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时间: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精选7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精选7篇),供大家参阅。

活出生命的意义<a href=https://www.wxiaomi.cn/zuowen/duhouga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读后感</a>(精选7篇)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

  弗兰克尔医生是从“追求意义”、“存在之挫折”、“意源性神经官能症”等概念,层层衔接,渐次引申介绍“意义疗法”。我想直接从“生命之意义”篇章中向大家展示弗兰克尔的魅力。

  这本书名为《活出生命的意义》,从一开始,我就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我想大家也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但是,直到132页,大约读到这本书的60%的样子时,他才正面解读这个问题。

  原文是这样翻译的:我觉得没有哪个医生能够用概括性的语言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这个问题就好比问一个棋手:“告诉我,大师,世界上最佳的招法是什么?”离开特定的棋局和特定的对手,压根儿不存在什么最佳的招法,甚至连较好的招法也不存在,人的存在也是这样。你不应该追问抽象的生命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这个使命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并且你的生命也不可能重来一次。这样,每个人生命的任务就是特定的,完成这些任务的机会也是特定的。由于生命中每一种情况对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会提出需要你去解决的问题,所以生命之意义的问题实际上被颠倒了。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之意义是什么,而必须承认是生命向他提出了问题。简单地说,生命对每个人都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同。

  这个看是“玄虚”的说词,第一遍看时因没有明确的回答有些失望,第二遍看时因为客观的表述感到作者的真实,第三遍看时才朦胧的感受到人生哲学的力量——问题的答案就是问者的回答。弗兰克尔正是通过“让人自己回答生命的提问而给自己的生命赋以意义”,并发展形成最后的“意义疗法”。当然,他自己也是这么回答自己的。特别是在集中营的岁月中,二十八分之一的生存机会面前,他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生命的意义,并最终熬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所以,当你觉得人生昏暗、前途迷茫、处境艰难时,没有必要从各味“鸡汤”中找自己的方向,更应该清醒的思考如何回答“生命对你的提问”,你的回答就是你的“生命之意义”。

  顺便说一句,弗兰克尔16岁时就提出这个影响他一生的信念,也是他个人生活和专业研究的基石。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2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才能活下去”,无论身处和平年代,战乱年代,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才能活下去。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每个人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使命。

  想起一位老师写的小诗《病房纪事》:在病房里看新闻又有年轻人扛不住生活的压力跳下楼去而身边一些老年人歪歪倒倒都有不死的灵魂他们讨论的不是怎样吹熄火焰而是将生命活到极限邻床的爹爹已不能自理眼耳却站着还在电视上眺望外面的世界……

  压垮年轻人的,不是无法承受的生活压力和磨难,是无意义。找不到磨难和痛苦的意义,磨难只是磨难,痛苦只是痛苦,人间如此不值得,何不选择结束?医院的老人,要么承受着病痛的折磨,要么承受着年迈无法自理的屈辱,支撑他们坚韧活着的东西,一定是他的信念,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20xx年5月,因为一些波折,我不得不离开了大学毕业就一直工作7年的公司,也损失了10多万和百万股权。不久,小孩也因为在老家照料不周眼球受伤,医生的诊断让一家人陷入了痛苦。那一刻,我否定了过去拼搏的7年,否定了过去的事业观……很清晰的记得,当我带着孩子奔波在去各个医院的路上时,灿烂的阳光洒在我脸上,面对匆匆的人群,我无声哽咽,泪流不止。我懊悔不已,多希望受伤的是我自己。在深度痛苦中,我检视、反思过去,寻找现实的因果关系,设想最糟糕的结局,设想如何在最糟糕结果下继续坚韧的生活……

  然而,在深度痛苦中游荡时,设想最糟糕结果时,我依旧找到了乐观的理由,我相信不管是我还是孩子,我们失去的,都会获得其他的馈赠,比如更坚强的性格,更睿智的大脑,更灵性的灵魂,或者其他。我相信我们所经历得磨难会有意义。我原谅了我的过去,我原谅了曾憎恨的人,我感受到了宽容、平静的力量。

  厄运和磨难,本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我们寻找生命意义的机会。有人在磨难中升华,也有人在磨难中沉沦。伟大的精神,才配得上经历的苦难。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3

  作为难得的真实题材,我为能看到这样一本书而感激。弗兰克尔在集中营的3年可谓,受尽苦楚。我曾经看过一部美剧,有讲述类似于他这样的生活,于是在书的前半部分,我读到不敢读下去。我形容当时的心情是:压抑着悲悯着,哭不出来的压抑与窒息感。我为自己的反应感到奇怪,对于这替古人担忧的举动感到难以理解,我停下了书的阅读,不断反思,最终看到了自己的'恐惧,这毫无缘由的恐惧。是我内心的恐惧,让我不能顺利的流畅的读下去。我不知道这恐惧是因而而已,但是我看到了,不理智的懦弱,我随后做了自我调节,又继续阅读下去。人们在做改变前,总是喜欢给自己加上种种限制,限制了自己的自由。以为一切就应当如此,或者他们更愿意使这一切看起来更合理化,让自己可以为自己的“不上进”宽心。但是自由处处都在,它不会是一种挤压感,就像空气一样,你以为满了,而是存在太多空隙。

  于是,人和人的差别也就这样展现开来,是自主的靠向自由,然后改变,还是被自己的枷锁困住,寸步不前。我以为弗兰克尔用自己的智慧救了自己,用自己的超然救了自己。用形式打破了形式。我们看到了他的卓越,还有他为人类社会留下的巨大精神财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每当上帝给我们一个磨难的时候,就是给我们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一个思考的机会,一个改变的机会,一个更有作为的机会,一个活出自己生命意义的机会。

  当我们必须面对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的时候,似乎应该感激,因为是上帝瞧得起你,不想让你蹉跎终了或者玉损香消。生命的意义应该在生命中找寻答案。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我觉得是推翻了之前一些教科书的肯定句,更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可能。意义疗法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可以为我们所用,为我们解决很多问题。此书还是值得一读,更值得细品。书籍精髓的整理详见笔记摘录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4

  最近读了《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觉得作者的想法非常的奇妙。生命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赋予他什么意义,他就是什么意义。人是自由的个体,每个人的想法不同,价值观不同,所以我们没有办法给生命定义某一种意义。但是也正是因为人的不同,才会有不同的奇妙的人生,从而有了我们这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生命因为很短暂,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每一刻的青春。也正是因为生命非常短暂,我们才要把我们短暂的一生活出意义。生命虽然终会有走到尽头的一天,但是我们存在过的意义不会消失。有些人即使不在了,但是却永远活在我们心里。那些有意义的生命,总是不会轻易被世人忘记。

  这本书的作者最有意义的就是创造了意义疗法,书中有提到,想要发现生命的意义可以通过三种方法。一、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二、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三、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者奉献时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一个人对自己肩负的责任认识的越早,就越能健康快速的成长。一个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人,也能在履行责任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要明确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做人做事,为自己负责,为别人负责,为社会负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从意义疗法的角度看,意义及对意义的认识完全是实实在在的,没有那么虚无缥缈。人对意义的认识就是意识到了现实背景下的某种可能性,简单的讲就是当下的背景下,我能够做些什么。意义疗法认为,良知是一种提示器,能够指示我们在特定情境中前进的方向。良知必须仔细衡量所处情境,按照一套标准和价值系统去评价它。

  一个人一旦成功地找到了意义,那他不但会感到幸福,还会具备应对磨难的能力。一如文中所讲,人类总是有能力将人生的苦难转化为成就,从罪过中提炼改过自新的机会,从短暂的生命中获取负责人的行动的能力。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够找到自己活着的意义,都能够活出自己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5

  书的作者弗兰克是犹太人,纳粹时期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所以才写成了这本书,书的第一部分就是介绍他在集中营的经历,前面写到他是如何装在拥挤的火车车厢里被运送到集中营,以及当时左右两道选择就是生死选择等等这些,让我想起了《美丽人生》中的这些画面。

  这一部分看得特别慢,每段描述脑海中都会浮现那些画面,也看得比较压抑,透过这些文字能感受到作者强大的内心和清醒的意识,也许正如他所说,他对未来有期待,对当下赋予了意义,他需要活下来把他的研究弄完,并且,他的心中还有爱,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他的妻子。

  第二部分作者介绍了他的意义疗法,他提到:“根据意义疗法,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是人最主要的动力。这就是为什么我用“追求意义”一词,而不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说强调的快乐原则”(我们也可以叫它“追求快乐”),也不用阿德勒心理学派的“追求权力”或者“追求优越”之说。“

  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

  作者提到了发现生命意义的三种不同方式:

  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者从事某项工作;

  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者面对某个人;

  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第一种就是成就或成功,其意义显而易见。第二种和第三种需要进一步解释。

  找到生命之意义的第二种方法就是通过体验某种事情——如真善美——通过体验自然和文化或体验另一个人的独特性——就是说去爱某个人。

  读这本书时,尤其是对于集中营生活描述的部分,脑中不时冒出这些想法:我现在真是太幸运啦,我的生活真是太美好了啊,原来赋予意义能如此强大啊,原来内在力量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呢。

  这本书很薄,值得在迷茫的时候读一读,也值得在情绪低落的时候读,最后引用下文中多次提到的尼采那句:“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6

  最近阅读了犹太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的专著《活出生命的意义》,该书由在集中营的个人经历和意义疗法两部分组成,启发人们不要被苦难打倒。

  弗兰克尔在集中营的坚强让我佩服,他不断实践着尼采“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他不断从那些放弃对未来的渴望而放弃生命的狱友那儿得到生命的启发。

  弗兰克尔年轻的时候曾经寄给弗洛伊德一篇自己关于心理分析论文而得到弗洛伊德的欣赏,但他并没有彻底成了弗洛伊德思想的奴隶,他有自己的思想和认识。他认为生活并非弗洛伊德所宣扬的那样,只是简单地祈求快乐,也并非阿德勒所教导的那样只是为了争权夺利。人活着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

  弗兰克尔认为找到生命的意义有三个途径,做有意义的事情、关爱他人、忍受苦难。他认为,苦难可以锻炼人。他在书中说道,“在任何地方,人都会遭到厄运,同时也会遇到通过勇敢地面对苦难而实现道德升华的机会。”

  弗兰克尔认为每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每个人只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才会觉得自己独一无二。这个责任就是对所爱的人和事业都有高度的责任。

  现在我们生活的时代是很繁忙的时代,我们能不能静下来多关心自己所爱的人,我觉得这就是责任感。人们往往都把自己的工作和爱好分开对待,如果能对自己的工作都充满高度责任和爱,我想肯定能不断取得进步。

  作者发现,实际上只有两类人,高尚的和龌龊的,任何地方都有这两类人,每个团体中也有这两类人。这也就解释了人类社会发展不是一帆风顺,而是不断颠簸螺旋前进。

  作者认为要拥抱自然,用艺术、诗歌和文学的美滋养内心的自由。

  作者不断在书中提到他创建的意义疗法,我觉得可以用本书最后的一句话概括她的本质核心,那就是“您生命的意义在于帮助他人找到他们生命的意义”!

  作者认为,困苦环境能提供使人道德完善的机会,有的人会充分运用它,有的人会放弃它。在这种环境下,人仍然要坚持做一个勇敢、自尊和无私的人。

  在艰难困境下,要保持内心完全的自由确实很难,但是要是做到了,人生就很充实。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与接受所有的挑战,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7

  意义疗法对那些因为失去生活意义而陷入抑郁的人来说,当然是有所帮助的。我以为心理医生的治疗本身就是要找出病因,对症下药。但这往往是困难的,不能说意义疗法就可以一药治百病。

  人的意识的形成首先是有感觉而来的,不是所有感觉到的都形成意识,绝大多数停留在潜意识中。当人的感觉流动像一条平缓的小河,人的意识也会是比较平静的,不会自动形成湍流或浪花。但是当外界的刺激加大,感觉信号成倍增加,犹如河水突然加速,奔腾喧嚣的向前,意识之河也就难免不形成各种各样的漩涡,陷入混乱之中。但人的意识一定还是在一定范围内有自我调节,回到平衡状态的能力,无论是怎样达到这一目的的,我相信不同的人可能通过不同的方法,对意义的确定和坚信,一定属于其中之一,也就是在混乱的漩涡中有一个中流砥柱般的的信念,当然会有助于使意念回到平衡状态,避免精神的崩溃及自杀。

  但我觉得意义的确立只是方法之一,而且只对一些人有效,这是毫无疑问的。就像作者的那个朋友,梦里预见到战争三月底结束,结果,四月初就因为没有看到战争结束而放弃生命。其实对未来的期望,通过确立生命意义来度过苦难,是一种常见的策略,大多数人都使用过。为什么有些人放弃了,而另一些人坚持下去,这个才是人与人之间的的不同。其实人的心理素质也是大多是天生的,后天的努力当然可以改进不少,但是面对极端的考验,人的承受能力有巨大差别的。

  就像长跑,每天都跑的人肯定耐力会提高,比起缺乏锻炼的人自然是好很多。即使每天都跑,人还是有体力的极限。心理的极限是一个意思。肯定不排除,在集中营里,有不少人是通过与别人竞争而胜出的策略,来保持自己的心理正常,他们也许毫无道德底线,唯一的目的就是自己的生存。也许应该做一个调查,在所有集中营的幸存者中,有多少是通过生命意义的确立来度过难关的,有多少是犬儒主义动物本能而胜出?这也可能永远不会知道答案。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精选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