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时间:

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汇编3篇

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

  于本蕃,男,32岁,现任青藏铁路公司格尔木工务段唐古拉线路养护车间技术员。自青藏铁路开通以来,他带领线路工在被称为“天路之巅”的唐古拉地区,担负起青藏铁路全线海拔最高、自然条件最差、灾害最多125公里冻土线路的养护任务,为青藏铁路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他曾先后荣获全路党员安全标兵、火车头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唐古拉山脉在藏语中意为 “高原上的山”,在蒙古语中意为 “雄鹰飞不过去的高山”。格尔木工务段唐古拉线路养护车间却在这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中扎根,养护青藏铁路海拔最高、工作难度最大、自然条件最差、灾害最多的125公里冻土线路。

  5月25日9时,我国内陆已经进入盛夏时节,而这里的户外温度仍接近0℃。记者来到唐古拉线路养护车间,和技术员于本蕃一起上路检修设备。他告诉记者: “在这里,养路工的首要任务是严密监测温度、湿度及其他气象因素变化对冻土路段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这里海拔高、湿度低,全年最低气温超-40℃,昼夜温差超过30℃,线路可能因为热胀冷缩或者路基翻浆,给行车带来安全隐患,我们必须随时发现、排除。”

  巡线过程中,于本蕃对铁路上的道钉几乎逐个检查。每行走100多米,他就会有意识地用脚踩一踩路基。 “夏天最怕路基翻浆。对可能翻浆的路面,我们必须注意观察。”当天的施工作业区段是雁石坪至唐岗间1309公里100米处。摆在工友们面前的难题是如何把150多公斤的螺栓机抬上坡度达到近70度、500米长的坡道线路上。前面3人用绳子拉,后面6人抬,方案确定后,在于本蕃的统一指挥下,大家拉着麻绳、扶着螺栓机艰难地前进着。

“别看我们用的工具笨重,可我们干的是精细活,轨距误差不允许超过2毫米,轨面高低起伏不能超过3毫米。”于本蕃介绍道, “冻土的承载能力不强,列车驶过时会对冻土造成压迫,钢轨很容易变得不平整。轻度的不平整会给列车行驶造成轻微的颠簸,要是碰到严重的,翻车都是有可能的。所以,我们不能有一丝马虎、一点大意。”

  有研究表明,人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相当于在平原负重20公斤,而海拔4500米以上的地区基本上不适合人类居住。然而,在这条横亘在生命禁区的 “天路”上,于本蕃却坚守了近8年。据了解,每年线路大修及捣固机集中上线作业期间,于本蕃每天都要工作10小时以上,在线路区间作业时常常吃不上饭、喝不上水。线路出现问题需要紧急抢修时,他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现场,直至处理完所有问题。

  于本蕃把树立 “安全责任大如天”和 “三个重中之重”的理念作为实现“三无”目标的根本,教育班组职工主动强化生产作业过程的自律与互控,自觉贯彻落实好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他组织成立多个攻关小组先后攻克多个难题,形成高海拔地区线路“小坑”整修、如何减少冻土路基线路拨道回弹量、如何进一步提高软轴捣固机的捣固质量等多项QC成果。

  于本蕃坚持每日徒步检查测量近30公里线路来掌握格拉段冻土变化规律。为搜集到第一手资料,他强忍着晴天钢轨的灼烫和雪天钢轨的冰凉,每隔50米就俯下身子测量检查。由于高寒缺氧,一趟巡检下来,他常常累得直不起腰。

  在长期的检查整修工作中,他总结提炼出看、测、析、敲、听、验的 “六标”检修工作法,并在全段推广。他坚持科学养修,定期检查病害突出区段路基变化情况,对比、分析气温变化及线路动静态规律性变化数据,同时,积极组织职工加强线路精细化养护维修,开展线路病害攻坚整治,保证了线路设备的持续稳定,也使他所在班组管辖的设备质量始终处于全段前列。

  17时,回到海拔4850米的车间驻地,于本蕃脱下一身行头。晚饭后,伴随着氧气流入湿化杯激起水泡的咕噜声,他对着电脑做内业。写字台上,一张与妻子的合照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他肤色白皙,与此时的样子形成鲜明对比。 “这是2007年和妻子照的,现在确实黑了很多。”他笑着说。

  康琪是于本蕃的徒弟,每天晚上,于本蕃都会抽出时间考察他的技术业务掌握程度。康琪告诉记者: “师傅白天在现场教我实作;晚上就通过提问和做内业帮我巩固知识。”

  多年来,于本蕃与职工们同学习、同进步,并积极开展传、帮、带,使本班组整体工作效率不断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他所在工区的职工人人都能熟练检查线路设备,并且掌握所有检养修机械操作技能,具有单独负责处理线路病害的能力。

  2013年年初,于本蕃带领维护施工队伍冒雪前往布强格至唐古拉站区间巡查,在1386公里450米处他们发现路基不平,经测量该段路基长15米,塌陷最大地段达20厘米,中间还有一条25厘米的裂缝。险情就是命令,时任工长的他一边向青藏铁路公司调度报告,一边做好两端防护,调集所有机具、人员实施抢修,经过近5个小时的路基夯实,线路顺利开通。当时大雪还在不住地下着,为保证列车安全通过,体力严重透支的他主动留下来连夜驻守现场,严密监视整治路段状态。职工们看着他那张冻得黑紫红肿的脸,都劝他多休息一会儿或是派一名职工去盯控,他平淡地说: “我是一名党员,又是工区的工长,多干点是应该的。”

  认识和了解于本蕃的人都会竖大拇指,说他在线路上是一名实干家,在班组日常管理方面是一名好 “家长”。于本蕃常说: “职工不团结,安全从何谈起?只有伙计们团结起来,才能完成每一项工作,战胜每一次险情。”所以他总是以身作则,去团结、关心班组的每一名职工。当他发现职工情绪低落,就会与他们谈心到深夜。经过他的耐心开导和教育,职工的思想情绪理顺了,心情变好了,工作起来也更有劲儿了。

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2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平凡是一种“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力量,平凡是一种“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平凡是一种“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执着,平凡更是一种“三春万卉皆含笑”的美丽。平凡如歌,曲调抒缓,但词句撼动人心。

  纵观今时祖国广袤大地,“八纵八横”世界最具现代化_日渐清晰。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中国高铁不仅已成为我国自主创新成功的一个范例,而且更展现出中国铁路的时代风采。可以说,这世间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更没有从天而降的“伟业”,有的只是一群脚踏实地、砥砺前行的奋斗者,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出铁路人的先行风采、服务本色、担当品格、奋斗精神。

  就在日前,2020“最美铁路人”登上央视舞台,在他们中有_了高寒禁区驾驶高铁列车难题的高铁司机,有雪域高原上守望天路的养护工,有用真情守护大凉山乡亲希望的“慢火车”列车长,有带领贫困村摘掉贫困帽的铁路驻村扶贫干部……他们以匠心追求卓越,以担当履行使命,以奉献塑造自我,不仅成为百万铁路职工的缩影,也向整个社会传递出暖暖的正能量,树起“榜样”的旗帜。

  一首《真心英雄》曾唱到,“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25岁年轻姑娘刘晓燕正值花季,却将青春书写在轮轴装修工作中。可以想象,一套30多公斤重的轴承,每天需要检修30多套,如此反复搬到的重量对于一个20来岁的姑娘是何等的考验;每天徒步巡检线路至少10公里,巡检时间超过8小时,每走100米便要俯下身子检查轨道平顺度,“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四季穿棉袄”描述的既是青藏铁路沿线的环境,亦展现出于本蕃为保障列车安全运输坚守12年的执着。他们是一群普通人,朴实无华的外表下没有丝毫的光环笼罩,却用奋斗谱写出人生最美韶华。

“坚定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回味这场“最美盛宴”每一个身影都在动感人心,每一个平凡的故事都在催人奋进。毫无疑问,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只有扎实的心才能够为不凡的业绩筑基。正如同他们,虽然没有显赫的功绩,但“聚沙成塔”般谱写出新时代中国铁路发展的崭新篇章,而在中国民族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更需要我们团结奋进、勇于担当,努力成为“最美奋斗者”“最美平凡人”,为伟大时代添彩,为民族复兴助力。

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3

“最美铁路人”的先进事迹,我深深感动了,他们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我也清醒的认识到自己与他们的差距,我一定以他们为榜样,立足本职,甘于奉献,为车站的改革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坚守与担当诠释着当代铁路人的初心!作为一名青工今后要以最“美铁路人”的事迹为榜样,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坚定信念,砥砺前行,争取在本职岗位上发挥更大的能量!

  简单的重复劳动中坚持执标不松懈已然难得,坚持不断创新,改进工作成果更是不易。铁路工作正是因有这样的最美铁路人,才能不断攻破技术难题,不断迈上更新台阶!以前觉得榜样离我们很远,现在感到,榜样可能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有信仰,只要肯坚持,我们每个人都能活出自己的光辉。

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汇编3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