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时间: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通用9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案(通用9篇),以供借鉴。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通用9篇)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1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的用法。

  教学重点:

  的各个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的双击操作及拖动。

  课前准备:计算机、网络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同学们看到过老鼠吗?那么老鼠长得是怎样的呢?

  那么我们看一看电脑上的哪个东西最像老鼠?哪些地方像?

  那我们知道有什么用吗?可以操作电脑,那么到底怎么用,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讲,如果认真的学的好的同学?老师还会奖励他玩一个好玩的游戏。

  2、新课教学

  (一)教师讲解

  大家来看,上有两个长得有点像小老鼠耳朵的`两个键:左边的一个我们把它叫做左键;那么右边的一个我们把它叫做的右键。能记住吗?

  1、握的基本姿势

  手握,不要太紧,就像把手放在自己的膝盖上一样,使的后半部分恰好在掌下,食指和中指分别轻放在左右按键上,拇指和无名指轻夹两侧。(先请一个同学试一下。再请另外一个同学也试一下)。

  2、用移动光标

  在桌面上移动,您会看到,显示屏上有个箭头也在移动,你把往左移动,箭头就往左移动;你把往右移动,箭头就会往右移动;你把箭头往前移动,箭头就会往上移动;你把箭头往后移动,箭头就会往下移动,那么我们是不是能够通过来控制显示屏上箭头的位置。

  3、单击动作

  用食指快速地按一下左键,马上松开,请注意观察,你会不会?现在请同学们试一试。

  单击左键

  4、双击动作

  不要移动,用食指快速地按两下左键,马上松开。

  双击左键

  5、拖动动作先移动光标到对准对象,按下左键不要松开,通过移动将对象移到预定位置,然后松开左键,这样您可以将一个对象由一处移动到另一处。

  (二)学生自由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

  全课总结(略)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2

  活动说明

  动画作品中融入了故事情节,会让人对作品更感兴趣。本活动设计的同样也是宠物狗生活中的一个故事情节:周末,“我”和宠物狗去野外郊游,一只蝴蝶飞过来,不时地在低空飞舞,又不时地飞向远方。宠物狗非常兴奋,在草地上来回追逐,想要捉住蝴蝶,真是顽皮极了。整个活动分2个阶段来完成:

  1、制作蝴蝶飞舞动画

  添加蝴蝶飞舞的动画背景,制作路径动画,让蝴蝶沿绘制的路径飞舞。

  2、制作宠物狗追逐动画

  结合蝴蝶的飞舞动画,分别制作出宠物狗向左和向右奔跑动画,来实现宠物狗追逐蝴蝶的.情景。

  课前准备

  1、教学环境

  硬件环境:局域网环境的网络机房

  软件环境:具备电子教室演示环境,学生机WindowsXP环境,安装有Flash软件。

  2、学情分析

  学生有着浓厚的创作兴趣,想表达出故事情节。通过讲解,学生理解采用路径动画能很好地实现蝴蝶飞舞的动作状态,但制作上实现路径动画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路径动画,熟悉“库”面板的有关操作。

  (2)掌握路径动画的制作方法,能够熟练制作路径动画。

  2、过程和方法

  领会元件的作用,体验路径动画制作的过程。

  会根据情节需要,合理设计、采用动画形式,表达情节。

  3、感情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欣赏动画作品能力。

  (2)通过制作动画,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成就感。

  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制作蝴蝶飞舞动画

  (2)宠物狗追逐蝴蝶动画

  2、教学难点

  (1)制作蝴蝶飞舞的路径动画。

  (2)宠物狗的两个动画组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对简单的任务进行分析和画流程图,掌握“移动”“延时”和“停止”模块的功能;

  学会用“执行器模块库”中的“启动电机”模块编写程序,驱动左右电机,并掌握模块参数的设置方法以及左右电机的驱动方法;

  尝试机器人的搭建及程序设计。

  2.过程与方法

  学会使用“移动”“延时”和“停止”模块来使机器人前进、后退和转向;

  理解机器人行走的方向、左右电机转速差异与机器人转弯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机器人知识的思维模式和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编写程序的兴趣;

  在调试过程中培养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精神。

  【教法选择】

  以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分组协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1.“移动”“延时”和“停止”模块的使用;

  2.机器人编程软件中的顺序程序结构;

  3.机器人的搭建及左右电机的设置。

  【教学难点】

  1.“移动”模块的使用,在设置不同参数时,可表现为“前进…后退”“向左转”“向右转”“延时”模块的作用;

  2.左右电机的设置与机器人转向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设置情景、引入课题:展示A城与B城的位置图片。假设小明同学住在A城,小华同学住在B城,A城和B城之间有一条笔直的马路。现设计一个机器人邮递员要从A城出发,直线前进,准确到达目的地B城,完成送信任务。你该怎么设计这个机器人呢?

  学生活动

  欣赏图片,思考问题,制定学习目标。

  二、展现目标,引入任务

  教师活动

  1.通过生活中邮递员在城市间的行走作为导人,轻松自然地引人了学习目标,给学生提出问题,布置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

  2.最基本的机器人的搭建,为学生展示搭建好的机器人,演示一个发电机及轮胎的安装,给学生布置任务,完成其他发电机的安装。

  学生活动

  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以及搭建好的机器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安装发电机的任务。

  三、自主学习,任务探究

  教师活动

  1.机器人行走软件部分——程序的'设计,此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从基本的打开软件运行平台到简单流程图的组成,教师要一步步详细演示讲解;

  2.布置任务一(完成机器人走直线)。

  学生活动

  基本机器人知识的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机器人走直线的任务。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思考机器人转弯行走的可能性及可操作性,重点讲解左、右发电机的设置以及“移动”“延时”等模块的参数更改;

  2.演示下载程序到机器人中的步骤。

  学生活动

  机器人转弯的工作原理及程序下载的方法,分析机器人行走的程序设计。动手实践,遇到问题,小组内解决;

  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1.利用教学平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强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2.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提示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活动

  1.欣赏作品,自评、他评;

  2.完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记录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

  【教学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4

  出示“金山打字”程序,并让学生操作。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金山打字”程序中,都有生么样的事件发生,请学生阐述讨论结果。

  教师做补充分析

  任务一:程序运行分析

  首先让学生操作完整的易语言“打字练习”程序,并分析其所发生的`事件及过程,教师帮助分析讲解。

  任务二:窗口界面分析

  通过上面的事件和过程分析,让学生再次分析本程序的启动窗口界面中应包含哪些组件及元素,教师帮助分析讲解。

  教师演示在“窗口界面中”加入本程序所需要的组件及元素。

  任务三:程序数据类型及代码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对各个子程序进行分布步讲解。

  1、“开始”按钮被单击子程序

  通过分析代码,教师讲解逻辑变量“进入循环=真”、“按钮1.禁止=真”。

  重点讲解事件“处理事件()”和“延时(100)”

  2、“停止”按钮被单击子程序

  通过分析代码,讲解逻辑变量“进入循环=假”、“按钮1.禁止=假”。

  在这一部分,可以先让学生对照上一部分的逻辑变量进行相似性分析。

  3、按键盘字母键的过程

  这一部分教师应该重点讲解“按下某键”事件,和实现判断按下程序中A、B、C、D的某键。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定义字块、取消块定义的方法。

  2.使学生掌握块移动、块复制、块删除的方法。

  3.使学生掌握查找、替换文字的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编辑文档的能力。

  2.培养学生键盘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

  1.字块操作。

  2.文字的查找和替换。

  【教学难点】

  字块操作。

  【教学方法】

  实践法、自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由编辑文档时,有时需要对大段的文字进行移动、删除等操作,导入课题。

  二、新课

  1.文字的块操作

  (1)定义字块:字块是文章中连续的一部分内容,它可以是一个字符或若干个字符,也可以是整篇文章。定义字块的方法:

  ①使用鼠标:调出“日记”文件,练习使用鼠标操作定义字块的方法。

  ②使用键盘:学习使用键盘定义字块的方法。

  (2)取消块定义

  教师要求学生自学取消块定义的方法。

  (3)块移动

  教师要求学生自学块移动的方法。

  (4)块复制

  教师要求学生自学块复制的方法。

  (5)块删除

  教师要求学生自学块删除的方法。

  教师提问:在Word中进行文字块的移动、复制、删除等与在画图程序中进行图块的移动、复制、删除等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教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使用块操作的方法,输入书第104页练习2中的'文字,并以“电脑”为文件名保存。

  2.文字的查找与替换

  (1)文字的查找

  教师以在学生输入的“电脑”文件中查找“电脑”一词为例,讲解并演示查找文字的方法。

  教师布置任务:调出“电脑”文件,练习查找文字的方法。

  (2)文字的替换

  教师以用“计算机”替换“电脑”文件中的“电脑”一词为例,讲解并演示替换文字的方法。

  布置任务:用“计算机”替换“电脑”文件中的“电脑”一词。

  三、课堂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要求将练习4以“快乐星期天病毒”为文件名保存文件。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小结,强调:

  ①复制、移动、删除等块操作不仅可以用于图形,还可以在文字或其他对象中应用。

  ②使用查找与替换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查找和修改的速度而且可以减少漏改、少改等错误。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6

  一.教学要求

  通过“画图”软件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Windows中使用软件的一般方法。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用“画图”画画

  2、难点:“画图”软件中工具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课时:

  0.5课时

  四.教学方法:

  演示教学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室一间,“启天”教学管理软件一套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前一节中我们学习了怎么玩纸牌,现在我们来学习怎么在计算机中使用“画图”软件来画画。

  二、述新课

  1.打开计算机

  2.从“开始”菜单中启动,弹出“开始”菜单

  3.选择“程序”→“附件”→“画图”菜单命令,打开如下图所示的画图窗口。

  画图”的窗口主要有菜单栏、工具箱、绘图区和颜料盒等组成。

  4.画“苹果树”

  步骤:

  a.单击“椭圆”工具,在工具箱底部选择“背景填充模式”然后前景色设为黑色,将背景色设为绿色,画出一个椭圆作绿色树冠。

  b.单击“铅笔”工具,按住鼠标拖动,画出树的枝干,并将其填充为褐色,结果如下图所示

  C.单击“椭圆”工具,选择“背景填充模式”将其前景色设为黑色,背景色设为红色,画出苹果的`椭圆型轮廓。

  d.选择“铅笔”工具和“刷子”工具画出苹果的其余部分。如下图所示

  e.单击“选择”工具,单击最下方的“透明模式”,右击颜料合中的白色,在绘图区拖放鼠标,使拖出的虚筐套住苹果,苹果此时处于选中状态。

  f、选择“编辑”→“复制”菜单命令,然后再选择“编辑”→“粘贴”菜单命令,在画纸的左上角又将出现一个苹果,他与选中的苹果完全相同,而且处于选中状态

  g、将鼠标指针移到画纸的左上方被选中的苹果上,鼠标指针变成“十”字型时,按住鼠标左键将其拖到苹果树上。多次重复此方法可以复制出多个苹果。如下图所示

  h、使用“文字”工具添加英文字“apple”,如下图所示

  好了,如此我们便画好了一棵苹果树,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Word字处理软件的功能。

  2.使学生掌握启动和退出Word的方法。

  3.使学生认识Word窗口的组成。

  4.使学生掌握在Word中新建文档、保存文档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提高学生输入汉字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键盘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文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Word字处理软件的用途和功能。

  2.新建文档、保存文档的方法。

  【教学难点】

  保存文档的`方法。

  【教学方法】

  演示法、自学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师准备好的文字素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展示用Word编辑的板报、日记、作文等样例,由此导入课题。

  二、新课

  1.字处理软件的功能

  你认为Word有哪些功能?Word具有对文章进行编辑、修饰、排版、打印等功能。

  2.启动Word

  教师演示启动Word的两种方法:

  (1)“开始”按钮;

  (2)快捷方式图标。

  3.认识Word窗口

  教师提出要求:自学Word窗口的组成,完成书中第95页练习1(写出Word窗口中各部分的名称)。

  4.新建Word文档

  自学新建文档的两种方法。自学后要求学生小结新建文档的方法。

  (1)使用菜单。

  (2)使用工具栏按钮。

  5.输入文字

  一段文字输入完毕后,按一下回车键,表示一个自然段的结束。

  6.保存文档

  教师布置任务:以“日记”为文件名将文件保存在系统默认的文件夹“我的文档”中。

  新建一个文档,重新输入一篇文章,然后仍以“日记”为文件名将文件保存在系统默认的文件夹“我的文档”中,会出现什么情况?

  (3)Word文件的默认类型是什么?

  7.退出Word

  如果退出Word,当前编辑的文章没有保存会出现什么情况?怎样处理?

  三、课堂练习

  启动Word,要求将练习3以“笑脸病毒”为文件名保存文件。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小结,强调:

  ①一段文字输入完毕后,按一下回车键,在该段后会产生一个回车符,表示一个自然段的结束;

  ②Word文件的默认类型是“DOC”;

  ③Word中所有操作,通常都可以通过菜单中的选项实现,工具按钮可简化操作。

  五、布置作业

  用Word写一篇日记。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电子标签的含义,并能举例说明电子标签的应用。

  2、通过观察教师演示、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学习电子标签,体会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激发对科技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子标签的工作原理及类型。

  【难点】电子标签的工作原理及类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汽车过收费站时通过ETC自动扣费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扣费系统是如何锁定目前通过的车辆信息,是否他们也有“身份证”可以被识别?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学习:电子标签。

  (二)新课讲授

  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常见的含有电子标签的物品(珠宝电子标签、门禁卡等)图片,并采用教授法介绍电子标签的用途,引导学生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教材中的文字,总结电子标签的用途:电子标签主要附着在被识别物体上,存储与物体相关的信息,运用射频识别技术实现非接触读写存储器上的信息。在物联网中,电子标签如同物体的“身份证”一样。

  在得出用途后在大屏幕上展示被拆解的电子芯片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那电子标签是由哪些部件决定他有这样的用途呢?【天线】学生回答后教师需给出学生鼓励、正面的评价,如:观察仔细,总结到位等。教师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总结,电子标签的.内部主要由芯片、天线(线圈)等部件组成。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刚刚图片中有无电源对电子标签进行分类,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同桌两人进行讨论,得出其分类和其主要特点,【可分为有源电子标签(主动标签)和无源电子标签(被动标签)两大类。无源电子标签是最常见的电子标签,当读写器检测到电子标签时发出电磁波,在电子标签周围形成电磁场,电子标签从电磁场中获得能量激活标签中的芯片,芯片产生电磁波发送给读写器。有源电子标签工作的能量则由自带的电池提供】教师并给出积极的评价,如:阅读仔细,归纳概括能力强等。

  之后教师介绍电子标签不仅可以根据有无电源进行分类,通过不同的分类标准,所得到的分类结果也不同。并在大屏幕上展示分类的表格,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5分钟,尝试根据读写方式、频率高低对其进行分类并填表,并在讨论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涉及频率高低时,可以从频率、感应距离、读取速度和穿透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之后教师可请小组代表进行分析和陈述,学生回答观察结果。【按照读写方式,可以分为只读电子标签和读写电子标签。只读电子标签只可阅读,不可写入,成本较低;读写电子标签,可读可写,成本较高。按照频率高低,可以将其分为低频电子标签、高频电子标签和超高频电子标签。低频电子标签的频率范围为100-500kHz,以125kHz为主,感应距离较短,读取速度较慢,但穿透能力好;高频电子标签,频率范围为10-15MHz,以13.56MHz为主,感应距离较长,读取速度较快,但穿透能力一般;超高频电子标签,频率范围为850-950MHz以及2.45GHz,感应距离最长,读取速度最快,但穿透能力差】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进行鼓励,之后教师再进行补充总结,从而得出不同的电子标签的分类所得到的结果表格。

  (三)巩固提高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操作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完成教材中的探究学习的部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电子标签,指出其组成部件的名称;观察身边的各类卡,观察它们是否属于电子标签吗?为什么?

  (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采用师问生答的形式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教师可以点评同学们听课很认真,记忆力真强。

  作业:回家后观察自己家中的物品哪些使用了电子标签,属于哪一种类型的电子标签,下节课进行分享。

  四、板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9

  一、课程设计:

  记忆是人将感官输入的信息加以保持,并在一定的时候将这种信息重新撮出来的过程。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再认或重现三个阶段。记忆力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基本认知能力,通过后天的训练,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和技巧,就能使记忆力有所提高。人在10—17岁是记忆力旺盛的时期,在18岁时可达到记忆力发展的最高峰。由于记忆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极端重要,有必要在中学阶段开设记忆力的训练课程,帮助学生掌握记忆的方法和技巧,促进记忆力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一)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记忆力情况

  (二)知道一些记忆规律,初步掌握几种提高记忆效率的方法

  三、教学方式:

  (一)心理测验

  (二)操作训练

  四、课时:

  2课时

  五、教学重、难点:

  记忆方法和技巧......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记忆力评估: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份记忆力评估问卷,让学生回答问题。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答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记忆力状况、自己使用的记忆方法,以及什么记忆方法更好。

  第二课时

  一、活动准备

  1、故事引入"2分钟"

  "记忆出众的张安世"—张安世是汉武帝时的一员大将,他文武双全,记忆超群。一次,学馆里丢了几箱书,汉武帝又急着要看,有人便推荐张安世去给汉武帝背诵,张安世果然全都背了出来。后来,书找到了,拿来与张安世背诵的记录一核对,一字不差。

  2、基础知识:记忆与记忆规律"6分钟"

  ①记忆是一种从"记"到"忆"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三个过程。

  ②记忆规律

  1、先快后慢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曲线图见《学校心理辅导活动指南》P10)

  遗忘是有规律的,识记过的事物,第一天后被遗忘最多,遗忘率达55.8%,保存量仅为44.2%;

  一个月以后的保持量为21.9%。自此以后就基本上不再遗忘了。说明了遗忘是先快后慢。

  2、识记有意义的事物不易忘记,与原有认知结构有关

  3、识记处在中间部分的材料容易忘记,由于受前后材料的干扰

  二、记忆能力训练"18分钟"

  (一)再认能力评估和训练:向学生一一呈现第一套单词卡片,让学生记住。每张卡片出示时间约为2秒,卡片之间间隔时间为2秒。第一套材料祟完一分钟后,将第一套卡片和第二套卡片合在一起,以出示时间3秒、间隔时间2秒依次向学生出示。叫学生作出判断,哪些是已经看过的,哪些是新出现的。记分方法:全对得100分,计分公式:

  认对的`单词—认错的单词

  分数= ×100

  认对的单词+认错的单词

  (二)数字—汉字配对作业

  先将数字—汉字配对材料展示5分钟,让学生识记。休息1分钟,再展示数字,让学生配上汉字。正确匹配一对得10分,满分为100分。

  (三)意义记忆能力训练,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现故事"猫号",后由学生回答有关故事的问题

  三、小组讨论。讨论从记忆规律和训练中得到什么启发,4人一组,各小组代表轮流参加全班交流。 "15分钟"

  四、教师归纳,要点如下:"5分钟"

  1、充分利用意义识记

  2、排除记忆内容间的相互干扰

  中间内容多复习几遍;分散记忆、转换记忆,造出更多的头尾来;利用清晨、晚上临睡前的时间

  3、进行尝试回忆;边看边记,勿只看不记

  4、尽快复习,减少大量遗忘

  5、善于遗忘,忘记无关紧要的东西

  6、善用记忆术

  联想法、形象法、谐音法、口诀法等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通用9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