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南渡北归作品读书笔记

时间:

南渡北归作品读书笔记3篇(《南渡北归》读书笔记)

本文由吾小秘【www.wxiaomi.cn】会员分享,供您参阅。文内整理了3篇相关范文,平均每篇862个字,阅读大概需要2分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南渡北归作品读书笔记3篇(《南渡北归》读书笔记),供大家赏析。

南渡北归作品读书笔记3篇(《南渡北归》读书笔记)

南渡北归作品读书笔记1

  关于民国,我最先了解的资料应当是年幼时的电视剧,对民国的印象也很刻板:衣香鬓影与纸醉金迷;军阀与戏子。短见。

  之后再看民国,印象最深的是文人。与我的理解,民国是一个宗师辈出的时代,“宗师”而非“人才”。似乎民国的文人总有一些特殊气质。我想最典型的是西南联大。

  那是一个多么辉煌而梦想的学校啊。纵使外界炮火连天,校内的师生们仍然全身心的奉献于知识。看过汪曾祺的散文集《跑警报》里面的资料生动趣味中又让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他们能够在炮火中,淡定的学习,而如今的我们却连上课安静有时都很难做到。

  我想起电影《无问西东》中的一幕,学生与教师一齐在漏水的教室中静坐听雨,多么完美的一幕。那是旧时代的留影。

  我对陈寅恪在王国维悼文中的一句话印象深刻“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我想这也是民国文人的立身要诀。不可否认,民国文人中也有类似于胡兰成者,在中日问题上,由于自我的思想问题,选择了错误的道路。但更多的是类似于章太炎、朱自清等人的清高。

  这些文人,日子过的很不好,他们在名缰利锁中闪躲,在枪炮战火中挺身。可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却不会感到他们的艰难。他们精神的高大让他们那战火中晦暗不明的生命在历史长河中闪烁。

  我对于文人们的了解是很浅薄的,大多是在一些记录文学中了解。但实际上仅有通读他们的作品再结合他们的人生经历才能真正了解他们。林语堂先生前期作品大多是半文半白,我很难通读,更别说陈寅恪、辜鸿铭等人。我较喜欢的文章还是朱自清、梁实秋、鲁迅等人的散文和小说。

  我比较喜欢吃,对民国文人的关于吃的文章也看了很多。大家都说汪曾祺先生关于食物文化写的好,我却更喜欢梁实秋先生的《雅舍谈吃》,梁实秋先生从小生活在老北京,家里比较富裕的他对于北京几个阶层的食物都很有一番见解。果然,文学艺术来自于生活。

  我是比较羡慕那个年代的文化氛围的,但我又想,若我真的存在于那个时代,却未必有那样的精神在战火中学下去。或许,民国文人们的伟大正在那里。他们身处黑暗,却创造出光明。

南渡北归作品读书笔记2

  通常说起历史,人们多会想起一些著名的战役,想到的是战士们的英勇献身,可是这部《南渡北归》却带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读历史。大家都明白鲁迅弃医从文,用思想来影响国人,但其实,大师们所做的还远不止这些。

  书中记载了这么一段历史:1930年9月,梁思永等人到东北进行考古调查,为嫩江流域古代文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也才有了两年后有傅斯年撰写的《东北史纲》,书中第一条便是“近年来考古学者人类学者在中国北部以及东北之努力,已证明史前时代中国北部与中国东北在人种上及文化上是一事。”由此事实依据驳斥了日本人“满蒙在历史上非中国领土”的理论,给日本“指鹿为马”者当头一棒,为中国人大出了一口志气。

  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初梁启超坚持鼓励自我的儿子学习考古,尽力发展国内的考古业的原因了吧。文人们有自我捍卫国家尊严的方式,相比上战场冲锋陷阵,文人们所做的更多是幕后的事,而这些,又如蔺相如和廉颇文武共行般是不可或缺且相辅相承的。

  这本书,带给我更多感动的则是那一代大师们在战乱中奋力保护祖国文化,传承祖国文化的那种坚持,数年颠沛流离,数次哀叹山河破碎,可也许是时代造英雄,这一代文人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依旧保留了进行学术探究的严谨态度,也才有了我们此刻看到的那一本本著作,和那些一点一点被抢救回来的文化。

  而对这一历史温情感受最深的60后作家岳南也传承了这种精神,这本《南渡北归》他写了八年,数次进行实地考察,就如他在采访中所说:“我看到他们当年用什么锅,睡的什么床,描述的时候就更加真实。”而大家也会发现,书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有详细的解释并附上了具体的资料来源。

  最终说一说这本书的封面一行大字:“大师远去再无大师。”我想这也许是欠妥的,不一样的时代需要不一样的人才,此刻也有着很多为发展而努力奋斗,作出大贡献的青年人。但这句话也应当作为对后世的一个警示,在争着评教授职称,为金钱所迷惑双眼的此刻,更应当有些人能够一心扑进科学,把全部生命奉献给自我所从事的学科。

  推荐这本书,就如作者岳南所说的这样,期望你们能在这套书中读到“人文的,追求自然的和自由的生活的那一种,历经苦难而不悔的那种,生活的勇气和精神得到张扬的那种”历史温情。

南渡北归作品读书笔记3

《南渡北归》讲的是民国时期中国大师的群体命运变迁历史。资料夹杂了各类官方文献和野史趣闻,和作者爱憎的感情交织在一齐,勾勒出悲怆又真性情的一个个人物。乱世成就英才,各种挑战人性的底线的事情,让人更加多思而复杂。苦难,是不幸,也是幸运。

  选择——从卢沟桥事件说起

  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张自忠将军,卢沟桥事件开启了这段颠沛流离的历史,当时北平守军是宋哲元、张自忠。卢沟桥之前,张自忠认为能够和平解决与日本的冲突,撤防撤军,私下签订《香月细目》。被社会视为“准汉奸”、“自以为忠”。

  后参加多场对日战争,1940年,张自忠在对日的枣宜会站中全军覆没,战死。

  别人做的选择,是基于他当时所获得的信息而做的确定。上帝视角来审判他人的选择时,你在局内未必会做的更好。

  传闻——从一个风流韵事说起

  故事:广为流传的版本中,林徽因将徐志摩失事飞机残骸悬于卧室,彼时至今各类小文章据此有了各种猜测,演绎,脑补一系列的故事推测林徽因和梁思成的不和睦,熬成一碗碗的鸡汤。

  在另外一个版本里,林徽因保留的飞机残骸有两片,另一片是其胞弟林恒对日空战阵亡的飞机残骸。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貌,感情这种事或者当事人也讲不清楚。别人告诉你一些事情,是为了论证他的道理。你信不信他的论据,你的道理是什么?

  资历——陈寅格的那份学历

  故事:陈寅格太有才华,也许他的大脑就是一个超级电脑。阅历丰富——多国游学;超强记忆——引文据典,涉猎广泛;逻辑严谨——从《琵琶行》推断歌女家乡,所嫁人情景等;简直是天生的学问家,被称为“教授的教授”。

  陈寅格游学多地,哈佛、柏林转了一圈,却没有拿一份博士文凭回来,完全为求职而求职。也正是这一点,让好友吴宓聘用他做教授时费劲力气。

  要么让自我拥有陈寅格那份出色的才华,要么就脚踏实地一步步做事情。

南渡北归作品读书笔记3篇(《南渡北归》读书笔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