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自己与别人

时间:
  • 相关推荐

自己与别人(汇总7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自己与别人(汇总7篇),以供参考。

自己与别人(汇总7篇)

自己与别人1

  与人之间的关爱,是用金钱也买不到的,也是世间最珍贵的文明,更是那里都能看到的。

  一天我去观前街,坐上了261路。我上了车后,又有一位大独子阿姨像只企鹅歪歪扭扭地上了车,这时车上已经满了,没座位,但我却坐在座位上,我看见她站在那里,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我就站起来说:“阿姨,我的座位您坐吧!”我扶着她上了坐。阿姨说:“谢谢!”那时我感到很幸福。

  瞧!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社会就会变的更美好,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爱。

自己与别人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 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德国风光片

  2.“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画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看德国风光片,导入新课:

  教师担任导游的角色,播放德国的风光片,请同学观看,并讲解:德国,有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有梦幻般的莱茵河畔,有神秘的'黑森林……总之,德国是一个极富魅力的旅游城市,它不仅风光无限美好,这个民族还有一道十分奇丽的景色。(把画面停在街道画面上)德国人家家户户喜欢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你们知道他们这是做什么?原来……(板书课题:25、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2、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测: 自己的花为什么要给别人看?

  他们这样做是为什么呢?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自学生词新词。

  4.自学检测:

  A、 认读生字与写字。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如要注意“莞”是个多音字,在本课中读wǎn,表示地名时读“guǎn”,如,广东省的“东莞”;“姹”(chà)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有一些字的笔划较多,如“嫣”“暇”“颇”“姹”“脊”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还有一些字虽然笔划较多,但是形声字,要引导学生根据这一特点进行记忆。写字要认真,注意书写的习惯。)

  B.认读词语,体会词语的含义。

  房东 莞尔一笑 天性 宇宙 真切 脊梁

  家家户户 应接不暇 耐人寻味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三、再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导语:是呀!爱花的民族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德国人种花有何独到之处?请快速浏览全文,用“──”画出相关的答案。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二自然段找到答案时,教师可相机展示重点句: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 请生个别读。正音:“脊梁”读作jǐ liang;理解“脊梁”的意思。(因为花朵都朝外开,那么在屋里看到的“花的脊梁”就是花朵的背面包括枝干和叶子。显然,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

  (2)德国人种花有何特别之处?(从“家家户户”一词可见德国人人爱花;而他们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这种做法实在令人感到惊叹。)

  (3)理解“莞尔一笑”的意思。

  (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却将最美的鲜花给别人欣赏,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在德国人看来是如此的平常。你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了?──“莞尔一笑”(轻轻一笑)

  (4)补充材料:当时,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住的房子,房东姓欧朴尔。女主人欧朴尔太太大约五十多岁,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家庭主妇,善良得像慈母一样。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在外地上大学。季先生就住在他们儿子的房间,就像一位家庭成员一样,一住就是十年。

  听了这个介绍,你觉得女房东是怎么一个人?简简单单的“正是这样”说明了什么?

  (德国人爱花,爱花就把花的美丽全部展示给大家一起享用,他们内敛而不张扬,淳朴简单的人生境界,就像花儿一样美丽。)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哥廷根之美,还美在什么?

  四、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 收集你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

  2、 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初步体会句子的含义。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 读回顾,再感“美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说说哥廷根的美丽指什么?

  二、品读课文,感悟境界。

  1、引读第三自然段,学习第三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三段中找到相关答案时,教师相机展示重点句: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自由朗读。

  (2)谈谈读后的感受。(花多,花美,爱花之真切。)

  (3) 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课件展示一朵朵、一簇簇,许许多多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花团锦簇”;课件展示五颜六色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姹紫嫣红”。)

  (4)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当你来到德国,漫步在这花的海洋,你一定会惊奇地发现: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在街上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呀!

  (6)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语言:

  假如我们来到德国,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视读写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吸收,又在写中练习运用,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表达方法的领悟。]

  (7)理解“颇耐人寻味”。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德国人爱花,还有哪些地方与众不同?

  完成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的语言:

  四五十年后,我又到了德国,我发现很多东西变了:___________________ ,可当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________________ ,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始终没有变。

  (2)理解句子:“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四五十年后,作者漫步异乡,置身于花的海洋,他被这个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动了,此时,作者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想,猜一猜,是什么?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引导交流:人永远不可能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总是与别人一起构成这样那样的关系。一个人总是经常为别人做事,为他人服务,别人也在经常为你做事,为你服务。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也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试举例谈谈:(课件出示)

  在家庭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学校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社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参与活动,既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以人为本,给学生自主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又引发了学生交流的愿望。]

  四、总结全文,激发阅读兴趣

  1.配乐朗读全文,说说读了文章的感受。

  2.推荐读书:《季羡林散文》、《季羡林先生》等。

  板书设计:

自己与别人3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教版第十册第八组第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季羡林先生用精练概括的语言描绘了德国迷人的风光,又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深受教育。

  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了解德国的风光特点,积累优美语言,同时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如何才能让教学目标在课堂中得以落实呢?又从哪儿入手进行突破呢?我认为可以从奇丽二字入手,感受德国是个奇特的民族,欣赏德国优美的风景,积累语言。

  在教学时,我从德国给作者留下的印象“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入手来组织教学,紧扣“奇丽”二字,引导学生体会德国景色的新奇与美丽。

  首先,引导学生体会“新奇”的景色,学生在理解“奇”字的基础上,很快找到第二自然段中的句子“家家户户都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我顺势抓住三个“都”,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景色的新奇与独特之处。

  接着,我由女房东与作者的对话,过渡到第三自然段,引领学生感受德国美丽的景色,并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等词语,想象奇丽的景色,同时朗读贯穿始终,学生入情入境地感觉德国的奇丽景色,积累优美语言。

  至此,难点尚未突破,如何过渡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引导学生体会的同时,又从中受到教育呢?于是,我问学生“仅仅是花造就奇丽景色的吗?(不是)那还有什么呢?”问题一抛出,大部份学生找到了答案,成功过渡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只有置身于其中,才会有深切的感受”,学生被带入文段中理解这种境界,我又趁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理解到受到启示与教育,感觉较深。最后由这种境界,点明这就是奇丽景色背后所隐藏着的这个民族的奇特之处,回到德国给作者留下的印象“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学到这里,学生已经从课文中感受到了这个有着奇丽景色的民族的奇特性,最后,再次回到作者五十年后重游故地的感受,“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从而再次突出主线。

  课上完了,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自己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完成课前的充分预习。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课前的充分预习能够对课文的学习发挥很大作用,五年级的学生也完全具备这个能力。德国风光是学生比较陌生的,尽管课堂中我精心设计了欣赏德国风光短片的环节,带给学生诸多惊喜,但我认为还远远不够。可以在课前设计搜集相关资料、图片的预习,这样在导入环节可以进行一个简短的德国风光资料交流,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2、课堂情境的创设有些生硬,没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例如:抓住三个“都”深入体会德国新奇的景色具体体现在哪时,我没有采取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来,而是自己一股脑儿说出三个“都”,这样,学生缺少思考,自然缺少体验,无法进入情境。

自己与别人4

  一天,我和小朋友们在外面玩儿。

  正当我们你追我赶玩得起劲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伯伯吃力地拉着一辆车,车上堆着像小山一样高的蔬菜从我们面前经过`。老伯伯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身上的衣服湿漉漉的,整个人就像刚从水缸里捞出来的一样。车子走得非常慢,就像蜗牛在爬行。看到这一幕,我连忙对大家说:“只要帮助了别人,就会快乐自己!”在我的号召下,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帮老伯伯去推车,帮老伯伯把菜送到了集市。老伯伯连声夸赞我们是好孩子。

  此时,夕阳西下,晚霞烧红了西方的天空。我们一个个累得像关公一样,涨红了小脸。可是,我们心里乐开了花,就像喝了蜂蜜似的,快乐无比!因为我们帮助了别人。

自己与别人5

  鲜花感谢雨露,小草感谢阳光,苍鹰感谢长空,我感谢父母。

  我九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剥夺了我的自由。整天躺在病床上高烧不退,痛苦的我望着窗外那些自由自在的小鸟,我真想和小鸟们一起在蓝天飞翔。远处传来脚步声,门开了,妈妈大步向我走来。焦急的她亲切地问:“好点了吗?饿吗?我给你带来了八宝粥,在高烧没退之前只能吃粥类的东西。”妈妈的手放在我的额头上,另一只手一边喂我吃,一边鼓励我坚强。从妈妈慈祥的眼神中,我知道妈妈是爱我的。

  来到医院,坐在病床上听着同龄孩子的哭声,我觉得我的病再也好不起来了,我好象掉进深谷,又象一只小蚂蚁一样在往上爬,没爬多高又掉下来了。这时,一双手向我伸来,在我头上放上一条毛巾,给我盖上被子。我问爸爸:“我什么时候才能好?”“快了,放心吧,多睡觉就好得快。”我望着爸爸的身影,我知道爸爸也是爱我的。

  爸爸去向医生询问病情,我悄悄地跟踪爸爸,我的耳朵贴在门边,听见医生说我们一家今晚要在这住,不然高烧可能又升回去。实在要在家里,就要每20分钟洗一次澡。我去找妈妈,哭着要回家。妈妈终于答应了。回到家,我每20分钟就被爸爸、妈妈带去洗澡降温。虽然我只能模糊地看见爸爸妈妈那疲劳的眼神,但我知道我生活在关爱之中。

自己与别人6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德国的民情风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其中那棵大树还记得是谁吗?对,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季羡林爷爷。今天,我们要同季爷爷一起去德国,去看看德国的花。(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出示生字,生齐读,指名读,师注意纠正字音:注意“莞”是个多音字,本课中读wǎn,表示地名时读“guǎn”,如,广东省的“东莞”;“姹”(chà)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3.生指出书写上的疑难字,指导书写生字:

  暇:与“瑕”区分记忆,偏旁表义

  锦:与“绵”区分记忆。

  嫣:右部的上下结构分配要合理。(师可范写)

  4.生写生字,师巡视。

  5.投影仪展示书写,师生评议。

  6.结合预习情况,理解文中疑难词语:

  房东:出租或出借房屋的人(相对“房客”而言)。

  莞尔一笑:形容微笑的样子(多指女性)。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姹紫嫣红:嫣:娇艳。形容各种好看的花娇艳绚丽。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初读课题的时候,同学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谁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为什么要给别人看?)

  2.默读课文,自己在文中找答案。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课。(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文

  1.在初读了课文后,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根据学生的体会,以学定教确定教学的顺序)

  2.生:我明白了德国人把自己养的花给别人看。

  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语句“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谈谈自己的理解。(“花的脊梁”只是一些枝干和叶子,并不美观,而花最美丽的部分──花朵自己却不能完全欣赏到,那自己岂不是得不偿失吗?可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讨论一下,明白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自己也能看到更多更美的花)

  3.让我们走出房屋,来到街道欣赏美丽的花朵吧!请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大家边听边展开想象,然后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教师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朗读)

  生:我仿佛看到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鲜花怒放,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美丽极了。

  生:我仿佛看到在这些奇特房子的窗台上的花连成一串,汇成了一条条花的彩带。我感到逛街成了一种美的享受,真香真美。

  师:谈得真好,想象丰富,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请接着说……

  生:我仿佛看到主人们正在把一盆盆快枯萎的花搬下阳台,换上一盆盆正在开放的鲜花。

  生:我仿佛看到各种鲜花争奇斗艳,吸引来了大批的蝴蝶,围绕着各家各户的窗台翩翩起舞。主人闻着花香,欣赏着蝴蝶翩翩起舞;行人不时驻足观赏,真是“人在街头逛,似在花海中。”

  生:……

  师:是的,通过想象,大家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这奇丽的景色。让我们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再通过我们有感情的朗读把这奇丽的景色表现出来吧。(有条件可观看德国街道的图片,感受这奇丽的景色)

  随机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配乐指名读、分男女生读、全班齐读;然后让全班看插图,能背则背,不能背则读;接着抄写本段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4.现在,你还会不会为你刚才在屋内没有看到自己种的美丽的花儿而后悔呢?(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明白人人都把自己美丽的花奉献给大家,才能欣赏到如此美丽、奇特的风景。)

  5.随机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的体会。(每个人都把自己种的花儿展示在窗外,自己也能看到多于自己的更多、更美丽的花。)

  (2)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如: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等等,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3)再读读这句话,谈谈你明白了什么。(“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虽然“人人为我”放在前面,但实际上“我为人人”是前提,只有“我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才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

  6.学到这里,你觉得德国或德国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街道景色奇丽;德国人懂得为他人无私付出。)

  7.季羡林再次来到德国,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谈谈你的理解。(德国沿街的奇丽风景没有改变,依然是“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同时,也许作者言下之意还在赞扬德国人民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这种境界是更令作者欣赏的,也是更“美丽”的。)

  三、教师总结

自己与别人7

  从小的时候妈妈就经常对我说:当别人有了困难你要伸出双手去帮他一下,因为多帮助别人自己也能感到快乐。虽然妈妈对我说,不过我一直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帮助了别人,别人应该快乐,我为什么快乐呢?但是那一次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晚上,我和妈妈吃完饭出去遛弯,走着走着看见前面有个卖书的,我和妈妈就走到书摊前停下脚步,因为我和妈妈都喜欢看书。我和妈妈就开始选自己喜欢的书,我们各自挑了一本,妈妈掏钱给了卖书的老爷爷,然后我们高兴地走了。

  我们刚走不远就发现天气阴的厉害,快要下雨的样子。我和妈妈异口同声的说:“咱们赶快回家吧!”我们手拉手开始往家跑,刚跑了几步,妈妈停了下来对我说:“天都要快下雨了,刚才那个卖书的爷爷摆了那么多书肯定着急,咱们要不去帮帮他吧!一会儿雨下起来,会把那些宝贝淋湿的。”我说好的。我和妈妈跑着返回书摊,看看老爷爷正着急着往车上装书,我们赶紧过去帮忙。老爷爷看见我们连声说:“谢谢,谢谢。”我们摇摇头,让老爷爷不要客气。我们三个人一起弄,不一会儿就把书都收拾完了。看到已经放在车里的书,我和妈妈都高兴的笑了。

  天已经开始掉雨点了,老爷爷又要谢我们。我们摇摇头,飞快得往家跑。一到家,雨就下起来了。我看着那大雨,对妈妈说:“多亏我们帮老爷爷把书收好了,不然这大雨肯定会把那些宝贝书淋湿的。”妈妈点了点头。通过这个小事我知道了,帮助别人自己也快乐的意思。我以后会自己主动帮助别人,帮助别人自己也能得到收获。

自己与别人(汇总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