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二月二龙抬头10大禁忌

时间:

二月二龙抬头10大禁忌(2月二龙抬头禁忌)

本文由吾小秘【www.wxiaomi.cn】会员分享,供您参阅。文内整理了1篇相关范文,平均每篇3148个字,阅读大概需要7分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二月二龙抬头10大禁忌(2月二龙抬头禁忌),供大家参考。

二月二龙抬头10大禁忌(2月二龙抬头禁忌)

  农历二月二这天夜晚,“龙”的两只“犄角”(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慢慢升起,这时整个“天龙”的身子尚隐没在地平线以下,故称“龙抬头”。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二月二龙抬头10大禁忌,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二月二龙抬头10大禁忌

  关于二月二的诗句

  龙抬头特色美食

  二月二龙抬头10大禁忌

  1.忌讳吃稀饭喝疙瘩汤,以免糊住龙眼,天将降冰雹

  2.忌刀切,怕砍了龙头;

  3.女子结婚选女送客和嫁娘忌用孕妇。“回头”和寡妇。

  4.从春节到二月二不得空锅。

  5.商店忌说“关门”,晚上关门叫“靠门”。

  6.渔民或船户忌说“翻过来”,称“滑过来”。

  7.忌说“吃醋”,叫“用忌讳”。

  8.停止一切家务活

  民间认为,二月二这一天,妇女们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目”;还要停止洗衣,恐怕“伤了龙皮”等等。

  9.忌讳“磨面”

  俗话说“磨为虎,碾为龙”,有石磨的人家,这天要将磨支起上扇,方便“龙抬头升天”。对于属龙或蛇的人来说这个日子是要特别在意,在二月初一的晚上家里有石磨的就要把石磨掀起来,说是不要影响了“龙抬头”,据说只有这样,才能“细雨下得满地流,一年吃穿不发愁”。

  10.引龙钱—山西特有习俗

  晋南地区认为这一天是青龙活动的日子,忌去河边、井上担水,以免带回龙卵。在河边、井旁走动与劳作时,很注意安静,尽可能不弄出声响,以免惊动了青龙,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破坏了。

  晋北地区这一天,盛行“司钱龙”。早上太阳未出山,家家户户提一把茶壶,到河边或井上去汲水。按照这一年几龙治水的推算,在茶壶内放几枚铜钱或硬币。汲水以后,随走随倾地洒一条水迹回到家中,将余下的水与钱全部倒入水缸,钱龙就引回家来了,意喻一年发财。引钱龙时特别忌说话,以免惊跑了钱龙。

  晋西北一些地方的引钱龙,选择一棵大树或一块大石,用灰线围洒一圈。再用红线拴一枚铜钱,先将铜钱置放在灰线圈内,手拉线牵回家中,用容器盖住即成。

  晋东南地区的引钱龙,是用灶灰,洒一条弯弯曲曲的灰线,从门外一直通到厨房,围绕水缸一圈即可。

  <<<返回目录

  关于二月二的诗句

  七绝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雨后天晴,大地生机盎然,百草萌生,是踏青出游的绝好时节。一群身着轻衫牵着骏马的少年正徐徐走着,一派春意盎然的诗情画意。

  二月二日

  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春江水涨,新滩流水在一般游春者听来,自然是欢畅悦耳的春之歌,但在思归不得的天涯羁旅者耳中,却像是午夜檐间风雨的凄凉之声,不断撩动着自己的羁愁。

  二月二日席上赋

  宋·贺铸

  仲宣何遽向荆州,谢惠连须更少留。

  二日旧传挑菜节,一樽聊解负薪忧。

  向人草树有佳色,带郭江山皆胜游。

  载酒赋诗从此始,它年耆老话风流。

  春来大地,花草树木,万物更新。趁着暖暖春意,不如就此闲谈赋诗,把酒言欢,共话风流。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皀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烟霭笼罩的山村,黄鹂唧唧喳喳的鸣叫,一切都是生机勃勃的样子。如此田园之乐,实乃人生一大乐趣。

  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

  宋·张耒

  久将菘芥芼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

  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

  宋代有每年二月二挑菜节的习俗,而今年的二月二雨大路滑,不能出去挑菜做羹了,只好坐在家中,回忆故乡菜园中那生长旺盛的蔬菜,仿佛又听到引来春水的辘轳的声音。

  <<<返回目录

  龙抬头特色美食

  二月初二“龙节”这天,我国南北方的农村,人人均食“撑腰糕”。此俗源渊流长,既出于对龙的崇拜,又与农村密切相关,既有信仰的色彩又有务实的精神。

  撑腰糕

  “龙节”这天,龙要抬头了,出于对龙的敬畏,以糕祭祀,一般农村的村民均聚集于“龙王庙”,析求龙王在启动的这一天,通过人们对它的这种“亲情”表示能领情,然后给人间带来“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带有强烈的信仰色彩。

  过了二月初二日,春天已来临,夭气渐暖,百草苏复,一年繁忙,辛劳的农作则要开始了,吃撑腰糕祈求有一身累不倒的硬筋骨,对付一年沉重的农活,表现了人们的求实精神。

  旧时,农村的“撑腰糕”一般都用隔年的糖年糕(糖年糕要放至二个多月不变质,说明塘年糕的质量不一般,另外储存也有讲究,’糖年糕制作好后,要放至阴凉处阴干,不可日晒,待干后,直接放至米囤内,便可保证糖年糕不变质。现时购买抢年糕后,同样放至阴凉处阴干,放至米缸内,也可达到久藏不变质的效果。)切成薄薄的片,用火偎或油煎。火舰:‘在平底锅擦少许植物油,将年糕片依次排好,用文火垠即可。旧时农村做饭有灶,烧稻草,所以大多以灶膛内稻草烧尽的余热,将年糕偎软。偎年糕不仅味道特别,在偎的时候便满屋生香,令人垂涎。油煎:锅内放植物油,待七成热,将糖年糕片投入锅内,煎至一面呈金黄色,再翻一面,将两面均煎成金黄色即可。油煎年糕外脆里软,香甜糯韧,美不可言。在煎的时候,难度在翻,因一面煎至金黄色时,年糕已由硬变软,要再翻一面,往往翻不过来,需右手用筷子夹住,左手用铲,两手同时操作将糕翻过来。

  由于油煎或火垠年糕,价廉味美,又加上有敬龙、祭“龙”的信仰内涵。因此,旧时二月二日吃撑腰糕的食俗相当风行。明代蔡云诗:“二月二正春晓,撑腰相劝唤花糕,支持柴米凭身健,莫惜终年筋骨劳。”还有一首:“片切年糕作短条,碧油煎出嫩黄娇,年年撑得风难摆,怪道吴娘少细腰。”这便是明代食撑腰糕的盛况。

  现时,二月二食撑腰糕的食俗在南方仍然盛行,连城市里的市民也都在这天互相竞购糕点,常常需大清早排队。当然,现时城市食撑腰糕,只是作为一种饮食调荆,也不一定要隔年的糟年糕,什么糕都行(但需是米制品的蒸煮类糕点)。

  糕酒祭田

  二月二日除用糕点等食品祭龙之外,农村普遍还有祭田的风俗,这天,村民置酒、糕、香烛、稻草到自己家的田头祭拜。笔者曾在江南农村亲眼目睹这一情景。

  祭田是在晚上,天断亮即开始,将所带食品均放在稻草上,将香烛点燃插入泥里,然后,家人一一拜跪,当然当家人,主要劳动力,先跪拜。待香烛燃到要熄灭之前,点燃稻草,晚上,在田野里便象是一堆堆篝火一般。待稻草燃灭,整个祭田仪式结束。但人要在稻草还在燃烧时离去,不能待稻草全部熄火再离去。笔者还问及一位老农,这种祭拜是什么意思,老农说:“炭炭(昊语方言,烧的意思)田角落,好收六石六。”又说:’五谷皆有灵性,以谷还谷今年会有好收成“。

  从老农的话语,我们可以知道,二月二日祭田活动是我国古老的对土地崇拜和对植物崇拜的传统。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二月二日祭田活动,对土地、植物的崇拜,不仅仅是汉族,许多少数民族,如云南省的景颇族、佤族以及部分彝族、白族、瑶族和苦聪人中,同样也认为所有种植的稻谷、苞谷、荞芋头等植物都有灵魂,也用各种方式表示崇拜的祭祀活动(见李国文《云南边强少数民族的原始植物崇拜”。因此,今天,我们应该把迷信活动与良好的信仰活动的性质与动机区别开来,有效地提倡新风,抵制迷信活动。

  <<<返回目录

  

  二月二龙抬头10大禁忌

二月二龙抬头10大禁忌(2月二龙抬头禁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