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中国山水画教案

时间:

中国山水画教案(最新3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中国山水画教案(最新3篇),供大家参阅。

中国山水画教案(最新3篇)

中国山水画教案1

  一、教学对象

  初中二年级八班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能进行简单的欣赏。

  2、技能目标:让学生尝试着山水画的画法,掌握一定的笔墨技巧。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悟中国山水画的能力。

  三、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利于学生在观赏作品时体会作品的内涵。

  2、学生在审美和造型方面有一定的能力,思维上有一定的逻辑性,有利于在作品欣赏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并通过自我实践感受山水画。

  四、教学时间

  一节课(40分钟)

  五、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1、教学内容:

  (1)通过作品展示激发学生兴趣。

  (2)通过现实的景物与图片对比分析,感悟山水画家的内心思想。(3)通过不同画家的画面,学会画家的绘画技巧。

  2、重点:如何分析山水画的构图、笔墨技巧、体会意境

  3 难点:如何进行山石、树的画法。

  六、教学学具

  山水画作品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欣赏屏幕的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

  1、中国画介绍

  2、中国画的分类

  3、中国画的发展

  二、了解山水画

  三、欣赏山水画

  1、《江山如此多娇》《万山红遍》《富春山居图》《千里江山图》

  观赏屏幕上的山水画图片,对画家简单的介绍,体会画家感情。

  四、学画山水画

  (一)、山石画法步骤

  介绍山石绘画是中国画的基础,必须掌握山石画的`基本绘画过程:勾、皴、擦、染、点。

  (二)、树的画法步骤:

  介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画好山水画要学会画树。(1)树木的结构:

  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

  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2)树干、树枝的画法:

  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

  作画步骤:

  以一棵树为例,边画边讲解。

  画主干。由上起笔向下用中锋画主干(也可先下后上,个人决定)运笔要加强顿挫转折,用墨宜稍淡,画成之后,用浓墨在背阴处略加破醒,树的精神就出来了。画枝干

  画枝干,一要注意穿插关系,树枝交叉的最小单位是三根枝条,这三条枝构成的状态以不等边三角形最美。落笔时,从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层层生发开去自可收到“齐而不齐,乱而不乱”的效果。二要掌握疏密关系,有收有放,才有风致。

  用墨要前枝浓,后枝淡,适当地把空间距离拉开。(3)画树叶

  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点染法和双沟法。点叶。

  点叶从树端点起,注意疏密、浓淡及树冠的造型。画完后,还可在后面添加丛树和远树。

  五、学生作品欣赏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六、作业要求

  临摹一棵树或多棵树。

  要求线条流畅,墨色有浓淡变化,以体现前后关系。

  八、教学策略及设计思路

  教学策略: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充分地进行图画展示来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好奇心,通过集作品、山石、树的图片和现场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画山石、画树的技巧。

  九、教学总结反思:

  本课通过讲解,达到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其对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并体会树的塑造。考虑到中国山水画并不是一下就能学会,所以教师在上课时不能着急,对于学生意象思维的开发重在培养,过度的干涉、强迫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轻松的课堂会让学生的学习更具主动性,通过作品图片引导,老师示范会更容易接受。教学中,要求教师必须有耐心和较强的专业技能。

中国山水画教案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能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学习画山水画的方法步骤。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欣赏、讨论等途径,学习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发情感、表现意境的,通过动手实践,学习和体验山水画的基础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传统绘画的魅力,乐于学习与传承传统绘画,从而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体会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学习用艺术和自然愉悦心灵、丰富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山水画勾、皴、擦、染、点的表现技法。学画一幅简单的山水画的小品。

  【难点】

  使所画山水画小品能体现笔墨和情趣。

  三、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山水画所需用具。

  学具:风景照片、山水画、纸、墨、笔等中国画的必需用品。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高山流水》引导学生思考: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呈现了什么画面?从而引出课题。

  环节二:作品赏析,直观感知

  1.教师展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看到这幅作品想到什么?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沁园春长沙》,给人以雄壮豪迈壮阔的景观。 2.继续提问画面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是怎么描绘的?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画面描绘了万千山峰的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画面物象经营布局具形式感,笔墨韵味也得到加强,既有严谨的`刻意经营,又不失情感的自然流露。此画以墨作底,红为主调,强调“遍”字。以朱砂色铺陈整个画面,可谓大胆创新之举,使画面滋润明亮富有层次变化,传达出作者对这里的喜爱之情。体现了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环节三:比较欣赏,形式分析

  1.教师展示《富春山居图》,你能从这件作品中感受到什么?又能想到什么? 学生观察回答。教师总结:《富春山居图》着重把握山水的整体风貌,有过多细微描绘物象表面。而《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幅作品讲究经营布局,注重笔墨韵味,使画面滋润明亮富有层次变化。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赏析《富春山居图》,并提问这幅作品在笔墨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画面以水墨或浅绛作画,淡墨干皴,富于变化。 2.教师继续提问:画家体现了什么意境?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中运用绘画布局和笔法创新来营造空灵隐遁的意境。

  环节四:示范讲解,学生创作

  1.教师出示黄山照片与张家界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山石与树木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回答。教师总结: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同,山石形态也有所不同。其中黄山的纹理是长线短线结合,张家界的山石方正,纹理是横折线。

  2.教师示范山石的步骤。

  山石:勾形状-皴结构-擦质感-点苔

  3.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尝试联系用中国画工具画一组山石;注意体现体积与质感;而后选择一首古诗,根据诗词描绘一幅中国山水画。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环节五:实践展评,小结作业

  1.师生进行作品的展示与评价,主要从作品的构思、笔墨以及意境等方面进行评价。

  2.师生总结课堂主要内容,并布置作业:把山水画装裱起来,挂在墙上,让更多的人来欣赏作品,也请更多的人来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中国山水画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2、过程与方法:以提问的方式使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教师堂上示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三、教学难点 :

  如何理解“意境”?追求意境的创造,既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重要艺术传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

  四、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常规)

  二.引入新课:

  本课内容为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通过对典型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名作的赏析,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

  1.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绘画习惯按传统分成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画科。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青绿山水——青绿是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用这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作“青绿山水”。其中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勒、皴笔少,着色浓重,如《千里江山图》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略施青绿两色,如《游春图》。

  浅绛山水——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

  水墨山水——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

  北宋的山水画,虽然在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中包含着画家对这些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更主要的还是以客观地描写自然物为主。代表人物是范宽、郭熙和王希孟。

  范 宽《溪山行旅图》 绢本水墨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据画面约三分之二,耸立在中的主峰,右侧有深谷瀑布,另一边矮小的侧峰。中景与主山间,被云气阻绝,烘托出主山高不可攀的气势。这幅画构图并不复杂,细部的描写却很仔细,显 示出画家有高度观察能力和写实的工夫。描写的手法也极其生动自然,而且合乎自然的规律。 范宽运用深黑的墨色,和扭曲颤动的笔触,画山石的轮廓和皴纹,分出岩石的块面,然後用浓淡层不同,雨点般的短线,顺著石块组织的方向,逆笔皴擦,产生明暗深浅的立体感,而且加强了由皴纹引导的山石的动势,赋予山石强韧的生命力。

  《 溪山行旅图 》中,山的地位远远超过人物,它显示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大自然生生不息,恒古不灭,人类则如同山中行旅,只是一介短暂停留的过客。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南宋的山水画与北宋的山水画有明显的不同,突出表现在追求诗的意境。许多南宋山水画的标题就很富有诗意,如寒江独钓、风雨归舟等。著名的山水画家有马远、夏圭等。

  从以上作品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画家善于运用空白的艺术手法,称之为“以白当黑”。南宋的山水画尽管题材、场景、画面小得多了,但由于极力追求诗的意境,善于进行大胆的艺术概括,运用以少胜多 的艺术手法,作品的意境更为浓厚、鲜明,显示了中华民族美学传统的重要特色。

  元代的山水画在意境的创造上更强调主观抒发与个人风格的创造。代表画家有倪赞、王蒙等。

  2、 其次,中国古代山水画在空间的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 就是把山水画家自己看作是一个巨人,面对自然,就象人观盆景状。这样,千里江山也可尽收眼底,或用长卷的形式表现,如《千里江山图》,长达11米。或以中国画特有的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方法,画十分繁复的山岭,如《溪山行旅图》、《早春图》、《青卞隐居图》等,其空间处理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构图方法。中国古代山水画创造的这种独特的处理空间关系的艺术手法,既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察自然的方法,同时也蕴含着中国民族的审美胸襟,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

  3、此外,中国山水画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

  如表现各种山石就有各种皴法,什么披麻皴、雨点皴、荷叶皴等。在这些表现程式的应用上,主张灵活运用,不断有所发展。在山水画的笔墨技法上,也更为丰富多变,如笔法中包含上述的山石的多种皴法和点苔法等;墨法中湿者为“染”,干者为“擦”,还有“破墨”、“积墨”等等。可见,中国古代山水画也同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传统和体系。

  三.小结

中国山水画教案(最新3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