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初中物理电压教案

时间:

初中物理电压教案4篇

初中物理电压教案 篇1

  电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

●知道电压的单位及其单位换算,记住干电池及家庭电路电压值。●知道电压表的用途与符号,知道正确使用电压表的规则,能识别和选择电压表量程,会正确读数。2.过程与方法

●在在初步认识电源、电压、电流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推理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认识电压表和正确使用电压表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

  难点:能正确使用电压表测出各电路两端的电压。【教学方法】

  探究、实验、讨论法 【教学器材】

  电池、开关、小灯泡、导线若干、演示电压表、学生电压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把一节干电池、小灯泡、开关放在示教板上,请一位同学按所画电路图,用导线将电路连接起来(连接电路之前,开关应当是断开的)。(2)提问:什么叫电路,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演示] 闭合示教板上电路中的开关,灯泡亮了,说明电路中产生了电流。提问: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取下电路中的干电池,闭合开关,灯泡不发光。

  提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电路中不能形成电流,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二、新课开始 水流形成的原因:

  为了说明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形成电流,我们先用水流作比喻,看看水流是怎样形成的?

  提问:将装有水的U形管连通器的底部用止水钳夹住,两管内水面相平。打开止水钳,两管内的水会不会发生流动?

  演示:向U形管左管内加水,使左管水面高出右管水面(图1)。(提问:打开止水钳,两管内的水会不会发生流动,如果发生流动,水怎样流动?)打开止水钳,水从左管向右管流动。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连通器里的水面相平时,水不发生流动,而在左管水面高时,水从左管流向它的右管?U形管中的水能不能持续不断地流动?

(利用投影幻灯片或电脑设计程序表现出连通器水流的动态过程,反映出在这一过程中,水位的变化和连通器底部液片受到的压强变化的情况。见图2所示。)可见,水位差(又叫水压)是使水定向流动形成水流的原因。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如图3所示的复合投影幻灯片(或用电脑设计程序表示出它的动态过程)。

  甲图中A处的水位高于B处的水位,打开阀门,管中的水从A处通过涡轮向B处流动,水的流动使涡轮转动。A处的水面下降,B处的水面上升,当A、B两处水面相平时,水位相同,水停止流动,涡轮不再转动,幻灯片要显示上述过程。可见,水位差(水压)使水管中形成水流。现在,我们用一台抽水机不断地把水从B处抽到A处(如图3乙所示,将抽水机置入,同时表现出抽水的动态情况)、使A处的水总比B处的水位高,由于水管两端总保持一定的水位差(水压),于是水管内就有持续的水流。电流形成的原因:

  下面我们来看看图4所示的电路(示数板上接好的简单电路)的情况。电源的正极聚集有大量的正电荷,负极聚集有大量的负电荷,在电源的正、负极之间就产生了电压。这个电压使电路中电荷发生定向流动,使正电荷从正极流向负极,或者使负电荷从负极流向正极,于是在电路中产生了电流。

  可见,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

  在电路中,电源在工作时不断地使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保持电路两端有一定的电压,使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板书】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用符号U表示在图3所示装置中,不同的抽水机可以在水管两端产生不同的水位差,即大小不同的水压。同理,不同的电源可以在电路的两端产生大小不同的电压,为此,首先要确定电压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里,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V)。此外,常用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等。介绍它们的换算关系。

【板书】<在国际单位制里,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 看课本几种电压值的图。要求记住的电压值有: 一节干电池电压:伏。家庭电路的电压:220伏。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伏。工业动力电压:380伏 练习题:(1)电压使电路中形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220伏=kv=mv。4.小结

  这节课讲授的电压是电学中又一个重要的物理量。由于知识所限,我们用水流作比喻讲述了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要知道电压的单位,会进行单位变换。此外,还要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电压值。说明:1.“电压”这堂课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不易被学生掌握。对于初学电学的学生来说,只要求知道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和电压的单位。至于电压的定义、公式和电压的单位──伏特的物理意义留待高中再讲,在这节课内不要出现这些内容,否则因难度过大使学生不能接受。

  2.用水流作比喻来讲电压,对于学生来说形象、生动,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在这里利用水压引出电压,从而认识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3.为了使学生便于理解,在讲水流的形成时,最好用复合幻灯片模拟出它的动态过程。有条件的,用电脑设计出程序,将有更好的效果。【布置作业】

  1、复习、默写概念;

  2、P8动手动脑学物理:1---5

  3、同步 4.指导 【教学后记】

初中物理电压教案 篇2

  一、电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知道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

?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重、难点:

  1、会使用电压表,会读数。

  2、能正确知道电压的含义及作用。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

  学过程:

  新课:

  教学课时:2时(1复习电路及学电压表的使用,2读数及实验)教

  一、前提测评: 复习电流、电路知识,为新课做准备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电荷的运动是靠什么做动力的呢???电压 进行、电压:电压的作用就是使电荷做定向运动。产生电流的两个因素是: 有电源

  电路必须闭合 其中电源的作用就是提供电压:导体要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1)、符号:u

(2)、单位:伏特,符号v,还有千伏(kv)、毫伏(mv)

  1kv=1000v 1v=1000mv

  例:u=220v=

  2、电压的测量:用电压表,符号v

(1)、电压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电压表的使用:

  电压表必须和用电器并联(等于一断开的开关)

  电压必须红接线柱接正极,黑接线柱接负极。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 量程,并进行试触。)

  边讲边演示一遍

(3)、读数: 确定量程??选择示数

  确定分度值??

  读数,写上单位

  选

  例:投影图片??让学生读数

  练:给出图片??让学生读数

  3、动手做:(1)、让学生连一电路,并连上电压表测电压。

(2)、读出电压的大小。

  3、达标练习:课本后7页“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课后活动:

  1、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1、重点是电压表的使用,由于部分学生还是连错

  电路??串、并联混淆,教师可示范一遍或让学

  生先化出电路图。

  2、读数应多练习几遍,学生使用的电压表量程有所不同,最好要提示一下。

初中物理电压教案 篇3

  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一、教学要求

  1. 会用电压表测量一节或几节干电池串联后的总电压,并得出串联后的总电压与每节干电池电压间的关系;

  2. 会用电压表测量串联电路中的电压,理解串联电路的两端总电压与各串联部分两端的电压的关系;

  3. 会用电压表测量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理解并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与各并联支路两端的电压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难点

  1. 本节课的重点是电压表的实际使用;

  2. 本节课的难点是串联与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的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a. 电压的作用是什么?其单位及其符号又是什么?109V=MV=K b. 怎样区分电压表与电流表?

  c. 比较电压表与电流表在使用上的异同之处。

(一)相同点

? 使用前都必须校零;

? 接入电路时都必须使电流从“+”接线信流进,否则可能损坏电表; ? 使用时,所测值勤均不得超过电表的量程,否则会损坏电表; ? 都必须采用从大至小的试触法来选择量程,且尽可能选用小量程;

? 读数时都必须按所选量程正确读数,眼睛正视表盘与指针,且尽可能地读出估计值;

(二)不同点 ? 构造不同。

  电流表内阻很小,所以分析电路时相当于导线;

  电压表内阻很大,所以分析电路时相当于断路。? 接入电路的方法不同。

  电流表必须串联在待测电路中;

  电压表必须并联在待测电路的两端。

  禁止不经过用电器,将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否则会烧毁电流表和整个电路;而电压表却可以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此时电压表的示数即为电源电压。

d.下图两个空白的圆圈表示接入的电表,请标出哪个为电压表,哪个是电流表,且必须使电路合理,并标出它们的正负接线柱.

2.新课讲解(1)引入课题

  师:前一节我们学习了电压表的使用,这一节我们将利用电压表测量电池的电压,及串联并联电路中的电压所遵循的规律.我们仍然用实验来进行研究.

(2)[实验1]:用电压表测干电池的电压

  分别按P26页16—24连接电路,并分别测出三节干电池的电压值,U1、U2、U3及三节干电池串联后的总电压U,最后可以得出U=U1%2BU2%2BU3。

  板书:串联电池组的总电压等于各个电池的电压之和。(3)[实验2]:用电压表测串联灯泡两端的电压

  分别按P26页1625连接电路,并分别闭合S,得到数据U1、U2、U。发现: U=U1%2BU2。

  板书?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实验3]:用电压表测并联灯泡两端的电压

  分别按课本P27页图16—26连接电路,并分别闭合S,得到数据U1、U2、U。发现: U=U1=U2。

  板书: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课堂练习:

  如图:V1的示数为6V,V的示数为9V,则L1和L2两端的电压各为多少?

  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作业:P28页,作业5

初中物理电压教案 篇4

  第一节“电压”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1、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电压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科学探究,注意教学的多样化

  本节教材没有安排探究实验,我把课本第4页的“想想做做”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同时,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3、通过阅读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通过阅读说明书,学会使用仪器的方法。说明书中的一些术语对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陌生,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从各种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

  4、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在这节内容中电压虽然抽象,但它与日常生活的很多实例联系密切,学生很容易理解电压的作用,因此本节的重点应放在正确使用电压表及能准确读数这个地方。又由于本节是下学期第一节课,部分学生可能遗忘了上学期的内容,容易将串、并联电路混淆。因此如何正确连接电压表、并用电压表测量电压是本节的难点。【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由“电压”、“电压表”组成。学习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实例认识电压、电压单位;使学生通过阅读“直流电压表使用说明书”知道如何正确连接电压表、正确读数与使用。【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⑵知道电压的单位和常见电压值及换算关系。⑶知道串联电池组的电压关系。⑷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2)通过阅读仪器的“说明书”,学会在实践中探索使用电压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4、教学重点:正确使用电压表,并能准确读数。

  5、教学难点:正确连接电压表,并用电压表测量电压。【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次教学需要实物教具、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实物教具:干电池、蓄电池、小发电机、教学用电压表 实验器材:电池、开关、灯泡、电压表、导线

  实物教具、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课件分别在本课的引入、学生探究、板书等环节中应用。【教学方法】

  探究法、引导发现法、理论联系实际法、阅读指导法、讲解法、边学习边实践法、小组交流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学生在互联网上搜集城市夜景、闪电图片以及各种用电器标签、电源铭牌等素材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同时把板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2、需要对学生分组。

  二、具体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1)播放城市夜景,闪电图片。(2)播放关于各种用电器标签、电源铭牌的图片。

  激趣导入:电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和看到“电压”这个词。雷雨天闪电时产生的高压可以达到10万伏;用电器要在一定的电压下才能正常工作;在一些用电器的插头,说明书上常常会看到“220V”“3V”等字;它们所代表的意思是什么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探究电源的作用:

(1)什么是电源?

  教师向学生展示干电池、蓄电池、小发电机等物体模型,简要讲述:像电池、发电机这样的装置称之为电源。

(2)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指导各组学生利用实验器材按照图片所示进行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观

  察实验现象,并通过合作交流找出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电压是电源提供的,电源有正、负两个极,两极间有一定的电压。把用电器的两端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连接,电路中就有电流通过,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改换电路中串联电池

  节数的多少引起灯泡明亮程度发生变化的实验,引出不同电源的电压不同,产生的电学效果也不同,从而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

(三)小组合作,阅读探究电压相关知识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材4—5页电压部分相关知识,解决如下问题:

(1)你知道生活中存在电压的例子吗?

(2)电源的作用是什么?电压的作用是什么?

(3)你掌握电压的符号和电压的单位以及单位换算了么?(4)你知道了生活中哪些些常见的电压吗?

(四)小组合作,学习测量电压

(1)观察电压表

  让学生观察各小组实验器材中的学生电压表,小组讨论后,看哪个小组能说出它由哪些部分构成呢?学生观察电压表,说出电压表的构成,然后教师出示教学用电压表介绍它的结构。

(2)连接电压表

  请学生阅读电压表的说明书,小组交流合作回答下列问题:

①电压表应该与被测用电器怎样连接?

②电压表的红色、黑色的接线柱应该怎样连接?

③什么情况下使用“3”接线柱?什么情况下使用“15”接线柱?

④从说明书中你还看懂了什么?请你和同组成员交流一下。

  学生观察电压表并阅读电压表说明书,然后让学生交流讨论,组长代表发言,教师组织各组长为全班同学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及时纠正学生表达过程中的错误和不足,然后用多媒体课件板书出来。

(3)学会读数并动手测量电压

  先让全班学生回忆电流表的读数方法,再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如何进行电压表的读数,然后选代表回答如何进行读数。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板书读数方法。

  然后引导各小组利用现有的器材按照下面的电路图进行连接并测量出两只灯泡两端的电压是多少伏?看哪一组做的最好,教师巡视。

(五)课堂检测

  1、课本第6页“想想议议”。

  2、课本第7页“想想做做”。

(六)课堂教学小结

  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让学生

  总结,注意培养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自我评价的作用。

(七)课外作业

  巩固复习本节内容;了解家中各种用电器的电压值,观察家里的可调亮度的台灯是怎样调节亮度的? [板书设计]

  第六章 电压 电阻

  一、电压

  1、电压

  作用: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符号:U 单位:国际单位:伏特,简称伏,符号V 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uv)换算关系:1kv=103 v=106 mv=109 uv 常见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值:v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值:不高于36v 家庭电路的电压值:220v

  2、电压表

  结构:接线柱、指针、量程、示数、分度值

  使用:电压表必须和用电器并联且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进负接线柱出;选择合适的量程。

  3、电压表读数

  A、确定量程 B、确定分度值 C、看指针偏转的格数

  4、电池串联的电压特点:U=U1%2BU2%2BU3%2B……Un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整体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课堂互动,学生学习讨论、交流合作气氛高涨,是一堂全方位体现新课程理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为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充分的利用学生自己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图片,引导学生都在积极地参与,这样不仅让学生动手操作,而且学生不断的动脑思考问题。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发挥个体潜能,对物理现象进行思考、分析和归纳,并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得出结论。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探究法、引导发现法、理论联系实际法、阅读指导法、讲解法、边学习边实践法、小组交流讨论等方法,以问题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既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

初中物理电压教案4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