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感想

时间: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感想(汇总3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感想(汇总3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感想1

  必须要先谈一下这部书给人的整体印象:它更像是一部小说而非史书,它的文学性可以说相当高,至于关于史实的真实性,由于自己对明史也没有特别多的了解,不敢妄下断言。当然,一部文学性如此高的文学作品,总会让人怀疑其真实性,但无论真实性多高,作者描绘的这个世界确乎是逻辑自洽的,那不妨认为他是真实的,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说明,在这部书中,可以看到什么,学到什么。

  老话说看史使人明智,历史如果写的生动有意思,还是会有蛮多人看的,比如这套明朝历史的书,算是开了通俗历史的先河。在史料基本可以采信的情况下,用同理心去体会古代人的选择和结局,能激发阅读兴趣,让更多的人不害怕历史的枯燥,主动拥抱历史,善哉。同样的,历史无信史,过去的事情,能摸清基本的脉络已颇为难得,不要幻想一切百分百还原,写历史的人,看历史的角度,看历史的人,都会影响历史记录的文字和理解。

  明朝那些事讲述的是自明兴到明亡之间近三百年的历史,明朝17位皇帝,当年明月都用相当详细的手法,讲述了他们治国的种种特点;同时他还描写了一系列文官首领,以他们为代表阐明了明朝官僚系统的运作方式。这些对于一个组织,无疑是很好的参考资料。当然对于个人而言,其中人物的人格魅力也不容忽视,从他们的言行中,我们也可以汲取到足够的精神营养,这对一个人的心灵世界,也是一种洗礼和升华。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确实如此,太阳下不会有新鲜事,我们目前遇到的,甚至以后遇到的问题,都在历史中出现过。

  从这部书中,或许可以获得对飞行安全问题的一些思考。过往的不安全事件大都不止一次的出现过,就如历史上的一个个朝代衰落,衰落的原因往往都是那几个,不安全事件也就那么几类(作风类、“五防”类),我们更应该去学习别人的失败,深入分析原因、改进技术,从别人的失败中获取经验,从根源上杜绝隐患,确保持续飞行安全。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感想2

  自工作以来,已有好久没有安静的读书,因今年春的疫情,在家中闭门不出,偶然翻到之前买的《明朝那些事》,本不喜欢历史的我竟沉浸其中,在这段恢弘的王朝历史当中,我才知自己的浅薄无知,不仅仅是因为通过读书,我明白了我对很多历史人物的误解,从未靠近、接触过他们,却仅凭只言片语便一直对他们非议、不屑,更是因为我从这段历史当中不仅看到明朝的更迭兴旺,更看到了一些品格高洁、坚韧的人。

  儿时看电视,总会问“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渐渐长大之后发现,这个问题似乎并不太好回答。

  张居正,一个在我印象中一直存在于课本之中的人,在我的心目中,他一直是个好人,实行一条鞭法、惩贪墨、澄清吏治,本可安逸生活的他,在见识了世间的不公与丑恶之后,他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一条无比艰苦,却无比光辉的道路,在经历无数的血雨腥风,宦海浮沉之后,依然保持自己的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但他也是一个俗人,参与权力斗争,拉帮结派,权势、地位、财富尽皆到手,也许这才是真实的人。

——历史从来就不幽默,也不乐观,而且在目前可知的范围内,都没有什么大团圆的结局。

  提到崇祯皇帝,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他是个亡国之君,从未考证、从未靠近,便一直觉得他是昏庸无道的,直到我看到这本书。原来他是那样一个皇帝,他很努力,白天上朝,晚上加班,大致要干七八个时辰,他很节俭,他的衣服、袜子,都打了补丁,即使如此,他终是无力挽回,但他仍然继续努力。“大明天下,奈何亡于朕手!”这是怎样的无奈和绝望啊。

  不论是在当今,还是在过去,总有一些人是长袖善舞,可在浮浮沉沉中全身而退,但总有人拒绝了诱惑,执着于理想,成为一个正直无私的人。

——曾有人质问我,遍读史书的你,所见皆为帝王将相之家谱,有何意义?千年之下,可有一人,不求家财万贯,不求出将入相,不求青史留名,唯以天下、以国家、以百姓为己任,甘受屈辱,甘受折磨,视死如归?

  我答:曾有一人,不求钱财,不求富贵,不求青史留名,有慨然雄浑之气,万仞加身不改之志。

  杨涟,千年之下,终究不朽。

  明朝天启年间,魏忠贤把持朝政,明熹宗醉心木匠事业,朝廷乌烟瘴气,杨涟此时挺身而出,上书弹劾魏忠贤却惨遭陷害,被拷打致下颌脱落、被钢刷刷到体无完肤、被铜锤砸断几乎所有肋骨、被铁钉钉耳,终不改其志,最终被铁钉钉入头部,至此结束他光辉的一生。在暗无天日的牢房中,杨涟用被打的几近残疾的手,写下绝笔遗书。我们应该感谢那个在黑暗世道中仍存良知的牢头,我们才得见到这封每个字都闪耀着希望和光芒的血书。“涟即身无完骨、尸供蛆蚁,原所甘心。但愿国家强固,圣德明,海内长享太平之福。此痴愚念头,至死不改。”这是怎样的百折不屈,这是怎样的大仁大义,这是我们终此一生都应当奉为精神指引的人。

  读完《明朝那些事》之后,我的心情久久未能平复,仅以此只言片语,记录此事心境。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感想3

  马皇后,一个了不起的女人。

  她救朱元璋于危难中,在朱元璋被困、就快饿死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给朱元璋送饭。她虽然是一个女子,却颇有胆量。陈友谅进攻龙湾时,她捐出自己所有的首饰财务劳军。并组织妇女为军队缝补衣物。

  即使在大富大贵后,她也保持了简朴的作风。不骄不傲,并告诉朱元璋不要忘记民间的痛苦。甚至在用人上,她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愿得贤人共理天下”,被朱元璋引为至理名言。更难得可贵的是,她阻止了朱元璋的很多恶行。

  朱元璋要杀朱正文,她劝告朱元璋,朱正文是你的侄子,立有大功,请你不要杀他;朱元璋要杀李文忠,她劝告朱元璋,李文忠是你外甥你是你的养子,留他一命吧;朱元璋要杀宋濂,她跪下求朱元璋,宋濂是太子的老师。老百姓尚且尊师,何况帝王家呢?

  她就是这样用她的慈爱去关怀每一个她认识,或是不认识的人,把他们从朱元璋的屠刀下救出来了。她比朱元璋更知道人命的可贵。

  她重病后自知很难医好,拒绝医生为她医治。朱元璋问她原因,她的回答是在感人心魄:“人的生死是由命运决定的,求神拜佛是没有用的,医生只能医病不能医命,如果让医生为我医治服药无效,陛下一定会相对于医生,这是我不想看到的。”

  这是一个始终用自己的爱心关怀她人的人,即使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她还是这样做的。她在病床上留下给朱元璋的遗言:“愿陛下有始有终,子孙各个贤能,百姓安居乐业,江山万年不朽。”

  马皇后这个平凡的女子在困难的岁月里,她没有嫌弃出身贫贱的朱元璋,而是跟随着他为他奉献了自己的一切,无论环境多么险恶情况多么复杂,她始终遵守了自己当年的承诺:

“无论贵贱,生死永不相弃。”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感想(汇总3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