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经典单口相声段子

时间:

经典单口相声段子7篇 单口搞笑相声段子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经典单口相声段子7篇 单口搞笑相声段子,供大家赏析。

经典单口相声段子7篇 单口搞笑相声段子

经典单口相声段子1

  吹破天(单口相声剧本)。

  各位春节好,春节好,祝您狗年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我先做个自我介绍,我姓吹,名破天,叫吹破天,您们听我的名字多么伟大,一般人谁敢叫这名字啊!(指着观众)那位说什么?看我这个样儿吧!我现在老了,样儿不好看了,头顶白发,脸带折,黑不溜秋眼呆滞。我幼儿时那真是:眼如明月浓眉弯,白里透红大胖脸,鼻直口方如画般,肥头大耳真好看。司马光七岁砸刚,我三岁就能砸刚;曹直七步成诗,我那时就能五步成诗。说大人话叫人听了吃惊,说幼稚可笑的话,叫人听了可笑的把鼻子都喷出来,五岁时父母领我去听戏,我就能把整个戏中的唱腔、对白、动作、铜鼓等等全记下来。这么说吧,我脑子里就像一个录像机,把声像全录下来,然后我就能一点不差的全演唱出来,那时专家给我综合评估的评语是:前无先人,后无来者。古今中外,惟此一人。

  谁知好景不长,我七岁时由于社会运动,我家这地位在社会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一落千丈,从此我随母亲回到农村家乡。

  到了家乡我心中不悦就唱,什么歌曲戏曲,凡听过的我就唱,唱来唱去就唱到十八九、二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岁,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唱出了单门独派的唱腔叫吹腔,这个吹腔比任何一个剧种都好听。那真是软如棉,烈如钢,干是干,汤是汤,臭不臭,香不香,那个好听劲,在词海上也找不出能表达的名词。

  我这个吹腔,不用乐队,不像别的剧种,得有一大帮人的一个乐队,浪费多少人力物力呀。(低头小声说)我也不懂音乐,要乐队干啥。还得手舞足蹈的做动作。(小声说)我也不会动作。还得有布景戏台。(小声说)我一上台就吓瘫我了。要台子干啥。

  我这个吹腔随时随地都能唱,唱着戏什么活都能干。不但能干活,还增加工效三到五倍。

  现在在全国多数地方的男女老幼都能唱几段吹腔,听着好听,唱着方便又增加工效,凡是唱我的吹腔的地方都异口同声赞不绝口的说:吹腔很吃毛。大家都知道吃毛是“好”的意思。很吃毛就是很好。

  (面对观众)那位说啥?叫我唱一段,那好,我唱前先说明以下,吹腔可利用各剧种的明演的唱腔、唱词来演唱,我现在用豫剧马金凤老师的“斩门外三声炮”唱一唱,凡跟马老师唱的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吹腔,可不是我不着调。“斩门外三声炮,如同雷……大家听着怎么样?凡是听着好的观众都坐着不动,愿鼓掌就鼓掌,不愿鼓掌就不鼓掌,我不像别的演员非得要求掌声。凡是听着吹腔不好的观众都站起来,面朝后三分钟,来表示不赞成。谢谢大家一个面朝后的也没有,全赞成,全认为我的吹腔好。(拱手感谢)谢谢大家的赞成。

  吹腔还有特异功能。有一次我出远门没钱了,这怎办,我唱了段吹腔,所有的兜都鼓起来啦,全是百元大票。

  有一个人病的马上要死了,各大医院都看不好,唱了段吹腔,他起来吃了两碗饭就去干活去了。

  有个人死了三天,要去火化场了,叫我一唱,活了。

  天大旱,我一唱就能下雨。天涝我一唱就能晴天,找不到对象的我一唱就能找到对象,总的来说我只要一唱吹腔,天下无有不顺心的事,无有办不到的事。有一次发射卫星,火箭刚起飞五秒时,火箭歪斜,方向不正,我马上唱着吹腔跳上去,抓着火箭一搬,调正了方向,我一直随火箭上去,火箭于卫星离婚后,不不不,它们不叫离婚,是分离后,我又把卫星送到预定的轨道,我才松了口气,这时往天上一看,不好了,一个巨大的彗星要跟火星相撞,我们地球与火星的关系是唇失齿寒、肝胆相照,我得马上去救火星,我唱着吹腔一跳,跳到了彗星前面,打了个“停”的手势,彗星“嘎噔”一声停下了,给火星打了个“通过”的手势,火星“吱留”过去了,又给彗星打了个通过的手势,彗星才开始运行,免去了星球相撞的灾难,地球也能正常生存,这我才放心回家。

  回家后不久,接到上级的通知,叫我去联合国领奖,因我救火星有功。那位说什么?赶快买飞机票去联合国?您忘了,我会吹,不不,吹腔,我一吹就到了联合国,我一看那场面呀,是真够隆重的,从没见过,那可真是宋丹丹说的那样,人山人海,彩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军乐队奏起了军乐,民乐队奏起了民乐,古代乐队、现代乐队、西方乐队、南北上下中,管笛、箫笙等等、等等,各大乐队一齐奏响,听着那好听,那个过瘾就不用提了。就好像大米、小米、高梁米、白面、黑面、玉米面、小豆、绿豆、大黄豆、地瓜、土豆、红萝卜、白菜、芹菜、大头菜、大葱、大蒜、大辣椒、鲤鱼、鲫鱼、黄花鱼、猪肉、牛肉、绵羊肉、花椒、胡椒、小茴香掺在一起搽粥,一喝是啥味都有,啥味也尝不出来。一个字有一人高的大红标语上写着:感谢吹破天救了火星。我一到场,这些人“啊”的一声把我给围上了,围的那是里三层,外三层,风雨不透,有人给我献花,我说ok,有人让我签名,我也说ok,大家一看我到了一齐高呼“欢迎吹破天的到来,这时响起了二十响迎宾炮。有人把我领进了会议室,会议室里坐满了人,我听到,有人说把火星奖给我,有人说把彗星奖给我,我都谢绝了,您想,要把星球奖给我,我院里也放不下,我不要,有人把我领到领奖台上,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拿着一个金杯,迈着健壮的步子来到领奖台前,庄重的把金杯递给我,握着我的手亲切的说,您的能力大大的,好好干的,干活,要发扬的,光大的,后继有人的干活,我说:“一定一定的干活。这时东队奉起了中国国歌,升起了中国国旗,我肃立在领奖台上,心中激动,高兴愉快,那就不用提了,并叫我做一段简短发言。我也不能给中国人丢脸,在联合国这人山人海的各国人中,我得露一鼻子,那位说什么?我会外语吗?我现在五十多岁,哪能一点外语不会,我这么大岁数所学外语全用上了。普其逢卡卡马拉非开,欧开,欧开,咕嘟白。(手有力的一挥)八哥牙路,米西米西,死了死了的,(手又有力一挥)最后任命我为星球交通警察,从此我一天天的奔忙在各星球之间,以免星球相撞。

  现在我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为了发扬光大吹腔,使吹腔后继有人,我在各大城市办了培训班,那位说什么:工作忙没时间,这个不要紧,每周的周一到周五您们工作,周六周日休息,周八周九周十,这三天为新生日,我用新生日开课,每年的一到四季度您们工作,第五季度为新生季,这一季天天开课,怎么太累了,不要紧,第五季我利用新生时开课,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时,二十五时到三十二时这八个小时我开课,那位说什么?没有新生日、季、时,哈哈,您难道忘了,我会吹,我一吹这些新生的东西就都出来了。

  学期一年,学费两万五,一年后能达到我这个程度。为了方便大家,我在门口设了个报名点,报名费二百五,什么?不好听,那就二百六,您们为学吹腔也不差那十元八元的。咱为了吉利,您吃点亏,我贴点便宜都没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人数有限,去晚了就没有名额了,赶快去。

  您看我光跟您们唠了,我还得赶快到天上去看看,各星球运行情况,以免相撞,身负重任,不可久留,告辞,告辞。

经典单口相声段子2

  南北大街东西走,十字街头人咬狗,

  拣起狗来砍砖头,倒叫砖头咬了手。

  有个老头才十九,嘴里喝藕就着酒,

  从小没见过这宗事儿,三轮儿拉着火车走。

  哎!您听这象话吗?

  今天啊,我给大家说段单口相声,这里面啊就有这么一个不象话的人。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呢?这事啊发生在清朝时候。说呀有这么一大财主,家财万贯,在北京城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这老头呢,有俩儿子,大儿子不管办什么事都十分的沉着冷静,为人非常的干练。这老二呢?为人到还可以,就是有个小毛病,好和口小酒。他好到什么分上呢?他把那床头上吊一个酒葫芦,晚上睡醒了就打开葫芦喝几口,上厕所也不好好上,把厕所门口放个酒坛子,上完厕所他都得喝上几口!

  就这么着,他是天天喝天天醉,天天醉天天喝。

  终于有一天啊,老头子不行了,得了重病,马上就要咽气了。他把俩儿子叫到跟前,嘱咐完了后事,把大儿子单独留下了,和老大说:“我就要不行了,我临终最大的心愿就是叫你弟弟把酒给戒了,咱们家纵是有万贯家财也经不起他这个喝法啊!”老大点头称是。老头子说完就死了,俩儿子把老头的后事办完,老大就开始着手给兄弟戒酒。有人和老大说啊,老二这是撞上酒魔了!得请老法师做法驱魔,老大就相信了,叫我说啊,这就是病急了乱投医。花重金请了一帮法师,没成想这帮人是一帮二把刀啊,整天在家里念那个《葡萄经》。那位问了什么是《葡萄经》啊?其实就是骗子念的那:“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啊,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念唱)其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说些什么!

  就这么着,驱魔没成功,叫老大把那些人轰出去了。又有人说老二这是身上招酒虫子了,得晒酒虫子。三伏天呢同志们,就把个大活人用绳子吊起来晒啊,那受得了吗?甭管受的了受不了,老大是真下狠心了。结果还是不行。又不了了之了。

  要不说呢,还是老大聪明,他叫人找了口大海缸,这位又问了什么是大海缸呢?大海缸就是早年间五六个壮汉才能搬动的大水缸。说找这么个大水缸干吗呢?您别急啊,听我慢慢讲啊!老大弄这大缸装进去满满一缸陈年好酒啊,装好了就把老二仍进去了,还弄了口大磨的磨盘把口给盖上了,然后又贴上封条,封条上写着:“哥哥上封只为戒酒,封起酒戒醉死活该”。这弄好后就走了,这可把老二高兴坏了,终于可以大喝一顿了,他在里面一边喝一边还唱:“醉死我不要紧啊,埋在那酒坊边呀,闻这大曲的香啊,我快乐就似神仙啊”!(唱),您听听这词还不错。可是老二他媳妇在家坐不住了,这要是把当家的醉死喽她还活不活啊!连夜就跑到那水缸边上,敲敲水缸,“当家的,你没事吧”?老二一听老婆来了,还乐了,“嘿嘿,老婆大哥封条不必开,你若是还有夫妻情,给我拿块咸菜来”!他老婆一听嘿!你怎么还喝呢?

  军阀韩复渠之老子

  我说说,您听听。

  说这个韩复渠啊,老家是河北霸县,在家是个大孝子,后来到了山东当上了土皇帝,可是还是不忘本。

  有一次啊,韩复渠他老爹过生日,韩复渠为了叫老爷子高兴,特意叫人呢把老头从河北老家接到山东。在自己的府内是大摆宴席,又是唱戏,又是杂耍。把老头高兴坏了,一时兴起,非要叫唱戏的来一段《关公战秦琼》,这咱就不说了,因为侯宝林老先生曾经说过,今天咱但讲讲韩复渠他爹这一段。

  要不说呢,有什么样的儿子就有什么样的老子,这韩复渠他老爹刚到韩复渠的府上是看什么都稀罕,老头过生日当天呢,韩复渠打电话统治山东境内的乡绅贵族来给老头祝寿,老头子看见儿子打电话,就对这电话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玩意怎么还能说话啊?这真是:“黑黑一间房,轻易不开窗,你去摇一摇,捉你里面藏啊”!(老式电话,通过摇手发电)。老头子看儿子几个电话家里就来了那么多人,再几个电话家里就摆上了酒席,心想这可是个好东西,对着它摇一摇,再喊两句就能有好吃的.啊,这可了不得啊!

  老头子过完生日就和儿子说:“小子,你的孝心老子知道了,爹啥也不想要,你就把桌子上的小房子给爹带回去就行了”!韩复渠不知道老头子是什么用意,也不好多问,就把电话给了老头子。就这么着,老头抱着他的宝贝回了老家。

  结果我不说大家也明白吧!

经典单口相声段子3

  北京城六朝古都,有千年的建城史。可说的事儿,可是太多了。过去有这么句话,大胡同三千,小胡同是多如牛毛。那个胡同里面,都有不同的故事,不光是胡同,整个北京城,你说天坛,你说地坛,天安门,故宫,哪都有大批的笑话。

  今天说这笑话,发生在天坛。什么时候的事儿呢?咸丰九年。这一年那,快到冬至了,皇上每年到冬至,得到天坛去祭天。为什么祭天呢?天坛呢,供奉着老天爷。皇上呢,自称是天子,每年到这会儿呢,天子看天,实际上呢,就是皇上瞧他爸爸去。去可是去,这活儿阿,需要一个读祝官。什么叫读祝官呢?就是司仪。一般来说礼部侍郎担当这个活,那年头儿,没有扩音器,没有话筒,没有音箱。这么大的天坛,文武群臣跟那儿站着,怎么行礼,怎么拜,怎么磕头,得有一个人喊。

  唉,这一年的读祝官那,吏部侍郎,姓黄,叫黄铜。黄铜家里有钱,当官之前就捉摸了,“当什么官呢?现如今当官能花钱买,我能买一官。太大的官我当不了,买不起。而且好些个官,要学问,我又没学问。想来想去,吏部侍郎,这个好。而且啊,就这一年的读祝官当下来,就这一次,够四五年的挑费。当这一回,我买官的钱就回来了。”

  果不其然,花钱运动,这一年的读祝官,是他的。明天就到正日子了,今天,黄桐在家里面转开腰子了。“要了亲命了,没想到阿,把这茬忽略了。”什么呢?自己嗓子难听。天坛来说阿,需要一个很好的嗓子,大声一喊,都得听得见。可是自己说话呢,又沙又哑。祭天大典,这几个字,他一说难听了,“祭天大典—”(沙哑声)。皇上一听就急了,当时就得杀。本没回来,脑袋也丢了。“怎么办呢?”跟屋子里面来回的转腰子。

  唉,就这会儿工夫,听见府门以外有人吆喝,“豆~腐~~”。卖豆腐的,黄铜一捉摸。“有勒!”“把他叫进来。”工夫不大,打外面进来了。大高个,小伙子挺精神。

  “给大人请安。”

  “起来吧。叫什么名字?”

  “跟老爷回,我叫黄金。”

  “嗯,是比我值钱。嗯,我叫黄铜。这个,你都卖什么啊?”

  “跟老爷回,卖豆腐的。”

  “嗯,我照顾照顾你……”

  “哦。谢谢老爷,您是要炸豆腐啊?是要豆腐块啊?豆腐丝,豆腐片?”

  “不要那个。以后啊,你也甭卖豆腐了。”

  “呦!老爷,不卖豆腐吃什么啊?”

  “吃大典!”

  “老爷,点大了发苦。”

  “还是点豆腐阿?祭天大典。”

  “我没听明白。”

  “是这么回事。明天啊,老爷我,当这读祝官。你听我这嗓子,估计你也能明白这意思。没别的,我教给你,你替我去喊。”

  “我替您喊?我不会阿。”

  “瞧,我不是教给你么?啊,我说一句,你说一句。啊,跟我学。嗯,仪程开始——来……”

  “哎,仪程开——”(学黄铜嘶哑声)

  “别学我这个阿,这还用你干吗啊?照你原来,原来怎么喊……”

  “原来?哦,豆腐——”

  “就是这个阿,要我亲命了。记得住吗?啊?”

  “跟您回,记得住。”

  “仪程开始——”

  “仪程开始——”

  “迎帝神——”

  “迎帝神——”

  “奉福胙——”

  “奉福胙——”

  “好,明天你在前面,我在后面。我说一句,你学一句,知道吗?”

  您瞧见后来又哪“双簧”吧?就从这开始的,一前一后。

  转过天来,凌晨四五点钟。皇上就来了,文武群臣,这都来了。贝子贝勒,皇亲国戚,整个天坛里面人都满了。头里是皇上,后面跟这些亲王,文武群臣按品级,一班一班的后边排列好了。紧头里边,就这卖豆腐的这个掌柜的。站好了,穿上黄铜这套官服。戴上顶戴,还挺精神。往那一站,身背后,蹲着这黄铜。您还别说,皇上愣没瞧出来。第一啊,起得太早了。第二呢,离着皇上有一定距离。第三呢,皇上有点儿巧蒙眼。三样凑一块了,没看出来。

  时辰已到,黄大人后面一揪他。“嗯,仪程开始。”

  “哦,仪程开始——”

  皇上一听啊,“嗬!好!瞧瞧我这读祝官,嗓子多豁亮!”

  就这嗓子出去,围着天坛转三圈,灌耳朵里面,“嗡——”,有回音。

  皇上高兴,一定要重赏他。太好了!跟着往下喊——

  “迎帝神——”

  “迎帝神——”

  “奉福胙——”

  “奉福胙——”

  都很好,前面一点儿毛病都没出,到后边,坏了。有一个仪式啊,是吃祭肉。祭天的时候啊,有这猪肉,切成块,下锅一焯,马上搭出来,半生不老熟,切成小块。皇上,文武群臣,凡是来的一人一份,也没有味儿。可这是规矩,祖宗的礼法。你说炖熟了,这不可以,就是吃这个。没咸淡味儿,怎么办呢?有主意。裁好了高丽纸,搁到这个肉汤里面,把它煮得了,吃的时候,拿这肉汤纸托肉。咬一口肉,舔一下这纸。文武群臣和皇上都一样。大伙儿都有准备,吃这个不腻。可是这个卖豆腐的掌柜的,谁给他准备啊?咬了一口,“……”,不是滋味。想吐,不敢吐。可偷眼一瞧啊,皇上吐了。怎么呢?皇上娇生惯养,什么没吃过?有肉汤儿,你别说肉汤纸,炖熟了那肉,皇上都不爱吃。咬了一口,“嗯,不好吃。吐—”皇上吐了。皇上一吐,卖豆腐的一瞧,我也吐吧。“吐—”他也吐了。他吐不要紧,蹲后面这位吓坏了。“别吐啊!”

  “哦。别吐——”

  皇上一听,“呀,他看见了。”他瞧见我吐了啊?

  后面这一想,不对啊?“没这句。”

  “哦。没这句——”

  皇上这气,没这句,你喊他干吗啊?

  黄铜真急了:“别瞎说!”

  “别瞎说——”

  “嗬!原来怎么喊的!”

  “哦,原来。豆腐——”

  又卖上了!

经典单口相声段子4

  刚才就该我表演,为什么没演呢?是这么回事,我刚要上场啊,在后台有位小伙子把我拦住了,非要看看我这脑袋!

  他说我们相声演员都聪明,对事物反应快,脑袋一定个儿大他还有一套理论,说人哪,这儿(指太阳穴)有块“灵觉骨”,忘了什么事儿,一拍就想起来了。您看戏台上,(京剧道白)“适才他与我讲得明明白白,如今为何想他不起?这这这这,想起来了”(学拍太阳穴状)是不是都拍这儿?如果拍别处就别扭了,“适才他与我讲得明明白白,如今为何想他不起?哇哇哇哇……”(学拍嘴打哇哇状)

  哎,这成傻小子啦!到所以说,这儿(指太阳穴)两边儿鼓,脑袋个儿大,就一定聪明。

  嘿,他还找到根据啦!

  我跟他讲:人只要爱学习,遇事多思考,慢慢锻炼就聪明了不在脑袋个儿大小。脑袋个儿大管什么用啊?过去有这么一家子,脑袋倒是个儿大,可比准都糊涂,他是这……我说:你干脆上前台听去吧!不然我连这场也误了。

  今天我说段儿《大脑袋》。过去在我们老家有个土财主,夫妻俩带个孩子,还有个老太太,一家四口,老少三辈,全是大脑袋!可办了好多糊涂事,闹了好些笑话。

  有一次,土财主领着孩子到镇子上赶集去了。那时候的买卖铺户,门口儿都有一口防火水缸。他这个孩子趴在水缸沿上往里一瞅:哎,里边儿有个小孩儿。这口缸啊,盛着半缸水,这个孩子往缸沿一趴,正照个人影儿——其实就是他自己呀。这孩子他不懂啊,冲缸里这人影说上话啦:

  “哎!小孩儿咱俩玩儿啊?你出来呀,你快出来呀!”

  哎,他出得来吗?

  “你不出来,我打你啦!(作打人动作)什么?你打我!啊……”(作哭状)

  哎,他倒哭了!

  土财主正在铺子里买东西哪,一听他儿子哭,赶紧跑出来了:

  “怎么回事?”

  (哭腔)“那边有个小孩要打我……”

  他一听就火了:“走!带我看看去!”

  他儿子把他带到水缸边上往里一指:“就在这里头!”

  “好,我看看,谁家的孩子,凭什么打人?”(作探头往缸里看状)“哎,不对呀,小孩儿打架,你大人出来干什么?什么,你还敢跟我指手画脚怎么着?你不服?不服我揍你!你还想打我?我……”

  他低头捡起一块石头来,往缸里一扔,就听咚——哗啦!缸碎了。水往外一流,就剩个缸底儿啦,有几块破缸碴儿还存着点儿水,太阳光一照,他的影子脑袋剩半拉了,他一看吓坏了。“呀!我把人脑袋打剩半拉了!”

  那是打剩半拉呀?

  在旧社会呀,大事化小,一跑就了。哎,他跑了。一出去就是三年,始终不敢回来。家里人惦记着他呀,尤其是他媳妇最不放心,总怕他在外边儿再娶一个。就托人带信儿,让他给家里捎张相片来。他不懂什么是相片儿啊,就问人家:

  “哎,大哥,什么是相片啊?”

  “嗐,相片儿你都不知道,就是拿起来一看跟你一样,那就是相片儿!”

  他应该到照相馆去呀,哎,他去了镜子铺了。拿起一面镜子对面一看:“嗯,这跟我一样,噢,这就是相片儿。”

  那是相片儿吗?

  他买了一面镜子,托人捎家去了。他媳妇接过来一看,就哭上了:

  (学妇女哭腔)“娘!他变心了,在外边又娶了一个媳妇。我好命苦啊!”

  老太太七十多岁了,白发苍苍,在炕上喊上了:“是吗?拿过来我瞅瞅。”把镜子拿过来一照,就埋怨上儿媳妇了。”

  “嗐,你胡说些什么呀!他要是再娶,也得娶个年轻的,哪儿能娶个白毛儿老太太呀!”

  嗐!

经典单口相声段子5

  这回我说段单口相声。其实一个人儿说就算评书了嘛,干吗还叫单口相声呢?因为这两种艺术形式有区别,说评书讲究扣子,单口相声里边得有笑话。

  您看,听相声能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明天您工作起来都带劲儿。评书就不行了,您老得跟着他着急。过去,有一位爱听《包公案》,刚一开书,包大人做知县,到任没几天把印丢了。做官没印,让皇上知道了活不了。您要听书就得帮着他找印。一天还找不着,起码得找十天,您就得跟着听十天。等到好容易把印找着啦,陈州放粮把金牌又丢了,又得帮着他找金牌,又得十几天。等到把金牌找着了,包大人又丢了,你还得帮着他找包大人。反正净是事情。好容易他把这部书说完了,印也找着了,金牌也没丢,包大人也回来了,上金殿交旨,封宫。听书的这位高兴了,可听完了。上工去吧,到柜上一瞧,掌柜的早派人把行李卷儿给打好了。怎么回事哪?他仨月没来了。您说这玩意儿多耽误事。

  说起来,这听书啊也能入迷。在清代有这么一档子事,就在光绪三年的时候,鼓楼后头住着一家儿,老两口子带着一个儿子。这孩子长到十六、七啦,什么也不干,就知道听书。这一天老婆儿跟老头儿说:“咱们这孩子老听书去,什么也不干,将来不成废物了吗!”老头说:“没关系。你不懂啊,听书能长见识。”这孩子一听这句话,更逮住理了,整天泡在书馆里,听着听着,听入迷啦。这天正听的是《杨家将》,说书的先生说到潘仁美暗害杨家将,老令公被困两狼山,“欲知何人搭救?明天接演!”散了。书迷一边儿往家走着,一边儿生闷气。心里想:这潘仁美太可恶了,把杨家父子扔在两狼山不管了。这说书的也不对呀,老令公被困两狼山,到底何人搭救啊?今天不说了,还得明天见。今晚上怎么办哪?让老令公在山上待一宿?那要是遇上狼哪?嘿,这都是哪儿的事啊?嗯,我不能不管。到家一叫门,他妈给他开门。老太太就埋怨他:“你一出去就一天,连饭都忘了吃了。”书迷说:“现在我就是回家来用战饭,然后我去两狼山搭救杨老令公便了!”老太太一听: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别胡说了,赶紧吃饭吧!”书迷坐下就吃饭,吃完饭一抹嘴儿站起来往外就走。老头儿一瞪眼:“黑更半夜你上哪儿去?你要再出去,可没人给你等门,让你在外边冻一宿!”老太太直劝:“得了,得了,快睡觉吧。”书迷这一天也够累的啦,躺下就睡了。睡到半夜,书迷起来了,还是想上两狼山救杨老令公去。拿裤腰带拴个枕头当马,攥个笤帚疙瘩当马鞭儿,嘴里喊着:“杀呀!”骑着枕头满炕上一跑,把老两口子都给闹醒了。老头子一推他:“疯啦?睡觉!”书迷躺下又着了。老两口子生了半天气。“得了,咱们也睡吧。”老两口子刚睡着,书迷又起来了:“潘仁美,好奸贼呀!”梆!一笤帚疙瘩正揍在老头儿的脑袋上,老头儿气得跑到外屋蹲了半宿。

经典单口相声段子6

  有一行生意对于人民有害处,就在这儿,您往南一溜达就有。干吗的呀?点痦子的。他们跟相面的是一行,不相面了就点痦子。桌儿上头哇搁着小匣子,上头搁俩瓶儿,这儿呀挂着一张画儿;这张画儿上画着俩大脑袋,脑袋上啊净是黑点儿,一个黑点儿底下写几个字,单有几个红点儿,红点儿底下也写字;一个黑点儿呀代表一个痦子,红点儿哪,代表好痦子。人没有脸上没有黑点儿的,打这儿一过他就叫:

  “老弟,老弟!你往前点儿,我跟你说两句话。”

  这个人不知道怎么回事呀,跟他一对脸,他眼睛快:

  “你这个痦子可不好哇,一辈子老有亏空,你挣多少钱也不够花的,全是这个痦子的坏处。你瞧,我这儿写着哪,这个痦子长这儿是不是破财?给你小镜子,你照一照。”

  这位把小镜子接过来啦。

  “你看长这地方跟画儿上这地方一样不一样?一辈子老亏空。存不下攒不下,老有亏空等着你!你怎么样哪?拿药把它点下去;我这儿有药,点在脸上又不疼又不痒,它自己就掉啦!花钱不多——一分钱,打这儿往后净走好运,点不点在你。”

  这位一想,破财是一辈子的事情,花一分钱点了去,便宜,买块糖不还得二分哪吗?

  “好吧,你给点去吧!”

  “哎!”

  他一开小瓶儿啊,里头的药哇雪白,拿小铜勺儿一舀那白药膏儿,这手拿一支红骨头签儿。药膏是什么?我告诉您哪,他这种药膏儿杂货铺卖,叫“大白”呀,又叫“白土子”,一分钱买这么一大块,和上凉水搁他那瓶儿里头,一分钱能买八瓶儿,八瓶儿才合一分钱的本儿。拿这骨头签儿一挑:

  “你这个痦子也不好,这个痦子犯口舌!”

  他一说呀就点上啦,一碰就一个白点儿呀。

  “这个痦子有是非;这个痦子以后有牢狱之灾;这个痦子克妻,你娶八个也到不了头儿;这个痦子克父;这个痦子克母;哎,你看这个痦子了没有?这个痞子你给我现大洋一百万我也不给你点,因为什么?我不缺那个德!你这个痦子,往后发财、走运、娶妻生子、有好儿子好子孙,全在这个痦子上哪!你看这儿写着哪:大富大贵,富贵寿考。”

  得有一个好的,有这么个好的这位好爱听。要没这个好的,这位就蹿儿啦:

  “怎么,我这一脸没有好地方儿吗?”

  “这个痦子克长子,这个痦子克少女……”

  反正啊他慢慢儿找,是黑点儿他全给点上,最末没地方儿点啦,才把这个破财的给点上。一分钱一个呀,你数去吧,一个、俩、仨………一数数儿哇九十八个,一分钱一个,一块钱找你二分,把钱先把过来,找你二分。

  “你绕弯儿去吧,哪儿玩去都成,半拉钟头回来,回来我给你换药,换药可就不花钱啦!”

  “哎!”

  钱也花啦,顶着一脸白米饭,溜达半拉钟头回来啦:

  “先生,这时候儿成不成?”

  “成啦,成啦,我给你点!”

  这回呀又打开一瓶儿,这个瓶儿跟那个瓶儿一样,可药不一样,药哇发点儿粉红色儿,这是什么药哪?这是烧酒和石灰呀里头加镪水,往脸上点这个啦。扒拉下一个白点儿呀,往上点这个。那位说:“不对,要是烧酒、石灰和镪水,他打底根儿就点这个不得了吗?那白土子不发生作用啊,何必点两回呀?”这个算盘您没打过来,不点那个不成,那个不疼又不痒,他要一伸手就点镪水和石灰呀,九十八个呀他点不上,一过仨这儿就受不了啦,您瞧扒拉一个点一个,点到五六个那儿,头一二三个就变色啦,肉色儿呀四外发红,紧跟着就发紫,您再瞧这个人,五官挪位!这儿刚点六七个。

  “嗬,哎呀,先生,你这药劲儿怎么这么大呀?”

经典单口相声段子7

  新社会讲究家庭中婆媳和睦相处。过去就不行,多数的婆婆都看不上儿媳妇。不疼儿媳妇,疼自己姑娘。其实姑娘跟儿媳妇不都是一样吗?可有一些老太太就想不开,在自己家里摆婆婆的谱儿,什么活儿都不干;到了姑娘家里,见活儿就抢着干,一洗衣服就是几大盆!回了家她还抱怨:

  “哎哟,我胳膊疼!”

  您想,她能不疼吗?

  过去还有这么句话,“儿子是自己的好,媳妇是人家的好”。那时候,俩老太太没事儿一说闲话儿,您听吧,儿子不好都是儿媳妇给带累坏的!

  “哟,大姐,您吃过饭啦?”

  “偏过您啦。”

  “要说您真有福气,您那儿子多孝顺哪!”

  “我们那孩子倒是不错,真孝顺我。我想吃什么就给我买什么q原先好着哪,可自从一娶媳妇呀,嗐!”

  一提儿媳妇儿,这话碴儿就不对了,哎,打这儿起就来劲儿啦!

  “嗐!自从一娶媳妇儿呀,可就学坏啦,每天下班买了吃食,就不往我这屋里拿啦,都拿他媳妇儿那屋里去啦!”

  “哎,我看您那个儿媳儿不是挺好嘛,多机灵啊。”

  “还机灵哪?您看她那俩大贼眼!又拧,又笨,什么活儿也不会做。上月我让她作床被卧,做了俩星期。好容易做得了,又拆啦——她把猫给缝到里头啦!”

  您说有那么笨的人吗?

  “我们那儿媳妇儿,不但笨,心眼儿还不好,最大的毛病是底漏!”

  这位老太太不懂啊:

  “哟,大姐,什么叫底漏啊?”

  “连底漏您都不懂?底漏哇,就是往她娘家偷东西!吃的、穿的、用的,逮什么偷什么!去年,我买了三丈多白布,搁在箱子里,今年一找,没啦!前几天,我看见她娘家妈贴身儿穿一件儿白小褂儿,嗯,那就是我买的白布让她偷回娘家啦。嗐,我这儿子算自给她养活啦。”

  这位老太太一想:俩人没事儿说几句闲话儿,干吗招她难过呀?得了,拣她爱听的问吧。

  “哟,你们姑娘最近没回家来呀?”

  一提姑娘,您再瞧老太太这模样儿,当时就变了:

  “要说我们姑娘啊,可孝顺啦。真惦记着我呀,常回来,哪趟都不空手儿,她婆家的东西什么都往我这儿拿!”

  哎,她也底漏哇!

经典单口相声段子7篇 单口搞笑相声段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