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面向个体的教育》心得体会

时间:

《面向个体的教育》心得体会【汇总3篇】

《面向个体的教育》心得体会 篇1

  今天下午参加了追寻组的第三次集体研修,我向大家汇报了近期工作学习的收获,下面与大家分享读完《面向个体的教育》之后的感受。近日认真阅读了李校长的《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收获颇丰。

  该书共分为11个专题,近百篇短文。文章都不长,多者不到三页,大部分为千字文。但一个个小案例反映了李校长的智慧,感受到作为教育家的李校长的教育情怀、敬佩于他的超前意识和善于作为。

  感受比较深、觉得可以借鉴的有以下几点:

  一、管理过度而教育不足。

  管理过度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在没有自由空间的环境里,我们会丧失很多教育机会。一旦放手,校园里的教育机会随处可见。而管理的缰绳一旦勒紧,教育便无从下手真正的教育是要面对真实的学生。

  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真实的东西可能是错误的,但恰恰因为如此,才有了教育的机会。我认为这里所说的“机会”就是教育的抓手、教育的切入点。李校长认为,我们天天盯着孩子,不让他们发生问题,让孩子带着这些问题都向社会,就把这些祸根留给未来。当然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下,教师要面临更多的困难,付出更多的努力,但也只有这样才能锻造出教育智慧的利剑。

  二、不见树木,只见森林。我们通过几年的教育把本来或多或少闪烁着些许个性亮光的孩子改造的几乎一模一样。我们太看重把一个孩子塑造成什么了,以至于我们忘了他们实际上可能会成为什么。书里有一句特别直白的话:这棵树与那棵树并不一样。我们没有权利通过竞争淘汰那些生而平等的孩子。我们的职业操守不允许我们只会欣赏松涛、呵护白桦。造就一种新的学校生态,让百花争艳、百舸争流,让乌龟和兔子各显风流。

  三、课程的价值。“课程”的本义是为不同学生设计的跑道。如果我们能够多开发设置一些校本课程,就可以给更多的孩子开辟适合自己奔跑的跑道,课程的价值将会在每一个不同的孩子身上显现的更加明显。

  四、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不断地推进孩子们的社会化。

  五、管理学生学习。许多老师从内心深处认为,课堂是老师的时间,课后时间才属于学生。于是讲台上老师将得淋漓尽致,教室里的学生却兴趣索然。仔细分析下来,好多课外作业完全可以在课堂上完成。

  六、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应该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关注教师关于课堂设计的讨论、关注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美国同行的“走课”,到不同的班级、不同的课堂上、有目的无目的地走一走、看一看,在每一间教室里少则几分钟、多则十几分钟。

  七、亲近教材。现行的教材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尤其突出的是教材的编写思想还没有真正站到学生的立场上。这个本来是给学生用的教材,可一到关键时刻,便将学生特别渴望知道的或特别详尽介绍的内容藏了起来。教材内容少,没有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辅导材料。(高一政治货币、价值等)。所以我们要编写不放弃教材、又更多的站在学生角度的学案。

  八、教育学是关系学。如果学生不喜欢您,他就不会相信你。如果他不相信你,任何崇高的使命和宏大的目标都是子虚乌有。师生关系构建的主导方在教师,但判定师生关系质量的权利却在学生手上。只有学生认为你和他关系很好的时候,才是真实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在如此的状态下你,真正教育才会发生。

  九、良好的师德就是“教师喜欢学生,学生也喜欢他”。

  十、领导者不同于管理者。真正的领导力产生于服务——服务学生、服务教师。当我们用服务帮助别人走向成功的时候,他们往往就会成为我们的追随者,在我们身上才可以产生领导力。这个时候,我们才可以成为领导者而不是管理者,我们的学校才算得上是一个领导型组织。

  十一、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被评价者的进步。教师评价的十大指标,帮助老师形成职业成就感的同时,给出老师明确的整改方向。

  十二、鼓励先进,允许落后。理解大家对于改革的畏难情绪。

《面向个体的教育》心得体会 篇2

  今天下午参加了追寻组的第三次集体研修,我向大家汇报了近期工作学习的收获,下面与大家分享读完《面向个体的教育》之后的`感受。近日认真阅读了李校长的《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收获颇丰。

  该书共分为11个专题,近百篇短文。文章都不长,多者不到三页,大部分为千字文。但一个个小案例反映了李校长的智慧,感受到作为教育家的李校长的教育情怀、敬佩于他的超前意识和善于作为。

  感受比较深、觉得可以借鉴的有以下几点:

  一、管理过度而教育不足。

  管理过度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在没有自由空间的环境里,我们会丧失很多教育机会。一旦放手,校园里的教育机会随处可见。而管理的缰绳一旦勒紧,教育便无从下手真正的教育是要面对真实的学生。

  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真实的东西可能是错误的,但恰恰因为如此,才有了教育的机会。我认为这里所说的“机会”就是教育的抓手、教育的切入点。李校长认为,我们天天盯着孩子,不让他们发生问题,让孩子带着这些问题都向社会,就把这些祸根留给未来。当然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下,教师要面临更多的困难,付出更多的努力,但也只有这样才能锻造出教育智慧的利剑。

  二、不见树木,只见森林。我们通过几年的教育把本来或多或少闪烁着些许个性亮光的孩子改造的几乎一模一样。我们太看重把一个孩子塑造成什么了,以至于我们忘了他们实际上可能会成为什么。书里有一句特别直白的话:这棵树与那棵树并不一样。我们没有权利通过竞争淘汰那些生而平等的孩子。我们的职业操守不允许我们只会欣赏松涛、呵护白桦。造就一种新的学校生态,让百花争艳、百舸争流,让乌龟和兔子各显风流。

  三、课程的价值。“课程”的本义是为不同学生设计的跑道。如果我们能够多开发设置一些校本课程,就可以给更多的孩子开辟适合自己奔跑的跑道,课程的价值将会在每一个不同的孩子身上显现的更加明显。

  四、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不断地推进孩子们的社会化。

  五、管理学生学习。许多老师从内心深处认为,课堂是老师的时间,课后时间才属于学生。于是讲台上老师将得淋漓尽致,教室里的学生却兴趣索然。仔细分析下来,好多课外作业完全可以在课堂上完成。

  六、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应该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关注教师关于课堂设计的讨论、关注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美国同行的“走课”,到不同的班级、不同的课堂上、有目的无目的地走一走、看一看,在每一间教室里少则几分钟、多则十几分钟。

  七、亲近教材。现行的教材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尤其突出的是教材的编写思想还没有真正站到学生的立场上。这个本来是给学生用的教材,可一到关键时刻,便将学生特别渴望知道的或特别详尽介绍的内容藏了起来。教材内容少,没有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辅导材料。(高一政治货币、价值等)。所以我们要编写不放弃教材、又更多的站在学生角度的学案。

  八、教育学是关系学。如果学生不喜欢您,他就不会相信你。如果他不相信你,任何崇高的使命和宏大的目标都是子虚乌有。师生关系构建的主导方在教师,但判定师生关系质量的权利却在学生手上。只有学生认为你和他关系很好的时候,才是真实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在如此的状态下你,真正教育才会发生。

  九、良好的师德就是“教师喜欢学生,学生也喜欢他”。

  十、领导者不同于管理者。真正的领导力产生于服务——服务学生、服务教师。当我们用服务帮助别人走向成功的时候,他们往往就会成为我们的追随者,在我们身上才可以产生领导力。这个时候,我们才可以成为领导者而不是管理者,我们的学校才算得上是一个领导型组织。

  十一、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被评价者的进步。教师评价的十大指标,帮助老师形成职业成就感的同时,给出老师明确的整改方向。

  十二、鼓励先进,允许落后。理解大家对于改革的畏难情绪。

《面向个体的教育》心得体会 篇3

  假期里,我认真阅读了《走向高效课堂》这本书,让我有了新的认识:高效的课堂,并不是简单的课堂。其背后的思想内涵,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如何学习的思考。我们的课堂往往过多的考虑自己怎么教,而忽略学生会怎么学,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活动空间,力求让学生有充裕的自主学习机会进行探索活动。

  书中有这样案例让我印象深刻:“听了她的课,感觉讲得很好,但是她的教学成绩并不好。这时为什么?调查研究发现,她讲课时,对每一个知识点分析得特别细,没有给学生一点儿思考的空间。她留的作业,在课堂上要逐一提示一遍,唯恐学生不会做。把学生的活都干了,学生还干什么呢?”

  很明显,这位教师教学低效的原因是她不懂得学生心灵深处的需求;不懂得学生有探究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经过学校组织的聆听专家报告、阅读书籍学习、勇于尝试试验、在我的课堂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并且充分调动大脑提高能力。因而我在课堂上应尽量少讲、精讲;有些问题稍加点拨,不给出标准答案,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爱之链》一课时,我的课堂上有这样一个这样教学环节:

  师:请同学们静心读课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理解批注在旁边。

  学生在读过课文后,紧扣课文内容,大胆谈出自己的理解,学生的回答很精彩。

  生:第四自然段中,乔依帮助老妇人,脚腕被蹭破了,摘下破手套,两只手都已冻的失去了知觉……我感觉乔依为了一个素相识的老妇人,他还那么尽心尽力全然不顾寒冷和冰雪。

  生:本来家都穷,袜子也没穿,连破手套都摘掉了,真是帮助别人不惜一切。

  生:老妇人给乔依钱,乔依拒绝了,因为乔依说他本来就没想着要钱,想想乔依的家境,需要钱却不要,现在的有些人就是给钱他还不愿意帮忙呢!

  生:乔依工人倒闭了心情不好,还去帮助别人。

  师:是呀!人在心情不好时,别说别人的事,就是自己的事都不想做。

  生:乔依看到老妇人的车开走了,才自己开着车走,乔依不仅帮助别人,乔依的心还很细。

  ……

  这样的课堂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求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自主学习意识有了,在课堂上,灵活多样的展示形式也提高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自信心,营造了一种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学习氛围。

《面向个体的教育》心得体会【汇总3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