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放飞蜻蜓》教案

时间:

《放飞蜻蜓》教案(实用6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放飞蜻蜓》教案(实用6篇),供大家参考。

《放飞蜻蜓》教案(实用6篇)

《放飞蜻蜓》教案1

  一、基础达标。

  1. 根据拼音写一写。

  (1)依稀记得,妈妈的眼里包含了无限温暖,融入了无限cí ài 。

  (2)“鸟巢”拥有多个令人骄傲的世界之最: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用钢量最多、技术含量最高、jié ɡòu 最为fù zá 、施工难度空前的超大型钢结构体育设施工程。

  (3)我们听话时密切注意说话人的身体姿态、表情,始终bǎo chí 专注的精神和rù shén 的姿态。

  2.词语接力棒,一棒接一棒。

  七嘴八舌 七 八七 八 千变万化 千 万 千 万 又细又长 又 又 又 又 选择你喜欢的词语造句:

  3.读一读,选一选。

  入神 出神 坚持 保持

  (1)小熊正望着窗外( ),上课铃响了。

  (2)孩子们( )地听着陶行知的讲解。

  (3)大家要( )公共场所的卫生。

  (4)遇到困难我们要有( )到底、永不放弃的精神。

  4.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部分用词语替代。

  (1)孩子们用多而杂乱的声音抢着回答:“吃草。”“吃树叶。”“吃泥土”。( )

  (2)蜻蜓的眼睛是由数量很多很多的小眼睛构成的。 ( )

  (3)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 ( )

  二、能力挑战。

  5.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2)苍蝇 蚊子 水里的孑孓 它都吃

  (3)吃露水 一个男孩说

  6.我的收藏夹。

  (1)蜻蜓的尾巴是一节一节、 。它能 、 。

  (2)蜻蜓的眼睛是由 ,可以看清 。

  (3)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因为 ,所以我们要 。

  三、探究创新。

  7.(1)你还知道哪些昆虫是益虫?

  (2)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你一定也很喜欢它吧!用你手中的彩笔画一画,再写一份保护蜻蜓的倡议书。

《放飞蜻蜓》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字,掌握9个词语。

  2、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动物。

  5、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初步感受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的和蔼可亲和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难点:体会陶行知良好的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课前准备:

  1、说说你最喜欢的老师或你心目中的好老师。

  2、猜谜语:蚊子 苍蝇 蜻蜓等。

  3、唱歌《小蜻蜓》。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猜谜语引出蜻蜓,板书“蜻蜓”,学习生字“蜻蜓”。

  2、板书:放飞。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 板书:捉? 放?

  3、过渡: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学会文中的生字。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自由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2、抽读三个学生读生字新词,评价,纠正字音。

  3、去掉音节男女生赛读新词,齐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个人自己读,可以同桌或四人小组合作读,或几个同学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思考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抽学生回答可能不完整,可能不够简洁,随即按以下程序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师:要能准确地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首先得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引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呢?抽学生回答。关键词是什么?板书:捉(起因)

  (2)故事的结果怎样?抽生回答。板书:放(结果)

  (3)事情的经过是哪些自然段?能用一句话概括吗?抽生回答。板书:讲或劝(经过)

  (4)讲解:概括这类写事的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出来。这种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的文章,我们就说它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板书: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

  (5)你能比较准确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老师给孩子们提供两种句式。(多媒体出示要求)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1、这篇课文先写 然后写 最后写 。

  小结:陶行知先生给孩子们谈了些什么,又是怎样谈的,陶行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书写蜻蜓两个字。

  二、检查生字词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抽读,全班同学认真听,看她有没有记住他们的名字.教师略作评价。

  2、齐读生词。

  3、说说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板书:陶行知。指导书写“陶”字。课文先写……然后写……最后写…… 板书:捉 讲(劝或谈)放

  过渡:陶行知给孩子们讲了关于蜻蜓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三、细读课文。

  (一)抽两个同学读2-10自然段,思考:陶行知给孩子们讲了关于蜻蜓的哪些方面的知识?抽生回答。板书:吃食 尾巴 眼睛

  陶行知怎样给孩子们讲蜻蜓吃食这个问题的呢?

  (二)学习第2——6自然段。

  1、学生按要求自学2-6自然段。多媒体出示要求:

  2、检查自学情况,朗读体会情感。

  查勾画和体会的情况。理解慈爱、抚摸,出示“抚摸”,都是提手旁,学习生字“抚”。

  (2)读悟第二、六自然段。

  抽读、范读:体会到陶行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板书:和蔼可亲

  指导朗读:试读、抽读、齐读。读出和蔼可亲的样子和疑问的语气。(强调“慈爱”和“抚摸”,读陶行知的话,音量小一点,语速慢一点,读出疑问的语气。)

  (3)小结:作者是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陶行知的精神品质的。同学们在写人物的时候也要学着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就能把人物的特点以及精神品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3、分角色朗读2-6自然段。

  抽一生读作者的话,一生读陶行知说的话,一女生读翠贞的话,一生读男孩的话,全班同学读其他孩子的话。想象陶行知与孩子们对话的场面,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理解“七嘴八舌抢着说”,然后再请几个孩子表演第五自然段。板书:七嘴八舌。

  师:孩子们已经知道了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如果这时陶行知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会放吗?可是陶行知却继续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等知识。

  (三)学习10自然段

  1、学生按要求自学

  学习要求:

  ①迅速默读10自然段,用 画出陶行知介绍蜻蜓尾巴和眼睛的句子。

  ②与同桌讨论:陶行知为什么还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2、检查自学情况

  (1)抽生回答第一个问题,用“陶行知给孩子们介绍了……还介绍了……”的句式。“只介绍了这些吗?”

  陶行知在给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大眼睛时哪些词用得好,用你喜欢的符号在书上把这些词勾画出来,体会“成千上万”、“四面八方”的意思。板书“成千上万”、“四面八方”。你能说出几个类似带数字的四字词语吗?欣赏蜻蜓图片,教师引读。

  (2)陶行知为什么还要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呢?抽生回答。(让孩子们更进一步了解蜻蜓,喜爱蜻蜓,从而保护蜻蜓,与蜻蜓做好朋友,而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把蜻蜓放飞。)

  (四)学习第11自然段。

  1、这时候陶行知如果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孩子们会放吗?可是,陶行知却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板书:放

  (多媒体出示)比较句子:①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他放了,好不好?”②陶行知说:“把它放了。” 指导朗读,结合上下文体会陶行知是一个怎样的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尊重孩子

  2、孩子们把蜻蜓放飞时是怎样的心情呢?齐读课文最后两句。看书上的插图,想象当时的情景。

  四:拓展想象:

  (学生看图)你们瞧,蜻蜓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是多么轻松,多么愉快呀!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陶行知会说些什么呢?小蜻蜓又会说什么呢?(自由交流)

《放飞蜻蜓》教案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3、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能模仿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教学重点: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并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

  教学难点: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能模仿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课本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1)揭示课题

  (2)指名读。

  (3)集体读。

  (4)提问:课文讲述的是一件什么故事?

  (5)过渡,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7——10节,从陶先生和小朋友的对话中,你对蜻蜓又有了哪些了解?

  2、生自主阅读。

  3、组织交流。

  4、找出蜻蜓的尾巴和眼睛各有什么特点?完成下列表格

  5、指导朗读。

  6、默读比较,发现课文中描写蜻蜓尾巴和眼睛的'两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7、师讲解蜻蜒点水

  8、检查预习情况:说说蜻蜒的翅膀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作用?

  9、迁移练习:

  10、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过渡)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蜻蜓却如此神奇,孩子们听得都入神了。(引读最后一节)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有这样的觉悟,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放飞蜻蜓)翠贞看看小伙伴们,孩子们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焦急的心情,希望蜻蜓早回家。)翠贞张开小手往上一送,蜻蜓张开翅膀向空中飞去。

  如果你就是蜻蜓,你想对人们说什么?

  指导朗读:将这些描写陶先生的句子读一读,看看陶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总结全文。

  1、听录音朗读课文

  2、学完这篇课文,你都有什么收获?

  3、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学习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板书设计:

  19

  放

  飞

  蜻

  蜓

  好朋友——

  蜻

  蜓

  保护动物

  珍爱生命

《放飞蜻蜓》教案4

  设计说明:

  课文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富有启迪意义。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 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逐渐深入探究。

  2. 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导向深入探究。

  3. 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陶先生的神情、动作、说话的口吻等,感受陶先生和蔼可亲、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之情,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 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简要教学思路]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启发猜想1.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张着翅膀空中飞,专捉害虫有本领。请同学们猜一种昆虫。板书:蜻蜓 2.同学们喜欢蜻蜓吗?有一群小朋友也很喜欢蜻蜓,有一天,他们捉到了一只蜻蜓,可最后,他们却把它给放了。把板书补充完整。 3.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要提出来? 4.学生质疑。

  二、自学课文,理请脉络。

  三、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 这些孩子捉到了几只蜻蜓?

  2.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把它放飞了?

  3. 陶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

  4. 如果你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掉吗?为什么?

  四、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1. 组织课堂讨论

  ① 陶先生看到一群孩子捉蜻蜓,有没有马上叫他们放了?为什么没有马上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如果马上叫他们放了蜻蜓,孩子们会怎么想?怎么做?他们会放吗?

  ② 讨论上面的问题,可以联系教过的第18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把爸爸和陶先生作一下比较,同样是要让别人放掉某样东西,谈谈两人的做法相同吗?

  ③ 最后孩子们为什么会乐意放飞蜻蜓呢?

  主要是以下几点:

  A、 陶先生谈话的态度和蔼可亲,方法巧妙。

  ⑴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开始谈话,显得亲切、平易近人。 结合理解慈爱。 ⑵谈话不是从指责捉蜻蜓开始的,而是从问翠贞蜻蜓吃什么开始,不会引起孩子们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反而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 从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问题,可以看出,由于陶先生态度和蔼,方法巧妙,孩子们已经把他当作了自己的朋友。 结合理解七嘴八舌

  B、 陶先生不摆架子,尊重孩子

  ⑴动作: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

  ⑵表扬翠贞:还是翠贞说得对。

  ⑶征求意见: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C、 陶先生学问大,懂的东西多,谈的是孩子们不了解的知识,新道理,听起来新鲜又有趣。 重点学习第10自然段 合作讨论,蜻蜓的尾巴、眼睛分别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知识,如:蜻蜓的尾巴点水,实际上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晰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分,还能看见在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的神态。 结合理解入神。为什么入神?

  D、 陶先生富有耐心、讲究民主。

  ⑴陶行知最后没有由自己直接放飞蜻蜓,而是把蜻蜓还给了翠贞。

  ⑵还蜻蜓时,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结合理解:商量的口吻 表演:以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2. 小结

  ①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先生谈了蜻蜓之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掉呢?

  ②看到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此时,孩子们会怎么想?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作业设计:

  1、 画一幅蜻蜓图

  2、 写一段话,关于蜻蜓的样子

  3、 写一句保护蜻蜓的宣传语

《放飞蜻蜓》教案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对话,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2—10小节)

  听课文录音2—10小节,观看多媒体,整体感知

  学生自学:在陶行知和小朋友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边读边思考,并画出相关内容。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指名交流

  评议,补充完善

  完整地,有条理地叙述蜻蜓的相关知识

  教师。总结

  感悟朗读

  自读

  指名读

  学生评议

  练读

  感情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11小节)

  自读,感悟:你读懂了什么?

  讨论交流(理解孩子们放飞蜻蜓时的迫切心情)

  朗读感悟

  三、自读讨论,感悟陶行知的为人

  自读思考:陶行知是个什么样的人?

  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总结:陶行知是一个慈爱,有学问,尊重学生,懂得教育方法的大教育家。

  四、课后调查

  陶行知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查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

  板书设计:

  20,放飞蜻蜓

  陶行知

  捉 放

《放飞蜻蜓》教案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对话,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过程:

  一、 学习课文第二段(2-10小节)

  1、 听课文录音2-10小节,观看多媒体,整体感知

  2、 学生自学:在陶行知和小朋友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边读边思考,并画出相关内容。

  3、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 指名交流

  (2) 评议,补充完善

  (3) 完整地、有条理地叙述蜻蜓的相关知识

  (4) 教师总结

  4、 感悟朗读

  (1) 自读

  (2) 指名读

  (3) 学生评议

  (4) 练读

  (5) 感情朗读

  二、 学习课文第三段(11小节)

  1、 自读,感悟:你读懂了什么?

  2、 讨论交流(理解孩子们放飞蜻蜓时的迫切心情)

  3、 朗读感悟

  三、自读讨论,感悟陶行知的为人

  1、 自读思考:陶行知是个什么样的人?

  2、 讨论交流

  3、 教师归纳总结:陶行知是一个慈爱、有学问、尊重学生、懂得教育方法的大教育家。

  四、课后调查

  陶行知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查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

  板书设计:

  20、放飞蜻蜓

  陶行知

  捉→放

《放飞蜻蜓》教案(实用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