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汉代主持词

时间:

汉代主持词共3篇(中国主持词)

本文由吾小秘【www.wxiaomi.cn】会员分享,供您参阅。文内整理了3篇相关范文,平均每篇8051个字,阅读大概需要18分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汉代主持词共3篇(中国主持词),供大家参阅。

汉代主持词共3篇(中国主持词)

汉代主持词共1

  第四章 汉代诗歌

  汉赋和散文是汉代文学的主要样式,诗歌虽然不如汉赋发达,但亦有可观者。汉代的诗歌,逯钦立先生《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是目前收录最全的本子。

  汉代诗歌以乐府诗和《古诗十九首》成就最高。

  第一节

  帝、妃诗

  汉代有些帝王的诗歌值得注意

  汉代最早的楚歌,可以追溯到项羽的《垓下歌》。汉五年(前202),项羽被刘邦大军围困于垓下,山穷水尽,走投无路,他对着心爱的美人虞姬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支歌和“霸王别姬”的故事,常被作一种爱情意义上的解释,但这是不充分的。在女性作为男性附属品而存在的时代,一个权势人物遭受失败的最明确最严酷的标志,是他的女人将作为财产为胜利者所占有并重新分配。倘若虞姬不自杀,那就是她的未来。对项羽这位曾经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英雄来说,虞姬这个活生生的人物,以最刺激感情的方式,显示着他在短短几年内登上成功的绝顶而主宰天下,复又坠落失败的深渊而不能保护一个心爱的女人这样急剧的变迁。他愈是对个人的能力保持骄傲和自信,就愈是感觉到在历史与命运的巨大压迫下,个人的渺小和无力。 与《垓下歌》相呼应的,是刘邦的《大风歌》。《汉书·高祖本纪》载,刘邦过沛,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上击筑自歌曰: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借着秦末农民战争的大风暴登上皇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社会底层出身的最高统治者。他的人生之路的方向与项羽相反,境遇的剧变却是相同。支配这种剧变的命运力量同样是刘邦所难以理解的;并且,他也无法预料所打下的江山未来命运究竟如何能否有猛士来为他守卫四方?

  汉武帝刘彻著名的《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这一首优美的作品描写了典型的秋色,抒发了乐极生悲、人生无常的感伤。虽然,武帝坐稳了江山,但作为一个强大帝国的至高无上、功业煊赫的专制君主,在沉湎于神仙方术的同时,他深知自己难以逃脱老与死的威胁,从根本上说,这乃是人不能支配自己命运的意识。

  与帝王密切相关的妃子,有的也写出了优秀的作品。比如,楚霸王的美人虞姬,和项羽歌云: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乐生。又如,汉成帝宫中妃嫔班婕妤有一首《怨歌行》(载于《文选》),写得相当出色: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汉书·外戚传》说班婕妤为赵飞燕所谮,遂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诗盖为此而作。诗中以团扇自比,想象优美贴切,对后来的“宫怨”诗影响很大。此诗是乐府歌辞,属楚调曲。成帝时乐府非常兴盛,班婕妤(班固的祖姑) 又是一位才女,她仿照乐府民歌的风格写出这首诗,是合情合理的。有人疑此诗为伪托,并没有可靠证据。

  第二节

  两汉乐府诗

  继《诗经》、《楚辞》之后,两汉乐府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的景观,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两汉乐府诗以其匠心独运的立题命意,高超熟练的叙事技巧,以及灵活多样的体制,成为中国古代诗新的范本。

  一.乐府、乐府诗、《乐府诗集》

  什么是“乐府”?它的涵义是有演变的。两汉所谓乐府是指的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这是它的原始意义。但魏晋六朝却将乐府所唱的诗,汉人原叫“歌诗”的也叫“乐府”,于是所谓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一变而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如《文选》于骚、赋、诗之外另立“乐府”一门;《文心雕龙》于《明诗》之外又特标《乐府》一篇,并说“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便都是这一演变的标志。六朝人虽把乐府看成一种诗体,但着眼还在音乐上。至唐,则已撇开音乐,而注重其社会内容,如元结《系乐府》、白居易《新乐府》、皮日休《正乐府》等,都未入乐,但都自名为乐府,于是所谓乐府又一变而为一种批判现实的讽刺诗。宋元以后,也有称词、曲为乐府的,则又离开了唐人所揭示出来的乐府的精神实质,而单从入乐这一点上出发,是乐府一词的滥用,徒滋混淆,不足为据。

  根据现有文献来看,乐府一名,最早见于秦朝,1977年陕西临潼秦始皇墓附近出土的秦代编钟上,刻有“乐府”二字。汉承秦制,亦设乐府。《汉书·百官公卿表》载,秦、汉均设太乐和乐府两音乐机构,前者掌管祭祀雅乐,归奉常管辖,后者管民间俗乐,权属少府。

  汉武帝时,扩建乐府机构,这时的乐府,人员多达八百多。其主要职责除了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填写歌词、配编乐器外,还负责采集民歌。《汉书·艺文志》载:“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宋人郭茂倩收集上起远古,下至五代的乐府诗,编成《乐府诗集》一书,全书将乐府分为十二类::(1)郊庙歌辞,(2)燕射歌辞,(3)鼓吹曲辞,(4)横吹曲辞,(5)相和歌辞,(6)清商曲辞,(7)舞曲歌辞,(8)琴曲歌辞,(9)杂曲歌辞,(10)近代曲辞,(11)杂歌谣辞,(12)新乐府辞。汉代的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和鼓吹曲辞中。

  二.汉乐府反映的思想内容

  汉乐府反映了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其中,非常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内容。

  (一)下层民众的贫困生活及其反抗精神

  汉代土地兼并剧烈,阶级剥削和压迫又惨重,农民生活非常痛苦。关于这一点,就是统治阶级的御用文人也不能不承认:“贫民常衣牛邓之衣,食石彘之食”,“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汉书.食货志》),甚至与牛马同栏出卖自身及妻子作奴婢。因此,在汉乐府民歌中有不少对饥饿、贫困、受迫害的血泪控诉。如《妇病行》所反映的便是在残酷的剥削下父子不能相保的悲剧:

  妇病连年累岁,妇呼丈人前一言。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裹。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从乞求与孤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探怀中钱持授。交大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臵勿复道!”

  残酷的剥削,竟逼得这个做父亲的不能不违背妻子临终时的千相尤嘱,忍心地抛弃了自己的孩子。《汉书.贡禹传》说:“武帝征伐夷,重敛于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困重,至于生子辄杀,甚可悲痛。宜令儿七岁去齿,乃出口钱。”由此可见,这篇诗歌有其深刻的现实基础。

  《东门行》则写一个男子,被生活逼迫得走投无路,于是准备铤而走险,从事抢劫。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储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二)反映战争的残酷

  汉代局部战争时有发生,特别是汉代自武帝以后,长期的对外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因此有的民歌通过战死者的现身说法揭露了战争的残酷。如《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野花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了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在艺术上,本篇假托战死者自诉,“为我谓乌”数句尤奇。战死沙场,暴骨不葬,情本悲愤,却故作豪迈慷慨语,表情愈深刻,揭露也愈有力。

  《十五从军征》则通过一个老士兵的自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兵役制度的黑暗: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十五至八十服兵役,也许有夸张的成分。但汉代兵役制度,明文规定:民年二十三为正卒,一岁为卫士,一岁为材官、骑士,五十六老衰,乃得免为民,就田。可见,《十五从军征》还是有一定的现实根据。本诗不仅情感真挚感人,而且善于通过历历在目的场景描写描写这种痛苦的情感。这首诗上承《诗经·豳风·东山》,而又比《东山》增加了悲剧气氛。 (附《东山》: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蟏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此诗又下启杜甫《兵车行》:“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三)反映爱情婚姻

  汉乐府民歌中,表现爱情婚姻较多。 1.男女相悦

  汉乐府民歌中,男女相悦之词较少,《江南》是个例外。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乐府古题要解》说:“江南古词,盖美芳辰丽景,嬉游得时也。”古人常以莲象征爱情,以鱼比喻女性。本诗可能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

  2.海枯石烂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这是真心相爱的恋人孜孜以求的爱情理想国。汉乐府中,《上邪》呼天抢地,以五件几乎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来表现对爱情的坚贞。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自《上邪》出,后代模仿者甚多。如唐代民间词《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连用六事,与《上邪》极似。

  3.望尽天涯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相爱的人儿往往不得不相隔天涯,这就让爱情更添了无数的相思与痛苦。且看《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此诗青草、枯桑、海水诸句,以物感人,使诗歌颇有情景交融之致。顶针格的使用,又使文意连贯而不断,而且感情颇有层层递进之感。

  4.誓死捍卫

  纯洁的爱情不容他人侵犯,然而生活中总有人向神圣的爱情挑战。《陌上桑》(又名《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馀。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馀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自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骆马头。腰中鹿虑剑,可值千万馀。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晳,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乐府诗集》引崔豹《古今注》云:“《陌上桑》,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为赵王家令,罗敷出采桑於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引酒欲夺焉。罗敷乃弹筝,作《陌上桑》歌以自明焉。赵王乃止。”这个说法不一定可靠,但至少是某些现实的曲折反映。

  《孔雀东南飞》乃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它原名《古诗无名人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玉台新咏》,诗前小序说:“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毋庸置疑,焦母直接造成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但更为深刻的原因在于,强大的传统观念乃是酿成这场悲剧的罪魁祸首:儿女的爱情婚姻必须让位于父母的权威。

  (思考题:《大戴礼记·本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不顺父母去,为其逆德也;无子,为其绝世也;淫,为其乱族也;妒,为其乱家也;有恶疾,为其不可与共粢盛也;口多言,为其离亲也;盗窃,为其反义也。”结合《孔雀东南飞》,推测刘兰芝被谴的原因。)

  5.无情背叛

  忠贞,是伟大爱情的重要内容,然而,生活往往十分残酷,总有一些无情人不念往日恩爱,不顾对方感受,而狠心背叛,另寻他欢。《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闻之对方背叛,主人公恨得痛切,决定与对方一刀两断。斩钉截铁、义无反顾的背后,包含着对爱情的耿耿忠心,以及伤心欲绝的痛苦心情。

  又,《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诗歌用白雪明月表明自己的光明纯洁,而对方的卑鄙龌龊也就不在话下。切身的痛苦使得诗的主人公正确地提出了“愿得一心人,白头不要离”的爱情理想。然而这个理想却无法实现,倔强的女子终于不能不落下伤心的泪水。

  6.悔之晚矣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閤从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组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知故。”

  三.汉乐府的艺术成就 1.善于叙事

  生活镜头的选取 故事情节完整曲折 人物形象各具物色 叙事详略得当

  2.情感真挚

  3.开始了大量的五言诗的创作 4.口语化的语言

  第三节

  五言之冠冕——《古诗十九首》

  一.五言诗诗的兴起

  (见《中国分体文学史》诗歌卷47——49页) 二.《古诗十九首》及其作者

  “古诗十九首”之名,最早见于梁昭明太子所编的《文选》,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历来有许多推测,或谓枚乘、傅毅,固不可靠;即曹植、王粲也是揣度之辞。学界大抵认为《古诗十九首》的作者生活时代大概不出于东汉后期数十年之间,即至早当在顺帝末年,至晚亦在献帝以前(约公元140~190)。

  三.《古诗十九首》的内容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馀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注解:

  《韩诗外传》曰:诗曰:代马依北风,飞鸟栖故巢,皆不忘本之谓也。

  浮云之蔽白日,以喻邪佞之毁忠良。故游子之行,不顾反也。《文子》曰:日月欲明,浮云盖之。陆贾《新语》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鄣日月。《古杨柳行》曰:谗邪害公正,浮云蔽白日。义与此同也。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注解:

  《方言》曰:秦晋之间,美貌谓之娥。

  《列子》曰:有人去乡土游於四方而不归者,世谓之为狂荡之人也。

  青青陵上柏,磊磊磵中石。?言长存也。《庄子》仲尼曰:受命於地,唯松柏独也。在冬夏常青青。《楚词》曰:石磊磊兮葛蔓蔓。《字林》曰:磊磊,众石也。?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言异松石也。《尸子》老莱子曰:人生於天地之间,寄也。寄者固归。《列子》曰: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矣。《韩诗外传》曰:枯鱼衔索,几何不蠹?二亲之寿,忽如过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汉书》:南阳郡有宛县。洛,东都也。?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两宫遥相望,双阙百馀尺。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原,含意俱未申。?所原,谓富贵也。?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软轲长苦辛。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此篇明高才之人,仕宦未达,知人者稀也。西北,乾位,君之居也。?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薛综《西京赋注》曰:疏,刻穿之也。《说文》曰:绮,文缯也。此刻镂以象之。阁有四阿,谓之阿阁。?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琴操》曰:《杞梁妻叹》者,齐邑杞梁殖之妻所作也。殖死,妻叹曰: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将何以立吾节?亦死而已。援琴而鼓之。曲终,遂自投淄水而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馀哀。?慷慨,壮士不得志於心也。?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原为双鸣鹤,奋翅起高飞。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楚辞》曰:折芳馨兮遗所思。?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春秋运斗枢》曰:北斗七星,第五曰玉衡。?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適。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言有名而无实也。《毛诗》曰: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杨,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睆(音环,明亮)彼牵牛,不以服箱。?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良,信也。〕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竹结根於山阿,喻妇人讬身於君子也。?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尔雅》曰:亮,信也。〕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贡?但感别经时。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天河也。?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尔雅》曰:脉,相视也。郭璞曰:脉脉,谓相视貌也。?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化,谓变化而死也。不忍斥言其死,故言随物而化也。《庄子》曰: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城高且长,故登之以望也。王逸《楚辞注》曰:逶迤,长貌也。?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毛诗》曰:鸩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苍颉篇》曰:怀,抱也。《毛诗序》曰:《蟋蟀》,刺晋僖公俭不中礼。《汉书》景帝曰:局促效辕下驹。?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驰情整中带,沈吟聊踯躅。?中带,中衣带。整带将欲从之。?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白虎通》曰:庶人无坟,树以杨柳。仲长子《昌言》曰:古之葬者,松柏梧桐,以识其坟也。?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庄子》曰:人而无人道,是之谓陈人也。郭象曰:陈,久也。《楚辞》曰:去白日之昭昭,袭长夜之悠悠。?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神农本草》曰: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庄子》曰:阴阳四时运行。《汉书》李陵谓苏武曰:人生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圣贤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以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白虎通》曰:葬於城郭外何,死生异别,终始异居。?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吕氏春秋》曰:今兹美禾,来兹美麦。高诱曰:兹,年。?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列仙传》曰:王子乔者,太子晋也。道人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毛诗》曰:角枕粲兮,锦衾烂兮。又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良人惟古懽,枉驾惠前绥。?良人念昔之懽爱,故枉驾而迎己。惠以前绥,欲令升车也。故下云携手同车。刘熙曰:妇人称夫曰良人。《礼记》曰:婿出,御妇车,而婿授绥,御轮三周。?原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尔雅》曰:晨风,鹯也。?眄睐以適意,引领遥相睎。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说文》曰:札,牒也。?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广雅》曰:区区,爱也。?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馀里,故人心尚尔。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懽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郑玄《仪礼注》曰:著,谓充之以絮也。郑玄《礼记注》曰:缘,饰边也。?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四.谈谈《古诗十九首》中的痛苦及解脱方法 1.痛苦之因

  (1)天涯相隔、游子思妇 (略)

  (2)友人相弃、知音难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原为双鸣鹤,奋翅起高飞。 (3)生命易逝,死亡难免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圣贤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生年不满百??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4)仕途不畅

  2.解脱之道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驰情整中带,沈吟聊踯躅。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两宫遥相望,双阙百馀尺。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软轲长苦辛。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可见,面临人生的诸多痛苦,《古诗十九首》中的抒情主人公公开宣扬追求对美食、美服、美女、钱财、权势、美名的当下享受。这种人生观虽然缺乏形上的精神超越,但真实地道出了人类灵魂深处最基本的最真实的渴望,因此显得真实而动人。这种人生价值取向已开魏晋士人注重个体享受的先河。

  五.《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征 1.意悲而远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通过游子怀乡、闺人怨别、游宦无成、朋友相弃、时光易逝、死亡难免等内容的描写,表现了浓厚的感伤情怀。

  2.情真意切

  古人或云,仁义礼智信等情感乃万古之情性,这乃是从价值论的角度强调仁义礼智信的重要性。如果从事实角度讲,古往今来,普通民众普遍具有的情感往往不出《古诗十九首》中所描写的内容(即游子怀乡、闺人怨别、游宦无成、朋友相弃、时光易逝、死亡难免),从这个角度讲,笔者以为,《古诗十九首》表现的是人类普遍之情性、万古之情性。而且,《古诗十九首》的情感表达方式真诚而坦白,毫无矫揉造作之态。所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云:“‘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久贫贱,轗轲长苦辛。’可谓淫鄙之尤。然无视为淫词、鄙词者,以其真也。五代北宋之大词人亦然。非无淫词,读之者但觉其亲切动人。非无鄙词,但觉其精力弥满。可知淫词与鄙词之病,非淫与鄙之病,而游词之病也。‘岂不尔思,室是远而。’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恶其游也。”

  [注:《论语·子罕》:“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面临人生诸多痛苦,如何消解这些痛苦?《古诗十九首》也毫不掩饰的提出了与儒家、道家、墨家等传统思想大相径庭做法: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追求美食华服)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渴望得到美人的眷顾)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两宫遥相望,双阙百馀尺。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软轲长苦辛。”(追求势位富贵)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追求美名荣誉)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及时行乐)

  3.情景交融

  《古诗十九首》长于抒情,其抒情方法往往通过景物进行烘托,融情入景,寓景于情,二者密切结合,达到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境界。

  4.善于比兴

  《古诗十九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善于运用比兴手法,衬映烘托,着墨不多,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含蓄蕴藉,余味无穷。例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行行重行行”),“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明月皎夜光”)等句都是。尤其温丽清新、自然贴切,富于“风”、“骚”意味的莫过于“涉江采芙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等首。“冉冉孤生竹”既以孤竹结根于泰山起兴,又以免丝附于女萝为比,下面“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兴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四句,则是比中之比,层出不穷,既有新婚少妇光华艳丽的形象,又有草木零落、美人迟暮的感慨,深沉含蓄,而不尽之情自在言外。

  5.浅近自然

  《古诗十九首》的语言不假雕琢,浅近自然,但又异常精炼,含义丰富,十分耐人寻味:这也是一个特点。例如说:“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行行重行行”),“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具君不识察”(“孟多寒气至”),一种真挚深厚的感情可以想见。“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青青陵上柏”),官僚们钻营驰逐的情况可以想见。“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明(月皎夜光”)。人情之薄可以想见。写景如“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回车驾言迈”),“回风动地起,秋草蒌已缘”(“东城高且长”),叠字如“青青河畔草”和“迢迢牵牛星”,双关如“客从远方来”的“著以长相相思,缘以结不解”,都是语言方面的特别。

  总之,《古诗十九首》的高度艺术成就标志着五言诗已经成熟。难怪,刘勰称其“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音超,悲伤之意)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文心雕龙·明诗》)钟嵘则称,其“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诗品》)

  第四节

  其他文人诗

  汉代其实还有不少文人的诗歌也写得较为成功。下面仅举一些例子。

  1.苏李诗

  《文选》中题为苏武、李陵的五言诗共七首,一般称为“苏李诗”。今天,学术界一般认为不是苏武、李陵所作。

  旧题李陵《与苏武诗》: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一失所,各在天一隅。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

  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行人怀往路,何以慰我愁。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

  旧题《苏子卿诗》: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昔者常相近,邈若胡与秦。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原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请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丝竹厉清声,慷慨有馀哀。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欲展清商曲,念子不能归。俯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原为双黄鹄,送子俱远飞。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烛烛晨明月,馥馥我兰芳。芬馨良夜发,随风闻我堂。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良友远离别,各在天一方。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嘉会难两遇,懽乐殊未央。原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

  2.辛延年《羽林郎》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银鞍何煜爚,翠盖空踟蹰。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3.秦嘉妇女的赠答诗

  秦嘉字士会,陇西人。桓帝时仕郡上计,入洛,除黄门郎。病卒于津乡亭。当他为郡上计时,其妻徐淑寝疾,还家不获面别。其《赠妇诗》有云: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念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省书情凄怆,临食不能饭。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长夜不能眠,伏枕独展转。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秦嘉《赠妇诗》) 皇灵无私亲,为善荷天禄。伤我与尔身,少小罗茕独。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念当远离别,思念叙款曲。河广无舟梁,道近隔丘陆。临路怀惆怅,中驾正踯躅。浮云起高山,悲风激深谷。良马不回鞍,轻车不转毂。针药可屡进,愁思难为数。贞士笃终始,恩义可不属。

  肃肃仆夫征,锵锵扬和铃。清晨当引迈,束带待鸡鸣。顾看空室中,仿佛相姿形。一别怀万恨,起坐为不宁。何用叙我心,遗思致款诚。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芳香去垢秽,素琴有清声。诗人感木瓜,乃欲答瑶琼。愧彼赠我厚,惭此往物轻。虽知未足报,贵用叙我情。

  其妻《答秦嘉诗》云: 妾身兮不令,婴疾兮来归。沉滞兮家门,历时兮不差。旷废兮侍觐,情敬兮有违。君今兮奉命,远适兮京师。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瞻望兮踊跃,伫立兮徘徊。思君兮感结,梦想兮容晖。君发兮引迈,去我兮日乖。恨无兮羽翼,高飞兮相追。长吟兮永叹,泪下兮沾衣。

  汉语主持词

  汉式婚礼主持词

  汉服晚会主持词

  汉服活动主持词

  汉婚主持词(共8篇)

汉代主持词共2

  汉代文学之汉代诗歌

  ?

  一、汉代骚体诗歌 ?

  二、汉乐府

  ?

  三、五言诗的兴起 ?

  四、古诗十九首

  第一节

  汉代骚体诗歌

  骚体诗歌是汉诗中的一种富有特色的诗体形式。随着秦王朝的覆灭汉王朝的建立,楚人占据了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心,中国历史文化也就进入了以楚文化为主流文化的时代,文学艺术都受到了楚文化的影响。加之当时大赋流行,而

  五、七言诗尚未成熟,文人抒情写意遂大都采用骚体形式,骚体诗歌乃在西汉时期大放异彩。

  ?

  汉代最早的骚体诗歌,可以追溯到项羽的《垓下歌》 :

  ?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

  与《垓下歌》相呼应的,是刘邦的《大风歌》:

  ?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宋萧岩肖《庚溪诗话》云:“汉高帝《大风歌》,不事华藻,而气概远大,真英主也。”

  ? 喜好文学的汉武帝刘彻有一首著名的《秋风辞》,颇值一读:

  ?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 鲁迅评曰:“缠绵流丽,虽词人不能过也。”(《汉文学史纲要》)

  ? 到东汉时期,虽还有骚体诗出现,但已出现了楚骚的变体,如梁鸿的《五噫歌》、张衡的《四愁诗》。先看《五噫歌》:

  ? 陟彼北邙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宫阙崔嵬兮,噫!民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

  ? 清张玉毂《古诗赏析》评曰:“无穷悲痛,全在五个'噫'字托出,真是创体。”

  张衡《四愁诗》

  ?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伤?

  ? 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坂长。侧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路远莫致倚踯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 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纷纷。侧身北望涕沾巾。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第二节:汉乐府

  ?

  一、解题:

  ?

  “乐府”是两汉时期的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有二:一是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演奏,

  ? 二是采集民歌。后来,乐府就成了民歌的代名词。

  ?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

  ? 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

  ? ? ? ?

  ?

  ?

  ?

  ?

  ? ? ? ? ?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二、汉乐府诗歌的内容:

  乐府民歌的最大特点是写现实生活,叙事性强。汉乐府民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尤其是第一次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

  1)对战争的控诉: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2) 对苦难生活的描绘: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闭门塞牍,舍孤儿到市。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从乞求与孤儿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探怀中钱持授交。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妇病行》)

  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土。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儿泪下如雨,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手为错,足下无菲。怆怆履霜,中多蒺藜。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泪下渫渫,清涕累累。冬无复襦,夏无单衣。

  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春气动,草萌芽。三月蚕桑,六月收瓜。将是瓜车,来到还家,瓜车反覆。助我者少,啖瓜者多。愿还我蒂,兄与嫂严。独且急归,当兴校计。乱曰:里中一何譊譊,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孤儿行》)

  清·宋长白《柳亭诗话》说:“病妇、孤儿行二首,虽参错不齐,而情与境会,口语心计之状,活现笔端,每读一过,觉有悲风刺人毛骨。后贤遇此种题,虽竭力描摹,读之正如嚼蜡,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也。”

  3) 思念的痛楚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悲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 ? ? ? ?

  ? ? ? ? ? ?

  ? ? ? ? ? ? ? ?

  ?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饮马长城窟行》)

  4)爱情与生命的体味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敦煌曲子词《菩萨蛮》)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有所思》)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上山采蘼芜》)

  三、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征:

  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这一特色是由它的“缘事而发”的内容所决定的。在汉乐府民歌中已出现了由第三者叙述故事的作品,出现了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和比较完整的情节,如《陌上桑》、《东门行》,诗的故事性、戏剧性,比之《诗经》中那些作品都大大地加强了。

  因此,在我国文学史上,汉乐府民歌标志着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它的高度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有的采用对话的形式,如《陌上桑》中罗敷和使君的对话,《东门行》中那个妻子和丈夫的对话,都能表现出人物机智、勇敢、善良等各自不同的性格。《上山采蘼芜》的对话也很成功。也有采用独白的,往往用第一人称让人物直接向读者倾诉,如《孤儿行》、《白头吟》、《上邪》等。 汉乐府民歌并能注意人物行动和细节的刻划。《孤儿行》则更是用一连串的生活细节如“头多虮虱”、“拔断蒺藜”、“瓜车翻覆”等来突出孤儿所受的痛苦。由于有声有色,人物形象生动,因而能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二)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汉乐府民歌的语言一般都是口语化的,同时还饱含着感情,饱含着人民的爱憎,即使是叙事诗,也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故应麟说:“汉乐府歌谣,采摭闾净,非由润色;然而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天下至文,靡以过之!”(《诗薮》) ? (三)形式的自由和多样。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由于两汉时代紧接先秦,其中虽有少数作品还沿用着《诗经》古老的四言体,如《公无渡河》、《善哉行》等,但绝大多数都是以新的体裁出现的。一篇之中,由一二字到八九字乃至十字的句式都有,如《孤儿行》“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便是十字成句的。 ? (四)浪漫主义的色彩。汉乐府民歌多数是现实主义的精确描绘,但也有一些作品具有不同程度的浪漫主义色彩,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如抒情小诗《上邪》那种如山洪爆发似的激情和高度的夸张,便都是浪漫主义的表现。 ? 在汉乐府民歌中,作者不仅让死人现身说法,如《战城南》,而且也使乌鸦的魂魄向人们申诉,如《乌生》,甚至使腐臭了的鱼会哭泣,会写信,如《枯鱼过河泣》: 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鱮,相教慎出入。 ?

  四、《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

  第三节 五言诗的兴起

  ?

  五言诗是从民间产生的。从民间歌谣到文人五言诗的正式形成,有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云: ?

  按《召南·行露》,始肇半章;孺子《沧浪》,亦有全曲;《暇豫》优歌,远见春秋;《邪径》童谣,近在成世:阅时取证,则五言久矣。又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词。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乎?观其结体散文,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 五言诗起源于民歌。《诗经》中的《召南·行露》、《卫风·木瓜》、《小雅·北山》等,就有半章或全章五言的诗句 。

  ? 春秋末到战国时期,民歌中也偶见五言的形式,如楚国民歌《沧浪歌》。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秦始皇时的民歌:

  ? “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

  西汉时期的一些歌谣和乐府诗歌,五言的成分很大。如: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李延年《李夫人歌》,载《汉书·外戚传》)

  邪径败良田,谗口害善人。桂树华不实,黄雀巢其颠。古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汉书·五行志》载成帝时民谣)

  但五言诗的成熟还是体现在汉乐府民歌中,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等,都是成熟的五言体诗。

  ?

  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的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 。 ?

  班固之后,文人五言诗渐渐增多,今存五言诗有名可考者,即有张衡《同声歌》、郦炎《见志诗》二首、秦嘉《赠妇诗》三首、赵壹《疾邪诗》、蔡邕《翠鸟诗》。

  秦嘉的《赠妇诗》三首,可以说是东汉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其一云: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念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省书情凄怆,临食不能饭。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长夜不能眠,伏枕独展转。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 幻灯片42 第四节 《古诗十九首》

  一、关于“古诗”:“古诗”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的五言诗。

  汉代诗歌,除少数如上述有主名的作品和骚体作品之外,主要是一些无名氏的乐府和“古诗”。

  幻灯片43

  这些古诗,据钟嵘《诗品》说,有“陆机所拟十四首”,“其外《去者日已疏》四十五首”,总数至少也有五十九首。今存者尚有:《文选》所载《古诗十九首》,李陵《与苏武诗》三首,《苏子卿诗》四首,《玉台新咏》卷一所载《古诗八首》中的“四座且莫喧”、“悲与亲友别”、“穆穆清风至”、“兰若生春阳”四首,《古诗类苑》所载“橘柚垂华实”、“新树蕙兰葩”、“步出城东门”三首,

  ? 《古文苑》所载李陵《录别诗》八首,苏武《答李陵诗》三首,《古文苑》所载孔融《杂诗》二首(据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一书考证,此二诗应属李陵《录别诗》)。据上述记载,今存完整的古诗尚有四十六首。

  据上述记载,今存完整的古诗尚有四十六首。经古今学者考证,这些诗内容风格相近,大抵都产生于东汉末年桓、灵之际的下层文士之手,已是很成熟的文人五言诗。而这些古诗中成就最高最能代表汉代文人五言诗成就的是《古诗十九首》。

  ? 《古诗十九首》:

  ?

  《古诗十九首》 组诗名。汉无名氏作(其中有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

  后人多疑其不确)。非一时一人所作, 大都出于东汉末年。南朝梁萧统将其合为一组, 收入《文选》 , 题为《古诗十九首》。形式都用五言体, 语言朴素自然, 内容多写夫妇间的离愁别绪和士子文人的仕途失意之感, 充满了感伤情调。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

  二、《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

  1、描写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苦。? (1)游子的乡关之思

  ?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

  ? (2)思妇的怀人念远之情

  ? 这些作品,可能大多并非真正出自思妇之手,而是游子文士“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琢磨思妇的心态而创作的。如《行行重行行》、《凛凛岁云暮》、《客从远方来》、《庭中有奇树》、《青青河畔草》、《孟冬寒气至》等。

  2、表现文士们的人生愿望和他们对生存状态的深切感受。?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回车驾言迈》) ?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轗轲长苦辛”(《今日良宴会》) ?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明月皎夜光》) ?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西北有高楼》) ?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青青陵上柏》)

  ?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今日良宴会》)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驱车上东门》)。

  他们想要摆脱虚名的困缚:“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明月皎夜光》)!他们也不相信成仙、永生之类的事情:“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驱车上东门》)他们开始执着于现实的人生,看重当前生活的快乐:“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青青陵上柏》);“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生年不满百》)。 ?

  有的文士甚至放浪形骸,去拈花惹草:“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东城高且长》) 。 有一首古埃及的佚名诗饶有意味: ?

  把忧愁抛到九霄云外 ?

  能够快乐尽量快乐 ?

  人生难活百岁

  ?

  何不今朝有酒今朝醉 ?

  有药物,洒在头上 ?

  有丝麻,穿在身上 ?

  有金银,戴在手上

  ? (引见《南方周末》2000年6月9日第二版载《法老古城的·现代生活》)

  ? 《古诗十九首》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并不宽广,也没有接触到当时社会上最尖锐的矛盾,这是因为它们的作者大多是中下层的失意文士。他们并不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所以他们对现实虽有所不满,但看不到社会黑暗的本质,只能围绕个人的利益发出一些苦闷的叹息。这是他们的局限性 。 ?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古诗十九首》虽然流露着及时行乐的情绪,然而,其所咏叹的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知音难遇、沉沦失意的悲伤,却又深藏着作者对人生、命运、对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它是作者对自我存在及其生存价值的一种内省。它与《诗经》、《楚辞》、汉乐府民歌的“哀民生之多艰”的外向忧患不同,所奏响的是内向的人的主题歌。而且,这种对生存状态的感受,这种对生存价值的内省,折射着相当深厚的社会内涵,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富于人生的哲理。因此,《古诗十九首》是很富有思想和艺术审美价值的。

  三、《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 钟嵘《诗品》:“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

  ?

  1、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往往形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明月何皎皎》:

  ?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帷。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2、言有尽而意无穷,具有涵咏不尽的艺术效果 ? 《古诗十九首》语言浅近明白,“平平道出,且无用工字面,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明人谢榛《四溟诗话》卷三)

  ? 宋人吕本中《童蒙诗训》评论《古诗十九首》说:“思深远而有余意,言有尽而意无穷。” ? 陈祚明云:“言情能尽者,非尽言之为尽也。尽言之则一览无遗,惟含蓄不尽,故反言之,乃足使人思。??十九首善言情,惟是不使情为径直之物,而必取其宛曲者以写之,故言不尽而情则无不尽。”(《采菽堂古诗选》)

  庭中有奇树 ?

  ?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贵,但感别经时。

  3、明白晓畅、浅近自然而又精练丰富、情味隽永,是《古诗十九首》语言的重要特色。

  ?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孟冬寒气至》)如同口语,而一种真挚深厚的感情却如可触及。谢榛《四溟诗话》说:“十九首平平道出,且无用工字面,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陆时雍《古诗镜》说:“十九首深衷浅貌,短语长情。”

  ? 此外,较多地使用叠字,也是《古诗十九首》一个值得注意的语言特色。如《青青河畔草》和《迢迢牵牛星》: ?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钎擢素手,轧轧弄机杼。??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古诗十九首》是我国诗歌史上文人五言诗的第一批丰硕成果,钟嵘称其“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斤”!刘勰称其为“五言之冠冕”,明代谭元春《古诗归》说它“在诸古诗之上,千古无异议”。

  ? 它标志了文人五言诗的成熟,标志了抒情诗的新发展,揭开了我国诗歌史发展新的一页,而又是建安诗歌的先导,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作品赏析: 《行行重行行》

  ? 此诗乃思妇怀人念远之作。以思妇自叙的口吻,抒发了家居妻子对远行丈夫的思念之情。其笔触之细腻,情感之真切,向为后人称道。 ? 清朱筠释“浮云”二句云:“‘不顾返’者,本是游子薄倖,不肯直言,却托诸浮云蔽日,言我思子而子不思归,定有谗人间之,不然,胡不返耶?”(《古诗十九首说》) ? 张玉谷云:“浮云蔽日,喻有所惑;游不顾返,点出负心,略露怨意。”这两家说法,都是以白日比游子,浮云比谗人;谗人惑游子是‘浮云蔽白日’。” ? 马茂元云:“浮云”当指思妇怀疑是丈夫有新欢,“象征彼此情感的障碍”(《古诗十九首初探》)。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其独到之处: ? 首先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 虽然思妇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是那样深切那样强烈,但是这首诗却不象民歌那样以大胆直率的方式进行表白,而是表现得非常委婉含蓄,象以“衣带日已缓”写自己的思念之苦,象“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及“浮云蔽白日”的比兴手法的运用,都使诗含蓄委婉。

  ? 其次是善于化用前人诗句: ? 如“与君生别离”化自《楚辞》,“道路阻且长”化自《诗经》,表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纯熟的语言技巧。

  西北有高楼

  ? 本篇为《古诗十九首》第五首,《玉台新咏》列为枚乘作品。此为感叹知音难遇之作。

  ? 伯牙鼓琴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手鼓琴,巍之手若太山。少顷之问,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手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盖世无知音矣。(《吕氏春秋·本味》)

  ? 弗莱原型理论:凡在文字中反复出现的主题、象征,特别是某种固定的作品结构和类型都可纳入原型的范围。原型的作用就在于通过“一种象征将一首诗和另一首诗联结起来,因而帮助统一和整合我们的文学经验” 。? 德国美学家莱辛曾说:“诗人要避免对美的周密的罗嗦的描述,凡是荷马不能按照各部分描绘的,他让我们在它的影响里来认识。诗人呀,画出那美丽激起的满意、倾倒、爱、喜悦,你就把美本身画出来了。”(《拉奥孔》)清代诗论家赵执信云:“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是者第其一麟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固宛然在也。”(《谈龙录》)

  ? 明人陆时雍评此诗说:“空中送情,知向谁是,言之令人悱恻。”

  ?

  诗中的女主人公始终是处在全诗的中心地位,但又是“曲终人不见”,她与诗人之间又始终隔绝着一层缥缈叆叇的云雾。诗人所能感到的只是在女主人影响下的一切,那浮云,那高楼,那绮窗,还有那不见人但闻其声,空中传响的弦歌声。这一切既隔离了女主人,又在女主人公与诗中牵引出一种有形无形的飘忽联系,就象神龙露出在云中的一鳞半爪。正是因为这种隔绝,诗人就由这一鳞半爪随意驰骋想象,用自身的种种经历去补充,描绘这位女子的音容面貌,身世遭际;于是楼上楼下本是未曾相识未曾相逢,却变得“心有灵犀一点通”,通过空中传响而产生强烈共鸣。

  至于弹者为何事神伤,听者又为哪般感愤,诗中都不曾明言,从而为欣赏者的审美联想留下了艺术空白,于是千百年来人们在欣赏这首诗时,不断地用自己的经验去为诗中两位人物,描绘出气质相近而形貌千万差异的形象。明人陆时雍评此诗说:“空中送情,知向谁是,言之令人悱恻。”所谓“空中送情,知向谁是”,正点出了此诗隔而不隔,若隐若现,表现手法上化实为虚的特点;所谓“言之令人悱恻”,又正说明了它们所构成的空灵缥缈的艺术境界在读者心目中唤起的丰富感受。

  ? 此诗的成功,还得力于自然中见工巧的结构安排。全诗是从听者的角度触景生情,按感情线索的发展写下来的,看似平淡无奇,但细析之却颇具匠心。

  ? 全诗突起突结,中间自然地按顺序写来,却又宾主分明,脉络连贯,曲折有致,不蔓不枝,自然而然,天衣无缝。古诗十九首的结构往往具有自然天成的特点,王渔洋称“十九首之妙,如无缝天衣”。确切道出了十九首于自然中见工巧的的艺术构思的特点。 《西北有高楼》之仿作:

  曹植《七哀》最早起而效之。诗云: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荡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牺。君若清路程,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约与曹植相先后有伪苏武诗之二:

  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何况双龙飞,羽翼易当乘。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请为游子吟,冷冷一何悲。丝竹厉清声,慷慨有余哀。长欢正激烈,中心怆以摧。欲展清商曲,念子不能归。俯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愿为双黄鹄,送子俱远飞。

汉代主持词共3

  第一章 汉代辞赋与政论文

  1.关于赋的解释:《文心雕龙》“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错误)。班固《两都赋序》:“赋者,古诗之流也。”《汉书》:“不歌而诵谓之赋。”(正确的观点)

  2.汉赋分为骚体赋和散体赋。骚体赋是从《离骚》发展而来与屈原一脉相承。内容大多是抒情言志。首倡者是汉初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和《服鸟赋》。还有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东方朔、刘向、刘歆、王褒、扬雄。东汉后期有张衡的《归田赋》和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3.枚乘的代表作品《七发》。它是汉赋发展史上一篇带有转折性的作品,它的显著特点是夸张铺叙。它的结构格局和铺排形式都为司马相如的大赋奠定了基础。

  4.司马相如的赋有《子虚赋》、《上林赋》。散文有《谕巴蜀檄》、《难蜀父老》、《谏猎疏》、《封禅文》。

  5.杨雄写有《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还写过骚体的《太玄赋》、《逐贫赋》和《反离骚》

  6.班固的代表作品散体赋《两都赋》。

  7.张衡的作品有《两京赋》,张衡的《归田赋》与西汉初期的骚体赋仍一脉相承,但从思想和文章的体制上又有许多变化,它是魏晋以后大行于世的所谓“抒情小赋”的先驱。这类赋还有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祢衡的《鹦鹉赋》,王粲的《登楼赋》。

  8.贾谊的政论散文主要有《治安策》、《过秦论》、《论积贮疏》、《谏立淮南子诸子书》

  9.晁错的政论散文主要有《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贤良文学对策》、《言兵事疏》、《论削藩疏》

  10.枚乘的政论散文仅存一篇《谏吴王书》。

  11.邹阳的政论散文有《上吴王书》、《狱中上梁王书》。

  12.董仲舒的散文有《举贤良对策》三篇。

  13.东方朔的散文有《应诏上书》、《谏起上林苑疏》、《答客难》、《非有先生论》。其中《答客难》对后世影响很答。模范它写作的有:扬雄《解嘲》、班固《宾戏》、崔骃《达旨》、张衡《应间》、崔實《客讥》、曹植《客问》、韩愈《进学解》。

  14.刘向的散文著作分为奏议、叙录、杂著三类。奏议最著名的是《谏营延陵过侈疏》。清代刘熙载“刘向、匡衡之文皆本经术。”

  15.扬雄的散文《解嘲》《法言》。

  16.刘歆的散文有《移书太常博士》。

  17.东汉前期的论说文作家主要有桓谭、王充、冯衍、马援等,最重要的是王充。东汉中后期的论说文作家有李固、王符、仲长统等。王充《论衡》;冯衍的赋《显志赋》,文《显志赋序》;王符《潜夫论》;仲长统《昌言》,缪袭称仲长统“才足继西京董、谊、刘、扬”。

  第二章 史记

  1.《史记》的原名叫《太史公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它的记事上起轩辕皇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其中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

  “本纪”是以历朝帝王的顺序年代为纲的历史大事纪,是一种编年史的摘要。

  “世家”是有爵位封地世代相传的家族的历史,写的是春秋战国时代所存在的各个诸侯国和汉代帝王所封的王侯。

  “列传”是一些有才干、有作为,卓荦不群,能不失时机地建立功业,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人物的传记

  “书”是有关经济、军事、水利、祭祀,以及礼、乐方面的制度史

  “表”是把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谱列成表格,以使人一目了然。

  2.《史记》的创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第三章 《汉书》及东汉其他叙事散文

  1.班固是东汉的文学家、历史学家,著作有《汉书》;赋《两都赋》、《幽通赋》;散文《答宾戏》;五言诗《咏史》后人辑有《班兰台集》。

  2.《汉书》作者有:班彪、班固、班昭、马续。《汉书》包括十二篇纪,八篇表,十篇志,七十篇传,共一百篇,记事上起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3.《吴越春秋》的作者是赵晔。

  4.蔡邕是写碑铭文字的代表人物。

  5.东汉马第伯的《封禅仪记》被称之为游记文学的始祖。

  第四章 汉代诗歌

  1.乐府本来是个音乐机关的名称。其职能是:

  一、写词配曲,演习排练。

  二、组织人到各地采集民歌。

  2.《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末期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

  3.汉代的楚歌有:项羽《垓下歌》、刘邦《大风歌》、戚夫人《戚夫人歌》、刘彻《秋风辞》及《瓠子歌》、梁鸿(东汉)《五噫歌》、张衡《四愁诗》(已经是一首比较整齐而有韵味的七言诗了)。

  4.班固写过一首《咏史》,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有案可查的文人五言诗。

汉代主持词共3篇(中国主持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