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做最好的教师》读书笔记

时间:

《做最好的教师》读书笔记(集锦3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做最好的教师》读书笔记(集锦3篇),供大家阅读。

《做最好的教师》读书笔记(集锦3篇)

《做最好的教师》读书笔记1

  曾经有老师告诉我,一个教师要获得成功,就必须发自内心认同教师这个行业。热爱教书,喜爱学生,友爱同事。年轻的我如同一只蒙着双眼的雏鹰,四处乱撞,撞伤了,撞疼了,责怪环境不够优越,自暴自弃。今天的我,得到了认可,得到了帮助,适应了教师这个行业,也慢慢如那位老师说的那样,认同了自己这个职业。我发自内心想做好,发自内心想发挥自己的价值。这位让我成长的老师就是李镇西老师。

  这学期,我利用课余时间拜读了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书中李老师针对我们青年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修养提出了许多建议。的确,青年老师要有所作为,关键还是离不开自身的努力。

  李老师在书中建议青年教师应积极承担班主任工作,在日常的教育琐事中学会思考、研究、解决问题,因为往往是这些常被我们嫌弃、忽略的班主任工作,总能为我们从事教育科研提供极为丰富的资源。接触学生机会多了,越能了解学生,牵引学生。其次,青年老师要学会为自己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这是我们成长的方向。因为只有确立了奋斗的目标,才能在工作中体验到为成功拼搏的快乐。哪怕遇到困难或逆境,也能树起信心继续前行。第三,青年老师要乐于请教。人不是天生的智者,是需要在一次次失败过程中总结经验,寻找方法。年长的老师或班主任拥有积累多年的丰富经验,只要青年教师诚心请教,乐于多问,多学,不管形式是交谈也好,听课也罢,哪怕偷学,跟班,也能潜移默化吸取到优秀的教学教育方法。最后,多读书,多积累,勤于笔耕,更有助于青年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那么看什么书好?我认为感兴趣是最为重要。教育类的书能帮助我们提高业务理论水平,反映青少年学生生活、心理的各类读物能让我们更了解自己的学生,教育名家的书籍能让我们少走弯路。但是,我觉得一位优秀的老师还应当多了解除教育之外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常言道:“要倒半桶水给学生,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当教师自己先爱上阅读,才能以广泛的兴趣来感染人,以丰富的知识来培养人。当然,阅读是我们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交流,而要将这些东西内化成我们自己的知识,青年教师还应多提笔写作。平时的工作记录,教育随笔,教学论文,各种总结,都是我们提升自我理论水平的基本方法。

  青年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样一个成长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细微的感情都需要青年教师自己慢慢去体会,尽管会充斥着非常多的遗憾与酸苦,但那都是成长过程中的必需品。且行且看,生命过程中总有一些美好与遗憾。

《做最好的教师》读书笔记2

  当我读完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时,心有戚戚,欣欣然向往。李老师的讲述不是刻板的学说,而以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个个小小的故事为例,让我感受到一位教育家的睿智与虔诚,博爱与伟大;也让我的心一次次地感动着。

  人说书如其人,《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正是对李镇西老师教育人生的最好的诠释。它展示了李老师教育的思想、艺术和具体的案例,是李镇西老师25年来教育智慧的精华。一句句朴实中浸着诗意的句子,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李老师对学生的真挚的爱,以及对教育事业炽热的忠诚。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便是许多从教多年的的老师们大概也有着同样的疑问,毕竟谁也不敢肯定地说自己就是学生们遇到的最好的老师。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思考这个问题。李老师说:“每一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能够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能够是最勤奋的;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能够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能够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相比――昨日的自己和这天的自己相比,不但地超越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到达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其实教育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为“最好”都是相对的,它只是每个老师心中的一个理想。然而每个人心中对理想的追求又都是无止境的,虽说我们无法做到“最好”,可我们却能够做到更好。我们经常会说“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去战胜自己,不断地去争取每一个“更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当每一个“更好”融会在一齐时,我们就已经做到了“最好”。

  在现实的工作当中,我们需要怎样地去做到自己的最好呢?

  一、爱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去的人都能幸福一生。”这句话也是李老师的最好印证。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是教育的灵魂。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是充满人情味……”作为老师,我们就应学习李老师那种关爱,让学生在关爱中学习、成长,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快乐。有的老师却为了在孩子面前显示自己的尊严,却在不经意中拉开了师生间的距离,只能让学生越来越疏远,感情也越来越生疏。

  爱,是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通道;爱,是创造优化的教育环境和心理环境的瑰宝。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有崇高的灵魂和蓬勃的朝气。所以,我们要时时地持续着一颗爱心,要尝试着放下自己心中所谓的尊严,多以学生的视角同他们零距离接触,要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去赢得学生们的尊敬与爱戴。

  爱同时也是一种职责,而非一年、两年短时间的爱。然而,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爱必然包含着爱的深度和广度。如果我们把对学生的那种有限时间的爱称作“小爱”的话,那么李老师赋予学生的爱就就应称作“大爱”,我们的爱需要学习李老师那种“大爱”,要有时间的深度和空间的广度,让让我们的爱延伸到学生的一生和学习中的方方面面。

  二、自我反思

  读完李老师的书,我们会期望成为李老师样样思维敏捷、知识丰富、功底深厚的大师。在他的书中,教育名言随处可见,教育理论,他都能随手拈来。我们既要学习李老师的博学,也要学习他的细致入微。其中最让人受益的就是他的热爱读书与反思。透过读书,我们能够提升一个人的品味,能够提高一个人的素养。读一本好书,我们不仅仅能够从中收获知识,还能够受到心灵的洗礼。要成为一名好老师,多读书,提升自己基本素养,这些都是最起码要求。没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理论修养,我们很难想象境界能提升到何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和思考是分不开的。教师的反思潜力决定了工作中开展研究的潜力。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的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潜力。成功及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其工作中重要的事情。我们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必须要结合工作的现实去思考、总结,这样,我们就会在读书与思考中逐渐成长起来。

  三、善于研究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矛盾,是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进步的根本动力。我们就应学习李老师的研究精神,用心主动的将遇到的一个个问题都当做科研的课题,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做研究对象来看待。这样,当应对那些“后进生”、“考试作弊”、“早恋”等各种问题的学生时,心态就会平静下来,用解决矛盾的心态去研究,对孩子们的教育也就从容了。

  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最好的科研课题来自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正如李老师所说,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你就应高兴,因为新的科研课题在向你招手了――也许你走向教育专家之路的起点就在这儿呢!这样每一天都有发现,每一天都有新的顿悟,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一天都有新的快乐。”我们就应学习李老师将教育中的难题看作研究的乐趣,学习他执着的研究精神。为此我们注意转换主角,使自己从一名教育者向一名研究型学者转变。这种转变是一种境界的提升,是我们通向教育自由境界的阶梯。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心态,一种激情的行动,一种对欲望的放下,一种对理想的宣言。将我们的爱赋予到教育过程中去,不断的研究与反思,超越自我,我坚信,我就是最好的老师!

《做最好的教师》读书笔记3

  最近我读了李镇西老师所写的一本书——《做最好的老师》。当然,李镇西老师所谓的‘做最好的老师,’不是与其他名师相比,而是和自己比,也就是用今天的你与昨天的.你相比——你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你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强调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坚持不懈,我们便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拢。

  显而易见的,一名好老师就是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上课的哪个环节比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哪个环节怎样做会显得更好,效果更突出,学生更乐于接受、吸收呢?反复的钻研自己的教案,一遍一遍的思考,寻找一种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面对小学生,我们要时刻怀着一颗童心,不要觉得小孩子没有什么思想,在一起叽叽歪歪的惹人厌烦。其实,小孩子都有一颗纯真的心,也许他说的天马行空,完全是在自己想象的世界中,或者话语说起来幼稚的让成年人感觉可笑。但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积极的引导,记住: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小发明家,我们不能遏制他们的思维发展。也许你对那种重金属摇滚音乐并不太感兴趣,但你的学生对此如痴如狂,那么,你也不妨多少听听,这绝不是一味地迁就学生,而是教育的需要: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

  除了有童心,我们还要有爱心和责任心。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当然,对学生的爱,最终还要体现在为学生的未来负责,让学生学习到相应的技能和知识,让他们能够在将来靠自己的实力在社会中立足。

  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每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学的特别快的孩子,也会遇到怎么也学不会的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能用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对于差生,我们不能对之置之不理,而是应该积极地去引导他,教育他,而不是给他贴上一个差生的标签,任由其自生自灭。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相信孩子。不管这个孩子看起来多么无可救药,我们要相信,在他的内心是想要做一个好孩子的,也许由于各种因素,他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但我们不能放弃,而是要积极的引导,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我们要和孩子建立感情。不要让他自己认为他是被孤立的,和学生有了感情,有了信任的基础,再调皮的学生都愿意听你的话。接下来,我们要对差生降低要求,先给他制定短期能实现的目标,给予他自信心,然后再一步一步的帮助他提升自己。最后,做为一个好老师应该要懂得团结好集体的力量。老师要融入学生之中,鼓励孩子们相互帮助,不要忽视表扬的力量。

  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首先应该努力成为自己专业方面的“专家”,除了有出色的教学艺术,还应有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一技之长,在保持人格魅力的同时,对学生热爱科学、不断进取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同时又应该是一位“思想家”。在做好每一件具体教育工作的同时,还应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乃至教育细节,同时能不断关心着、思考着社会发展与学校教育的相互影响。

  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还应是一位“心理学家”。真正有效的教育应该是针对学生个性的教育,教育者必须拥有良好的心理学修养,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之中,敏锐地感受学生的心理变化,与他们心心相印。惟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以心灵赢得学生的心灵。

《做最好的教师》读书笔记(集锦3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