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推进我省产业转型升级

时间:

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推进我省产业转型升级3篇 科技服务业重点发展业态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推进我省产业转型升级3篇 科技服务业重点发展业态,欢迎参阅。

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推进我省产业转型升级3篇 科技服务业重点发展业态

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推进我省产业转型升级1

  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应定义为产业结构高级化,即向更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技术进步,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并加以研究、改进和创新,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第三,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依赖于政府行政法规的指导以及资金、政策支持,需要把产业转型升级与职工培训、再就业结合起来。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经济持续跨越

  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走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增量型、吸纳式开放拉动,沿江开发强“极”带动,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三化”互动和城乡一体化、统筹推动之路,突出产业转型升级,有力地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一是经济总量大幅攀升。2009年全市GDP达到356亿元,“十一五”以来年均递增%;实现财政总收入亿元、一般预算收入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十一五”以来年均递增%。二是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十一五”以来装备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提高30个百分点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提高个百分点。三是城乡一体进程加快。“十一五”以来城市化率提高个百分点;城乡住房、就业、医疗、养老等各类保障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四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十一五”以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递增%和%;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由长期以来“苏中的苏北”迅速跻身苏中第一方阵。

  一、坚持科学发展,在更高定位上坚定产业转型升级自觉性。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开发、上海“两大中心”建设等多重叠加机遇,加快发展港口现代物流、软件开发等产业,加快建设熔盛、神马等目标千百亿能级企业,不断增强项目承载能力,持续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努力在快转型、快见效上狠下功夫,勇当新时期“渡江突击队”。

  二、凸显产业特色,在更高平台上构建产业转型升级新格局。积极打造新兴产业的先发优势,大力引进和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加快培育九鼎风电、赛福特物联网等百亿级企业。积极打造现代服务业的配套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特色文化、生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推进如皋港船货港一体化;打造集科研、培训、信息服务、餐饮物流的全国最大花木城;依托五大旅游开发公司,提升发展长江生态、长寿文化、古城人文等特色旅游业;依托演艺传媒、教育培训两大集团,大力建设文化产业基地。积极打造高效农业的规模优势,以“高效农业三年倍增”计划为抓手,打造花卉盆景、外向果蔬等六大十亿元高效农业板块。改造提升液压机械、长寿食品等传统产业,积极打造传统产业的品牌优势。

  三、注重集聚集约,在更高水平上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再加快。始终把招商选资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强引擎,放大一类口岸优势富集效应,大力招引大项目、好项目。始终把“三化”互动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以“万顷良田”工程、农保区拆迁整理为突破口,坚定不移地走“三化”互动并进之路;加快中心城区和如港新城CBD、RBD建设,强势推进小城镇能级提升。始终把特色园区建设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主抓手,打造以熔盛千亿级企业为龙头的高端船舶及海工专业配套园,加快建设石油、日用、医用绿色化工材料产业园和新型电力装备材料产业园等2个千亿级特色园区、8个100-500亿级特色园区,不断提升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水平。始终把创新型经济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主动力,推动销售亿元以上企业和3000万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全部建立创新平台,大力推进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县(市)建设。

  产业转型升级须警惕五大误区

  改革开放以来,以珠三角、长三角为代表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依靠承接国际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加工制造业的梯度转移,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发展。在工业经济起步阶段,这种承接无疑是一种合理的选择。但是,处于产业链中游的加工制造业,除了利润率不高外(更多的是以量取胜),还对各种实体资源存在较大的依赖,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一旦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不论是从成本效益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都需要及时做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为此,在10年前的“十五”计划中,已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提法。2003年11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但10年过去了,转型升级未有实质性突破。因此,10年之后,“十二五”仍要补“十五”落下的课。但在补课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厘清一些认识和行动误区。

  一窝蜂的跟风唱高调

  转型升级已成为各地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的重点工作,但基于保增长的压力,我们要防止个别地方口号上的转型升级调门较高,实际行动却比较迟缓或找不着北。

  一厢情愿的靠外资促转型

  一说到产业转型升级,许多人想到的就是引进外资,引进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和行业。实际情况是,我们引进了大量的国外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产业似乎更“科技”了,但我们自己还是处于产业链的最末端。跨国公司出于自身转型升级的需要,也会在华布局一些研发机构,进行一些产品升级,但产品的升级换代不能全部替代产业升级,无论生产服装玩具还是笔记本电脑,如果只停留在价值链最低端的加工装配环节,掀起高科技的“盖头”,其效益增长方式都是用人口红利换取低廉的加工费。外商看中的就是我们相对低廉的要素成本和简单加工装配能力,我们不能将宏观的区域整体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寄希望于跨国公司微观的企业升级。汽车行业“以市场换技术”和稀土行业“以资源换技术”的前车之鉴都表明——技术是换不来的。

  一哄而上的追逐新兴产业

  有些人认为,转型升级就是要淘汰传统产业等夕阳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从目前许多地方已经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初稿看,作为调结构的抓手,发展新兴产业中的动漫产业园、风能发电、物联网等都被放在了重要位置。值得注意的是,各地产业布局重复现象严重,内向性竞争态势明显。其实,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或夕阳思维。同样是制作服装,欧洲一些企业能够抓住行业本质,减少前导时间达到快速反应,盈利能力甚至强于火爆的“苹果”。相反,风光一时的光伏产业已经给现实敲了一记警钟,产业技术看似升级了,但日益膨胀的产能转瞬间就成为不良资产。所以说传统产业改变技术和管理制度,仍可以变成现代产业。而如果没有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以及很好的科研成果商业化链条和服务,新兴产业拿到的可能还是利润的“边角料”。

  一刀切的三产超二产

  三产超二产不是转型升级的唯一标准。在以第三产业衡量国家发达程度的时候,在最传统的工业和农业领域,美国也都是世界第一。这也是美国历经多次经济危机,而不至于像先前的西班牙和英国那样衰落的原因。美国制造业在最疲软的时候也贡献了13%的GDP,超过零售业、金融业等,而中国制造业对经济的贡献也为13%。国家如此,城市同样如此。比如在长三角,第三产业的中心,从战略安排和选择上,就是上海。上海第三产业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分担了长三角其他城市的服务业功能。如果认为长三角的每个城市第三产业没有超过第二产业就不合理,那反而不合理了。长三角城市如果一味地只考虑以服务业占比衡量自己的转型升级程度,就是对上海的漠视。

  政绩驱动的快速转型升级

  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来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并非朝夕之功。研究表明,劳动密集型主导产业在整个工业化进程中持续时间最长,占了发展期间的60%以上。美国自1814-1980年约为170年,其中劳动密集型工业占主导地位为110年,占%;日本1868-1986年约为120年,其中劳动密集型工业占主导地位为80年,占75%;台湾1950-1990年为40年,其中劳动密集型工业占主导地位为25年,占%;韩国1960-1990年为30年,其中劳动密集型工业占主导地位为20年,占%。如果说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行工业化进程,从现在开始转型升级,那么我们完成结构调整的时间大约需要10年,虽然随着技术创新和管理进步,转型升级的过程将有所缩短,但绝不会是一年半载之功,那种政绩驱动的快速转型升级是不现实的。

  面对上述误区,到底怎样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呢?

  笔者认为,产业结构转型的核心是转变经济效益增长来源的“类型”,而不是单纯的“转行”。转行与转型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转了行未必转型,转了型未必转行,只有效益类型改变的转行才是转型。产业升级包括两种类型:一是产业之间的升级。即产业结构根据经济发展的历史和逻辑序列从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的发展。包括: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二是产业内的升级。即某一产业内部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纵深化发展,实现高加工度化与技术集约化。产业结构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是相互促进的,产业结构转型的方向是产业结构升级。

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推进我省产业转型升级2

  以三产服务业为主导

  推进西街经济转型快速发展的调研报告

  晋城市城区西街办事处位于市区西部,面积平方

  公里,其中耕地面积约192亩,总人口人,总户数户,流动人口8711人,下辖18个社区居委,其中包括2个企业社区。辖区内共有驻地单位68个(其中,包括晋城宾馆、市城镇集体联合社、泽州县政府及部分县直单位、市二中、市四中、部队家属院、部队家属院等;市直亏损企业8个:晋钢、太印、春光热电、市酒厂、市气门厂、市综合食品厂、市皮革厂、市风源食品厂;区直亏损企业2个:针织厂、色织厂),现有改制企业8家,规模以上企业3个,为:恒光热电、新华线缆、中晋药业,第三产业有金太阳家具汇展中心、泰森工矿机电城、华都文化娱乐公司、伊甸园娱乐有限公司以及一大批高档次娱乐场所,各类个体经营网点1000余家。

  一、西街经济发展面临的现状和问题

“十一五”以来,西街的工业企业受到环保及产业政策的限制,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逐步萎缩,工业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2010年底,全处完成工业总产值万元,占经济总量的%,与“十五”期间相比;完成工业增加值万元,占经济总量的%,与“十五”期间相比;工业经济上缴税收完成了,与“十五”期间相比;利润达,与“十五”期间相比;职工 1

  总数,与“十五”期间相比;平

  均工资,与“十五”期间相比;

“十一五”期间,全处工业企业数量家,规模以上

  企业家,与“十五”期间相比,分别下降

  了%和%。

  与此同时,社区经济在城市化改造过程中,受到了极大

  冲击,面临着严重挑战。“十一五”期间,社区集体经济收

  入万元,占经济总量的%,与“十五”

  期间相比;辖区内共有门店家,与“十五”期间相比;就业人员,与“十五”期间相比。

  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三产服务业迅猛发展、龙头带

  动优势逐步显现。今年随着金太阳家居汇展中心的开业运营

  以及近年来上马的一些三产项目的有效运营,积极带动了全

  处三产服务业的发展进程。2010年底,全处三产服务业实现

  总产值万元,同比增长,比“十

  五”期间增长了%,占全处经济总量的%,三

  产服务业呈现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

  通过以上三组数据,得出以下结论:

  一、工业经济在西街经济发展中,逐步萎缩。一是工业

  经济总量少。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处经济总量的比重较低,约

  为1/4强。新型工业化程度较低,现有工业企业发展障碍重

  重,发展前景堪忧。二是产业层次低。落后产能、落后工艺、落后企业占相当大比例,缺乏深加工、精加工企业,产业链

  不长,产品附加值低。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基本

  为0。三是工业结构不合理。工业结构偏重,重工业及传统

  产业所占比重过大,轻工业所占比重偏低。如受产业政策调

  整影响,传统工业受挫,全处工业经济后果不堪想象。四是

  资金供求矛盾突出。企业融资难,银行贷款难,这一情况严

  重制约了重点项目和重点产业的发展。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

  设,科技服务体系机制建设、现代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体系

  建设基本没有起步。如:2010年恒光热电工业总产值共完成万元,工业增加值完成万元,销售收入完成万

  元,实现利润-万元,上缴税金万元,发电量万度。各项指标均呈下滑趋势。中晋药业工业总产值完成万元,工业增加值完成万元,销售收入完成万元,实现利润万元,上缴税金万元,产品产量

  山楂总黄酮吨,成品药件,总体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发展势头较为强劲,但产品档次不高,技术含量低,缺少自己的品牌,市场竞争力弱,市场占有率

  连续下滑;企业组织化程度低,技术装备差,经济效益不高;

  区域经济产业层次低,传统工业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滞后,缺乏发展后劲,但总量逐步萎缩。

  二、城市化进程成为了制约工业经济发展加快提升三产

  服务业的客观条件。撤村建居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西街的发展遇到了新的制约。从区位优势上来说,工业企业

  占地面积多,利润大,风险高,市场不稳定,见效时间长;

  从居民切身利益上来说,仅仅靠全处现存的几家工业企业已

  难以解决西街大量破产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更无须谈居民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如何突破新发展的“瓶颈”,进一步实

  现新的转型跨越,成为处党委思考的战略性问题。“十一五”

  期间,全处提出了“一轴双核两翼”的统筹发展战略,就是

  以景西路为轴心,坚持服务城市、经营城市的发展理念,景西路南部集中发展三产服务业;景西路北部集中发展三产仓储业;景西路以东加强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景西路以西加快现代企业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提高科学发展水平。加快三产服务业,成为了全处推进经济转型快速发展的核心。借以城中村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改造的东风,拓宽了城市发展空间,重点发展商贸、科技和文化产业,要建成全区时尚商贸中心、现代商贸中心等独具特色和魅力的商贸区、中心文化区、科技区,逐步形成西街经济特色化、精品化、规模化、现代化和集约化的良好格局。结合城中村改造发展商贸服务业,最大限度解决就业问题。

  二、西街发展三产服务业的有利条件

  一是随着城市化的改造,逐步呈现出人员相对集中,潜

  力日益巨大的优势。“十五”、“十一五”以来,随着黄华街、前进路、景西路、红星街等市区主要街巷的改造,及黄华街西区改造、秀水苑小区竣工、苗孟庄社区、前书院社区的“城中村”改造等等,必然在西街辖区范围内入住大量城市居民,从3万余人发展到近10万人群体的庞大规模,必

  然带来了城市购买能力和生活需求的加大。

  二是随着全市城市化改造的布局,西街处于城市边缘带的位置,辖区范围内设有多处交通站点,向北向西连接着泽州县巴公、东沟、城沟等大的乡镇,形成了一个地域辐射交通群,方便郊区居民进城购置商品。

  三是随着豪德物流园区、苗匠物流园的建成,西环路环

  城高速的开通,在辖区发展大型仓储物流业必将为辐射城市功能上带来很大的空间和有利的条件。

  三、西街发展三产服务业的思路和重点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充分理解三产服务业是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而服务业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大趋势,与此同时,还要处理好工业经济和三产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关系。

(二)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区近年来对加快发展商

  贸流通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从近期来看,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集中精力,抓好重点项目的立项、申报工作,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建成1-2个上规模、上档次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从长远来看,一要加速发展现代仓储物流业。以水泥厂址改造、后圪塔社区、泰安社区及书院街以北地段为主体,以沿街沿路为补充,发展仓储物流中心。以配送型物流和市场流通型物流为重点,以网络信息平台为支撑,努力创造条件,力争在一到两年的时间建设成为服务全区,辐射周边县市的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二要提升发展现代商贸业。“十二五”期间,西街将围绕“城市建设”这条主线,以新市西街为主轴心,以人民广场改造暨国际商贸中心、丹尼斯、金太阳等一批大型商贸中心为主体的建起全功能、完备的商业股地。通过商贸流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以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为重点的现代商贸流通格局。目前我处商贸领域在建、新建项目个,项目建设

  领域涵盖了商贸服务业、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合计投资万元。三要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围绕“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双进”工程)主题,完善提升社区商业功能。重视社区商业网点专项规划建设,促进商业网点布

  局合理化。根据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需要,合理配置超市、便民店、菜市场(或生鲜超市)、快餐店、药店、理发店、洗衣店等社区商业必备性业态和购物中心、品牌专卖店、美容美发厅、咖啡馆、酒店等选择性业态,努力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支持鼓励有实力的连锁企业参与社区商业建设。

(三)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为整体经济平稳运行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转变发展方式,更新发展理念。要认真研究招商引资、规划建设、发展定位等方面要素的关系,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发展方式,提倡自主创新,主动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发展三产服务业的先进理念,通过优化商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健全商品市场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功能与水平。要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支持三产服务业走上稳定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

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推进我省产业转型升级3

  龙源期刊网 促进产业升级转型

  作者:陈国宝

  来源:《北方经贸》2012年第08期

  摘要:杭州市由“西湖时代”迈入“钱塘江时代”,为四季青街道现代服务业尤其是中介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现代商贸业等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街道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但是,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抢抓国家、省、市、区对现代服务业的战略规划和杭州市城市发展重心转移两大重要发展机遇,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是当前四季青街道需要加以研究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杭州四季青;服务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8-0054-02一、四季青街道产业发展现状

  一是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形成,但现代服务业比重不高,新兴产业亮点不多。2007、2009年、2010年1-9月,街道三上企业增加值中工业、服务业、建筑业比重发生显著变化,工业由2007年%下降到2011年三季度的%;服务业由2007年的%上升到2011年三季度的%;建筑业由2007年%下降到2011年三季度的%,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但是,近几年房地产业仍然占据服务业的半壁江山,包括现代商贸业、中介服务业等在内的现代服务业比重不到一半。根据区发改局公布的新兴产业名录库,目前辖区共有新兴产业企业22家,发展亮点不多,其中生物产业6家,文化创意产业3家,新兴服务业13家,三大产业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仅亿,同比增加%;增加值6659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是二元中心的产业空间布局逐步形成,但短期内发展不平衡现象难以改变。1-9月,庆春综合商业区实现营业收入亿,钱江新城中央商务区实现营业收入亿(其中房地产占70%以上),除房地产外的商贸服务、中介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经常性税源企业仍然集聚在庆春综合商业区。2010年是新城真正产生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启动年,随着万象城开业的集聚带动以及新城楼宇的大批量交付使用,新城的经济体量将逐步增大,金融服务、高端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将逐步集聚,二元中心的产业空间布局正在形成。但是,受新城开发商总部入驻意向不明确、楼宇出售现象严重以及公建配套不完善等因素影响,短期内以庆春综合商业区为主的产业布局现状难以改变。

  三是楼宇资源快速集聚,但招商压力逐步增大。随着街道逐步由建设期向发展期的转型,辖区内包括新城的出让项目和庆春综合商业区的留用地项目逐步开始交付使用,楼宇资源短期

  快速集聚。自2009年底迪凯国际交付使用,截止至2011年年底,仅新城范围就有近90万方的楼宇交付。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宏观政策的积极影响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探索适合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市场管理办法,调整税费和土地、水、电等要素价格政策,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

(二)地方各级政府的有力推动

  浙江省早在2008年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并在2011年8月份出台《关于创建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的意见》,公布了首批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名单,街道万象城名列其中。

(三)长三角区域规划的正式批准

  2010年5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提出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长三角区域规划给作为杭州“城市新门户,都市新中心”的区及四季青街道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必将促进文创、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大提升。

(四)杭州市战略重心的逐步转移

  2011年10月份杭州市行政审批中心的正式入驻更是向外界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号,杭州市的战略重心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心正在向钱江新城逐步转移,这对街道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企业的招商引资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丰富资源

  作为杭州市楼宇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街道拥有总面积超过490万方的楼宇,其中在建楼宇23幢,建筑面积293万方;即将交付使用楼宇5幢,建筑面积万方;已投入使用的楼宇19幢,建筑面积143万方。这些丰富的楼宇资源将成为金融业、现代商贸业、中介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平台。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其他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先发优势

  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等作为成熟的中心城区,现代商贸等产业集聚优势明显,抢占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先发优势,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的创新、人才、资金等要素集中。

(二)高层次现代服务业人才缺乏

  由于街道由城郊区向中心城区转型是个短期的、外力作用的过程,相应的高层次企业管理人才、技术人才集聚和储备不够。

(三)管理方式方法有待创新

  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的发展,要求街道对企业管理服务的水平进一步提升。

  四、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根据街道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结合省、市、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十二五”期间街道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思路是“围绕两大集聚区,依托四大载体,发展七大产业”,即:以两大金融城为依托,发展金融服务业;以城市综合体为依托,发展现代商贸业和生活服务业;以商务楼宇为依托,发展中介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以公建配套项目为依托,发展会展服务业、中介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形成金融服务业、现代商贸业、中介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信息服务业、会展服务业、生活服务业梯度推进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参考文献:

[1] 何燕子.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定位与模式选择研究[J].特区经济,2006(1).[2] 张进涛.产融结合是解决企业资金问题的重要途径[J].攀登,2005(1).

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推进我省产业转型升级3篇 科技服务业重点发展业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