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无锡导游词

时间:

无锡导游词(集锦6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无锡导游词(集锦6篇),欢迎参阅。

无锡导游词(集锦6篇)

无锡导游词1

  无锡太湖龙头渚自然风景区位于无锡马山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最南端,面对万顷太湖,背靠灵山大佛,得天地之灵气,沐大佛之恩泽。

  龙头渚由大储山蜿蜒伸入太湖中腹,形成半岛,酷似巨龙伏卧在太湖碧波之中,故名龙头渚。从龙舌、龙眼、龙耳、龙颈到龙背,全长2500米,这里山不高而层峦叠嶂,水不深而烟波浩淼,山青水秀,是一幅天然的江南山水画。

  山上四时佳果不断,水中常年湖鲜不绝,龙头杨梅和太湖银鱼早已弛名江南。人游其上,四周水抱山环,松柏叠翠,气势壮阔;处处曲径通幽,柳暗花明,风景优美。

  远眺:万顷碧波,群雁南归;近观:椒山浮碧,帆影鸥逐。波涛与松涛齐鸣,落霞与孤鹜齐飞,更觉湖天壮阔,怡然有超凡绝尘之感。1994年4月10日,全国政协副主度赵朴初为其题名,并盛赞道:"龙头渚,景色胜天堂"。

无锡导游词2

  “太湖明珠”无锡,地处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中心节点,倚太湖,揽运河,临长江,地理位置绝佳。无锡市境内以平原为主,星散分布着低山、丘陵,最高峰为黄塔顶,海拔611.5米。无锡水网密布,水域面积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31.4% ,历来被誉为“鱼米之乡”。无锡市下辖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新区7个区和江阴、宜兴2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4788平方千米,全市常住人口646.55多万。

  无锡是一座江南古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泰伯奔吴开创了千年文明,民族工商打造了百年繁华,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则引领了苏南模式,形成“尚德务实·和谐奋进”的独特城市精神。

  3000多年前,以无锡为发祥地的吴文化和中原文化、楚文化等一起组成中华古文明的灿烂版图。公元前11世纪末,为让王位于三弟季历,泰伯、仲雍率族南迁,来到了江南梅里(今无锡梅村镇),筑城立国,自号“句吴”。由此,吴文化在无锡生生不息,成为无锡文脉之开篇。春秋战国时,越国大夫范蠡助越灭吴后归隐无锡蠡湖边,号陶朱公,著《养鱼经》,抟泥制陶,货丝贸鱼,堪称无锡工商文化之开山鼻祖。

  无锡地名是如何而来的呢?明代冯梦龙所撰的《东周列国志》记载:在周平王时,无锡锡山盛产锡矿,前后400多年间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大将王翦路经此地时得碣石一块,其铭曰“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王翦说:此碑露出,天下看来从此太平了。无锡的地名由此而出。明末清初,无锡成为江南漕粮集中之地,又遍植桑麻,纺纱织布民间作坊为一时之兴。到了清朝雍正、乾隆年间,无锡米市已初具规模,与长沙、芜湖、九江并为中国四大“米市”。清代中叶,从北栅口至北塘,则形成绵延数里的布市,又被称为“布码头”,与汉口的“船码头”、镇江的“钱码头”并称为长江“三码头”。20世纪20年代,无锡民族工商业更是一支独秀,以棉纺织业、缫丝业、面粉加工业为三大支柱的近代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近代中国民族企业先驱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被称为“面粉大王”、“棉纱大王”。1928—1937年,无锡生产总值仅次于上海、广州,列全国第三,有“小上海”之称。

  20世纪70、80年代,无锡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乡镇工业的发祥地,不仅提供了解决“三农”问题的苏南模式,至今仍是上市公司最多的地级市。在40多家海内外上市的优质企业中,有过乡镇企业的创业经历的占2/3以上。

  无锡是一座工商名城,经济繁荣,充满活力。其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各大中城市前10位,多年被权威机构认定为“中国投资环境最优城市”和“中国最具发展前途城市”之一,连续5年在《福布斯》中国内地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上名列前茅。近年来,无锡主动调整经济架构,致力于转型发展,新兴产业稳步发展。 2012年,无锡被评为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五位、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第一名。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无锡可谓是人才辈出,人文荟萃。在众多人物中,有中国绘画史上的代表人物顾恺之,有悯农诗人李绅,有爱国名相李纲,有东林领袖顾宪成、高攀龙,有中华游圣徐霞客……近现代,无锡更是涌现出一批民族工商业实业家、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外交家以及其它各界知名人士,呈群星辉耀之势:民族工商业实业家荣宗敬、荣德生等,科学家周培源、钱伟长;教育家唐文治、顾毓秀、蒋南翔;国学大师钱钟书、钱穆;画家徐悲鸿、钱松喦、吴冠中;音乐家华彦钧(瞎子阿炳)、刘天华,政治家秦邦宪、王昆仑、陆定一,经济学家陈翰笙、孙冶方、薛暮桥等等。当代中国两院院士中,无锡籍院士多达80人,列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无锡还是一座山水名城,风光秀丽,山辉川媚。无锡不仅拥有太湖鼋头渚、锡惠公园、寄畅园、蠡园、梅园等经典江南园林,还拥有像灵山大佛景区、三国水浒景区等堪称中国一流的精品文化主题园区;不仅建有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惠山古镇、薛福成故居、清明桥古运河、阳山桃花源生态旅游等一批文化旅游名品,而且还重点建成了蠡湖新景和宜兴竹海等中国华东地区最大的开放式山水休闲景区和旅游生态景区。可以说,太湖岸边、古运河畔、惠泉山下、长江尽头、竹海深处等,处处体现了无锡的魅力之所在。2009年,无锡成为江苏省内首个“国家森林城市”, 并获得由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理事会颁发的“全球绿色城市”称号,2012年又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生态竞争力城市。

  如今,无锡正在加快打造文化特色彰显、生态环境优美的“魅力无锡”,创新动力强劲、体制机制灵活的“创新无锡”,发展环境优越、产业实力雄厚的“创业无锡”和居民生活富足、社会和谐稳定的“幸福无锡”,力争当好江苏省的“先行军”和“排头兵”,确保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无锡导游词3

  寄畅园位于无锡惠山东麓、锡惠公园之内,是无锡最著名的古典园林。寄畅园引惠山泉水成为园中水景,巧妙地利用借景手法,在园内可以见到远处锡山上的龙光塔倒影在池塘的景象,布置相当别致。

  寄畅园曾是明朝归乡官员的私人园林,与南京瞻园、苏州拙政园和留园并称为“江南四大名园”。园内以假山池塘为中心,有郁盘亭廊、知鱼槛、七星桥、涵碧亭及清御廊等建筑环绕池水。还引“二泉”(惠山泉)水注入沟涧,因潺潺有声,被称作“八音涧”。园内另有园中园“秉礼堂”、园主曾经的书斋“含贞斋”等建筑。

  寄畅园深受清朝康熙、乾隆二帝的喜爱,他们南巡数次必游此园,如今还能看到康熙“山色溪光”、乾隆“玉戛金枞”御书石匾额各一方。就连北京颐和园内的谐趣园,以及圆明园内的廓然大公(已毁于战火),也是仿寄畅园而建。

  此外,园内大树参天,还是消夏小憩的好去处,而秋季来更可见到绚彩的红枫与银杏。

无锡导游词4

  太湖,古称具区、震泽、笠泽、五湖等。《尔雅》中有“吴越之间具区”之句。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湖泊,总面积2400平方公里,有两个香港/四个新加坡/四百个西湖那么大,号称三万六千顷。水发源于茅山、天目山,经吴江、黄浦江流入东海,是长江中下游的一个良好的天然蓄水库。

  那么太湖是怎么形成的呢?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王母娘娘要做寿了,玉皇大帝叫四大金刚抬去了一份厚礼。王母娘娘看见后,高兴的连嘴都合不拢了。原来玉皇大帝送的是一个大银盆,里面有72颗特大的翡翠,而且还有千姿百态的各种五色玉石雕凿的飞禽走兽,简直是一个聚宝盆;远远望去,还活象一只精致的大盆景呢,各路神仙都赞不绝口。大家看过《西游记》都知道,王母娘娘设蟠桃会,没请弼马温,结果齐天大圣孙悟空发了脾气,大闹天宫。他见一样打一样,当他看见玉帝送的这只大银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棒打了下去,银盆便从天上落了下来,跌到地上砸了个大洞,银子便化作白花花的水,形成了三万六千顷的湖,因此湖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天”字上面的一横落在下面就为一点,也就是“太”字,所以此湖就叫“太湖”。72颗翡翠就成了72座山峰,分布在太湖中间。玉石雕刻的鱼,就是现在太湖里肌白如银、肉嫩味鲜的银鱼。玉石雕刻的飞禽,变成了对对鸳鸯。只有走兽没有活成。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并无科学根据。据考证,真正的太湖是一个海迹湖,地理上称“泻湖”。原来这里是一个大海湾,由于长江、钱塘江泥沙的冲积,长江三角洲不断向东延伸,海湾因湾口被泥沙淤积成的.沙坝所封闭而形成了太湖,以后在河水和雨水的作用下,海水逐年淡化,于是就成了淡水湖。因此也有人说他是“海的儿子”。

  关于太湖的成因还有很多种说法,如1986年,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用自制的走航式地层剖析仪,在湖上行使200多公里,对湖底穿透程度40—80米,最终查明,太湖之底是坚硬的黄土层,上面覆盖着10—200厘米不等的软泥。在黄土层上,还有许多掩埋的古道河的浅洼地痕迹,这却清楚的说明太湖并不是一个泻湖,而是一个黄土覆盖的冲积平原环境。科学研究尚未统一,就不要说民间的传说了。

  这里呢还有一个“沉落山阳县,汆出无锡城”的传说,传说在远古时代,太湖在山阳县,这里的人作恶多端,天上玉皇大帝听说后,派太白金星在下凡去看看是否真的如此。太白金星下凡后呢,在山阳县遇到一个孩子,他每天打柴侍奉老母。于是太白金星就变作一个老乞丐向孩子要吃的,孩子看他很可怜就把身边唯一的一个馒头给了他。太白金星看到孩子这么好心,决定拯救这个孩子。他告诉孩子,说:“如果山阳县狱庙前的石狮子眼中淌血,就又洪水冲垮山阳县,你赶快背着老母往西北逃命。”于是这个孩子就每天到狱庙前去看石狮子的眼睛,这个秘密被一个屠夫知道了,便和孩子开玩笑,将猪血涂在狮子眼睛里。孩子一见,立即背着母亲香西北跑,边跑边喊:“山阳县要沉了,赶快逃命!”可是人们都以为孩子疯了,没有理睬。谁知孩子前脚刚走,洪水后脚就到。孩子跑啊跑,最后实在跑不动了,就停了下来,洪水也就在孩子的脚下停了。后来人们发现,在孩子背母逃命时,在一个地方歇了三歇,这地方就长出三个山峰,就是现在湖中的三山——乌龟山;母子最后停留的地方就是鼋头渚。太湖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严寒年代才全湖结冰,近650年中全湖结冰仅10次。它的平均深度只有2米左右,最深处也只有4。87米,自然条件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天然饲料丰富,是我国著名的淡水水产基地。湖中有鱼类、虾类、贝类等水产一百五十多种,其中最著名的太湖三白“白鱼、白虾、银鱼”更是名扬天下,现在先让我们去领略一下太湖的无边风光,中午再品尝太湖的水产。

无锡导游词5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景点是位于横山风景区的江南近代著名的园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梅园,又名荣氏梅园。

  梅园距离市区7公里,位于无锡西郊的的东山和浒山南坡,是江南著名的赏梅胜地之一,与苏州邓尉、杭州孤山并称江南三大赏梅胜地。1912年由我国著名的民族工商业实业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两所建。

  那么,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荣氏梅园,去解读荣氏家族的血泪成功史吧。从三星石起、观米襄阳拜石、登天心台、穿过香海轩、漫步梅林、参观全园精华景点诵豳堂,随后参观乐农别墅、招鹤亭、登念劬塔,在花溪结束游览。

  【三星石】我们面前的“米襄阳拜石”高3米多,据说石身有九九八十一孔,大可容拳,小仅纳指,是典型的水中湖石,古怪离奇,酷似米颠拱手作揖拜石模样。

  三星石中又以“嘘云”福石最为明显。奇妙的是,透过石中最大洞窍,远处浒山之巅的念劬塔隐现其间。当初此石落于此处,不知是否刻意为之。

  我们现在看见的梅园刻石是1980年按旧老照片重新临摹重刻的,旧刻石已毁于文革。刻石旁的紫藤,已有100多年历史,寓意“紫气东来”,象征吉祥富贵。园门东侧的洗心泉,凿于1916年,由荣德生先生为它取名。

  【天心台】沿着这条道往相反的方向走,我们会看到一个六角亭坐落于假山石上,这就是著名的天心台了,建于1914年,源于“梅花点点皆天心”之意。环绕着亭子走,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座桥,大家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它叫野桥。影射古诗“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的意境。大家可以在亭子里休息一会儿,有兴趣的朋友们,也可以拿起相机在这拍照留念。

  【香海轩】循着石径,我们就来到了香海轩。

  关于轩内的匾额,据说是轩屋建成时,荣德生花五十两购得康有为手书的香海轩,后被前来游玩的康有为识破是有人假冒的,便重新题香海两字。

  香海轩是梅园中赏梅最佳处之一,梅花品种尤繁。有洁白素净的玉蝶梅,胭脂滴滴的朱砂梅,还有浓妆艳抹的墨梅等。

  轩前的荣德生铜像是马万祺先生于1986年所赠。

  【诵豳堂】从香海轩穿堂而过,就是梅园的主体建筑诵豳堂了。诵豳堂俗称“楠木厅”。于1916年建成。诵豳堂为“荣氏梅园”的主体建筑,居中朝南,随势设景:左有乐农别墅,右为留月村,前置香海轩,后设招鹤亭,众星托月,堂皇焕然。大家抬头看,我们面前的“湖山第一”匾额为两广总督岑春煊所书,两侧廊柱所挂的,一为秦岐农录江南才子祝枝山的佳句:四面有山皆入画,一年无日不看花。一为1929年钱以振撰赠、唐肯手书的“使有粟帛盈天下,常与湖山做主人。这些楹联、匾额点名了园址的环境之胜,造园的意趣所在。步入堂内,中堂正中高悬匾额“诵豳堂”,是当代著名书画家吴作人的手迹。荣先生取《诗经·豳风》种庄稼艰辛劳作之意用为堂名。寓意深刻,出典古雅而不忘根本。荣氏在实践其“工业救国”思想的过程中,深知民生以衣食为本,故以面粉业为起点,继之以纺织业,这两大产业的基础都在农村。两柱上的对联“与众人同游乐开园囿空山;为天下布芳馨栽梅花万数”,点出了造园宗旨,表现了园主人当年造福桑梓、无私奉献的的博大胸襟。

  诵豳堂内陈设物品均为荣家原物,有红木家具,福禄寿喜的透雕木屏,九九归一的古铜镜和大理石挂屏等等,建筑与陈设珠联璧合,匹配有情。它与香海轩南北呼应,面阔九间,

  中间三间为正厅。因用楠木为梁,称楠木厅。额下悬挂梅园全景图,1979年周怀民冒暑之作。中堂两侧,悬有《豳风》八章,突出了主题,取得满堂生辉的效果。这里所悬的两匾两联,及荣德生先生于1949年清明节为周怀民所书“妙笔天然”匾和当代书法家李泽民的“清香远布”匾;清伊秉绥sui的“晴日醉,雨日睡,福简简,吁可愧;短歌强,长歌狂,诗平平,乐未央”联,清沈兆霖书写的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这两联虽均为他事所作,用在诵豳堂,却十分得体。现在看来,还成了荣德生先生一生志向远大、生活简朴的写照。他从实业救国开始,造福桑梓。荣德生先生不仅一生立志高远,且脚踏实地、待人宽厚,荣氏家族的兴旺不败,和荣德生先生为人处事的准则是分不开的。每年早春,游人都争先恐后前来一睹其风采。此情此景,正如堂前这副篆书楹联中所书:“四面有山皆人画,一年无日不看花。”

  【乐农别墅】因荣德生先生号“乐农”,所以取名为“乐农别墅”。乐农别墅门口还有圆形石台三张,这原是保兴面粉厂1902年所用的法国石磨

  【招鹤亭】 在诵豳堂的后面,就是招鹤亭了。

  【念劬塔】远处的念劬塔是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为纪年母亲而建的纪念性建筑。

  【花溪】花溪景区因引进奇异花卉并建有巨石景观,让人有种回归自然的欢畅。 游客朋友们,今天的梅园之旅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参加此次游览。

无锡导游词6

  惠山寺,位于惠山秀嶂街(今惠山直街和横街交接处),始建于南北朝,距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它的前身是南朝刘宋司徒右长史湛挺创立的“历山草堂”。当时他归隐在历山(惠山),与南朝的南平王刘烁以诗章酬和,齐江淹亦有继作,后人把他们的诗作列于壁间。刘宋景平元年(420年),把历山草堂改作僧舍,称“华山精舍”。元徽(474年——476年)间,沙门僧显,从京师(今南京)入吴地,在“华山精舍”休息过,这是最早而有名望的高僧。梁朝大同三年(537年),把华山精舍改为“慧山寺”。寺僧陈大德建大同殿,又名“法云禅院”。

  唐朝会昌(841年——846年)间,寺毁,唐朝大中(847年——859年)期间重建。北宋至道(995年——997年)间,赐额“普利院”。北宋靖康元年(1120年),赐给名相李纲作“功德院”。宋绍兴元年(1131年),把该院赐给信安郡王孟忠厚,祀昭慈圣宪孟太后,改额“旌忠荐福寺”,赐铜印一颗,上镌“旌忠荐福功德禅院之印”,元朝末年被毁,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僧普真重修。永乐五年(1420年)僧怀祖又修建。正统十年(1445年)被火烧毁。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僧普真重修。永乐五年(1420年)僧怀祖又修建。

  正统十年(1445年)被火烧毁。巡抚周忱,知县项伾重建。万历二十三年(1959年),有个唐裕的,挟妓游春,竞放火炮,炮火飞上殿脊,殿被焚毁,次年吴申锡捐千金重建,他的儿子澄时又造了禅堂和不二法门。康熙于二十三年(1684年)南巡时,至惠山寺,在漪澜堂品泉。第二年,无锡人周宏词力加修治,题额为“圣敬式临”。后来,乾隆六次到惠山,在秦园和竹炉山房休息,写了不少诗词,题了不少匾联,还特地为“惠山寺”题额。清朝感丰至同治年间,李鸿章的淮湘军曾与太平军在江南一带激战,惠山的寺院毁于战火,仅存寺门匾额。后来,李鸿章在惠山寺的废墟上建立了“昭忠祠”,辛亥革命后改为“忠烈祠”。

  由于惠山寺座落在名胜之地,声誉早已随着天下第二泉的美名而满天下。它早在唐宋之时,就香火不绝,盛极一时。寺院范围包括整个愚公谷和寄畅园,僧舍就有一千零四十八间之多。古往今来,多少骚人墨客,以至帝王将相,在经过京杭大运河时,都要在惠山寺逗留。

  解放后,市人民政府对惠山寺进行了全面整修,1954年重新设计改建了“古华山门”和二山门,非常壮严古朴。

  现在惠山寺还保留着古迹和建筑物有古华山门、唐宋石经幢、金刚殿、香花桥和日月池、金莲桥和金莲池、御碑亭、听松石床、古银杏树、大同殿、竹炉山房和云起楼等。

无锡导游词(集锦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