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范文

时间: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范文(实用5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范文(实用5篇),以供参考。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范文(实用5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范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2、学习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4、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朗读、小组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

  重点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闰土吗?说说闰土给你留下的印象。

  闰土这个朋友是谁介绍给我们的?他在介绍闰土时用了哪些方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从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中,感受他崇高的精神。(版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目标。出示小黑板(熟读课文,采取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概括各段段意,练习给各段加上小标题,初步理解课语文内容。)(明确目标)

  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借助字典弄清楚。

  2、再浏览一遍,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可分为几段?你怎么知道的?

  3、同桌讨论。总结归纳段意(第一段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第二讲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第三段讲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第四段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工人。第五段讲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4、刚才大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段意,你能用更简洁的语言给每个段加个小标题吗?教师指导学生加小标题。教师讲解拟小标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二是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作小标题。

  5、选择其中一到两个段落放声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得流利。想想如何加小标题。

  6、生分小组讨论研究。

  7、教师小结。(板书: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回忆)

  三、再次默读课文,想想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 谈碰壁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出示中心句,齐读两遍。

  二、学习二、四、五段(重点、难点的学习)

  1、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提出自学要求:找到相关的句子勾出来,自由读,结合自己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想想理由,并在旁边用铅笔批注出来。

  2、小组交流。

  预设:

  (一)谈《水浒传》部分(学生勾到了这段相关的句子,如: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那天临走,伯父送我两本书……)

  师: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子女。)指名读有关语句。

  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师:我之所以会“张冠李戴”,将一个人做的事情安在另一个人身上,是因为我────生:“囫囵吞枣”。如果是其他的长辈见“我”这样读书会怎样说?而伯父却────生:摸着胡子……(带着感情读)

  师:你能听懂伯父的话吗?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实际上是在幽默而婉转的批评“我”读书太马虎)因此,听了这句话,“我”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指名再读这件事,仔细体会鲁迅先生关心子女,善于启发教育孩子,连批评孩子时都替孩子想得多。

  师:伯父不仅仅是宛转地批评了我,而且还送给了我两本书──《表》和《小约翰》,伯父这么一个大文学家,居然还仍抽出时间翻译儿童读物给孩子们看,这不也表明他为孩子们想得多吗?

  (二)学习“救助车夫”这件事。

  (出示投影片)(指名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师:请大家看看图,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图上的内容。

  师:谁能说说你课外收集到的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鲁迅先生是什么身份?想想资料上的内容,再看看图中的鲁迅先生,你有什么感受?

  师:是啊,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为别人想得多啊!伯父在救护资助车夫以后并没有轻松,反而变得那么严肃,他在想些什么呢?(鲁迅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救助一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解救劳动人民)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三)学习“关心女佣”这件事。

  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穷苦人)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方面的意思?(一是鲁迅病的厉害还三更半夜的写文章。他对自己的病一点也不在乎;二是关心女佣阿三劝阿三多休息。)从阿三的话中我们分明触摸到了先生那颗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心啊!)

  三、学了这三个故事,鲁迅先生的形象一定深深扎根在了你的心里。让我们再品味这句话──他为自己……(学生带着自己更深的感受读。)

  第三课时

  一、激情引入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深深感受到鲁迅先生一心为别人的崇高精神,在文中还有个故事,表面上好象看不出它与中心的关系,但只要我们细细品味,我们定然会有所收获。

  二、学习“谈碰壁”这个故事。

  1、自己读这一段课文,看看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作者恍然大悟,是真的全明白了吗?

  2、你听说过或遇到过鼻子被墙壁碰扁的事情吗?

  3、谁收集到了关于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资料,给大家交流交流。(如果学生没收集到教师就做介绍)

  4、师:那么,伯父说的“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究竟含着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屏幕上鲁迅先生的一段话──—

  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碰”。

  5、联系鲁迅那个时代的情况,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议—议:“四周围黑洞洞的”指什么?“碰壁”又指什么?(生思考、讨论)

  6、师:同学们想一想,谈“碰壁”与表现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也有联系吗?

  7、师:生活在旧中国最黑暗时代的鲁迅先生正因为为劳苦大众想得多,所以他才会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横眉冷对千夫指,不怕“碰壁”,英勇抗争,让我们一道来背一背(手指屏幕)今天学到的这两句诗── (师生齐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三、学习第一段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所以他也得到了人们的爱戴,(板书:爱戴)在先生去世以后,才会有那么多人来吊唁他。直到今天,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仍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也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

  1、自读阅读链接部分。

  2、(大屏出示《有的人》)配乐齐声朗诵。

  板书设计: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为别人想的多

  爱戴

  为自己想的少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范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结合上下文正确理解下列词语:追悼、吊唁、张冠李戴、恍然大悟、深奥等。

  2.能力目标:

  (1)练习给课文各段加上小标题,弄清第一部分和后面几部分的关系。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成长,热爱劳动人民,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爱戴的人。学习鲁迅先生关心他人,爱憎分明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鲁迅先生关心他人,爱憎分明的高尚品质。

  2.给课文各段加小标题,弄清第一部分和后面几部分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流程

  1.导入:

  你对鲁迅先生了解多少?能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吗?或者,如果你读过他的作品也可以说说你的感受?(生介绍鲁迅的`生平和读他作品的感受)既然大家对鲁迅先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板书课题),看看作者是怎样看待鲁迅先生的。

  2.读文:

  同学们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哪几件事情?(悼念伯父、谈《水浒传》、谈“碰壁”、救护车夫、关心女佣。)

  3.学文:

  (1)学第一个故事:悼念伯父。

  ①抓住致敬,痛哭,送挽联,送花圈这些追悼的具体内容。通过这些方式表达对死者的怀念。

  ②所有的人都是怀着沉痛的心情来悼念鲁迅先生的。作为鲁迅先生的侄女,想到再也看不到伯父了心里也很悲痛,你能体会到这种情感吗?(投影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回答。)

  (2)学习第二个故事:谈《水浒传》。

  ①鲁迅先生是怎样“爱抚”周哗的?相信同学们读了第二个故事以后一定会明白的。

  ②这一段出现几个四字词语,你能把它挑出来,推荐给我们大家积累吗?(贴词卡。)

  ③面对“我”的这种读书态度,伯父没有批评“我”,只是夸他自己记忆好,为什么“我”却“又羞愧,又悔恨”呢?(表面夸自己记忆好,实际上是批评周晔读书不认真。)

  ④这种委婉的批评正体现了伯父对我的——爱抚。可是伯父去逝了,周晔也得不到这种爱抚了,让我们再来体会读这句话?

  (3)小组合作学习后三个故事:“谈碰壁”。理解“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①小组同学谈体会。

  ②全班同学互相补充。

  ③资料补充。

  ④教师总结:鲁迅先生经常受到敌人的迫害,为了在报上登一些革命文章,鲁迅先生曾用一百多个假名字,可见当时社会的黑暗。但鲁迅先生毫不畏惧,用笔杆子当武器,同敌人作斗争。可是,伯父去逝了,周晔再也听不到他那风趣、幽默的声音了。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周晔的情感。

  (4)学习第四个故事:“救护车夫”。

  ①找同学大声朗读。请其他同学谈谈体会。

  ②学生自由朗读相关内容,谈自己的感受,教师从旁指导。

  ③教师小结:鲁迅先生表情上严肃、沉默,让我们感受到的却是他内心的痛苦和愤恨。如今,这样一位对劳动人民富有同情心的伯父去逝了,周晔再也见不到他慈祥的面容了,让我们和周晔一起体验这悲痛。

  (5)学习第五个故事:“关心女佣”。

  ①“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里的别人单单指的是“阿三”吗?

  ②你有资料补充说明鲁迅对别人的关心吗?

  ③课文前面提到鲁迅送给周晔的两本书:一本是《表》,它是苏联作家写的小说;另一本《小约翰》是荷兰作家写的童话。鲁迅先生在百忙之中,为少年儿童翻译了这两本书,从这件事,你们想想他关心的只是周晔吗?——是全国的青少年。

  4.总结:

  同学们,鲁迅先生的一生就是这样:“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他的一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范文3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贵品质.

  2、练习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体会伯父说的含义深刻的话语。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鲁迅其人。

  3、了解人们对鲁迅的怀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介绍作者.

  作者是周晔,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晚年的几件事.

  3、看题目,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

  “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之既是具对亲属怀念,又是对鲁迅崇敬的感情.

  二、逐段阅读课文,讲讲每段的段意,并加小标题.

  “深切的怀念”第一段:鲁迅先生逝世后,人们沉痛地悼念他.

  “谈论《水浒传》”第二段:鲁迅先生教育“我”认真读书.

  “笑谈“碰壁””第三段:鲁迅先生以“碰壁”为比喻抨击旧社会.

  “救助车夫”第四段: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车夫.

  “关心女佣”第五段: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

  三、读第一段,思考并讨论.

  1、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参加追悼念的人多;②送来的花圈挽联多;③送花圈挽联的有各种各样的人.)

  2、什么事使“我”惊异?

  (看到伯父受到这么多的人的崇敬和爱戴,感到伯父跟一般人的伯父不一样,是一位深受人们爱戴的伯父的事.)

  3、小结: 这段讲了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引起了“我”的深思,更激起“我”对伯父的怀念.

  四、学习第二段,讨论.

  1、我是怎样读《水浒传》,结果如何?

  “囫囵吞枣”什么意思?伯父问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乱说一气.“张冠李戴”什么意思?

  2、伯父听了“我”的回答,怎么说?伯父的年纪比“我”大,为什么记性反而比“我”好呢?

  (鲁迅先生之所以“记性好”,是因为他读书,而“我”并不是记性差,主要是读书马马虎虎)

  马马虎虎(反义词)→认认真真

  3、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还难受”?

  (伯父年纪这么大学习还非常认真,对学过的知识记得牢,自己与伯父对比,学习太马虎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认识到伯父的话是对自己学习态度婉转的批评,所以……)

  4、临走的时候鲁迅为什么送作者两本书?

  (勉励作者要认真读书)

  5、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

  小结:这个小故事讲鲁迅跟“我”谈《水浒传》从中启发教育“我”要读书,反应了(对待学习认真严肃,关心下一代)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3、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段,思考并讨论.

  1、什么叫“恍然大悟”?“我”当时有没有真的“恍然大悟”?从哪里看出来?

  (作者年轻小,不鲁迅先生话的含义)

  2、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

  (作者天真无知,把伯父的话错了,在座的人为她天真,幼稚的解说而感支好笑)

  3、引导学生理解“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四周黑洞洞的”是说旧社会的黑暗;“容易碰壁”说明革命者随时都会遭到迫害.鲁迅先生在旧社会经常碰壁,说明受迫害.鲁迅先生在旧社会经常碰壁,说明受迫害很深.这个句子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既真实生活在反映了旧社会人民没有丝毫的自由,革命者处处遭受迫害的社会现实,又表现了鲁迅先生幽默的性格和勇于跟黑暗势力进行斗争,不怕挫折的乐面主义精神.)

  4、作者回忆了这个小故事是想说明什么?

  二、学习第四段,讨论:

  1、画出描写车夫伤势严重的句子,读一读,并议一议,这么冷的天,那位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两只手……”、“地上淌着一滩血”、“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车夫家里穷,连一双鞋都买不起.天气那么冷还在拉车,说明他要拼命挣钱养家糊口.车夫的处境的旧社会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一个缩影)

  2、伯父他们是怎样救助车夫的?找出一系列不示动作的词.这些词表示鲁迅什么感情?

  (“扶上”、“蹲着”、“半跪着”、“夹出”、“洗”、“敷上”、“扎好”、“掏出”、“给”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3、事后鲁迅先生为什么脸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脸变得严肃是因为想到车夫在那样严寒的天气里还光着脚拉车,受了伤也没钱治,这是黑暗的旧社会造成的.他无法控制自己对旧社会憎恶的思想感情.“吧一口气”是对在旧社会苦难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给劳动人民造成如此痛苦的黑暗社会的憎恨.)

  4、小结:这个故事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受伤车夫,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和对旧社会的憎恨.

  三、学习第五段.

  1、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阿三的?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2、齐读最后一小节,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既是对开头照应,又是全文中心句,点明中心作用)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鲁迅其人

  他的事迹

  他的品格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范文4

  教学目的:

  通过理解课文,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被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并说出第一部分和后面几部分的联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导入法、讨论交流法、课堂展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鲁迅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

  2、从课题看,作者是谁?与鲁迅有什么关系?

  3、简介:鲁迅及当时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思考:想一想课文讲了鲁迅先生哪几件事?在追悼会上;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3、默读课文,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三、学习课文内容

  1、初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指读课文第1段。思考:这一段若分为三层,应怎样分层?你能说初每层的意思吗?学习第一层,“我”当时对鲁迅先生是怎样的认识?学习第二层,“我”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看到什么?学习第三层,讲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3、自学课文第2段。

  各自朗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体会到什么。这段主要讲一件什么事?我”是怎么读《水浒传》的?听到“我”张冠李戴地乱说的?是什么意思?听了伯父这句话,“我”为什么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伯父好像是开了一句玩笑,就使“我”从此读书就不再马马虎虎了。)

  从这件事,你觉得鲁迅先生怎么样?练习朗读第二段。

  4、提出自学要求,自学第3段学习第三段。事情是由什么引起的?鲁迅先生是怎样谈起“碰壁”的?把鲁迅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四周围黑洞洞的”指什么?“碰壁”?“把鼻子碰扁了”?从鲁迅开玩笑说的'这句话中,从中体会到什么?“恍然大悟”?“我”恍然大悟,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第三段。指名分角色朗读。

  5、出自学要求,自学第4段学习第四段。这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鲁迅是怎样帮助受伤的黄包车夫的?找出读读,体会到什么?帮助受伤车夫后,鲁迅的心情怎样?小声把写鲁迅心情的这段话读读。这时候鲁迅可能在想些什么?从鲁迅当时的表情、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第四段

  6、学习第五段,指名读这段。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个方面的意思?说明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

  鲁迅先生为什么受到那么多的人的爱戴?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同位互相说说这篇课文讲了关于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情。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深切的怀念读《水浒传》讲“碰壁”救助车夫女佣的回忆

  课后反思: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堪称纪念鲁迅先生文章的经典。它回忆了鲁迅先生生前的四件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的品格,表现了人们对他的爱戴和怀念之情。怎么让学生能读懂课文,领会文章中心,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呢?这无疑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它,我采用了情境创设办法。首先是结构的安排。在课文的结构上,我跨越时空整合文本,首先在第一课时通过学习第一段创设了吊唁鲁迅先生的场景,并以此为轴心,通过回忆引出四件事的学习,感受鲁迅先生对少年儿童及劳动人民的关怀和热爱。每学完一个故事,再辅以描写吊唁人们表现的资料,铺设“周晔的泪——小孩的泪——车夫的泪——青年的泪——佣人的泪——老人的泪”情感主线,现实与回忆交织,立体多维地推进教学。使学生的情感在往昔幸福与今日悲哀之间穿行。爱之深,痛之切,自然而然激发起对鲁迅先生深切的怀念。其次是相关资料的引入。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和鲁迅先生名言诗句的引入,都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本课运用了图片及音乐艺术手段创设情境,在渲染气氛上、入境悟情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特别是三段配乐朗读令学生在忧伤的乐曲声中一次次掀起了情感的波澜。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范文5

  一、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着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敬爱的感情。

  二、教学目的:

  1、通过"读《水浒传》"、"谈碰壁"、"救护车夫"、"关心女佣"这四件事,初步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热爱劳动人民,憎恨旧社会,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人。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鲁迅著作和鲁迅精神打下基础。

  2、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说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通过几件具体事例,反映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

  难点:1、能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2、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四、教学方法:

  以读为主,读中悟情,讨论式学习。

  五、学生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

  挂图、投影、幻灯。

  七、教学程序:

  一、揭示课题,介绍人物。

  提起鲁迅先生,我国甚至世界上有许多人都知道,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称颂,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寻找答案。(板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文题中的"我"是作者周晔,是鲁迅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逝世九周年即一九四五年时写的回忆录。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课文采用隔行分段的`方法分为五段,看看各段主要内容是什么?并自学生字、新词。

  三、扫清文字障碍。

  1、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水浒传:"浒"与"许"区别。

  小约翰:"翰"不要多写一笔成""。

  女佣:佣读

  敷药:"敷"与"缚"区别。

  追悼:悼(d4o)与"掉"音、形、义的区别。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囫囵吞枣:把枣整个吞下去不辨滋味,比喻读书不认真、不仔细、不理解意思。

  硼酸水:"硼"与"绷"区别。

  殡仪馆:停放灵柩、办理丧事的地方。

  2、注意多音字。

  3、学生质疑。

  四、按段朗读课文,指导列小标题。

  1、讲列小标题的方法和要求。

  方法有两种:

  (1)找本段中最能体现主要内容的原话。(可从一句话中摘取。)

  (2)用自己的语言高度概括。

  要求:(1)要准确;(2)要简练;(3)要相应的整齐。

  2、按段指名朗读课文,读后列小标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范文(实用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