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时间: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优秀8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1

  一直以为《海上钢琴师》是一部爱情片,美若天仙的少女,恍若仙乐的钢琴曲,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发生在浩渺无际的大海上!几次要看都没有看成。终于,一个闲适的周末午后,怀着愉快的心情,要完成这一直来的愿望了。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作品。故事发生在本世纪初,一艘往返于欧洲和美国的名叫弗吉尼亚号的游轮上,无穷无尽的寻梦者,乘坐这艘游轮,来到美国。我们的男主角,“1900”,一个具有钢琴天赋的初生婴儿,被遗弃在这艘游轮上,被锅炉工收养,开始他在大海上从生到死的独特人生。

“1900”在船上演奏钢琴,经历了朋友离别、经济萧条和两次战争,最后,这艘游轮停止了航运,将被炸毁。他的朋友麦克斯,坚信他仍在船上,千辛万苦找到他,劝说他。“1900”最终没有离开“维吉尼亚号”:最后,他纤细的双手在空中象征性地演奏了最后一曲,在一片火光中,伴着巨大的声响和巨轮一起在海上沉没,和来时一样,钢琴师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永远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我没有想到“1900”这么决绝,哪怕失去生命,他仍然不肯下船,选择和他的音乐,永远留在船上,消失在海上。

  钢琴师的故事完结了,我却不由陷入深思中。

  从个体的角度看,“1900”的抉择,与他独特的经历和纯粹的个性有关。正如“1900”回忆起当年站在跳板中间的情景时所说:“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而是因为所不见……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并不是无限的,但音乐是无限的。在有限的键盘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应付的来;但走过跳板,前面无数的琴键,无限大的键盘如何奏地出音乐来……上了岸又何去何从?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路。太多选择我无所适从……我宁愿舍弃我的生命。”

“1900”对自己很清醒,他生于海上,长于海上,“弗吉尼亚号”轮游就是他的家,钢琴和音乐就是他的世界。童年的经历、锅炉工的警告,还有他和陆地有限的几次交集带来的不愉快经验,在他,陆地,从来就不是一个美好和值得向往的地方,也不是自己能够把握和想拥有的地方。他坚守自己的生活,爱情可以放弃,其它财富和权势,更不在话下。对于一个如此纯粹的人,做出与音乐和游轮共存亡,一点也不奇怪了。

  可是,如果换一个角度,从一个特殊人的立场对工业时代进行反思, 我更多体会到的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片中我们看到,当自由女神从海上的迷雾中出现时,游轮上人人欢呼,人人心向往之;但我们也看到,这个人人向往、人人奔赴的地方,有冷漠,有战争,有无止境的欲望和追求;这个地方,只能进入,只能前行,按照它的方式;当你无法融入的时候,最终只能灭亡。这就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了。

  每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性格个性,对于生活,也都有不同的理解和选择。有人追求卓越,有人甘于平淡;有人执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有人更渴望“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成就一番伟业。

  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应该是人人都能追求自我梦想,人人都能拥有梦想生活的社会,而不是只有一条路径,就像游轮通向陆地的踏板,只有唯一的一条;也不是只有一个标准,只能追求世俗的名利和成功,才是幸福。在这里,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这才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追求的终极所在。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2

  陆地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迟到,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地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面对这一切,那个叫1900的钢琴师会淡淡地说:“我不羡慕。”

  电影<海上钢琴师>,讲了一个人的故事。男主人公名叫1900,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烧炉工在男主角8岁的时候意外死亡。过人的天赋使1900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了船上,即使到了最后,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最终与船葬于海底。

  1900,这个既没有出生纪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就在人间蒸发,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样,渺无踪影了——让我们常常思念他,但再也找不到他。

  如果他放弃那无谓的坚持,那他的人生不是会有另一番风景吗?

  是的,一个真正会生活的人,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就应该与命运抗争,离开井底,去往更开阔的天空,而不是逃避世界,放弃生命,对世间绝望。1900本有那么难得的天赋,有那么美满的爱情,有那么光明的未来。那次,马克斯都已成功劝说他下船了,甚至他都要走下船了,但当他看着纽约这座城市时,感到非常陌生和恐惧,便又放弃下船了。他最终还是与世界失之交臂。

  1900曾说:“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己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可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唯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是啊,世界的尽头,人生的尽头,那里应有回忆,没有尽头,是因为他没有真正活过。外面的世界,他连经历都没有经历过,却已绝望了。原本,他的过人天赋,他的美满爱情应该都是他面对世界的动力。他却抛弃这些,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来逃避这个他恐惧的世界。他认为“陆地”对于他来讲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他不会创作的音乐。他已丧失了生命的意识了。

  他想结束生命来寻找自己的尽头,逃避世界的尽头。的确,世界没有尽头,真正的尽头在自己的心里,只要你经历过,活过,就一定能看到真正的尽头——你生命的价值。而他渴望在有限的空间,找到自己的坚持和熟悉。当无限的世界邀请他加入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亡。那他死得其所了吗?他看到天赋对于他的意义了吗?他听到世界对他的召唤了吗?他感到爱情的真谛了吗?没有。

  蔚蓝的大海总是载满了回忆的,无论它是快乐的,充满希望或不堪回首的……可惜1900没有看到真正的海,或许现实世界真的太让人感到陌生、恐惧和残忍吧。但我们这些未来的演奏者,就应该积极入世,经历世事,认知世界。虽然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拥有强大的内心,去包容世界,去追求未来,奏响自己的命运交响曲。

  我想——海上,其实应该是钢琴师起步的地方。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3

  其实,一个月前我已经把电影下载到电脑里了,一直没机会看,所谓没机会不是没时间,因为看这种电影,必须一气呵成地看完,还得心无杂念,心无旁骛。这边厢满脑子都是明天该买那只股票抄底,那边厢还要跟着伟大的钢琴师在海上颠沛流离,如此的私心杂念绝对是对一部好电影的大不敬。所以等来等去,我决定今晚观看,原因是今天我的股票跌停了。

  文艺电影的片长都不短,几乎都在两个小时以上,这让我很受用,谁叫我是文艺片的粉丝呢。

  电影《海上钢琴师》讲的是一位叫1900的钢琴师在海上生海上长,最后死在海上的故事,当然这位钢琴师不是大西洋底来的人,他生活在船上,生活在一艘类似于泰坦尼克号的大船上。他弹钢琴的才能是天生的,用天才钢琴师甚至是伟大钢琴家来形容他一点也不过分,因为他弹得太好了,所有懂行的和所有看热闹的都为之折服。然而,钢琴师1900对大海的热爱,准确地说是对他一生也没有离开过的那艘船的痴迷,远远胜过其他的一切,当然也包括钢琴。电影最后演的是,在那艘即将被销毁的大船上,海上钢琴师1900万般投入地,非常忘我地,上下摇动手指对着空气弹琴,看到这里我唏嘘不已。

  这真的是一部文艺的不能再文艺的电影了。

  电影讲的是一个人的宿命,至少我是这样认为。当一个人的生命被一样事物决定了的时候,这个人也许是幸福的,比如被自由、被爱情、被理想,如果被一艘船来决定,也许有些荒唐,可是很多人的生命中常常充满这样的荒唐。

  生命被决定,在这部电影看来是美丽的。

  也许,我无法评判剧中人的幸或不幸。不过,我倒宁愿看到电影这样的结尾:海上钢琴师1900跟随着他的钢琴而去,而不是那艘船,至于最后的生与死,不在我关心的范畴之内。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4

  我认为自我是一个不太容易受感动的人,因为能使我落泪的电影很少,可是有一部电影能够让我一次又一次的受到震撼,一次又一次的为之落泪。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海上钢琴师》。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孤儿,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丹尼收养,这位烧炉工用当时的年份为孤儿起了名字,叫做1900。然而好人不得好报,烧炉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仅有8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了孤儿。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迷失自我。

  纵使之后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就算到了最终,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殉船于海底。1900,这个既没有出生纪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就在人间蒸发,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样,渺无踪影了。

  影片使我感动的地方有很多,首先是烧炉工与1900的对话,

  1900:“丹尼,什么是孤儿院呢?”

  丹尼:“孤儿院就像一个大的监狱,没孩子的大人都会被关在里面。”

  1900:“如果我不和你在一齐你就会进孤儿院吗?”

  丹尼:“你说得对,乖,所以我要多谢你。”

  这段对话真的很温暖,丹尼为了不让1900有心理上的阴影于是编制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使1900认为自我很重要。丹尼真是一个好父亲。

“我宁可舍弃自我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见……”。

  这句话是1900说过的话,1900明白欲望永无止尽,如果走下了这艘船,他能够凭借精湛的琴艺获得金钱,权利以及感情,可是他会失去对于音乐的灵感以及真正的自我。所以他选择与船共亡的重要原因。他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艺术家,他有着真正艺术家所拥有的高贵的自尊。

  这是我对于1900的理解,一个没有根而终身漂流在海上的男人,独特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使得他处在一个独立的世界里。他与这个社会仅有一段很短的距离——一块甲板;他与这个社会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一个世界!他用音乐解读一生,音乐是他对人生的感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5

  初一的时候,我问了问饶老师值得一看的电影,饶老师脱口而出:“海上钢琴师。”,到了暑假,电影单中又一次出现了这个名字。“这一定是一部好电影。”于是,我带着这样的心情,细细地品味了这部电影。

  这是一部意大利电影,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主演的剧情片。故事是以两个人的对话形式展开的,以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视角的转换,介绍了一位钢琴天才1900的钢琴故事。

  幼时的1900,是在襁褓中被人发现的,他的母亲抛弃了他,因此他成了一名孤儿,生活在烧煤工人的船舱里,大家都照顾他,疼爱他,教他说话,写字。直到有一天,他的现任父亲因救人而死,他便非常地伤心。1900离开了父母,没有出生证明,悄悄地来到这世界,有得悄悄离去。正好比一个人死了,你找不到任何他的相关信息,没人相信他的存在,也没有一座属于他的墓碑,但他确实来到过这个世界,真真实实地活过。

  1900对不好的事情十分厌恶,但不会用嘴说,会用音乐去表达。1900与小号手聊天,当他们看见小偷时,钢琴的音乐也变得断断续续,模仿着小偷的形态;当他们猜想老妇女是一个谋害亲夫而得到万贯家财的人时,钢琴的音乐是一种怪怪的音响,充满着阴险,他的音乐总是能生动的表现各式各样人的心理特征。

  有的人说1900很幸福,他生活在他喜欢的音乐中,伴他左右的是对他没有半点私心的朋友们,不用去担心纷繁与拥扰。但是,只是这样吗?每次停船靠岸时他独自向岸上远处眺望的眼神分明有掩不住的落寞,还有他偷偷的拨通陌生人的电话时那紧张和期盼的语调:“你好,也许你不认识我,但,我们能聊聊吗?”尤其是当他听那个飘过的流浪人告诉他自己的经历,他愈发的想去体验:站在岸上,听海的声音,到底是什么样奇妙的感觉呢?

  影片结局,1900在一艘即将炸毁的船中被找到,但他仍不愿下船,现实生活中,对于别人的选取,我们会感到匪夷所思,就像这部影片一样,可能很多人也不解他的这种选取,但是,无论是谁,作出怎样的选择,无论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荒谬,多么的不明智,多么的让人不解,这都是他的选择。或许,到了天堂,他仍会弹钢琴,就像原来在海上一样。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6

  范文网后面为你推荐更多《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以回忆和现实交叉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位名为1900的钢琴天才在一艘远洋客轮上的传奇一生。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影片采用浪漫主义风格,以娴熟大气的拍摄手法,时而气势磅礴,时而温柔抒情的音乐,以及演员出色的表演,成功打造了这部经典影片。

  但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我相信99%的人会被这个电影里头这种情节打动。这个片子拍摄起来既磅礴大气,而又低沉深婉。有好多地方通过优美的音乐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这部电影在音乐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电影配乐史上,它现在经常被当做一部教材来使用。

  这部片子它获得一种巨大成功还在于这里边对于人生价值,社会内涵的一种变现。其实,看了这部电影,你就会有体会,象征着我们人生过程中一种俭朴淡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不就追求过分的欲望。这个船象征着我们理想当中淳朴的人生观。陆地象征着无边无际的欲望。1900坚守着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被物欲所俘虏。而这部电影最后,1900和弗吉尼亚号一起沉到海底象征着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对这种朴素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基本坚守。这个电影的最大隐喻应该是我们人生在世的时候,你可以被一些无穷的欲望所沉迷,但是千万不要忘记在合适的时候,回归自己的心灵。在自己心灵里放着一艘像弗吉尼亚号这样的船。在适当的时候,我能不被物欲所迷失,能回到自己的理想之舟当中。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7

  两个钟头陪主人公1900度过了一生,又是一部经典。

  主人公1900从船上一出生便被抛弃成为孤儿,由好心的烧煤工丹尼收养。童年时一次意外丹尼丧生,1900再次成为孤儿。不经意的接触钢琴,让人惊讶的发现原来他竟是无师自通的天才,此后他便开始了一生的钢琴生涯。

  1900一辈子没下过这艘船,他也曾经决定离开,当站在甲板上看见所谓大城市那无穷无尽的房屋街道,他迷惑了,他说:“钢琴键有限,但是创造出的音乐无限,如果键无限,那就创造不出音乐。那座大城市一眼望去看不见尽头,尽头在哪里?—世界的尽头?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

  整部电影感觉处处是经典,每个镜头都恰到好处,细节处理不多不少,刚刚好。

  1900和麦克斯在随狂风暴雨摇摆的船上弹奏钢琴的那一幕,在脑海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在轻快的钢琴曲下,两人似乎与钢琴融为一体,优美而流畅在大厅滑行,宛如美妙少女穿着溜冰鞋伴随着悠扬的歌曲翩翩起舞,浪漫至极!

  接受挑战的那一场也印象深刻,前两场比赛不知是有意无意发挥平平,甚至在对手表演时竟然感动的流泪。最后一场开始前,1900向朋友要来一支烟放在钢琴上,说了一句话:“你自取其辱!”接下来狂风骤雨般弹奏出《群峰乱舞》,震惊在座所有人。一曲完毕,1900将烟的一头按在琴弦上,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经过1900激情澎湃演奏琴弦因高频率震动而发热,竟将烟点燃了······

  影片介绍:“男主角1900的整个人生都已经是一场悲剧了。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好人不得好报,烧炉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几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了孤儿。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没有安全感。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直到唯一的好朋友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殉船于海底。”

  我不知道为什么说他是悲剧,但也许在1900眼中,其他人才在悲剧的生活。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8

  一部在评分很高的电影,既然这么多人都推荐,那肯定是佳作,看完,也确实如此,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一个在1900年出生在弗吉尼亚号游轮上的弃婴,不,就应说是发现。找到他的锅炉工人丹尼给他起了一个1900的名字,从此他以这个名字生活在船上,虽然没有户籍也不明白自我属于哪个国家,但并妨碍别人了解他的大名。钢琴是他的生命,正如他说的那样,88个有限的琴弦能演奏出无限的曲子,给人带来无限的欢乐。与小号手的相遇使得他不为人知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虽然最终他选取与弗吉尼亚号同沉,但他还是给后人留下了自我存在的印记---那张音乐母盘。

  电影明显年代有些久远了,在很多画面中都能看出破绽,例如人们看见女神像的时候,这不能怪当年的摄影师,只要体现出主题就是好的。至于影片有时穿插些看上去很不懂的镜头,例如小号手说一幅画落地的时候,确实让我觉得奇怪。撇开这些由于技术还是编剧上的问题,这部片子确实值得力荐。

  如很多电影一样,主题玩玩在最终才表现出来,最终到达一个升华中心的效果。这部电影主题的展现就是在废弃的船舱中小号手与1900的对话,观后感《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在1900准备下船可是走到船舷一半时却掉头回到,这是电影在前面给观众留下的一个悬念,此刻他才真正告诉我们。1900害怕的不是看见的东西,而是看不见的东西,他把城市比喻成琴弦,他觉得这个琴弦太巨大,除非上帝,他这种凡人是无法弹奏的,一想到无限的镜头他就觉的恐惧。由于他是一个公认天才,最终他选取死亡而不是进入尘世也就不足为怪了。天才,正如人们常说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虽然1900没有上过岸,但他透过与乘客交流还是接触到了世界,这种不完全接触但又有些接触的状况正好使他在持续心灵独立的同时又不至于那么孤僻。

  我想每个人看这部电影都能有自我的感受,有人看到的是天才的一生,有人看到的是天才为什么会选取脱离尘世,有人看的是无限和有限这种辩证关系。无限,能够是欲望,有限,能够是时间,用有限的去实现无限,正如用88个琴弦去演奏变化的乐曲,而不是用无限去实现无限,不明白知足常乐能不能硬生生的嵌在这种思想里面。

  最终说一句,先把自我手头的事情做好,想着一堆事情,那只是空想而已,太多的选取是可怕的,当我们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毫无好处的选取中时,那真是太悲哀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优秀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