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一份心灵的测试卷4必修备课资料

时间:

一份心灵的测试卷4必修备课资料9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一份心灵的测试卷4必修备课资料9篇,供大家阅读。

一份心灵的测试卷4必修备课资料9篇

一份心灵的测试卷4必修备课资料1

  荷花淀(湘教版高一必修备课资料)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育点

  1、?了解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

  2、?欣赏孙犁小说中的语言艺术。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分角色诵读和想象能力。

  2、感受孙犁与众不同的创作风格。

(三)、德育渗透点

  整体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

  二、?重、难点

  体味孙犁小说诗化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要求学生用各种方式诵读课文,听课文录音,精选文段,认真表演,通过自己的参与,深入领悟、大胆创造。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导入新课

(1)、播放(简介)两种不同的战争场面。

(2)、简介荷花淀派

  2、?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注意文章的特点:不以情节取胜,而以抒情见长。然后快速概括文章所选三个片段的内容

  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

  3、?请学生选出最能体现“荷花淀”斗争环境特点的景物描写,分析其写作特色,揣摩其深刻含义。

“她们轻轻划着船--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质朴、自然

“她们奔着--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动静结合的描写

  4、?分角色研读以下两段文字,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领悟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1)、“很晚丈夫才回来了--女人流着泪答应了他。”

  干净、简洁的对话,要求学生表演、体会

(2)、“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划到对面马庄去了。”

  解放区妇女的新形象

  二、总结与引申

  体味文章所表现出的“人的意境”。

  三、作业布置

  附:《荷花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文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及心理的作用,领会小说质朴简明却又内涵丰富的语言特色,从而提高学生文学欣赏和写作能力。

  二、感受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透过说人物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及心理,赏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在分析感悟的基础上实现小说人物形象的再创造。

[教学设想]

  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对本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背景知识的了解,故事情节的把握,他们可以在课前自学完成,在课堂上不必占用很多时间。本堂课的目的是要在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通过摹拟、比较等赏析方法,利用“分析--综合--分析”的思维方式,借助小说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引导学生深入品味小说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赏析人物形象,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学生欣赏能力和激发学生创作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教学目标。

[教学媒体]

  利用校园网搜集教学资源,利用电脑平台编辑并展示教学内容,播放相关内容的音像。

[新课导入]

  一提起战争,我们的脑海便不觉浮现出炮声隆隆,硝烟四起,刀光闪闪,鲜血淋漓的悲壮场面;一提起战争,我们便不觉联想起那些驰骋疆场,奋勇杀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英雄领袖。然而,这不是战争的全部,孙犁的小说《荷花淀》为我们展示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人民战斗生活的另一面,在这里同样不泛紧张的战斗场面,却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交流,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这节课,就让我们进入他们的生活,用心去感受他们的真情。(在优雅的音乐声中,伴随教师激情洋溢的导语,将学生带入新课。)

[预习检查]

  课前,相信每位同学都预习了课文,了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小说基本故事情节,接下来,让我先检查一下大家预习的效果。

  一、?根据小说情节的基本要素,简要概括全文的故事情节。

(先电脑展示问题,两位学生回答完后,再展示参考答案,以便让每位同学都有独立思考的机会。)

(一)?夫妻话别(开端)

(二)?探夫遇敌(发展)

(三)?助夫杀敌(高潮中结局)

  二、?正字正音(选出字形字音全对的一项)

(将选项展示在电脑屏幕上,让一二位学生给出正确答案。)

  A、掂(diàn)记?吆喝?穿唆?掠(lüě)水面

  B、膝(qī)盖?窜进?休长?横(héng)样子

  C、吮(shǔn)手?隐蔽?嘱咐?荷花淀(diàn)

  D、凫(hú)水?噘嘴?围缫?扑楞(lèng)楞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总的思路:朗读--摹拟--分析--品味--创作)

(一)角色朗读

  第一步:分角色朗读课文从“但是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至“你总是很积极的”(请三位同学,分别充当水生、水生嫂和解说者三个角色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品味人物对话及细节描写)

  第二步:分角色朗读改编仿写后的文段(另叫一位性格较开朗的女同学代替刚才水生嫂的角色,其余两角色不变,让三位同学朗读改编后的一段对话,其他同学认真品味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的同时,重点分析该段中水生嫂的性格及心理与上段中水生嫂的异同)

(请看打印材料或看电脑屏幕)

  请朗读改写后的对话:

(很晚丈夫才回来……)

  女人抬头瞪着他说:“死到哪里去了,这么晚才回来!没你的饭了。”说着,拍拍手站起来要往灶间走。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说:“有事快说。我知道,回来晚了一准没好事。”

  水生咧嘴笑了,“你看你,尽瞎猜。”四下里看看又说“爹呢?”

“你还有爹呀?早睡了。”

“小华呢?”

“你甭跟我打岔,到底有什么事?给我痛快点。”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停下了手里的活儿,怔了一下,站起来,并不看水生的脸。“不就是这么点事嘛,还又是问爹又是问小华的,婆婆妈妈不直说。我给你弄点饭去。”

  水生一把拉住她:“我吃过了。今天在县里开会,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的眼睛熠熠闪光:“这才是我的好丈夫,爹的好儿子。你要是不积极,爹和我都不依你。”

(二)摹拟分析

  1、?请比较原文中的女人和改写后的女人性格及心理的异同。

(两组对话朗读完后,先在电脑屏幕上提供一个空的比较表,让学生思考讨论完成,可以叫两三个学生回答,然后将分析结果逐一显示)

  不同?相同

  原文中的女人?温顺、体贴,对丈夫极为依恋,甚至有些缠绵,虽然她同时也是含蓄的,但她是有勇气有准备承担丈夫交给她的任何责任的。(水)?对丈夫的举动都很敏感,都很爱自己的丈夫,都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国心。

  改写后的女人?变得泼辣、外露,她用表面上的不在意掩饰内心的不舍之情,故意把事情说得轻描淡写好让丈夫放心。(火)

  2、请比较下列三段对话,选出最适合水生嫂性格的一段,并思考为什么其它两段不适合?(一边播放歌曲〈〈说句心理话〉〉片断,一边让学生比较三段对话,一边是教师深情的旁别:是啊!在这战乱纷飞的年月里,一个年轻妇女,上有老,下有小,还得日夜在田里操劳,丈夫在这时离开,难啊!这都是鬼子惹的祸,逼我们的水生嫂这样活。可是,没有国,哪有家,丈夫不参军,谁来保卫家,保卫咱妈妈。为了咱们的国,为了咱们的家,为了咱妈妈,妻子我再苦再累也要把所有问题扛,支持丈夫去卫国保家。学生在这过程中,感受小说体现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选出正确的选项。)

  人物?A?B?C

  女人:?“你走我不拦你,小华和爹你也带走。“?“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你走我不拦你,我跟你一块去。”

  水生:?“我又不是去走亲戚。“?“家里的事只有靠你了。”?“我是去打仗,不是去旅游。”

  女人:?“我在家还要干农活,更忙。”?“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古有花木兰,女人能打仗,我也跟你打仗去。”

  水生:?“等打完了鬼子我谢你。”?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等打完了鬼子,我谢你。”

  女人:?“哼,说的轻巧。”?“不嘛。”(嗲声)

  毕竟,藕断丝连的妇女们,对丈夫的不辞而别心存依恋,或许她们还有许多悄悄话还未来得及向自己心爱的丈夫表白;或许她们为丈夫的安全茶饭不思;或许她们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因此,几个青年妇女就聚在水生家里商量探夫的事。请听探夫一段对话录音,分析她们的性格特征。……听完录音后,各位是否有一种只闻其声,却见其人之感呢?的确……

(三)品味创作:

  第一步:细细品读(录音朗读)四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话,分析她们的个性特点。(先放一遍录音,学生整体把握。再逐个逐段放,逐个展示概括参考答案)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机敏多智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心直坦率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心细成熟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性急侥幸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害羞忸怩

  第二步:请添加第五个妇女,用一两段话展示她与原作人物不同的个性特点。

(课堂上完成)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何借助小说的人物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赏析小说人物形象。从中我们认识了孙犁小说质朴简明却又内涵丰富的语言特色及其洋溢的浓郁的生活战斗气息,认识了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

[拓展练习]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在课后完成)

  一、?根据你所理解的文中妇女的形象特征,扩写妇女们遇敌逃跑的场景,要求分别写二到三名妇女的外表、言行和心理活动,通过具体描写表现她们的性格特征。

  二、?片段练习:要求围绕一个主题,写一段人物对话,要突出人物个性。

  贺向辉

一份心灵的测试卷4必修备课资料2

  窦娥冤(人教版高一必修备课资料)

  一、要点解析

  1.窦娥:一个不幸、善良而又坚强的女子

  窦娥身上集中了各种各样的不幸。她三岁丧母,七岁别父,寄身蔡婆婆家当童养媳,以偿还父亲欠下的高利债。十七岁结婚,不久丈夫就死了,她成为年轻的寡妇,二十岁冤死刑场。这就是窦娥极短暂而极悲惨的一生。???窦娥是贞节、贤孝、善良的化身。她恪守贞节,“一马不鞴双鞍”;侍养婆婆,竭尽孝道;公堂上为使婆婆免遭毒打而屈招罪名,甚至因此而死也对婆婆毫无怨言;死后亡魂还嘱咐父亲要将蔡婆“收恤家中,替孩儿尽养生送死之礼”。?窦娥又是一个顽强的反抗者。张驴儿父子闯入家门,窦娥为了维护自身的贞节坚决拒婚;张驴儿无意中药死父亲却嫁祸窦娥,以逼嫁私了相要挟,但这时还相信官府的窦娥坚持要楚州公堂明辨是非。临刑前,咒天骂地,反抗的对象扩大为整个官府和所有贪官污吏,以及天地鬼神、日月星辰,可以说是用生命向不公正的世道抗议。???善良温顺与顽强的反抗,构成了窦娥性格的两个方面。窦娥之冤,不仅仅是她-个人的冤屈,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千千万万妇女的悲惨遭遇。窦娥的反抗,也不只是她一个人的反抗,她代表着千千万万人民对黑恶势力的强力反抗。

  2.创作手法: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元王朝,平民百姓与流氓恶棍的矛盾十分尖锐,张驴儿父子的闯入虽然带有偶然性,但这个偶然性却表现了这两个孤苦无依的寡妇受凌辱的必然性,即使张驴儿不来,王驴儿、赵驴儿也会来。元王朝政治压迫残酷、吏治黑暗。窦娥进入了公堂,便受到官吏的严刑逼供。贪腐的糊涂官吏,听信流氓的诬告,只凭口供一审定案,不再复勘。窦娥的无辜受戮,是当时吏治黑暗、冤狱遍地的艺术概括,窦娥是千万个不幸者的缩影。从这里看,关汉卿的的创作是现实主义的关汉卿在描写现实生活的同时,加进了不少理想的成份,大胆的想象和夸张,超现实的情节,使作品具有浓烈的积极浪漫主义气息。他不甘心善良美好、正义合理的东西被无辜地蹂躏,不肯让女主人公无声无息地死去,他要使正义得到伸张,冤屈得到昭雪,因此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吸取前代流传的有关传说加以改造,创造了一个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的浪漫主义境界。窦娥三桩誓愿的实现,在现实生活中是绝对不可能的,然而它确实更强烈地表现了窦娥至死不屈的精神和民众意愿。

  3.语言:字字本色,句句自然

  历来评论家都以“本色”二字概括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所谓本色,就是不事雕琢,朴实自然,既富有生活气息,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又具有艺术韵味。《窦娥冤》的唱词精炼生动,宾白也自然活泼,二者紧密配合,扣紧剧中人物的身份、地位,使人物栩栩如生。

[滚绣球]以及[一煞]中的唱词突出了人物的个性,语言平实,直抒胸臆,恰当地表现了窦娥冤屈悲愤的心情,而又不失珠圆玉润,酣畅淋漓的'韵文之美。指斥天地的场面高亢激越,冤气冲天,紧张急促;诀别婆婆的场面如泣如诉,哀婉凄惨,徐缓低回;三桩誓愿的场面激荡如潮,慷慨激昂。剧中的说白,如窦娥向刽子手请求走后街不走前街的对白,以及窦娥与婆婆诀别时的对白,凝练而又明白如话,声气口吻酷似其人。三桩誓愿的场面,三次用“白”提出誓愿,依次讲出“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若窦娥委实冤枉”“我窦娥死得委实冤枉”;三次用“曲词”强化感情,依次对以相应的四个典故来抒发胸臆。曲白相生,语言朴素而富于感情,把窦娥为其冤屈而抗争的精神表达得深切而感人。

  二、学法指导

  1.通过比较阅读拓展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在文学长廊里,我们认识了刘兰芝、窦娥、祥林嫂三位女性,下面是对三位女性之死的比较分析。?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的悲壮举动既是对造成自己爱情悲剧的封建家长制的控诉,也是刘兰芝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表白。?窦娥魂丧法场,身首异处,她的冤死是一个善良女子在吏治黑暗的社会里的必然结局。封建统治者是真正的凶手。?祥林嫂的死是封建礼教吃人的结果。她也曾试图通过宗教来拯救自己,以免遭受被“锯开”的痛苦,也希望死后自己的“魂灵”与阿毛相遇,但当发现宗教不可能拯救她的时候,她便“以死去撞地狱的门”。?对这三位女性形象,我们还可以找到别的比较点来进行分析,比如她们的遭遇,性格,反抗形式与程度、社会背景、悲剧根源等。

  2.通过质疑问难培养批判性思维

  有人提出,窦娥被昏官屈判死罪,她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却最后却发下三大奇愿,要感天动地来显示冤情,这是为什么呢??还有人提出,污吏固然该惩罚,但整个山阳县亢旱三年,贫苦百姓也会因此遭殃,罪而责众,罪而殃及无辜,是一种盲目的野蛮的报复,不能肯定。?对第一个问题,有人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按当时观念,一般的人认为天地鬼神明察世上是非,主持人间公道。封建官吏为了愚民,也每每以青天自况。窦娥开始也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看清了“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的社会真相。在《滚绣球》一曲中,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

  窦娥临刑前的三桩誓愿,是作家世界观矛盾的反映。一方面关汉卿关心民情,洞察现实,通过窦娥指斥天地、发下三桩誓愿应验等情节表明自己对封建官吏的憎恨,对被压迫人民的同情,反映人民要求变革现实的时代精神。另一方面,作者他尽管关心人民的疾苦,却不能意识到人民自身的力量;他虽然憎恶封建统治,却又找不到变革现实的出路,所以最终还是让天地动容清官平冤来解决问题。

  三、延伸拓展

  1.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

  明人贾仲明说关汉卿“姓名香四大神洲。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指出了他在元代剧坛的领袖地位。“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王国维指出了他对中国戏剧的开创奠基之功。在世界文化史上,关汉卿比英国的莎士比亚早三个多世纪,其剧作也要比莎翁多出三十部左右。1958年经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名,关汉卿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代表作《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

  2.唱词、说白与科范

  元杂剧是融歌唱、说白、舞蹈动作于一体的完整的戏曲艺术形式。

  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折通常由男主角或女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戏,正旦主唱的称“旦本”戏。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就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唱的情况。剧本中的唱词,即曲词,是按照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填写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规定之外,适当加入衬字或增句。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因“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有散白、韵白之分,又有对白、独白、旁白、带白之别。剧本还有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提示,叫作“科范”,简称“科”,如“再跪科”“鼓三通、锣三下科”。

  3.名人话悲剧

  恩格斯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灭亡

一份心灵的测试卷4必修备课资料3

  银色的花瓣撞击着深灰的天空,舞动着纯白色的指挥棒,演奏着冬天纷纷而至的交响。在这万里雪飘的季节,有一种音符蔓延着热度,向人们吟诵着冬天快乐。我们在感动和被感动中,呈交了一份用真诚和微笑填写的心灵试卷。

  深冬的雪,总是会带来无可抵挡的寒意。我在街上匆匆忙忙地行走,就如人来人往的城市一样渴望冬日的阳光。不远处零零散散几个女孩小心翼翼地骑着单车,在蓬松的雪迹上留下几条纤细的印痕。路异常地滑,其中一个瘦小的女孩突然就驾驭不住昔日特别“听话”的单车,仿佛它要溜走和雪一起飞舞一样。女孩重重地摔倒在人行路的中央,背包里的书“天女散花”般散落了一地,女孩用手揉着疼痛的脚踝,倒在地上不知所措地流泪。

  然而,天使的心灵试卷就在此刻降临在每一个人的心怀里,每个人都很忙,都要急着工作或者是上课,题目是简单的,抉择却沾染着难度。

  温暖就在这一刻升腾,周围的人堆起暖意的笑容,走向女孩;后面驶过的出租车也停下沉缓的脚步,司机走下来拾起女孩的书包。抖落毛茸茸的雪花;店铺的`主人披了外衣走出来,扶起不住哭泣的女孩安慰。一时间,男人、女人、老人、孩子全部都聚拢到女孩身边,用各自的怀抱圈出比阳光更暖的温度。我走过去,接过大家拾起清理过的书籍和背包,扶着受伤的女孩,慢慢地谢过所有人,向学校走去。

  我轻轻地在冬日里膜拜,呈交了一份用爱填写的心灵试卷。原来,冬天也会如此温暖。那是爱的溶液浇灌着的光束,清澈地射入所有人的眼。

  我十分满意,我们交给天使的心灵试卷。

  天使,你满意我的答案吗?

--后记

一份心灵的测试卷4必修备课资料4

  一、向量的概念

  1、既有又有的量叫做向量。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时,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箭头所指的方向表示向量的

  2、叫做单位向量

  3、的向量叫做平行向量,因为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以平移到同一条直线上,所以平行向量也叫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4、且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5、叫做相反向量

  二、向量的表示方法:几何表示法、字母表示法、坐标表示法

  三、向量的加减法及其坐标运算

  四、实数与向量的乘积

  定义:实数 λ 与向量 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

  五、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e1、e2是同一个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λ1e1+λ2e2 ,其中e1,e2叫基底

  六、向量共线/平行的充要条件

  七、非零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八、线段的定比分点

  设是上的 两点,P是上_________的任意一点,则存在实数,使_______________,则为点P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同时,称P为有向线段的定比分点

  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及向量式

  九、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1)设两个非零向量a和b,作OA=a,OB=b,则∠AOB=θ叫a与b的夹角,其范围是[0,π],|b|cosθ叫b在a上的投影

(2)|a||b|cosθ叫a与b的数量积,记作a·b,即 a·b=|a||b|cosθ

(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十、平移

  典例解读

  1、给出下列命题:①若|a|=|b|,则a=b;②若A,B,C,D是不共线的四点,则AB= DC是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③若a=b,b=c,则a=c;④a=b的充要条件是|a|=|b|且a∥b;⑤若a∥b,b∥c,则a∥c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

  2、已知a,b方向相同,且|a|=3,|b|=7,则|2a-b|=____

  3、若将向量a=(2,1)绕原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得到向量b,则向量b的坐标为_____

  4、下列算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AB+BC+CA=0 (B) AB-AC=BC

(C) 0·AB=0 (D)λ(μa)=(λμ)a

  5、若向量a=(1,1),b=(1,-1),c=(-1,2),则c=( )

、函数y=x2的图象按向量a=(2,1)平移后得到的图象的函数表达式为( )

(A)y=(x-2)2-1 (B)y=(x+2)2-1 (C)y=(x-2)2+1 (D)y=(x+2)2+1

  7、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已知两点A(3,1),B(-1,3),若点C满足OC=αOA+βOB,其中a、β∈R,且α+β=1,则点C的轨迹方程为( )

(A)3x+2y-11=0 (B)(x-1)2+(y-2)2=5

(C)2x-y=0 (D)x+2y-5=0

  8、设P、Q是四边形ABCD对角线AC、BD中点,BC=a,DA=b,则 PQ=_________

  9、已知A(5,-1) B(-1,7) C(1,2),求△ABC中∠A平分线长

  10、若向量a、b的坐标满足a+b=(-2,-1),a-b=(4,-3),则a·b等于( )

(A)-5 (B)5 (C)7 (D)-1

  11、若a、b、c是非零的平面向量,其中任意两个向量都不共线,则( )

(A)(a)2·(b)2=(a·b)2 (B)|a+b|>|a-b|

(C)(a·b)·c-(b·c)·a与b垂直 (D)(a·b)·c-(b·c)·a=0

  12、设a=(1,0),b=(1,1),且(a+λb)⊥b,则实数λ的值是( )

(A)2 (B)0 (C)1 (D)-1/2

  16、利用向量证明:△ABC中,M为BC的中点,则 AB2+AC2=2(AM2+MB2)

  17、在三角形ABC中, =(2,3), =(1,k),且三角形ABC的一个内角为直角,求实数k的值

  18、已知△ABC中,A(2,-1),B(3,2),C(-3,-1),BC边上的高为AD,求点D和向量

一份心灵的测试卷4必修备课资料5

《论语》十则(人教版七年级必修备课资料)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二、检查预习

  1、 交流“作家作品”读书卡

  师生交流: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2、 填写“关键字音”读书卡

  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不亦说(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

  诲女(rǔ)知之乎??????????不知为(wéi)不知???是知(zhì)也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整体感知

  2细读课文,读出韵味,填写“重要词句”读书卡

  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译读课文,读懂内容

  小组合作解决语句并翻译。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接龙翻译

  五、品读课文,读出智慧

  A、《论语》为何能跨越千年,经久不衰呢

  六、赏读课文,读出自己??当场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想一想喜欢的原因,看谁背得快,说得好

  七、归纳反思

  学生小组小结这节课的收获

  教师点评同学们的表现

一份心灵的测试卷4必修备课资料6

  古诗名句分类集锦(苏教版必修备课资料)

  1.诗中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诗中爱国: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诗中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诗中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诗中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6.诗中花: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7.诗中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8.?诗中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9.诗中长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0.诗中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1.诗中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12.诗中思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3.诗中别: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诗中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15.诗中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6.诗中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7.诗中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8诗中夏: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

  19诗中秋:?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20诗中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1诗中日: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2诗中风: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3.?诗中雪: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4.诗中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5.诗中柳: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6诗中树: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7诗中云:?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28.诗中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一份心灵的测试卷4必修备课资料7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弧度制的定义;(2)领会弧度制定义的合理性;(3)掌握并运用弧度制表示的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4)熟练地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5)角的集合与实数集 之间建立的一一对应关系.(6) 使学生通过弧度制的学习,理解并认识到角度制与弧度制都是对角度量的方法,二者是辨证统一的,而不是孤立、割裂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引入弧度制度量角的大小,通过探究理解并掌握弧度制的定义,领会定义的合理性.根据弧度制的定义推导并运用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以具体的实例学习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能正确使用计算器.

  三、情态与价值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另一种度量角的单位制---弧度制,理解并认识到角度制与弧度制都是对角度量的方法,二者是辨证统一的,而不是孤立、割裂的关系.角的概念推广以后,在弧度制下,角的集合与实数集 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即每一个角都有唯一的一个实数(即这个角的弧度数)与它对应;反过来,每一个实数也都有唯一的一个角(即弧度数等于这个实数的角)与它对应,为下一节学习三角函数做好准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弧度制定义;熟练地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地互化换算;弧度制的运用.

  难点: 理解弧度制定义,弧度制的运用.

  教学工具

  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有人问:海口到三亚有多远时,有人回答约250公里,但也有人回答约160英里,请问那一种回答是正确的?(已知1英里=1.6公里)

  显然,两种回答都是正确的,但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数值呢?那是因为所采用的度量制不同,一个是公里制,一个是英里制.他们的长度单位是不同的,但是,他们之间可以换算:1英里=1.6公里.

  在角度的度量里面,也有类似的情况,一个是角度制,我们已经不再陌生,另外一个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角的另外一种度量制---弧度制.

  二、讲解新课

  1.角度制规定:将一个圆周分成360份,每一份叫做1度,故一周等于360度,平角等于180度,直角等于90度等等.

  弧度制是什么呢?1弧度是什么意思?一周是多少弧度?半周呢?直角等于多少弧度?弧度制与角度制之间如何换算?请看课本,自行解决上述问题.

  2.弧度制的定义

  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角,记作1,或1弧度,或1(单位可以省略不写).

(师生共同活动)探究:如图,半径为的圆的圆心与原点重合,角的终边与轴的正半轴重合,交圆于点,终边与圆交于点.请完成表格.

  我们知道,角有正负零角之分,它的弧度数也应该有正负零之分,如-π,-2π等等,一般地, 正角的弧度数是一个正数,负角的弧度数是一个负数,零角的弧度数是0,角的正负主要由角的旋转方向来决定.

  角的概念推广以后,在弧度制下,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即每一个角都有唯一的一个实数(即这个角的弧度数)与它对应;反过来,每一个实数也都有唯一的一个角(即弧度数等于这个实数的角)与它对应.

  四、课堂小结

  度数与弧度数的换算也可借助“计算器”《中学数学用表》进行;在具体运算时,“弧度”二字和单位符号“rad”可以省略 如:3表示3rad sinp表示prad角的正弦应确立如下的概念:角的概念推广之后,无论用角度制还是弧度制都能在角的集合与实数的集合之间建立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

  五、作业布置

  作业:习题1.1 A组第7,8,9题.

  课后小结

  度数与弧度数的换算也可借助“计算器”《中学数学用表》进行;在具体运算时,“弧度”二字和单位符号“rad”可以省略 如:3表示3rad sinp表示prad角的正弦应确立如下的概念:角的概念推广之后,无论用角度制还是弧度制都能在角的集合与实数的集合之间建立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

  课后习题

  作业:习题1.1 A组第7,8,9题.

  板书

一份心灵的测试卷4必修备课资料8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掌握三角函数模型应用基本步骤:

(1)根据图象建立解析式;

(2)根据解析式作出图象;

(3)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与三角函数有关的简单函数模型.

  教学重难点

.利用收集到的数据作出散点图,并根据散点图进行函数拟合,从而得到函数模型.

  教学过程

  一、练习讲解:《习案》作业十三的第3、4题

  3、一根为Lcm的线,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一个小球,组成一个单摆,小球摆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s(单位:cm)与时间t(单位:s)的函数关系是

(1)求小球摆动的周期和频率;(2)已知g=24500px/s2,要使小球摆动的周期恰好是1秒,线的长度l应当是多少?

(1) 选用一个函数来近似描述这个港口的水深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并给出整点时的水深的近似数值

(精确到0.001).

(2) 一条货船的吃水深度(船底与水面的距离)为4米,安全条例规定至少要有1.5米的安全间隙(船底与洋底的距离) ,该船何时能进入港口?在港口能呆多久?

(3) 若某船的吃水深度为4米,安全间隙为1.5米,该船在2:00开始卸货,吃水深度以每小时0.3

  米的速度减少,那么该船在什么时间必须停止卸货,将船驶向较深的水域?

  本题的解答中,给出货船的进、出港时间,一方面要注意利用周期性以及问题的条件,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考虑实际意义。关于课本第64页的 “思考”问题,实际上,在货船的安全水深正好与港口水深相等时停止卸货将船驶向较深的水域是不行的,因为这样不能保证船有足够的时间发动螺旋桨。

  练习:教材P65面3题

  三、小结:1、三角函数模型应用基本步骤:

(1)根据图象建立解析式;

(2)根据解析式作出图象;

(3)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与三角函数有关的简单函数模型.

  2、利用收集到的数据作出散点图,并根据散点图进行函数拟合,从而得到函数模型.

  四、作业《习案》作业十四及十五。

一份心灵的测试卷4必修备课资料9

  走在回家的路上,刚才的一幕还在我脑海中浮现,轻轻的激昂,嘴角上扬,因为,我交了一份属于心灵的测试卷。

  黑色的礼堂大门显得更格外庄严肃穆,今天,是选举全校代表的日子。最后的一票在我手上,这一票,将代表着台上的两人谁可以胜出,谁会败北。于是,一百多双眼睛都集中在我身上。

  我紧张地低下头,双手早已被汗水浸湿。我重新审视着手中的名单:一位,是我的校长的女儿;另一位,是我不认识的优秀男生。从人情上讲,我应该选择校长的女儿,但脑中却不由想起她玩忽职守、工作中拈轻怕重的情景来,她把一切该做的工作都推给他,让他独自熬了几个通宵,承担所有的工作,最后却把一切荣誉都归到了自己名下……于是,我举起手中的笔,心中暗想我应该在他的名字下画一个勾。但是,眼睛还是不由自主地瞟向她的名字,心中充满了迟疑和矛盾。是的,我无法忘记我的校长--她的爸爸,对我倾注了多少心血,又寄予了多少期待,只要我有问题,校长就会立即停止手中的'一切工作,帮我解答。校长如此待我,我又怎能不报答呢?况且“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于情,我应该投她的票。

  可是,我的手画不下去。

  如果让她来当代表,那么整个学校就会形成不良风气,而且快速蔓延,这样会降低学校名声的。不,我不能因为我的私情,而给整个学校带来不好的影响。

  想到这里,我缓缓地拿起笔,毅然地在他的名字下画了个勾。

  那一刻,是选择;那一刻,是放弃;那一刻,是更大的责任;那一刻,是更深的爱;那一刻,掌声雷动。

  从礼堂出来,抬头看看天空,很蓝。

  我知道,刚才的那一笔,是我心灵的答卷。

  凭心而论,这一份上交的测试卷,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音符,也许这样的答卷以后还有很多,但是,我的选择,无怨无悔。

  望着远处的蓝天,我笑了。

一份心灵的测试卷4必修备课资料9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