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读《人间草木》有感

时间:

读《人间草木》有感(集合3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读《人间草木》有感(集合3篇),以供参考。

读《人间草木》有感(集合3篇)

读《人间草木》有感1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对汪曾祺文章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了《端午的鸭蛋》中红亮冒油的咸鸭蛋上——平实亲切、饱含生活味儿。

  少不更事的我,盲目沉醉于题材壮烈、情节跌宕、发人深省的大部头经典,期许着哪一天被某书醍醐灌顶,对汪曾祺这类朴实无华的作家并不上心。朋友推荐,才有幸拜读汪老先生的《人间草木》。我本对它毫无期待,可是读文伊始,我就痴迷其中无法自拔了。

  汪曾祺写院子,写花卉,写枸杞子,写葡萄,写昆明的雨天,写北京人遛鸟……不疾不徐,娓娓道来,像是一位在山间信步而行的老农,把昨晚赶路时马车不小心抖落的零碎细软一一拾起。院子里的杂草,幽径边的野花,雨后冒出的菌菇,路边姑娘叫卖的栀子花……这些都是最平常的事物,却被汪老描写得那般引人沉醉,我不觉惊醒,它们都是我们遗失的美好啊。

  汪曾祺写《人间草木》,从花草讲到饮食,从节日讲到各地风俗,从西南联大的大学生活讲到对老师的感恩,从自己的家人讲到个人的写作历程。这其中我真切感受到了他细致的观察,对生活的热爱。他不抒发自己的悲凉孤独之感,转而描写生活中简单的快乐,让每一位读者都感受到他的乐观与豁达。

  回想以前,总觉得在校生活单调枯燥,走在校园里总是脚步匆匆,身边的景色视若无睹。我不知校园操场边上有块不小的石头,我叫不出教学楼下树木的名字,我从未欣赏过墙角盛放的花,我甚至不认识同在一层楼的同学……现在想来真是惭愧。

  《人间草木》少有华丽的辞藻,少有大段的抒情,少有内心的忧伤,取而代之的是平实的描写,淡淡的热爱和豁达之心境。读罢掩卷,再一次走在校园的小路上,我不禁放慢脚步,嘴角上扬,用心去看周围的一切,它们妆点了我的美好生活。

读《人间草木》有感2

  书面的手感很好,翻开即是汪曾祺先生亲笔画的 6幅水彩画插图,夹着明信片书签,看着亲切淡雅。汪曾祺是老派士大夫式的玩家,用他儿子汪朗的话说,就是"老头子是个杂家,肚子里有不少东西,能画两笔画,能写两笔字,新诗旧词也都能写上两句,还会唱几段昆曲。"当然,最受读者喜爱的还是他的散文。

  5月25日是王世襄先生诞辰之日,《三联生活周刊》于先生百年诞辰时做了一期专题《王世襄和他的朋友们》,汪曾祺是王世襄朋友中较年少的,长者有张伯驹、陈梦家、朱家溍。这群人有几个共同的特点,学问是玩出来的,在跌宕起伏的社会环境中保持着自己的精神标准,对生活的态度是不冤不乐。何为"不冤不乐"?王世襄先生的解释是,大凡天下事,必有冤,始有乐。历尽艰辛,人人笑其冤之过程,亦即心花怒放,欢喜无状,感受最高享乐之过程。倘得来容易,俯拾皆是,又有何乐而言。

  《人间草木》的序是汪朗写的,很接汪曾祺的文气。两代人能这样互相调侃,不戴高帽不为亲者讳,更是难得。如果不是这篇序,读者可能不知道,汪曾祺很多写草木虫鱼、写花花草草的文章,冲淡平和,有闲适之气,是在文革戴着"右派"帽子,被整被审查写完交代材料,甚至是在农场下放改造时写的。他写《葡萄月令》的那篇,开篇即是:"一月,下大雪。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声音。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这是汪曾祺发配到张家口的一家农科所改造时,写的在葡萄园劳动时的感受。文中丝毫没有怨气和悲惨的调子,一切都是那么美。那是一种在劳作中的充实和暖意。

  汪朗说,这个老头儿,即便是在倒霉的情况下,写出来的东西还是很放松,很有味儿,还带着一点幽默,真是不可救药。他写菊花,"我不赞成搞菊山菊海,让菊花都按部就班,排排坐,或挤成一堆,闹闹嚷嚷。菊花还是得一棵一棵看,一朵一朵地看。更不赞成把菊花缚扎成龙、成狮子,这简直是糟蹋了菊花。"他写螃蟹,"螃蟹为什么要横着走呢?螃蟹的样子很凶恶,很奇怪,也很滑稽。凶恶和滑稽往往很相似。"带着点哲理的冷幽默。他写西南联大时《跑警报》,"跑警报是谈恋爱的机会。联大同学跑警报时,成双作对的很多。空袭警报一响,男的就在新校舍的路边等着,有时还提着一袋点心吃食,宝珠梨、花生米……他等的女同学来了,嗨!于是欣然并肩走出新校舍的后门。"恐怖的战时气氛,却被他写得生趣盎然。

  玩家得有趣,对生活、对自然、对知识和美有天然的亲近和情趣,还要有心,有情。

  有心是对生活中的无用之事也能熟练掌握和撷取。在《三联生活周刊》的那期专题中,汪朗写了一篇回忆长文《"老头儿"三杂》。汪曾祺是个杂家,在写《西南联大中文系》时亦提到。看杂书的习惯,在大学时就有了。当时西南联大中文系开的课,他喜欢的就上,不喜欢的就不上。像闻一多先生、沈从文先生的课,他是听得很认真的,朱自清先生的课,有时就溜号,觉得朱先生上课一板一眼,不太适应。汪曾祺虽然白天上课溜号,晚上却没闲着,总泡在中文系的资料室里看书,有时一直看到天亮,然后回宿舍睡觉,接着逃课。汪朗说,老头儿虽然是搞文学创作的,家里的文学书却很少。"文革"之前,家里的书满打满算不到一书柜。别说什么孤本善本,就是人们熟知的中外名著、大师文集,都和他嘴里的牙一样,残缺不全。

  家里虽然没有像样的书,但老头儿书却读了不少。剧团的同事说,团里的书都让他翻遍了。"当时北京京剧团在虎坊桥,离琉璃厂很近,他没事常到那儿的中国书店翻腾旧书,一次找到了一本清代状元吴其睿写的《植物名实图考》,他不知用什么理由,居然动员剧团资料室把这样一本书买了下来,认真研读了好几遍。这样的书,整个剧团恐怕不会有二个人感兴趣,纯粹就是给他买的,简直是岂有此理。"(汪朗序)因此,汪曾祺写草木时也会引经据典,说道颇多。写《紫薇》那篇,有一段长长的细节考证:

  从《韵语阳秋》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两件事。一是"爪其本则枝叶俱动".紫薇的树干的外皮易脱落,露出里面的"嫩肤",嫩肤上留下外皮脱落后的一片一片的青色和白色的云斑。用指甲搔搔树干的嫩肤,确实是枝叶俱动的。宋朝人叫它"不耐痒花",现在很多地方叫它"怕痒痒树"或"痒痒树".这到底是什么道理,好像没有人解释过。二是花期甚长。这是夏天的花。胡文恭说它"繁极曝衣天",白居易说它"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但是它"花至七夕犹繁".我甚至在飘着小雪的天气,还看见一棵紫薇依然开着仅有的一穗红花!

  这样的文字,真需要有心的杂家,平时的生活积累才能写出来。

  《人间草木》分五章,但五章里面真正谈到草木的只有第一和第四章,谈《人间草木》和《记忆的味道》。第二章是谈草木鱼虫的,第三章是游记,第五章是师友故人。

  有情的文字在最后一章,相比较汪曾祺写花草、写游记、写鱼虫的文章,我更喜欢写人的这一章。尤其是回忆老师沈从文的两篇,叶开在编《这才是最好的语文书》时,散文卷首先就收入了沈从文和汪曾祺回忆沈从文的文章。

  "他常流鼻血。血液凝聚力差,一流起来不易止住,很怕人。有时夜间写作,竟至晕倒,伏在自己的一滩鼻血里,第二天才被人发现。""他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会比原作还长。""多年以来,沈先生就干着给别人的作品找地方发表这种事。经他手介绍出去的稿子,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了。我在一九四六年前写的作品,几乎都是沈先生寄出去的。他这辈子为别人寄稿子用去的邮费也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点点滴滴,还原出大先生为人处世修业的赤子情怀。写和沈先生最后的告别,汪曾祺的文字也是极淡的。"沈先生面色如生,很安详地躺着。我走进他身边,看着他,久久不能离开。这样一个人,就这样地去了。我看他一眼,又看一眼,我哭了。"隐忍的悲痛,让人更觉心酸。

  心中有情,无论是写人,写草木,亦处处含情。汪曾祺写过一首诗:"我有一好处,平生不整人。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最后一句真好,人间送小温,文字传达出的,都是人间的暖意。

读《人间草木》有感3

  人间草木、人间之味、生活是很好玩儿的,都是汪先生的随笔,内容有些是重复的,丰富的生活小事,构成了行云流水的画面。细微生活的讲究,人间自然的乐趣,草木虫鱼的故事。这本散文集如它名字一样,简单、朴实,不过就是写写随处可见的花花草草,生活中再简单不过的小事儿,亦或者回忆当年在西南联大上学的那些细小琐事儿……读过之后,会感慨,什么芝麻绿豆大的事儿,到了汪先生的笔下,都能写活了,而且还特别有趣儿。在别人都在追求以文论天下,谋诉求时,汪先生却反其道而行,就谋着“吃”这件小事儿,过着一种桃花源似的知足生活。

  《人间草木》这一篇散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写了山丹丹、枸杞和槐花三种植物。正所谓“散文形散神不散”,也正因为这是生长在人间的草木,所以这三种植物无不与人的生活有关。因此,与其说汪先生是在写物,倒不如说是在写人。在山上挖到了一颗山丹丹花,老农一看,就知道这棵山丹丹有十三年了。原来,山丹丹多长一年就多开一朵花。于是,他明白过来后,说:“山丹丹记得自己的岁数。”如此妙语,多像出自一个孩童之口,除汪先生外,恐怕无人能道!“山丹丹开花花又落,一年又一年……”汪先生在最后说,这首歌的作者和歌星都未必知道山丹丹每年多开一朵花。是啊!这个美丽的秘密只有老农知道。他不会写词也不会唱歌,但能一眼识破植物的年龄,这是生活的智慧。汪先生散步时看到一对老夫妇在找枸杞子。这对老夫妻看上去穿着干净整齐,像是退休干部,听口音应该是西北人。真正需要枸杞的话,可以买,也可以让老家的人寄过来,这样能捡到多少呢?其实,他们是在玩!汪曾祺不得不感叹:“人老了,是得学会这样的生活。”这是一种充满乐趣的淡泊的生活。汪老还看到有户人家在门头上种了枸杞,通红的枸杞子“喷泉似的垂挂下来”。可以看出,这一家的生活也一定是幸福美满的!玉渊潭的槐花开了,来了一对养蜂人夫妇。养蜂人一年都追逐着花开的踪迹,“哪里有鲜花,就到哪里去”,这样的生活令人向往。女人是四川人,比男人小十几岁,说因为北方大米好吃就跟来了。这应该是句玩笑,但也透露出了四川女子洒脱的性格。他们看上去很恩爱,互相都很体贴对方。女人对男人的孙子也很好,“这种爱是完全非功利的'”,可见他们的家庭也很和睦。过了几天,养蜂人走了,汪先生一句“玉渊潭的槐花落了”就结束了全文。这个结尾实在是太有味道了,但却让人说不清楚。到底是因为槐花落了,养蜂人才要走,还是因为养蜂人走了,槐花才落了呢?如此安静的一句话,犹如空山中的寂静。

  汪老的文字是朴素的,没有任何华而不实的词藻,就像有人在你面前说话一般。所以不能着急,要做的就是放空自己的心,让自己闲下来,到汪老的文字中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读《人间草木》有感(集合3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