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

时间: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5篇

  下面是网友“ffr73300”分享的中国古代民间故事5篇,供大家赏析。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 篇1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条名叫蒲苇河的大河里,住着一条修 炼了三千多年的鲢鱼精。他每日刻苦修 炼,希望自己能早日修成正果,从鱼精变成鱼仙。

  一天,鲢鱼精正在水下静静地修 炼。忽然,河岸上传来嘈杂的声音,还夹杂着凄惨的哭喊。于是,鲢鱼精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慈眉善目的白胡子老公公,来到了河岸上,打算一探究竟。

  他看到,河两岸跪满了虔诚祭拜的人。鲢鱼精感到非常奇怪,就问身边一个老翁:“老哥哥,你们这是在做什么呀?”“难道你不知道吗?%26quot;老翁回答说:“唉!因为战乱,我们这里年轻力壮的男子都被抓去从军了,家里的田地只能靠我们这些老弱病残之人来耕种。可是,我们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粮食,还没收割就遇上了蝗灾。大家只好挖野菜、啃树皮度日,已经有不少老人和孩子饿死了。眼看冬天就要来了,只有这蒲苇河里的鱼、虾可以勉强充饥。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明明河里游动的鱼、虾很多,但却一点都打捞不上来。今天大伙一起来祭拜河神,就是请他多赐些鱼虾给我们,让大家能活过这个冬天。%26quot;

  听了老翁的话,鲢鱼精默默地离开了。因为他知道,这蒲苇河里,根本没有什么河神,只有他这个鲢鱼精在尽力保护自己的子孙不被人们捉去。回到水里后,老翁的话却一遍遍在他耳边回响。终于有一天,他决定牺牲自己保护了多时的鱼、虾来拯救一方百姓。一阵旋风过后,在鲢鱼精的法力之下,蒲苇河里成千上万的鱼、虾都被冲到了岸上。靠着这些“从天而降%26quot;的救命粮,村民们度过了这个冬天,没有一个人被饿死。

  可是,河里的鱼、虾们却恨死了鲢鱼精。它们在玉皇大帝那里状告,说鲢鱼精害死了它们无数的亲人。这一下,玉皇大帝为难了。因为,鲢鱼精拯救一方百姓本没有错,鱼、虾为死去的亲人讨公道也没有错。最后,玉皇大帝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将鲢鱼精拔去银鳞三片,罚他在水牢中受苦一千年,永世不得成仙。

  鲢鱼精再也不可能修 炼成仙了,但他拯救一方百姓的事也因此得以昭告天下。

  为了永远记住鲢鱼精的救命之恩,蒲苇河的百姓们在岸边为他修建了一座庙宇,名曰“鱼仙庙%26quot;,尊称鲢鱼精为“鲢鱼仙翁%26quot;。从此,鱼仙庙内香火不断,鲢鱼仙翁的美名也永远永远地留在了百姓心中。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 篇2

“沧州的狮子,定县的塔,正定府的大菩萨。”从这个广泛流传的民谣,可以看出沧州狮子是多么着名了。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沧州这地方是一块风景优美、土地肥沃的鱼米之乡。它一面临海,因而远远地望去,海碧天蓝。再加上气候温和,人又勤劳,家家户户的日子,过得都那么美好。所以就连飞禽、走兽,也都愿意到这里落落脚。

  有一年谷子黄梢,棒子苍皮的时候,海面上突然刮起一股黑风,卷着海浪,像虎叫狼嚎一样咆哮着直扑沧州城。眼看着船翻桅折,房倒屋塌,满洼的好庄稼被海水吞没。黑风恶浪来得急,老百姓来不及躲,人也淹死了不少。那情景是真叫惨啊!

  这黑风恶浪怎么突然来得这么猛呢?原来是一条恶龙在兴妖作怪。它看着沧州这地方好,就一心想独吞这地方做它的龙宫。

  就在恶龙兴妖作怪、残害黎民百姓的时候,人们猛地听到一声像山崩地裂一样的怒吼。只见一头红黄色的雄狮,从海边一跃而起,象鹰抓兔子一样,嗖的一声,冲向大海,直取恶龙。

  海面上顿时水柱冲天,狂风大作,龙腾狮跃,雄狮和恶龙从天黑一直厮杀到黎明,恶龙招架不住,掉头就跑。它边跑边想:“我占不了这块地方,也叫这地方好不了。”于是它一边跑着一边吐着又苦又碱的白沫。

  雄狮在后面紧追不放,一直到东海深处,逼着恶龙收回了淹没沧州的海水,这才罢休。

  恶龙跑了,海水退了,沧州一带的老百姓,才避免了一场更大的灾难,又能安居乐业了。人们为了感谢为民除害的雄狮,就请一位叫李云的打铁名匠,带领着九九八十一个手艺高超的徒弟,用了九九八十一吨钢铁,铸造了九九八十一天,终于在当年雄狮跃起的地方,铸成了这尊活灵活现非常雄伟的铁狮子。

  那条恶龙虽然没死,可是它一望见这头铁狮子,就浑身发软,爪子发麻,再也不敢兴妖作怪了,所以,后来人们又把这尊铁狮子叫做镇海吼。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 篇3

  鞭 打 国 王

  好久好久以前,有一个国王,残暴成性。他把穷苦的老百姓剥削压迫苦了,所有的百姓,不论男女老少,差不多都挨过国王的鞭打。

  阿古登巴“阿古登巴”是藏语的译音,“阿古”是人们对长辈的称呼,通常译作叔叔,“登巴”意为滑稽,如果把“阿古登巴”直译为汉语,就是“滑稽的叔叔”。这个人物,也有称做“阿古顿巴”的,意即“导师叔叔”。另外,四川藏区也有人称之为“俄勇”的,意是舅舅。这个集子里,除保留“俄勇”的称呼外,通改作“阿古登巴”或“登巴叔叔”。为这件事,心里非常气愤。他对周围的乡亲们说:“这样的国王,我们应该打死他!”有的人听了这话却害怕起来了,说:“天哪,你说的什么话!穷百姓怎么敢打国王?”但是,不少人都愿意照着阿古登巴的话做。

  阿古登巴说:“这事大家不忙声张,让我们慢慢商量吧。”人们说:“你就拿出主意来吧,我们愿意跟着你干。”

  他们商量了一阵,就让阿古登巴带着几十个后生到雪山深处,找了个石洞。他们把石洞布置成一个经堂,每个人都穿上袈裟,又让一人装成大活佛,高坐在中央。一切都弄妥了,阿古登巴才装扮成僧人模样,独自去找国王。

  国王问:“阿卡阿卡:意即僧人。,你来干什么呀?”

  阿古登巴说:“来给王爷算命!”

  国王虽然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屠夫,但他每天都拜佛求神,想求得长寿。他对算命打卦,一向都很相信。这时,他对阿古登巴说:“好啊!你算算我命中有多大福气。”

  阿古登巴点头称是,接着盘腿打坐,捻着佛珠,哇哇地念起来。不多一会,他忽然严肃地对国王说道:“国王呀!你要是不降罪给我,我才敢说下面的话。”

  国王急忙说:“什么事使你吞吞吐吐?是国家不平安,还 是我王宫有灾?我不降罪给你,你快说吧!”

  阿古登巴故意合掌施了一礼,说:“不是国家不平安,不是王宫有灾难,是王爷你的寿限到了。”

“啊!”国王吓得脸色惨白,全身颤抖。

  旁边的大臣忙上前问阿古登巴:“僧人啊!你说国王寿限已满,难道没有办法延长?”

  阿古登巴摇摇头,又数数佛珠,说:“办法是有,就看国王能不能忍受?”

  国王立刻问:“只要能延长我的老命,我什么都能忍受,快说!”

“雪山深处有一洞,洞里的喇嘛都成了神;只要挨上他们一仙棍,国王你就能再活一年整。”阿古登巴念经似地说着,国王的脸上笑开了,他要立刻去求神佛打他一百棍,好再活一百年。

  阿古登巴又说:“国王去求神,只能去一人;人多神佛不高兴,还 要降灾病。”

  国王一听,急忙将国内大事,托大臣管理,自己一人跟着阿古登巴来到雪山。

  阿古登巴把国王领到石洞,正在念经的后生们立刻用绳捆住了国王。

  阿古登巴脱掉袈裟,指着国王问:“你认得我吗?”

  国王惊慌地问:“你不是前次从王宫逃跑的阿古登巴吗?”

“一点也不错!”阿古登巴说,“你毒打全国无辜百姓,今日让你也尝尝挨打的滋味。”

  国王吓成一团,叩头求饶:“放了我吧,登巴叔叔,登巴老爷爷!回去后我赏你金银,赠你牛羊。”

“不!”阿古登巴提起皮鞭,摇摇头说:“狼放走了还 要吃人,放走了你,受苦的是百姓。到天堂里去吧!”他说完,扬起皮鞭,喊声:“打!”

  众人立刻用皮鞭、木桩、石头打死了这个作恶多端的国王。

  以后,国王长久不回宫,大臣武将四处寻找。但谁也不说,因为百姓都痛恨国王。

  李黎搜集整理

  国王的座位

  有一次国王和登巴叔叔讨论人死后的归宿。登巴叔叔说:“人死了都有自己的座位,有的人在天堂,有的人在地狱。”

  国王问:“什么人的座位在天堂?”

  登巴叔叔说:“好人的座位在天堂。”

  国王问:“什么人的座位在地狱?”

  登巴叔叔说:“坏人的座位在地狱。”

  国王又问:“那么,你看我的座位在哪里?”

  登巴叔叔说:“依我看你的座位应该在天上,因为你自己常说自己是好人。可是我听说天上的座位已经摆满了,放不下你的座位了。”

  国王说:“那怎么办呢?”

  登巴叔叔笑着说:“你就到地狱里去吧,那儿和你的情况相同的人还 不少呢!”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 篇4

  古时候有个富阳人名叫董昭之,有一次乘船过钱塘江。船到江心的时候,忽然发现江中漂着一截三尺长的芦苇。芦苇上有一只蚂蚁急匆匆地爬来爬去,不住地从一头爬到另一头,眼看就要掉进江水里淹死啦。

  董昭之是个好心肠的人,他让船驶近芦苇,想把芦苇连同蚂蚁拾上船来,同船的人反对道:“这是蜇人的毒虫,你敢拿上船,我们就踩死它!”董昭之没办法,就用绳子一头缚住芦苇,一头拴在船舷上,拖着蚂蚁靠了岸。蚂蚁死里逃生,爬到陆地上飞快地跑掉了。

  这天晚上,董昭之做了个梦,梦见上百个穿着黑衣服的人来找他。为首的一个黑衣人向他行礼道谢,对他说:“我是蚂蚁的王,今天不慎掉进江里,幸亏您救了我的命。今后您要是有什么需要的地方,一定告诉我,我会尽量帮助您。”

  董昭之醒后,觉得这个梦很荒诞,就没有理会。

  数年后,董昭之因为四处维权得罪了官府,被抓进大牢,申诉无门,无法脱身。万般无奈之下,他想起了那个荒诞的梦,觉得不如试试看,也许是个办法。他从牢里找到几只蚂蚁,对它们说:“我是富阳董昭之,我被关在牢里啦,快去告诉你们的王,让它想办法救  救我吧!”

  蚂蚁们愣了一会儿,匆匆忙忙爬走了。

  可是,接下去一连三天都没有动静,董昭之有点绝望了,甚至感到自己太无聊,竟然傻乎乎地去跟蚂蚁说话。

  三天后的深夜,下着大雨,电闪雷鸣。睡梦中的董昭之又梦到那个黑衣蚂蚁王,蚁王大声叫喊着:“快起来!快起来!”董昭之猛地惊醒,四下打量了一番。忽然,牢房一角的墙壁“哗啦”一声塌陷出一个窟窿,成千上万只蚂蚁密密麻麻地从窟窿里爬走了。董昭之知道这是蚁王带领蚂蚁们蛀出来的逃生通道。他满怀感激地向蚂蚁们拜了一拜,趁着雷雨之夜越狱逃跑了。

  后来董昭之一直告诫他的后代子孙,积德行善要从点滴做起,莫以善小而不为。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 篇5

  鄂西山区的高山密林里,生长着一片片珍贵的珙桐树。每年春天刚过,它就开花了。花又白又大,有两片花瓣伸出,略略张开,真像一只欲飞的白鸽登在枝头上,所以人们都叫它鸽子树。这树上的鸽子花,可有个来历哩!

  两千多年前,汉元帝刘把宫女王昭君,许给了南匈奴呼韩邪单于。这一天,昭君出塞远嫁,就要从京城长安上路了。她坐在窗前,遥望故乡,正在想念香溪的父老乡亲,忽然窗外白光一闪,飞进一只雪白的鸽子,轻轻落在昭君身边。昭君一看,原来是自己在家时喂养的那只小白鸽“知音”。

  她高兴极了,连忙捧在手里问道:“知音,你怎么找到这里来了?我可真想念你啊!”

  知音说:“姑娘,我也一直想念你。听说你要出塞去和亲,我飞了七天七夜 ,赶来与你同去,你答应吗?”

  昭君一笑,微微点头。小白鸽知音就地一滚,化作一支小巧玲珑的白玉簪。昭君把它斜插在发髻上。

  昭君到了匈奴,被封为宁胡阏氏,做了匈奴的王妃。一晃三年过去了,昭君生了一儿一女,生活得很幸福。她还 教给匈奴人编织刺绣,琴棋书画,深得大家敬重。昭君常常思念家乡,每天早晨要向南祝祷;逢年过节,要朝南三拜。

  一天夜 里,昭君做了个梦,回到了故乡——兴山宝坪。她打水的楠木井,还 是那样清清亮亮;她梳洗的梳妆台,还 是那样清爽雅致;西荒垭的灯还 是那样明;纱帽山的树还 是那样青;只是二老爹娘头上的白发增多了,脸上的皱纹加深了。昭君一觉醒来,思乡之情深切,就写了一封平安家信。可是交通不便,关山隔阻,这封信怎么送回去呢?

  这时,白鸽知音说话了:“昭君阏氏,我给你把信送回去吧!”

  昭君一听,真是高兴极了,只是感到山高路远,阴晴多变,知音身单力弱,能受得了吗?她虽然没有说出来,知音已经了解了她的心思,就说:“昭君阏氏,你放心吧,我带领我的子孙一起飞,一定把你的平安家信带给宝坪亲人!”昭君感动得眼含热泪,把家信给知音白鸽系好,又嘱托了一番,才送它们上路了。

  一群白鸽,在知音的带领下,向南方飞来,一路上穿云雾,搏风雨,飞过了高山,飞过了大河,到底飞到了兴山万朝山。这一路,可把白鸽们累坏了,听说到了昭君的故土了,就成群地落在树上休息。知音看到这番情景,就说:“你们在这儿休息吧,我再飞五十里,把昭君阏氏的信送给乡亲!”说完,就朝宝坪村飞去。

  宝坪村的乡亲父老,听说白鸽知音从塞外送回了昭君姑娘的家信,个个喜出望外,东家请,西家接,想留知音在村子里歇息。后来,大家听知音说,它要和其他白鸽一起在万朝山树上休息,第二天就都赶来看望。不料树上的鸽子,已经都变成了朵朵白花了。

  从此以后,人们就给珙桐起了个名字,叫鸽子树。这个故事越传越远,连外国也知道了,他们也给起了个名字,叫中国鸽子树。

  王昭君的故乡宝坪,有一棵两人合抱不拢的参天大核桃树,传说是昭君亲手栽种的,树下就是她家的宅地。在树荫掩蔽的地方,有一眼铜镜般的圆井,楠木作盖,楠木镶边,楠木垫底,楠木护口,和一般的水井实在大不一样。井里的泉水碧澄碧澄,像块无斑无痕的大宝玉,清甜清甜,胜过陈年的老香醇。暑天里,不管天多热,地多旱,来到井边就凉 气袭人;喝一口井水,五脏凉 透,暑气顿消,浑身上下不长痱子。冬天里,不管天多冷,地多寒,井上总是蒸气腾腾,井水总是温温热热。用井水擦个手,洗个脚,一个冬不生冻疮。这口井就是千百年来远近闻名的楠木井。

  很早以前,宝坪本没有水井,只有一个小泉坑,从岩缝里渗出一线线的泉水,勉强供全村人饮用。

  不料有一天,天上的一条小黄龙,卷起一阵黄烟,飞落到泉坑里来洗澡,看上了这泉坑周围的风景。它一摆尾,一打滚,搅得黄泥烂浆直滚直翻,把个岩缝也堵得死死的,渗不出半滴泉水来。从此,泉坑成天黄糊糊,脏稀稀的,成了一摊死水。那小黄龙还 常常在坑里吐口水,打喷嚏,拉屎拉尿,弄得水面上整天浮起一层黄锈。那坑水又浑又腥,又苦又涩,乡亲们喝了,一个个上吐下泻,病倒一大片。连泉坑附近昭君栽的那棵核桃,也枯了枝。

  泉坑被小黄龙霸占了,人们不得不到宝坪山下的溪河里去背水。昭君姑娘从小也跟乡亲一道,每天上坡下坎地背呀背呀,累得腰酸背痛,上气不接下气。乡亲们常常唉声叹气地说:“唉,老天爷怎么降下这么个妖怪到宝坪呵!”“嗨!要有一眼清泉水井,那我们宝坪村就真是宝坪喽!”

  昭君听到乡亲们的叹息,暗想:美不美,家乡水。家乡要是有一眼千年不干的泉水井,那才好呢。我何不跟姐妹们一起,齐心合力,把那黄泥坑水戽干,把黄龙赶走,再掘深一些,掘成一口泉水深井呢!

  想到这里,昭君马上召来众姐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她们。这些经常跟昭君一块背水、采茶、绣花、弹琴的女伴们,平日就最尊重昭君,年纪小的称她昭君姐,年纪大的称她王嫱妹。她们听昭君这么一说,没有一个不乐意的。大伙连忙卷起衣袖,系起罗裙,从家里提来水桶,拿来绳索,站到黄泥坑边戽起黄泥水来。姑娘们一气戽了三天三夜 ,眼看黄泥水快给戽干掏尽了。

  第四天,姐妹们正干得起劲,突然狂风大作,黄尘蔽天。霎时,只见一条黄褐色的长蛟“呼”的一声,腾空而起,直奔天边而去。姑娘们见黄龙被赶走了,一个个乐得直蹦直跳,乡亲们也纷纷奔走相告:

“嗨,昭君姑娘办下大好事了!”

“哎呀!宝坪村出了金凤凰了!”

  赶跑了黄龙,昭君和众姐妹争着从家里拿来锤子、凿子,“叮叮当当”地凿泉眼。好心的父老们要来帮忙,被昭君她们谢绝了;热情的小伙子要来相助,被昭君她们婉言打发走了。她们只邀请了村东头九十九岁的“老寿星”爷爷,来帮她们出出点子。

  姐妹们的腰酸了,昭君唱支歌,姐妹们的腰就不酸了;姐妹们的腿麻了,昭君说个笑话,姐妹们的腿就不麻了。姐妹们的手打起泡了,昭君采来草药替她们敷上,第二天就好了;姐妹们的臂震木了,昭君伸出双手给她们轻轻搓揉,马上就复原了。

  就这样,一连掘了七天七夜 ,终于掘成了一个圆溜溜、直通通的水井。昭君拿着铁钎,在井底岩缝里一挑,只见碗口粗的清泉水,从岩缝里真往外冒,冒呀冒,不到三个时辰,井里就注满了清滢滢的泉水。这一下,大家可高兴了。可是昭君却皱起了眉头,在一旁沉思着什么。

  姐妹们过来问道:“你有什么事不高兴呢?”

  昭君说:“我在想,要是那条小黄龙又跑来捣乱,可怎么办呢?”

  姐妹们一听,全愣住了。可不是吗?小黄龙再来洗个澡,宝坪村就又要遭一场大灾难呵!

  大家正焦急不安,忽听得人群里发出一串响亮的哈哈声。姐妹们回头一看,原来是“老寿星”。他捋捋那花白胡子,对昭君说:“老话说,‘青龙住水井,吉祥降宝坪’。只要请来九天青龙下凡长住井底,那黄龙就会被降服,不敢再来。再说,有了青龙,就莫愁井水不清,泉水不甜啦!”

  昭君一听,喜得眉开眼笑,忙问:“那——如何请得青龙下凡呢?”

“老寿星”不住地跺着拐杖,说道:“莫着急,莫着急,只要有一位相貌俊美,心地虔诚的姑娘,肯上纱帽山向九天拜请七夜 ,那九天青龙准会飞出天界,降下井来。”

  姐妹们叽叽喳喳议论开了。有的说:“哎呀,相貌最美,心地最虔诚的只有昭君啦!”

  也有的说:“夜 里山上有野兽伤人,那可不行呵!要去,我们姐妹们都去。”

“老寿星”说:“人多了不行,天神要厌烦的!”

  昭君说:“姐妹们不用担心,只要能请来青龙,保住水井,我什么野物都不怕!”

  就这样,昭寺劝阻了众姐妹,当天夜 里独自上了纱帽山顶。

  第一天,不见动静;第二天,第三天,不见动静;第四天,第五第六天,还 是不见动静;倒了第七天夜 里,昭君正在拜请,忽然月亮边积起了一堆乌云。霎时间,风声骤起,一道青光刺破天空,把昭君的全身照得明明亮亮。接着只听见青光里一声:“来了!”一条青黝黝、金闪闪的长龙,左摆右转,翻腾起舞,从九天直奔宝坪。

  眼看着青龙下凡,昭君、“老寿星”和姑娘们一起拥到井边。

“老寿星”说:“好喽!好喽!‘青龙住水井,吉祥降宝坪。’黄龙再也莫想来捣乱了!”

  这时,天亮了,姐妹们拥着昭君,在井边一起下拜,愿青龙长住井中,为民造福。这时,乡亲们也来了,看井里的泉水清灵灵,明晃晃,跟昭君的心一样。有人便把这井叫做昭君井,也有的叫它做青龙井。从此,乡亲们再也不用到山下的溪河里去背水了。

  有一天,昭君急匆匆地跑来找姐妹们,说昨夜 里她做了一个梦,梦见井里的青龙要回到天上去了。这一去,怕再不回来了。

  姐妹们急坏了,赶忙跑去找“老寿星”。

“青龙要走了,怎么办呢?”

“小黄龙说不定又要来捣乱啦!”

  姐妹们叽叽喳喳,把“老寿星”的头都快吵昏了。

“莫着急,莫着急,让我想想……”“老寿星”捻着银须,沉思了半天,才开口,“嗯!办法是有的呀,可难办啦!”

  昭君赶紧问:“快说,什么办法?”

“早闻蜀国峨眉山出产一种楠木宝树。这树身高十几丈,腰围六七人合抱。纹细木坚,清香四溢,千年不腐。这宝树可以定龙拦虎。”

  姐妹们忙问:“‘老寿星’爷爷,蜀国峨眉山离宝坪远吗?”

“远啦!远在天边,怕无人去采呀!”

  昭君说:“你看我能去吗?”

“你?!……”“老寿星”眨眨眼打量着昭君,半天没有作声。

  姐妹们急了:“昭君姐去,那怎么行呢?”

  昭君道:“怕什么!远在天边,不也有边吗?我飞峡江,上蜀国,登上峨眉山,定能采来楠木宝树!”说完,打点行装,就要启程。

“老寿星”见昭君这样勇敢、善良,万分感动,忙对昭君说:“既然如此,我实话告诉你们,我是仙翁下凡,这回让我亲自给你们跑一趟吧,姑娘们且等着!”说完,驾起青云一朵,直奔西天而去。

  不到一个时辰,这仙翁扛着一根长长的紫红楠木,从云中冉冉降下,到了井边,用羽扇轻轻一扇,那楠木顿时变成了一根有棱有角的大木梁。接着,乡亲们七手八脚,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把它放在井底中间。那楠木泡在泉水里,长年不腐,吐放清香,山泉水变得更加清净,更加甜美了。

  井内的青龙被楠木一压,再也不能出来了。井水碧绿澄清,长年不断。连那旁边的核桃树也长得枝繁叶茂,果实累累。从此,宝坪村的乡亲们又把青龙井叫做楠木井。

  一些老人说,用楠木井的水做饭,饭格外香;用楠木井里的水做汤,汤格外鲜;用楠木井的水做酒,酒格外醇;用楠木井的水泡茶,茶格外酽。千百年来,乡亲们喝着楠木井的清泉水,深深地怀念着美丽善良的王昭君。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