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精选6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的简约之美。

  2.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能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好,你们认识我吗?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张,大家可以叫我张老师,很高兴见到大家,想不想让张老师认识你,让在座的各位老师记住你,张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我找到谁就请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注意看张老师手势。

  2.指名自我介绍:这一组第几名。

  3.现在张老师换种方法提问,全班分为十组,横排从左往右依次为第一组,第二组,依次类推。请同学们明确自己所在的组,注意听:第三组第四名、第四组第二名、第二组第五名、第十组第三名。

  4.谁知道自己座位是第几组第几个?(板书:姓名第几组第几个)

(二)说位置写位置

  1.指板书:哪名同学能按照“第几组第几名”这种形式来说说自己的`位置呢?(抢答)

  2.和附近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位置。(交流)

  3.大家注意到没有,我们刚才在确定自己的位置是用到了几个数?(两个数一个是表示组的数 一个是表示个数的数)对了,例如×××同学的位置,这两个数是:5 4(板书)在这里我们用括号来表示一个位置,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这种既简单又准确地表示位置的方法,称为“数对””表示法。{板书:“数对”(5,4)}

  4.×××同学的位置可以说成五、四,这两个数分别表示什么?(5表示第五组,4 表示第四个)

  5.能用“数对”的方法说一说自己的位置吗?(指名回答)

  6.写位置。每位同学的桌子上都有一张卡片,请用“数对”的方法确定好自己的位置,填好位置卡。(板书:确定位置)

  7.写好的同学展示(实物投影,边展示边说,我的座位第几组第几个,用“数对”表示是-----)

  8.观察比较。

  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写的是否正确,看一看你们发现了什么?(第二个数相同)

  同一组的同学观察一下位置卡,找一找所写“数对”的特点。(第一个数相同)

  9.刚才我们用“数对”的方法确定了自己的位置,再动笔写写你们班班长的位置,让张老师猜一猜你们的班长是谁?根据学生写的“数对”找到班长,向各位老师介绍一下你们班。

  10.“小灵通杯”数学竞赛,谁进入了决赛,写一写他们的位置,让各位老师认识认识。

  11.体育委员在哪里?(用数对)你在班中有好朋友吗?说一说好朋友的位置,名字暂时保密,让大家猜一猜你的好朋友是谁?

(这一层次重复的较多,且多是全班统一的练习。若采用让学生自主的写出自己好朋友的位置,在交流中全班同学根据描述来判断,效果更佳。——编者王昌胜)

(三)在方格纸上运用“数对”

  1.其实,班中每个同学的位置都能在方格纸上找到对应的点。

  2.出示方格纸。说明:方格纸分横向(水平方向),纵向(垂直方向)。横向表示组数,纵向表示个数,示范画出班长的“点”。

  3.谁愿意到前面来找到自己的位置,边说边找,其他同学判断是否正确。

  4.翻到附页,找到一页方格纸,在方格纸上点出自己的位置。

  5.任意确定一点,你知道是哪位同学吗?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经历数射线的形成过程,认识数射线及三个基本特征。

  2、能利用数射线的特征找相邻数,比大小等。

  3、感受到数学的简洁性,抽象性,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对数学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数射线的形成过程,认识数射线的三个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感知到排队整齐的美感,初步渗透沿着直线排队比较整齐的方法。

  1、谈话引入:小朋友你们排过队吗?我们来看看小花,小树的队伍。再欣赏一下,小朋友,大朋友的队伍。

  课件展示:小花的队伍,小树的队伍,小朋友,大学生,解放军的`队伍;

  师:你知道他们排得整齐的小秘密吗?

  2、师:数宝宝们也想学他们的样子排队,你们愿意帮他们吗?

  那今天我们就来给数宝宝排排队。(出示0—10的数字卡片)

  二、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学习积极性,力求能真正体会和理解数射线的基本特征。

  1、戴上小口罩把这些数宝宝读一读。

  2、把这些数宝宝按从小到大排一排。

  师:怎样才能让这些数宝宝们像小树,小朋友们一样排得整整齐齐呢?回忆一下刚才整齐的队伍有什么秘密?(引导学生体会到沿着一条直的线排可以整齐。)

  师:在黑板上出示一条直直的线。师:现在就让数宝宝到线上来排队吧。

  认识起点,越往右,数越大。

  师:谁来排第一个呢?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说说谁排在第一个?为什么?

  (小结:0是开始的地方,我们叫它起点,排在第一个。)

  三、引导学生体验到从小到大地排,从0往右数,越数越大。

  认识起点,越往右,数越大。

  师:谁来排第一个呢?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说说谁排在第一个?为什么?

  (小结:0是开始的地方,我们叫它起点,排在第一个。)

  师:接下来排谁呢?

  四、使学生体会到间隔距离一样长才好。

  认识间隔一样。

  (1)师:真好,我们小朋友知道要从小到大地排了。谁来摆一下?

  (在排1,2的过程中,有意设置2的距离与前面不一样。使学生体会到间隔距离一样长才好。)

  (2)小结:(指着黑板)一个一个数宝宝空开的距离要一样,为了做到一样长,我们可以按相同的长度,把他们的位置定下来。

  (3)请学生把剩下的数宝宝全部排好。让学生感受排得整整齐齐的数宝宝。

  五、认识箭头

  4、认识箭头。

  (1)师:看到这么整齐的队伍,10后面的数宝宝11也想和他们排在一起。

  问:11排在哪儿呢?怎么办?

  (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预估1:紧挨着10写。(再次强调距离要一样,这样不可以。)

  预估2:把线延长。(标好11后,追问12怎么办?还有别的数宝宝呢?)

  (3)能不能想一个标志,让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条线还可以画下去?

  小结:用一个箭头来表示这条线可以一直延长下去,所有的数宝宝都可以上来排队呢。

  六、取名字

  5、总结:

  (1)观察排好队的数宝宝,师:这条神奇的线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复习3个特征)

  (2)给它起个名字吧?

  (3)回忆:谁还记得我们刚才是怎么创造出这条数射线的?

  引导学生回忆:要一条直的线,0是起点,排在第一个,后面的数宝宝从小到大一个接一个排在后面,空开的距离要一样长,最后还要加个箭头。

  (可以让小朋友闭上眼睛想象今天认识的数射线)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3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7~3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在直角的基础上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经历观察、比较、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会用相关的工具画出直角、锐角和钝角,通过看、说、折、画、拼、评价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评价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正确区分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CAI课件,三角板。

  2.学具准备:练习纸、三角板、活动角、小棒、粘纸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小精灵和上海杨浦大桥的画面)

  小精灵:小朋友,还认识我吗?我是你们的好朋友聪聪,今天我要带大家去游览上海的杨浦大桥,听说每根斜拉的钢索和中间制成的柱子之间的角度可有讲究了,是许多工程师智慧的结晶啊!

  师:原来造大桥还要用到这么多有关角的知识,你能找出桥上的角吗?

[设计意图:创设小精灵聪聪带学生游览上海这一生活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探索新知

  1.感知角。

  学生指角,教师用鼠标点击相同的地方,抽象出角的形状。

  师:小朋友观察得可真仔细,这些角都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师:在找出的角中,有没有我们学过的角?请说出它的名字。

  生:1号、3号角我们学过,是直角。

  师:他们说得对吗?用什么方法能证明它们是不是直角?

  学生(七嘴八舌):让我们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就知道了。

  课件演示比角,发现有的和三角板上的直角完全重合,有的不能重合。

  师强调: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帮助判断时顶点要重合,一条直角边重合,再看另一条直角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引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过程,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角的形状,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习新的知识作铺垫,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意识。]

  2.给角分类。

  师:那现在你们能对这六个角进行分类吗?

  生:能!

  师:请同桌小朋友先仔细观察这六个角,再进行分类,分好后说一说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同桌交流,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分法一:分成两类,1号和3号放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直角;2号、4号、5号、6号在一起,因为它们都不是直角。

  教师评价:这一组是根据是不是直角来分的,挺有道理的。

  分法二:分成三类,1号和3号放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直角;4号、6号,放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比直角小;2号、5号放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比直角大。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4

  解决问题练习课

  1、六年级男生有120人,女生是男生的7/8,六年级人数占全校人数的1/4,全校有学生多少人?

  2、水果店运来一批水果,第一天卖出总数的1/3,第二天卖出360千克,还剩下总数的4/9,这批水果有多少千克?

  3、一块地4公顷,其中3/8种水稻,3/4公顷种蔬菜,剩下的种油料作物,油料作物有多少公顷?

  4、一本书共300页,第一天看了它的1/5,第二天看了80页,还剩多少页?

  5、商店有梨3200千克,苹果是梨的4/5,苹果比梨少多少千克?

  6、一本书共420页,小红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4,第二天看了全书的3/7,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多少页?

  7、一筐苹果的2/7正好是48千克,一筐梨的重量比一筐苹果重1/8,一筐梨重多少千克?

  8、一批化肥分给甲乙丙三队,甲分到总数的1/4,乙分到总数的3/8,已知甲乙共分到48吨,这批化肥共有多少吨?

  9、果园有桃树360棵,正好是梨树的3/5,杏树的棵数比梨树多1/6,果园有杏树多少棵?

  10、工地有一批砖,用去2/5,还剩块,如果用去5/8,还剩多少块?

  11、工程队三天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3,第二天修了全长的2/5,第三天修了800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12、三个修路队合修一条公路,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1/10,第三队比第二队少修1/6,第一队修了462千米,第三队修了多少千米?

  13、修路队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240千米,第二天修了总数的1/4,还剩下360千米没有修。这条路全长多少千米?

  14、一台收录机今年的售价比去年降低了1/4,前年售价比去年多1/4,今年售价48元,前年售价多少元?

  15、一根铁丝长4米,用去1/4后,再用去2/5米,共用去多少米?

  16、修一条长1800米的公路,第一周修了全长的1/3,第二周修了全长的1/5,还剩多少米?

  17、仓库有一批化肥,第一次卖出总数的3/8,第二次卖出总数的1/4,两次共卖出380袋,这批化肥共有多少袋?

  18、有一批布,做上衣用去全长的1/3,做裤子用去全长的1/4,这是还剩下米,这批布全长多少米?

  19、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28页,第二天看了总数的1/5,这是还剩下80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20、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40千米,3小时后还剩下全程的3/4,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1、饲养场养了1000头牛,第一次卖出总数的13/20,第二次卖出150头,还剩多少头?

  22、某小学共有学生600人,六年级学生占全校的1/4,六年级男生占全年级的8/15,六年级女生有多少人?

  23、有一堆煤共120吨,第一个月烧了总数的1/5,第二个月烧了总数的1/4,第二个月比第一个月多烧多少吨?

  24、挖一条水渠,第一周挖了280米,第二周挖了全长的3/8,还剩下420米没有挖,这条水渠全长多少米?

  25、一批水泥共674千克,第一次用去120千克,第二次用去的是第一次的7/8,还剩下多少千克?

  26、果园有梨树1200棵,桃树的棵树是梨树的5/8,是杏树的6/5,杏树种了多少棵?

  27、修路队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55千米,第二天修了全长的3/7,还剩下65千米没有修,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28、一批化肥,第一次运走300包,第二次运走180包,还剩下总数的2/5,还剩下多少包化肥?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整理与疏通运算定律、性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弄清简便计算的来龙去脉,体悟到凑整思想。

  2、通过错例诊断、跟进练习,在真实场景中查漏补缺、自我反省,提高简便计算能力。

  3、通过另眼鉴赏,从另一个视野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教学流程:

  一、激活知识、整理疏通

  1、收集课前学生出的可以简便计算的试题。并校对反馈

  72+93+28

(3/8+4/12)24

  546+541/5

  3/8++

  2、对试题按一定标准分类。(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分类。)

  3、全班反馈。

  预计学生会出现如下几种请款

(1)按照各种运算定律各一类。(五类,在黑板上贴出来)

(2)按照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分成三类。

  二、查漏补缺、跟进练习

  1、猜测前测题中哪些题错误的人数最多?

  2//

  3/5+2/53/5+2/5

  2、出示全班每题出错的统计数据,说一说感受。

  3、错例诊断:通过让学生圈一圈、想一想、评一评等诊断与反思手段,达到对知识的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运算定律与性质。

  4、渗透简便计算的策略多样化与优化。

  5、跟进练习

(1)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5/7+2/7

(+++)25

+

(11+14)

(2)选一选

  1/381/38的正确答案选()

(3/7+7/11)711的简便计算方法是()

  三、回顾整理,提炼思想。

  对复习方法以及简便计算的思想作梳理与提炼

  四、另眼鉴赏,拓展提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6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假如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 与规范体重比,小明重了千克,小华轻了 千克。

④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精选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小马过河教学设计2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