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诚实与信任》第二课时听课记录

时间:
  • 相关推荐

《诚实与信任》第二课时听课记录【汇编4篇】

  【简介】在《诚实与信任》的第二课时听课记录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诚实和信任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记录来表达我们对这一主题的思考和感激之情。本文是会员“zhanghao”收集的《诚实与信任》第二课时听课记录(共4篇),供大家参阅。

《诚实与信任》第二课时听课记录

《诚实与信任》第二课时听课记录 篇1

  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67

  本课讲述的是“我”(一个中国人、还没搞清楚是谁),在国外弄碎了别人的反光镜后所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说明了“人与人之间,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教好这篇课文,我觉得要注意把握好这几个方面:

  1.要注意抓住对课题的理解,并以此为展开课文教学的线索。开课就可以引导学生去质疑,比如课文说的是谁诚实?谁对谁信任?为什么说“我”是诚实的?“我”的诚实都有怎样的体现?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2.要准确把握文中所说的信任,是说的谁对谁的信任。这是课文中的一个难点。应当说,首先是“我”给了小红车的主人信任,是“我”的诚实和信任换取了他对“我”的信任。“我”信任小车主人,把自己的姓名、地址给了这样一个陌生人,而没有任何担心和顾忌。打动小红车主人,不仅仅有“我”的诚实,更有“我”对于他的这份信任。

  3.要充分落实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本课虽然文字朴实,却洋溢着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第四自然段到第十自然段文章的主体部分,都是写的“我”和小红车主人间的对话。因此,对于这一段不仅要有学生的个体的阅读,还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对话,模拟当时的对话情境,增强学生对这段文字以及对于“我”和那位小红车主人的情感的体悟。

  4.要落实好训练。读的训练、思维表达的训练、写的训练等等。文中有好多落实思维训练的切如点。比如,可以要求学生在读到第三自然段时,想象小红车的主人在看到自己的反光镜破碎了还没看到雨刷下的字条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在看到了雨刷下的字条后有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读完全文后,更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为课文写续,为“我”和他之间设计一个更加美好的结局。

(搜索课题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

《诚实与信任》第二课时听课记录 篇2

  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32

《诚实与信任》是一篇很美的文章,它的美倒不在于作者所运用的语言文字上,而是通过一个看似平凡的小故事绽放出人性最美丽的花朵。我第一次读到这篇美文是在《读者》上。

《读者》是我订阅多年的家庭读物,每个月一家人会像盼望亲人般的盼望杂志的到来,甚至会为了我们的《读者》比别的单位迟几天到而怪责收发的不及时。多年来,《读者》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格营养伴随了我的成长,并养育了我的女儿,而《诚实与信任》就是这众多营养素中的一分子。

  感谢苏教版编辑慧眼识美文,把它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从某种意义上看,苏教版的选文与《读者》的选文竟有着惊人的相似,它们都摒弃那些道貌岸然的说教面具,在朴实的文字中揭示处世之哲理,在平淡的故事里中蕴含绚丽之光芒,以真动人,以情感人,以心育人,即使岁月流逝它也永不衰老。美的东西总是永恒的。

《诚实与信任》这篇课文共十一个自然段,可分两个部分来理解。今天教学第一部分(1——3自然段),我让学生在充分预习、初读的基础上,围绕以下三个环节展开教学:

  想一想: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议一议:事故的原因是什么?

  说一说:“我”是如何处理这件事的?

  第一个问题学生在初读后就可以回答:我在驱车回家的路上不小心撞碎了小红车的反光镜。

  对于事故发生的原因,学生是在反复读书之后逐步形成认识的。一个学生读了第一自然段说:“是因为天气不好,能见度差。”另一个学生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到答案说:“是由于小红车的主人停车不规范,超出了停车线二三十厘米。”对于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依据,但是对于我应该承担的责任却还没有充分地读出来。他们大多数只认识到:因为小红车是停着的,所以责任在我。

  于是我提醒同学们注意文中的数字,看看能不能读出什么来。学生经过品读“二三十厘米”和“五六十米”,终于悟出作者把两个数字写得这么具体的用意了。一个学生说:“小红车只是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对于庞然大物的汽车来说,二三十厘米是一个很小的距离,这说明小红车主人只是不注意细节,没有大错,所以主要责任不在他。”更重要的是另一个学生提出了:“‘我’开车开得很快。”的观点,这是文中没有写到的。他是怎么知道的呢?原来他正是通过品读“五六十米”得知的:“因为‘我’听到‘咔嚓’一声后就赶快停车,却还要往回走了五六十米,才看到小红车,可见他开车的速度很快。”再联系前文“我刚从快车道进入慢车道”,很容易想到:作者刚转进慢车道,速度却没有马上减下来,这也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而对于“我”是如何处理这件事的,学生一读完第三自然段马上就知道了:写字条。那么从“写字条”这个表面行动中还可以读出什么呢?我以“读到这里,作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启发学生谈感受。有的说:“我觉得作者是一个很诚实的人,因为当时没有其他人看见,他却主动留下姓名、电话,说明他勇于承担责任,不逃避自己的责任。”有的说:“我觉得作者是一个做事细心的人,他写完字条不是随便乱放,而是放在雨刷下夹住,这样字条就不容易被风吹走,而车主人一下子就可以看见它。”有的说:“我觉得作者很信任那位车主。”此言一出,全体哗然。大概他们都没有想到这个结论吧。于是我请那位同学详细说明理由,他说:“因为‘我’相信小红车的主人一定会跟我联系,所以才留下字条给他。”“除了相信车主会跟‘我’联系以外,‘我’还相信什么?”在我的启发下,这位同学又想到了:“‘我’还相信车主不会乘机敲诈‘我’,‘我’还相信车主也是一个诚实的人,所以才敢把自己的姓名、电话留下。”“是呀,相互的信任总是建立在人人诚实的基础上,因为诚实的人永远值得我们信任。”至此,文章的主旨已是不言而喻。

  明天上第二课时时,我打算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读好“我”与“小红车主人”的对话,在人物对话中进一步体会“诚实和信任是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我相信,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诚实与信任”这绚丽的人性之花必将在孩子的心田盛开……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

《诚实与信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人间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

  3、引导学生领悟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从而学会做人。

  教学重点:

  感悟“打电话”这部分内容,体味其中的蕴含。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听录音对话:听听他们在说一件什么事?

  这起事故是怎么发生的?让我们一起到事发现场去看看。

  二、交警办案,感悟诚信。

  1、自由读第1、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起事故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天很黑,又有点雾,尽管有路灯,能见度仍很差。)

  2、交警办案,寻找证据,认定责任。(再读课文,画出关键词句。)

  3、交流看法,出示证据”:

  责任在小红车的主人:小红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责任在“我”:因为小红车是停着的,“我”碰坏了小红车的反光镜。

  4、认定责任:双方都有责任。

  5、再现字条,感悟诚信:

  当事人“我”也是这样认为吗?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我”当时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无人知晓,无意碰坏,“我”却主动留下字条,担起事故的全部责任。由此可见“我”是个怎样的人?板书:诚实

  这样一个诚实,有责任心的人会在纸条上写些什么呢?(道歉、姓名、电话、表示一定倍偿)。

  三、品读对话,体验真情。

  1、再听录音对话,感悟信任:

  事隔三天,小红车的主人果真给“我”打来了电话,是来追究“我”的责任,要求倍偿吗?咱们再来听听他们的通话。

  他打电话来干什么?(感谢“我”)

  他感谢“我”什么呢?

  2、品读对话

  自由读对话

  师生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在评价

  感悟:听了这位同学朗读,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你来读读这一句好吗?请你们也帮帮我,给我提提建议。

  全班分角色朗读。

  四、现场采访,领悟道理

  1、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

  2、现场采访:真是人间自有真情在啊!采访一下你们行吗?

  采访小红车主人:当你一看到反光镜被碰坏了,是怎么样心情?

  当你看到那张字条,是怎么想的?

  当你拿起话筒打电话时,又是怎么想的?

  采访“我”:还记得对方的话吗?你最难忘对方说的哪句话?

  3、是啊,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诚实和信任。

《诚实与信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

  一、听写词语

  单据 陌生 咔嚓 驱车 能见度

  歉意 故障 环顾 搁下 反光镜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按时间顺序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一天深夜”到“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第二部分从“事隔三天”到课文结束。

  2.请一个同学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碰碎别人车上的反光镜的?事情发生以后,他是怎么做的?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相继出示句子:

  (1)天很黑,又有点雾,尽管有路灯,能见度仍很差。

  ①“能见度”是什么意思?

  ②这天,为什么能见度很差?

  (深夜,天很黑,又有点雾。)

  ③请个别同学读句子,再齐读。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者出了点儿差错,当属正常。我们看看他是如何处理所发生的情况的?

  (2)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①“环顾”是什么意思?

  ②在“看不见一个人”的情况下,作者可以一走了之,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敢于承担责任,主动写下字条,想一想:他为什么这么做?

  提示:

  a.诚实是做人起码的要求,作者深深地懂得这一点,即使没有人看见他把别人车上的反光镜弄碎了,他也能讲求诚实,使自己心安理得。

  b.假如作者一走了之,他也就可以不负这个责任,但是,他的心里永远都会有负担,感到不踏实。

  c.诚实的行为是人格力量的象征,这件事显示了作者的高度自尊,也一定会赢得别人的尊重。(齐读句子)

  4.请两个同学分角度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思考:从作者与车主的通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5.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相应点拨。

  提示:a.我知道了作者不但是个诚实的人,而且是个很有礼貌的人,当车主打来电话,作者首先说“对不起”,表示歉意。

  b.我还知道作者的举动,让车主深受感动。作者的诚实行为不但显示了自己的高度自尊,而且赢得了车主的尊重。

  c.我还知道在那位车主看来,人和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诚实与信任。

  6.出示句子,朗读并理解。

  “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与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1)个别读,齐读。

  (2)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提示:

  a.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用钱买不来的。作者不小心碰碎了别人车上的反光镜,没有人看见,他完全可以不管。但是,诚实在作者看来比什么都重要,这关系到一个人的德行,是一个人立身处世之本。因此,作者把做人诚实看得比一切都重。

  b.车主自己换了新的反光镜,并不要作者赔偿,因为作者的诚实让车主深受感动,从中认识到人和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诚实和信任。反光镜的价格是有限的,而诚实的美德是无价之宝。

  c.因为有了“诚实与信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融洽,即使是两个陌生人。说明了人们渴望做诚实的人,人们希望周围都是诚实的人,人们需要与诚实的人相处。

  7.车主的这番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里,我希望这句话同样也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

  (学生反复朗读,记住这句话。)

  三、总结课文

  1.先听录音,再朗读课文。

  2.请同学读黑板上的句子。

  3.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诚实与信任”作题目?

  揭示:a.作者以自己诚实的行为得到车主的信任和尊重。

  b.车主从作者诚实行动中深受感动,并认识到: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4.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作题目?

  (《诚实比金钱更重要》、《诚实的心灵》……)

  四、作者练习

  1.造句。

  能见度——

  歉意——

  2.收集有关“诚实”的名人名言,并摘抄下来。

《诚实与信任》第二课时听课记录【汇编4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