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经典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经典教学心得体会(集锦3篇)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经典教学心得体会(集锦3篇)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经典教学心得体会1

  国学经典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国学经典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孔德强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7年第13期

  当前,我国的教育正处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时期,大多数中职生开始思考如何做人和怎样做人的问题,但因种种原因,他们还处于迷惘之中。在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的是草坪上随处丢弃的垃圾,桌椅被刻得伤痕累累,墙壁被划的乱七八糟等;听到的是学生不绝于耳的谩骂声等。这些不文明现象的发生,与现在职业学校学生的现状是分不开的,因为大多数中职生都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中考失利者,他们普遍的特点就是文化基礎薄弱,行为习惯素质养成较差,自卑心理重,自信心不足。目前,中职学生的现状向我们的学校教育敲响了警钟,那就是必须加强学生的“做人教育”。

  国学中职语文教育教学针对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综合素质日趋下降的现状,如若因势利导地在语文课堂中穿插国学经典教育,让国学走入课堂,走入学生的心灵,教给学生蕴含在其中的儒家文化和处世哲学,从而提升中职生的综合素养,增强中职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势必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产生直接影响,使其在文化熏陶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进一步提高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如何让国学经典同语文教学相结合呢?

  一、利用晨读时间,背诵经典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丰厚的文化遗产。千百年来,古诗词由于语言生动凝练,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从古至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年才俊的励志成长。如《赤壁赋》中苏轼身处逆境仍然乐观旷达的情怀;《劝学》中荀子告诫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道理;《行路难》中李白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仍然充满自信、执著向上的品格。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去涉猎,去搜集,去整理,去积累。背诵一些有价值的中华经典诗文,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体会圣贤们的智慧思想,从而形成自己的品质。

“学以致用”,读书不是为了读而读,应把外部获得的知识,通过学生主体的消化吸收,成为内部的知识积累,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教师应铺设平台,利用每天的晨读时间,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20分钟的晨读,它的作用不可忽视。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教会了学生自信,让学生相信自己将来一定会成就一番事业。“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会了学生读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少走弯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使学生懂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远大理想。“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告诉学生要有责任感,要用坚强的意志来完成自己背负的使命。

  有效利用晨读时间,引领学生走进经典,领略经典的魅力,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提升自己的审美和创造能力,做人的教育也在无形中进行了渗透和熏陶。

  二、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渗透经典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内容或教材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将国学经典融合到对课文的学习巩固、拓展迁移等环节中。当前我们语文教学中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在其中设计了三个板块,即“我预习了、我要学、我学会了”。在“我预习了”这一环节中,可以针对不同的课文,设计相关的国学经典教育。例如,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我们在“我预习了”中设计了让同学们收集有关孔子及其《论语》的知识。从同学们反馈的情况来看,他们不仅收集到了孔子的基本知识,还对孔子的思想也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这就对课文的理解打下了基础。学习诗词可以与相同题材的诗词进行链接,与相同意境的诗句链接,也可以与相同风格的诗人链接。例如,教学《诗经》二首时,笔者就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诗经》中的诸多诗句,历数了其诗作中千古流传的名句。最后,笔者简单介绍了《诗经》在创作方面的成就,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的光辉。再如,教学《报任安书》时,笔者告诉学生这篇文章出自于《史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借阅。让学生交流自己佩服的古代官吏,学生不仅说出了包公、海瑞、于谦、文天祥等,甚至还有人说出了诸葛亮的名字,并且讲了他的相关故事。总之,国学教育不是孤立的、生硬的让学生背诵、学习,而是以这种不着痕迹的方式让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

  三、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创设国学经典诵读的环境

  在教育方面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古时候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其目的就是为了给孟子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国学经典诵读环境,尤为重要。例如,定期开展国学经典诗文的朗诵比赛,在语文自习课上播放学生熟悉的国学经典片段,通过这样的形式为学生学习国学创设良好的环境。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大纲来选择适合中职生学习的国学经典读物,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唐诗宋词》《道德经》等,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充满古代优秀文化的语文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兴趣,并促进学生加强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诗文的诵读指导,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诵读环境。古代的诗歌和文章都具有很强的韵味性,读起来平平仄仄,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学生诵读。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诵读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把握抑扬顿挫的诵读节奏。例如,在教《天净沙?秋思》这首古诗时,可以先播放这首诗的朗诵背景音乐,使学生快速地融入到学习中来,然后教师可以示范朗诵一遍,接着在领读一遍。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集体朗诵。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诵方法,还可以加强学生对古诗内容的掌握。

  学生通过学习国学中的经典文章,可以了解古人立志奋进的决心,明白古人积极进取的斗志,吸取体会古人思想的精髓。于是就有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就有了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士君子的高风亮节;就有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英雄主义精神;于是艰难困苦中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古人语言来激励自己的斗志;失败沮丧时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来完善自己的人格;实现理想,努力奋斗则表现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建功立业,报效祖国则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襟。学生学会了做人,这比什么都重要。

  总之,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后半段,对他们而言正是树德立人的关键时期,心智尚不成熟的他们,凭着有限的认知,难以接受传统的德育教育,而语文课堂本身就是“育人”的过程,让国学经典走进语文课堂,通过耳濡目染,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提高中职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心得体会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心得体会

  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心得体会

  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心得体会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经典教学心得体会2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书法教学

  宁化城东中学 谢水庭

  中华民族汉字的形体结构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民族智慧,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创造力。通过汉字的书写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性格、态度、气质、情怀等内在品质的提高。可是随着计算机迅速走进家庭,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写字教学出现了被边缘化的危机,学生在校的作业龙飞凤舞、信手涂鸦;字迹潦草,不易辨认;文面不洁,乱涂乱画;结构散乱,点画无力;格式混乱,写字不规范。这样的现状着实令人忧虑,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了抓好写字教学和训练的迫切性。我们的教学应该与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同步,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巧妙渗透书法教学呢? 一、利用榜样力量,激发书法兴趣。

  浓厚的兴趣是人才成长的重要心理条件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大力宣讲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十八缸水被染黑练书法和汉朝的蔡邕“创飞白”的感人故事,近代蔡元培、鲁迅先生等等,他们每个人不但才华横溢,而且书艺超群,他们的书法艺术在二十世纪的中国书法史上几乎都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一笔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其毅力、恒心、意志、韧性都是从坚持不懈的书法练习中逐步形成的。通过向学生讲述历史上书法家成长的动人故事,激发书法兴趣;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亲切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思想感情,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的欲望。古代的历史文献以及近年出土的大量文物中,保存完好的碑贴、铭文不计其数,这些都是学习书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同时语文教师要配合学校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一个有利于书法学习的校园文化环境。在教室、过道、走廊、宣传栏、门柱、会议室、风景点等地悬挂一些书法作品,奇诗美文,结合飘洒俊逸或典雅庄重的书法作品,足以使学生在五彩缤纷的文学艺术的宝库中流连往返。写一些有利于指导学生学习的格言、警句或者有利于提高审美能力的诗词、文章,也使他们懂得无论做任何事都要像练书法一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学生学习书法兴趣也就应运而生了。

  二、具备书法修养,端正书法认识。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我们的语文教师虽不能做到像古人一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万万不可不懂传统的书法艺术,写一手好字,尤其是粉笔字,总是应该的。颜筋柳骨,千秋楷法;魏碑汉隶,风神秀绝。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讲到情浓之时,兴致勃发,或魏碑、或唐楷,在黑板上偶书数字、格言、对联、诗词名句……其创设的课堂教学境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情趣,将会有不可估量的效果。要对学生进行书法教育,要求语文教师应有一定的书法修养,最好的途径还是在语文课上。我们既可以进行专门的书法教育,又可以随堂授课,字随文教,文从字授,两全其美。当然这样做的前提也还是在于教师要有一定的书法修养。这种书法修养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比如传统的“永”字八法至少要练三五十遍,基本的笔画素养训练要过关。再如,对字体的自由变化要有一定的了解。有的老师,写标准的楷书没有问题,如果要他提高字速记录笔记,他就可能不知所措,书法不堪一看,其原因无非是他不了解字体的笔顺变化,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何处可连写,何处可简写或省写,何处可圆转,何处可替代等等这些基本的书法知识他不知道,也没有练习过,只好胡写。而对于优秀的语文老师来说,这些都是起码的修养。假如要求再高一些,我们还希望语文老师多少还应当懂一些书法的艺术规律,增加一些书法的艺术修养。比如,真草隶篆书体的不同与变化,章法与布局的安排,行文与行气的内在规律把握,书法内容的不同选择等等,这些东西往往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很好地体验和理解。三、结合语文教学,进行书法教学。从低层次的角度来说,书法就是写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说某某人的字好,而不是说某某人的书法好。书法教育应该从小学起就要重视,书法教学还应该从基础知识开始,逐步提高。教学中要向学生讲清楚汉字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笔划、书写的注意事项、执笔方法、汉字书写笔顺以及书写正确姿势等。在书写作业和作文时,以及在考试答卷的过程中,要做到字迹清楚,笔划不多不少,格式正确,标点鲜明。字迹要力求美观,做到横平竖直,疏密匀称,比例适当,重心平衡。书面力求整洁美观,给人以美的享受。对于写得好的同学,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适当的鼓励表扬;对于写得差的或态度不端正的,要予以耐心教育,适当引导,必要时施加一点压力,让他们养成严谨良好正确的书写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见缝插针,借机讲解写字的方法、要领和技巧。写字,光靠一味的蛮练,即使有进步,也是极其缓慢和微小的。时间一长,写字的兴趣也磨灭殆尽。只有从理论上认识到汉字结构的规律,理解用笔的窍门,领悟书法的魅力,才能保持对书法的热情。板书是一个语文教师的看家本事。一手好的粉笔字,一幅好的板书结构,就几乎可能判定一个语文教师水平的高低。因为一笔好的粉笔字不是天生的,必须得练习。而练习既要花时间,又得看不少字帖,这样无形之中就增加了自身的文化修养。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老师还不得不形成自我良好的心理定势。例如,某教师在上《盘古开天辟地》时,因为板书内容事先用毛笔写在白报纸上,不需要再占黑板多少空间,便用狂草竖式书写课题,占满黑板高度的两行,气势夺人。这一独特的形式把盘古开天辟地时的神勇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一看就被镇住了。就此,顺势简要介绍狂草的特点,使学生明白狂草狂而不乱,极有规矩,是书法的至高境界,只有打好楷、行书的基础,才有可能写好狂草的道理,从而更加神往书法的魅力。四、开展书法活动,提升人文素养。

  学生在进行各种书法的练习中,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体验。如练习楷书使人持重、端庄;练习草书使人热情奔放;练习隶书使人敦厚沉稳……凡有所练,都可以塑造一个人的个性以及良好个性的形成,对今后的事业成功与否将产生深远影响。更重要的是对书法的练习和欣赏,对学好语文有直接帮助。实践证明:经常练习写字,可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练贴、描红、临摹的作业,亲自批改,并加以指点。还可以组织学生认真抄写书本上的古诗古文,在班级进行交流、评比。通过传统书法兴趣培训班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还扩大了视野,开阔了心胸,让他们感悟到祖国传统书法艺术的魅力,看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激发他们求知欲。结合这些活动,让学生用娴熟的书法抄一句名言、一副对联、一首唐诗、一篇古文,这不正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吗?所以教师要自己带头示范,搞一些创作,使学生佩服,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语文课堂进行书法教育也是十分容易的。板书或作业本上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每一段充满睿智的话语,只要是用书写的方式呈现出来,都不应该忽视书法的存在。我们应该给学生树立书法的样板。无论我们写的是何种字体,只要能让学生感受到书法的存在,感到我们是在为他进行书法的示范,语文课的目的就实现了。因此,为了让学生有一笔好字和一个好的身体,让我们抓住一切可提升书法素养的机会,练就一手好字,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好书法教学,使学生形成良好素质。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经典教学心得体会3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思考

【摘 要】本文通过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思考展开了讨论,通过创设轻松的教学环境、因材施教,提高国学教育渗透力度、加强国学经典诵读训练、合理创建课堂模式四个方面展开了讨论,改变了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单的素养,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语文;国学教育

  国学经典是我国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教育,能够满足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培养学生道德情操、行为习惯都大有益处,使学生能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国学经典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从小接触国学经典,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使国学经典能够得到传承,进而发扬光大。

  一、创设轻松的教学环境

  由于小学生的个人能力还不够完善,在日常学习中很难集中注意力,一些教师还在使用?魍车慕萄Х椒ǎ?以教师作为课堂主体,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导致一些学生缺乏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进而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学教育也能事半功倍。例如,教师 在教授国学经典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器材,为学生创建一个符合文章内容的教学环境,还可以为学生准备符合历史背景的衣服,让学生扮演古人,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与同学分享自己听过的国学故事,或者分享古文中的历史背景[1]。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都渴望表现自己,渴望受到老师的表扬,但是还有些学生性格腼腆,害怕自己回答错误,对于这类学生,教师需要有耐心的鼓励他们,引导其能够积极回答问题,进而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自信。因此,在小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建立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因材施教,提高国学教育渗透力度

  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在实际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对语文没有多大兴趣。在国学经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因材施教,并在日常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用渗透教育的方法,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教师应该对早读内容进行设计,将每天的早读内容进行变换,使学生在早读时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并主动进行学习,例如,当学生还在低年级时,可以选择一些朗朗上口的国学经典如《三字经》、《千字文》等经典文章,对于高年级学生就可以使用《史记》、《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在早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国学著作的录音,时学生通过录音感受古文的魅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早读时间举行小组早读的比赛,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学生可以自选文章,之后进行小组之间的比拼[2]。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国学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

  三、加强国学经典诵读训练

  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充分体现出了读书的重要性,在小学阶段,要想在语文教学中能够更好的实现国学教育,需要加强国学经典诵读训练,朱熹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学生在读书的时候既要了解文章的结构,还要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其韵味,进而形成强烈的语感。教师应该在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国学经典,并在训练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和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校内朗诵大赛,例如,同年级的学生一起参加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学校先为每一年级的学生安排一些国学经典题目,学生可以在其中挑选自己擅长的,校长、年级主任、语文老师作为评委,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打分,选择朗读优秀的学生代表学校去其他学校进行国学朗读展示。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国学朗读能力。

  四、合理创建课堂模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就需要合理创建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在创建课堂模式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应该针对课程内容全面收集资料,合理安排课外拓展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当前学习的国学经典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课堂,例如,在学习《弟子规,泛爱众》时,教师应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讲解这一内容,之后对这一内容进行延伸,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生活中常见的事件,为学生深化对经典的理解,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启迪,进而达到经典育人,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这种合理创建课堂的方法,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受到经典的思想启迪,进而实现传承中华文化,提高道德修养的教育目标。

  结论:小学阶段是培养人的思想道德最重要的阶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这一课程,能够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使我国的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究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中的渗透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进而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童亚鸣.童蒙养正 寓教于行――小学低段国学经典立德树人的实践探索[J].浙江教育科学,2014(06):33-36.[2]药丽霞,高雪莲,吴艳华.弘扬传统文化 兼顾教育均衡――沧州区域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实践研究[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32(04):119-121+125.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经典教学心得体会(集锦3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