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读三国演义有感

时间:

读三国演义有感(集锦3篇)

读三国演义有感(集锦3篇)

读三国演义有感1

  三国演义作为四大名着之一,是一部出色的战争小说和历史小说,它生动地描绘了东汉末年到晋朝一统三国的历史画卷,可以说是一部空前绝后的旷世巨作。

  的诸葛亮,“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啊!而其他的战争小说和历史小说能做到这点吗?不,不能。说岳精传只能让我记住一个精忠报国的岳飞,隋唐英雄传只能让我记住一个义薄云天的秦琼,后晋南北朝传也就只能让我记住一个祸乱朝纲的贾皇后罢了。所以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漫长时间中,在那么多的战争历史小说中三国演义脱颖而出,成为了一部史诗级的作品。

  唉!每每读到三国,我的心中不知为何会有一丝遗憾。

  其实中国古代的战争小说和历史小说并不少,如说岳精传,隋唐英雄传,后晋南北朝传等等,但它们都不如三国演义那样家喻户晓,因为它们的格局太单一了,人物刻画太过简陋了。而三国演义却不是这样的。作为一篇战争小说,其有庞大的战役作为支撑,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荆州之战,白马之战等等,哪一篇不是荡气回肠的经典战役呐?作为一篇历史小说,其又生动地展现了历史的进展,现在很多人研究三国时期都是从这里入手的,足以表现出三国演义在重现历史上的成功。其人物描写更是出神入化啊!三国演义一共塑造了近200个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后人都对他们的印象都很深刻。谁不知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时期是中国命运的一大转折点,三国演义更是透露出了这一点,三国之初,名将辈出,曹操有许褚,典韦,徐晃,刘备有关羽,张飞,赵云,孙权有黄盖,程普,甘宁等一系列超级将星,于是曹操能打破乌恒,刘备能重挫姜国,孙权能平定山越。而在三国后期,蜀国成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尴尬局面,吴国更是无将可用,就连最大的魏国也只有邓艾,钟会等寥寥数人了,由此可见,因为连年的战乱,中国的人口已经极为短缺了,否则三国后期,最后决定鹿死谁手的关键时期,将星怎么才只有这么点呢?更让人吃惊的是在晋灭东吴之战中并没有一位将星出现,而如此具有战略意义的战役在别的朝代总是会还有将星脱颖而出的。像隋灭南陈,韩擒虎,贺若弼横空出世,明逐北元之战,常遇春,徐达等一系列将星锋芒初露,由此可见三国末期,我国人口已经很少了,因为只有当一个名族,人数极少的时候,才会在那种乱世里没有出色的英雄,既然中原内部的人少了,那么为了生产足够的粮食,不让国家的经济体制垮塌,势必会将中原之外的人,也就是像与我国有着血海深仇的匈奴人,在波斯留下显赫恶名的柔然人等都引进来,这样长城防线就形同虚设,为五胡乱华提供了充分的机会。

读三国演义有感2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各具其态。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纵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然刘备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三江口周瑜纵火等等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读三国演义有感3

  这本书是四大名著之一,属于历史小说,存在一定虚幻的成分。书中描绘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到三国时期司马炎最终统一的历史往事,诠释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里人们勾心斗角、争名夺利,人才辈出却又逃不过生老病死,吞并和陨落多少都有点让人悲伤,一些预言的成分又令小说引人入胜。在这个硝烟不断的时代,由刘关张桃园结义征西蜀、小霸王孙策占江东、曹操狭天子令诸侯不断创立基业构成三国鼎立。

  刘备是一代枭雄,以仁德著称:关心百姓、不允让位,在赵云救阿斗时更是掷子于地说:几损我一员大将!其求贤之心又使他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二弟关公是三绝之中义绝,其忠义程度无人能敌、书中尽显、至死不降。三弟张飞,纵有一敌百万之众的武力,却因脾气暴躁、常饮酒后打士卒而被谋死,加上赵、马、黄成五虎上将,又有卧龙凤雏为辅。

  诸葛亮是千古良相、三绝之中智绝,曾六次出师伐魏,有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违迹。但我认为孔明不会用人,他错用马谡失街亭;又大多军务自己办,导致最终活活“累”死。而庞统才学不在孔明之下,曾献连环计奠定赤壁胜局,但是最终为了功名大意死在了落凤坡。出现了“蜀中无大将”的情景,和后主刘禅的昏庸无能,致使蜀国灭亡。

  再看吴国,这里山水风光优美、实力强盛,名将周瑜是非常优秀的大都督,在赤壁之战中巧让蒋干盗书又计打黄盖,火烧曹操大军。但是嫉妒贤才、心胸狭窄,最终被孔明3计气死。后来的陆逊应是唯一能与之媲美的。

  反观魏国,由野心极大的曹操狭天子之兵四处征伐,他是个凶残狡诈的政治家、军事家,信奉“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道理,结果因中风又疑华佗之言而亡。子孙后代也逐渐被司马氏掌权。

  所以需要有野心,但不能失了仁德;如果拥有能力,就不能无忠义;不要沉迷享乐,一定要淡泊名利;不能眼红别人的才略,一定要宽容识大局;要分工合作,也要敢于决断。

读三国演义有感(集锦3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