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时间: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锦集7篇】 三打白骨精教案及设计意图

  【导语】下面是会员“kechuangcaoyanjiao”收集的《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共7篇),供大家阅读。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篇1

  8.《三打白骨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根据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本文通过记叙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刻画了孙悟空、唐僧、白骨精的性格特征,赞扬了孙悟空机智勇敢、善于识别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课文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又是学生所熟悉的故事题材,适合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进行简要的复述训练。课文的主要特点是: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语言描写生动传神。

【学情分析】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故事情节奇幻、曲折,学生们对此并不陌生。六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可以抓住这些特点展开这节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赏析关于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的描写,感受其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读句子—品词语—悟性格。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要有顽强的毅力去克服困难。

【重难点】

  1.重点:了解本篇课文中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难点:能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重点语句(比如文中主要角色说的话)。

【教法和学法】

  1.教法:讲解法、读书指导法、启发谈话法。 2.学法:品词析句法、分角色朗读法、兴趣学习法。

【课程类型】

  新授型。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昨天,我们学习了第8课《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是根据哪部名著的有关内容改写的?

  2.大家还喜欢这部名著中的哪些经典故事? 3.谁能对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进行简要的复述?

  过渡语:好了,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更深刻地体会主要角色的性格特征。

  二、师生探究,构建新知

(一)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1.说说这自然段起到了什么作用?(铺垫)2.谁能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话?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

  1.句段解读: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

(“不胜欢喜”写出了白骨精的得意,“自言自语”刻画了白骨精内心的喜悦。)(请学生试读这些语句)2.思考:白骨精为何要留下假尸首? 过渡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白骨精又来了。

(三)学习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

  1.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闪”是一个敏捷、很突然的动作,说明老夫人的反常,隐含其中有诈)

  2.请学生分角色朗读第6自然段。

  过渡语: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白骨精最终被降服了没有?

(四)学习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

  1.谁能给咱们简单概括一下第四部分的内容?

  2.请学生朗读语句“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识你这个妖精。”

(五)思考:为什么孙悟空一次打不死白骨精,而要三次?文中孙悟空打白骨精的三次写法各不相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打白骨精能够展开故事叙述,反复叙事,使情节曲折复杂,引人入胜,更能体现降妖除魔的不易。这样可以充分揭露白骨精的诡计多端,能够表现孙悟空善于识破妖精的诡计、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反映出唐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的弱点,同时这样写避免了语句的重复,把故事推向高潮。)

  三、课堂总结

  本文通过记叙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刻画了孙悟空、唐僧、白骨精的性格特征,赞扬了孙悟空机智勇敢、善于识别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四、拓展延伸

  四大名著中有许多名称含有带“三”的故事,同学们能说来一些吗? 《西游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

《三国演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桃园三结义 《红楼梦》:刘姥姥三进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水浒传》:三打祝家庄、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三山聚义打青州、宋江三败高俅

  五、练习

  结合你对《西游记》的了解,谈谈学完本课的收获。

【作业设计】

  有许多成语和歇后语出自于《西游记》,比如:倒打一耙、半路出家、;孙悟空捉妖—当头棒喝。同学们试着找出一些来。

【板书设计】

  8.三打白骨精

  白骨精(三变)孙悟空(三打)

  唐僧(三责)

  阴险狡诈

  本领高强

  心地善良

  诡计多端

  嫉恶如仇

  善恶不分 善变、贪婪

  机智勇敢

【教学反思】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感悟孙悟空的机智,白骨精的狡诈及唐僧的糊涂。

  2、学习抓住细节,联系人物的表现,再把前后情节贯穿起来感悟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引入:

  1、这节课徐老师与大家一起学习(指读)《三打白骨精》。

  这是《西游记》里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里面的主要人物有孙悟空白骨精唐僧,最主要的人物(孙悟空)

  在这些人物身上发生了惊险有趣的故事,导引:

  白骨精一变村姑,二变老妇人,三变老公公,目的是(一个字:骗)唐僧?孙悟空是三打白骨精,唐僧三拦孙悟空。

[板书]村姑老妇人老公公

  孙悟空(打)→白骨精(骗)→唐僧(拦)→孙悟空

  2、这就是故事情节。文章通过故事情节来刻画人物形象。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一看。

  二、主块:

(一)一打白骨精:(出示2-4节)

  我们先看悟空一打白骨精。请自由读2—4小节,认真地读,用心地读,你对(孙悟空、白骨精、唐僧)这三个人物有什么发现?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说一说。

  1、孙悟空一打白骨精是怎么打的?

  出示第3小节。

  你对悟空这个人物有什么发现?(本领高强、救师心切)

  2、师:悟空认出白骨精,举棒就打;唐僧扯住悟空,他又是劈脸一棒,你看这一打,打得快不快?猛不猛?这就叫——猛打。

  3、读第3节,读得不错,给我们再次展现了悟空一打白骨精的画面,但听起来有些温柔,缺少气势。怎么才能有更深的体会呢?徐老师教给大家一个方法,我们可以联系第2节白骨精出场的画面来体会。

  出示第2节。个别读。你对白骨精这个人物有什么发现?

  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现了[有些手段]。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 [露出了吃人的妖精本性]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狡诈]

△请学生不胜欢喜地说一说。

△为什么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而不是猪八戒和沙僧?

  4、白骨精如此歹毒,如此狡诈,但都被火眼金睛的悟空识破,情况十分紧急,救师心切的悟空当然要猛打!

  再来读第3节。读得快些,表现情况紧急。

  学生试读,师示范。

  5、妖精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为什么还要扔下一具假尸首?(迷惑唐僧),你看,人妖不分的唐僧真的给迷惑了。听老师读第4小节

(读时去掉“有些”)。引导比较“有些相信”和“相信”(有些相信即还有点怀疑。)

  你看悟空是怎么做的?(悟空打开罐子,从里面跳出来几只青蛙、癞蛤蟆,根本没有什么斋饭。)(干嘛不直接告诉唐僧村姑是妖精呢?用事实说话。)

(二)读二打白骨精

  你看,悟空是多么机智啊,但是,肉眼凡胎的唐僧还是半信半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白骨精又来啦!

  1、个别(2生分别读)读5—6节。二打白骨精。

  2、说说孙悟空二打白骨精。

  为什么“也不说话”?(急打)(联系白骨精的表现,和一打的情节来说一说为什么要打得这么急?

△如果学生讲不到“闪”,师追问,请再读读白骨精出现的情节,你有没有发现什么破绽?悟空火眼金睛,马上识破了破绽,所以要急打)

  联系前面(山坡上闪[敏捷,急切地想吃唐僧肉,凶残。当然也露出一个破绽]]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年龄大,找女儿,进一步欺骗有有菩萨心肠的唐僧,前面打了村姑唐僧都责怪了悟空,何况这样一位老妇人呢?)

  联系一打白骨精来说一说。(唐僧已经扯住悟空,责怪,有些相信,说也白说,还不如先斩后奏。

  如果说一打是猛打,那么二打就是急打。而这儿的急打是急中有准备,急中有智慧,急中有思想。)

  4、但是这一打,真的打坏了,惊得唐僧从马上摔下来;这一打,打深了唐僧师徒的矛盾。

  读第6节,要理解唐僧师徒的矛盾冲突,关键要扣住什么理解?(人物的对话)

《三打白骨精》优秀教学设计 篇3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改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把内化的知识外化为口头表达,提高表达潜力。遵循“立足无痕,扎根有魂”的教学理念,在简单愉悦的游戏氛围中熟悉文本,透过多方式朗读,能抓住重点词复述文章资料并感受文章人物的不同个性。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依据,以学生获得为准绳,潜心研究个性化的学习优化之路,把个性化学习灵活运用于课堂之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掌握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

  3、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处。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4、细读课文,理解课文是怎样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的过程的。透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孙悟空坚定、机智和勇敢的品质。

教学重点:

  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所用语句的不同。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教学难点:

  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词语,选取恰当的句式,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先学:

  自主阅读《西游记》的青少年版。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揭题。

  同学们看过有关我国古代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的故事书或电影、电视吗?这部故事书中的主人公是哪几个人,你明白他们各有什么个性特点吗?这天我们要学习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就是《西游记》的一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篇幅较长,所以我们分两课课文来学。这天先学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一)

  二、带着3个问题自学课文。

  1、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义。

  2、轻声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想想课文大致意思。

  3、运用“扩展课题”的方法说说课文的大意。

  三、检查自学状况。

  1、生字。

  1)指名读。

  2)要求学生指出容易读错的词语。

  3)注意读准:僧,平舌音;竖,翘舌音;注意读准前鼻音:涧,后鼻音:僧

  2、词语。

  1)学生交流已经理解的词语。

  2)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

  3)重点理解词语:挑拔、索性、慈悲、诡计多端。

  3、透过“课题扩展法”说说课文大意。(唐僧西天取经途中路遇白骨精,孙悟空三次识破白骨精的变化,打死白骨精的三个化身。)

  四、理清脉络分段。

  1、再读课题,问“三打”指的是什么?

  2、找出课文中“三打”白骨精的各个段落,以每次打白骨精作为一段,这篇课文应分几段。(五段)

  3、让学生读读课文,分好段想想每一段写了什么资料?

  4、交流分段状况。

  五、学习第一段。

  1、轻声自由读第一段,先想想这段课文你能学懂什么?

  2、交流:

  这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了解了帮事发生的原因是白骨精残害百姓,孙悟空要为民除害。

  点拨:能用“不但┅┅而且┅┅”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专门”强调了什么?进一步理解“诡计多端”的意思。

  3、指导朗读

  4、概括第一段段意。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教学

  1、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资料吗?(学生思考回答)

  2、为了降妖除魔,扫清取经路上的障碍,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那么,三次斗争的情形又有什么时候不同呢?这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八课《三打白骨精》。(板书课题)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次斗争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描述第一次斗争的段落,分别画出描述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词句,然后交流。

  2、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下列投影片:

  孙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朝妖精劈脸一棒。

  唐僧连忙扯住悟空……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白骨精不胜欢喜……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3、引导学生阅读投影片上的资料,看看从哪些词语能够体会到人物的性格。也能够小组展开讨论。

  4、交流汇报。(教师适时予以指导)

  5、总结学法: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部分,体会到了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性格特点。此刻大家来回想一下,我们是如何来体会的呢?

(学生概括学习方法,教师板书:阅读课文——画出句子——品析词语——体会性格)

(二)学习第二次和第三次斗争

  1、大家已经掌握了一些读书的方法,大家想不想用这种方法来试试,看看从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斗争中,你们能体会到他们的哪些特点。

  2、各组同学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取一部分资料来体会。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先挑选一个小组的同学来交流,其他小组的同学能够作补充。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教学课件,帮忙学生理解体会。

  4、小练笔。

  在第三次斗争中,课文没有写到唐僧的表现。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想一想当唐僧看到白骨精原形毕露时,他会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请用一段话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

(学生自主动手练习,然后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三)练习复述课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必须对本领高强、机智勇敢的孙悟空更加佩服,对诡计多端的白骨精更加憎恨,那么你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吧。

  老师温馨提示: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能够展开合理的想象,力争把故事讲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

  2、学生在小组内讲故事,可采用一人讲一段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3、各组推行讲得最好的同学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三、总结课文

  孙悟空除掉了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又踏上了前往西天取经的道路。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凶险,但是孙悟空有善于识别妖魔诡计的火眼金睛,有降妖伏魔的高强本领,我们相信他们必须能化险为夷、一路平安。

  为了表扬同学们在课堂上的优异表现,老师要奖励同学们一组词语,让我们一齐来大声诵读吧!

  板书

  8、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机智勇敢本领高强

  唐僧:心地善良

  白骨精:诡计多端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篇4

一、教材分析

  1.材教主要内容、作用和地位

  本文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的第三单元的第八课。本单元的主题是“诗文精粹”,安排了《三打白骨精》《词两首〈渔歌子〉〈如梦令〉》《螳螂捕蝉》《读书要有选择》,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的选择上要占领诗文经典这一制高点。它节选自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篇课文写孙悟空三次识破妖魔,却被唐僧认为滥杀无辜。三打白骨精是取经路上最精彩的故事,不仅表现了白骨精的狡诈多变,也塑造了孙悟空除恶务尽的战斗精神。第五册的《三顾茅庐》、第九册的的《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两篇课文分别根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有关章节改写而成,它们和本文一起共同担负着引领学生阅读经典的使命。

  2.重难点分析

  读懂课文内容不是教学的重点,也不是难点。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是用什么办法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的,引领孩子通过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棵“树”的触摸,走进诗文精粹的“森林”。

  课文具有古典白话小说的语言风格,与今天我们小学生的表达习惯不同,这给阅读理解带来一定的障碍。教学中,指导学生多阅读,在阅读中明确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感受经典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古典名著《西游记》,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3.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三.教学理念

  1.落实《语文教学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围绕张庆老师提的“扣读导悟,读中见悟”的语文课程改革意见组织教学。

  2.借鉴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五重教学”(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组织课堂教学。

四、教学策略

  把读书思考作为阅读教学的有力武器,让学生充分地读,利用插图、多媒体助读,使之在读中领悟,在读中感受经典的魅力。

五、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六、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小说《西游记》,把原作中描写环境以及写白骨精变成的村姑、老妇人外貌的精彩段落制作成幻灯片。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孙悟空、猪八戒、唐僧各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

  2.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我们一读就懂,甚至还没学习这一课,我们早已通过影视、画报了解了情节,那为什么还要在语文课上专门学习呢?

【设计意图】

  这是为了让学生明确这一节课学习的目的——体会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一篇课文,不行百里者半九十。学生了解课文“写什么”,这仅仅是学习的“中点”,而知道,“为什么写”以及“怎样写”才是阅读的“终点”。

(二)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课文一开始不写怎么打白骨精,为什么写山呢?

  原作中写道“看不尽: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

【设计意图】

  环境描写有渲染烘托的作用,为下文做铺垫,暗示这里险恶,必定有妖精。这是做一点渗透。

(三)学习“一打”

  1.白骨精为了达到吃唐僧肉长生不老的贪婪目的是怎样做的呢?课文是用哪些词语写孙悟空识破诡计棒打白骨精的?结果怎样?读第三节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

  2.最高明的画家也画不出最美的美人像,美人的形象在读者心里。你心中美丽的村姑是什么样的由村姑的美貌,你想到了哪些成语?

  原文是怎么写的?“好妖精,停下阴风,在那山凹里,摇身一变,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左手提着一个青砂罐儿,右手提着一个绿磁瓶儿,从西向东,径奔唐僧。圣僧歇马在山岩,忽见裙钗女近前。翠袖轻摇笼玉笋,湘裙斜拽显金莲。汗流粉面花含露,尘拂峨眉柳带烟。”

  作者把村姑写得这样美,用意是什么?(作者是为了表现白骨精的贪婪狡诈。)

  3.猪八戒见到村姑拎的斋饭,有怎样的表现?哪个字把八戒的形象刻画出来了?用这个词的好处是什么?

4.男生齐读悟空识破诡计棒打白骨精的部分,女生读写结果的部分。

5.通过读书交流,我们知道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按照“变——识——打——结果”的顺序,写出了“一打”的经过。

【设计意图】授人以渔,教给学法;感受原作语言的魅力与趣味。

(四)学习

1.白骨精的美人计被识破,只好走为上。贪婪狡诈的白骨精肯善罢甘休吗?在“二打、三打”部分课文用哪些词句写白骨精的变和孙悟空的识与打的?结果怎样?

2.你能用哪些词语形容八旬的老妇人?

  原作是怎样写的呢?出示:“走近前观看,那怪物:假变一婆婆,两鬓如冰雪。走路慢腾腾,行步虚怯怯。弱体瘦伶仃,脸如枯菜叶。颧骨望上翘,嘴唇往下别。老年不比少年时,满脸都是荷叶摺。”

  老妇人两鬓如冰雪、脸如枯菜叶、满脸都是荷叶褶,她竟然能“闪”出来。“闪”字对表现人物有什么好处?

  男生齐读写悟空的部分,女生齐读写白骨精的部分。

3.“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了下来。”用“摔”字有什么好处?

4.分角色读师徒的对话。

5.“三变”变成了——悟空在斗争中增长了智慧,三识三打中,他是这样做的——他为什么笑?

(五)指导复述

  1.自己看板书,逐个部分复述课文。

  2.指名复述。

(六)总结

  1.你现在想用什么成语称赞孙悟空?投影出示语文课本第61页的成语,学生自由读。

  齐天大圣 大闹天空 不避艰险 西天取经 腾云驾雾 来去无踪

  千变万化 大显神通 明察秋毫 火眼金睛 除恶务尽 天下太平

  2.这些成语中,哪几条跟本课中孙悟空的形象相吻合呢?读一读,画下来。

【设计意图】

  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运用,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之一。这里,把诵读成语,感悟意思,迁移运用,相结合;把阅读课文与单元练习中的诵读与积累相整合。学生读悟的基础上,在六组把成语中挑选适当的几条与课文对号入座,既积累了成语,又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

  我读书,我快乐

《西游记》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大英百科全书》说它是中国一部最珍贵的神奇小说。课后找来《西游记》这部小说的原著或改编本,读一读,体验阅读的乐趣。

【设计意图】

  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及“能初步理解、借鉴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要求,结合本课教学,为《练习3》口语交际《漫话三国英雄》做准备,所以推荐学生课外阅读古典名著《西游记》。

  板书设计

  三打白骨精

  白骨精三变——孙悟空三打——结果

(贪婪狡猾) (机智勇敢)

  村姑 当头就打 扔下假尸

  老妇人 当头一棒 丢了假尸

  老公公 叫神抡起 打死

【设计意图】

  板书浓缩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揭示了白骨精“三变”和孙悟空“三打”的脉络,“三打”的结果以及人物形象也都兼顾到了。这样的板书使学生复述课文有了凭借,借助这个抓手,将降低的难度。

《三打白骨精》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有感情地读,领悟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特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懂课文的同时,感受孙悟空善于揭穿白骨精的妖术,勇于斗争到底的顽强精神,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领悟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名著引路,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庆的春节刚刚过去,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开始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学习生活。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本书。(出示《西游记》)

  2、简介《西游记》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明代神魔小说的杰出代表。它想象丰富,故事曲折奇幻,人物形象鲜明,它从诞生到现在的四、五百年里,不但深受我们中国人喜欢,而且已成为了世界文学中拥有最广泛读者的著作之一 ,被改编成几国文字,还被拍成电影、电视,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3、一提到《西游记》你脑海中会出现谁?为什么?

  4、你还知道小说中哪些人物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5、看来同学们都很熟悉和喜欢《西游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根据《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而来的课文——三打白骨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轻声自由读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读顺句子,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书反馈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出示生字词,指导读好翘舌音、前鼻音。)

(2)口头填空,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 ),最后变成 (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先后( )次怒打白骨精,最后终于( )白骨精。

(4)明确人物关系,构架文章结构

(出示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同学们,任何一篇小说中都会有“人物、情节、环境”,我们把它们称为小说的“三要素”。

  我们首先来看看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都有哪些? (板书:孙悟空、白骨精、唐僧)

  他们三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孙悟空

  三打 三怪 白骨精 三骗 唐僧

  二、精读“第一打”,感悟形象

  正因为白骨精的“三骗”“三变”,才有了孙悟空的“三打”和唐僧的“三怪”。这就是小说的——情节。那么,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情形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首先来看看 “第一打”。

  1、请大家轻声读读2—4段,分别画出描写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句子和关关键词语,体会人物的性格。(出示学习要求)

  2、学生读课文,画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三打白骨精》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有有关词语。

  3、了解古典名著《西游记》,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教学重难点]

  了解古典名著《西游记》,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明代长篇神话小说。全书100回。吴承恩根据唐僧玄奘赴天竺取经的史实,注入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认识创作而成。故事情节生动、奇幻、曲折,人物既有浓厚的神奇色彩,又有强烈的现实感。不但我们中国人喜欢,而且也成了世界文学中拥有读者最广泛的著作之一。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西游记》里的一个故事——《三打白骨精》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指读要求:

①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②填空: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最后变成(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

  2、准备复述课文

  三、精读探究

(一)、精读“一打”

  我们首先来欣赏孙悟空与白骨精的第一个回合。

  1、边读边想:孙悟空一打白骨精,先写白骨精怎么变的?孙悟空怎么打的?结果如何?唐僧对孙悟空棒打妖精是什么态度?画出有关语句。出示表格:

  2、孙悟空能识破妖精的诡计吗?用文中的句子回答。火眼金睛的确厉害,对妖怪疾恶如仇,决不心慈手软,所以,孙悟空朝妖怪——劈脸一棒。多么勇敢的孙悟空啊!

  3、结果如何呢?为什么没能打死这个害人的东西?

  4、唐僧对此是什么态度?从“责怪”看出唐僧是个什么样的人?(心地善良,人妖不分)

  6、孙悟空是怎么做的?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二)、总结学法,自学“二打”、“三打”

①找句子一分别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

②想特点一读读想想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特点

  1、(1)白骨精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这次怎么现身的?

(2)孙悟空如何应对的?为什么这样做?

(3)结果呢?

(4)唐僧对此是什么态度?

  2、交流“三打”

(1)前两次都让白骨精逃了,还让孙悟空受了惩罚,第三次白骨精又变成什么呢?

(2)孙悟空为什么没有仓促出手呢?

(3)结果呢?

  最后一句为故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四、探究人物形象:孙悟空猪八戒唐僧

  五、总结延伸

  1、回顾全文,白骨精三次以不同化身出现,三骗唐僧,而孙悟空三次识破妖精的诡计,三次怒打白骨精,唐僧因为人妖不分,三次阻拦孙悟空,但最终还是孙悟空更胜一筹,打败妖精,继续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2、你还知道哪些孙悟空的故事?

  六、达标检测

  1、唐僧师徒四人中,你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人物是谁?说说理由。

  最喜欢:理由:

  最不喜欢:理由:

  2、 《西游记》中化作妖精的白骨精先后三次分别变为哪三位人物来哄骗唐僧,但都被孙悟空一一识破?

  3、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嫉恶如仇的是 ;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法名是 ;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 。

  4、如果唐僧能松箍咒,孙悟空是不是会离开?

  5、该班同学对猪八戒这个人物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如果不同意,你怎样反驳他?

《三打白骨精》教案 篇7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六年级2、学科:语文

  2、课时:2

  3、课前准备:

  提前布置学生阅读《西游记》。

  教学课题燕子

  教材分析

  本文围绕%26ldquo;三变%26rdquo;、%26ldquo;三打%26rdquo;和%26ldquo;三拦%26rdquo;展开。作者采用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主要部分虽情节基本相同,但是叙述内容不断变化,所以没有给人重复冗长之感,相反更能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也更能体现降魔除妖的不易。比如,白骨精的%26ldquo;三变%26rdquo;:一变村姑送斋饭,使了美人计,二变找女儿的老婆婆,使了苦肉计。三变老公公,刺激唐僧,让他赶走孙悟空,使了离间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六要素并复述课文。

  2、学会妖、斋、蛤蟆、咒、瞒等生字,认识拎、箍、癞。理解径直、哀告、蒙骗等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培养善于观察的习惯,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及学生特点,采用讲授、启发多媒体等策略,更好地将学生的感受与理解,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趣。

  1.简介《西游记》。放《西游记》主题歌,[%ce%f7%d3%ce%bc%c7%d6%f7%cc%e2%b8%e8]%26amp;cat=0%26amp;gate=1%26amp;ct=%26amp;tn=baidumt,%ba%ef%b8%e7%2B%2B%ce%f7%d3%ce%bc%c7%d6%f7%cc%e2%c7%fa%26amp;si=%ba%ef%b8%e7;;%d5%c5%ce%b0%bd%f8;;;;%26amp;lm=-1%26amp;mtid=5%26amp;d=5%26amp;size=%26amp;attr=0,0%26amp;titlekey=%26amp;mtype=2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西游记》里其中的一则故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出示图片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

①读准生字字音,并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

②口头填空: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最后变成(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

  2、读后检查。(略)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各在哪些自然段里?全文可分几段?(提示:可采用%26ldquo;找重点段%26rdquo;分段法)

  2.分段讨论:可以有两种分法:

  第一种全文分三段,三次怒打为一段,首、尾各一段。

  第二种分法:三次怒打独立成段分成三段,首、尾各一段,共分五段。

  四、精读第二段。

  孙悟空如何三打白骨精,先学习第一次怒打。

  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课文分几步把孙悟空第一次打白骨精的经过写清楚的?课文又是怎样写白骨精和孙悟空的?

  1.找到写白骨精的句子读读,想想写了白骨精的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2.读读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经过的句子,划出有关%26ldquo;打%26rdquo;的动词。(嗅、凝视、吆喝、举、打、识破、追赶)

  说说%26ldquo;以%26rdquo;这些动词中可以看出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3.齐读写唐僧的句子,从%26ldquo;责怪%26rdquo;一词可以看出唐僧有什么弱点?

  4.课文写孙悟空一打白骨精,就是按三步写的:一写白骨精;二写孙悟空;三写唐僧。主要写孙悟空。

  5.按三步给第二自然段分成三层。指名三人各读一层。

  6.简要说说孙悟空%26mdash;打白骨精的经过。

  7.总结学法:

①找句子一分别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

②想特点一读读想想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特点

③分层次一按三步分三层。

④说经过%26mdash;简要说说打的经过。

  教学反思

  我们要解决的就是让学生读通课文,了解大意,理解生字新词。平时,我的教学模式是比较单板的,虽然学生都是比较配合的,但是自己感觉课堂死气沉沉的。这节课,我就尝试了一种新的学习形式,用比赛的方式去学习。学生一听到要用比赛的方式学习,个个都打起了精神。一看到学生这幅兴奋的模样儿,我自己也热情高涨起来。紧张激烈的比赛,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在比赛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六年级学生的竞争意识逐渐增强,拥有了竞争意识,学生才能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致。但是,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良性的竞争意识。就拿这节课来说吧,虽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了充分的体现,但是场面稍微有点失控。在课前,我预设的结果是平分秋色,因为这样不伤和气。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省学校:潍坊市青州市庙子镇兴旺小学姓名:郭怀昕

  职称:中学高级电话:041

  电子邮件:

  通讯地址: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庙子镇兴旺小学邮编: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锦集7篇】 三打白骨精教案及设计意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