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莫泊桑拜师》教案

时间:

《莫泊桑拜师》教案10篇

《莫泊桑拜师》教案 篇1

  莫泊桑拜师

  三元实验小学 沈雪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了解课文有关背景。

  2、能力目标: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3、情感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莫泊桑三次拜师,福楼拜对他的指导所说的话。

  难点:学习福楼拜是如何指导莫泊桑的,从三次不同层次的指导中,明白仔细观察、刻苦练笔、用心揣摩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了解课文有关背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莫泊桑拜福楼拜为师的原因。

  教学重点:

  读熟课文,了解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梅兰芳学艺》,我们感动于他学戏时的刻苦与认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莫泊桑是如何拜师的。

  二、检查预习

  1、通过预习课文,你对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哪些初步的了解?

  (1)汇报对莫泊桑的了解,师相机补充介绍。

  出示课件:(简介莫泊桑: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1880年发表著名短篇小说《羊脂球》,还写有《一生》,《俊友》,《温泉》等六部长篇小说,三部游记和许多政论文章。)

  (2)汇报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抓住课题进行指导。

  2、检查预习课文情况。

  1、指名读课文段落,其余生认真听,读错的地方予以纠正。

  2、根据学生读课文情况,出示容易读错的词语。(课件出示)

  孜孜不倦,酷爱 ,揣摩,烙印,

  一无所获,万般无奈,

  富丽堂皇,滔滔不绝

  a、指名读。

  b、齐读。

  3、再选择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4、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写了莫泊桑几次拜访福楼拜。

  (三次)

  5、三读课文,把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多读两遍。指名读。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那么,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呢?

  请你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找原因。

  2、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莫泊桑从小就热爱写作?(酷爱,孜孜不倦)

  3、面对自己平平常常的作品,莫泊桑的心情怎样?(焦急万分)所以,他去拜福楼拜为师。

  4、了解福楼拜。(可生介绍或老师介绍)

  5、用自己的话说说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6、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生字。

  1、齐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2、这些词语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师重点指导“陋”的写法和辨析形声字“揣”。

  2、学生书写钢笔字,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莫泊桑三次拜师,福楼拜对他的指导所说的话。

  教学难点:学习福楼拜是如何指导莫泊桑的,从三次不同层次的指导中,明白仔细观察、刻苦练笔、用心揣摩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一些词语。

  2、说说莫泊桑为什么要拜福楼拜为师?

  3、课文中写了莫泊桑几次拜访福楼拜?

  二、一次拜访,感悟“勤奋”

  1、莫泊桑三次拜访了福楼拜, 让我们走进课文,先来看看莫泊桑第一次来到老师家里是怎样的情况。这是课文的几到几小节?(2——5)

  2、这一部分重点写了莫泊桑和老师之间的对话,(指名两人分角色读对话)注意他们两人说话的语气,要读得恰如其分!

  3、 对于莫泊桑的困惑,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的问题之所在,你们知道他的问题在哪儿吗?

  (功夫还不到家)

  课件出示:这个问题很简单,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齐读)

  4、 老师所说的功夫(板书:功夫)指的是什么?

  板书:肯吃苦,勤练习

  5、怎么肯吃苦,勤练习,举例说来就是——(指名读例子)

  三、二次拜访,感悟“仔细观察”

  1、 那么莫泊桑有没有按老师说的去下功夫了呢?这次他的功夫下到家了吗?自己读一读写莫泊桑第二次拜访老师的部分。

  2、他下功夫了吗?从哪里看出来?

  (生交流相关句子)

  3、 他这次功夫下到家了吗?又从哪里看出来的?

  4、他明明已经按老师说的话做了,为什么你们还认为他的功夫还没下到家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老师说的话,看看这功夫还没有更深的意思。(生读老师说的话)

  5、老师看到的马车和莫泊桑看到的一样吗?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6、 师小结:老师不仅是看马车,他还看到了不同样子的马车,不同天气下的马车,走不同的路的马车,甚至还看到了驾车的人,你看和学生相比较而言,老师看得是更加仔细。

  7、现在你能体会到这功夫里还有怎样的意思?

  板书:仔细观察

  8、 指导朗读

  这么精辟的道理,老师可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举了一连串的例子,用了一连串的问句让学生自己感悟到的,那么你们能试着用老师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吗?

  9、引读第八自然段

  老师说的话像烙印一样深深印在莫泊桑的心上,从此以后他就按老师说的那样去下功夫,(引读|)从此他天天——全神贯注地——从中获得了——写了——于是——

  四、三次拜访,感悟“用心揣摩”

  1、看来莫泊桑对自己的“功夫”还不满意,所以才会又来请老师指导,请大家默读第九自然段,看看福楼拜是怎么教莫泊桑继续下功夫的,你读了他的话对功夫有没有更深的理解。

  2、“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课件出示)

  先请学生说自己的体会,师联系前文进行小结。

  指导读句子。

  3、“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先请学生自己谈体会。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老师还举了一些例子,指名读例子,并联系例子体会什么是别人没有发现的特点。

  师小结:

  是呀,正像大哲学家黑格尔说过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我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不仅要仔细,还要用心揣摩,体会他们的独特之处,抓住他们的精神本质。

  指导读句子。

  3、 现在你知道老师所说的“功夫”究竟还含有怎样的意思吗?

  板书:用心揣摩

  五、拓展延伸

  1、 在老师这样的循循善诱,耐心细致地指导下,最后莫泊桑的功夫到家了吗?从哪里看出来?

  2、是呀,“功到自然成”,最终莫泊桑成了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作家,他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流传于世,例如《项链》就是一篇举世闻名的名作。

  3、 师简介故事内容。(机动)

  4、赏析《项链》片断。(机动)

  六、总结全文

  现在你知道要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该怎样下“功夫”了吗?就是要像莫泊桑那样(说板书内容)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莫泊桑的有关作品。

  板书

  莫泊桑拜师

  功夫:

  肯吃苦,勤练习

  仔细观察

  用心揣摩

《莫泊桑拜师》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福楼拜是如何指导莫泊桑的,明白仔细观察、刻苦练笔、不断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3、能感受到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福楼拜是如何指导莫泊桑的,明白仔细观察、刻苦练笔、不断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教学难点:

  能感受到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课件

  ●主要板书计划

  莫泊桑拜师

  莫泊桑 福楼拜

  孜孜不倦焦急万分直截了当

  万般无奈滔滔不绝

  全神贯注 (循循善诱、语重心长)

  仔细观察用心揣摩

  勤学 善教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1、抄写词语;2、默写词语;3、综合练习

  课外: 1、预习课文(读;解课后的词;写感受);2、小练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 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词语以及意思。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条理,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世界上什么家最难培养?

  2、揭示课题,简介莫泊桑。阅读“作家名片——莫伯桑”

  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著名作品有《项链》、《羊脂球》、《俊友》等。

  3、简介文中的师——福楼拜。

  福楼拜:19世纪中叶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反映了1848-1871年间法国的时代风貌,揭露了丑恶鄙俗的资产阶级社会。他的“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理论和精雕细刻的艺术风格,在法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著名作品有《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划生字词语以及文中的重点词语。)

  2、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引导分段。围绕拜师的起因、经过、结果来理解课文。

  第一段(第1自然段):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第二段(第2—9自然段):莫泊桑拜师的经过。

  第三段(第10自然段):莫泊桑拜师的结果。

  5、找出福楼拜指导莫伯桑的句子,反复朗读。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

  2、哪些词语写出了莫泊桑热爱写作?(“酷爱”、孜孜不倦 焦急万分、理解酷爱并用“酷爱”说一句话)

  3、指导朗读。

  四、小结

  五、作业

  1、抄写词语以及课后的重点句子。

  2、查找并开始阅读莫泊桑的作品。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相关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福楼拜是如何指导莫泊桑的,明白仔细观察、刻苦练笔、不断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3、能感受到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福楼拜是如何指导莫泊桑的,明白仔细观察、刻苦练笔、不断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教学难点:感受到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齐读课题。

  “文中的四字词语较多,指名请同学按要求朗读。a描写景物的b描写莫伯桑的c描写福楼拜的”

  1、词语:

  酷爱写作 孜孜不倦 焦急万分 一无所获 万般无奈

  全神贯注 仔细观察 用心揣摩 直截了当 滔滔不绝

  富丽堂皇 装饰简陋 烈日炎炎 狂风暴雨

  |“在上节课中,我们还学习了第一段。第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2、 出示内容,指读第一段。

  3、 指名说说莫伯桑为什么要拜师?

  (根据回答板书:焦急万分 虚心求教)

  (过渡:这一节向我们介绍了莫伯桑拜师的原因,那么,莫伯桑拜师的结果是什么呢?)

  二、学习第三段。

  1、出示课文内容。

  2、指名读。

  3指名说说莫伯桑取得了什么成就?(从“终于”一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他能取得这样的成就的原因是什么呢?用上“因为……所以……”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仔细观察 用心揣摩)

  过渡:“莫伯桑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头。”那么,福楼拜究竟是怎样指点莫泊桑的?莫泊桑从老师的话中得到了什么样的收获?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部分。

  二、学习第二段

  1、 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读圈划。教师巡视。

  自读提示:

  一、莫泊桑几次求教老师?(用“∕”标出)

  二、每一次,老师是怎样回答的?你认为老师话语中的关键语句是什么?把它画出来。

  三、老师是在莫泊桑什么情况下说出这样的话语的?

  四、莫泊桑从老师的话中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2、 讨论交流。

  a、莫泊桑一共几次向福楼拜求教?(三次)

  ※ 交流第一次求教的情况

  ①交流找出的老师最关键的一句话。

  a“你的功夫还不到家。”(b“肯吃苦,勤练习。”)(出示)

  ② 指导朗读这一句。福楼拜在说这些话时是什么语气?理解“直截了当” 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读他的话。

  福楼拜是针对什么来说这句话的?(莫泊桑觉得自己文章写不生动。)

  指读莫泊桑的话。“坦白”一词什么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虚心求教,直言不讳)

  ③福楼拜认为必须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肯吃苦,勤练习。”(出示)怎样才算是“肯吃苦,勤练习。”呢?(表现在“每天、详详细细、长期”)指名读他的话。

  ④指导分角色朗读2-5小节。

  ⑤说说莫泊桑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若学生先说b句,则这样引导:“这”制的是什么?福楼拜认为莫泊桑的文章存在社呢们问题?出示a句。)

  ※ 交流第二次求教的情况

  ① 自读课文,找出老师最关键的一句话。

  “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好些呢?”

  ②这次老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③莫泊桑又是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会这样呢?

  (板书、理解“万般无奈”。你从哪些他的哪些言行中感悟到他的“万般无奈”?通过感悟“真的站在门口”“看了一天”“又连续看了两天”感受莫伯桑的“万般无奈”。)练习朗读描写莫泊桑的句子。

  ④指导朗读福楼拜的话。

  这次,福楼拜说了很多话,哪个词语可以形容?(滔滔不绝)练习朗读福楼拜的话语,说说你从他的话语中发现了什么?这些话有什么特点?

  (有。1、一连用了九个问句。它们的读法一样吗?——(分句出示)区分反问句与一般的疑问。——自由读,反复读。

  ——你从福楼拜滔滔不绝的话语中感受到了什么(循循善诱 既严肃又耐心。)?

  练习朗读。

  2、三个“不”有什么特点?你觉得怎样读比较好?为什么?)

  ⑤指名朗读,分角色朗读。

  ⑥说说莫泊桑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过渡:“老师的话在莫伯桑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引读:“从此……写了一些作品。”那么,莫伯桑三次去老师那里,又得到了什么教益呢?

  ※ 交流第三次求教的情况

  ① 自读课文,找出老师最关键的一句话。

  一、回答b句。

  a“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

  b“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出示)

  ② 这次老师是又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取得了一些进步以后的指导。)

  ③ 对于莫泊桑的进步,福楼拜是怎样加于肯定和鼓励的?

  ④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a句。

  二、回答a句。

  1、 这次老师是又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取得了一些进步以后的指导。)

  教师引导:进步后,应该是肯定和赞扬,你看出老师的赞扬和肯定了吗?(生读相关句子)但老师马上话锋一转,说——(学生接读)

  2、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持之以恒的训练对于成功起到重要的作用。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功。”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吗?)

  师:才气,是写作时表现出来的下笔如有神,生活中,靠着持之以恒,勃朗特姐妹有了才气,海伦凯勒有了才气——再读句子a。

  3、对于写作,福楼拜是怎样加于指导的?再读b句。

  4、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从这句话中,你又读明白了什么呢?

  (写作不只是要仔细观察,还要透过表象认识特点。只有抓住特点才能写得生动感人,而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就需要作者独具慧眼,超越一般写出 的独有特色,否则,人云亦云,哪里能写出别具一格的作品来呢?)

  5、再读b句,说说还有哪些话是围绕这句话讲的。

  6、这里,福楼拜一说、再说、又继续说,想想,老师说话的语气和神态,可以用哪些词放入提示语?(看图想象)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学生齐读老师的话,教师读提示语。

  7、听了老师的话,莫泊桑有什么样的反应?(专心。板书:全神贯注)他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呢?

  8、指导分角色朗读。

  9小节:莫泊桑三次登门求教,受益匪浅。他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头——引读最后一节。

  四、述说感受

  1、通过学习课文,你觉得福楼拜是个怎样的老师?而莫泊桑又是一个怎样的学生呢?联系课文中的词句谈看法。根据回答板书:勤学 善教

  2、你从课文中还学到了些什么?(a、写作说话方法:有理有据、善于观察、抓住特点b、做事态度:坚持不懈、勤奋踏实)

  六、作业

  1、 阅读莫伯桑的名篇《我的叔叔于勒 》《项链》

  2、完成2号本作业。

  3、小练笔:写一种职业人物的精气神

《莫泊桑拜师》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简介莫泊桑。

  2、谈话导入: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的作品,也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那么,莫泊桑是怎样拜师学习写作的呢?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3、思考分段,感知大意。

  第一段(1)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第二段(2~9)莫泊桑拜师的经过。

  第三段(10)莫泊桑拜师的结果。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莫泊从小就热爱写作?(酷爱、孜孜不倦)

  3、莫泊桑面对自己的作品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他的心情怎样?(焦急万分)

  4、简介福楼拜。

  5、用自己的话说说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6、指导朗读。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2。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讲读第二段

  1、教师范读。

  2、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莫泊桑三次去福楼拜家中求教的情况)

  3、福楼拜每次都说了些什么?所说的话中哪句话最关键?默读课文后回答。

  1)朗读第一句:“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①福楼拜是针对什么说这句话的?

  ②从他直截了当地说,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福楼拜认为必须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

  2)朗读第二句:“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①福楼拜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②莫泊是怎样的心情?

  ③指导朗读福楼拜讲的这句话,想象福楼拜那娓娓道来的样子,对“滔滔不绝”加深感悟。

  ④指导分角色朗读,结合幻灯片,将师生对话的情景再现出来。

  3)朗读第三句话:“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①为什么说这句话在这段中最关键?下面的哪些话分别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②这些再次说明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③对福楼拜的教诲,莫泊桑有什么反应?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④指导朗读。

  4、小结:课文写莫泊桑拜师的经过,共写了他三次求教的情况,着重写了师生二人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看出什么?

  (一是师生二人一个善教一个勤学的特点,二是写好作品必须从哪些方面方面去努力。)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思考:莫泊桑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齐读,进一步体会莫泊桑的勤奋好学。

  四、讨论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你打算今后怎样向莫泊桑学习?

  请学生上台各抒已见,师适当表扬鼓励。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4。

  2、朗读课文。

  附板书:

  莫泊桑拜师

  莫泊桑福楼拜

  焦急万分虚心求教功夫还不到家,要肯吃苦勤练习

  一无所获再次求教怎么没有什么好写呢?

  全神贯注坚持观察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特点

  ↓↓

  勤学善教

《莫泊桑拜师》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简介莫泊桑。

  2、谈话导入: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的作品,也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那么,莫泊桑是怎样拜师学习写作的呢?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不懂的词语。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3、思考分段,感知大意。

  第一段(1)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第二段(2~9)莫泊桑拜师的经过。

  第三段(10)莫泊桑拜师的结果。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莫泊从小就热爱写作?(酷爱、孜孜不倦)

  3、莫泊桑面对自己的作品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他的心情怎样?(焦急万分)

  4、简介福楼拜。

  5、用自己的话说说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6、指导朗读。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2。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造句。

  酷爱

  滔滔不绝

  二、讲读第二段

  1、教师范读。

  2、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莫泊桑三次去福楼拜家中求教的情况)

  3、福楼拜每次都说了些什么?所说的话中哪句话最关键?默读课文后回答。

  1)朗读第一句:“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①福楼拜是针对什么说这句话的?

  ②从他直截了当地说,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福楼拜认为必须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

  2)朗读第二句:“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①福楼拜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②莫泊是怎样的心情?

  ③指导朗读福楼拜讲的这句话,想象福楼拜那娓娓道来的样子,对“滔滔不绝”加深感悟。

  ④指导分角色朗读,结合幻灯片,将师生对话的情景再现出来。

  3)朗读第三句话:“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①为什么说这句话在这段中最关键?下面的哪些话分别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②这些再次说明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③对福楼拜的教诲,莫泊桑有什么反应?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④指导朗读。

  4、小结:课文写莫泊桑拜师的经过,共写了他三次求教的情况,着重写了师生二人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看出什么?

  (一是师生二人一个善教一个勤学的特点,二是写好作品必须从哪些方面方面去努力。)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思考:莫泊桑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齐读,进一步体会莫泊桑的勤奋好学。

  四、讨论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你打算今后怎样向莫泊桑学习?

  请学生上台各抒已见,师适当表扬鼓励。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4。

  2、朗读课文。

  附板书:

  10

  莫泊桑拜师

  莫泊桑

  福楼拜

  焦急万分虚心求教

  功夫还不到家,要肯吃苦勤练习

  一无所获再次求教

  怎么没有什么好写呢?

  全神贯注坚持观察

  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特点

  ↓

  ↓

  勤学

  善教

《莫泊桑拜师》教案 篇5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10课《莫泊桑拜师》,齐读课题。

  生:(齐读)莫泊桑拜师。

  师:在读题时,你们想到些什么,有些什么推测?

  生:读题时,我想到课文写的这个人——莫泊桑可能是一个外国人。

  生:读题时,我推想课文重点可能会写莫泊桑拜师学习的经过。

  生:读题时,我想到这篇文章中应该会写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以及他拜师学习的结果怎么样等内容。

  师:在读题时,大家的脑海中有没有产生过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呢?

  生:我想知道莫泊桑是个什么人。

  生:我的问题是莫泊桑向谁拜师学习的。

  生:我想搞清楚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学习,他是怎样拜师学习的,结果又如何。

  生:我想知道莫泊桑拜师最终学到了什么。

  师:这些有价值的问题正是我们读书时要着重思考的。不过,有些问题大家在预习中可能已经得到了解决,现在我们就做交流。

  生: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小说家。他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羊脂球》引起轰动,此后陆续写了一大批短篇小说,博得“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赞誉。此外,他还写有《项链》《一生》《俊友》等小说。

  生:福楼拜也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的写作态度很严谨,主张文学应当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很注重艺术和语言的完美.

《莫泊桑拜师》教案 篇6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莫泊桑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怀着一种急切的心情,拜谁为师?(点击出示)

  3.课文写了莫泊桑几次拜师?

  二、一次拜访,感悟“勤奋”

  1.莫泊桑三次拜访福楼拜,福楼拜这位老师分别教了他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先来看看莫泊桑第一次拜师的经过。(2~5)福楼拜说了什么?哪句话最关键?画出来。

  2.对于莫泊桑的困惑,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的问题之所在,你们知道他的问题在哪儿吗?

(1)出示:这个问题很简单,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齐读)

(2)老师所说的功夫指的是什么?(板书:功夫 肯吃苦,勤练习)

(3)怎样做是“肯吃苦,勤练习”?举例说来就是——(指名读例子)

  3.这一部分重点写了莫泊桑和老师之间的对话,(指名两人分角色读对话):

▲两人读,指导:注意他们两人说话的语气(虚心坦白、急切;直截了当)

▲女(莫泊桑)男(福楼拜)齐读。

  三、二次拜访,感悟“仔细观察”

  1.谈话:那么,莫泊桑有没有按老师说的去下“功夫”呢?这次他的功夫下到家了吗?自己读读写莫泊桑第二次拜访老师的部分。

  2.交流:

(1)他下功夫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生交流相关句子)

(2)这次,他功夫下到家了吗?又从哪里看出来的?

  3.过渡:他明明已经按老师说的话做了,为什么你们还认为他的功夫还没下到家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老师说的话,看看这功夫还有没有更深的意思?画出最关键的一句。

“怎么说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

(1)同样看马车,老师看到的和莫泊桑看到的一样吗?(逐个出示句子,读)

(2)想象:这些不同情况下的马车分别是什么样的?

(3)小结:同样是看,莫泊桑只看到马车,老师却看到了不同样子的马车,不同天气下的马车,走不同的路的马车,甚至还看到了驾车的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老师看得是更仔细)

(4)现在你能知道这“功夫”里还有怎样的意思?(板书:仔细观察)

(5)这么精辟的道理,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举了一连串的例子,用了一连串的问句让学生自己感悟到的,这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循循善诱)

(6)范读,自读句子,齐读。

  4.不知同学们是否注意到,福楼拜说的一段话中,头尾有两句的意思是一样的!

(1)(出示文字),齐读。

(2)理解反问句。

(3)从这两个反问句和前面的三个“不”字,你还能体会到:福楼拜的话中带有什么意味?说明他是个怎样的人?

(4)指导朗读:指读,指导,男齐。

  四、三次拜访,感悟“用心揣摩”

  1.引读第8自然段:老师说的话像烙印一样深深印在莫泊桑的脑海中,他决心就按老师说的那样去下功夫。从此,他天天——,不是看马车,而是——从中获得了——写了——。然而,他对自己的“功夫”满意吗?于是,他再一次去——

  2.请大家默读第九自然段,想一想:福楼拜是怎么教莫泊桑继续下功夫的?读了他的话,你对“功夫”有没有更深的理解?用“ ”划出关键的句子。

  3.交流:

▲(1)出示:“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

(2)学生说自己的体会,老师联系前文进行小结。

(3)指导读句子。

▲“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1)学生自己谈体会。

(2)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老师还举了一些例子。指名读例子,并联系例子体会什么是别人没有发现的特点。

(3)师小结:是呀,正像大哲学家黑格尔说过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我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不仅要仔细,还要用心揣摩,体会他们的独特之处。

(4)指导读句子。

  4.现在你知道老师所说的“功夫”究竟还含有怎样的意思吗?(板书:用心揣摩)

  五、学习第6节。

  1.在老师的循循善诱、耐心细致地指导下,最后莫泊桑的功夫到家了吗?从哪里看出来?

  2.是呀,“功到自然成”,最终莫泊桑成了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作家,他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流传于世,例如《项链》就是一篇举世闻名的名作。

  3. 师简介《项链》故事内容,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莫泊桑的作品。

  六、总结全文现在你知道要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该怎样下“功夫”了吗?就是要像莫泊桑那样(说板书内容)--

  我们还认识了 的福楼拜和莫泊桑?

  七、布置作业:

  1、阅读莫泊桑的有关作品。  2.周日下午在家门口仔细观察来来往往的各种车辆,把各种车辆的特点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然后进行交流。

《莫泊桑拜师》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学习莫泊桑前两次拜师,弄明白莫泊桑的疑惑所在,读懂福楼拜的话,知道福楼拜是个怎么样的老师。

  3、明白要想写出好作品来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4、让学生感受到莫泊桑的勤学好问,并能自觉以漠泊桑为榜样,做一个勤学好问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1、弄明白莫泊桑的的疑惑所在,读懂福楼拜的话,知道福楼拜是一个怎么样的老师。

  2、 明白要想写出好的作品,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本课采用开门见山导课法。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0课《莫泊桑拜师》,看老师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的预习。听写由本课生字组成的四个词语。设计意图:课标指出,高年级的学生应该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此举意在检查同学们的独立识字能力如何,同时也在督促独能识字能力不够强的学生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1)概括主要内容。先出示以下词语:

  孜孜孜不倦、焦急万分、一无所获、万般无奈、全神贯注、勤奋努力

  先让学生仔细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词语是写谁的。然后让学生选用这些词语说一说《莫泊桑拜师》这个故事。这样做的意图是既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让学生明白抓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2)理清文章脉络。

  A、读最后一自然段,板书“名著”。

  过渡: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文中写了莫泊桑几次拜师?(三次)这三次拜师的结果是(大屏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全班齐读。)

  莫泊桑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头,更加勤奋努力。他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终于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

  生读完后师边总结边板书“名著”二字。

  B、请同学们再看看莫泊桑第一次拜师时带去的是什么,第三次拜师时带去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在“名著”二字前面板书“文章、作品”,最后形成这么一行板书:

  文章→作品→名著

  C、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三个词语,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在老师的指导下,莫泊桑的写作水平越来越高。)

  是啊,莫泊桑写作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他的拜师经历,离不开老师福楼拜的悉心指导。

  三、精读莫泊桑前两次拜师的内容。

  (一)走进莫泊桑第一次拜师。

  1、哪里写的是莫泊桑第一次拜师的内容,请找出来。(2——5自然段)

  2、默读这一部分文字,思考:莫泊桑是带着怎样的困惑去拜师的?

  3、根据学生回答,大屏出示莫泊桑的话

  他坦白地说:“老师,我已经读了很多书,为什么写出来的文章总感到不生动呢?”

  4、仔细琢磨这句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莫泊桑的困惑到底是什么?

  (先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如果学生说的不太准确,就用以下填空的方式帮其梳理清楚:

  老师,都说读书破万卷, ,我已经读了很多书,按理说我应该 ,但是 ,这是为什么呢?

  5、聆听大师的教诲。

  听了莫泊桑的疑惑,福楼拜是怎么说的呢?

  (1)根据学生回答,大屏出示福楼拜的话。

  “这个问题很简单,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2)琢磨福楼拜的这句话。然后用自己话说说你的理解。

  (老师说莫泊桑虽然在写作方面有了一定的功夫,但功夫还不够。学生能理解到上面这层意思就行。)

  (3)福楼拜老师承认莫泊桑在写作方面已经下了一定的功夫了,那么就请同学们联系前文想一想,莫泊桑在哪些方面下了功夫了?

  他从小酷爱写作,孜孜不倦地写下了许多作品,他已经读了很多书,学生会从前文读到这些内容,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多读 勤写

  (4)读了许多书,写了很多文章,福楼拜老师说,只有这些功夫还不够,那么,还要做些什么呢?默读第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福楼拜老师告诉莫泊桑了些什么。

  (告诉莫泊桑要肯吃苦,勤练习;要天天站在家门口看马车;要把看到的情况都记下来;要记详细,还要坚持长时间记下去。)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总结边板书:要天天看,也就是要天天观察(板书观察)原来,要想写出生动的文章,不仅要在读书、写作方面肯吃苦,勤练习,还要在观察方面肯吃苦,勤练习啊。

  (二)走进莫泊桑第二次拜师。

  莫泊桑得到老师的真传,兴冲冲地回到家,老老实实在按老师说的去做。

  1、指名读莫泊桑怎么做的句子,感受莫泊桑的肯吃苦、勤练习的精神,体会他一无所获的莫泊桑万般无奈的心情。

  2、莫泊桑第二次拜师又是带着怎样的疑惑去的呢?

  (1)读莫泊桑的话。

  万般无奈的莫泊桑只得再次来到老师的家,一进门就说

  (生一齐读莫泊桑说的话:我按照您的教导,看了几天马画,没看出什么特殊的东西,那么单调,没有什么好写的。)

  (2)理解莫泊桑的困惑。

  认真读读莫泊桑的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的理解。

  (马车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很单调,没什么好看的,也没什么好写的。)(看马车太没意思了,太无聊了,您为什么要让我看马车呢?)

  (3)针对莫泊桑这样的困惑,福楼拜老师又是如何指导的呢?(指名读福楼拜老师的话,学生读完后大屏出示这段话。)

  (4)品味这段话。

  A、用心读一读这番话,细细品一品,想一想,福楼拜老师想通过这番话告诉莫泊桑什么。这里要放开让学生畅所欲言。

  (告诉莫泊桑马车不单调,很有看头)(告诉莫泊桑看马车不是无聊的事,看马车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想告诉莫泊桑马车里也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有的马车富丽堂皇,有的马车装饰简陋。)(告诉莫泊桑即使是同一辆马车在不同的路上走表现也不一样,上坡时跟下坡时不一样,在马路上走跟在土路上走不一样。)(想告诉莫泊桑即使是同一辆马车在不同的天气情况下表现也不一样,烈日炎炎下一个样,狂风暴雨中一个样。)……

  B、根据自己的体会读好福楼拜老师的话。

  听了福楼拜老师的话,我们才发现,原来马车有这么多值得看的地方!福楼拜老师让莫泊桑看什么,写什么呢?让我们再来用心地读一读福楼拜老师的话吧!

  C、注意这段话的形式。

  再用心看看福楼拜老师的话你会发现,这段话很特别。

  (老师的话全是问句!)

  数一数一连用了几个问号?(九个)

  D、体会这种形式的好处。

  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老师问,学生才会动脑想。老师这样说是为了让莫泊桑好好想一想。)

  (5)走进莫泊桑的内心。

  A、是啊,老师的每一问,都在莫泊桑的心里激起了很大的波澜,那么,他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

  B、师生对读,体会福楼拜的话对莫泊桑产生的巨大影响。

  不,不不!怎么能说没什么东西好写呢?(那么单调的马车,就是没什么好写的嘛。)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我还真没注意)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真不好意思,没太仔细看,我还真说不出来。)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我刚看了三天,还没遇上刮风下雨天呢)上坡时,马怎样用力?(不知道)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我以为只用眼看就行了呢,怎么吆喝根本没听。)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我只顾傻瓜兮兮的看马车了,没看人。)这一些你都能写得清楚吗?(您说的这些我都没看到,怎么能写清楚呢?)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现在我知道了。马车竟然有那么丰富的内容,有那么多可看的,可写的。以后,我一定按您的教导去做,用心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样,我就一定会有东西可写了。)

  (6)、你们看,听了福楼拜这样一指点,莫泊桑恍然大悟。请你说说,福楼拜是一位怎么样的老师?

  (很会教育学生。教育有方。循循善诱……)

  (7)理解“滔滔不绝”的意思,读出滔滔不绝的感觉。

  这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口气说出了九个问题,用书上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滔滔不绝。请同学们滔滔不绝地再读一读福楼拜老师的话,让他的教诲也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吧。

  四、课堂小结。

  老师的这次教诲莫泊桑铭记在心,回去后他在观察方面更加肯吃苦,勤练习了。于是他写出来的东西终于可以称为“作品”了。那么,要想写出“名著”来,还需要有哪方面的功夫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板书

  20、莫泊桑拜师

  多读 文章

  勤写 ↓

  观察 作品

  ↓

  名著

《莫泊桑拜师》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10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学习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学习写作的方法。

  二、教学准备

  搜集法国作家福楼拜,莫泊桑的资料。

  三、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批读文,既要从读中学习写作的方法,又要让学生养成边读边体会,边批准的学习习惯,可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喜欢的句子作批注,学会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文叙述了法国作家莫泊桑青年时请福楼拜指导写作,经过老师的细心指导,莫泊桑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本文按事情收展顺序,写了莫泊桑三次向福楼拜请教的事。叙述条理清楚,层层推进,由指导如何观察到如何写作一目了然。第一次莫泊桑酷爱写作却平平常常,向老师请教文章怎样才生动?然后是莫泊桑觉得观察后仍设计好写的,再去请教老师。第三次是将观察所写出的作品请老师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读福楼拜的话,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读中弄明的观察,写作的方法。从福楼拜的三次谈话中,让学生懂得:观察要有目的、讲方法;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不同情境中去细心观察体会,发现其不同特点,并把它写下来。莫泊桑正是运用这样的方法才写出了许多世界名著,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就是要用这样的方法去观察,用这样的方法去写作。

  课文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弄明白莫泊桑是怎样下功夫?使功夫练到家的?

  教学建议:2课时

  四、解读与提示

  1—2自然段:介绍了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年青时向福楼拜请教的原因。抓重点词“酷爱”理解。

  3—5自然段:写了老师要他下功夫,把每天看到的情况,详细记录下来,区别“功夫”和“下功夫”。

  “功夫不到家”中的“功夫”指的是写作水平、写作能力、技巧等,“下功夫”就是肯吃苦、勤练习,引导学生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莫泊桑在下功夫?

  第6自然段:介绍了莫泊桑观察后仍一无所获,再次来到老师家。

  第7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引导学生朗读,读中感悟,从福楼拜的话中体会观察方法,要注意观察同一事物的不同的方面,观察不同的场景、不同时候、不同季节的差异,只有多方面、多角度去细心观察,要写的材料就会有很我。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积累写作材料的生活的有心人。

  第8自然段:抓重点词“天天”、“全神贯注”来理解莫泊桑是怎样下功夫的。全神贯注:精力高度集中。

  第9自然段:告诉我们如何写作。不但要仔细观察,还要发现特点、写出特点,写出的东西才会各具特色,尽显纷呈。

  识字教学: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读准字音,注意平翘舌音。

  2、注意生字“貌”的字形,偏旁的写法,“陋”字中的位置。

  3、学生练习书写,展示典型作业,引导学生自评互评。

《莫泊桑拜师》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善教和莫泊桑的勤学。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语言感受福楼拜的善教和莫泊桑的勤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听写。

  2、交流人物资料。

  三、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

  1、几次拜师?分别在哪里写到?

  2、简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学习第一次“请教”

  1、自由读2——5自然段,看看莫泊桑怎样请教的,福楼拜如何指导的?

  2、通过莫泊桑的话体会他的困惑到底是什么。

  3、抓住福楼拜关键的话“功夫还不到家”,品味大师第一次指导的针对性。

  4、福楼拜认为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呢? 体会福楼拜就是指导莫泊桑在观察方面肯吃苦,勤练习的。

  5、感受莫泊桑“万般无奈”的心情及困惑。

  五、学习第二次“请教”

  1、抓住人物的语言特点,感受福楼拜的善教。

  2、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六、小结。

《莫泊桑拜师》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会读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风尘仆仆、迎候、等候”等词语及一个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教学难点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

  2.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含义。感悟孔子老子品行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概述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年轻时历经艰辛拜老子为师的故事。(完成主体板书)

  2.提问过渡:读了这篇课文,你喜欢文中的孔子和老子吗?作者喜欢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

  二、品读课文

(一)学习全文中心句。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小黑板出示)

  1.指名读。

  2.这句话写了谁?主要写谁?重点写他的什么?

  3.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过渡: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孔子有哪些美好品行值得人们敬重?

(二)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把能体现孔子美好品行的句子用“——”画出来,并写上批注,说说你了解到一个怎样的孔子?(读、画、写、说)

(三)学生反馈。

  第一板块感受孔子的辛苦

  1.生:我读出的是一个不怕吃苦的孔子。我是从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读出来的。

  2.小黑板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3.指名读。

  4.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请用一个字来形容。——苦

  5.你是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比较句子,体会“终于”

  几个月后,他走到了洛阳。

  几个月后,他终于走到了洛阳。(小黑板出示)

  师:哪句好?为什么不能删去“终于”这个词语。

  生:因为路途遥远——“上千里”。我们想象一下,孔子从曲阜出发,一里、俩里、三里、四里、五里……就这样一里一里地走,一直走了上千里,他终于走到了洛阳。

  师:累吗?请你把孔子的劳累读出来。(指名读)还有理由吗?

  生:因为孔子的旅途十分辛苦——“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指名读词语,说意思,齐读词语。

  师:苦吗?请把孔子的苦读出来。(齐读)

  师:孔子就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走了一里又一里,走了一天又一天,走了一月又一月,就这样走啊走,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今天,他——终于走到了洛阳。

  6.全班齐读。把孔子的苦、孔子的累读出来。

  7.师:此时此刻,如果你见到这个不怕吃苦的孔子,你会对他说什么?

  8.生反馈。

  过渡:当孔子来到老子面前时,老子又对他说了什么呢?

  第二板块感受孔子的谦虚礼貌

  感受礼貌

  学生默读,找出对话,同桌分角色读,读完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孔子。

  小黑板出示对话。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研究学问你不必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学生补充词语(迎候、等候)。

  指名分角色读。

  说体会:彬彬有礼。还有哪些词语体现了他们的彬彬有礼?

  师:没礼貌的人会怎么问?请你试着问问。(让学生从对比中体会孔子的礼貌)让我们学学孔子,彬彬有礼地拜见老师吧。

  指名分角色读,男女生对读。

  感受谦虚好学

  通过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含义感受孔子的谦虚。

  老子说……你认为呢?(再读第一段,重点词“远近闻名”)

  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的意思。(学无止境)请联系实际生活实际来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引读:我们知道

  孔子之所以跋山涉水、不远千里去拜师,是因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孔子之所以风尘仆仆、不辞辛劳去拜师,是因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孔子之所以求知若渴、迫不及待去拜师,还是因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从这里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孔子?(谦虚好学)

  指名分角色读。全班分角色读。

  师小结:对呀,活到老,学到老。你要学习,我要学习,我们所有人的人都需要不断学习。因为——(生齐)“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第三板块感受老子的谦虚、礼貌、大度

  过渡:文章除了写孔子还写了——老子(谦和、知礼、诲人不倦)

  学生说老子。

  指名班上表演读,注意读出彬彬有礼。(学生认真看插图)

  全班同学分角色读对话。

  齐读最后一段。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

  三、拓展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者你决定今天怎么做?

  四、总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表达我们对孔子和老子的敬意。那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

  孔子————拜师(老子)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莫泊桑拜师》教案10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