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语文二年级上第六单元测试卷

时间:

语文二年级上第六单元测试卷3篇(二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语文二年级上第六单元测试卷3篇(二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以供借鉴。

语文二年级上第六单元测试卷3篇(二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

语文二年级上第六单元测试卷1

  四年级第五单元试卷 班级: 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nóng yù shùnjiān hú xiàn fēi xiáng bīn fēn()()()()()zhuó zhuàng ch?n wěn zhan hàn zāo tà yù wàng()()()()()

  二、在正确的读音下划“——”(5分)悄然(qiao qiao)暂时(zan zan)领悟(wu wu)呵护(he ke)捐赠(zeng zeng)

  三、把词语填完整(8分)

  不假()()()()挺立 与世()()花繁()()热泪()()()()十足()()心动()()多彩

  四、照样子写词语:(8分)

  孤零零 清香袅袅 收拾收拾 安安静静

  五、选择正确的词语打“√”:(10分)

  1、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 绝望)。

  2、我的眼前是一片非常(开阔 宽阔)的草地。

  3、我想那些花刚冒出来时肯定恨(壮丽 壮观)。

  4、她走得很(流畅 流利),没有一点磕磕绊绊。

  5、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上飞来飞去,(骚扰 干扰)着我。

  六、请把下面的填空补充完整:(25分)

  1、人的生命是()()(),可是,为()()()()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之中去。

  2、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在于()(),而不是()(),也不是在于()()。

  3、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替人着想,()他人之(),()他人之()。

  4、匹夫见,而起,身而斗,此不足为 也。

  5、过则,知过不,过不。

  七、句子万花筒。(8分)

  1、面对急需帮助的人,我们怎能袖手旁观呢?(改成陈述句)

  2、礼花绽放。(把句子写具体)

  3、这时,全场观众的眼睛都集中到大会主席台上。(用修改符号改病句)

  八、阅读:(16分)古 井 我的故乡在平县大迅村。村东头有口古井,究竟挖于何年,已无从查考了。古井里的水,没一丝咸味儿。大半个村子的人,都到这儿取水,古井像一位温柔的母亲,用醇美的乳汁,哺养着平原上的儿女。

  我家距古井几十米远。每日里,从微熹初露到暮色降临,到古井边取水的人,从我家门前络绎不绝地经过,桶儿、筲儿发出的吱悠吱悠、叮儿当儿的响声,像一支支快乐而优雅的乡间小曲,不时传进我的耳朵。我家门前的路面总是湿漉漉的,像刚下过一场金色的雨。

  东邻有一对年过六旬、相依为命的老人。男的,是个老党员,在抗日战争时腿负过伤,走路一瘸一拐;女的,又矮又瘦,身子单薄得简直一阵风能把她吹倒。老两口只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教书。乡亲们晓得这两位老人用水困难,今儿这个帮着挑一担,明儿那个帮着挑一担,老人院子里那口大水缸,长年不空,总有满缸水。两位老人多次表示,对帮着挑水的人要付予一定的报酬,可是,谁也不肯接受。乡亲们总是这样劝说两位老人:“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她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 .............故乡的古井呵,()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村里的人都清楚,那口古井只占了巴掌大的一块地方,可是,她对人们的生活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我参军后,远离那可爱的故乡已经十七年了。我常常想起故乡的那口古井,它时时在启迪着我怎样生活,做怎样的人······

  1、填空:(2分)“迅”字的笔画有()画,第2画的名称是()

  2、选择下列带点字的正确解释,用“√””符号表示出来:(4分)

①络绎不绝 A停 B完 C断 D尽 ②相依为命 A依靠 B依从 C依赖 D依恋 ..

  3、对文中加点的句子认真思考,然后按要求回答。

①从所用问号看,这句子是()。(2分)A、设问句

B、反问句

C、疑问句

②把这个句子改成陈述句。(2分)

  4、在文中的()内填入适当的关联词。(2分)

  5、用“——”划出一个比喻句。此比喻句把()比喻成()。(4分)

语文二年级上第六单元测试卷2

  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编排了5篇精读课文《要好好学习》、《朱德的扁担》、《梅兰芳学艺》、《孔繁森》、《大禹治水》,都是很有教育意义的好文章。

《要好好学字》记叙了在革命根据地延安,毛主席教导两位小八路要好好学字的故事,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下一代的关怀,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描写,围绕“学字”这条线索,安排故事情节。

《朱德的扁担》讲述了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展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

《梅兰芳学艺》通过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苦练眼神,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梅兰芳苦练前后的眼神的变化,充分展现了他苦练基本功的过程。

《孔繁森》一文记叙了孔繁森收养三个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动人事迹,赞颂了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大禹治水》是一个古代传说,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治水后”的线索,展现了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这几篇课文基本上都是通过一件事来写人的,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从这些杰出人物的言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教学目标要求:

  1、正确认读只认不写的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组词、扩词,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

  4、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教学重、难点:

  读准生字的字音,能规范的书写生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教育。

  课时安排:《要好好学字》——2课时 《朱德的扁担》——2课时《梅兰芳学艺》——2课时 《大禹治水》——2课时 《练习六》————2课时

  12.要好好学字

  教学目标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干革命要文化知识,教育学生从小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明白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道理。教具准备:教学投影片、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板书课题,齐读。

  2、讨论: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两遍。要求:

(1)画出生字词。

(2)画出长句子,练习朗读。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练习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抽读生字词,正音。

(3)指名分节读课文。

(4)齐读课文。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谁?写关于他们的什么事?

  4、读后讨论,引导填空:

  毛主席在()遇见()。毛主席教导他们要()。

  三、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教学字形。

(1)出示:延、革、席。教师讲述书写笔顺:延、革、席

(2)出示:宝、贵。

(3)引导学生自学:刘、泽、参、腰。自学后指名分析字形。

  2、指导书写。

  3、学生在书上描红。

  4、指名口头一字开花。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1、出示投影片,引导观察:这是什么地方?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细读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

(2)讨论: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主要说些什么?

  指导: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是我们的革命根据地。

(3)“才”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说说。(只)。用在这里强调了什么?

(4)指名来图上指出谁是安定宝,谁是刘长贵。

(5)齐读第一段。

(6)小结。这一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3、细读第二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用“--”画出写毛主席的句子。

(3)毛主席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4)比较句子:

  A、毛主席弯下腰,在自己手心上写了“毛泽东”三个字。

  B、毛主席写下了“毛泽东”三个字。

①指名读句子。

②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

③“弯下腰”说明了什么?

(5)指导朗读。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4、细读第三段。

(1)指名读。

(2)投影出示第三段。师画出毛主席说的话。

(3)这是谁对谁说的?

(4)这里的革命指的是干什么?

(5)为什么说“参加革命了,就要好好学字。”

(6)指导朗读。

  三、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参加”说一句话。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卡片。

  2、用“参加”说一句话。

  二、总结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毛主席希望两个小八路干什么?听了毛主席的话,你是怎样想的?

  教学反思:

  13朱德的扁担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及以下词语:出产、扁担。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2.难点: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

  朱德同志像、扁担图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对关怀人民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老一辈领导人。

  2.课件或图片出示朱德像。认识“朱德”这两个字。

  你们知识他是谁吗?

  板书朱德。说说这两个字怎么记。

  简介朱德。

  3.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板书:的扁担请你们读一下课题。

  4.课件或图片出示扁担图,也可出示实物。认识“扁担”这两个字。

  这就是扁担,谁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

“扁担”这两个字怎么记。

[课题中“朱德”“扁担”两个词里的四个字都是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其中有三个字是要求会写的字。利用图片,随着出示课题分散识字。这样字不离词,音、形、义紧密结合,学生识记生字的效果好。]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作记号。

2.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

  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

3.集体认读生字词。

  课件出示生字词:井冈山同志一支队伍不远

  生产草鞋打仗

(1)小老师教读生字词。

  要求:先读词中的生字,再读词。

(2)开火车认读。

[生字放在词语中认读,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手势告诉老师,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2.请三名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看谁能读正确。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先评读,再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粮。战士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后来朱德在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就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 4.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1)什么是“斗笠”?

(2)“会师”“朱德记”“不料”是什么意思?

(3)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不藏了?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采用不同方式解疑。(1)利用实物、图片、插图解决以下问题:

①出示贴有“斗笠”词语的斗笠实物或课件。一起读读这个词。

  这就是斗笠,是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等制成的。用来遮阳光和雨。②出示总司令带着一支队伍在井冈山和毛主席会师的图片或课件。你们看,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了井冈山和毛主席的队伍会合了,书上用的是什么词。(会师)

“会师”就是指几支独立行动的部队在战地会合。③让学生看书上插图。

“朱德记”三个字写在哪儿呢?(扁担上)

“记”在这里表示标志、符号。

  在扁担上写“朱德记”表示这根扁担是谁的呢?(朱德的)

(2)引导学生带着质疑3读课文,找有关的句子,初步了解战士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

①让学生带着质疑3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②让学生读有关的句子,说说战士藏扁担和后来又不藏的原因。

(因为战士心疼朱德,所以要藏他的扁担。后来大家敬爱他,不再藏他的扁担。)板书:心疼敬爱

(四)研读、感悟、理解战士为什么心疼朱德。

  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哪些地方让战士心疼,找出相关的词句。

  2.小组交流。结合自己找的词句,谈看法,互相补充。

  3.集体交流。

  学生先读找出相应的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看法,教师相机指导。

  重点研读以下句子。随学生发言投影以下句子,随机在重点词下面点点。

(1)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是敌人。

  从“不远”这个词看出敌人离井冈山很近,是要进犯井冈山。朱德到山下挑粮会遇到危险。(2)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①想想“五六十里”是多远,要走多长时间。(天不亮出发,开黑才能回来。)

②陡峭的高山,你有什么感觉?(难爬、累、喘不过来气。)

  想想朱德还要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这样难走的路就更难更累了。

③指导朗读:评读、赛读。

  谁能把挑着粮爬这样的山,来回走五六十里那种艰难的感觉读出来。

(3)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①朱德穿着草鞋,肩上担的满满的一担粮食,走那么难走那么长的山路,实在让人心疼。

②朱德白天挑粮,晚上还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个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

③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休息)

④让学生进入角色。

  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对朱德同志说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练读,小组交流读、个人展示读。

  5.教师小结:战士们看朱德同志天不亮就出发和大家一起去挑粮,天黑了才回来,晚上还要研究工作,实在太累了,大家怕累坏了他,就劝他不要去挑粮,可他还是坚持跟战士一起去挑粮,战士们看着心疼,就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了。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二)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讨论,知道了战士心疼朱德,所以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大家想,朱德找不到扁担,没办法去挑粮,就可以多休息一会儿。

(三)研读读课文,感悟理解。

(四)这节课,我们再认真读书,找找大家因为什么敬爱朱德同志,而不藏他的扁担。

(五)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六)请你们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找找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找到答案的。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研讨。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看法。

(1)课件出示句子: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①朱德为了不让大家再藏他的扁担,就在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

②从“不料”这个词看出朱德这样做是大家没想到的。从这句话能看出战士藏扁担是挡不住他和大家一起挑粮,共度难关的决心。

(2)课件出示句子: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①大家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所以越发 敬爱朱德同志。

②从“越发”这个词看出大家更加敬爱朱德了。

③大家对朱德产生了敬爱之情,所以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④再联系上文,想想大家都敬爱他什么?

(勇敢、不怕危险和战士同甘共苦等)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

(三)总结谈话。

  读了《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战士心疼朱德而藏他的扁担。当大家看到“朱德记”三个字,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而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朱德的扁担》是朱德同志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象征。在1958年已是72岁高龄的朱德同志还亲临十三陵水库劳动,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坝。

(四)拓展。

  关于朱德同志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请你们课后收集有关他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五)指导书写。

  1.让学生读、描字帖中的字,找出难写的字。

  2.小组研究书写方法。

  3.教师课件演示指导。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收集有关朱德或其他革命先辈的故事、名言。

  教学反思:

  梅兰芳学艺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他们从小苦练基本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明白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自主识字,指导书写生字。

  一、揭示课题

1、京剧是我们中国的艺术国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位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板书课题:梅兰芳。2、出示梅兰芳的头像,简介梅兰芳。

(著名京剧大师,江苏泰州人。他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创造了许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和提高了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梅派”)

  二、初读课文。1、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找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应该停顿的地方,做上记号。2、检查读书情况。

(1)出示课件,检查词语朗读情况。拜师学艺唱戏的料子没有动摇飞翔的鸽子 勤学苦练世界闻名游动的鱼儿紧盯注视(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A 指名分节朗读,评议,正音。B 男女生分节朗读。C 齐读课文。

3、填空,出示小黑板。

  这篇课文讲的时梅兰芳小时候拜师(),苦练(名的()的故事。

  三、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兰、芳、艺、紧、或、者、注、视、灵、活”指名认读,注音。

  2、找出独体字和上下结构的字。“兰、芳、艺、紧、或、者、灵”(1)交流识记的方法,终于成为世界闻18)(2)交流书写时的注意点

  3、师范写,生书空

  兰:三横间的关系要注意,中间一横最短,最后一横长而稳当。紧:上宽下窄。下面是“系”少一撇。或:注意笔顺,斜钩是关键笔画,要舒展。者:“都”的一半,“日”要写得正。

  4、学生描红,完成作业。

  四、作业 : 1、练读生字词。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围绕课题质疑,带着问题读书释疑。指导朗读课文,读正确,读出味。指导书写“注、视、灵”

  一、揭示课题,质疑

1、昨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读了一篇新的课文《梅兰芳学艺》——指名读题——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课文主要写梅兰芳学艺这件事)。

(梅兰芳是谁?他为什么要学艺?他是怎样学艺的?他学什么本 领?)

  二、指导读书,释疑。

(一)“梅兰芳是何许人?”

1、通过预习,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是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他创立了“梅派”。他演过??)2、请看一段录象,学生交流观看后的感受。(唱得很动听;双眼会说话??)

  3、可梅兰芳小时侯去拜师学艺时,师傅是怎么说他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交流(师傅说他眼睛没有神,不是唱戏的料子。)(板书:没有神不是唱戏的料子)(2)谁能完成这个填空?

“师傅说梅兰芳不是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 “因为梅兰芳__________,所以师傅说他___________。” 先说给同桌听听——指名说

(二)“梅兰芳是怎样学艺的?”

  听了师傅的话,梅兰芳是不是就打消了学戏的念头呢?

  1、示“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

  谁能读好这句话?先在下面练一练——指名读,评议(“决心”、“没有动摇”要加重语气读,以突出梅兰芳学艺的决心很大。)——一起读好这句话。

  2、那么“他是怎样学艺的呢?”请同学们将第二自然段好好地读三 遍,找出具体描写梅兰芳学艺的句子。找到句子后,把它有感情地读三遍,我们等会儿来个比赛,看谁找的准,读的棒!

  3、交流“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1)找队了,怎么把这句话读好呢?谁有信心?指名读。(2)评议(老师听出来了,你把“常常、紧盯、注视”这几个词加重了语气读,为什么?)

  谁能到上面来表演一下“紧盯、注视”

(梅兰芳选择空中之鸽,水底之鱼来训练自己的眼神,鸽在飞翔,鱼在游动,观察这些运动变化着的事物才有利于训练自己的眼力。可看的时间长了,梅兰芳的脖子酸痛,他没有停下;看的眼睛流出了泪水,他没有去休息,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决心呀!)

  再好好把这两句话读两遍,品位其中的含义。可以摇头晃脑,可以手舞足蹈。

(3)指名读(有意请两个朗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指导他们读好。)

  4、日子一长,梅兰芳的双眼变得怎样了呀? “灵活起来”“会说话了”板书:会说话

  5、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引读第三自然段。板书: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1)谁能给世界闻名换个词?

(“举世文明”“闻名中外”“世界有名”“驰名中外”)

(2)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一个词说明梅兰芳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是不容易的,你能迅速找出是哪个词吗?“终于”(3)理解了这段话,再来读,老师相信一定能更入味了。

  三、回归总结,明理。

1、梅兰芳从“眼睛没有神”到“眼睛会说话”,从“不是唱戏的料子”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证实了“勤能补拙”。示:勤能补拙把这个成语端端正正写在书上

2、填空:学了《梅兰芳学艺》这篇课文,我知道了________。3、让我们完整地来回味这篇课文。齐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注、视、灵”

  1、指名认读

  2、找找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3、书写时有什么注意点,你要提醒大家的。

  4、给它们组词

  5、师范写,生书空。

  6、生描红,完成作业。教学反思:

  15、大禹治水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2、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三、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兼顾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使之达到和谐统一。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教师一定要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引导学生在“感悟”中进行“训练”,在“训练”中加深“感悟”。

  四、教学准备:

  课件、大禹像挂图,大禹陵照片。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6 大禹治水

  2、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1)把生字圈出来。(2)把难读的句子画出来。

  2、检查自读情况。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4、口头填空。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理解:滔滔、淹没。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4)这些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教学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学生说说字形记忆方法。

  3、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细读课文

  1、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哪一句写是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2)学习二、三两句。

①指名读第二,三雨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②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板书:走遍吃尽)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它们说明什么?

③“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中的九? 它表示什么?“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了什么?(板书:挖通劈开)

④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能苦呢?

⑤指导朗读。学生练读,齐读。

  2、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表示数量的词。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板书: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4)指导朗读。

  3、细读第4自然段。

(1)齐读。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联系二、三自然段讨论。)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板书:制服洪水代代相传

(4)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扩词。治()()久()()理()()伟()()

  二、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1)引导自学部分生字。(2)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父:有()画,第三画是()。

  理:有()画,第十画是()。姓:有()画,第三画是()。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5大禹治水

  走遍 吃尽 挖通 劈开

  制服洪水

  13年 三次过家门 一次也没进 代代相传 教学反思:

  16.孔 繁 森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歌声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确立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的思想。教学重、难点:从课文的语句中体会孔繁森的优秀品质。教前准备:组织看电影《孔繁森》或了解孔繁森的事迹。教法学法:

  小组探究学习,师生合作交流。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5 孔繁森

  2、简介孔繁森的事迹。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

  一读,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

  二读,画出长句子,读通读顺。

  三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3、师范读课文。

  4、引导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他们正在干什么。

  5、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的什么事?

  三、教学部分生字词

  1、出示:干部、拉萨市、失去、献血。

  指名读词。

  2、引导分析字形。

  部,与“都”比较。

  市,与“布”比较。

  失,与“大”比较。

  献,左右结构,左下不是“羊”,右边是“犬”。

  书空“血”的笔顺。

  3、学生按笔顺描红

  四、细读课文

  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查字典理解“优秀”。

  为什么说孔繁森是优秀的干部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字词:

  用投影出示以下字词,指名读。

  优秀干部拉萨市失去抚养医生献血感动

  2、提问: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援藏”是什么意思?

  二、细读课文

  1、过渡:为什么说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2、细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

(2)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3)哪一句最能表现出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干部?

(4)齐读第三句话。

  比较句子:(用投影出示)

  孔繁森抚养他们。

  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这两句话都是说的什么?

“抚养”是什么意思?

  轻声读一读,比较一下,哪一句好?为什么?

  齐读这一句。

  板书:接孤儿到身边

(5)指导朗读。

  3、细读第3、4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两个自然段。

(2)这两段主要写孔繁森的什么事?孔繁森为什么要献血,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由这一句可以看出什么?

(3)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把有疑问的地方画出来。

(4)分段释疑。(学生讨论)

  第3段:

“夜里”、“悄悄”说明孔繁森不想让人知道献血,说明他的无私。

“年纪大”、“身体又不好”还坚持要求献血,更说明的他的无私精神。

“请求”和“再三恳求”写出孔繁森要求献血心情的迫切,强调这是一组近义词,“再三”突出了心情的迫切。

“勉强”说明医生是在孔繁森的再三恳求下才同意他献血的。(查字典,了解“强”的意思,说明这是多音字。

  过渡:孔繁森不顾自己的身体坚持要求献血,用自己鲜血

  换来的营养费供给几个藏族孤儿上学读书,当藏族同胞知道这件事后,他们——(感动得留下了热泪)。这时,他们只能用歌声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激和深情。

(5)范读歌词。

  自由练读,知名读,齐读。

  指名说说藏胞们唱着这首歌,心里会想些什么?

  板书:献血供孤儿上学

(6)指导朗读。

  三、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讨论:

  学过这篇课文,你觉得孔繁森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优秀的援藏干部

  你还知道哪些像孔繁森这样的干部?

  3、复述课文。

  出示提纲。

(1)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2)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孤儿。

(3)孔繁森去医院献血。

(4)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孤儿上学,这深深感动了藏族同胞。

  4、学生练习复述。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词卡片。

  2、组词。

  都()市()失()

  部()布()夫()

  二、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字形。

(1)出示小黑板。

  优秀抚养医生感动

  指名读词语。

(2)学习生字字形。

  优:左右结构,右边不能写成“龙”。

“养”和“医”要书空笔顺。

  感:上面不能写成“成”。

  2、指导书写。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扩词。

  感()()()医()()()

  部()()()养()()()

  3、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并组词。

  匸()()心()()

()()()()

  亻()()阝()()

()()()()

  板书:

  孔繁森

  接孤儿到身边

(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

  献血供孤儿上学(悄悄、请求、再三恳求)

  优秀的援藏干部

  教学反思

  练习6 教学要求:

  1、认识表示天气的几种图标,会看天气预报。

  2、照样子,练写铅笔字

  3、熟记四条成语和古诗《长歌行(节选)》

  4、知道所收集标志的意思

  5、会和生病的老师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表示天气的几种图标,会看天气预报。

  2、会和生病的老师进行口语交际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1、审题

  2、指导

(1)讨论书中图标表示什么提天气(2)把图标与天气相连

(3)讨论“霜雾雷雪”为什么是雨字头

  3、练习

(1)把雨字头的字写出来(2)动手画图标(3)收集有关天气的图标

  4、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莫、菜、算”(2)引导归纳三个字的结构(3)指导书写(4)学生练习描红

  3、练习:教师个别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4、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训练。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标志,学生说在什么地方见过它,并说出它的意思(2)动手画这些标志

(3)讨论:见到这些标志,我们应该怎么做

(4)扩展练习:我们在什么地方还见过什么标志,它代表什么意思,并画出来,介绍给同学们

  二、教学第四题

(一)熟记成语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成语(2)教师范读(3)学生自读

(4)理解四条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2)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

(二)古诗《长歌行(节选)》

  1、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要求(2)说说要求是什么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句子 ① 指名试读 ② 教师范读 ③ 解释意思 ④ 学生练读、背诵(2)学生读第二句 方法同上

(3)学生读第三句 方法同上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三句话(2)指明读(3)练习背诵

  4、反馈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一、审题

  二、指导

  1、读题目内容

  2、丁大勇去看李小燕同学会说些什么?

  3、王小娅有事不能去,请丁大勇带信,丁大勇该怎么样对李小燕说?

  三、练习

  1、小组演练

  2、分组汇报,及时进行评议指导

  单元小结:

语文二年级上第六单元测试卷3

  要好好学字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干革命要文化知识,教育学生从小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明白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学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尤其是长句子。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板书课题,齐读。

  2、讨论: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两遍。要求:

(1)画出生字词。

(2)画出长句子,练习朗读。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练习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抽读生字词,正音。

(3)指名分节读课文。

(4)齐读课文。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谁?写关于他们的什么事?

  4、读后讨论,引导填空:

  毛主席在()遇见()。毛主席教导他们要(三、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教学字形。

(1)出示:延、革、席。教师讲述书写笔顺:延、革、席

(2)出示:宝、贵。

(3)引导学生自学:刘、泽、参、腰。自学后指名分析字形。

  2、指导书写。

  3、学生在书上描红。)

  4、指名口头一字开花。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上完成《习字册》。

  2、课后练习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懂得干革命要文化知识,教育学生从小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1、出示投影片,引导观察:这是什么地方?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细读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

(2)讨论: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主要说些什么?

  指导: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是我们的革命根据地。

(3)“才”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说说。(只)。用在这里强调了什么?

(4)指名来图上指出谁是安定宝,谁是刘长贵。

(5)齐读第一段。

(6)小结。这一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3、细读第二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用“——”画出写毛主席的句子。

(3)毛主席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4)比较句子:

  A、毛主席弯下腰,在自己手心上写了“毛泽东”三个字。

  B、毛主席写下了“毛泽东”三个字。

  指名读句子。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

“弯下腰”说明了什么?

(5)指导朗读。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4、细读第三段。

(1)指名读。

(2)投影出示第三段。师画出毛主席说的话。

(3)这是谁对谁说的?

(4)这里的革命指的是干什么?

(5)为什么说“参加革命了,就要好好学字。”

(6)指导朗读。

  三、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参加”说一句话。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总结课文。

  2、指导完成课堂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生字卡片。

  2、用“参加”说一句话。

  二、总结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毛主席希望两个小八路干什么?听了毛主席的话,你是怎样想的?

  三、布置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

  2、课后完成《同步测试》。

  板书设计:

  13.要好好学字

  毛主席:问、说、听、写

  小八路:回答

  连连点头

(参加革命了,要好好学字)

  课堂作业设计:

  一、组词。

  席()定()到()

  度()宝()道()

  二、填上合适的词。

()地听讲

()地写字

()地点头

()地看书

()地回答

()地喊叫

  三、把句子写具体。

  1、小明扫地。→

  2、花儿开放。→梅兰芳学艺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苦练眼神,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梅兰芳苦练前后的眼神的变化,充分展现了他苦练基本功的过程。

  学情分析:

  课文篇幅比较短,但句句是精华,其中蕴涵了“勤学能补拙,苦练可通神”的道理。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梅兰芳是谁?”“他学什么本领?”“怎样学艺的?”。然后指导学生认真读书,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再反复朗读具体描写梅兰芳学艺的句子,体会梅兰芳练功的刻苦而受到启示、教育。

  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欣赏一些梅兰芳的京剧表演片段,让学生初步感知京剧艺术的魅力。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他们从小苦练基本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明白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自主识字,指导书写生字。

  一、揭示课题

1、京剧是我们中国的艺术国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位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板书课题:梅兰芳。

2、出示梅兰芳的头像,简介梅兰芳。

(著名京剧大师,江苏泰州人。他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创造了许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和提高了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梅派”)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找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应该停顿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读书情况。

(1)出示小黑板,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拜师学艺唱戏的料子没有动摇飞翔的鸽子

  勤学苦练世界闻名游动的鱼儿紧盯注视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A 指名分节朗读,评议,正音。

  B 男女生分节朗读。

  C 齐读课文。

3、填空,出示小黑板。

  这篇课文讲的时梅兰芳小时候拜师(),苦练(),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的故事。

  三、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兰、芳、艺、紧、或、者、注、视、灵、活”

  指名认读,注音。

  2、找出独体字和上下结构的字。

“兰、芳、艺、紧、或、者、灵”

(1)交流识记的方法

(2)交流书写时的注意点

  3、师范写,生书空

  兰:三横间的关系要注意,中间一横最短,最后一横长而稳当。

  紧:上宽下窄。下面是“系”少一撇。

  或:注意笔顺,斜钩是关键笔画,要舒展。

  者:“都”的一半,“日”要写得正。

  4、学生描红,完成作业。

  四、作业:

1、练读生字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围绕课题质疑,带着问题读书释疑。

  指导朗读课文,读正确,读出味。

  指导书写“注、视、灵”

  一、揭示课题,质疑

1、昨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读了一篇新的课文《梅兰芳学艺》——指名读题——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课文主要写梅兰芳学艺这件事)。

(梅兰芳是谁?他为什么要学艺?他是怎样学艺的?他学什么本领?)

  二、指导读书,释疑。

(一)“梅兰芳是何许人?”

1、通过预习,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是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他创立了“梅派”。他演过??)

2、请看一段录象,学生交流观看后的感受。

(唱得很动听;双眼会说话??)

  3、可梅兰芳小时侯去拜师学艺时,师傅是怎么说他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交流(师傅说他眼睛没有神,不是唱戏的料子。)

(板书:没有神不是唱戏的料子)

(2)谁能完成这个填空?

“师傅说梅兰芳不是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

“因为梅兰芳__________,所以师傅说他___________。”

  先说给同桌听听——指名说

(二)“梅兰芳是怎样学艺的?”

  听了师傅的话,梅兰芳是不是就打消了学戏的念头呢?

  1、示“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

  谁能读好这句话?先在下面练一练——指名读,评议(“决心”、“没有动摇”要加重语气读,以突出梅兰芳学艺的决心很大。)——一起读好这句话。

  2、那么“他是怎样学艺的呢?”请同学们将第二自然段好好地读三遍,找出具体描写梅兰芳学艺的句子。找到句子后,把它有感情地读三遍,我们等会儿来个比赛,看谁找的准,读的棒!

  3、交流“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1)找队了,怎么把这句话读好呢?谁有信心?指名读。

(2)评议(老师听出来了,你把“常常、紧盯、注视”这几个词加重了语气读,为什么?)

  谁能到上面来表演一下“紧盯、注视”

(梅兰芳选择空中之鸽,水底之鱼来训练自己的眼神,鸽在飞翔,鱼在游动,观察这些运动变化着的事物才有利于训练自己的眼力。可看的时间长了,梅兰芳的脖子酸痛,他没有停下;看的眼睛流出了泪水,他没有去休息,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决心呀!)

  再好好把这两句话读两遍,品位其中的含义。可以摇头晃脑,可以手舞足蹈。

(3)指名读(有意请两个朗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指导他们读好。)

  4、日子一长,梅兰芳的双眼变得怎样了呀?

“灵活起来”“会说话了”板书:会说话

  5、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引读第三自然段。

  板书: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1)谁能给世界闻名换个词?

(“举世文明”“闻名中外”“世界有名”“驰名中外”)

(2)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一个词说明梅兰芳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是不容易的,你能迅速找出是哪个词吗?“终于”

(3)理解了这段话,再来读,老师相信一定能更入味了。

  三、回归总结,明理。

1、梅兰芳从“眼睛没有神”到“眼睛会说话”,从“不是唱戏的料子”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证实了“勤能补拙”。

  示:勤能补拙把这个成语端端正正写在书上

2、填空:学了《梅兰芳学艺》这篇课文,我知道了________。

3、让我们完整地来回味这篇课文。齐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注、视、灵”

  1、指名认读

  2、找找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3、书写时有什么注意点,你要提醒大家的。

  4、给它们组词

  5、师范写,生书空。

  6、生描红,完成作业。孔繁森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歌声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确立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从课文的语句中体会孔繁森的优秀品质。

  教前准备:组织看电影《孔繁森》或了解孔繁森的事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5 孔繁森

  2、简介孔繁森的事迹。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

  一读,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

  二读,画出长句子,读通读顺。

  三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3、师范读课文。

  4、引导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他们正在干什么。

  5、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的什么事?

  三、教学部分生字词

  1、出示:干部、拉萨市、失去、献血。

  指名读词。

  2、引导分析字形。

  部,与“都”比较。

  市,与“布”比较。

  失,与“大”比较。

  献,左右结构,左下不是“羊”,右边是“犬”。

  书空“血”的笔顺。

  3、学生按笔顺描红

  四、细读课文

  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查字典理解“优秀”。

  为什么说孔繁森是优秀的干部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字词:

  用投影出示以下字词,指名读。

  优秀干部拉萨市失去抚养医生献血感动

  2、提问: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援藏”是什么意思?

  二、细读课文

  1、过渡:为什么说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2、细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

(2)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3)哪一句最能表现出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干部?

(4)齐读第三句话。

  比较句子:(用投影出示)

  孔繁森抚养他们。

  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这两句话都是说的什么?

“抚养”是什么意思?

  轻声读一读,比较一下,哪一句好?为什么?

  齐读这一句。

  板书:接孤儿到身边

(5)指导朗读。

  3、细读第3、4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两个自然段。

(2)这两段主要写孔繁森的什么事?孔繁森为什么要献血,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由这一句可以看出什么?

(3)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把有疑问的地方画出来。

(4)分段释疑。(学生讨论)

  第3段:

“夜里”、“悄悄”说明孔繁森不想让人知道献血,说明他的无私。

“年纪大”、“身体又不好”还坚持要求献血,更说明的他的无私精神。

“请求”和“再三恳求”写出孔繁森要求献血心情的迫切,强调这是一组近义词,“再三”突出了心情的迫切。

“勉强”说明医生是在孔繁森的再三恳求下才同意他献血的。(查字典,了解“强”的意思,说明这是多音字。

  过渡:孔繁森不顾自己的身体坚持要求献血,用自己鲜血换来的营养费供给几个藏族孤儿上学读书,当藏族同胞知道这件事后,他们——(感动得留下了热泪)。这时,他们只能用歌声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激和深情。

(5)范读歌词。

  自由练读,知名读,齐读。

  指名说说藏胞们唱着这首歌,心里会想些什么?

  板书:献血供孤儿上学

(6)指导朗读。

  三、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讨论:

  学过这篇课文,你觉得孔繁森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优秀的援藏干部

  你还知道哪些像孔繁森这样的干部?

  3、复述课文。

  出示提纲。

(1)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2)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孤儿。

(3)孔繁森去医院献血。

(4)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孤儿上学,这深深感动了藏族同胞。

  4、学生练习复述。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词卡片。

  2、组词。

  都()市()失()

  部()布()夫()

  二、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字形。

(1)出示小黑板。

  优秀抚养医生感动

  指名读词语。

(2)学习生字字形。

  优:左右结构,右边不能写成“龙”。

“养”和“医”要书空笔顺。

  感:上面不能写成“成”。

  2、指导书写。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扩词。

  感()()()医()()()

  部()()()养()()()

  3、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并组词。

  匸()()心()()

()()()()

  亻()()阝()()

()()()()

  板书:

  孔繁森

  接孤儿到身边

(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

  献血供孤儿上学(悄悄、请求、再三恳求)

  优秀的援藏干部大禹治水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6 大禹治水

  2、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1)把生字圈出来。

(2)把难读的句子画出来。

  2、检查自读情况。

  3、范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

  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理解:滔滔、淹没。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3)这些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教学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学生说说字形记忆方法。

  3、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细读课文

  1、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

  哪一句写是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2)学习二、三两句。

①指名读第二,三雨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②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

(板书:走遍吃尽)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它们说明什么?

③“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中的九?它表示什么?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了什么?

(板书:挖通劈开)

④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能苦呢?

⑤指导朗读。

  学生练读,齐读。

  2、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表示数量的词。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板书: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

(4)指导朗读。

  3、细读第4自然段。

(1)齐读。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联系二、三自然段讨论。)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板书:制服洪水代代相传

(4)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扩词。

  治()()()久()()()

  理()()()伟()()()

  二、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1)引导自学部分生字。

(2)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三画是()。

  理:有()画,第十画是()。

  姓:有()画,第三画是()。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板书:

  大禹治水

  走遍 吃尽 挖通 劈开

  制服洪水

  13年 三次过家门 一次也没进 代代相传

  练习6

  教学目标

  1. 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并会组词。

  2. 认读词语,了解近义词,巩固、积累词汇。

  3. 熟记成语。

  4. 把句子读通顺,读流畅,具体体会判断词“是”的用法,并学习运用。

  5. 能写好上中下结构的字,做到既正确、又美观。

  6. 读背三条俗语警句,要求熟读成诵。

  7. 边看图边听老师讲爱惜粮食的故事,然后看图练说故事。

  教学重难点:学习用音序发查字典。

  教具学具准备:字典、小黑板、挂图。

  主要板书安排:练习6。

  作业设计:

  课内:查字典、认读词句、写字、读背、说话。

  课外:读背成语、谚语。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2. 指导。

(1)出示“迎”。

(2)以查“迎”为例,复习音序查字法的方法。

  A.在“汉语拼音索引”里找到Y。

  的下面找到音节ying,看清后面的页码。

  C.按照页码,在字典的正文找到音节ying,再按声调的排列顺序,查找“迎”字,并把所在的页码填到表中

(3)让学生口头组词。

  3. 练习。

(1)按用音序查字法(三步)查“神”字。

(2)按要求填表格。

  4. 反馈。

(1)检查学生查字典情况、填表情况。

(2)指出存在的问题,巩固音序查字法。

  二. 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指名读。

  A.谁能用上“同意”说一句话?

  B.句子中的“同意”还可以换个词说,意思不变。

(2)出示卡片“答应”。

(3)“同意”就是“答应”的意思,这两个词的意思相近,我们就说它们是近义词。

(4)学生齐读“同意”、“答应”。

(5)指名读,出示“请求”、“恳求”。

(6)这两个词的意思怎么样?

(7)指名读,出示“紧盯”、“注视”。

(8)这两个词也是近义词。

  3. 练习。

(1)指名读三组词。

(2)齐读。

  4. 反馈。

(1)指名认读词语。

(2)纠正错误读音,齐读词语。

  三. 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出示第一句话。

(2)指名读。

(3)引导回忆毛泽东的有关课文《要好好学字》。

(4)引导学生弄清这句话有两个部分组成。

  3. 同法学习其他句子。

  4. 练习。

(1)填空式练说:

  毛泽东是()。

  孔繁森是()。

  梅兰芳是()。

  居里夫人是()。

(2)口头填空,把句子说通顺。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 审题。

  2. 指导。

(1)认读汉字。

(2)引导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方法和写字要求。

(3)指导书写。

  3. 练习。

  学生练写,老师巡视。

  4. 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写姿好的学生。

  二.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2. 指导。

(1)学生自由读成语。

(2)教师范读。

(3)理解成语的意思。

  3. 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位练习背诵。

  4. 反馈。

(1)集体背诵。

(2)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 教学第六题

  1. 审题。

  2. 指导。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教师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5)教师启发学生:这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6)学生反复练读。

(7)学生自由背诵。

(8)同位背诵。

  3. 练习。

(1)学生自由读背三句话。

(2)齐背三句话。

  4. 反馈。

(1)检查朗读。

(2)指名背诵。

  第四课时

  教学第七题

  一. 审题

  二.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五幅图,弄清图意。

  2.讨论每幅图表示什么意思。

  3. 指名说说自己知道的标志的意思。鼓励各抒己见。

  4. 说说你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些标志的?

  5. 讨论并交流:你平时还见过哪些标志,表示什么意思?

  三.练习

  出示标志,让学生上台说出这些标志告诉我们什么意思。

  四. 课外延伸

  鼓励学生课后寻找标志,比比谁认识的标志多。

语文二年级上第六单元测试卷3篇(二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