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瓦尔登湖的读书笔记

时间:

瓦尔登湖的读书笔记(实用3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瓦尔登湖的读书笔记(实用3篇),以供借鉴。

瓦尔登湖的读书笔记(实用3篇)

瓦尔登湖的读书笔记1

  瓦尔登湖,简直就是每一个人都存在的那些回归尘土的情感寄托。人世太短,不足以将世界猜透,为什么有人的进程如此缓慢。大概就是每一天的每一个时辰,都被生活琐事给消磨了。

  读这本书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赶在晨曦或者黄昏,细听着早起的风抚摸着每一片尚在沉睡的树叶,仰望着归途的鸟儿停在电线上歇脚。可以看着一片片稻田,有不认识的狗从身旁经过。只有如此,才能体会瓦尔登湖的寂静与深蓝。

  从城市到村庄,从喧嚣到宁静。不仅仅是身心的沉淀,更是洗尽内心尘埃的好方法。尽管不能看着豆子一天天的成长,但也可以趁着热风,嗅着土地专有的生命气息。晨光兴起,便是开始。日色帷幕落下,便是结束。一天绝不是只有二十四小时的束缚。世界也不仅仅只有三个维度,瓦尔登湖的时间慢的太多。

  正如书中所说,最佳的住处,要有一条铁路。在我的老家大门所对的山上就有一条铁路。没人会特意地去关切那座山,但每天有无数的.人从它内心经过。形形色色的人,光鲜亮丽,穷困潦倒,都躲在一个被包装好的铁盒子里从这路过。也许只要一分钟,里面的人却一无所知。这时候才会体会,从大的方面来说,没有人,没有生物更高一筹。

  哈利梵萨说:“居无鸟,犹如食无味。”想要有鸟,就必须要有山林,但是一旦有了山林,就不一定只有鸟儿了。享受着鸟儿的高歌,也得体会着夜晚无数虫子的大合唱。总而言之,我们得记得太阳照耀在草地,和照耀在山林并没有什么差别。与其胆小甚微,不如肆意妄为。人活着都将变得一模一样,与其变成父亲母亲,邻居他人的模样,不如有自己想变成的模样。我不知道梭罗最终是否看明白了这个世界,可他比绝大多数人都要快乐。

  也许我们一生追求,到头来的发现居然是我们生命的存在就是一种耻辱,临死的时候恐怕也没那么害怕吧。

瓦尔登湖的读书笔记2

  合上《瓦尔登湖》墨绿色的封面,一股清凉的湖水已然汇入心间,澄澈见底,将心境荡涤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纤尘。正如徐迟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它只适合在“寂寞和恬静”时阅读,静静地读,读得静静。我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瓦尔登湖》是属于心灵的。

  白居易曾说:“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能心虚即我师。”这恰似这坐落在康科德的小木屋,梭罗就是在这里进行了两年两个月又两天的独居生活。他记录从春到冬的这一轮的风景,他的超验主义实践建立了一种与现代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对立的简朴方式,还原生活的原始状态。

  真的很难想象,梭罗是如何生活下去,他将自己放在一个杳无人烟的地方,他拥有的只有一个简陋的小木屋,一张小小的床,一张普通的书桌和一些零落的稿纸,仅仅只有简单的陈设,仅仅只是他执着的信念,仅仅凭借着人对自然的欲望和热爱,他,完成了这伟大的实践,完成了这对自然的追求,完成了这本杰作,这不得不让后人称他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

  这些如水晶般的思想,梭罗还记录了很多很多,终点就是起点,四季的轮回正是生命的苏醒沉睡,这些文字就像是一杯温水,让人沉浸,心灵正被一点一点洗涤,灵魂正被一点一点安静。

  现代生活给人类提供了几乎随心所欲的舒适,水泥建筑抒情地摩天,水泥路面光洁少尘,而地下水却在不断地下沉,天空出现臭氧空洞,酸雨腐蚀我们的视觉。我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又给自己埋下了生态陷阱,因而只能用回归自然来安慰自己的无奈。我们的祖先在被自然奴役时,敬畏自然,崇拜甚至神化自然,而作为子孙的我们,却颠倒过来,蹂躏、奴役、称霸自然。

  梭罗在书中这样表述:“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我想,这真理该是:热爱自然,创造生活。

  这是我读过最难读的一本书,正如徐迟所说,在繁忙的白昼他有时会将信将疑,觉得它并没有什么好处,直到黄昏,心情渐渐寂寞和恬静下来,才觉得"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动我衷肠",而到夜深万籁俱寂之时,就更为之神往了。梭罗是一棵树,超脱人世,却在瓦尔登湖的夕阳下找到自己的位置。

  希望通过这本书,读出清淡、读出真谛。当我们也能在心中勾勒出自己的“瓦尔登湖”,我们就会在自己的人生里获得这样恬然的生活姿态,月光般明亮却内敛,月光般平静却非凡,隐居只是一种选择,是否选择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日夜风尘仆仆的路途上,心内心外都要撒满一路月光。

瓦尔登湖的读书笔记3

  花了一个周末的时间,终于把这本枯燥的书看完了!

  《瓦尔登湖》是作者亨利。梭罗写得一本散文集,主要内容是作者远离尘世的喧嚣,在瓦尔登湖边上的森林里过了两年与世无争的生活。

  通过作者描述的如何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自给自足的生活,如何与大自然相处,在没有文明的生活中体会那种纯粹的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时光。作者批判了现实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在追求功名利禄以及一切看似很重要的东西,实际上一切都是浮云。抛开表象去看实质,我们大多数人追求的东西都是没有意义的,而我们为了追求这些没有意义的东西却舍掉了太多本该有的乐趣。作者用了绝大部分的篇幅来描写了季节更替,山川湖水,飞鸟游鱼等等自然现象,啰里啰嗦说了很多很多,让人看了很想睡觉。可能是因为翻译的原因,或者作者想表达的就是观察大自然的种种、与大自然相处本身就是一种很享受的事情,而这种乐趣需要去体会了才知道。

  也许是因为我正处于作者批判的这样一个社会中,自己也是这样一个社会的产物,尽管我能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是内心还是很抗拒的。我想我们每个人内心丑陋的一面不也是我们的真实状态吗,不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吗?从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说,既然人类成为了地球上表面上的统治者,那所有人类正在发生的行为,所谓好的还是不好的,不也是进化的结果吗?换言之,也是自然的结果。现在人类倡导的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动物等等也是自然的结果。作者所倡导的那样一种生活方式是要人类都回归到一种简单原始的生活状态去,这样就会减少很多痛苦。的确,人生中的很多痛苦都是自寻苦恼,所谓变苦、行苦都是,只有苦苦—生老病死是无可奈何的苦。然后,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所有这些痛苦都是我们为了追求所谓的功名利禄而付出的代价。如果我们宁愿承受这样的痛苦去追寻我们所想要的东西,我们承担这个后果和代价去追求那些我们想要的结果,这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

  从这个角度来看,作者所描述的和我所说的形成了两种极端。一种是类似犬儒主义的抛去世间一切枷锁回归自然的状态,一种则是主动承受社会强加给我们的枷锁去追求世俗眼光中的功名和财富。其实各有利弊。作者所说的那种生活可以让个人升华成一种哲学的范畴,然而这样社会就不发展了,文明也不进步了。而我所说的那种生活状态其实是如今大部分人正在承受的,虽然能获得某些方面的满足,然而却要承受更大的痛苦以及心灵的折磨而不得解脱。

  想到这里,我突然想到我们所尊崇的各类主义,佛家,儒家,拜金主义等等。以前从来没有好好想过自己需不需要尊崇一种主义,现在我想是时候好好了解一下儒家了。我想孔子的儒家思想真正是做到了中庸之道,在一个大的礼制的环境下不过分的追求自己的抱负。

  《瓦尔登湖》这本书中其实作者也多处引用了孔子的话,这多多少少让我有些吃惊!而且作者的意思中国人是自以为是的,会不会是因为作者知道2000多年前的中国人就已经拥有了这样的智慧,所以现在变得有些自以为是了呢?又或者,作者就是通过这样一种极端的生活方式的描述来唤醒现实生活中被蒙蔽的我们呢?我因为读书比较少,所以不敢妄加评价。既然这么多人推崇这本书,必然是有一定的道理吧?我还要多加修炼,多读书,多学习,才能体会这本书中的奥妙所在。

瓦尔登湖的读书笔记(实用3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合作合同(汇总3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