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连城读后感

时间:

连城读后感共4篇 价值连城故事读后感

本文由吾小秘【www.wxiaomi.cn】会员分享,供您参阅。文内整理了4篇相关范文,平均每篇2604个字,阅读大概需要6分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连城读后感共4篇 价值连城故事读后感,以供参考。

连城<a href=https://www.wxiaomi.cn/zuowen/duhouga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读后感</a>共4篇 价值连城故事<a href=https://www.wxiaomi.cn/zuowen/duhouga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读后感</a>

连城读后感共1

  连城村2010年科普工作总结

  一年来,村两委班子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镇科协的统一部署,通过深入开展 “科普示范村”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各个农业科技项目,带领全村农户跟着时代的步伐,积极探索致富之路,践行“以科促农”的思想理念,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团结拼搏,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将一年的科普工作总结如下:

一、总体情况

  西江镇连城村地处排乐公路与雷西公路交叉处,距州府凯里34公里,距雷山县城29公里,镇人民政府西江千户苗寨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连城村有19个姓氏,是一个汉苗杂居的行政村。全村共有8个村民组,共226户,总人口1050人,耕地面积726亩,其中田面积526亩,土面积200亩。

二、领导重视,加强宣教力度

  经过一年来的科普宣传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科普干部在我村内广泛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其主要活动有科普展览、农业技术咨询、致富经验传授、科普电影放映等活动,在培养村民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方面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我村始终以加快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为核心,强化农业与农村民生、城镇化、科技富民强村等系统部署,做到项目规划、人才和基地规划统筹。

三、敢于创新,积极引进先进技术

  在科技信息时代的今天,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今天的一个热门话题。我村经济的发展一直受到镇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2010年在镇农推站、科协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村积极响应,大胆创新,积极引进优良品种,现已建立了蔬菜、水果、茶叶、养殖等示范性基地,其中杨梅种植30亩,茶叶种植150亩,蔬菜种植150亩,西瓜种植50亩,稻田养鱼300亩,养鸡场4个,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

四、加强科普培训,集体引导,实地指导

  加强我村农民培训,把我村农民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我村农民的整体素质。在科普工作中我村注重实战性,一直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帮助、指导和协调服务上,深入到田间地头作宣传、引导,实验示范,典型引路。但培训科普技术,要讲究技巧,群众工作是最重要的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运用合理有效的工作方法向群众宣传科普知识,是科学意识在群众中占领阵地的保证。为此,我村专门对在群众中比较活跃、工作能力强的群众代表进行了培训。

  另外,我们还利用青少年节假日,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带领他们接近自然、拥抱自然,激发他们对科技,对自然想象力与动手能力,这样既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又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创造未来的自信心。

五、下步发展方向

  积极转变科学发展新思路,推进学习型新农村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科普工作者带头作用,进一步加大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和宣传力度,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增强适用农业科技含量,以突出重点、资源整合和项目带动为突破口,将各类农业项目的实施与科技入户示范结合起来,抓好示范点建设,永葆示范建设成果。

  连城村民委员会 2010年2月10日

连城读后感共2

?

?

“兰花宴”让舌尖上的连城更绚丽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兰花是一种观赏植物,而在龙岩连城,兰花不仅可以食用,还可以做出美味的菜肴,这可是个新鲜事,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去。

  最近在中国兰花名镇—连城的朋口镇推出了一道“兰花宴”,让游客们在吃兰花,品兰花酒中,体验到不一样的兰花文化。

  兰花不仅可以泡酒,还可用来泡茶、炖汤、清炒。兰花不仅花可食用,根也可用来清炒、炖汤,并有养生作用。

  据饶师傅介绍说,目前,兰花在当地开发的菜式有:兰花根炖汤、野菜兰花羹、群菇烩兰花、兰花蛋卷等,有的直接以兰花为食材,有的以兰花之味入菜,有的则以兰花搭菜点缀,但无论是什么菜式,都是色香味俱全,让人食欲倍增。当然,作为兰花宴用的兰花,品种也颇有讲究。

  当然不是说什么花都可以饮用,连城素心兰有降血脂、还有小孩感冒都有作用。 连城朋口镇作为国内目前最大的国兰基地,其中可食用的素心兰,占了相当的规模。在当地做起兰花宴来,食材自然不用愁,市场前景也十分看好。

连城读后感共3

  石连城幼儿园师德总结2014/1/9

  我园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了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敬业奉献”的崇高师德,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转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师德是教师之魂,在这师德建设年中,我园从转变教师观念入手,有序开展了系列活动。 首先,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幼儿园发展纲要》。在活动中,学习与撰写心得相结合、研讨与讲座相交替,帮助教师更新观念。其次,我园组织教师学习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全体教职工的政策水平和思想觉悟,并按上级教委的要求,开展了《师德、师风大讨论》。广大教职工对当前的状况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通过学习讨论,对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职业道德、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教师观,建立什么样新型的师幼关系,都有了新的认识与提高。

二、强化领导,营造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

1、成立师德活动小组。我园高度重视师德建设,专门成立了以园长为组长的师德活动小组,对整个工作进行总体上的规划与部署。结合幼儿园工作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使全体教师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了责任,诠释师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统一了全园教师的思想。

2、健全有关师德师风规章制度。教师道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在道德意识要求上更高、更全面,在道德行为上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在道德影响上更为广泛、深远。为此,幼儿园把师德考核,当作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内容。

3、加强学习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幼儿园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和幼儿园实际,利用集中时间学习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新《纲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每位教师撰写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讨论,真正使每一位教师认识到师德的丰富内涵,认识到师德与育人的密切关系,以此激发教师认真思考,促进教师提高自我形象,注重修身立德的自觉性。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

1、举办师德讨论民主生活会,教师们以自己的认识、体会、故事,畅谈了师德的重要性,抒发了对教育的热爱之情。

2、领导与教师心灵沟通。寻找发现教师的闪光点,激励教师。幼儿园还注意把师德师风建设与人文关怀结合起来,幼儿园领导多次召开教师座谈会,营造积极向上的健康娱乐环境,打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3、开展“师德标兵”评比活动。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受到先进其实就在身边,只要努力肯干,我也可以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先进,由于活动内容符合教师心理,因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园定期开展教师工作经验交流会,做到师德交流与工作促进相辅相成。注重在园内树立的优秀教师的实效性,组织教师学习身边的先进事例。

  我园将进—步轻说教,重实践,重体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优化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总之,我们通过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深深体会到:只有制度完善、加强过程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才能保证师德建设有成效。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师德水。

连城读后感共4

  连城县中医史

  连城县位于福建省西部,武夷山脉南段东侧,北纬24°13′35″—25°56′00″,东经116°32′14″—117°09′54″。县境东邻永安、新罗,南界上杭,西接长汀,北倚清流。县境南北长74公里,东西宽64公里。

  连城西倚赣南,面向闽南“金三角”,南临广东。从县城莲峰镇至首都北京的直线距离1600公里,公路里程2663公里;至省会福州的直线距离260公里,公路里程428公里;至最近的海港厦门的直线距离为200公里,经永安乘火车至厦门的交通里程为395公里(其中铁路285公里),若经新罗、漳州一线直通厦门的公路里程为341公里。

  连城境内中部偏西是一片自北向南的串珠状河谷盆地;东及东南部为玳瑁山脉的梅花山中山区,约占全境面积的2/3左右;西部为武夷山支脉的松毛岭次中山区,松毛岭亦成连城与邻县长汀的自然分界线。全境多为低山丘陵盘踞,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

  1988年,连城县管辖3个镇、13个乡。2000年底,连城管辖7个镇、11个乡。境内土地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3公顷。2000年末全县总人口人,平均每平方公里126人,比1988年平均每平方公里107人增长%。

一、管理部门

(一)、连城县卫生局

  1988年,县卫生局在职干部7人,其中局长1人、副局长2人,秘书、人事、会计、药政各1人。1998年1月8日,设置人秘股、医政股、防疫股、药政股、计财股、医疗机构管理股、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等7个职能股(室);机关行政编制8名(含药品监督员1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2名,机关工勤事业编制1名。同年4月15日,设置9个职位,即局长、副局长、防疫爱卫股科员(股长)、人秘股科员(股长)、医政医管股科员(股长)、药政股科员(股长)、计财股科员(股长)、红十字会办公室专职干部(科员)。2000年,县卫生局在职干部11人,其中,局长1人、副局长3人、主任科员3人、副主任科员2人、人秘股1人、计财股1人。

(二)、医政管理

1、医疗市场和农村医疗管理

  1988年,全县有个体诊所74个,村卫生所336个,乡村医生217人、卫生员170人(其中未转正61人)。

  1991年,县卫生局对219名乡村医生、卫生员进行业务考试、发证;对15个厂矿医疗室、30个个体诊所进行考核发证;查处未经批准擅自开业行医的诊所10家,其中集体2家、个体8家;查处非法专业人员47人,超范围经营药品的个体医19家,没收中药价值人民币2350元;查处外来违法行医4起。

  1993年1月起,根据县政府有关文件精神,15个乡(镇)卫生院的人、财、物归所在乡(镇)政府管理,卫生局为协管。同年,开始组织护士执业考试,并执行护士执业注册制度。

  1999年,出台《关于加强连城县医疗机构管理的暂行规定》。同年,首次执业医师考试报名91人,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认定初审合格430人。11月份,调整县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成员,首次吸收人大、公安部门的有关人员参加。

  2000年,制订实施《连城县村卫生所(室)设置规划》,对不符合规划的村级医疗机构坚决实行关、停、并、转、迁。同年3月和5月,先后在文亨乡湖峰村、庙前镇芷溪村进行农村合作医疗、乡村组织一体化管理、农村社区“三位一体”的试点工作。7月,县医院实行医患协议制度。9月,各医疗单位相继实行医患协议制度。同年,对54家无证医疗机构责令限期自行关闭,对拒不关闭的3家医疗机构予以取缔。

2、公费医疗管理

  1986年3月,县成立公费医疗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专职干部3人,负责全县公费医疗管理工作。至2000年止,县政府先后对全县公费医疗管理办法进行10次改革。主要有:门诊费管理,采取由各单位包干负责,标准从1986年5月人均50元上升到1996年7月人均72元(教师75元)。住院费管理,由县医院包干管理,标准从1986年5月人均25元上升到1999年1月人均100元。

二、医疗单位

(一)、县级医疗单位

1、连城县医院 成立于1956年,同年设立中医科。1988年,县医院内设内科、外科、妇产科、传染科、中医科、耳鼻喉科、眼科、皮肤科、急诊科、手术室、放射科、检验科、药剂科、心电图室、“A”超室、“B”超室、胃镜室、制剂室、供应室、图书病案室等,共有工作人员21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68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有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36人。设病床260张,年门诊病人万人次,年住院万床位日。1990年3月,儿科从妇产科中分出,单独设科。同年5月,成立康复科;10月成立病理科。1993年9月,新建急救中心楼1200平方米竣工投入使用。1994年8月,开展高压氧舱治疗业务;1996年10月,建立连城县中心血库。同时,通过省对县医院的等级评审,被确定为“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1998年8月,CT室建立并开机。同年9月,建筑面积平方米的新病房大楼开工,2000年底封顶并装修。1998年10月,新设肿瘤科病房,设病床20张。2000年5月,设立五官科病房,床位10张。同年底,全院占地面积.45平方米,建筑面积.58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08平方米,生活用房平方米。全院有职工27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43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有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46人。设病床位260张。院内设办公室、政工科、医务科、护理部、信息科、总务科、设备科、财务科等8个职能科室,设急诊科、内科、儿科、外科(含外一区、外二区)、肿瘤科、妇产科、五官科(含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传染科、康复科、针灸理疗科、中医科等12个临床科室,设药剂科、放射科(含CT室)、检验科、中心血库、功能检查科(含黑白B超、心电图室、脑电图室、彩色B超室、高压氧舱)、病理科、营养室、手术室、供应室、保健科等10个医技业务科室。设病床位260张,年门诊病人万人次,住院万床位日。目前中医科(不含骨伤、针灸)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2人;骨伤科中级职称3人;针灸科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2人;中药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4人,药工1人。大中医科以痔疮为突出,但没有形成较鲜明的特色专科及专病。

2、连城县中医院 1985年冬,在国家卫生部原部长江一真的关怀下,卫生部拨款10万元,用于创建连城县中医院。1987年12月,在莲峰镇李彭村车田段(莲峰镇北街北大路东端)征地3874平方米作建院之用。1992年,建成平房400平方米。同年5月,设中医门诊对外服务。1993年,迁址莲峰镇莲花村邓屋段(莲峰镇东环南路石门路口对面),占地3800平方米。1995年7月,使用面积2124平方米的门诊综合大楼破土动工,因资金困难,于1996年4月停工。1997年12月,中共福建省委原副书记林兆枢到县视察,为中医院牵线搭桥,中医院因此获得香港大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捐款30万元人民币,于1998年1月重新开工续建,6月底竣工。7月,设立中医内科、儿科、针灸科以及西医内科、中西药房等门诊科室。至2000年,中医院有卫技人员13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9人。核编床位50张(未开放),年门诊病人万人次。2001年因改革需要,改制为股份制民营中医院。

3、连城县第二医院 前身为文亨卫生院。1988年,文亨卫生院设有内儿科、中医科、外科注射室、防疫组、妇幼组、药房、化验室、X光等科室。全院职工43人,其中卫技人员40人。年门诊病人人次,年住院床位日。1990年3月8日,连城县精神病防治院成立,与文亨卫生院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增设精神科。1995年,改为连城县第二医院。同年,建筑面积1954平方米的4层病房大楼开工;1998年,病房大楼完工交付使用。同年通过县卫生局等级评审,确定为“一级甲等”医院。2000年3月,设立湖丰片社区卫生服务站。同年底,全院占地面积6510平方米,建筑面积4113平方米。全院职工57人,其中卫技人员54人。卫技人员中有副主任医师1人、中级职称3人。病床规划95张,实际开放55张,其中精神科40张、普通综合科15张。设有精神科(分男、女病区)、普通综合科(含内儿科、外科、中医科)两大临床科室和防疫组、妇幼组、药房、化验室、B超脑电室、心电图室、放射科等科室。年门诊病人万人次,年住院万床位日。有200毫安X光机、黑白B超、脑电图仪、尿十项检测仪、半自动生化检测仪等设备。

(二)、乡(镇)卫生院

  1988年,全县设有15个乡(镇)卫生院,其中新泉、姑田、朋口、北团为中心卫生院。全县卫生院职工总数26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31人。卫技人员中有副主任医师1人(西医)、中级职称20人(其中中医7人、西医11人、其他2人)。全县卫生院实际开放病床233张。

  1991年,连城县农村卫生三项建设项目开始实施,由省、地、县等共同筹资万元,新建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8007平方米。 1994年3月2日,设立林坊、揭乐、隔川3个卫生院,文川卫生院更名为莲峰卫生院。

  1994年,连城县农村卫生人力开发资源贷款项目(卫IV项目)开始实施。至2000年,对医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达200人次,为各乡(镇)卫生院增加了价值260万元的医疗设备,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1998年,成立连城县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负责对乡(镇)卫生院进行等级医院评审,其中文亨、庙前、姑田、新泉、朋口、北团等卫生院被评为一级甲等医院,林坊、揭乐、莒溪、四堡、宣和、曲溪、罗坊等卫生院被评为一级乙等医院。

  2000年,全县17个乡(镇)卫生院职工总数32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11人。卫技人员中有副主任医师6人(其中中医3人、西医3人)、中级职称37人(其中中医13人、西医16人、护理6人、其他2人)。全县卫生院实际开放病床323张。

(三)、村卫生所

  1988年,全县村卫生所240个,从业人员总数388人,其中乡村医生204人、卫生员184人。1994—1999年,连续6年共举办在岗乡村医生专业函授班7个,对229名在岗乡村医生进行系统化教育和补课教育,其中116人获得省中专水平证书,113人获得补课教育合格证书。2000年7月25日,龙岩市卫生局批准《连城县村卫生所(室)设置规划》,规划设置村卫生所235个,村卫生室61个,从业人员361人。同年底,根据《连城县村卫生所(室)设置规划》,连城县卫生局对全县村卫生所换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对没有获得中专水平证书或补课教育证书的乡村医生予以淘汰,一些大中专医学毕业生进入村卫生所,全县村级卫生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换证后全县村卫生所155个,村卫生室61个,从业人员259人。

(四)、个体诊所

  1988年,全县有个体开业诊所83个,个体医生83人,包括中医内科、中医骨伤科、中医痔疮科、中医妇科、中医外科、中医儿科、中医眼科、中医针灸、西医内科、口腔科、蛇医、青草药医等13个专业。1997年,全县经龙岩市卫生局批准并颁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个体诊所有46个。1999—2000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未取得专业技术职务的个体医生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其中8人考试合格,获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另有4人在1998年6月28日之前已取得医师以上职称,直接获得执业医师资格。2000年底,全县个体诊所仅存12个,包括中医骨伤科、中医内科、中医痔疮科、西医内科4个专业。

三、中医队伍

(一)、人员

  明清时期,县内已知的名中医有20余人,清末至民国时期,较有名望的有10余人。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对中医人员的培养甚为重视,通过名老中医带学徒和卫生专业学校毕业生分配这两条渠道,使连城的中医队伍逐步扩大,到1965年县医院及各公社卫生院配有中医药人员1~5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医疗卫生事业受到冲击,中医带徒的方法受到批判、禁止,卫生学校停办,中医后继人员来源被堵塞。“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卫校逐步复办和发展,招生增多,毕业分配来县的中医人员相应增加,至1987年全县各级卫生机构中,共有中医药人员109人,其中主治医师1人、中医师29人。

  1988年,全县中医68人,其中副主任中医师1人、主治中医师13人、中医师31人、中医士23人。1990年,全县中医69人,其中副主任中医师1人、主治中医师23人、中医师31人、中医士14人。1995年,全县中医70人,其中副主任中医师3人、主治中医师29人、中医师31人、中医士7人。2000年,全县中医96人,其中主任中医师1人、副主任中医师6人、主治中医师22人。

(二)、医术水平

  民国以前,连城人全部以中医治病。清代,县内有中医20余人。他们在内科、妇科、五官科、小儿科、麻痘科、骨伤科方面各有所长。总结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写成医学专著的有沈大纶《回春编》,陈道修《脉学》、《临床扼要》,杨树棠《医方辑览》,沈邦元《经验辑要》等。罗拔如潜心于《内经》研究,精于内科,并在连城首创公医局,为民施医,在耄耋之年,积毕生医疗经验写成《医学志疑》、《宝命全形集》传世。

  民国时期,骨伤科、麻痘科相继崛起,当时有李翰修等10余人,医技高明,疗效显著。

  新中国成立后,连城较有名的中医不少,擅长内科、儿科、咽喉科、眼科、骨伤科的有10余人。1951年人民政府成立连城县卫生工作协会,将分散于民间的中医药人员组织起来定期学习,交流医术,配合卫生院深入到各区、乡、村打预防针、种牛痘。随后,县卫协会发动组织中医界人士整理、收集中草药单方、验方、秘方,并陆续编辑印行《连城青草药》、《连城县民间单方验方选》、《邓雪芳新编痔瘘指南》、《邓雪芳医案》等医学专辑。60年代县召开了3次中医学术交流会议。1982年7月在连城召开龙岩地区首次中医病历书写讨论会,使中医病历书写规范化。1985年12月县政府召开连城县振兴中医大会,制订了“七五”期间发展连城中医药规划,为51名从事中医药工作30年以上的医务工作者颁发了“荣誉证书”。

(三)、中西医结合

  1956年5月,连城县医院设立中医科后,建立中西医会诊制度,规定每周召开一次中西医病案讨论会,对各病房的一些疑难重症实行中西医会诊后,用中西药结合进行治疗。

  70年代初流行性乙型脑炎暴发,对病人除了采取西医支持疗法、对症疗法外,还用大剂量中草药配合水牛角治疗;对该病的预防,用牛顿草、野菊花、甘草煎汤内服,取得良好效果。在流行性肝炎暴发期间,采用西医保肝疗法和中医柳树枝煎汤内服相结合的疗法,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发展。

  对外科、内科的一些疾病也实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如外科阑尾炎早期病人,西医用青霉素、链霉素肌注,结合中医大黄、大蒜、芒硝等中草药外敷,内服大黄牡丹皮汤治疗。尿路结石、胆石症,西医采用总攻疗法,抗感染、止痛外,再结合中药排石汤加减施治。水火烫伤经清创、补液、调整酸碱度外,还用草药虎枝制成油膏进行外敷。对内科的节段性肠炎进行输液、支持疗法,又采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犀角地黄汤加用大量石膏进行内服或用鲜旱莲草捣汁服;脑疾病引起的偏瘫除西医治疗外,还配合针灸、按摩治疗。

  县医院及一批乡(镇)卫生院对疑难重症、中西医各科均经常开展会诊,提出科学的互补治疗方案,发挥了中西医各自的长处,使中西医逐步走上密切结合的路子。

(四)、护理队伍

  1988年,全县护理人员136人,其中主管护师7人、护师30人、护士99人。1990年,全县护理人员165人,其中主管护师11人、护师25人、护士129人。1995年,全县护理人员192人,其中主管护师10人、护师81人、护士101人。2000年,全县护理人员227人,其中主管护师21人、护师125人、护士81人。中医护理队伍多为西医的基础上调配,未能系统掌握中医特色护理。特别近几年来,中医发展处于困境,更未能建立各类中医护理单元及形成中医特色护理等。

四、医学教育

  连城县卫生进修学校成立于1980年8月,有职工5人,在连城县医院内办公。1988年有职工3人。1990年12月,县卫生进修学校买下县兽医站,1991年下半年迁址,2000年有在编职工3人。

  1980—1983年、1987—1990年,县卫生进修学校先后承办龙岩卫生学校统招统配护士班(三年制)各1期,共毕业84人。

  1983年,县卫生进修学校曾举办一期龙岩地区中药剂人员培训班,培训中药剂人员37人。1985—1991年,县卫生进修学校举办4期村级卫生员培训班计145人。1993—1995年,卫生进修学校举办二年制乡村医士岗前班一期70人。1994—1997年,连城县开展在岗乡村医生系统化教育,招收三年制在岗乡村医士函授班4期计149人,其中取得中专水平证(省卫生厅验印)114人。1998—1999年,卫生进修学校举办在岗乡医6项技能培训函授班3期计105人,并取得市卫生局验印的合格证书。

  2000年,全县有86名在职医务人员参加自学考试,30余人参加函授学习,760人次参加医学继续教育。

五、卫生科研

  连城县医护人员发表论文情况:1988年,发表全国性刊物上论文15篇,省级刊物上论文28篇。1989—1995年,发表全国性刊物上论文80篇,省级刊物上论文120篇。1996—2000年,发表国家级论文148篇,省级论文76篇,获县级以上科技奖9项。2000年,县医院发表于全国性刊物上的主要中医论文有《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癌》等2篇。

六、中药材生产

1、资源

  连城县境内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经1988年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连城拥有野生中药材500多种,隶属170科。之后至2000年,对野生中药材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

2、种植

  1997年,邱家山林场首次引种贵重中药材肉桂20公顷,获得成功。1999年,隔川乡朱余村引种中药材百合获得成功,2000年种下百合苗14公顷。同时,朱余村还种下中药杜仲、厚朴6公顷。20世纪70年代,在邱家山林场种下的厚朴于1997年开始采集,至2000年共采集厚朴50余吨,品质极高,大部分调往外县、外省。

3、加工炮制

  1988—2000年,县医药公司中药饮片加工厂根据炮制规范,每年加工炮制中药材百来种,年产量5吨左右,供应全县的医疗单位使用,有的品种还调给医药二级站。

连城读后感共4篇 价值连城故事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