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三字经读书笔记

时间:

三字经读书笔记(最新12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三字经读书笔记(最新12篇),供大家阅读。

三字经读书笔记(最新12篇)

三字经读书笔记1

  放下电子书,重新开始翻看实体书,选了2本书《两地书》和《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先看完的是后者,最直接的原因是后者更白话,除了生僻字,没有太多需要翻查理解的典故历史。

  先说说《三字经》。我以前是没有看过三字经的,所以虽然知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但对这个究竟讲什么是没有概念的。特别因为熟悉的部分只有开篇的一部分,在开始读这本书之前,我还一度以为这是古人用来劝学树立道德表率的。而事实上《三字经》包罗很广,让我越读越有趣,也就很快读下来了(此处很快是相对于另外一本书啊)。

  《三字经》开篇就是要学习,强调教育,从小开始的.教育。之后是要学些什么。最后再次强调要学习,无论年龄无论地位无论处境,都要学习。

  孔子成名后还要向小儿学习,虽然我觉得此小儿只会耍小聪明

  最吸引我的应该是古人蒙学都学什么。《三字经》里给出的顺序是:品性,数数,常识,语文基础(识字断句),经&子集(精读儒家,泛读百家),历史。其中常识部分涵盖历法、地理、农作物、家禽家畜、道德伦常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经子集部分,简略的介绍了儒家经典和其他各家中的几家代表。历史部分更绝,从三皇五帝一直叙述到明朝灭亡。背熟《三字经》,春秋战国的文化以及历史朝代更替,初中都能应付一二了。

  首要要学习的是品性。

  接下来要学习数数和常识。

  在学习识字断句之后,开始学经子集。

  最后,要学史。

  古人从小学的东西对我也是有些启发的。无论古今,孩子首先需要培养的都是好的习惯。《三字经》所说的“亲师友,习礼仪”现在也适用,当然现在把品相具化成各种具体的习惯。“首孝悌,次见闻”,品性比知识更重要。虽然我是学工科的,我也很赞同《三字经》中对历史的重视,“考世系,知始终”,民族认同感应该是从民族的历史开始的。

  我希望我家娃是个对历史感兴趣的中国娃。

  选《钱文忠解读三字经》而不是《三字经》来读,当然是对自己的古文知识没有信心,有个人帮你把涉及的人和事讲的更明白点,总是好的。事实上,这本书真的很口语化,有点像作者钱文忠站在讲台上,有人把《三字经》递过去,他就四句八句的读下来,遇到有故事有来由的地方,就引申开来,说古道今。坐在讲台下的我,就跟着学习一下,看看哪本儒家经典有兴趣拿来读读,再重温一下已经许久没碰过的中国古代史。

三字经读书笔记2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书房中传出我朗朗的读书声。我正在读一本中华经典书籍——《三字经》呢。

  这个学期,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老师向我们推荐了好多古今经典诗文,而我最喜欢读的就是《三字经》。它是我国明清时期的儿童启蒙课本,作者是宋代的王应麟。这本书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句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令我百读不厌。

  我的'这本《三字经》不仅有它的原文,而且还有注释和相关的故事,图文并茂,使我读起来兴趣盎然。

  读《三字经》,让我懂得谦让、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是讲孔融四岁就知道把大梨让给哥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是讲黄香九岁就知道用身体把被窝焐暖让父亲休息;“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是说人应该首先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才是增长见识,学习知识。

  读着这些内容,我不禁感到一阵阵脸红。我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只要我开口,要什么就有什么,真可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一直以为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从来没有想到为他们做些什么。每当学习不顺心的时候,甚至还会向父母乱发脾气呢。和孔融、黄香相比,我真是无地自容呀。今后,我要改变自己,多体谅爸爸妈妈,多为他们着想,尽量让他们少为我操心。

三字经读书笔记3

  今天我读了《三字经》。

  书中的每个故事、每一句话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这是我阅读《三字经》里的一句话。这几句讲的非常好,它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如果管教孩子管教得不好,是父母的过错。老师如果教书不严厉,那是老师的懒惰。小时候不学习,将来长大想学也不行了。所以我深深感受到: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长大后回报自己的父母与老师。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最后的一些——“莹八岁,能咏诗”到“戒之哉,宜勉力”,里面讲的是古圣先贤的故事精神和人生的哲理。其中有几句话十分影响我“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勤有功,戏无益。”这几句话主要讲我们要小时候努力学习,不能耽误学习的黄金时段。这样,长大为国。、为民、为自己都有好处。还能使父母长辈感到骄傲自豪,造福于后代。

  以前,我总以为学习的机会和时间还很长,不必这么累这么认真地学习,可以留着一些知识以后慢慢学。可现在我才知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学习的机会只有那几次,错过了就再也遇不到了。并且知识也像一个黑洞一样,越来越大。今天你会了这个,明天又有新的知识等着你,可谁又能保证你前一天学的知识忘不了呢?知识像一只被人吹的`气球一样越来越大,就算你有三个脑子每天不停地记也记不完。所以,我们要把握好近在手边的学习机会,千万不能错过,一错过就再也记不住了。

  玩耍的快乐只是暂时性的快乐,并且这种快乐就像夏天里的冰一样,一吃还想吃。我们学生可以享受一下这种快乐,不过不可多享。如果多享受,意志差的同学就会控制不住自己,从而无心学习,长大后悔莫及。学习的快乐是永久性的快乐。它像一杯咖啡,刚开始有苦,然后是淡淡的苦,再而是微香,最后是香醇。我们要学会做长久的快乐,虽然刚开始没有香,不过会越来越有甜头。从而让你爱上这种长久的快乐。

  《三字经》不但是一本书,还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它浓缩了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着大家。

  我要学会做一个珍惜时间,品尝学习“咖啡”的小才女。书中的许多告诉让我受益匪浅。在这些故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源流长。

三字经读书笔记4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成书大约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经》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实际上成为全国通用的儿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称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经》被尊称为“经”。三字经植根于传统文化,以中国历史为素材,讲述了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今天学习《三字经》对于我们来说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即学知识之前必先学道理。反映在今天的学习中,成绩固然重要,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三字经》采用叙事和论理并举的方法,运用大量的'历史典故,蕴涵了我国古代人伦道德的许多精华,是一本学习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书。这本读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物、道德,以及一些传说,广泛深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也启发了我们,当今家庭都只有一个独生子女,很多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出现都是家庭教育不良或不严而造成的,《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还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等都说明了为人父母为人师的责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的重要性。另外,现在的独生子女有很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而《三字经》教导人们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现在好多家长只看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了教导孩子如何做人。如果我们能从小好好学习《三字经》,那么我们是否能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读了《三字经》,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加深了,进行中国经典文化的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弘扬正气,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字经读书笔记5

  妈妈给我买了本《三字经》, 书中每三个字都会讲一个道理或是一个历史、寓言故事。我读了之后,里面的许多小故事都深深地感染着我,让我受益匪浅。

  让我深受启发的一句是“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孔融这么小就懂得自己吃小梨,把大梨让给哥哥吃。使得我逐渐养成了互相谦让、礼貌待人的好习惯。

  还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说一块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这句话让我懂得了我们每一个小学生,犹如一块璞玉,玉不琢,怎成器?我们应当从小就要刻苦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我有一个哥哥,上小学的时候就不好好学习,很贪玩。父母怎么说他也不听。现在,他非常后悔上小学时没有好好学习,没有打好基础。现在后悔已经晚了,又有什么用呢?

  《三字经》中还有许多像这些包含着大道理的`小故事 ,它使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它是我的好朋友,能伴我成长,促我进步;它也可以不断鞭策自己,使自己更完美。

三字经读书笔记6

  三字经》中有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学《三字经》中含有古代人民的智慧,让后人读书笔记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中有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一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三字经》中还有这样的'诗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很清楚,一块玉石不经雕琢是不能成为一件玉器只是一块玉石。人不学习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合适什么是不合适。而“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意思是说:孩子小时应特别注重三个方面的学习:亲近良师、亲近益友,要学习礼貌懂规矩。

  通过学习这些诗句,给我们讲了怎样做人的道理,教育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养成优良的品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

三字经读书笔记7

  你知道《三字经》是怎样的一本书吗?它在我们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古人的第一本书就是《三字经》,这本书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之巅,源远流长。

  《三字经》以少儿启蒙读物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这本书的特点就是含义简单易懂,还有些人们也把它谱成曲,让优美的旋律净化心灵。这本书告诉我们许多关于历史、天文、地理、道德等许多知识,正所谓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它的.意思就是说:东汉时有个叫黄香的人,从小就非常孝顺。他九岁时,常常在冬天父亲还没睡觉之前,自己先躺在冰冷的床上,把被子温热了才请父亲睡觉。夏天他就先用扇子把席子扇凉了,才请父亲歇息。读到这里,我惭愧地想:我和黄香相比,真是天地之别呀,生活中的我,放学回到家,就一下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从来没有想过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呀。爸爸妈妈平时既要上班,又要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多么辛苦呀!记得有一次,妈妈刚下班回来,叫我把碗筷端去客桌,我死活都赖在红木椅上,大声喊:“你自己吧,大结局了。”说完,又赖在椅子上看电视。吃饭了,妈妈没帮我拿碗筷,我也无可无奈,拖拖拉拉去拿。

三字经读书笔记8

  《三字经》中有: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一句,有个故事:战国时期,田稷曾出任齐国的丞相。有一天,一位下级官吏为讨好田稷,送给他一大笔黄金。田稷推辞再三,碍着情面还是收下了。他把黄金交给母亲,请母亲存放起来。田母是个正直而又心细的人,她暗自思讨:儿子当丞相已三年了,还没有一次交过这么多的黄金给她保存呢,莫不是……想到这里,老人就问儿子:“这笔钱财是从哪儿来的`?”田稷是个孝子,从小受到田母的严教,向母亲讲实话已成了他的习惯。于是,他就毫不隐瞒地讲了实情。……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感到很不好意思,因为以前我常常对别人说谎话。想起来真有点后悔。故事中有一句话让我深受教育:做人应该注重品德上的修养。我以后要诚心诚信,不能说谎。

三字经读书笔记9

  每次读到这里,我的眼眶都是湿润的,因为我想到了我的爸爸妈妈对我的爱,也想到了我对爸爸妈妈的`一点一滴。为了我,爸爸妈妈总是绞尽脑汁换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为了我,爸爸妈妈总是无论下雨下雪都等在学校门口接我回家;为了我,爸爸妈妈总是上了一天班还不知疲倦地陪我学习陪我玩耍……我小时候很黏人,一离开妈妈的怀抱就哭闹,妈妈整夜整夜地抱着我,困极了,就坐在那里睡觉!一次我高烧近40度,爸爸一会儿一会儿地给我擦酒精,帮我降温,竟一夜没有合眼!一次突然下大雪,我因为值日,走出教室的时候天都黑了,但是妈妈一直在校门口等。看着雪人一样的妈妈,捂着妈妈冷得哆嗦的手,我忍不住眼泪啪啪直掉!爸爸妈妈就是这样很爱很爱我,而我,却不知道关心爸爸妈妈。好吃的东西我总是抢着吃,很少主动帮爸爸妈妈干家务活,学习累了还好发脾气,妈妈总是给我洗脚而我从没给妈妈洗过一次……想到这些,想到黄香,我觉得好惭愧!真的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去学习、去思考、去努力做好!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读《三字经》,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自然,什么是善恶,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爱!我爱这本书,喜欢书里的智慧和精神。我更会在享受爱的时候,像黄香那样,真挚地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每一个人!让《三字经》伴我成长,让爱与我同行!

三字经读书笔记10

  我读幼儿园大班的时候,老师就教我读《三字经》,但那时我仅仅是作为口头禅,背背而已,不能深刻了解其中的含义,而且也只会其中的几句。今年暑假老师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求阅读一些经典优秀图书,我毫不犹豫选读《三字经》,《三字经》是一本悠久的古代书籍,它的每一个字,都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书中写到: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意思是说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仿效的。读罢,掩卷而思,一个只有九岁的孩子懂得天气冷,用自己的身子把被子温暖,然后让父亲睡觉。这是何等的懂事的孩子啊!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孝顺。

  由此,我想到自己,今年升到五年级了,已经十岁了,与古代九岁黄香相比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啊!有一次,天气非常炎热,父母在田里做工回来,自己痴迷看着电视,爸爸叫我倒杯茶,我却装耳聋。想一想,真不应该啊!父母给予很多,不愁吃不愁穿,过着幸福的生活。我们为什么不孝敬、尊敬他们呢?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的美德。因为父母不仅赋予了我们生命,还对我们有恩惠,应刻骨铭心,牢记一生!孝敬父母,我们更应关心、体贴父母,父母劳累了,我们应该主动端茶送水,父母生病了,我们要把药亲自端给他们。

  在学校应该好好学习,遵守纪律,这不仅是一种尊敬师长的表现,更是一种孝顺父母的表现,好好学习不仅回报父母,还回报了社会、国家。老师赋予了我们许多,我们更应好好对待他们。

  这本《三字经》蕴含着许多道理,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孝顺。有句话:“百善孝为先”,就是这个道理。

三字经读书笔记11

  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我和这个朋友朝夕相处,给我的暑假带来了许多欢乐。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魔幻三字经之森林里的魔音》这本书。

  这本书讲述了糖果、小不点和他们的小伙伴们为了找到第二部分《三字经》,经历了许多困难后,最终战胜了敌人取得了胜利。他们从一开始的不信任对方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和妒忌大将军、骄傲大将军奋战的时候,他们也发现了对方的`优点,并和对方并肩作战,最后他们团结一心、奋勇拼搏,成功救出了文字精灵。

  我深深地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从他们身上,我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比如粗心、没有耐心……粗心,让我吃过不少的苦头——小数点忘点、单位忘写、错字频出,饱受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之苦;没有耐心,让我经常与成功失之交臂——很多事情经常差一点就成功了,饱受失败之苦。以后我要向他们学习,在改正自己错误的同时,也尽力去帮助别人。

  高尔基爷爷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不仅要从书中汲取知识的源泉,还要用知识改变自己、帮助别人,共同进步。

三字经读书笔记12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窦燕山 有义方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稻粱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曰喜怒 曰哀惧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高曾祖 父而身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此十义 人所同

三字经读书笔记(最新12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