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一线医务人员闭环的管理制度

时间:

一线医务人员闭环的管理制度(实用5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一线医务人员闭环的管理制度(实用5篇),以供参考。

一线医务人员闭环的管理制度(实用5篇)

一线医务人员闭环的管理制度1

  1、发热门诊处理流程

  (1)发热门诊由医生、护士、挂号收费人员组成团队提供一站式服务。

  (2)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对进入发热门诊的患者进行初步筛查,书写病历并签署疫情期间防疫告知书。

  (3)发热门诊接诊标准:门急诊患者有发热,或出现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腹泻、肌痛等症状,有流行病学史,健康码异常患者,或存在流行病学危险因素的.无健康码患者。

  (4)发热门诊接诊流程如下:

  (1)患者从发热门诊患者通道进入,经过分诊进入诊室。

  (2)患者应进入诊室接受病史询问及流行病学史调查。

  (3)如患者有发热等症状,不论是否有流行病学史,必查血常规,胸部CT和核酸检测三项,排除新冠肺炎可能的患者按照门诊流程就诊。可疑轻症患者在发热门诊留观等待检测结果,重症患者在发热门诊内的抢救室诊治或联系发热门诊负责人转隔离(或相对独立房间)抢救室救治。

  (4)高度可疑的患者应报告发热门诊负责人,请医院内专家组会诊后决定诊疗方案及去向。

  (5)发热门诊留观处理流程

  (1)患者单间隔离留观标准

  ①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1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

  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符合临床表现3条。

  ③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符合临床表现2条,同时新冠抗体IgM阳性。

  ④健康码为黄码,有流行病学史或临床表现。

  (2)留观期间诊治流程

  ①必查项目:2次新冠核酸检测(间隔至少24小时),依据病情特点可增加相关检查项目,如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降钙素原、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损伤标记物等。

  ②如患者为轻症,则依据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予以对症处理(详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

  ③如患者为重症,在发热门诊内抢救室单间提供短期支持治疗,可联系专科协助诊治;由发热门诊负责人决定,必要时转急诊独立抢救室救治。

  ④患者如并发其他系统疾病,可请相关科室会诊,必要时请会诊医师到场协助诊治。

  ⑤发热门诊留观满员时,应依据病情及核酸结果进行分流。

  ⑥留观患者不得擅自离开发热门诊。

  (3)解除留观标准

  ①健康码为绿码,解除标准:核酸筛查至少2次,间隔至少24小时,结果皆为阴性;如胸部CT高度疑似,需行经院新冠肺炎专家组会诊后。

  ②健康码为黄码,解除标准:治疗期间转绿码者,可转急诊或专科治疗,按照各医院流程上报。

  (4)转诊标准

  ①核酸检测阳性患者,2小时内上报并转至定点医院治疗。

  ②隔离点转诊患者,在病情稳定后,联系疾控中心,送往集中隔离点。

  2、环境消毒

  (1)发热门诊定期进行空气、物表消毒。

  (2)对于疑似及确诊患者转出后,所处的空间进行终末消毒。

一线医务人员闭环的管理制度2

  为继续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最大限度保障您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根据我县疫情防控相关要求,结合目前防控形势和医院实际,我院实施全天封闭式管理。

  一、门诊管理

  1、所有发热患者(体温≥37.3°C)、来自重点高风险区域、健康码显示黄码或红码的患者、有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的患者请直接到发热门诊就诊。

  2、所有人员进入医院时,自觉出示健康码、行程码、新冠疫苗接种信息并配合工作人员测量体温及流行病学筛查,并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入院即采核酸。

  3、进入医院所有患者及家属必须正确佩戴口罩,就诊时严格遵守“一室一医一患”,自觉保持就诊间距。陪同人员非医生要求无需进入诊室,就诊结束后无需住院者,请尽快离院。

  4、发热门诊就诊患者请做好个人防护,服从医院管理,不如实提供信息或拒不配合者将负相关法律责任。

  5、慢病开药患者一律到乐亭县医院门诊楼一楼慢病门诊开药。

  二、住院管理

  1、所有就诊患者需住院治疗的,先收到乐亭县医院北院区分类管理。待两次核酸结果阴性后可转入专科病区治疗。

  2、新入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均须持有院前48小时内有效核酸阴性化验结果,同时配合医务人员做好流行病学调查登记。

  3、各病区严格执行封闭管理,按照“一患一陪一人一腕带”进行管理,固定陪护家属,原则上不允许中途更换,确需更换的要经主管医生同意,持身份证及48h、24h内两次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方可更换陪护家属,同时对更换的陪护家属做好流行病学调查。

  4、对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严格落实封闭管理,餐食由医院统一配送,不允许外送、采购,非医疗原因不允许外出病区。

  5、重症监护室固定一名陪护在家属等待区等候,避免聚集。

  6、手术期间只限1名陪护在手术室门外等候区等候,并保持人员1米距离。

  7、陪护人员必须符合无发热、干咳、乏力、味觉减退和腹泻等症状,且无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及接触史等条件,否则不得进入病区陪护。

  8、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需每天配合测量体温。患者及陪护人员在院期间,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味觉减退和腹泻等症状时,必须主动上报医护人员,服从医院的统一管理,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置。

  9、疫情期间,谢绝探视,建议采用视频(如微信视频)等方式进行在线交流访视。

  疫情防控事关您和家人的生命健康,请大家遵守上述规定,由此带来的`.不便请大家谅解,感谢您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一线医务人员闭环的管理制度3

  1、认真按实记载门诊日志,门诊日志为发现、检索传染病的基础资料。15岁以下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必须记载家长姓名、学校年级及班级。

  2、检验科、放射科发现传染病的'阳性结果时,要询问并登记病人的详细住址和电话号码,同时电话报告防保科和临床首诊医师。

  3、临床首诊医生在接到检验科或放射科的报告后,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报告防保科。

  4、传染病疫情报告实行首诊负责制,任何责任疫情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新的传染病报告卡,卡上标记的星号必填,同时报告防保科。对于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在短期内填写传染病订正卡,并上报防保科。

  5、防保科根据传染病报告要求,立即进行网络直报或卡报市疾控中心,并认真填写传染病总登记簿和肺结核转诊登记簿,保存传染病报告卡3年。

  6、对于15岁以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疾病病人应立即电话报告防保科,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要求询问患儿家长姓名、住址、电话号码。

  7、报告时限:甲类和乙类甲管的传染病在2小时内,乙类传染病在6小时内,丙类传染病在12小时内。

  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于2小时内向医院办公室、卫生局报告。

  9、住院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电话报告防保科,同时转尘洁分院治疗(肺外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除外)。

  10、日常诊治过程中发现传染病暴发苗头,应立即电话报告防保科,防保科核实后及时向市疾病中心报告。

一线医务人员闭环的管理制度4

  一、闭环管理工作要求

  1.发热门诊所有工作人员应实行闭环管理,包括医、护、技、药剂、检验、保洁和安保人员等。

  2.进入闭环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完成全程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3.闭环管理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化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发热门诊工作人员入口设置门禁,人员进出实行登记管理。

  5.不允许在隔离区域内用餐,如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等。

  6.闭环管理工作人员需要轮转到其他非闭环管理岗位前,根据当地疫情防控管理要求可隔离7天或14天,并在隔离期间按照要求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排除感染后方可返岗上班。

  二、工作人员集中居住点管理要求

  1.闭环管理人员实行封闭管理,工作科室与居住地两点一线出行。

  2.安排通勤车点对点接送工作人员,乘坐人员上下车有行程时间记录。

  3.通勤车司机不参与其他转运工作。

  4.集中居住点应做好生活保障和物资保障工作,集中居住人员以无接触式收取快递等外来用品。

  5.对集中居住点实行督导检查,建立抽查工作台账。

  三、闭环管理人员健康监测

  1.闭环管理人员根据当地疫情指挥部的要求定期做核酸检测,并可根据上级文件要求随时调整检测频次。

  2.如个人健康状况有异常时,个人或监测人员应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及感控科。

  3.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按照《新冠肺炎职业暴露处置流程》处置并进行风险评估,做好隔离观察及跟踪工作。

  四、强化工作人员感控知识培训

  1.严格落实工作人员的`相关培训,及时传达国家及省市最新工作指引和要求。

  2.培训对象应覆盖闭环管理全体工作人员,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岗位特点设定,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

  3.因疫情形势变化和医疗救治需要,部分人员需要从普通岗位调整到闭环岗位时,必须经过严格培训、演练和考核,并实施核酸检测,排除新冠肺炎后方可上岗。

  4.所有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个人防护用品的穿脱流程及注意事项、清洁消毒方法和职业暴露应急处置等技能。

  五、闭环管理期间后勤保障工作

  1.闭环工作人员应实行合理排班,原则上连续闭环管理时间不超过2个月。

  2.强化集中居住人员心理干预和疏导工作,舒缓心理压力,保障心身健康。

  3.集中居住地点应选择环境舒适的场所。

  4.各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做好一线抗疫人员的关心关爱工作,确保抗疫队伍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一线医务人员闭环的管理制度5

  1.医疗机构关口前移,全面落实三级防控措施。科学设置预检分诊点。把好医院入口、门急诊及病区三道防线。所有人员须规范佩戴口罩方可进入医院。

  2.压实发热门诊“前哨”责任,做到发热门诊六不出门(预检、诊疗、检查检验、取药、CT、留观),确保闭环管理。严格要求发热病人核酸应检尽检,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措施。

  3.全面推行预约挂号、预约检查、分时段就诊。患者等待间隔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应积极推广互联网诊疗。

  4.严格规范入院管理。入院患者须经过严格筛查,原则上排除新冠后收治。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在不能排除新冠病毒感染时,在做好个人防护情况下,进行抢救治疗。

  5.强化落实病区管理。按要求设置过渡病房。严格执行门禁管理,实施“非必要不陪护”制度,严格陪人筛查。实施护工“定人定岗”,严禁探视,鼓励视频探视。

  6.加强患者院内诊疗管理。对于可疑患者尽可能设备专用,合理规划路线,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及额外防护。

  7.落实环境物表清洁消毒制度。加强物业保洁人员清洁消毒培训及考核,对环境清洁消毒工作有监管与监测。

  8.科学做好个人防护。既杜绝防护不足,又避免过度防护。强化全员培训,确保人人过关。

  9.做好全员健康监测。按要求落实核酸检测、体温监测、行程追踪等。加强重点岗位人员管理。

  10.关心关爱医务人员。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线医务人员闭环的管理制度(实用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