潇潇飞雪打在窗棂。谁说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他也有人生如梦的浩叹,想过要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可是他最终是快乐的,满怀希望的`。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伤乎?现在还有这么飘逸的唯物主义者么?超脱到连死亡都不会带来恐惧了。

  清朝人说,他是李白之后唯一有如许大才华的人。不假,但让人倾倒的不仅是他的才华。昨天看古文观止,终于知道了他那句名言的来历:他做应试文《行赏忠厚之至论》里有这样的说法:“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古文观止内有注道,这两句主文的考官皆不知出处,入谢叙礼时欧阳公(是指欧阳修嘛?)问其出处,东坡笑曰:“想当然耳!”数公大笑。读之莞尔,体会到他亲切的爽朗。有人拍他马屁,他哈哈大笑绝倒在地;有朋友浩叹人生如梦,他开解再三斟酒共醉。他泛舟,骑马,淋雨,醉卧溪边,倚杖听潮,他活在诗意的人间烟火里。

  伤心的事他也有,他的悼亡词里写的:不思量,自难忘。我可以想象这个明快豁达的男人是如何在一瞬又一瞬的间隙里想到亡妻,霎那间心酸眼亮。钱钟书说,文人最喜欢有人死,因为有题目可以做文章——是的,当元稹把“唯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做得如此凄恻而不到一年就纳新妾时更可以为之一笑。但我相信苏轼的真诚。就好像宋人的另一首悼亡词:空床卧听风吹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是追忆,表白都难免虚伪,而追忆大多真痛。

  张若虚看月亮的时候,生发出的是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美丽哲学思想;而苏轼看月亮的时候,超出自己,超出同辈,超出宋朝,生发出博大的关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自私是人的天性,其实关爱也是;这两句话,一千年来让我们心里的小小关爱有了栖息的地方。

写苏轼的作文(汇编4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