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小学语文上册教案

时间:

小学语文上册教案(集锦9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小学语文上册教案(集锦9篇),以供参阅。

小学语文上册教案(集锦9篇)

小学语文上册教案1

  教学目的:

  1.感受自己创设的游戏乐趣,关用画表现出来。

  2.综合练习表现不同角度的人物形象。

  3.通过趣味性绘画,培养绘画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记忆、表现创作不同角度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创作出欢乐的场面,画出美的、有情趣的画面。

  作业要求:

  画出孩子们吹泡泡的场面,画面要富有情趣、色彩鲜艳明快。

  教具准备:

  幻灯机录音机磁性黑板动物人体模型范画图纸肥皂液或洗涤剂吹管油画棒

  学具准备:

  铅笔橡皮彩笔油画棒肥皂液或洗涤剂吹管(草杆笔杆塑料管)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1分钟)

  师生问好,安稳纪律,有秩序地摆放用具。

  二、导入新课程:(游戏导入3分钟)

  教师向空中吹出皂液泡,引起同学极大兴趣,然后组织同学做“吹泡泡”游戏(配欢快音乐),同学隔行轮流吹泡泡,一行吹,相对一行扇动泡泡。然后全班同学相对吹泡泡,看谁吹的泡泡大,吹得多。钱班同学在尽情游戏中,体会到肥皂液(洗涤剂)吹扇等人的动态,看到了大小不同的泡泡在空中呈现出来的如彩虹般园长七色光。

  出示课题吹泡泡

  三、讲授新课:(10分钟)

  1、体现与观察

  引导学生的回忆刚才吹泡泡的形态,色彩以及同学们的不同动态。然后看书20页图:(刚才我们有些同学在吹泡泡时,就是这样的表情,亿们多高兴,炊泡泡时多努力。)

  2、摆动态

  根据学生的回忆,老师用活动人体模型先在磁性黑板上摆,其余同学在下面摆。

  3、幻灯灯出示范画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范画,并分析画面的构图,色彩及人物动态。

  4、构思

  引导学生思考要画几个小朋友在吹泡泡?这几个小朋友动态怎么样?

  5、作画步骤(边讲边示范)

  (1).定位构思:

  先按自己的构思摆出人物动态,再根据所摆动态用铅笔轻轻勾出人物动态骨式。无论全身人的`都要充满画面。

  (2).用铅笔勾画人物:

  仍用铅笔勾画人物动态骨式上画出头部、五官、发式、颈部、衣服、四肢。

  (3).用彩笔勾线刻画:

  用一颜色较深的彩笔细致描画人物形象,并添加手中拿着的小杯子,吹管和大小高底各异的泡泡。

  (4).涂色:

  由学生任意选用丰富的颜色染人的。选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中的二、三染色在一个泡炮里,每个泡泡的颜色都不同。染色时手要轻,颜色要淡、干净。最后用与人物颜色有差异的颜色涂涂背景,以人物,完成画面。

  四、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25分钟)

  1、放轻音乐。

  2、提出作业要求,要评出“课堂能手”并授予奖牌。

  3、教师巡回辅导,解决学生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展出优秀学生作业。

  五、小结:(1分钟)

  1、展示学生优秀作业。

  2、讲评:用提问的形式启发学生自学参与欣赏评定,评出8—9名“课堂绘画能手”,并授予每人一枚自制奖牌,鼓励大家继续努力。

小学语文上册教案2

  一、课题:赵州桥

  二、课型:讲读1

  三、教学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星期____第____节

  四、教学准备:图片

  五、教学目的:

  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用找出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方法读懂第一段。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六、重点、难点

  七、教学过程(复习、新课、小结、板书……)

  (一)、启发谈话。

  中国人民历来是勤劳善良、充满着智慧,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其中就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古代建筑,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呢?(长城、故宫等)赵州桥也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建筑。它是怎样的一座桥呢,有什么特点呢?

  简介赵州桥(播放赵州桥的图片)

  打开地图,我国东部的川流映入眼帘,对于跨越河道,有利民生的桥梁,古人有许多幻想和实践,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韩湘子,就因一天造一桥,造福人类而得到赞说。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明了建桥技术,汉代的画像砖上刻有为数不少的拱桥图形。我国现存最早的拱桥,是建于一千四百年前的赵州桥。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横跨赵州(今河北赵县)的洨河之上,全长50.82米,拱券净跨37.37米,桥面宽9米,是一座单孔坦拱式桥梁。赵州桥由著名工匠李春主持设计建造。李春在拱桥建造工艺上进行了重大的革新创造。他创造的坦拱式、敞肩式建桥法,在当时堪称独步,桥梁质量上乘。由于李春及其他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赵州桥结构合理,外型秀丽,富有民族风格,素有“奇巧固护,甲于天下”的美誉。

  赵州桥建成之后,成为北通涿郡(今北京西南),南通东都洛阳的交通要冲。历经千年风霜以及车压人行、洪水冲击的考验,至今仍可通行车辆,成为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公元14世纪,法国在泰克河上建造过一座拱形桥,但已毁坏,赵州桥因此更加引起世人注目,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拱桥。

  我国古代造桥技艺在实践中继承发扬,留下了许多杰作,如广西侗乡的风雨桥,又称廊桥;河北程阳的永济桥等等。如今,横跨江河湖海的大桥比比皆是,谱写了我国桥梁史上的崭新一页。

  (二)、指导预习:带着问题自学课文。

  1、标标(自然段)、圈圈(生字)、划划(用直线划出新词,用波浪线划出能回答上述问题的有关词句。)

  2、拼读生字音节,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3、同桌交流:“赵州桥是怎样的一座桥”,初知课文内容(建造年代久远,坚固而且美观。)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讲讲词语的意思。

  2、指名回答查字典的结果。

  3、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四)、指导阅读第1自然段。

  1、齐读单元提示语第1、2记录。一段话中,有些词语或句子跟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关系密切。阅读时,要找出这些词句,想想跟其他词句的关系,能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2、下面我们来看第一段,大家仔细找找这一段的重点词语是哪一句。板书: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3、讨论:为什么说这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年代久:隋朝李春建造的,已经有1300多年了。解释:“隋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距今1300多年。

  设计上的独特:这座桥闻名的另一个原因是设计上的独特,我们在下一节课中将会学到。

  4、指名说说这个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五)、课堂练习。

  1、抄写课后习题3的词语。

  2、预习课文并想想习题1、2的回答。

  一、课题:赵州桥

  二、课型:讲读2

  三、教学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星期____第____节

  四、教学准备:有关赵州桥的图片

  五、教学目的:

  1、抓住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能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六、重点、难点:

  七、教学过程(复习、新课、小结、板书……)

  (一)、复习检查。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回顾这一段的阅读方法,说说这一段的段落意思,齐读单元提示语第1、2句。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这座桥世界闻名,全世界很多人都知道这座桥。那么它为什么能如此闻名呢?除了它的年代久远以外,更重要的是它独特的设计,是个创举。第2段就写了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2段,边读边想下面的问题。(投影出示)

  ⑴、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5句话)

  ⑵、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

  ⑶、找找这个自然段的重点词语。

  2、集体讨论。

  ⑴、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也就是它和别的桥相比,有什么独特的地方?(第一个特点,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第二个特点: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所以课文第1-3句具体介绍了什么?这样的设计有什么好处?(第4句: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时,河水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解释:“横跨”:因为发大水时,河水不但可以从大桥洞流过,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减轻了流水时对桥身的冲击力,所以说它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⑵、这段话的重点词句是哪一句?为什么是这句?(出示这句话)

  3、小结第二段。

  结合完成《作业本》第5题,按课文内容填空,填好后读一读,集体订正。

  谁能说说这一段话主要讲了赵州桥什么?(坚固)

  三、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第2自然段从它的设计上的创举来说明赵州桥的坚固,而这一段则主要从什么方面来说明赵州桥的美观,下面请大家看课文第3自然段。

  1、请一名同学朗读第3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完成下列问题。

  ⑴、找一找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3句)

  ⑵、说一说这一段的重点词句是什么?(精美的图案)

  2、回答问题。

  3、分析第3自然段。

  ⑴、请大家读读第3小节的第一句话: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不但坚固”总结第2自然段的内容,“而且美观”是指这段课文介绍的重点。出示:“不但……而且……”练习说话。

  ⑵、课文从哪方面来说明这座桥美观?(从桥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来说明美观。)

  ⑶、课文中主要写了哪些精美的图案?

  ①、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有的……有的……还有的……

  出示:理解:“相互缠绕”、“相互抵着、回首遥望”、“双龙戏珠”。

  ②、精美图案后面的冒号是什么意思?和后面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冒号后面的有的……有的……还有的`……都属于精美的图案)

  ③、把这三个图案都写了,最后一句是怎么写的?请一学生读。

  这所有的龙指的是哪些龙?所以这一句话是把前面列举的三种图案作了概括。这里用先列举后概括的方法把图案的精美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4、小结这段话的第一句,总起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接着通过三种图案分述它的美观,最后,又总结了“所有的龙……像活的一样”这种用“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写出了桥的美观。

  四、小结。

  第二、三自然段课文分别介绍了赵州桥的坚固和美观,两段之间用过渡句连接起来。

  五、要求有表情地朗读、引背第3段。

  板书:

  赵州桥 坚固(设计独特):长 宽 大桥洞 小桥洞

  美观(精美图案)有的……,有的……,有的

  一、课题:赵州桥

  二、课型:第三课时

  三、教学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星期____第____节

  四、教学准备:投影片

  五、教学目的:

  1、联系第一自然段,正确理解第4自然段,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六、重点、难点:

  继续落实单元训练重点。

  七、教学过程(复习、新课、小结、作业、板书……)

  (一)复习巩固(引读)

  1、课文写赵州桥与其他拱桥的不同点有两处:一是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这样的设计。设计者考虑到平时_________,发大水时__________,这种设计是个创举,是因为它有两个好处,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

  2、复习第1段。

  ⑴、过渡:赵州桥在哪里?谁设计建造的?默读完成填空(然后连起来说一段话。)

  时间:

  地点:

  设计者:

  ⑵、小结:这一段告诉我们赵州桥的地理位置,设计者和建造的年代。

  (二)指导阅读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要求读后找出重点词语。

  2、指名回答,然后板书:宝贵的历史遗产

  3、讨论:联系上面3个自然段,说说什么地方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哪里告诉我们是宝贵的历史遗产。(设计独特,坚固、美观,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建桥年代久远,至今已有1300多年。这是前人留下的,所以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自由练读。

  2、引读。出示投影片填空:

  写赵州桥的雄伟,课文从桥( )、( )和( )三方面来说明,赵州桥与其他拱桥的不同点有两处,一是( ),二是( )这样的设计。设计者考虑到平时( ),发大水时( ),这种设计是个“创举”,是因为它有两个好处,一是( ),二是( )。

  (四)、课堂小结。

  赵州桥是一座桥,一个建筑物,象这种写建筑物的文章与别的写事情的文章不同。它首先写了什么?(赵州桥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时间建造的,是谁建造的。)简单介绍赵州桥,并指出赵州桥世界闻名。接着讲了它为什么世界闻名,它在设计上有什么独特的地方。(第二段)此外还写了它的什么?美观,最后第四部分讲了这样一座坚固美观的桥是劳动人民设计建造的,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以后我们介绍一个建筑物时也可以尝试这方法。

  (五)、布置作业:

  1、摘录有关句子。(1)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2)写赵州桥美观的。

  2、用“不但……而且……”,“既……又……”造句。

  3、完成同步练习上的相应作业。

  板书设计: 赵州桥

  时间:1300多年前

  地点:河北省赵县交河智慧才干

  设计者:李春

  雄伟坚固(设计独特):长 宽

  大桥洞 小桥洞 历史遗产

  特点 有的互相缠绕

  美观(精美图案) 有的回首遥望

  有的双龙戏珠

小学语文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感知与认识。

  2、能较熟练地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等。

  3、能较好地复习或背诵所要求掌握的篇目。

  4、通过一定的习题练习,让学生巩固本单元所要求掌握的一些基础知识。

  第一二课时教学

  教学过程:

  一、感知课文内容

  1、《给予是快乐的》

  ①你是怎样理解“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这一句话的?

  ②加深感知“车停后,小男孩......”这一节。

  2、《黄鹤楼送别》

  ①读课文有感情地读描写诗句意思的语句。

  ②能熟背课文中的两首诗。

  ③积累本课的对早春描写的词语。

  3、《郑成功》

  ①能大致讲一下这个故事。

  ②让学生准确地复述课文描写收复的一小节。

  ③说一说郑成功是一位怎样的.人。

  二、感知破折号的用法。

  1、说说有哪些用法。

  2、让学生列举一些例子。

  三、积累春联

  1、每人都要积累3-4幅,并且同桌互相交流。

  2、注意对好上下联,以及字的正确书写。

  四、默写词语

  1、默写部分:

  慷慨激昂载歌载舞街头巷尾绵延

  繁花似锦烟雾迷蒙融洽慰劳暂时

  炫耀橱窗给予礼物轿车

  2、根据学生默写的情况进行指导。

  五、习题巩固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郑成功》这一篇历史故事,讲述了的史实,歌颂了。

  ②年轻的诗人李白在(时间)(地点)为大诗人(谁)饯行。

  2、写出一幅反映欣欣向荣的春联:

  3、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

小学语文上册教案4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经营、丰碑”等。

  2、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3、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2、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课后老师先板书一个“碑”字,让学生组词。再板书一个“丰”字,让学生查字典据词定义(多,丰富;大;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高大的石碑,高大的纪念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丰碑,用来纪念谁的?相信同学们通过朗读,自己能够明白。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

  2、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

  伍 坨 啸 劣 酷 袭 僵 倚 秃 塑 豹 覆 莹

  特别注意:啸 (xiào ) 劣(liè) 塑( sù )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纠正读音。

  4、谁说说课文所讲的“丰碑”是什么,课文什么地方点明了?

  (课文讲的“丰碑”是一位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

  三、理解教材

  1、这时你们头脑中又产生了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研究。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把军需处长比作一座丰碑,这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2、同样老师相信大家通过阅读思考,互相交流,一定能解决这个难题。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有什么相似之处?(画批在书旁)

  4、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到的相似之处,按4人小组进行交流。

  5、在全班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叙述的方法。

  2、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军需处长那种一心为公、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叙述的方法。

  2、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叙述的方法。

  2、理解“丰碑”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了解了故事发生在战争时代,一支队伍艰难地行进在白雪皑皑的云中山中。那里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边说边用简笔画勾勒出一座巍峨的雪山,同时播放北风呼啸的录音)

  二、研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回忆我们上节课质疑的问题。

  2、你们认为军需处长和丰碑之间,第一点相似之处是什么?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读懂的?

  第一个相似点:军需处长冻僵时的光辉形象像一座晶莹的丰碑。(板书:形象)

  (1)怎样读,才能把“ 军需处长冻僵时的光辉形象像一座晶莹的丰碑”表现出来?各自练习朗读。

  (2)你们觉得第7自然段,应该把握一个什么样的基调?指名读。

  (3)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请你再读一读。

  (4)再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你们认为第二个相似之处是什么?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读懂的?

  第二个相似点: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精神像一座晶莹的丰碑。(板书:精神)

  从课文7、8、11自然段的联系中,你们看出了什么?

  作为军需处长就是负责办理军队所需的给养、被服等物资的领导,然而他却把所有的棉衣分发给战士们,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在冬天雪地中冻僵了,所以军需处长具有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精神,像一座晶莹的丰碑。

  三、互换角色,体会情感,自由表达。

  1、如果你此时身在云中山中,身为军需处长,你会怎样想?

  (我可能会犹豫,虽然我从心里也愿意给战士们棉衣,但寒冷的滋味太难受了;我将毫不犹豫的像老战士那样,把棉衣让给别人;我想如果能和战士伙着穿,你穿一会,我穿一会,既可以保全生命,有可以关心战士。)

  2、现在你就是军长,面对这样一位衣着单薄的被冻僵的老战士,你能想到什么?会怎么说?朗读描写军长的`句子。

  (让学生置身情境去体会文中的角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四、进一步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1、课文既然歌颂的是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精神,作者为什么花了大量的笔墨写了……这时你们头脑中又产生了什么样的问题?

  (课文歌颂的是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救人的品质,为什么花了大量的篇幅写将军情感的变化?)

  2、请同学们默读画出将军情感变化的句子。

  3、读一读你们画的句子。

  4、在什么情况下,将军的情感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我们进行对读。(先师生对读,再生生对读)

  对读中,你们体会到将军的情感有着怎样的变化?

  点拨:起初将军担心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能否禁得住严峻的考验,后来,他为什么变得信心十足,坚定不移?(虽然环境恶劣、装备很差,但是又像军需处长这种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的精神,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因此将军信心十足,迈着坚定的步伐,大步走进了漫天的风雪之中)把描写军需处长和将军神态的句子多读几遍来体会感情。

  五、小结

  我们学完了课文,谁说说你在写作方法上学到了什么?背诵你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按思想感情发展的变化顺序记叙,抓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描写。

小学语文上册教案5

  学习目标

  1、认识“锤、堵、获”3个字。会写“育、瓶”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成功、实验”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4、体会到做人要谦让,5、要有先人后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实验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课前准备

  演示实验的课件。收集你所知道的教育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出示课题:一次成功的实验

  2、质疑提问:读了这个课题,3、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质疑的问题可能有:

  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什么人在作呢?又是怎么做的呢?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呢?

  教师要以把以上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2、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3、学生再读课文,4、用笔画出不5、容易读准、读好的词句,6、然后反复7、练读,8、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9、指10、名11、读课文,12、互相评价。

  13、课文是按照实验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14、老师板书:实验之前、实验之时、实验之后每部分重点讲了什么?学生边读边想。

  15、组织交流。

  a.请三个学生分别朗读实验之前、实验之时、实验之后这三部分。

  b.再请三个学生分别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部内容。

  三、精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2、想一想刚才提出的问题,3、你有哪些已经解决了?

  4、组织学生交流已经解决的问题。主要交流以下三个问题:

  a.什么人在做实验?

  b.教育家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c.教育家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在交流第二个问题时,教师可演示实验过程的课件。

  四、识字写字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些生字。

  2、指3、导观察要求会写的字。

  a.引导学生分析“绳、险、俩、堵”这4个左右结构的.生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左窄左宽)

  b.引导学生分析“瓶、顺”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左右一样宽)

  c.引导学生分析“育、系、茶、危、索、获”这6个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d.引导学生思考写左中右结构的“激”应注意什么。

  4、学生写字,5、教师巡回指6、导,7、注意即时评价。

  五、实践活动

  演示课文中这个实验的课件,鼓励学生课后与同伴一起做一做这个实验。

  第 二 课 时

  一、继续精读感悟

  1、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已经理解了?

  2、重点引导讨论“实验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这个问题。

  a.4人小组讨论。

  组长负责整理本组的意见,代表小组进行全班交流。

  b.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要抓住重点语句,如: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谈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认识到,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小女孩具有舍已为人的精神,关键的时刻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的安危;二是三个学生有合作精神,互相配合得很好。

  3、让学生再质疑,4、再释疑。

  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1、学生先试着自己读一读。注意体会不2、同3、人物不4、同5、的语气。

  6、小组内合作读一读。

  7、各小组毛遂自荐来读,8、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二、拓展活动

  请你写几句话来赞美一下课文中的这位小女孩。写好后和同学交流,也可贴在班级的黑板报上。

小学语文上册教案6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能看图体会字义,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小诗。

  二、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生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

  三、教学难点

  看图体会字义,识记生字。

  四、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时间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正确书写“亭、闻”两个生字。

  2.能看图体会字义,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小诗。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在书写,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

  教学难点:看图体会字义,识记生字。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第一部分

  (一)检查课前三到位情况。

  (二)课前分钟训练:猜字游戏

  一、创设情境,导入古诗

  今天,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小诗,请听。

  1.出示配乐图片,引入小诗。

  2.播放小诗朗读录音。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识字7。(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拼读课文,然后在小诗里圈画出课文的生字,再把生字放声读一读,不会读的字看着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

  2.出示带拼音生字。你们觉得这些生字里,哪个字音容易读不准?

  随机交流。

  3.同桌互读生字。

  4.(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5.过渡:我们读准了字音,接着来学习课文的识字部分。

  三、图字联系,探究规律

  (一)出示第一幅图。

  1.请看书本上的第一幅图,看看图,再看看字,你发现了什么?请把你的发现与同桌说说。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生回答演示亭字的演变过程。

  揭示:我们的祖先就是根据亭子的样子造出了“亭”字!

  4.请看图,由这幅图你想到了哪个字?:(课件出示一组字:人——从——众)

  这些图形就像汉字的样子,所以看图可以帮助我们记住字形。

  (二)出示第二幅图。

  1.边演示边讲:一个人走到小亭边停了下来。人和小亭就组成了一个新字——停。(拼读生字)

  2.看看图,再看看字,这图与字有什么联系吗?

  指名说。

  3.请你用停字组词。

  4.停是什么意思呢?指名说。

  5.出示:“亭”和“停”。你能区分他们吗?

  指名说。

  6.出示课件练习:选字填空。

  7.小结(出示课件:学习方法):刚才,我们运用了图文联系、记住字形、理解字义的方法来学习生字。

  过渡:接下来,请同学就用这种方法去学习下面的几个汉字吧。

  (三)出示课文中的.后三幅图。

  1、请你仔细观察课文下面的这几幅图,看看图和字有什么联系?把你的发现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2、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

  (1)预设第一幅图:看看图和字有什么联系?

  小组代表回答。 看到这个字,你能想到是什么意思吗?指名说。

  出示一朵花,演示用鼻子上闻。指名说闻的另一种意思。

  出示课件:电视机正做播放“新闻联播”。引导学生理解“新闻”的意思。

  (2)预设第二幅图:这两幅图有什么联系?

  小组代表回答。

  过渡:像“闻、鸣”这样看图就能知道汉字的字,也有很多,比如,我们学过的笔。

  出示图——笔、尖、看

  (四)小结方法:这节课我们看的几幅图,认识的几个字,都是通过看图认识这些字,记住了字形,理解了字义!

  四、诵读小诗,巩固生字

  过渡:把这些生字放进小诗里再读一读。

  1.自由朗读。

  2.指名读。

  3.齐读小诗。

  第二部分

  一、复习巩固

  认读生字。

  二、指导诵读,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

  2.检查生字读音。

  (1)带拼音认读。

  (2)去掉拼音认读。

  3.指名朗读,检查是否正确、流利。

  4.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看图,想想这首诗写了什么意思?

  5.反馈讨论:

  (1)这个人来到小亭边做什么?

  (2)为什么他只听到鸟叫声,而看不见鸟儿?

  6.再次朗读,读出树木茂密,环境清幽的意境来。

  7.背诵诗歌。

  三、指导书写

  1.卡片认读,组词。

  2.指导书写5个生字:鸣、耳、深、但。

  3.认读词语。

  4.练写字词。

小学语文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认识“村”、“居”等7个字,会写“忙”。

  背诵古诗,能准确、清楚的朗读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背诵课文。

  “醉”的识记、“忙”的书写。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一、猜谜激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听清谜面一只蝴蝶轻轻飘,顺着凤儿上九霄。一心向着云外飘,可惜绳子拴住腰。这是什么?(指名说)

  2、大家经常放风筝吗?觉得有趣吗?(指名说)

  二、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笔画出不认识的字。

  2、指名认读生字

  3、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4、互相交流。

  5、师针对难字进行指导。

  四、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诗中是怎样写的?

  2、全班齐读

  3、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指名用自己的话说)

  4、诗中是怎样写的?

  5、小伙伴在这么美的风景下放风等,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情境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五、读诗想画面,指导背涌

  1、师范读,小朋友闭上眼睛听,再说说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

  2、看图背诵,全班齐背。

  六、指导写字

  出示我会写“忙”字

  七、作业

  1、有兴趣的小朋友亲手做个风筝和家长一起放一放。

  2、课外读背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小学语文上册教案8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师也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主人公是西汉名将李广。李广驻守边疆的时候,让敌人闻风丧胆,号称飞将军。

  2.哪位同学给大家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3.谁能只用短短期20个字,把它复述下来呢?(卢纶可以)

  二、品读古诗

  1.板书课题、作者,指名读,齐读。

  2.小组内先处理生字,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古诗读几遍。(注意指导“塞”、“曲”、“棱”的读音)

  3.小组展示(达到目标:通顺无错误)

  4.划节奏读----小组再试读----再次展示(达到目标:有清晰度、表现力。适当的停顿)停顿是表达语意的重要手段使得音韵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

  5.关键词语重读----加着重号-----再次重读展示(能说明重读它的理由,渲染环境,读出意境)

  6.师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演绎(配乐朗读)

  7.就让我们想象着诗歌描绘的`情景,带着对飞将军李广的赞叹与敬佩,试背《塞下曲》

  三、全诗整合。

  1、诗中的将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印象?

  2、老师也想讲一讲这个故事,可以吗?请大家跟我合作,我讲到哪句诗,请大家读出相应的诗句。好不好?师生合作。

  四、拓展延伸。

  李广作为我国历的一代名将,赞颂他的可不止卢纶一个,其中唐代的王昌龄也写了一首诗———《出塞》。

  五、作业

  办一期以边塞生活为题材的手抄报。

小学语文上册教案9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的作用是很大的,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朗读、背诵和识字、写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学习生字“人”“个”

  (1)小朋友,你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是什么最聪明吗?(人)对,我们生活中看的电视,用的冰箱,开的汽车,住的楼房都是人创造发明出来的。你们知道人为什么这么聪明吗?告诉你吧!就是因为人身上有两个宝贝呢!

  板书:人有两个宝(齐读课题)

  (2)学习“人”(人与八区别,范写人)

  学习“个”(与“人”字联系起来,人字头,范写个。题目中的个读轻声,齐读“两个宝”)

  二、初读课文,练习朗诵

  (1)“人有两个宝”这两个宝贝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说他们是人身上的两个宝呢?我们打开书本第68页,一起学习陶行知爷爷为我们小朋友写的一首儿歌。自己大声地读读。

  指名读1~2人。这首儿歌一共有几句话?(3句)

  (2)听磁带录音,学生再自读。齐读。

  三、分析课文

  (一)学习第一句

  (1)读了这首诗,你一定知道人又哪两个宝了吧?(齐说)

  板书:双手

  大脑

  (2)举起你的双手,左手和右手加起来就是一双手。齐读。

  用你的双手拍拍自己的脑袋,这就是大脑。齐读。

  (3)出示卡片“手”(几笔组成?组词。范写。注意横撇的写法)

  出示卡片“大”(组词。大就是太下少一点。)

  (二)学习第二句

  (1)双手和大脑都是人的两个宝贝,他们分别有什么本领呢?谁来读读第二句?

  板书:做工

  思考

  做工:指做事情,干活儿。

  书上的小朋友会用双手做哪些事儿呢?你的双手会做什么?

  (2)小结:说手会做这么多的事,真是人的一个宝啊!

  (3)那大脑会干什么?思考是什么意思?

  你们看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会想些什么问题呢?

  (4)小结:是啊,要把这些事做好,不仅要用手,还要用脑,所以说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

  齐读一二两句。

  (三)学习第三句

  (1)那我们怎么样才能用好这两个宝贝呢?

  指名读。

  板书:创造

  (2)什么是创造?下面我们来听一个《鲁班是怎样发明锯子》的故事。

  1、谁能告诉老师鲁班和徒弟上山砍树一开始用的是什么工具?

  2、用斧子砍树好不好砍?为什么?

  3、是啊,斧子砍树一天砍不了几棵,太慢了,眼看工期近了,鲁班非常着急,就自己爬上山去看,这时发生了件什么事?

  4、鲁班心里很纳闷:一根小草,怎么会这样厉害?竟然划破了手指呢?他仔细一看,发现了什么?

  5、这时鲁班脑子里想到了什么?

  6、于是他怎么做?结果怎样?

  小结:就这样鲁班发明了一种新的工具——锯。这就是一个创造呀!谁能说说鲁班为什么能发明创造出锯子呢?用书上的话就是——“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四、总结全文

  是啊,我们一般人去爬山,如果手被小草叶子划破了,心里只会想:真倒霉!不会去想小草叶子为什么能划破手,更不会去模仿小草叶子的样儿去造一把锯子。鲁班能发明创造锯子,就是因为他很会用人身上的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我们从小要能养成用手又用脑的好习惯,也一定会有发明创造的。

  五、齐读、齐背

  做动手操

  六、写字

小学语文上册教案(集锦9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