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养殖场管理制度

时间:

养殖场管理制度【优秀13篇】

养殖场管理制度 篇1

  一、装卸动物、动物产品的车辆在装前、卸后要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要求开展消毒工作。

  二、动物及动物产品要严格按照GB-2006进行消毒。

  三、存放动物的圈舍、动物的`屠宰车间,每天坚持清扫、消毒一次。

  四、对规模养殖场、散养户必须要按照固定消毒管理流程进行严格消毒。

  五、对经营畜禽及畜禽产品的场所必须定期消毒。

  六、对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工作人员、服装、污染场所必须进行严格消毒。

  七、要规范使用消毒药品,领取、配置应有记录,手续齐全。

养殖场管理制度 篇2

  为了加强规模养殖场的检疫监管,规范畜禽养殖场的养殖生产环节,实施规范化管理,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

  一、规模养殖场(小区)的建设和生产管理应严格遵守

  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等规定,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防止动物疫病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二、规模养殖场(小区)应经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

  行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合格后,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并在当地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取得畜禽标识代码。

  三、从事畜禽养殖,不得有下列行为:

  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使用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

  ㈡使用未经高温处理的餐馆、食堂的泔水饲喂家畜;

  ㈢在垃圾场或者使用垃圾场的物质饲养畜禽;

养殖场管理制度 篇3

  A、饲料管理:

  1、公司所属的养殖场所需的饲料原料及辅料、预混料均由公司统一供给。公司按养殖场要求将饲料原料、辅料、预混料送至各养殖场,由养殖场按公司提供的各阶段商品鸡的饲料配方进行配制,养殖场再按实际生产情况进行饲喂。

  2、各养殖场不得私自在市场上购买其他饲料原料及辅料等,配制饲料时应接受技术员的监督,严格执行公司提供的饲料配方,不得随意更改,公司对私自变更饲料配方、私自购买其他原料、辅料、私自添加饲料添加剂的养殖场按退出合同处理。

  B、生产管理:

  1、各养殖场的技术人员、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绿色食品、畜禽生产等)方可上岗。

  2、所有养殖场必须按公司制定的《商品鸡饲养规程》进行生产。

  3、公司向各养殖场派技术员一名,负责对各养殖场进行技术指导,监督实际生产。

  4、养殖场在日常生产中,必须认真填写蛋鸡生产记录表,以使公司对其生产过程更有效的控制。

  5、蛋鸡生产记录表每批次填写两份,两份必须一致,消群经公司核实后,公司留一份,养殖场留一份。同时每次收购鲜蛋时必须带上两份资料。对两份资料不一致时,公司有权对其鸡蛋不进行收购,并查明原因按公司有关规定处理。

  C、疫病防治:

  防疫:

  1、严把疫苗关,正确使用疫苗,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各养殖场所用疫苗由公司统一购买,统一供给。

  2、疫苗购入场后,由专人保管。疫苗配制在无菌室内,使用专用稀释液或经灭菌处理的生理盐水。

  3、养殖场应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疫病防治规程,鸡群接种应按规定方式、方法认真操作,严禁擅自随意操作。

  疾病防治:

  1、科学的管理方式、严格的防疫制度是控制各种疾病发生的.基础。养殖场必须采取全进全出制,育雏、育成、产蛋鸡分区饲养,粪便由专人、专车、每日清扫,并集中在远离鸡舍的粪场,采取无害化措施处理。

  2、各养殖场每日对环境清扫、消毒(消毒剂由公司统一供给)。

  3、养殖场采用封闭式管理,严禁外来人员进入,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须消毒,换上专用工作服、鞋、帽后,方可进入。

  4、鸡群发生疾病,各养殖场技术员应立即上报公司生产技术部,由公司生产技术部和技术员对鸡病进行统一防治,疾病防治中用药须符合《绿色食品兽药使用准则》。

  5、各养殖场对常见疾病应按公司编制的鸡疾病防治手册进行防治。

  D、鸡蛋的管理:

  1、公司对所属养殖场按要求生产的鸡蛋统一收回。

  2、养殖场在鸡蛋的收回时应作到:饲养人员在收集鲜蛋时必须保证鲜蛋在鸡舍的停留时间不得超过两小时;收集蛋前要用洗手或带上一次手套;蛋托及其它用具要经过严格消毒;将带有沙壳、软皮、粪便、血迹、畸形的蛋单独存放。

养殖场管理制度 篇4

  1、技术员负责病虫防治、监督员负责药品发放和疫情汇报。

  2、依各个季节不同病害,采取本场实际情况采取主动积极的措施进行防护。

  3、技术员应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开出当日处方用药,监督员根据当日处方用药与配药一起准备药品,监督员应准备好药品交付当日班长,并按当日处方使用方法和剂量全程监督施药。

  4、技术员应每日观察害虫发生情况,对病虫害应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对异常牲畜要进行镜检以确定病虫害,遇到无法确定的情况应当日汇报给公司,公司请权威部门予以确定,并把确定的情况及时告诉技术员。

  5、如发生重要疫病及重要事项时,应及时做好隔离措施。

  6、监督员应监督技术员的病虫害发现情况,同时应将重要疫病及重要事项报告公司及检验检疫局部门。

养殖场管理制度 篇5

  一、装卸动物、动物产品的车辆在装前、卸后要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要求开展消毒工作。

  二、动物及动物产品要严格按照GB-2006进行消毒。

  三、存放动物的圈舍、动物的屠宰车间,每天坚持清扫、消毒一次。

  四、对规模养殖场、散养户必须要按照固定消毒管理流程进行严格消毒。

  五、对经营畜禽及畜禽产品的场所必须定期消毒。

  六、对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工作人员、服装、污染场所必须进行严格消毒。

  七、要规范使用消毒药品,领取、配置应有记录,手续齐全。

养殖场管理制度 篇6

  一、规模养殖场(小区)的建设和生产管理应严格遵守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等,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止动物疫病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二、新建、扩建、改建规模养殖场(小区)的工程布局设计图纸,应经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同意后,办理有关建设审批手续,项目竣工后,报经原批准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验收合格,颁发《动物防疫合格证》后,方可投产使用。

  三、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的动物防疫条件要求

  (一)场址应选择地势高燥、平坦、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水方便、无污染,用电方便的地方,距铁路,公路交通干线不少于1千米;距一般道路不少于500米;距其他动物饲养场(小区)、屠宰场(厂、点)、牲畜交易市场、垃圾和污水处理场所等不少于2千米以上;距居民区,工厂、学校和其他公共场所不少于3千米,并应位于居民区及公共建筑群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处。

  (二)场(小区)内生活管理区,生产区(饲养区),隔离区应用围墙、林带、栅栏或弱电网等相互隔离分开,布局合理,生活管理区应位于场区全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处或侧风处,且应在紧邻场区大门内侧集中布置.隔离区主要布置兽医室,隔离舍和养殖场废弃物的处理设施,应位于场区全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处和场区地势最低处,且与生产区有专有通道相通,与场外有专用大门相通。场(小区)内道路、运动场应平坦、坚硬,无积水,便于清洗,消毒。

  (三)生产区内根据功能不同,将生产区划分为若干个单元或小区,单元之间应有防疫隔离设施。

  (四)生产区内的饲养房(舍)应选择坐北朝南方向,坚固耐用,宽敞明亮,采光、通风、排气良好,供水,排水畅通,每栋饲养房(舍)间距10米以上。

  (五)场区、生产区大门口均要设置供出入车辆消毒的宽同大门、长6米、深米的水泥结构消毒池,同时要设置供出入人员更衣淋浴,消毒的更衣消毒室和值班室,每个单元门口、每栋饲养房(舍)门口、兽医室及病畜(禽)隔离区门口、挤奶站门口等均要设置宽同门口、长1.5米的消毒池或设置消毒盆。

  (六)生产区内道路应分污道、净道,并不重叠和交叉。

  (七)兽医室应设置小型化验室,配备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专职兽医人员、必须的检验消毒仪嚣设备和防治、化验、消毒等药品。

  四、规模养殖场(小区)动物防疫要求

  规模养殖场(小区)应以规模养殖场(小区)法人为动物防疫工作主要责任人,认真组织做好各项动物防疫制度的落实工作。

  (一)隔离制度

  1、商品畜(禽)实行全进全出或实行分单元全进全出制饲养管理。每批畜(禽)出栏后.圈舍应空置2周以上,并进行彻底清洗、消毒,杀灭病原,防止连续感染和交叉感染。

  2、谢绝无关人员进入生产区。本场工作人员,确因工作需要必须进入的人员、车辆,应进行严格的消毒。

  3、饲养人员不得随意窜舍,不得相互使用其他圈舍的用具及设备。

  4、生产区内禁养其他动物.严禁携带与饲养畜(禽)有关的动物、动物产品进入生产区。严禁从与饲养的畜(禽)有关的疫区购买草料。

  5、坚持自繁自养,必须引进时,应从非疫区,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的种畜(禽)场或繁育场引进经检疫合格的畜(禽)。畜(禽)引进后,应在隔离舍隔离观察2周以上,健康者方可进入健康舍饲养。

  6、患病畜(禽)应及时送隔离舍,进行隔离诊治或处理。

  7、严禁场内兽医人员在场外兼职,严禁场外兽医进入生产区诊治疾病:确因需要必须从场外请进兽医的,进入生产区前应更换服装鞋帽,进行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养殖场管理制度 篇7

  一、种公猪应单圈饲养,占地8-10平方米。

  二、每天饲喂3次,24人供应清洁饮水,日粮营养需平衡,喂量要适宜。

  三、每天必须完成喂料、清扫圈舍、刷拭猪体、驱赶运动等日常工作。

  四、每月对公猪舍高压冲洗消毒一次,每周带猪消毒一次。

  五、夏天采取降温,冬季采取保暖措施,使舍内温度夏季不高于28℃,冬季不低于15℃。

  六、青年公猪配种前,要经过耐心训练,每次时间不要太长,对成功采精的公猪应进行表扬,在一星期内隔天进行一次采精以巩固记忆。

  七、青年公猪每周采精一次,成年公猪每周采精2-3次为宜。

养殖场管理制度 篇8

  猪舍管理:

  一、 公共区域卫生区整洁,无杂物,猪舍内地板清洁、无臭味、无杂物,五天全面消毒一次;

  二、 做好猪舍卫生等日常工作。内墙,天花板无蜘蛛网、尘灰,保温架无明显猪粪,清栏后及时打扫消毒;

  三、 电线线路干净、整齐、不零乱,定期检查,防止老化、破损;

  四、 饲料桶、水壶干净卫生,数量与猪群比例恰当,高度适当;

  五、 小猪严格保温,定期消毒,定期防疫接种,并做好防兽工作;

  六、 不同龄猪群不得混养,病猪及时隔离,密度大及时分群饲养;

  七、 做好每批、每次进出栏、成活率、死亡数的纪录。每天死亡猪十只以上马上汇报,没三天报一次存栏数到生产部;

  八、 每天更换消毒水,进入各栋猪舍必须消毒,并关好各栋各间的猪舍门;

  九、 每天注意观察猪群精神状态、饮水量,饲料量,并做好纪录;

  十、 每天做好各栋猪群详细产蛋时间、产蛋数、产蛋率、破损率、合格率的数据,制作表格上报,不合格的蛋挑出后要由生产部负责人签字才可以处理,并以五天为一个周期作产蛋曲线图;

  十一、 种蛋每天晚上要进行消毒,并分类管理、储存,每天上报的数据要准群如实,公司定期结合孵化率、市场部数据进行检查;

  十二、 猪群要按规定投放EM原露、活力99和抗生素。

  饲料、药品管理

  一、 仓管人员要积极学习有关饲料及药品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管理常识和贮存方法,在工作和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二、 对现有的饲料和药品要进行登记、分类、造册;

  三、 存放饲料的场地要保持干燥、通风、卫生、洁净;

  四、 采购员对外购饲料时要认真检查、严格检验,凡发现不符合标准的饲料要提出拒绝并及时向上级反映,以便及时处理,对于因某种因素知情不报者,公司将按照损失给予处罚;

  五、 检验合格的饲料,应堆放整齐,并需符合规定的高度、数量,避免其接触地面,做好防潮、防雨、防火、防盗等工作;有特别要求的饲料要特别存放处理;

  六、 经常检查库房情况,对于漏雨、进水等情况,要及时修善或转移等,经常做好灭鼠防鼠工作,禁止用霉变饲料饲喂动物;

  七、 做好饲料、药品统计工作。认真填写日饲料、药品的数量纪录,每月上报一次出库表;定期统计饲料库存数字,对需要进购的,提前5天写成计划报表及时向采购员申报,保证饲料的连续性;

  八、 每次进购饲料,需专人清点、登记;

  九、 对于药品保管要做到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对所有的药品要分类放置;

  十、 对毒、剧药,凡瓶上无标签的应当补上(毒药标签红边、红字,剧药标签红边黑字),并设专柜、立专账,使用人有登记手续,严防事故发生。绝对不允许饲料与医用药品混放;

  十一、 要求低温保存的疫苗及药物,应按照药物瓶签表明的保存温度分别保存于冰箱、冷冻室等,避免药物过早失效或变质;

  十二、 有效期限的`药物,如抗生素(青霉素)、生物制品(疫苗)和生化药等,进购时要注意药物瓶签上的生产日期,分期分批堆放(前批号)和其后注明的有效年限或直接标明的有效期和失效期,近期失效的宜先用;

  十三、 易燃、易爆和具腐蚀性药物,在药房中存放少量,存放处宜避开火源;

  十四、 易潮、风化、氧化、碳酸化或易挥发的药物,除保存加盖密封外,较长时间不用的,宜在瓶盖涂腊封口,对周围湿度、温度和阳光照射条件也要注意;

  十五、 忌阳光照射的药物和添加剂,如维生素、鱼粉等,应装于蓝色或棕色玻璃瓶并放阴暗处。容器如果无色透明宜先用黑纸包裹,然后再装盒或放在不透光的木柜中保存;

  十六、 易发霉或生蛀虫的药物,如中草药,保存宜注意保持药物的干燥等;

  十七、 为取药方便,药物的摆置还应当按一定的顺序,一般内用与外用药分开放,不同剂型的分开存放等。

  生产防疫

  为了防止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生产安全,提高经济效益,特制定蛋猪卫生防疫制度。

  一、 卫生防疫委员会

  为了更好的监督、贯彻、执行卫生防疫制度、特组织卫生防疫委员会(防委会)。由总经理及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生产部负责人和饲养员、工会代表组成,并由总经理任主任委员。防疫会职责如下:

  (一) 制定卫生防疫、疫苗使用制度,并负责公布施行;

  (二) 对场内所有员工及其家属,进行卫生、防疫的宣传教义工作;

  (三) 监督与指导各猪舍认真执行卫生防疫制度;

  (四) 参与并指导场内临时疫情的紧急防治工作;

  (五) 设立值班人员,专人检查每天的蛋猪精神状态,饲料、饮水、卫生等情况并做好纪录。

  二、 日常防疫工作内容

  (一) 饲养员每天应严格按要求记录好蛋猪日记等各项工作记录;

  (二) 非生产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本场的生产人员和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经2~3个消毒池消毒后方可进入;

  (三) 消毒池内的消毒液要及时更换,以保证有效;

  (四) 饲养员要坚守岗位,不得串栋,器具及所有设备都必须固

养殖场管理制度 篇9

  为了搞好猪场的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养猪生产的顺利进行,向用户提供优质健康的种猪或商品猪,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杜绝疫病的发生。现制定以下《猪场卫生防疫制度》,请全场员工及外来人员严格执行。

  1、猪场分生产区和非生产区,生产区包括养猪生产线、出猪台、解剖室、流水线走廊、污水处理区等。非生产区包括办公室、食堂、宿舍等。

  2、非生产区工作人员及车辆严禁进入生产区,确有需要者必须经场长或主管兽医批准并经严格消毒后,在场内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只可在指定范围内活动。

  3、生活区防疫制度

  1)生活区大门应设消毒门岗,全场员工及外来人员入场时,均应通过消毒门岗,消毒池每周更换两次消毒液。

  2)每月初对生活区及其环境进行一次大清洁、消毒、灭鼠、灭蚊蝇。

  3)任何人不得从场外购买猪、牛、羊肉及其加工制品入场,场内职工及其家属不得在场内饲养禽畜(如猫、狗)。

  4)饲养员要在场内宿舍居住,不得随便外出;场内技术人员不得到场外出诊;不得去屠宰场、其它猪场或屠宰户、养猪户场(家)逗留。

  5)员工休假回场或新招员工要在生活区隔离二天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工作。

  6)搞好场内卫生及环境绿化工作。

  4、车辆卫生防疫制度

  1)运输饲料进入生产区的车辆要彻底消毒。

  2)运猪车辆出入生产区、隔离舍、出猪台要彻底消毒。

  3)上述车辆司机不许离开驾驶室与场内人员接触,随车装卸工要同生产区人员一样更衣换鞋消毒。

  5、购销猪防疫制度

  1)从外地购入种猪,须经过检疫,并在场内隔离舍饲养观察40天,确认无病健康猪,经冲洗干净并彻底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线。

  2)出售猪只时,须经兽医临床检查无病的方可出场。出售猪只只能单向流动,如质量不合格退回时,要作淘汰处理,不得返回生产线。

  3)生产线工作人员出入隔离舍、售猪室、出猪台时要严格更衣、换鞋、消毒,不得与外人接触。

  6、疫苗保存及使用制度

  1)各种疫苗要按要求进行保存,凡是过期、变质、失效的疫苗一律禁止使用。

  2)免疫接种必须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

  3)免疫注射时,尽量不打飞针,严格按操作要求进行。

  4)做好免疫计划、免疫记录。

  7、生产线员工必须经更衣室更衣、换鞋,脚踏消毒池、手浸消毒盆后方可进入生产线。消毒池每周更换两次消毒液,更衣室紫外线灯保持全天候开着状态。

  8、生产线内工作人员,不准留长指甲,男性员工不准留长发,不得带私人物品入内。

  9、生产线每栋猪舍门口,产房各单元门口设消毒池、盆,并定期更换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

  10、制定完善的`猪舍、猪体消毒制度(详见消毒制度)。

  11、杜绝使用发霉变质饲料。

  12、对常见病做好药物预防工作(详见药物预防制度)。

  13、做好员工的卫生防疫培训工作。

  14、猪场消毒制度

  1)外环境:由于冬季实行每4天大消毒一次。

  2)售猪周转区:周转猪舍、出猪台、磅称及周围环境每售一批猪后大消毒一次。

  3)生产区正门消毒池:每周至少更换池水、池药2次,保持有效浓度。

  4)车辆:进入生产区的车辆必须彻底消毒,随车人员消毒方法同生产人员一样。

  5)更衣室、工作服:更衣室每周末消毒一次,工作服清洗时消毒。

  6)生产区环境:生产区道路及两侧5米内范围、猪舍间空地每月至少消毒2次。

  7)各栋猪舍门口消毒池与盆:每周更换池、盆水、药至少2次,保持有效浓度。

  8)猪舍、猪群:圈舍实行每两天消毒一次。

  9)人员消毒:进入猪舍人员必须脚踏消毒池,手洗消毒盆消毒。

  10)工器具:实行每4天消毒一次。

养殖场管理制度 篇10

  一、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防止动物疫病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二、规模养殖场应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审批并验收合格,颁发《动物防疫合格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三、养殖场法人为动物防疫工作主要责任人,认真组织做好各项动物防疫制度的落实工作。

  四、商品畜(禽)实行全进全出或实行分单元全进全出制饲养管理。

  五、规模养殖场严格按照规定的`畜(禽)免疫程序进行疫苗免疫。

  六、规模养殖场生产区内禁养其他动物。

  七、坚持自繁自养,必须引进时,应从非疫区,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的种畜(禽)场或繁育场引进经检疫合格的畜(禽)。畜(禽)引进后,应在隔离舍隔离观察2周以上,健康者方可进入健康舍饲养。

  八、患病畜(禽)应及时送隔离舍,进行隔离诊治或处理。

养殖场管理制度 篇11

  一、发生传染性较强的动物疫病时,采取对染疫畜禽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办法。

  二、在发生疑似传染病时,立即进行全场消毒并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三、诊疗疾病时采取首轮常规药治疗避免产生抗药性。

  四、严把兽药采购关、验收关、建立完整的用药档案。

  五、严禁使用人用药、禁用药及其他对动物及人有害的药物治疗畜禽疾病,严禁非常规使用兽药。

  六、严格遵守休药规定,并按疗症用药。

养殖场管理制度 篇12

  一、生活区、办公室、食堂、宿舍及其周围环境每月大消毒一次。

  二、周转区、周转畜禽舍、及周围环境每售一批畜禽后大消毒一次。

  三、生产区正门消毒池,每周至少更换池水、池药2次,保持有效浓度。

  四、车辆进入生产区的车辆必须彻底消毒一次,工作服清洗消毒。

  五、更衣室工作服:更衣室每周消毒一次,工作服清洗时消毒。

  六、生产区环境:生产区道路两侧5米内范围每周至少消毒2次。

  七、各畜禽舍门口消毒池、盆;每周更换池、盆、水、药至少2次,保持有效浓度。

  八、人员消毒:进入场区人员必须脚踏消毒池,手洗消毒盆消毒。

养殖场管理制度 篇13

  一、规模养殖场(小区)的建设和生产管理应严格遵守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等,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止动物疫病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二、新建、扩建、改建规模养殖场(小区)的工程布局设计图纸,应经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同意后,办理有关建设审批手续,项目竣工后,报经原批准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验收合格,颁发《动物防疫合格证》后,方可投产使用。

  三、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的动物防疫条件要求

  (一)场址应选择地势高燥、平坦、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水方便、无污染,用电方便的`地方,距铁路,公路交通干线不少于1千米;距一般道路不少于500米;距其他动物饲养场(小区)、屠宰场(厂、点)、牲畜交易市场、垃圾和污水处理场所等不少于2千米以上;距居民区,工厂、学校和其他公共场所不少于3千米,并应位于居民区及公共建筑群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处。

  (二)场(小区)内生活管理区,生产区(饲养区),隔离区应用围墙、林带、栅栏或弱电网等相互隔离分开,布局合理,生活管理区应位于场区全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处或侧风处,且应在紧邻场区大门内侧集中布置.隔离区主要布置兽医室,隔离舍和养殖场废弃物的处理设施,应位于场区全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处和场区地势最低处,且与生产区有专有通道相通,与场外有专用大门相通。场(小区)内道路、运动场应平坦、坚硬,无积水,便于清洗,消毒。

  (三)生产区内根据功能不同,将生产区划分为若干个单元或小区,单元之间应有防疫隔离设施。

  (四)生产区内的饲养房(舍)应选择坐北朝南方向,坚固耐用,宽敞明亮,采光、通风、排气良好,供水,排水畅通,每栋饲养房(舍)间距10米以上。

  (五)场区、生产区大门口均要设置供出入车辆消毒的宽同大门、长6米、深米的水泥结构消毒池,同时要设置供出入人员更衣淋浴,消毒的更衣消毒室和值班室,每个单元门口、每栋饲养房(舍)门口、兽医室及病畜(禽)隔离区门口、挤奶站门口等均要设置宽同门口、长1.5米的消毒池或设置消毒盆。

  (六)生产区内道路应分污道、净道,并不重叠和交叉。

  (七)兽医室应设置小型化验室,配备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专职兽医人员、必须的检验消毒仪嚣设备和防治、化验、消毒等药品。

  四、规模养殖场(小区)动物防疫要求

  规模养殖场(小区)应以规模养殖场(小区)法人为动物防疫工作主要责任人,认真组织做好各项动物防疫制度的落实工作。

养殖场管理制度【优秀13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