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高二历史知识点梳理

时间:

高二历史知识点梳理9篇

高二历史知识点梳理 篇1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

  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2、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

(1)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2)强调人的价值。

(3)代表人物及主张: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二、美德即知识

  1、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4)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2、影响: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一书,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主张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

  2、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级的。

高二历史知识点梳理 篇2

  一、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

  造纸术:西汉已发明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

  印刷术:隋唐雕版印刷术%26mdash;%26mdash;《金刚经》;北宋活字印刷术。

  火药:唐末开始用于战争。

  指南针:战国司南;北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数学

《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算筹和算盘推动古代计算的发展。

  天文

  留下了世界上最早日食、月食、太阳黑子以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编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

  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浑仪、简仪。

  历法

《夏小正》、%26ldquo;殷历%26rdquo;。《授时历》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比现行公历早3百年,对指导农业生产帮助很大。

  农学

  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汜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医学

  西汉编订《黄帝内经》%26mdash;%26mdash;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26mdash;%26mdash;%26ldquo;万世宝典%26rdquo;。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26mdash;%26mdash;%26ldquo;东方药物巨典%26rdquo;。

  二、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学成就

  春秋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战国

  新的诗歌题材%26mdash;%26mdash;楚辞,《离骚》,屈原

  汉朝

  司马相如、张衡

  半文半诗的综合文体%26mdash;%26mdash;赋

  唐诗

  初唐:王勃、陈子昂。

  盛唐: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李白(%26ldquo;诗仙%26rdquo;)、杜甫(%26ldquo;诗圣%26rdquo;。)

  中唐:白居易

  晚唐:杜牧和李商隐

  诗歌的黄金时期,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

  宋词

  柳永、李清照、辛弃疾、苏轼

  婉约派:柳永(《雨霖铃》)、李清照(《声声慢》)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元曲

  关汉卿、马致远

  关汉卿《窦娥冤》

  明清小说

  曹雪芹等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

  三、中国古代的艺术成就

(1)汉字:原始社会晚期起源于%26ldquo;文字图画%26rdquo;,经历了: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的演变发展过程。

(2)书法艺术的发展: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楷书发展:始于东汉,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初唐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草书发展: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魏晋以来盛行不衰,名家辈出。代表人物:盛唐的张旭、怀素等。

  行书发展:经过东汉至西晋约两个多世纪的演变,书体完全成熟。代表:王羲之等。

(3)绘画:

  起源:远古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战国:楚国帛画《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隋唐五代时期: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初唐阎立本的《步辇图》。盛唐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长卷。

  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徐渭的《黄甲图》、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

(4)戏曲:

  京剧: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道光年间%26ldquo;徽汉合流%26rdquo;的局面;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并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著名的%26ldquo;同光十三绝%26rdquo;;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京剧迎来了它的繁荣期。京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风靡全国,被誉为%26ldquo;国剧%26rdquo;。民国以来,又逐步走向世界。

  其他戏剧剧种:秦腔、越剧、川剧、粤剧、黄梅戏等出现。

高二历史知识点梳理 篇3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二历史知识点梳理 篇4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清静无为,或者说是“无为而治”。主张顺其自然,不求名、不求利,淡视生死。

  1、主要思想

  自由观——逍遥游。就是绝对自由,这种绝对自由是庄周幻想出来的,是不依赖外界任何事物的绝对自由。

  政治观——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提出“绝圣弃知”的主张,认为“圣人不死,大盗不起”,“绝圣弃知,大盗乃止。”又说,“主上喜好施智巧,用机谋而不求至道,那么天下就要大乱了。”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社会的弊端,提出了“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名言。

  认识论一一将人的知识分为有为的小知与无为的大知,提倡无为的大知,摈弃有为的小知。认为以有限的智慧去探究无穷大的领域,必然会述乱而无所收获。

  2、庄子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高二历史知识点梳理 篇5

  一、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

  造纸术:西汉已发明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

  印刷术:隋唐雕版印刷术%26mdash;%26mdash;《金刚经》;北宋活字印刷术。

  火药:唐末开始用于战争。

  指南针:战国司南;北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数学

《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算筹和算盘推动古代计算的发展。

  天文

  留下了世界上最早日食、月食、太阳黑子以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编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

  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浑仪、简仪。

  历法

《夏小正》、%26ldquo;殷历%26rdquo;。《授时历》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比现行公历早3百年,对指导农业生产帮助很大。

  农学

  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汜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医学

  西汉编订《黄帝内经》%26mdash;%26mdash;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26mdash;%26mdash;%26ldquo;万世宝典%26rdquo;。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26mdash;%26mdash;%26ldquo;东方药物巨典%26rdquo;。

  二、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学成就

  春秋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战国

  新的诗歌题材%26mdash;%26mdash;楚辞,《离骚》,屈原

  汉朝

  司马相如、张衡

  半文半诗的综合文体%26mdash;%26mdash;赋

  唐诗

  初唐:王勃、陈子昂。

  盛唐: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李白(%26ldquo;诗仙%26rdquo;)、杜甫(%26ldquo;诗圣%26rdquo;。)

  中唐:白居易

  晚唐:杜牧和李商隐

  诗歌的黄金时期,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

  宋词

  柳永、李清照、辛弃疾、苏轼

  婉约派:柳永(《雨霖铃》)、李清照(《声声慢》)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元曲

  关汉卿、马致远

  关汉卿《窦娥冤》

  明清小说

  曹雪芹等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

  三、中国古代的艺术成就

(1)汉字:原始社会晚期起源于%26ldquo;文字图画%26rdquo;,经历了: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的演变发展过程。

(2)书法艺术的发展: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楷书发展:始于东汉,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初唐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草书发展: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魏晋以来盛行不衰,名家辈出。代表人物:盛唐的张旭、怀素等。

  行书发展:经过东汉至西晋约两个多世纪的演变,书体完全成熟。代表:王羲之等。

(3)绘画:

  起源:远古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战国:楚国帛画《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隋唐五代时期: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初唐阎立本的《步辇图》。盛唐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长卷。

  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徐渭的《黄甲图》、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

(4)戏曲:

  京剧: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道光年间%26ldquo;徽汉合流%26rdquo;的局面;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并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著名的%26ldquo;同光十三绝%26rdquo;;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京剧迎来了它的繁荣期。京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风靡全国,被誉为%26ldquo;国剧%26rdquo;。民国以来,又逐步走向世界。

  其他戏剧剧种:秦腔、越剧、川剧、粤剧、黄梅戏等出现。

高二历史知识点梳理 篇6

  一、经典物理学

  伽利略

(16-17世纪,意大利)

  被誉为%26ldquo;近代科学之父%26rdquo;;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并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牛顿

(17世纪,英国)

  建立了(经典力学基本体系),即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3)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最成功的范例。

  二、现代物理学

  相对论

  爱因斯坦(20世纪初,德国

  相对论内容: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时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是物理学领域一次重大革命。

  量子论

  最先由德国物理学家普郎克于1900年提出量子假说。

  爱因斯坦(20世纪初)提出光的量子理论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原子量子理论。

  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起来。量子论的形成标志着人类研究领域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量子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三、生物学的进展

  17世纪以后

  细胞学的确立

  19世纪初

  拉马克的早期进化:提出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26ldquo;用进废退%26rdquo;和%26ldquo;获得性遗传%26rdquo;的观点。

  19世纪中期达尔文,英国

  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创立了生物进化论,%26ldquo;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26rdquo;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原则,达尔文%26ldquo;生物领域的牛顿%26rdquo;。

  四、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瓦特开始改良蒸汽机,80年代,他又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蒸汽机在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造纸业等工业部门的使用;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北美广泛采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生产力飞速发展,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

  五、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研究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1867年,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实际可用的大功率发电机。不久,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生产力飞速发展,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电器时代;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促成垄断组织的形成。

  六、信息技术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1969年国际互联网问世;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高二历史知识点梳理 篇7

  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区别影响

  显著特点:

  第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第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已超出一国的范围,其中有不少出现于德国、美国,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除一些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或将要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外,有些后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日本则尚未完成或刚刚起步,因此,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这些国家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其发展速度比较迅速。

  影响: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迅速产生垄断和垄断组织。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全球的侵略和扩张。

高二历史知识点梳理 篇8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

  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2、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

(1)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2)强调人的价值。

(3)代表人物及主张: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二、美德即知识

  1、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4)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2、影响: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一书,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主张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

  2、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级的。

高二历史知识点梳理 篇9

“百家争鸣”

  1、背景:

(l)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促进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2)社会变革: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分化,“士”受到重用,并提出自己的主张。

(3)学术下移:出现私人讲学,“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4)社会需求:各国纷争的%26#39;社会环境,对人才及其治国方略的需求。

  2、各学派代表人物:

①道家:老子和庄子;

②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

③墨家:墨子;

④法家:商鞅、韩非子;等等。

  3、 评价:

(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3)各家学派彼此渗透、吸收、融合,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高二历史知识点梳理9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