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村劳务输出典型经验:全方位服务多渠道输出

时间:

村劳务输出典型经验:全方位服务多渠道输出3篇(你们村是典型的劳务输出大村,很多人外出)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村劳务输出典型经验:全方位服务多渠道输出3篇(你们村是典型的劳务输出大村,很多人外出),供大家参阅。

村劳务输出典型经验:全方位服务多渠道输出3篇(你们村是典型的劳务输出大村,很多人外出)

村劳务输出典型经验:全方位服务多渠道输出1

  想新招创新高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镇共有9个村,其中朝鲜族村2个,有67个自然屯、90个村民组,幅员面积1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万亩,其中水田10万亩,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农村劳动力人。(其中富余劳动力6097人)。20xx年全镇转移劳动力6670人。实现劳务收入2156万元,拉动农民人均增收980元,分别比20xx年增长20和17。

  一、加强领导,搞好劳务输出组织建设

  为了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做大做强劳务产业。一是加强领导。为了确保劳务输出工作顺利开展,我镇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由党委书记牵头抓,班子成员分别抓,镇长助理和妇联主任具体抓此项工作。二是建立完善镇村劳务输出网络。镇政府成立了专门负责农村劳务输出的指导站,在9个村设立联络处,确定了14名联络员;还成立了友帮中介公司,与北京、大连等地的用工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劳务供求关系。我镇对在外务工人员和有能力、有条件准备外出的农民建立了档案,录入了微机,实现了规范化管理。三是建立了务工人员联系点。为了规范务工人员的行为,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我镇在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了联系点,与用工单位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务工人员的情况,及时向镇里反馈信息。

  二、积极宣传引导,使务工人员树立维权观念

  我们镇把劳务输出做为一项主导产业来抓,树立“加强培训、提高素质、搞好服务、抓好维权、健全网络,不断提高劳务输出的质量和效益,努力把上集建成高水平的劳务输出基地”的劳务输出工作理念。一是利用媒体,进行宣传。与县电视台共同设计制作了8期以农村劳务输出为题材的电视记录片,该片记录了我镇劳务经济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现状。同时请务工典型现身说法,让更多的农民认识到劳务输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二是入户走访,宣传务工政策,打消务工人员的心里顾虑。通过乡村干部深入到农户家中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宣传单和《外出务工实用手册》等形式,让外出务工人员及时掌握国家出台的对农民工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外出务工;三是开展劳务政策、法规讲座,对劳动力进行培训。为了让农村劳动力掌握外出务工的基础知识和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0xx年镇里与县劳转办、劳动局合作在全镇开展15期政策法规讲座,极大的提高农民工的法律知识和维权观念。

  三、发挥妇联作用、鼓励妇女外出务工

  近几年来,镇妇联为解决农村妇女就业难的问题,积极与上级各部门联系,把转移剩余农村女劳力作为拓宽妇女就业门路、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20xx年初以来,镇妇联与村妇代会通过到农户家中走访、座谈和宣传妇女务工典型等形式,使全镇广大农村妇女真正树立起了“外出务工光荣、劳务输出致富”的新观念。同时以村妇代会为单位,建立健全了妇女劳动力转移服务组织,充分发挥村妇女干部、女务工能人的引带作用,引导农村妇女劳动力外出务工。20xx年六月中旬,**村妇代会主任**,**村妇代会主任**先后带出近40人到哈市和北京两地务工,并辟建了妇女劳务输出基地。同时,围绕“家政服务、缝纫女工”等项目,打造**镇妇女输出品牌。通过镇妇联和妇代会输出的女劳动力有200人,全年共向外输出妇女劳动力2500人,占全镇输出劳动力的39。

  四、齐抓共管、切实抓好劳务输出的服务工作

  一是抓信息服务。为了拓宽就业渠道,镇里多方与各职能部门、用工单位联系,搜集用工信息,利用橱窗、会议、广播等形式向农户发布,让农户及时了解、掌握用工信息。同时充分发挥驻外联络站、农业信息网的作用,广泛搜集用工信息,及时分类整理,通过镇内广播及时发布到各村和农户。20xx年共发布信息135条,有55条被群众采纳,输出劳动力20xx多人。二是抓政策服务。为使一些困难户也能到外务工,镇政府用文件下发了《**镇对外出务工人员实行优惠政策的通知》,规定农民外出务工有困难的,村里必须尽全力帮助解决,没有路费的村里先垫付路费,务工人员挣到钱后再还。同时由镇村组织帮助协调办理各种证件和土地流转事宜,帮助照顾老人和孩子、看护房舍。三是抓好输出后服务。为解除外出人员的后顾之忧,镇里建立了外出人员档案,掌握他们在外工作、生活、收入情况,并及时解决在外人员所遇到的难题,激发其务工热情,督促他们守法,安心工作。

  五、典型引带、促进全镇劳务经济全面发展

  一是发挥镇村干部作用,带领农民外出务工。镇里要求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必须有一人直接带领农民外出务工,把带领农民外出务工情况,作为考核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称不称职、合不合格的一项重要标准。其中**村的**就带领50余村民在**筑路公司务工;**村的*带领20余村民在&市鸿鹏木业务工;*&村的&带领20人在河北保定务工。

村劳务输出典型经验:全方位服务多渠道输出2

  村劳务输出典型经验介绍

  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我们**村现有7个自然屯,全村耕地面亩,2193口人,劳动力1073人,剩余劳动力514人,占全村劳动力总数50。俗话说的好“要致富,出劳务”,为了改变村民们贫穷的现状,我们**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把劳务经济作为农民们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不仅有

  效地化解了村里耕地紧张的矛盾,而且加快了农民增收的步伐。据统计,2003年以来,全村输出劳动力共计2400人次,累计劳务收入达到850多万元,占农民总收入的30,在发挥党支部和村委会组织优势、做大劳务经济、实现农民快速增收上,我们采取的主要做法是:

  一、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外出务工。农民收入水平低,生活贫困给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压力,我们宝山村地少人多,人均耕地才亩,农民们在秋收之后,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家闲着,无事可做,而且村民们思想保守,不愿意外出务工,有的甚至认为丢脸,面对这些实际情况,我们村党支部从实际出发,多方寻求农民致富门路,大力发展劳务输出。村干部们利用广播、走村入户给村民们讲解务工常识,印发务工典型资料,发放宣传单,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劳务输出的益处,同时请外出务工致富典型回村现身说法,讲述他们在外地打工创业致富的经历。通过宣传,农民的意识上去了,思想解放了,激发了他们外出务工的热情。通过我们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努力,2005年比2004年多输出劳动力近100人。

  二、强化基地建设,稳固输出渠道。为了确保打工者稳定的在外面务工,确保劳务输出总量不减,我们村与一些实力雄厚、长期用工的公司和企业加强了沟通联系,多方面联络感情,使这些企业和公司逐步发展成了我们宝山村的劳务输出基地。**省**建筑公司的部门经理**是我们村在外务工人员中的佼佼者,是我们村飞出的金凤凰。虽说近几年她地位高了,收入多了,但是她没有忘记家里的乡亲们,他回家乡宣传她的成功经验,并给乡亲们带回了致富信息,当我们得知**公司缺少工人时,充分了解她的公司后,我们大力向群众宣传到她那务工。因为他所在的公司工资、待遇都有可靠的保障,慢慢的到**那干活的人多了,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关系,进一步加强了沟通联系和感情联络,征求企业对我们村劳务输出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准确把握需求方向,定向输出。目前,这户企业已经发展成为了我们**村稳固劳务输出基地。到现在为止,我们**村建立劳务输出基地5个(小型基地4个,大型基地1个),我们村每年在这5个劳务输出基地务工的人员就达250人以上,并且每人的劳务收入都在5000元以上。

  三、依靠能人引带,畅通输出途径。我们宝山村充分发挥了能人引带的作用,增加了农民外出务工的渠道。几年来,我们与在哈尔滨兴华建筑公司上班的**和在大连做买卖的**等十几个致富能人取得联系,先后到大连、哈尔滨、绥化、绥芬河、大庆、秦皇岛、深圳等十几个大中城市与这些能人沟通,寻找了更多的劳务信息,开拓更大的劳务市场,畅通了输出途径。同时,我们还利用了春节放假有利时机,以村支部名义邀请了外出人员讲解他们的创业经历,致富之路。

  四、搞好干部党员示范引带,带动更多人外出务工。劳务输出虽说可以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但有很多自发出去打工的农民,有时苦苦干了一年却挣不回钱来,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响应镇政府的号召,2006年2月,村党支部副书记**带领村民35人到大连海洋岛鸿运养殖厂,从事装卸工作;党员姜波带领123人到正大建筑公司从事建筑工作,月薪都在千元以上。

  五、抓扶持服务,解农民的后顾之忧。在外打工的史忠孝,户口没有迁出,开春回来要地,村上积极采取了措施给予了妥善解决,使他既得到了应分的承包田,又享受了一补两免政策,务工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哈尔滨打工的汉伟波由于在外面惦记家中的父母,但心秋收父母忙不过来,心里十分矛盾,想回来不干了,村里得知这一情况后,组织了一个村干部帮扶小组,及时把他家的黄豆收割了回来,免除了汉伟波的后顾之忧,使他能安心在外务工。

  六、注重培养提高,使输出人员更好地适应岗位的需要。为了提高外出人员的素质,使他们掌握更多的就业技能,我们特别重视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工作,我们积极号召外出人员参加乡里、县里组织的各项培训学习活动。通过开展科普之冬和举办专业技能培训班等形式,对农民进行文化知识,劳动技能,法律常识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同时,我们还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边干边学,在实际工作岗位上锻炼提高自己。

  目前,我们村的劳动力输出产业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2006年,我们将进一步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村劳务输出典型经验:全方位服务多渠道输出3

  发展劳务经济加快致富步伐

**村位于*&*&东北部,诺敏河南岸,拥有耕地亩,其中:水田亩,旱田亩。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两委班子清醒地认识到,新的形势下,应把农民增收的重点放在大力发劳务经济上,采取得力措施大力推进。2005年全村转移劳动力694人,转移

  收入达191万元,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劳务输出工作先进村。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发展劳务经济重要性的认识。为了提高广大群众对发展劳务经济的认识程度,激发积极性。我们村始终把宣传发动和教育引导工作紧紧抓在手上。一是利用广播进行宣传引导。村委会办公室利用广播早晚播放用工信息、劳务知识、劳务能人事迹等,宣传引导更多的人外出务工。二是入户宣传引导。村“两委”成员入户走访,根据各户的实际情况,通过算收入帐、效益帐的方法,帮助各户谋化致富思路,引导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三是请劳务输出能人现身说法。村委会把村里外出搞劳务颇有成绩的人请回来,进行现身说法,介绍务工经验和创业经历。使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外出务工是致富奔小康的良好途径。四是利用过街旗、墙标、宣传单等进行宣传。走进十部村,宣传劳务输出的过街旗、标语醒目可见,近几年来共发放劳务输出宣传单5000多份,用工信息近300条。

  二、强化培训措施,提高劳动力转移质量。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劳务市场,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时刻为百姓“补脑”、“充电”,使外出务工的十部人拥有一技之长,提高了他们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树立遵纪守法、依法维权意识和新的就业理念。一是选择市场需求的热门专业进行培训。在培训内容上,主要选择餐饮、计算机、建筑、缝纫、保安、家政、电焊、修理等热门专业进行培训。培训重点以初高中毕业生为主。积极组织有外出意向的毕业生参加县职业技术学校的短期培训和中期培训。对家庭比较贫困的,村里还采取适当补贴的办法,解决培训所需的费用。二是开展灵活多样的引导性培训。村里多次请县劳转办、劳动局、司法局的有关人员来村讲务工常识、维权、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等方面知识,进行了丰富的引导性培训活动。

  三、发挥“双带”作用,辟建基地扩大规模输出。一是培养能人,充分发挥能人的引带作用。村民**于三年前到北安搞筑路。2005年他把筑路工程队要扩展工程,急需大量民工的消息反馈给村里,村委会成员通过走屯入户宣传动员,组织了110人由**领着到北安搞筑路,这些人年创劳务收入达88万元。由于贡献突出,**被村里聘为“一元钱”村干部。二是干部带头,实现有组织转移。年初,村委会主任**通过对劳务市场的考察,带领33人到河北省文安县新泰木业有限公司务工,他领带的这些人年创收36万余元。三是巩固规范老基地,辟建新基地。村里在保持与各老基地联系稳定务工人数的同时,05年又开辟了新的劳务基地。新辟建了沈阳建筑公司、河北琢州装璜公司两处劳务基地。

  四、优化服务质量,解除务工人员后顾之忧。一是组建农民工服务队。村里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张亚军为组长的农民工服务队,帮助外出务工农民家庭代耕、代种、代收,有效解决了外出务工者家属生产生活遇到的困难和难题。二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群众外出务工创业。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承包田,土地承包期内保留其承包经营权,允许和鼓励土地依法流转,切实保证务工人员合法权益。

《村劳务输出典型经验材料》

村劳务输出典型经验:全方位服务多渠道输出3篇(你们村是典型的劳务输出大村,很多人外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