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小学校长工作管理计划

时间:

小学校长工作管理计划(优秀3篇)

小学校长工作管理计划 篇1

小学业务副校长的职责

1.协助校长领导教学和科研工作。

2.主持学校青年教师培养项目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3.指导教务处和教学部制定教学、教学和科研工作计划,并监督检查计划的实施。

4.指导教务处根据教学大纲安排课程计划,组织教学管理。 5、协助校长任命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教师。

6.负责制定教学、教研、教务等方面的职责和考核意见。 负责对教研组组长、备课组组长、教师和学术人员进行考核。

7.指导学校的教研活动,负责教学改革,主持教研会或教学经验交流会,主持教研论文的遴选。

8.负责指导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阅览室、图书馆的工作,审查设备、书籍、杂志的采购计划。 9、负责体育美育、健康教育和心理教育。 10、配合校长指导学校整体工作。

  清丰县第三实验小学

小学校长工作管理计划 篇2

  管理心得体会

  校长要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正确处理好与教职工的关系。要做到谦虚谨慎,甘为人下,虚心向自己的助手和同事学习,学习他人的丰富教学经验和管理技巧。此外,校长要关心教师,用情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如果校长与教师关系融洽,合作愉快,就能提高管理效能,增强凝聚力。规范管理体制,提高教学质量是校长的职责。

  一、以人为本,以身作则,以德育人。

  校长代表着学校的灵魂、学校的思想。一名好校长首先在"德"字上下功夫,要一身正气,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召激励师生,努力为老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

  一要真诚,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和我相识的人;二要正直,坦坦荡荡做人,坦坦荡荡地面对各种问题,客观地分析、公正的处理和解决问题;三要务实,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四要反思,注意换位思考多为他人着想。五要发扬以身作则、扎实工作、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分享他人的喜悦、为他人排忧解难为乐趣,尤其在教职工及家属生病住院,家中有困难时,谁家的红白喜事,只要学校知道,我再忙都带领工会亲自上门慰问,解决老师们的后顾之忧,教师思想有波动时都会找他们谈心,让他们放下包袱好好工作,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同事之间增大宽容度,都能为对方着想,都能进行换位思考,做一个有理想、有责任感、群众信得过的领导,做一个对得起自己良心的领导,这是我在职的追求。

  二、校长要心系学校,以校为家。

  我们的学校处在的地理位置,是本镇偏僻小山村。学校条件不好,我来到学校后,早来晚归,与学校领导班子谋划学校的发展规划,先从各班级、功能室入手,制作了大量的版面,使之焕然一新.三、规范管理体制,提高教学质量是校长的职责。

  学校的工作重在常规管理,校长不能没有计划地乱抓,今天抓这,明天抓那的,这样就会感到吃力和被动。必须有可行性计划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学校管理。心得体会

  1.学校的事要做到心中有数

  新学年开学了学校硬件方面要干什么,常规管理要达到什么程度,重点想干什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如这学期家长会我重点要达到,要让家长重视自己的孩子,与学校结合起来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我在计划安排表上就明确写出来。

  2.要对计划常抓不懈

  这学期都有哪些活动安排在哪个月份。旗下讲话目标是什么,围着目标都讲什么,哪个教师讲。值周教师都干什么。这些常规工作我都用表格贴在办公室里。红领巾监督岗坚持经常,星级中队一周一评比,每周一间操时公布结果,坚持教师签到、升旗、间操和广播站制

  度。开学典礼,演讲赛,“六一”等重大活动,师生都要重视,每次我都要用电脑把程序打出来。每次活动结束后,各种资料都要存档,包括贴在办公室的各种表。

  3.把自己看成领导

  学校有什么情况及时说,凡是我出门学习或开会,归校时我都会及时开会学习及时传达。听课要随时听,听后要和教师交流,我在校听课先也不和谁打招呼,都是快上课了才说,有的教师把两课时的东西放在一课时讲了,什么三维目标,就连知识目标都没达到。随时检查教师的教案,作业的批改。检查完都记在专用本上,及时交流。有的教师教案过于简单,没东西,就有过程。有的练习册没标日期等。检查本上都有记载。按课表上课,是什么课就上什么课,体育、音乐、微机都有专人上。以前没有专人时是不经常上,有的教师不会上音乐课,被我逼的用录音机去教歌。分班分课,我根据情况让你教什么,教哪个年级你就得教哪个年级。

  4.还要会充分用人,人人有责任

  除学校会计、大队辅导员、卫生、教研组长外,其余的负责各室。我开会时说,“学校成绩上不去教研组长负责,学校卫生上不去管卫生的负责”。有的教师开玩笑说:“那你干什么去,你倒会来,事都我们干了,责任也有人负了,你倒没事了。”我说我是专门管你的。

  四、认真处理好与村领导干部的关系。

  作为学校负责人,必须和村搞好关系,否则你是得不到村支持的。这些年和村干部打交道什么样的人都碰到过。什么样的人得用什么样的办法对待。有的村干部想着办学办实事,这样就得说话上着说,让他感到舒心。我经常和村干部这样说,学校是咱们的,学生是自己村的,现在村里还有什么公共事业,只有学校了。学校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咱们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因为从学校的好坏就可以看出村风村貌的好坏。学校就是村子的形象。总之你得让村干部敬重你,不能小看你,认为你确实是干事业的人才行,你的人格魅力对他也有影响,让他认为你真行。

小学校长工作管理计划 篇3

  关键词:班级管理;道德;伦理;班级管理伦理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012-02

  21世纪的管理学界,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了伦理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现代管理将伦理视为应有的追求目标,已成不争的事实。相比于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班级管理作为教育管理的基层领域和学校教学的基本单位,其管理行为直接指向人的健康发展,因此班级管理更加需要伦理精神的关照。

  传统的班级管理理念忽视人的生命、尊严和情感,将管理看成是简单的控制与被控制、监督与被监督的对立关系,从而贬低甚至摒弃了伦理道德精神。无视学生生命本体的自由存在而盲目进行物化管理,以致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出现众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班级管理范式的工具化和班级管理主体道德缺失。班级管理范式的工具化体现为:教学目标的功利化和教学管理结构的科层化。目前中小学教学目标的设定普遍单一地指向教学成绩,学生沦为升学工具,忽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多方面能力发展;教学管理结构方面,在班主任统领下,班级成员职位分为班长、副班长、班级委员、各小组长以及其他班级成员等若干层次,构成了由低到高、权力逐层集中的“金字塔”组织结构模型。各层次人员职责分工明确,虽可一定程度上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但另一方面,这种管理方法过分强调对等级的恪守,单向的“命令―服从”模式狭隘地注重规章制度的执行,长久下去导致班级管理僵化,压抑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和人格成长。另外,作为班级管理活动引导者与管理者的教师在实际的班级管理活动中出现了职业倦怠、不适当的发泄、偏爱等不良心理和道德缺失现象。由此可见,对班级管理进行伦理性探究有其必要性。

  一、班级管理具有伦理特质

  班级管理以人作为管理的核心要素,创造相应环境、开发人的潜能。人是班级管理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原始动因,在班级管理实际运作过程中,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管理模式的探索和管理任务的完成都必然会注入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班级管理不仅要受教育管理技术和规律的支配,也受到人的各种伦理道德因素的影响,班级管理活动也是一种伦理活动,班级管理中必然包含了伦理的因素。

  二、伦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功能

  伦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功能是指伦理能够通过认识评价、价值导向、道德调节、情感激励等形式,培养道德观念、形成道德行为、树立道德理想,以伦理的理念和规范为指导进行班级管理实践。

  伦理道德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具体到班级管理当中,伦理道德可以反映班级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所属的教育组织、利益相关者等之间的道德义务和责任。以伦理的视角来认识班级管理活动,从而确立道德理想,指导管理实践。此外,班级管理也是一种伦理价值选择活动,在班级管理中,目标的制定、方法的实施、检查的途径、总结的原则等环节,为达到期望的程度,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总价值观和管理主体价值观念的影响。合乎时宜的伦理道德观念可为班级管理中具体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明确的理论指导,帮助管理者形成科学的善恶评价标准,引导班级组织和谐健康发展。伦理的价值导向功能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对各主体间的道德调节,目的在于化解矛盾寻求共识。主要以两种相互联系的方式进行:内部调节,即班级管理主体以自身的伦理价值观为标准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协调与其他主体的关系;外部调节,即以外在的客观的伦理规范为标准评价管理主体的行为,进而协调管理关系。另外,在具体的班级管理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赞许、奖赏、肯定等方式鼓励学生进行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通过激发学生合伦理行为的发生来实现整个班级管理系统的伦理化。

  三、班级管理伦理的实现

(一)创建伦理的班级管理范式

  1.树立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首先要将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和核心,将学生看作完整的个人,尊重其个性特点和主体精神,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要将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学生身心发展尚不成熟,个体之间也具有差异性,因此,教师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学生潜藏的巨大能力。另外,教师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同学,学生没有优差之分,只是发展早晚的关系。总之,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就是将学生放到班级管理的核心地位,教师要尊重、热爱、信任学生,充分满足学生切实合理的需要,发挥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达到学生个体全面自由的发展。

  2.创建民主参与的管理结构。民主的基本要求是公平、平等,因此民主参与的管理结构要求淡化管理者的权力意识、取消金字塔式的等级分层。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承认学生的管理主体角色,给予学生平等的权利。在处理班级管理各项事务(如班级管理计划的制定、实施、评价、总结)的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全班学生进行民主决策,二者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共识,而不是完成由教师一方主导。另外,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其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平等享受班级管理的权利、承担班级管理的责任和履行班级管理的义务。

  3.建立人文化的管理方式。人文化的管理方式是一种旨在追求人文关怀的管理取向,它以尊重为底线、以关爱为核心,使班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与刚性的科学管理方式用制度规范来约束人的行为相比,人文化的管理方式则显得较为柔性,它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高雅的气质影响人,注重精神的培育和感召。真正理想的班级管理方式是将人文管理理念融入传统的科学管理方式之中,二者的有机结合,才是具有伦理意蕴的班级管理方式。

(二)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其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均具有深刻影响。因此,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成为班级管理伦理实现的必要途径。教师加强自身道德修养,首先应加强道德伦理知识和教育管理科学知识的学习,一定的伦理精神预制着一定的管理思想,教师应主动构建合理的伦理精神体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并将其作为进行班级管理活动的理论依据和协调各项关系的价值标准。其次,教师要严于律己,表里如一,慎独反思,在无外在监督的情况下,仍然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和原则。再次,作为教师要热爱学生,热爱教师职业,了解、信任和欣赏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论文至此,笔者探讨了班级管理和伦理的内在联系,指出班级管理的伦理特质和伦理道德精神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的功能,将伦理道德的作用与班级管理实践相结合,提出班级管理伦理化的浅显策略,希冀可以达到优化班级管理活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绵涛。教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2.

[3]曹长德。当代班级管理引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

[4]龚天平。追寻管理伦理:管理与伦理的双向价值解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小学校长工作管理计划(优秀3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赠与合同(实用6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