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雕塑读后感

时间:

雕塑读后感共6篇 塑造自己的雕像读后感

本文由吾小秘【www.wxiaomi.cn】会员分享,供您参阅。文内整理了6篇相关范文,平均每篇3485个字,阅读大概需要8分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雕塑读后感共6篇 塑造自己的雕像读后感,供大家品鉴。

雕塑<a href=https://www.wxiaomi.cn/zuowen/duhouga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读后感</a>共6篇 塑造自己的雕像<a href=https://www.wxiaomi.cn/zuowen/duhouga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读后感</a>

雕塑读后感共1

  雕塑小结

  学号:王巧博

姓名:王巧博

班级:美术学1班

时光如梭,岁月如流,时光飞逝,转眼间雕塑课程结束了!

  在这几周的雕塑课程学习中,我大致了解泥塑制作浮雕和圆雕的制作,掌握了制作雕塑的流程,对雕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感悟,雕塑课程对于美术专业的同学来说是一门重要的创作课程,通过集中综合实训培养学生的泥塑表现能力,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和工具的运用,掌握雕塑的各种表现技法和步骤,学会表面效果处理。

  用心雕刻人生,用爱点亮明天。第一周,张老师给我们找了许多的照片,让我们自己选自己喜欢的打印出来,自己照着图片做,我选了一张女头像先制作一个30*30的木板,由于在大一制作陶艺的经验,制作这个还是蛮会的,接下来就在上面画头像了开始打大型,这步还是挺容易做的,大型画出来了就开始往上面贴泥了,老师告诉我们一定要把大型打好,有好的开始才有可能成功,先观察最高点最低点把稿子分析一下,鼻子眼睛嘴脸高度都不相同,是有层次感的。刚开始心浮,不想做做不下去,但是静下来想想做事要有耐心,好好做肯定能做好,就做了下来认真的照着图片做了出来,老师一会过来了看到了我的杰作还夸奖了我,心里别说有多高兴了!自己总结出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

  接下来3周我们到了圆雕教室,看到那大的木架就感觉不好做这下可坏了,这个可是难住了我,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交了我们一下做的步骤,看老师做的如此的轻松,一会就把一个人头像摆在我们面前了,第二节课老师就让我们临摹一个头像真的是太难做了,一点也做不出来,没办法老师说让我们自己锻炼不给我们做,只能硬着头皮自己做了,只要有耐心没有做不出来的,还有一句话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最后我终于做出来了,尽管做的不像,但是我有收获,最后一周是创作,自由发挥随自己爱怎么做就怎么做,由于第一个的经验,第二个做的很顺手,自己心里特高兴,就这样雕塑课程结束了,有点不舍得!

  艺术源于生活,只有养成用专业的眼光时刻去观察生活,从中提取营养用于创作才是设计师应当具备的素质。课程期间大部分的同学都积极的投入到雕塑制作的过程中去,我觉得做的好的一个雕塑首先要观察,体会模特,然后打大型,大型就想修房子的地基,至少我是这么理解的,大型没有打好后面的就有点困难,时刻想着大型,面要转过去,时可用空间思维想问题,免的平了,找准几个基本骨点,注意头像的正面和侧面的衔接,要转过去,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侧面没有做好,侧面很容易作平,额骨与耳朵的衔接,下鳄与脖子的关系都要处理好,做完一些小细节后最后又回到大型处理。做任何事都要有耐心!!!

  雕塑受世人青睐,不仅因为雕艺精甚,更因为它的载体石头的历史感,是中国人的骄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

雕塑读后感共2

认识雕塑

“认识雕塑”!这四个字读起来让人感觉很明白,表意也很明确,人们一读这个题目就知道大体的内容要表达什么了。可是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所包含的内容真的是那么容易解释吗?

  近来读了一本书,名叫《认识雕塑》,和这篇论文的题目一样,本书介绍了作者有关雕塑艺术的个人感悟和经验。主要内容有:学会看形;跨越门栏;形状的语言;榜样的意义;关于异与同;关于新与精等。对雕塑也解释的非常详细和到位。我认为作者对雕塑的认识可以著出一本书,那要花费相当大的时间尤其是要对雕塑的理解达到一种程度,这种程度可能是到达了一种境界吧。而我呢,不能说是对雕塑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种境界吧,我所懂得的就拿这本书来形容吧,可能这本书的封面和里面的目录都有了,可是里面的内容却只是一些表面的,我需要的是更深入的学习吧。著一本书不容易啊,当然对于学习雕塑来说那就更不简单了啊,光对雕塑有一定的热爱还不行,还要全面的了解它。而我对雕塑的认识:

  首先,认识雕塑应该先从雕塑这两个字说起。我认为雕塑单单看这两个字就是雕刻和塑形。雕塑是造型艺术的重要类型之一,具体说呢雕塑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雕、刻通过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塑则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圆雕、浮雕和透雕(镂空雕)是其基本形式。在同一环境里用一组圆雕或浮雕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内容的叫组雕。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关,同时又受到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在人类还处于旧石器时代时,就出现了原始石雕、骨雕等。雕塑是一种相对永久性的艺术,古代许多事物经过历史长河的冲刷已荡然无存,历代的雕塑遗产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人类形象的历史。传统的观念认为雕塑是静态的、可视的、可触的三维物体,通过雕塑诉诸视觉的空间形象来反映现实,因而被认为是最典型的造型艺术、静态艺术和空间艺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在现代艺术中出现了反传统的四维雕塑、五维雕塑、声光雕塑、动态雕塑和软雕塑等。这是由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出现,冲破了由牛顿学说建立的世界观,改变着人们的时空观,使雕塑艺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和表现世界,突破三维的、视觉的、静态的形式,向多维的时空心态方面探索。雕塑按使用材料可分为木雕、石雕、骨雕、漆雕、贝雕、根雕、冰雕、泥塑、面塑、陶瓷雕塑、石膏像等;按其用途可分为纪念性雕塑、装饰性雕塑、架上雕塑、宗教雕塑、园林雕塑等。

  以上这些对雕塑的介绍,虽然这些对雕塑的介绍一看就知道不是我本人自己写的,也是我经过刻苦的学习在书上找到的,不读书不知道,雕塑原来真的是博大精深啊。现在我们的雕塑课程也只是泥塑,从泥塑头像到胸像,以上所说的那些雕塑可能这四年的大学专业学习也不能接触很多啊。在这就只能是做一下了解吧,以后要是真的有机会再去学习吧。

  其次,认识雕塑首先要知道雕塑的起源和发展。雕塑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诞生与发展的步伐逐渐成熟。千百年来雕塑艺术以多样的面貌存在于人们的生活空间之中,丰富,充实着人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了人们的情操,点缀,美化了生活环境。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民族自远古时代至今,雕塑艺术都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从粗糙到精致,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创造了难以计数的作品,题材内容极其广泛,风格样式及其多样。这就使得雕塑艺术在艺术领域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原始人在打造石器的过程中,就已经逐渐产生了对称,均衡和和谐等审美意识,于是产生出美化自身的装饰品和可能包含宗教意味的制品。虽然这些制品跟我们现在所认识的雕塑有很大的差别,但雕刻器的出现可以看作是雕塑技术的初步发展。新石器时代也出现了雕塑艺术的早期雏形。在中国的商周时期进入了青铜时代,构成了青铜雕刻之美。秦代的雕塑在中国雕塑史上留下了一个特殊的篇章,以其规模和数量见长,这就是秦始皇陵兵马俑,我觉得当时的雕塑就很接近现在雕塑了,可见雕塑的发展相当有历史。汉代雕塑以霍去病墓前的雕塑为代表。魏晋南北朝时期,雕塑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尤其是陶俑制作更加多元化。我国雕塑艺术在唐代达到了高峰,除了佛教造像,唐代最主要的雕塑则是陵墓雕刻,最著名的则是“昭陵六骏”。雕塑到了以后便没有了很大的发展,到了明清之时又渐渐兴起。

  在西方,雕塑的发展更是对雕塑艺术有了很大的帮助,通过阅读《西方雕塑史》我知道了:西方雕塑史上有四个最为辉煌的高峰期,西方雕塑史上第一个高峰是古希腊罗马时期,雕塑艺术便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代表人物:米隆、菲狄亚斯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可以称得上是西方雕塑艺术的第二高峰。代表人物:意大利的米开朗基罗 。西方雕塑艺术史上的第三个高峰,当属19世纪法国雕塑。其代表人物为吕德、罗丹。西方雕塑艺术史上的第四个高峰,是20世纪西方雕塑,代表人物有法国著名雕塑家马约尔,以及现代主义雕塑家、法国的阿尔普和英国的亨利.摩尔等为代表。

  对雕塑的认识无论是在文化领域还是在制作领域都是非常值得人们去研究和认真阅读书籍的。雕塑与其他艺术的不同在于它是立体的,是真正存在于空间。一个雕塑作品,作者在创作的时候是必须考虑他的各个角度。雕塑艺术要充分运用体积塑造语言,体现外部造型的凝练性单纯性;还有就是材料与形象的交融也是雕塑艺术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再一个就是物体实质性特征,就涉及到“空间”也依赖于“体量感”。以上这几点对于雕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我觉得就是雕塑“技法”了,这也是相当重要的。每次在上专业课的时候老师说的最多说我就是结构问题,然后是空间还有大的人物动态,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我认为。因为从事雕塑的学习,每次在与人接触的时候也会仔细观察别人的五官位置和空间感觉。现在我们所做的雕塑都是属于圆雕。从做头像到做胸像慢慢的学到的东西也是特别的多,知道了学习雕塑对于我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学习了这么长时间的雕塑,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我认为在制作胸像雕塑时可以分为七个步骤:1比例,这是很重要的,要仔细观察模特,看好比例,这使我想到了每次在做胸像之前老师为什么要我们围着雕塑转几圈,我想应该是让我们看好比例吧。对于比例问题我确实也没怎么注意过,以后一定会特别注意的。2材料准备,在完成每件作品之前材料准备是必不可少的,需要的东西也是很多的,在课下也准备好。3扎胸像架子,这就好比是个地基一样,地基的好坏决定了楼房的好坏。所以从第一步扎架子时,就要把大尺寸和大动态扎出来,否则一上泥,就容易出现动态不够、露架或掉泥的问题,架子的好坏也决定了雕塑的后期发展的质量,所以学一定要认真对待。为扎出动态,应多角度观察对象,从正面观察左右、上下关系,侧面观察前后关系。对模特儿的动态、比例、重心要心中有数。同时除了注意单个头的空间关系,还应注意头与肩和胸的空间关系。4上大泥,①架子结实牢靠,泥紧密。②比例、动态、重心、体量。③构图,头、颈、基座的关系。④基本形的关系。⑤大形大面的关系。这几步是雕塑的 5塑大形,首先在上一步的基础上检查,核对尺雨、体量、空间和基本形,然后这一步着重解决动态关系和运动状态下的解剖关系。动态关系的塑造是要求多角度观察、理解对象,并在这一步要求略为夸大一些对象动态。大的解剖如胸锁乳突肌的起止连接,斜方肌的起止连接,肩峰与锁骨、肱骨、肩胛骨,锁骨与胸骨,锁骨与胸锁乳突肌,锁骨与胸大肌、肋骨、脊柱与肩胛、背阔肌、斜方肌等的解剖结构应当比较准确。这也需要对结构相当的了解。6深入,对每一个局部形体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作充分表现。7整体调整,走出局部,从整体出发,全面地对塑像进行进一步处理。以上这些在做雕塑时都要严格遵守,会是你的专业有很大的提高。

  记得老师说过,雕塑不用管他做的像不像,如果仅仅是要求像的话那就找个师傅去做就行了,所以我们做雕塑要用心去感受,艺术是一个需要有想象和创造的,我想做雕塑除了在造型上很写实之外应当把艺术的那一部分很好的体现才对。

“认识雕塑”,近来读了一本书,名叫《认识雕塑》,作者是用一本书来说他对雕塑的认识的,而我的“书”有封面了,我要做的就是把里面的内容补充上??

雕塑读后感共3

  雕塑选修教案

  主讲:张 涛

  艺术学院美术系艺术设计教研室

  2011年春季期

  雕塑选修教案

  教学大纲:名称、编写者:

《雕塑》课程教学大纲 湖北民族学院艺术设计教研室 教材:名称、编著者、出版时间、出版社:

《雕塑》 陈刚 编著2008年3月 第二次印刷 西南师大出版社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雕塑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一下目的:

1、了解雕塑的概念、发展史与表现形式。

2、掌握三维空间造型能力和雕塑基本技法的应用。

3、熟悉雕塑的创作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措施:

1、本课程属专业技法课以实践为主、讲授为辅,讲授、示范、课堂辅导、讨论相结合的课堂教学,课外以学生自学为主,注重对学生兴趣、自学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主要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幻灯、示范相结合的方式。

3、题式教学,作品组织专业习作展览。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课内讲授法、图片资料展示法、提问法、讨论法、案例比较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网络辅助、演示示范、教学实验。 教学重点:

  雕塑概述,雕塑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

雕塑的造型。 课内学时:36学时 讲授内容:

  第一章 雕塑概述

一、泥塑的主要的理论

1、泥塑的工具与材料 泥塑工具的好坏可以说是直接影响泥塑的关键问题之一。这里着重讲角色泥塑所用的工具,因为我们学习泥塑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动画角色的造型。 ①工作室:湖北民族学院艺术学院陶艺工作室。 ②工具:

  a、木槌、木棒:这两件工具是在泥塑造型第一步上大泥时使用。特别是在尺寸较大的泥塑塑造过程中使用较多。木槌是用来拍实泥块的,使用的同时,它还可以利用木棒的平面在拍泥塑造型大形时,拍打出大形体块、面向和基本形体结构。这些工具的尺寸可大可小,主要是根据泥塑的尺寸而定。木棒的四个面中,可以把其中两个面加工平滑,另外两面保持粗糙,以便根据不同的表面需要而做出多种表面肌理效果。

  b、泥塑刀:泥塑刀多种多样,材质也各不相同。它们主要有:木质和金属,也有用合成塑做到,木质泥塑刀使用和方便携带、手感好,不易沾泥,可塑造多种多样表现效果;且木质刀压过的泥塑表面具有弹性,不死、不腻。木质刀一般选用木质细腻、材质坚硬,具有韧性的木材制作,常见的有黄杨木和竹刀。金属刀常见的有不锈钢刀和铜刀。泥塑刀类别主要分:大号刀、中号刀、小号刀、刮泥刀、柳叶刀、圆头尖刀等。

  c、泥塑转台:泥塑转台包括三部分:泥塑架、平面压力轴承和台面。 ③材料:

  a、主料:泥塑最常用且最廉价的主材是泥。它具有可塑性强,改动方便,保存难度小,温度适应范围大等优点。从小泥塑稿子到大型雕塑,都是用泥塑造原型。但不是所有的泥都适合做泥塑。它必须黏性强、质地细的泥土。目前我国常用的你有:黄泥土、青灰土、红色泥、陶土等。

  b、辅材:泥塑辅材较多,它们主要都是用来加强泥塑的强度,这些材料有木质(木方、木块、木板等)、金属(钢筋、角铁、铁丝等)、综合材料(棕绳、棕丝、塑料薄等)等。

2、角色泥塑内部骨架:

  a、角色头像泥塑架子:角色头像泥塑架子有两种:一种是60cm左右的木方棒做芯棒,下端用短方木块在台面中心位置卡死钉牢即可。另一种是用角铁或水管做约60cm左右长的芯棒,下端焊成”十”字架形,角铁连接,并钻孔。以便用铁钉在台面的中心固定位置。

  b、角色全身人体泥塑架子:由于角色全身造型的动态更为复杂,所以一根直的芯棒已经无法扎出动态复杂的形体了。角色人体架子根据其角色设计稿决定其尺寸(一般不小于20cm,不大于50cm)。

人体架子由三部分组成:底部T形结构主要起巩固连接作用;中部是支撑部位,主要从泥塑的背部插入起到承重作用;上不是“”形部分,这部分的两端有孔,前端的可以插入三组铁丝,分别作为头、手、腿的内骨架造型;下部孔与中部孔连接,可调整泥塑的高度。

3、泥塑应注意的问题

  a、泥塑的观察方法:泥塑观察方法不同于绘画固定视点,泥塑观察应多角度观察,由大到小,制作过程中应多转动泥塑转台。切忌一个角度长时间不变。

  b、泥塑重心的把握:泥塑重心是泥塑制作过程中重中之重,一定要把握好重心,尤其是内部架子的重心,否则可能在制作过程中发生坍塌。

  c、泥塑形体的把握及其塑造:泥塑制作过程中要对造型形体做到充分的把握,并在塑造过程中力求体量感的表现。

  第二章 雕塑的制作

一、准备材料

1、制作泥塑架子:按照角色设计稿造型、动态制作泥塑架子。主要动态和空间形体的扭转。

2、泥巴:我院泥塑课程所使用的泥巴为陶泥,需同学砸碎后浸泡一段时间,然后揉泥,至软硬适中,即不易沾手,又易于捏塑。

3、泥塑工具:木棒、中号泥塑刀、小号泥塑刀、刮泥刀、铁丝、塑料薄膜等。

二、制作泥稿

1、搭泥塑架子:按照角色设计稿造型、动态制作泥塑架子。主要动态和空间形体的扭转。

2、上大泥:上大泥首先要求在相应的位置加一定体量的泥,把它用大木棒拍紧密,做出各部分的基本形,如头的卵形、颈的柱形、肩的方形、胸的倒梯形、梯形的盆骨、四肢的柱形、基座的方体或其他形体。然后以基座台边的一边为基准面,确定基座的正面,塑出胸体的正面、头部的正面,并塑出或标出它们各自的长、宽、高尺寸以及相互间的比例。再根据动态需要,做出头、胸、盆骨的仰俯、偏倒、扭转关系。同时还应该注意整个泥塑的重心问题。

  重点注意头、胸、盆的三大关系。一般来说盆腔的正面动态由腿决定,重心在哪一条腿,则哪一边髂脊高,盆腔向放松腿倾斜。而胸腔一般与盆腔运动关系相反,胸、盆腔侧面动态由脊柱的基本形决定。一般来说胸腔为上仰,盆腔成下俯,头的关系由角色设计稿的形象设计决定。正面解决各部的偏倒关系,侧面解决各部的仰俯关系。另外再加上各部旋转关系。

  整个泥塑拍紧压实后,再严格地检查耻骨、大转子、膝、踝关节、臀线、髂脊、胸角、颈窝、头顶的尺寸是否准确,再检查盆骨、肩、胸廓宽是否准确,并进行反复核对。应向设计稿设计尺寸靠近。最后强调基本型,头型、脸型、颈的长短粗细,胸的长宽厚薄,盆骨的大小与形状等等。

  做完这些工作后还要检查有无掉泥、垮泥等现象;检查有无露架现象。如有则要及时采取措施;如没有问题,用棕绳把泥稿缠绕一次,加强内部结构,以便深入。

3、塑大形:塑大形应先检查尺寸,看是否有不准确的地方,然后及时调整。这种调整往往要“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尺寸错了,很多尺寸都应相应变动,往往要调整动态和重心。用线锥反复校队泥塑的重心,当明确对象的重心后,其他的形体一定要与这一重心和动态相协调、符合。重心脚在受力情况下,从正面通常向外弯;从侧面看则向后弯。这一阶段要求学生一要多观察、多思考、多理解、而少多手,看准再动手;二要用变化、发展、运动的观点来观察和塑造对象;三是要时时强调基本型。在头脑中明确基本型的概念,才能有步骤地深入。基本型是指形体的主要骨点所概括出的几何形体。这些几何形体把运动和变化中的形体静止和固定下来了。也唯有这些固定和静止下来的几何形体,才能让泥塑得以深入塑造和表现。

为调整泥塑动态基本型和体量关系,就需要把手的骨架动态弯好,加上大泥,并塑出基本型。然后是进一步地深入塑造对象,塑出大的对称和解剖结构。首先是内在的骨骼解剖;看看各个关节是否贯穿,有无由于肌肉的覆盖导致骨头变弯曲或被打断的感觉,应记住,无论对象怎么运动,骨骼长短,粗细是不变的,注意检查是否动态过大而违背了的自然结构,显于表皮的骨点。肌肉的起止、穿插、挤压、拉扯和肌肉的走向。应注意骨头的方硬,转折要明确;肌肉圆软,转折要模糊。

  最后归纳整理,让局部的形和解剖从整体的形和解剖,体量上进一步靠拢设计稿。

4、进入细部刻画

  校正比例尺寸,加足体量,然后多角度调整动态和重心。 细节的深入。入手的刻画,应把手掌和手指理解正方体。要注意每个手指的方向性、面向的相互转换、体的翻转。骨节与肉的关系,以及由于用力和动作的不同而产生的拉扯变形。另外,骨节要方一些。

  对脚的刻画,要注意对脚跟、脚弓、脚掌的体的理解;注意脚趾的小体积的变化、面向的变化、体的翻转,注意骨与肉软硬的变化,与手同样会形成挤压、拉扯、变形等等。

  解剖关系要进一步准确。解剖关系由大入小,关节部位的结构应强调做出骨点的方、硬,且转折要明确。骨肉由大骨到小骨,起止要清晰,相互穿插覆盖要明确,甚至要注意肌肉的厚薄、弹性、受力紧张、非受力松弛、等情况。

  节奏的安排,疏密松紧的调整要恰当准确。表面形体肌理的塑造方面,光滑的、粗糙的、规则的、非规则 、有意识的、无意识的等等要细心地体会。

  同时要追求造型的特征和气质,以及作者的个性与个人感受。

  有很多人不敢深入或无法深入,感觉越调整问题越多,无处下手。经过多次的反复调整,这时,你可以按照步骤,像照片显影一样,一次一次的加深,但每一次都是从整体入手,使彼此牵制而不使某一处走快或过多,把每一步作品的完整性放到重要的地位。你也可以从一个你有感觉或感兴趣的细节开始做起,使作品从这点扩展开去,从而越做越多,达到“做加法”的目的。注意,每深入一步,就要时时回头照顾整体,以防破坏整体的形体关系。

5、调整完成

  在经过深入处理的“做加法”后的泥塑,有时给人感觉破碎而不结实、不饱满,或使人感觉到处紧张,不轻松。这时就应整体调整,把过于紧张的地方放松,过于破碎的地方统一,不饱满的体量加足,不结实的地方尽量少去破坏它的表面,消除表面的阴影就行了。

  从整体上对点、线、面和形体布局。一般来说关节、骨点、细节是点;形体的外轮廓、形体的转折线、四肢都是粗细、急缓、长短不同的线;而像盆腔和盆骨这些大块明确的就是面和有量感的形体。这些点、线、面、形体所产生的一种节奏和对比,使作品充满了变化和活力。

  节奏的调整。主要是调整动态所产生的节奏和形态的开合、松紧。其次是疏密安排,以及点、线、面、形体的对比,同时体量和体量之间也存在一种大小、强弱的节奏。再加上运动使这些体量的平衡感被打破,从而加剧了这种对比的节奏感。

  虚实的对比。有的地方“轻描淡写”,有的地方“浓墨重彩”。一般说来,虚的地方体感减弱,转折简单,基本无细节,多处于阴面;而实得地方则体感较弱,细节多,面向变化丰富,转折明确、较硬。

  对于角色造型特征的整体感受调整,以及作者对形体的最后调整处理,不光是指表面形体处理,同时也包括内在形体处理。比如说调整夸张的动态、简化而概括的形体、拉长的形体、局部体量加大等等一些作者比较主观的东西。

  第三章 雕塑的后期制作

一、泥塑摸具的翻制

  泥塑完成后,还需翻制成其他材料以便保存,最简单、常见的材料有石膏和玻璃钢(包括聚脂树脂和还氧树脂等)。这里主要讲石膏材料的翻转。

  翻模分为两种:一种“废模”,即一次性模,只能用一次的模具。一种是“活模”,也叫块模,他可以用很多次,但模块较多,工艺难度大。主要学习一次性模的翻制。

1、分块划线:

  即分模,其原则一为“少”而方便,这样是为了减少模具的错位,但如果太少则挖泥和灌浆不太方便。二是要避阴就阳,多在阳面开模而不在阴面开模,以防卡住。三是“避重就轻”,即避开主要的画,在较次要和单纯的面上开模,这样,即使有错位的形象也容易修复。

  插片:插片的目的是为了隔断石膏,以便开模。插片是由金属片或胶片剪成的,它的大小可根据开模厚度来决定。根据画好的线插入,插片形成的夹口应“契”形,这样开启才容易,不易被卡住。

  喷脱模剂:脱模剂是用肥皂水制成的,洗衣粉也可以,目的是为了隔离石膏和泥土。在泥塑稿表面均匀的喷洒

一、两次,干后即可。

2、调制石膏:

  石膏浆由水和熟石膏粉调制而成。比例无精确标准,可根据自己习惯配制。一般水多则硬度差,且凝固慢;反之水少则石膏硬度好,凝固快。

  为了区分内、外模,可以在外模石膏调制时加入颜色。一般多用粉质颜料。把调制好的石膏浆从上至下慢慢浇在泥塑稿上,注意阴面和阳面一定要浇到,尤其是底部,否则会出现气泡。

3、加固:注意掌握石膏的厚度。特别是石膏的高点和低点的厚度应该相差不多,一般厚度为2cm左右。然后,再用棕丝浇上石膏浆,加固在模口或一些薄的地方。

4、开模:开模时,待石膏浆凝固以后,便可用扁平铲刀沿分模线铲开。找到插片,然后用钳子取出插片。取时可以左右摇动,使模块松动,再用刀插入缝口,慢慢撬开模块。待全部木块取下后,再把泥挖出,注意挖泥时不要伤到模内部表面或被骨架卡住。

  清模:清模时,把模具平放,仔细清理模具内部,特别是细节部分,一定要把泥取干净。可用自来水清洗,用刷子刷干净。

  刷脱模剂:用地板蜡或汽车蜡做脱模剂,效果好。

5、浇内模:有两种方式。一是把外模全部合好后灌入石膏浆,然后左右摇晃使石膏凝固于外模壁上,直至一定厚度,再打去外模,得到石膏内模。这种方法简便,但浪费石膏且不容易控制内模厚度,内部厚薄不均,操作笨重。另一种方法是先不合模,先在每块外模上浇一定厚度的石膏,模口外部可稍薄,由于不合模,所以操作方便且便于控制厚薄。待凝固后,用刀修出模口以便合一块模,注意对准记号后,用综丝浸入准备好的石膏浆中,从内粘在模口处,并沿内模口粘一圈,待干后模口已被粘牢,再依次一块一块地合模。注意每合一块模时应调一些石膏浆,倒在模口缝隙处,以便渗入合好缝口。如果担心强度,可多粘一些综丝或木棒粘结在内部以加强强度。

6、打去外模:等石膏内模干后,即可用平口铲刀打去外模。打模时要求从上至下,从模口向内,从模口向两边,从高点到低点。注意外模与内模的颜色区分,有颜色的外模,白色的是内模。

二、各种肌理效果的制作

1、水泥翻制:水泥翻制的方式基本跟石膏翻制过程相同,但水泥凝固较慢,不适合小型泥塑的翻制。

2、玻璃钢的翻制:玻璃钢的翻制是用聚酯树脂或还氧树脂贴玻璃纤维而成。优点是坚固,易于保存,质地细腻。

3、陶瓷作品:陶瓷是将以成型的泥塑内部掏空,通过烧制而成的作品。

4、丙烯颜料的色彩表现:表面效果处理所用的颜料有油漆、油画颜料、丙烯颜料、水粉颜料以及水粉颜料等。一般最为常用的是丙烯颜料,丙烯颜料的优点在于易于调色、纯度高、附着里强、干的块、不易变色等等。

5、釉色的色彩表现:釉色表现得方法是在烧制前,在泥塑的表面施釉,通过烧制而成。

  作业量:

1、雕塑稿1-3副,其中一幅需有个角度的展开图。

2、雕塑1件。

  要求:形象完整,设计新颖,造型准确,具有一定创新性。 参考书目:

[1]《雕塑》 陈刚 编著2008年3月 第二次印刷 西南师大出版社

[2]《雕塑》 翟小实 张丹 编著 1997年10月 第一次印刷 辽宁美术出版社 [3]《雕塑人物写实技法》 巩冰 编著 2001年9 月第一次印刷 河南美术出版社 [4]《雕塑技法肖像雕塑》 布鲁诺.卢切斯主编 1999年2月第一次印刷 广西美术出版社

雕塑读后感共4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并于造型艺术立体造型范围内具备基础素描以及泥塑、木、石、陶、金属等专门材料进行具象及抽象造型的能力,能在户外城市公共环境雕塑及室内架上雕塑等专业领域从事专业创作设计、放大制作,并能从事本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古今中外的立体造型基本理论知识,受到平面以及立体造型的基本训练,掌握以泥塑及硬质材料手段面对自然对象进行立体写生,以及立体造型创作设计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理解掌握立体造型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并运用在三维空间中进行造型设计创作的技术与基本方法;

3.具有运用泥塑及硬质材料进行浮雕、圆雕甚至动态的人物及抽象造型写生创作设计的基本能力;

4.了解并掌握有关国家文艺创作的方针政策及城市公共环境设计制作法规;

5.了解国内外立体造型领域的理论前沿状况及发展动态;

6.掌握专业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文字表达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的文本研究和写作能力。

  主干学科:艺术学

  主要课程:泥塑人物写生与创作、硬质材料基础与创作实践、中外美术史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古代景点雕塑临摹(7周);人像、人体的浮雕、圆雕写生(70周);浮雕、圆雕创作构图(35周);古代雕塑艺术考察(16周)。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相近专业:艺术设计

  开设院校:四川美术学院(五年) 云南艺术学院(五年) 西安美术学院(五年) 新疆艺术学院(五年) 天津美术学院(五年) 鲁迅美术学院(五年) 吉林艺术学院(五年) 上海大学(五年) 南京艺术学院 景德镇陶瓷学院(五年) 山东艺术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五年) 广州美术学院 广西艺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五年) 中国美术学院(五年) 清华大学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山西大学 燕山大学(五年) 大连理工大学(五年) 福建师范大学等

雕塑读后感共5

  中国古代雕塑与西方雕塑的产生及发展比较

(1.长春xxxx学院, xx 艺术设计 公共2班)

[摘要]本文提出中国古代雕塑和西方雕塑的不同的发展方向,和比较。从不同角度剖析了中国古代雕塑和西方雕塑不同的美学性质。

  关键词:装饰性;实用性;精炼;雕绘;平面性;意象性;多变性;欣赏力;

  The ancient Chinese sculpture and western sculpture is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Changchun institut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of urban construction

  dairui Art design speciality Public design cla 2)

  abstra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ancient Chinese sculpture and western sculpture of different directions, and different angles, analyzes the ancient Chinese sculpture and western sculpture different aesthetic properties.

  Key words: Adornment sex; Practical; Refining; Carving painting; Graphic sex; YiXiangXing; Variety; Appreciation;

一、中国古代较少纯粹的雕塑艺术品,这是一般人不重视中国古代雕塑的主要原因。 西方雕塑发源于古代希腊,古希腊人重视人体,将神塑造成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崇拜神,也崇拜和神一般完美的英雄——战士与运动家。为他们塑造供人膜拜瞻仰的偶像和纪念像。如此形成传统,在西方世代相传,成为一种纯粹的雕塑艺术。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哲学与宗教,都不同于古代希腊。中国远古时期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天才,并且同样也形成传统,影响深远。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纯粹的工艺品,例如象形器皿和供摆设的小型工艺雕刻。一类为建筑(包括陵墓)装饰雕刻,例如一般欣赏教材中都会列举的南朝王陵石刻辟邪和唐代顺陵石狮。实用性除反映在装饰雕刻上以外,还反映在明器艺术与宗教造像上。明器是随葬用品,其中雕塑品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是俑和动物雕塑,一般教材都举秦始皇陵陪葬坑兵马俑和唐三彩俑、马为例。俑是人殉的取代物,动物雕塑也用来代替活体陪葬,它们的实用性很强,并非纯粹的雕塑艺术品。宗教造像也是如此,它们是供信徒顶礼膜拜所用的,以佛教造像最有代表性。欣赏教材多以南北朝和唐代的作品为例,因为这些时代的佛教造像艺术水平普遍较高。宋元和明清也有好作品。佛教造像有宗教上特殊的造型要求,它们和古希腊那种以人为范本的真实自然的神象有所区别,在欣赏时需要了解经规仪轨的种种规定,如佛象两耳垂肩,手长过膝等等,否则很容易认为比例不准确,解剖有错误而加以否定。纯粹的雕塑一般以纪念性雕塑为代表。中国古代重视绘画艺术,纪念性人物和事件,通常以绘画来表现而极少使用雕塑,例如汉唐功臣和历代帝王像,都是画在壁画和卷轴画里。纪念性雕刻在帝王上大夫染指绘画之前的西汉时代偶有创作,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欣赏教材都有介绍的霍去病墓石刻“马踏匈奴”。此外,东汉四川都江堰李冰像和五代前蜀主王建坐像,也是现存的古代纪念性雕刻,实属凤毛麟角。中国有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特殊性,也有其艺术的特殊性。我们不能因为纯雕塑品少就不承认带实用性的雕塑品,也属于雕塑艺术而拒绝认识它们、理解它们和欣赏它们。

二、出于上述原因,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相当突出。

  这是它孕育于工艺美术所带来的胎记,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也无论是明器艺术、宗教造像还是建筑装饰雕刻,都普遍反映着传统悠久的装饰趣味。最显著的例子是欣赏教材中云岗北魏露天坐佛,南朝的辟邪和唐代的石狮。佛像的对称式坐姿和图案化的袈裟衣纹处理,使之显出浓厚的装饰性。和写实的西方宗教神像相比,中国佛像因装饰性的虚拟成分,更带有一种非人间性的神秘,但又包含一种蔼人的亲切,因为装饰性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却又是中国人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司空见惯的艺术真实,所以有此效果。同时,装饰性对于增强佛像所要求表现的庄严肃穆气氛,也十分有效。辟邪石狮的整体造形,完全经过装饰化变形,犹如青铜器或玉器上的某个装饰部件。身上更有线刻图案来加强这种装饰品格。装饰性的变形处理是夸张概括的手法之一。经过这样处理过的石兽,往往比写实的雕刻石兽更威风、更勇猛,且更神圣不可侵犯,能更好地发挥它们作为建筑装饰的功能。(辟邪和石狮多为陵墓的仪卫性装饰品,用途在于显示墓主的权威。)

三、中国古代雕塑具有明显的绘画性。

  中国古代雕塑和绘画是一对同胞兄弟,都孕育于原始工艺美术。从彩陶时代起,塑绘便互相补充、紧密结合。到二者都成熟之后,仍然“塑形绘质”,在雕塑上加彩(专业术语称作“妆銮”)以提高雕塑的表现能力。现存的历代雕塑,有许多就是妆銮过的泥塑、石刻和木雕。今天的雕塑艺术完全西化了,不再加彩,但民间雕塑仍保持妆銮传统。西方古代雕塑也有加彩,到文艺复兴以后,除宗教神像为求逼真效果,大多继续加彩外,一般雕塑不再加彩。中国塑绘不分家,导致了雕塑与绘画审美要求的一致性。在中国古代,绘画受到比雕塑高得多的重视。雕塑始终由工匠从事,文人士大夫极少参与。早期绘画的作者也只有工匠,但从东汉晚期开始,文人士大夫乃至帝王参与了绘画创作,从此成为中国古代绘画创作队伍的骨干力量。他们是国家、社会及文化的统治者,自然也统治了绘画,使绘画地位高高凌驾在雕塑之上,并以其艺术观念影响雕塑,因而雕塑染上了明显的绘画性。其绘画性表现为不是注意雕塑的体积、空间和块面,而是注意轮廓线与身体衣纹线条的节奏和韵律。这些线条都象绘画线条一样,经过高度推敲概括提练加工而成,和西方古典雕塑以块面和空间的丰富变化来体现轮廓与衣纹的形状完全异趣。后者体积感强,前者只有大的体积关系,局部大多平面性很强。有时在平面上运用阴刻线条来表现肌肤和衣服的皱褶,仍然没有立体感,只有绘画的平面效果。因此,通常雕塑表面光滑,没有西方雕塑那么多明暗起伏的细微变化。这种特点,在教材最常引用的汉唐陶俑、敦煌莫高窟唐塑和麦积山石窟宋塑佛教造像,以及太原晋祠宋塑侍女,大同下华严寺辽塑菩萨、平遥双林寺明塑和昆明筇竹寺清塑罗汉像等等作品上都可见到。中国雕塑从这一特点历代相沿,至今民间匠师仍然大都先勾人物线描草稿,象人物画白描一般,再复制成雕塑。也有人直接在硬质材料上勾线描稿,再雕而刻之。这样创作雕塑,带有绘画性就可以理解了。中国古代雕塑绘画性强,自有一种东方趣味,符合中国古人的欣赏习惯,他们是从绘画艺术的角度去看待雕塑艺术的。今天我们欣赏古代雕塑,也需要借用中国画的审美眼光,才能把握美感要点。如果只用西方古典雕塑的艺术标准来指摘中国古代雕塑缺乏雕塑性,那无异于为适履而削足。

四、中国古代雕塑的另一个特点是意象性。

  西方雕塑从古希腊时期起,就努力摹仿再现自然,写实性极强。中国雕塑和绘画很迟才脱离工艺美术的母体而独立门户。在漫长的几千年间,它们只是工艺美术品的两种装饰手段,这是塑绘不分的主要原因,也是线刻和平面性浮雕——画刻高度结合的中国式造型方法特别发达与持久的主要原因。装饰不求再现,只追求表现物象,因此发育出中国雕塑与绘画的共同品格——不求肖似(高度写实地再现自然),形成了高度的意象性特点。中国画无论工笔还是写意,都不象西洋画那样精确地写生刻画对象,而是主要依据观察体验所得印象,再加上想象,经过主观加工美化而成艺术形象,和客观对象保有相当距离。中国画不画光影(这是表现主体感真实感的重要因素),色彩只表现固有色(所以写实性有限),造形与画面效果的平面性很强。背景一般为纸、绢的空白,不求空间深度,而把注意力放在物象的“神韵”表现上。因此,若按西洋画的解剖、比例、透视和色彩等等准确度很高的科学化标准来衡量中国古代绘画,便会觉得一无是处。但若理解中国艺术自成体系、自有追求,便懂得和喜欢品味中国画的美感。中国雕塑也是如此,它和中国画观念是一致的,而且贯穿了整个古代雕塑史。秦始皇陵兵马俑虽然表现出高于其他时代的写实性,但那也仅仅集中在俑的头部刻划上,而且形象也只是分为几种类型,不是每一件都各不相同,身体部分则无一例外是十分写意的。就是比较写实的头部,也不能和西方雕塑同日而语,它只是象中国画有工笔一样,比较深入细微而已,本质上依然属于意象性造型。其他汉唐陶俑、霍去病墓石刻、历代宗教造像无不显示意象性特点。它们和中国画一样,追求神韵,不求肖似。如果用西方古典雕塑的标准来看待它们,就能挑剔出解剖、比例不够准确,质感塑造不够充分等等不足,造成欣赏上的障碍。我们必须换一种眼光,使用我们自己民族的艺术标准和审美习惯,来欣赏中国古代雕塑“以形写神”的艺术效果。这样,当我们从敦煌菩萨,晋祠侍女、筇竹寺罗汉塑像上体会到“栩栩如生”这一句成语的含义时,就不是象欣赏西方古代著名雕刻,如欣赏教材常会介绍的掷铁饼者、拉奥孔群像和奥古斯都像等等那样,是个从形到神都准确得象真人一般的概念,而只是感受到一个艺术品所传达的人的生命力、精神状态和宗教境界等等形而上的东西。

五、中国古代雕塑语言精练,这是意象性衍生的另一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雕塑始终没有发明西方雕塑的造型术(modelling)来精确地塑造物象,而多从感觉和理解出发,象中国画一般运用经济的语言,简练、明快,以少胜多而又耐人寻味,常常给人运行成风、一气呵成、痛快爽利的艺术享受。夸张乃至变形来强调人与动物的神韵,是普遍运用的手法,汉代四川说唱俑和霍去病墓石兽最有代表性。这些作品只是服从作者对物象的感觉和理解,他们所关心的不是准确比例和真实效果,而是说唱者眉飞色舞,手舞足蹈的表演神情以及虎、象、马、牛、野猪等动物的不同习性和旺盛活力。这样必须有所取舍,有所夸张变形甚至抽象,其效果更突出对象的特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给人的印象更特殊而深刻。这一点和西方近现代雕塑有相似之处。西方近现代雕塑一反传统的写实为变形,追求雕塑语言的多变性和雕塑空间的自由性,不被客观物象所役,使艺术创造更纯粹。中国古代雕塑实际上也是达到雕塑语言的多变性和雕塑空间的自由性这种艺术境界的。霍去病墓石兽采取“因势象形”的手法,充分利用岩石,自然的令人联想接近某种动物的形状,只进行最低限度的艺术加工,使石兽的造形显出空间的自由而不斤斤计较于形似。加工的语言有圆雕、有浮雕、也有线刻,是根据岩石形状与动物形象的双重需要加以多变性运用的。这种圆、浮、线雕并施的语言,在汉唐陶俑、历代石兽以及佛教造像中均可见到。它们使中国雕塑在精练中块面更整体,因而有时更具雕塑感甚至建筑感,例如云岗北魏露天坐佛和龙门奉先寺唐代大佛,就是杰出代表。

六、中国古代雕塑既然是意象性的,注重“以形写神”,必然也象中国绘画一样,注重头部的刻划。

  中国古人认为“头者精明之主也”。(《黄帝素问》)“头者,神所居,上圆象天。”(《春秋元命苞》)从原始时代起,人面或人头,在工艺装饰中就受到特别重视,这应是中国古代造型艺术发展为特别重视传神的原因之一。这种重视贯穿了几千年,直到今天,在民间雕塑和农民画中,头部仍是艺术家首要表现的部分。头部以外的人体部分,便被看作是从属的,较为次要的。这样,在中国古代雕塑和绘画中,头大身小逐渐变成一种习惯造型,一旦头身关系处理不好,在视觉上便难免造成不舒服的特点,这是不必为古人护短的。然而优秀的作品常常把人们的注意力,从缺点中吸引转移集中到刻划精彩的头部来。这些头部看似没有西方雕塑深入,可是结构十分严谨。搞过雕塑的人都有体会,临摹西方雕塑易,临摹中国古代雕塑的头部却相当困难。它们不如西方雕塑结构准确分明,却另有一种完美性,神完气足,很不易临摹到那种境界。在头部以外,又用充满韵律的身体衣纹线条来发挥美感,使人受感染的不是比例结构的准确本事,而是传神美化的功夫。龙门奉先寺大佛、服侍菩萨与天主力士像都严重头大身小,但依然很美,非常典型地说明了中国古代雕塑的这一特点。

七、中国古代以“温柔敦厚”为诗之旨,这和中华民族的气质、生活条件、地理环境、哲学思想、伦理道德观念及其他文化因素密切相关。

  另的艺术也如此追求,表现在造型艺术上便是含蓄美、内在美。雕塑亦然,中国古代雕塑给人的感觉不象西方古典雕塑那样一览之下、历历在目,而是神龙露首不露尾、含不尽之意于象外。没有剑拔弩张,向外张扬的火气,而是象中国书画用笔藏锋那样将力量包裹在内部,给人更多品尝的余味。例如严阵以待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载歌载舞的汉唐女俑、孔武威风的唐代天王力士,乃至雄强猛厉的南北朝辟邪和唐代石狮,都有这种效果。比较一下掷铁饼者力量的紧张迸发和拉奥孔群象情绪的激烈发泄,就能够领会中国古代雕塑含而不发的美感特点。它是与其他中国古代艺术的审美理想相一致的,就象西方雕塑与绘画的审美理想也相一致一样。欣赏中国雕塑时也许会觉得不如西方雕塑痛快顺溜,这就象喝酽茶和喝咖啡不同一样,不能相题并论。喝茶需要品味,如若不谙茶道,便永远进不了茶的境界。

八、中国古代雕塑风格往往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精神。

  儒家哲学尊天命,受其影响,中国艺术反映为崇高、庄严、壮丽、重穆、典雅等等风格。道家哲学崇自然,在艺术上则表现为飘逸、雄浑、淳厚、古朴、淡泊、天真、稚拙等等风格。中国画和雕塑都具备这两个系统的风格特征,例如佛教造像和陵墓仪卫性雕刻,一般具备前一系统的风格,龙门奉先寺大佛最为典型。它是唐代武则天出资修造的,寓有帝王的精神气度,风格上必然强调崇高、庄严、重穆和典雅。明器艺术中的俑和动物雕塑多属后一系统的风格,它们和生活关系密切,风格上追求自然,朴拙可爱。两者各异其趣,各有千秋。西方古典雕塑风格比较接近前一系统,却少有后一系统的风格特征。希腊古风时期的古拙是艺术技巧幼稚阶段的自然产物,不是刻意追求的风格。中国画和雕塑却有意返朴归真、退熟回生,追求一种内在美,一种原始美,一种大巧若拙的哲学精神境界。这些追求是难于站在西方艺术角度来理解的,所以一般习惯欣赏写实性雕塑的人,欣赏中国古代雕塑总有障碍。这就需要提高中国传统文化修养,从根本上来认识中国艺术,否则欣赏也好,创作也好,都很难进入堂奥。

九、中国古代雕塑遗产大量属于佛教造像,佛教美术有其特殊的经规仪轨,形成自己的特点。

  佛教美术源于古代印度,中国的佛教雕塑源自古印度的犍陀罗、马土腊和芨多等地区与时代的佛教雕塑。中国艺术家在学习摹仿过程中,逐步将它们加以改造,使其既保存了某些原产地的样式,又更多地体现出中国特色。而印度犍陀罗佛像受到希腊化时期的古典雕刻影响,它们也有个雕塑本土化的演变过程。因此,在欣赏中国古代佛像时,适当对照希腊、印度的古代雕刻进行比较,有助于加深认识和理解各自的美感区别。同时需要了解佛教造像的经规仪轨。上文提到的佛像两耳垂肩,手长过膝,就出自经规仪轨。佛像有所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形象上的神化特征,两耳垂肩、手长过膝而外,又如螺发绀青相、顶上肉髻相(不是普通发髻)、眉间的毫相等等可以通过造型艺术加以表现的相好,在雕塑时都必须严格符合要求。佛和菩萨的肢体动作,特别是手势(称作“手印”或“印相”)各有含义。各种佛经人物依身份不同而有不同的造形(如有的三头六臂,有的千手千眼),不同的服饰标识(如佛和罗汉著朴素的袈裟,菩萨则衣饰华丽)、不同的姿势(如接引佛才站着,其他佛皆取坐姿)等等,都有固定的要求。如不了解,很容易觉得佛教造像怪诞和雷同。

  上述各种特点,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互相关连。我们在欣赏中国古代雕塑时,需要综合各个特点来认识,才可能得出比较合理的结论,承认它们确实还有不少好处。特点不一定就是优点。但有了特点,一种艺术就有了它存在与发展的理由和价值。中国艺术,包括中国雕塑之所以能一枝独秀地屹立在世界艺术之林,全在于它有着与众不同的许多特点。这些特点是世界所承认和尊重的。当许多中国人奔赴西方学习雕塑时,西方雕塑家也来中国借鉴中国古代雕塑。有位美国雕塑家曾对中国美术学院的雕塑系学生说过:“你们不要捧着金饭碗要饭。”这句话我把它当作一颗定心丸摆在本文的结尾,送给对中国古代雕塑的“好在哪里”尚有怀疑,不敢理直气壮在西方雕塑的浪潮下欣赏中国雕塑美的学者们,但愿有点用处。

雕塑读后感共6

  幼儿园小班上学期陶艺教学计划

  本学期共有有五个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集体活动与区域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幼儿的陶艺兴趣,面向全体,针对个别差异采用多种灵活的方法,挖掘幼儿的创造意识。

  九月份:认识陶艺

1、创设陶艺区角环境。

2、陶艺(欣赏、认知陶艺工具、泥料) 十月份: 基本技法手工捏塑:团、搓。

1、初步学习制陶的基本技法(手工捏塑:团,搓) 1):夏日的冰激淋 2):月饼制作大赛 十一月份:创作和欣赏

1、学习制陶的基本技法(模具制作)会用泥球、泥板制作小碗。

2、陶艺欣赏(彩陶的故事) 十二月份:基本制陶方法:泥条盘筑

1、学习制陶的基本技法(泥条盘筑)

  a.会用泥条粘贴不同的形状。b.学会用泥条盘筑矮花瓶。 一月份: 活动

1、开展主题陶艺活动“冬天来了”,制作“小手套”。

2、举办期末陶艺展览“我是小小陶艺家” 生活、卫生习惯

1、玩泥后洗手,上课时配戴围裙,袖套。保持工作区卫生,不乱扔乱涂泥巴。

2、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独立收拾自己的工作区。

3、让幼儿知道要爱护小朋友的作品,不能乱拿乱拿和触摸。(泥巴未干时易碎。) 幼儿园下班下学期陶艺教学计划

  本学期共有有五个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根上学期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学龄特点采用集体活动与区域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在创作活动中,运用何种适合的艺术工具创造作品,表达他们个人的想法,感觉和感知。 三月份:基础

1、创设陶艺区角环境。

2、陶艺基础知识(历史故事,认识陶器) 四月份:练习

1、复习基本制陶技法:手工捏塑。能捶、捏、捣、搓黏土。

2、能徒手捏制小碗。 五月份:美感

1、陶艺欣赏:沉睡地下的兵团---秦始皇兵马俑 2:走进陶艺大师----白明 六月份:活动

1、“六一”小小陶艺家作品展览

2、博物馆的陶器。 七月份:创作

1、学习制陶基础方法泥条盘筑:能盘筑稍高的器皿。

2、能用树叶、木块等有机理的物体在泥板上进行印制,可以独立组合。 生活、卫生习惯

1、玩泥后洗手,上课时配戴围裙,袖套。保持工作区卫生,不乱扔、乱涂泥巴。

2、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独立收拾自己的工作区。

3、让幼儿知道要爱护小朋友的作品,不能乱拿和触摸。(泥巴未干时易碎。)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陶艺教学计划

  本学期共有有五个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根据幼儿的学龄特点采用集体活动与区域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在创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陶泥的特性,能发现并讲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能用多种制陶形式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与现象。

  九月份(基础): 1:陶艺区角创设 2:走进陶艺:彩陶世界 十月份(创作):

  1:基本制陶技法练习:泥条盘筑(美丽的陶罐) 2:泥板上的绘画:神仙鱼 十一月份(美感):

  1: 我给作品穿花衣(釉料的使用) 2:探寻文明足迹:神秘的青铜鼎 十二月份(创作):

  1:基本制陶技法练习:模具制作 2:基本制陶技法练习:泥板成型 一月份(活动) 迎新年小陶艺家作品展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陶艺教学计划

  本学期共有有五个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根据幼儿的学龄特点采用集体活动与区域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多种工具和材料进行操作,初步有造型、构图等艺术表现自我和事物的变化;尝试用自己的作品美化环境或开展游戏活动。

(1)对幼儿的指导适时恰当,让幼儿大胆表现,让幼儿按照自主愿望加以肯定和分析,并给予创作上的提示和帮助,并及时注意幼儿的兴趣点,让每个幼儿的表现都能如愿以偿。

(2)积极引导幼儿在陶艺活动中注重美术形象知识的积累,让幼儿在陶艺练习中,不断地培养其毅力,促使艺术思维能力逐步得到锻炼和提高。

(3)继续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进行陶艺活动。但应根据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辅导,不可一刀切。在陶艺练习的难易程度上,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三月份(基础):

1、陶艺区角创设

2、走进陶艺世界 四月份:(练习)

1、技法练习(泥条盘筑法和泥板成型法的综合应用) 五月份(创作): 1:尝试独立创作一个作品 六月份(美感): 1:小陶艺家作品展 2:能给大家讲解自己的作品 七月份(活动)

  1:亲子活动“我的全家福” 2:参观博物馆。 生活、卫生习惯

1、玩泥后洗手,上课时配戴围裙,袖套。保持工作区卫生,不乱扔、乱涂泥巴。

2、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独立收拾自己的工作区。

3、让幼儿知道要爱护小朋友的作品,不能乱拿和触摸。(泥巴未干时易碎。)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陶艺教学计划

  本学期共有有五个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开放式的环境,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大班幼儿的交往意识逐渐增强,孩子交往的对象不应局限于同班师生。通过陶艺活动创设时机,开放交往对象让孩子与同龄、异龄的、不同园的孩子交往,提高幼儿的交往、语言表达等能力。轻松的师生趣谈,让我们有机会捕捉到他们的闪光,抓住教育的契机,以心去感知他们的世界,营造幼儿求异创造表现宽松的心理氛围。

  九月份(基础)

1、陶艺基础知识(历史文化)。

2、了解陶艺的基本技法(手工捏塑,泥条盘筑,泥板成型,模具制作) 十月份(练习)

1、学习陶艺的基本技法泥条盘筑、泥板成型。

2、学生练习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十一月份(美感)

1、青花瓷的故事。

2、唐三彩的美丽传说。 十二月份(创造)

1、迎新年陶艺创作大赛 一月份(活动)

  亲子活动(我设计的房子)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陶艺教学计划

  本学期共有有五个教学内容,各项教学活动寓于游戏中。创设不同的游戏环境,提供合适的游戏场地和泥料材料,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练习、游戏、竞赛相结合,以游戏的形式为主,寓教于乐。注重集体活动、个别活动和小组活动,既注重教育的一致性,又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月份:(兴趣与审美)

1、喜欢参加多种陶艺活动,激发幼儿创造性地表现。

2、引导幼儿欣赏自己感兴趣的陶艺作品,工艺品、雕塑、建筑物等,培养幼儿初步发现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美的能力。

3、引导幼儿欣赏自己作品的造型、色彩、构图、感受对称、均衡美、初步学会正确评价美。

  四月份:(基础技法练习)

1、模具制作

2、拉胚成型

  五月份:(学会熟练的使用工具)

1、幼儿熟练地使用和选择陶艺工具和材料

2、启发幼儿学习用点状材料、线状材料拼贴或制作物象,表现简单的情节。 六月份:(活动)

1、小陶艺家展览。

2、会现场给来宾讲解自己的作品。 七月份:(美感) 1:博物馆之行---汝瓷 2:悠远的玛雅人。

雕塑读后感共6篇 塑造自己的雕像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