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公益广告观后感

时间:

公益广告观后感(集合10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公益广告观后感(集合10篇),以供参阅。

公益广告观后感(集合10篇)

公益广告观后感1

  在央视10套电视中,我无意中看了一则公益广告,一位父亲慢慢的变老了,记忆力衰退了,反应迟钝了,每天都会忘记很多事情,比如出去就找不到家了,吃过饭还以为没吃呢,每天拿着儿子小时候的照片,仔细端祥着,甚至看到自己的儿子,还要拿着照片对照,连自己的儿子也遗忘了。

  有一次,儿子带他去饭店吃饭,吃到最后,桌子上剩下了两个饺子,父亲用手拿起,放到自己的口袋里,儿子觉得有点丢脸,就说了父亲:“爸,你这是干什么呀!”父亲哆嗦的说:“这是我儿子最喜欢吃的,我得给他带回家,”公益广告语是:他忘记了很多事情,但她从没有忘记爱你。

  儿子眼睛湿润了,从这则公益广告中,我想到了我的父母,父母无论在什么时候,孩子总是第一位,他会不顾自己的健康,但会把孩子的身体挂在心头。我们要学会感恩父母。

公益广告观后感2

  电视上经常有这么一则广告:一位年轻的妈妈为自己母亲洗脚,这一切被一个孩子看见了,正当她准备为孩子洗脚时,却看见孩子端着洗脚水向她走来,边走边说:“妈妈(请您)洗脚!”

  看了这则公益广告,我的脸刷一下得红了,心“蹦蹦”跳个不停,后悔得不得了,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又抬起头看了看那个孩子和张开嘴笑着的母亲,心又一次从半山腰跌到了谷底……看完了这则只有20秒左右的广告,我开始不停地反省自己……长辈们,他们永远为我操劳着;永远为我辛苦着;永远为我忙碌着……可我,唉!连那个广告上的孩子都不如,这就足够让我无地自容,你想那个孩子他也知道母亲对“我”的爱,所以他才会毫不犹豫地为妈妈洗脚!想到这里,我又开始难受了,我不但不帮妈妈,还经常让妈妈不开心,唉!记得有一次吧,我正在洗脚,洗脚时还边看杂志,我正津津有味看着,突然觉得水冷了,就叫妈妈帮我擦一下脚,可是,妈妈却说:“自己的事一定要自己做,来,把书给我,自己擦吧!”我没想到,妈妈竟然这样说,太让我失望了,我顶嘴道:“小气鬼,喝凉水,喝了凉水变魔鬼!”于是,我在无可奈何中自己擦了脚……啊啊啊呀呀呀!想起这个事,我真是觉得羞愧不已,爸妈养我这么大实属不易,可我却给他们惹了大大小小、不可计数的麻烦,真是的,我怎么那么糊涂呀!

  今天,我在这里告诫自己:“以后一定要孝顺父母,体谅父母,了解父母。”把亲情化为行动吧!爸爸妈妈下班回家了,那就倒下一杯热乎乎的绿茶,让他们忘却烦恼,收获快乐;妈妈干了许多的家务活时,身为女儿的我应该帮她捶捶背,缓解压力,让妈妈感受到我对她浓浓的一份爱;晚饭吃过,也可以为妈妈爸爸做一份餐后水果拼盘,消化消化……

  其实,我们能为爸爸妈妈做的事很多,哪怕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无所谓,让我们开始行动吧!

公益广告观后感3

  筷子是中国人从古至今的餐具。经过了千年的演变,它已不再是单纯的餐具了,还寄托了中国人对家和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

  去年春晚,一个公益广告打动了许多人,并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公益广告以筷子为情感载体,串起了广东人的关老屋、上海长宁现代家庭、福建永定客家土楼、黑龙江佳木斯东胜农家、四川宣汉乡村等场景,描述中国人过春节的生活情感与情节,承载着中国特有的传统与美德,呼吁大家珍惜与家人、亲友的每一次团聚,弘扬分享、感恩、明礼、孝敬等中华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

  这些文化源于我国五千多年来的农耕文明。中国人所特有的,就是对于家的情感,从而衍生出了对传统文化的特有的感情,并让传统文化延续传承下去。岁月变迁,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曾经受过许多次的冲击,但其从来没有消失过。

  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来没有脱离过家。在中国的小说和电影中,也与其脱离不开:《三体》中,人类本可以逃亡,最后却坚守在太阳系中流尽了最后一点血;《流浪地球》里,人类不惜花巨资造出上千座聚变发动机,在太阳即将毁灭前带着地球一起逃亡……这都是中国人对家的喜爱与不舍。在所有中国人眼中,家便代表着温暖、安全与舒适,不管家有多破旧,它永远是一个避风港。

  在当代信息爆炸的快节奏时代,人们越来越留恋在网络世界里,对家的情感正在慢慢淡化,传统文化也渐行渐远。作为祖国的未来一代,让我们一起重新拾起传统文化,不让它消失。

公益广告观后感4

  “我是谁?是什么样的人?也许你从来没有想过。我是离开最晚的那一个,我是开工最早的那一个,我是想到自己最少的那一个,我是坚守到最后的那一个,我是行动最快的那一个,我是牵挂大家最多的那一个……我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和你在一起。”这是建党95周年公益广告《我是谁》。

  《我是谁》火爆了网络、火爆了朋友圈,也成了公益广告的“好样板”。

  落细落小落实的传播方式,让公益广告更有价值光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益广告的灵魂,公益广告要努力挖掘这种内涵,这话好说,却不好做,毕竟,价值太抽象、笼统、概括,不好表述。今天,《我是谁》将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转化为对教师、清洁工人、医生、交警等不同角色、不同职业等的描述,通过他们的敬业爱岗、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等等,将抽象的价值原理转化为细微感人的生活道理。公众在生活细节中,切实感受到党的追求的厚重宏大、爱民为民、忠诚无私等。让公益广告释放出强烈的价值光彩。

  艺术演绎注重含蓄美朦胧美,公益广告会更有感染力。公益广告作为一种价值宣传,如果总是进行单刀直入式的灌输,会引起受众不快。因为人们不喜欢板起面孔的生硬说教。这就需要多采用含蓄化、朦胧化、艺术化的手段,比如通过暗示、比喻、排比、象征等修辞或表现方法,营造委婉、幽默、轻松的氛围,提升公益广告的艺术格调、感染力、说服力,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到美好的艺术情景中。就像今天的《我是谁》,它没有说党的追求如何“高大上”,崇高、庄严等,而是通过排比句式:我是离开最晚的那一个,我是开工最早的那一个,我是想到自己最少的那一个,我是坚守到最后的那一个,我是行动最快的那一个……深沉深情的朗诵,再加上大提琴般凝重静美的渲染,制造出令人怦然心动的场景,激发出更多的信赖感,在无声中完成艺术感化、精神征服。

  画面场景富有浓郁的生产美生活美,公益广告会更感人。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说,“最好的公益广告是在我们身边行走着的温暖着我们的人。”公益广告是广告,但更是艺术品。创作者应该在广阔的生活、泥土的芳香中,寻找艺术灵感。那些融合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镜头、场面、画面,才是公众最喜欢的、最美的画面。《我是谁》中的这些场景之所以感人:清洁工灯光下打扫街头卫生、医生摘下口罩露出疲倦的面容、教师默默关闭教室灯光等,就是因为这些画面,是对生活的精彩提炼,具有浓郁的生态生活美,更能激发公众的情感共鸣,为受众喜闻乐见。

  《我是谁》就是公益广告的“好样板”:价值渲染多一些落细落小落实,艺术演绎多一些含蓄化朦胧美,广告画面多一些浓郁的生产美生活美。打造更多公益广告精品。在价值宣传、武装人心、凝聚力量方面,完成更出色的担当。

公益广告观后感5

  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上残缺或功能丧失的人,通常被我们叫做——残疾人。他们,靠着坚强的信念活下来,因为,他们认为信念是生活的太阳。

  最近电视上有一个公益广告,说的是一个小男孩患了先天的聋哑症,他的爸爸就不厌其烦地叫他学说话,小男孩也跟着爸爸的口型认真地学习。一次,爸爸偶然地听到两个小男孩在议论他的孩子,心里很生气,就马上站起来,准备训斥那两个孩子。就在这时,那个他的孩子却用细小的声音喊了一声“爸爸”,当爸爸转过头时,他又断断续续地说了声:“乖……”这样细小的声音,却使我热泪盈眶。千万不要嘲笑那些残疾人,而是要用自己的行动去保护他们。

  人们不是常说:“即使上天为你关上了一扇门,他还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在社会上,有一些四肢健全的人会去歧视那些残疾人。那如果在某一天,你也像他们一样残缺了,你会如何对待自己呢?别人又会如何对待你呢?所以,我们要尊重,爱护我们身边的残疾人。

  霍金说过,身体和精神是不能同时残缺的。盲人,他虽不能用眼睛观看那些美好的事物,可上帝却给他了一双能听见娓娓动听的声音;聋哑人,虽然上帝给他按下了静音键,可是他能用眼睛去感受世界万物。看不见的海伦凯勒,也是在自己的努力之下,成为了大名鼎鼎的作家。残疾人在生活中也许有许多不如我们的地方,但是,他们热爱生活的心灵远远要比我们更强大。

公益广告观后感6

  在我看过多个公益广告后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央视公益广告《Family》。此广告将抽象单词拆分为Father、Mother、I并人格化为家庭中的成员,赋予人的感情。广告讲述了爸妈细心呵护孩子的成长;孩子长大了有了主见,想挣脱爸妈的束缚开始顶撞爸妈,惹爸妈生气、伤心;孩子在历经风雨体验到生活的艰辛,这时发现爸爸驼背了,妈妈身体臃肿了,自己成为了家庭中的大树,为爸妈挡风遮雨照顾爸妈的一个孩子成长的故事。广告最后把Family翻译成了Father And Mother I love,最后出现字幕,有爱就有责任结束广告。

  此广告的亮点在于:

  1、创意新颖:将原本抽象的字幕具体化并人格化,赋予人的情感,讲述故事内容。

  2、叙事手法、表达手法让人易于接受该广告用线性叙事手法来讲故事,贴近大众的观赏心理。此广告为公益广告,采用讲述故事,用感情去打动人,而不是用反复的唠叨去提醒人们,这种以情动人的软力量易于引起共鸣,从而达到公益广告的宣传效果。

  3、画面简洁,用色准确

  (1)此广告为二维的简单动画,画面简单,易于把受众的注意力吸引到故事中去。

  (2)画面的整体色调偏黄,黄色是温馨幸福的颜色,与广告内容:温馨幸福的家庭想符合。

  4、同期声、背景音乐用的恰到好处。

  片中的同期声有孩子喃喃的声、母亲撑伞的声音、爸爸哄孩子的口哨声、孩子顶撞父母的声音、母亲的哭泣声、父亲的叹息声以及刮风下雨的自然声音……这些声音使得广告更真实,受众很容易想到自己,易引起受众的共鸣。

  背景音乐有情绪有起伏与故事的进展相对应。

  此广告故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爸妈细心呵护孩子成长;此阶段充满了温馨与幸福,家庭基本没有矛盾,此时配乐采用了纯粹单一唯美的钢琴乐;

  第二阶段: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主见,想挣脱父母的束缚,开始顶撞父母,父母生气,孩子执拗。此阶段,家庭有了矛盾,起了波澜,家庭关系变得复杂。而此时在配乐上也多了笛子等吹奏管器乐,音调上升,但是旋律舒缓,没有快速、激烈的冲击音符,这是与整片广告——幸福温馨的家庭想对应,局部的要与主题相符合。

  第三阶段:孩子长大,体会到生活的艰辛,理解到父母的苦心,而此时父母早已年迈,身体变得不好。

  孩子意识到自己要承担家庭的责任,要做爸妈的参天大树,为爸妈挡风遮雨照顾爸妈。此时,音乐音调继续上升,配乐变成了大气恢弘的交响乐,这种配乐给人一种升华的感觉。引起受众的共鸣,反思自己。

公益广告观后感7

  往常的习性,我大多每天都有登通讯工具。虽说我或多或少还有部分好友,但每天所交流的对话甚至不超过一句,或者从添加的那天起就不曾聊过。并不是我过于冷漠无视,而是不知如何找到共同的端点,该从何说起。尽管会有些有心的好友疑问和问候一下,我则也是有勉责免,只能说自己不像其他人一样心猿意马。

  在电视荧幕前播出的公益广告引起了我的注意,敢问又有多少人做到过呢?连自己的作则我都不能保证。我只知道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里,环境日益受到摧残破坏。还有保护小动物的公益广告,我可以肯定地说小动物是可以和我们和谐相处。小时候的夏季,每到傍晚时分我家的尼龙绳上总是会卧着几只小燕子,它们每晚都在我家的庭院休息,我总是站在椅子上轻轻的抚摸着那有幼小的身躯,而它刚开始总是胆怯的挪动,出于对我的信任后,它也是胆大许多,因为它们知道我不会恶意伤害它们,我们之间成了最真诚的伙伴,为什么这些小燕子不做巢,大家可想而知。

  前段时间我途径路过正在路边吃草的羔羊,它主动向我走来,我用手触摸它头上的触角也没有胆怯的样子,看着那炯炯有神的眼睛显出一副和蔼的神情,我认为比有些虚伪奸猾的人好的多,小动物都比这些人有人性和感情。晚上偶然想起一个几年前《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我想大家都或许会有点印象,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当看到稚嫩的孩子懂得为妈妈打一盆洗脚水时,我明白了言传身教的意义,懂得了关爱,作为一名男士而言,有些话确实不好意思当面讲,我只想说一句“妈妈您辛苦了”!

公益广告观后感8

  当雄鹰选择蓝天时,它知道只有蓝天的广博才能给予它搏击苍穹的机会;当鱼儿选择流水时,它知道只有水的澄澈才能展现出它遨游浅底的一瞬;当水选择高山时,它知道只有高山的雄伟才能装扮出它的灵动窈窕。

  于是雄鹰汇报给了蓝天一次展翅高飞,鱼儿回报给水的腾跃,水回报给了高山灵动清澈。

  偶然一次从电视上看到“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心里一震,乌鸦反哺,儿女回报父母是人间的传统美德,感恩是人与人之间心与心的交流,拉近了之间的距离,而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据说,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崔世安,大学间结交许多朋友,朋友问他借钱,他总是竭尽全力,慷慨解囊。1993年,他家族的企业一时陷入了资金短缺的险境之中,他打电话向朋友们求助。当天晚上8点他的账户就有了1。2亿元的汇款。由此,他成了家族企业的掌舵人。所以说要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然后学会帮助别人。感恩会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和谐芬芳。

  再说丛飞,一生节衣检食,做了不下百次的商演,资助了多少困难学生,而当他病危住院时,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这些人良心何在?古人云:“喝水不忘挖井人”、“滴水之恩的涌泉相报”,所以,为了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我们要学会感恩。

  记得让风沙带走愁怨,让海水冲淡心结,让顽石刻下留恋,岁月轮回,让我们铭记:学会感恩!

公益广告观后感9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宝贝,快去写作业。”“知道了!知道了!我马上去。”“你今天吃了什么饭,吃饱了吗?”……“明天下雨,别忘了带伞。”“我知道了!”“别忘了,多加件衣服。”“我知道了。你别烦了,还说个没完没了了。”……

  这样的对话经常充斥于我们身边。风止时,树不静;亲待时,而往往不珍惜。而故事中处于主角的我们是否在珍惜?

  父母的含辛茹苦,换来的只是我们的随意敷衍;父母的千叮万嘱,只求来我们一句“啰嗦烦人”;苦用心,被我们误解为闲人多事。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见惯了亲人的例子,听惯了孝顺的全解,我们开始嗤之以鼻,感到俗不可耐。

  也许是由于“代沟”这一词的离间,我们埋怨父母不理解自己;数落父母追不上时代;无奈与父母没有共同兴趣爱好。但是,真正的爱不需要这些,它只能体会,难以描绘。

  也许你会想,没关系,我们以后长大了再报答父母。时光流逝,任何人也经不住岁月的磨炼。也许当你觉得你长大了有能力再报答父母时,他们已经白发苍苍,腰身佝偻甚至已经跨越到了生命的碑前。他们老了,我们还能孝顺他们的时光还有多久呢?也许他们也不需要这些了。我们自以为可以回报的恩情却因他们耗尽青春奉献而无法偿还。

  “看着她,这么多年我对她所有的怨恨开始消散。我在长大,她在衰老,这是生命必然的进程。其实自始至终,她都没有和我对抗的力量。她所有对我的不好,因为她的苍老,都显得那么单薄而脆弱,根本不需要计较。”

  无论他们怎样,“依然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有一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那是父母之爱;有两个人,一生一世值得爱——那是父亲母亲。不要等到亲不待才懂得珍惜。珍惜现在,你的亲人,你的爱。

公益广告观后感10

  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让我记忆犹新:有一个人将一张废纸丢进了“不可回收”垃圾箱,结果被弹了出来。接着他又将废纸塞进“可回收”垃圾箱,过了一会儿,一张新纸便从垃圾箱后面出来了。同时,旁白解说道:“100公斤废纸回收利用,可以生产700公斤新纸。”

  为何一则屡见不鲜的环保公益广告会让我深有感触?因为它不禁让我联想到了一个重要的环保和资源问题——垃圾分类。在我国,法律与政策对垃圾分类问题早就有过相关规定,然而由于人们的意识淡薄,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垃圾不分类问题一直存在且很普遍。近几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与经济的发展,垃圾日益增多,导致环境污染和再生资源的浪费也趋于严重。

  为什么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如此重要?我只要把道理讲给你听就明白了。

  垃圾(包括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一般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公害垃圾三类,在进行分类后,可回收垃圾能生成再生资源,如废纸成好纸,废铁变“新”铁,连厨余垃圾都可以变成化肥;不可回收垃圾堆放在一起处理后可生产沼气,用于发电;公害垃圾在分类处理后便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垃圾分类对我们的生产与生活都很重要。若垃圾不分类,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环境也将受到污染。一节废电池(公害垃圾)若随意丢入土中,会造成整片土地失去肥力并且产生永久性公害。既然垃圾分类如此重要,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应养成分类习惯。但是观念总是左右着我们的行为,垃圾不分类一直是我国环保存在的大问题。许多家庭、单位因为垃圾没有分类,导致资源浪费巨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事情已是家常便饭了。

  也许有人还会将今天的环境污染归罪于经济建设,可我不这么认为。现在,让我举几个发达国家的例子吧。

  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垃圾生产量最少的国家,也是世界垃圾分类最好的国家。每家都有垃圾分类箱,人们不仅可以在家中给垃圾分类,而且还会按日扔垃圾。与日本一样,英国的每个家庭中也有分类垃圾桶,不同的垃圾放在不同的桶中,社区会安排三辆不同的垃圾车每周一次将其运走。和我国情况相似的瑞士随着经济的发展,垃圾生产量也在逐年上升,然而它的环境都没有出现恶化的情况,其原因正是因为垃圾分类得当。这无不说明,经济快速发展与环保并不矛盾。

  垃圾分类不仅是个人和单位的行为,更是整个社会的公益事业,它关乎着人类的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再次利用。因为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所以我们应该让它们“各尽其责”。

  让我们记住公益广告:“分类产生价值,垃圾变成资源”,并从今天做起,持之以恒。

公益广告观后感(集合10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