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傅雷家书读后体会经典

时间:

傅雷家书读后体会经典(集锦7篇)

傅雷家书读后体会经典(集锦7篇)

傅雷家书读后体会经典1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子女的信件。可它并不仅仅是一些信件,而是一部真正的教子之书。

  整部书中充满父爱,思想与艺术。傅雷的教子有方是出了名的,他的教育方法与传统的中国式教育方法有所不同,或许这就是这本书的特别之处了。

  傅雷从多种身份,角度与立场同儿子对话,可谓“一人多角”。他与儿子的关系并不是单纯的父子,他们互相学习,关系平等。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这么一句简单的话不仅显示出傅雷是个深情的父亲,他却更像是一个理解儿子的知心好友。

  此书同样是一部富有艺术性的作品,从文学到音乐,作者的思想无不独立而又深刻。

  这部书不仅适合所有爸妈读,我认为更适合中学生阅读。它能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最重要的是能使我们了解到身为爸妈内心的想法与天下爸妈对孩子的爱!

傅雷家书读后体会经典2

  在《傅雷家书》中傅雷言道:“莫扎特的生活只有痛苦,但它的作品差不多整个儿叫人感到快乐。”对于这段话我的感触尤为深刻,“莫扎特的作品不象他的生活,而像他的灵魂”。由此引发了我对痛苦与快乐的思考。

  痛苦与快乐曾长久地交织在我的生活当中,而我却对它们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至于我长时间地被自己所认识到的痛苦折磨:当达不到预期目标的时候,会被迷茫的情绪困扰;在生活中遭遇挫折的时候,会被种种的不如意羁绊。久而久之,对一些人、一些事失去了信心,对一些领域避而远之,感觉自己生活得很痛苦。

  其实,痛苦是自己加在自己身上的思想和羁绊。既然不能避免一些不顺心的事,不能避开一些不愿见的人,那么以平和的心坦然地面对,才是我们应为的生活姿态。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是不能放过自己,尤其是不能放过以前纠结的恩恩怨怨,所以才会长时间地备受折磨,生活痛苦。

  痛苦也是人为地拔高自己、高估自己带来的消极影响。当理想被现实撕得粉碎,就会心灰意冷,对生活悲观失望。了解自己是改善生活的第一步。这样的生活会增强生活的积极性,而积极的生活有可能把痛苦转化为快乐。这种生活是指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方式。尽管人生那么无情,我们还是应当尽力少给自己和他人一些痛苦,多给自己及他人一些快乐。

  快乐的人懂得扬善弃恶。因为他们知道,痛苦是欲望与野心对自己心灵的肆虐,所以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就很注重养心修性,尤其是会不断地改正自身不好的小习惯。他们知道修正这些小习惯,就等于提高自己的素质。人需要不时跳出自我的牢笼,才能有新的感觉,新的看法,也才能有更正确的自我评价。

  快乐是真正的道德实践。当你用行动帮助别人的时候,你是快乐的。因为“必须用事实来使别人受到我的实质的帮助,这才是真正的道德实践。”而这样的实践唯有冷静与客观,才能想出最好的办法。也只有这样的实践才能够让生活充满快乐。

  痛苦与快乐存在于人生的每个阶段。平凡人有平凡人的悲欢喜乐,名人也有自己的困苦与忧愁。所谓“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一个人越爬得高,越要在生活的各方面兢兢业业。不管是凡人还是名人,都会存在痛苦。这种痛苦意味着一种孤独。“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傅雷如此回复傅聪。莫扎特成为音乐的朋友即是明证之一。

  痛苦与快乐以不同的形式伴随我们一生。就像傅雷说的那样,“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一腔热爱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许多多宝贵的光阴。”痛苦不一定就是可怕的敌人,可怕的敌人也不一定就是通过痛苦表现出来。我们不应当惧怕痛苦,更不能将痛苦拒之门外。坦诚地接纳痛苦,有可能痛苦也会转化为快乐。

  怎样才能达到痛苦与快乐的通和?只有将“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懂得生活的人不应当过分地计较得失成败,因为生活永远是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的。得失意味著名利,而身外之名与个人本身的渺小与伟大并不相干。只有坚定自己的理想与追求,用道德实践栽培、浇灌信念之花,才能在生活中达到痛苦与快乐的和谐统一。

傅雷家书读后体会经典3

  花了将近一周零散的时间,读完了傅雷家书,感触很多,首先想说,很幸运自己可以在这个年纪,刚上大学的这个阶段读完这本书,我有着和刚出国时的傅聪相似的年纪,又是和那时的他一样,刚刚离开父母。看到傅雷在书中对傅聪说的话,仿若是自己的父母对自己说的一般。

  在这本书里,我读到了两个字——爱与孝。

  不得不说,傅雷写给傅聪的每一封信中,都包含了他对傅聪的爱。其实从小,傅聪就被傅雷严格地管教着,父母都是希望子女成才的,或许傅聪没有一个被父母宠着的童年,但傅雷对他严厉的爱,是他日后成才必不可少的。

  在傅聪刚刚出国学习的那段日子里,相信他是很不适应的,毕竟第一次离父母这样远。但是傅雷给他写信,他以这种方式告诉傅聪,父母还是在你身边的,这会给傅聪那孤独的心莫大的慰藉,会让傅聪有一种与父母天涯若比邻之感吧。

  在傅聪小有成就之际,傅雷如良师益友一般,告诉傅雷不能骄傲,好让傅聪明白要继续学习新的内容,提高自己,为他日后更大的成功做了很好的指引。虽然傅聪常常不回信,但是傅雷依旧孜孜不倦的给傅聪写信,在其中我们不难感受到父母对子女那深切而又默默的爱,只求为子女付出多一点,而不求有什么回报的爱。

  在国内反右的时期,傅雷深受困扰,但是他为了不让傅聪担心,为了能让此时小有成就的傅聪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学习,宁愿自己在心中默默地承受这份痛苦。

  傅聪成家之初,傅雷还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为他的新婚生活指导,要知道,此时的傅雷,是受到国内反右斗争的巨大困扰的。一面要承受改造自己的巨大压力,一面要用心教导孩子,相信如果心中没有对傅雷满满的爱,是做不到的。

  说到这里,不得不想到当前我们的教育方式,现在有很多父母,觉得自己的家庭环境好了以后,子女就可以坐享其成,不需要再吃很多苦了,也不需要被历练。从小父母便让他们过着优越安逸的生活,在此种环境下长大的小孩,想必早已被这种生活方式消磨了意志,早已失去了向上攀登的勇气,还常常有一种自我优越感,也难怪当下如此多的“富二代”了。反观傅雷的教育方式,虽然有优越的家庭条件,但是他从小还是严厉对待自己的孩子,无论是傅聪还是傅敏,从小都受到了正确的教育,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也不难解释,为什么傅聪可以成为钢琴家,而傅敏可以在教育界小有成就了。

  同样是对子女的爱,现在有些家长选择了用物质来表达,而傅雷选择了用他自己的精神来表达,而真正对子女有用,可以有益于子女日后发展,而不是仅仅是他们一时受用的,正是这承载在严厉教育中的爱了。这真正是一个让我们深思的问题,为何社会在进步,而有些人的教育方式,却在退步呢?

  其次,我想说的是一个孝字。

  读完整本书,觉得有一个会令我特别感慨的地方,傅聪给父母的回信,可能实在是太少了。特别是他刚刚出国的那段时间,从傅雷的信可以看出,傅聪时常是几个月都不回一次信的。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又与父母分隔如此之远,几个月不回信,换做是我,绝对是做不到的,父母对自己是如此关心,而傅聪却让父母担心,这是在我看来傅聪做得不好的地方。相信哪怕一封信中只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也可以给父母莫大的慰藉吧。

  傅雷与他的妻子走得是如此的突然,没有再给傅聪尽孝的机会,在我看来,日后傅聪自己想起这段年轻时的往事,也会后悔不已吧。我们现在也处于这样一个年龄段,我们正处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父母却正在一天天地老去,而我们与父母的距离,也越来越大了。父母仍然是关心我们的,或许只是我们感觉不到罢了。我觉得我们再没有时间,也应该不时抽出点时间给父母打个电话,哪怕是一两句嘘寒问暖的话,也会使父母感到欣慰吧。不要等父母不在了,才想到去尽孝,才想去关心父母。不要像傅聪一样,留下这种遗憾。

  不得不说,一本好书永远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去它的色彩,在我看来,傅雷家书对我们当代的.人也是如此重要,要是人人都看得懂傅雷家书,要是人人都能体会其中的感情,当下也不会有如此多的空巢老人了,也不会有如此多的不孝子女了,社会也不会如此地缺乏爱和温暖了。

  很庆幸自己可以在这个年纪读到这本书,可以让我从傅雷的角度看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可以让我知道更多自己该做的事。

傅雷家书读后体会经典4

  读着《傅雷家书》,我有着满满的感动、感慨,收获颇多。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一封又一封的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同时,也表达了傅雷在做人做事方面的价值观,是我们年轻人提高自我修养的优秀读物。

  读着这本书,我感触最深的是书信中流露出的细腻而深刻的爱子之情。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父母对儿女之爱,自然而又沉甸甸。在一封信中,傅雷这样表达他对孩子的思念之深:“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 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段话表达出的感情真切、自然,读到人的心坎里去。

傅雷家书读后体会经典5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给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从书中我体会了爸妈对我含辛茹苦的养育,他们勤勤恳恳的工作,为我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在一个舒适的场所学习,用功努力,能为将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过上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他们辛苦了!而我们还总是不懂道理,不顾爸妈的苦口婆心,一意孤行。其实到最后吃亏的还是我们!没有才能、水平,以后如何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我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傅雷家书读后体会经典6

  这些家书不仅凝聚着傅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还掺杂着自己对儿子深厚的爱。书信中,最先提到的是一个年轻人应该如何为人,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傅雷先生用自己大半辈子的经历来现身说教,他悉心地教导儿子要养成待人谦虚的高尚品质并且做事必须谨慎,有教养,礼貌得体;遇困境不气馁,受到赞美不骄傲;拥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和耻辱感,有做人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而正是因为傅雷先生对儿子如此的教导,让他的`儿子傅聪不论是在音乐艺术的道路上的辉煌成就还是在自己的生活中的独立自强都从傅雷的家书中得到有益的引导。

  其实,我们身边的父亲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自己的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长.

  这不可磨灭的作用实在令人振奋,无论是它的真情流露,还是生动优美都是这篇文章的特点;读来都感人至深,让我受益匪浅。相信你们也能从中学到不少道理,提高自己的修养。

傅雷家书读后体会经典7

  我读完傅雷后感觉到了,原来世上还有会如此恶毒的父亲,他怎么会把自己的孩子搞成那样,但是我们再回头想一想,傅雷这个人在很小的时候丧父并没有在儿时感觉到过家的温暖。

  到后面傅雷等他儿子离开后,又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还给他的儿子写了一封长信,但是有好几个月没有回信,傅雷表示非常自责,到最后付聪也给他的爸爸讲讲述清楚了,他之前写过一封长信,只是因为在路上弄丢了,并没有送到,到后来富磊努力的去学习,富聪这个时代的话语,他也在后来换位思考着,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不对的都会去反思,我感觉傅雷是一个会换位思考,去学习的一种人,最后傅聪并没有受到傅雷的影响,做了一个很温和的父亲,他并不会因为一些小事就会去打骂他的孩子。

傅雷家书读后体会经典(集锦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