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扬州导游词整理

时间:

扬州导游词整理45篇(关于扬州的导游词)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扬州导游词整理45篇(关于扬州的导游词),供大家参考。

扬州导游词整理45篇(关于扬州的导游词)

扬州导游词整理1

  扬州瘦西湖导游词

  各位游客: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丰满妩媚的少妇,那么扬州瘦西湖可比作清秀切娜的少女,因为杭州西湖给人一种雍容华贵的韵味,而扬州瘦西湖却给人几分纤柔羞怯的情意。多少年来,她那独具的魅力,不仅使扬州人民喜往乐游,也使不少海内外的文人名士为之倾倒,单单一个“瘦”字,就引出许许多多诗人的佳句。早些年,邓拓游湖时,就对湖山风光赞赏不已,欣然成诗:“板桥歌吹古扬州,我作扬州三日游;瘦了西湖情更好,人天美景不胜收。”

【名称来历—大虹桥—南门】

  各位游客:我国以“西湖”命名的景区有三四十处之多,而“瘦西湖”仅扬州一个。那么她为什么要定名为“瘦西湖”呢?瘦西湖地处扬州城西郊,原名“炮山河”,亦称“保障河”,是隋唐时期由蜀同诸山之水,汇合安徽大别山东来的洞水流人运河的一段水道。它有50多公顷的游览面积,6公里多的游程,一条曲水如锦带,时展时收,犹如嫦娥起舞时抛向人间的五色飘带,形态自然动人。后来改称“瘦西湖”,是因为乾隆年间诗人汪沆将扬州保障河与杭州西湖作了一番比较,写了一首咏赞保障河的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从此“瘦西湖”作为正式名称,名闻中外。

“扬州好,第一是虹桥”,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就是名闻天下的瘦西湖第一景——大虹桥。这座桥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建于明崇份年间,横跨保障湖水。原桥为木质红栏,故名红桥,清代乾隆元年改建为石桥。十五年后,巡盐御史吉庆、普福、高恒相继重建,并在桥上建桥亭,改“红”为“虹”,意思是桥如彩虹。现已改建为7。6米宽的3孔低坡青石桥。虹桥在历史上曾经名噪一时,乾隆皇帝游扬州时也作诗赞赏虹桥的景色。有一次乾隆的游船到虹桥,见一乞丐手执长竿,长竿端头置一布袋,口中念念有词,便门左右,此人在此作甚?纪晓岚(清朝大臣)忙上前答道:是一乞丐,专在河边吟诗乞讨为生。乾隆闻听下旨命令乞丐当面吟诗,乞丐不慌不忙地吟道:“三月烟花风流在,一代天君过红桥。锦帆徐牵碧镜里,落霞贫贱照天烧。”乾隆不得不感叹:“扬州乞儿尚能作此诗,果然不愧为文昌之地。”而他自己也被撩动诗兴,出诗应和:“绿浓春水饮长虹,锦缆徐牵碧镜中;真在横披画里过,平山迎面送春风。”今日大虹桥已成为进人瘦西湖的咽喉,登桥远望,不仅可见湖水如带,桃红柳绿,画航签歌,更可见远处小金山上的山亭,隐隐约约,似在招引我们,步入佳境。

  各位游客: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组恢宏建筑,就是今日瘦西湖的南大门,她正敞开怀抱,热情欢迎我们的到来。瘦西湖南大门像一道屏障,使瘦西湖诸景半藏半露,恰似美人“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门厅檐口的“瘦西湖”三字匾,是扬州已故书法家孙龙父的手笔。门厅廊柱上一副槛联这样写道:“天地本无私,春花秋月尽我留连,得闲便是主人,且莫间平泉草木;湖山倍多丽,杰阁幽亭凭谁点缀,到处别开生面,真不减清閟画图。”是晚清扬州诗人李逸休撰题,并由其女儿扬州著名书法家李圣和书写的。有了这副祖联,瘦西湖风光也更添了几分滋力。几年前,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元妃省亲”的那场重头戏就是在这地拍摄的,让我们像当年的元妃那样登上挂揖兰桡,透过珠帘绣幕,去纵情领略瘦西湖的风光吧!

【长堤春柳—小方亭—桃花坞】

  各位游客:步入大门,脚下一道长堤,逶迤北去。从虹桥直至徐园门前,是一条600米的长堤。东侧是碧波荡漾的湖水,西侧为花圃,路的两边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沿途有五景,皆为清初盐商黄为蒲所筑。此景即称“长堤春柳”。每当和煦春风吹到这里时,那细细的柳丝就被染成嫩黄色,继而吐出粒粒绿珠。春意盎然时,柳叶舒展了,桃花盛开了,湖上微风吹来,那柳丝们娜起舞,树影婆婆,似青烟绿秀,漫步其间,怎不会令人人迷呢!这正如诗人陈其工所描写的:“长堤春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人迷。”

  春日踏访柳堤是最有意趣的,漫步在这“问株杨柳间株桃”的长堤上,不知游客们是否有心旷神怕的感受。堤虽长但并不显得单调,请看前面堤畔的这座攒尖翘角式的四柱方亭,显然是让我们在此驻足,静静地揣摩欣赏这里的景色。亭内面西的“长堤春柳”匾是清代进士扬州书法家陈重庆的手笔。联题:“佳气溢芳甸(赵孟頫句),宿云檐野川(元好问句)。”为扬州书画家王板哉所书,登亭小想,使我们在领悟中又进入了新的意境。

  堤边的柳与别处是不同的,为什么呢?据说,当年隋场帝开挖运河时,翰林学士虞世基建议在河堤两岸大量插柳,既可护堤,又可遮荫。隋扬帝大喜,并亲手先栽一株,又赐垂柳姓杨,所以外地的柳树到了扬州就称杨柳,“多情最是扬州柳”,所以杨柳成了扬州的市树。

  如果说“长堤春柳”似东风二月,以桃红柳绿间植取胜,那么挑花坞则以成片桃林,云霞散彩的气派见长,的确是:“花落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所在之处就叫桃花坞,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拍摄时。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在此处以锦囊收桃花艳骨,埋于一环净土之中,当她边舞边歌“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时,连桃花鸡的花瓣也籁籁飘落,似乎同情黛玉的不幸。

  据野史记载,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曾在平山堂赴宴,席间以古人“飞红”为题,行令赋诗。到了某盐商时,因才思枯竭,无以为对,竟然说出“柳絮飞来片片红”之句。金农为之解围,说是古人确有该诗,并为之补全,诗说:“廿四桥边廿四风,凭闹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众人明知是金农即席杜撰,但不得不佩服金农的才思敏捷。

扬州导游词整理2

  各位游客:我国以“西湖”命名的景区有三四十处之多,而“瘦西湖”仅扬州一个。那么她为什么要定名为“瘦西湖”呢?瘦西湖地处扬州城西郊,原名“炮山河”,亦称“保障河”,是隋唐时期由蜀同诸山之水,汇合安徽大别山东来的洞水流人运河的一段水道。它有50多公顷的游览面积,6公里多的游程,一条曲水如锦带,时展时收,犹如嫦娥起舞时抛向人间的五色飘带,形态自然动人。后来改称“ 瘦西湖”,是因为乾隆年间诗人汪沆将扬州保障河与杭州西湖作了一番比较,写了一首咏赞保障河的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从此“瘦西湖”作为正式名称,名闻中外。

“扬州好,第一是虹桥”,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就是名闻天下的瘦西湖第一景—— 大虹桥。这座桥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建于明崇份年间,横跨保障湖水。原桥为木质红栏,故名红桥,清代乾隆元年改建为石桥。十五年后,巡盐御史吉庆、普福、高恒相继重建,并在桥上建桥亭,改“红”为“虹”,意思是桥如彩虹。

  现已改建为米宽的3孔低坡青石桥。虹桥在历史上曾经名噪一时,乾隆皇帝游扬州时也作诗赞赏虹桥的景色。有一次乾隆的游船到虹桥,见一乞丐手执长竿,长竿端头置一布袋,口中念念有词,便门左右,此人在此作甚?纪晓岚(清朝大臣)忙上前答道:是一乞丐,专在河边吟诗乞讨为生。

  乾隆闻听下旨命令乞丐当面吟诗,乞丐不慌不忙地吟道:“三月烟花风流在,一代天君过红桥。锦帆徐牵碧镜里,落霞贫贱照天烧。”乾隆不得不感叹:“扬州乞儿尚能作此诗,果然不愧为文昌之地。”而他自己也被撩动诗兴,出诗应和:“绿浓春水饮长虹,锦缆徐牵碧镜中;真在横披画里过,平山迎面送春风。”今日大虹桥已成为进人瘦西湖的咽喉,登桥远望,不仅可见湖水如带,桃红柳绿,画航签歌,更可见远处小金山上的山亭,隐隐约约,似在招引我们,步入佳境。

  各位游客: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组恢宏建筑,就是今日瘦西湖的南大门,她正敞开怀抱,热情欢迎我们的到来。瘦西湖南大门像一道屏障,使瘦西湖诸景半藏半露,恰似美人“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门厅檐口的“瘦西湖”三字匾,是扬州已故书法家孙龙父的手笔。

  门厅廊柱上一副槛联这样写道:“天地本无私,春花秋月尽我留连,得闲便是主人,且莫间平泉草木;湖山倍多丽,杰阁幽亭凭谁点缀,到处别开生面,真不减清閟画图。”是晚清扬州诗人李逸休撰题,并由其女儿扬州著名书法家李圣和书写的。有了这副祖联,瘦西湖风光也更添了几分滋力。几年前,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元妃省亲”的那场重头戏就是在这地拍摄的,让我们像当年的元妃那样登上挂揖兰桡,透过珠帘绣幕,去纵情领略瘦西湖的风光吧!

【长堤春柳—小方亭—桃花坞】

  各位游客:步入大门,脚下一道长堤,逶迤北去。从虹桥直至徐园门前,是一条 600米的长堤。东侧是碧波荡漾的湖水,西侧为花圃,路的两边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沿途有五景,皆为清初盐商黄为蒲所筑。此景即称“长堤春柳”。每当和煦春风吹到这里时,那细细的柳丝就被染成嫩黄色,继而吐出粒粒绿珠。春意盎然时,柳叶舒展了,桃花盛开了,湖上微风吹来,那柳丝们娜起舞,树影婆婆,似青烟绿秀,漫步其间,怎不会令人人迷呢!这正如诗人陈其工所描写的:“长堤春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人迷。”

  春日踏访柳堤是最有意趣的,漫步在这“问株杨柳间株桃”的长堤上,不知游客们是否有心旷神怕的感受。堤虽长但并不显得单调,请看前面堤畔的这座攒尖翘角式的四柱方亭,显然是让我们在此驻足,静静地揣摩欣赏这里的景色。亭内面西的“长堤春柳”匾是清代进士扬州书法家陈重庆的手笔。联题:“佳气溢芳甸(赵孟頫句),宿云檐野川(元好问句)。”为扬州书画家王板哉所书,登亭小想,使我们在领悟中又进入了新的意境。

  堤边的柳与别处是不同的,为什么呢?据说,当年隋场帝开挖运河时,翰林学士虞世基建议在河堤两岸大量插柳,既可护堤,又可遮荫。隋扬帝大喜,并亲手先栽一株,又赐垂柳姓杨,所以外地的柳树到了扬州就称杨柳,“多情最是扬州柳”,所以杨柳成了扬州的市树。

  如果说“长堤春柳”似东风二月,以桃红柳绿间植取胜,那么挑花坞则以成片桃林,云霞散彩的气派见长,的确是:“花落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所在之处就叫桃花坞,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拍摄时。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在此处以锦囊收桃花艳骨,埋于一环净土之中,当她边舞边歌“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时,连桃花鸡的花瓣也籁籁飘落,似乎同情黛玉的不幸。

  据野史记载,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曾在平山堂赴宴,席间以古人“飞红”为题,行令赋诗。到了某盐商时,因才思枯竭,无以为对,竟然说出“柳絮飞来片片红”之句。金农为之解围,说是古人确有该诗,并为之补全,诗说:“廿四桥边廿四风,凭闹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众人明知是金农即席杜撰,但不得不佩服金农的才思敏捷。

【四桥烟雨—徐园】

  各位游客:扬州素以桥乡闻名,它与江南绍兴一样桥多、桥美,不同的是,绍兴以梁桥为多,而扬州却以拱桥见长。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景点叫“四桥烟雨”。此景建于康熙年间,以前为扬州北郊二十四景之一,曾经也是大盐商的私家园林,登上这四桥烟雨楼,南面的虹桥,北面的长春桥,近处的春浓桥和西边的五亭桥,都历历在目。

  每当风雨萧萧时,四桥就忽隐忽视,故称“四桥烟雨”。可贵的是诸桥近在咫尺,桥桥不同,但这四座桥却把湖水分割的景物相互衔接起来,又以各桥不同的落点和构架将全彻景点划分为各具特色的若干区间,使每一风景区都呈现出各自独特的韵味。难怪乾隆每次来扬州都要登临四桥烟雨楼,凭窗眺望。“趣园”二字便是乾隆第一次下江南时的御笔。

  园中有园是瘦西湖的特色,前面一道高墙将大片湖水挡住,仅以一圆形的洞门引我们入内。清初这里是韩园桃花坞故址。民国4年(191年)改为徐宝山洞堂,故名徐园。徐宝山曾任辛亥革命时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统管两淮及八百里长江的缉私。他曾追随孙中山,与清军对阵作战,其后又提出撤销扬州军政府,从而统一江苏的主张。

  由于他轻视袁世凯,并赶走袁派来监视他的参谋长,袁世凯下毒手派人将他炸死。此时,曾与徐宝山共事过的著名书法家吉亮工不待请求,主动写了“徐园”两字。刚挥毫时,他心情还比较沉重,所以“徐”字为行楷,而后越写越激动,以至写“园”时,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愤写成了行草。字径虽逾尺,但两字配合和谐,笔力遭劲。

  这一小小园林中有一馆,一榭,一亭,外有曲水,内有池塘,花木竹石,恰到好处。此园是瘦西湖正门进入的第一个园,游客一入其中顿感江南园林的精巧。未到过瘦西湖的人,就以为这就是瘦西湖的风貌,其实这正是构园者的苦心,给人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小金山—风亭—本樨书屋】

  我们穿过徐国的后门,越过小虹桥,来到了小金山。小金山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在清朝时,为了使乾隆皇帝能直接乘船去平山堂,便新开一段莲花埂新河,小金山就是用开挖出来的河泥人工堆积而成的。那时满岭遍植梅花,香气四溢,故称“梅岭春深”。

  据说当初在堆土成山时,屡堆屡塌,三年不成,督工也急得头晕眼花,一次在睡梦中,看见关羽带领士兵正在打梅花桩,将木桩几个一组打在河心,然后堆土成山。他猛然惊醒,立即仿效此法,十天后,果然堆成一座“小金山”。其后乾隆游览至此,闻听此事大悦,左右乘机连媚说:“皇上南巡,感动天地神灵,连关帝也主动为皇上效力。”乾隆更加高兴,即命重赏。

  对了,刚才有位游客问,扬州为什么老是引用人家的名称?杭州有个西湖,这里就叫瘦西湖;镇江有个金山,这里就叫小金山。原来近人巧取瘦西湖之“瘦”,小金山之“小”,点明扬州园林之妙在于“借”,而借又借得巧,真是“借来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借乎小”。

  下面我们沿着碗蜒山路,拾级而上,岭上便是风亭,匾额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阮元所题。山不在高,贵在层次,水不在深,贵在曲折。此时俯瞰小金山,上有风亭,中有观音阁,下有各种形式的厅堂,很有层次,四周碧水时宽时窄,时直时曲,使人感到变化无穷而又富有自然之势。

  古城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瘦西湖一直有“翰墨园林”之称,到处都显示出文学艺术的特征。现在我们来到了临水而建的琴室,门前古柏两株,树龄都在200年以上,树高过檐数丈,葱笼叠翠。请大家随我走进琴室的庭院,请看东面花瓶门的石额上刻着“静观”两字,这是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的手笔。琴室后是木标书屋。游客们:大家请保持安静。为什么?因为这里是读书所在,自然要安静了。园内种有老桂树15株,花开时节浓香醉人,又名“桂园”,木挥是桂花的别称。

【吹台—五亭桥—白塔】

  各位游客:在小金山西麓有一条岸柳成行的长堤,伸向湖心,长堤的顶端就是吹台,也叫“钓鱼台”。提起钓鱼台,我们会想起北京国宾馆的钓鱼台,另外还有陕西宝鸡姜太公的钓鱼台。扬州的钓鱼台自有其高妙之处,伸出水面的小岛,岸柳成行,宽丈许,长有百余步,直插湖心。整个吹台既无繁杂的斗拱挑出,又无雕梁画栋的富丽堂皇,而是素油涂抹梁檐,显得朴实无华。钓鱼台建于清乾隆年间,最初设计者的本意是:乾隆游湖时,乐队在其中弹奏江南丝竹,以助游兴,所以亭内有沙孟海题“吹台”匾。谁知有一次乾隆皇帝来到此地,觉得此处更宜钓鱼,于是勃发钓鱼之兴。

  这下忙坏了手下人,管事的盐商火速暗中挑选水手,潜入水下,以荷叶盖顶,以荷茎换气。每当乾隆落竿垂钓,水手就将活鱼一条条挂上构去,乾隆举竿鱼跃,大家都喝彩欢腾,以为水神也从太君心意,盐商也自然得到奖赏。现今檐口的“钓鱼台”三字匾,是书法家刘海粟所题。两边槛联,上联为“浩歌向兰渚 ”,是唐代徐彦的佳句;下联为“把钓待秋风”,是唐代杜甫的名言。吹台三面各开圆洞门,以门借景,有“三星拱照”之称,为我国造园技艺中运用借景的杰出范例。

  游客们:前面横跨瘦西湖南北两岸,巍峨屹立在我们面前的这座环拱石桥就是五亭桥。五亭桥不仅是扬州瘦西湖的象征,而且是全国风景名胜中独一天二的景观,因桥上建有五亭,大家便都称它为“五亭桥”。此桥是由巡盐御史高恒为迎奉乾隆第二次南巡(1757年)而建,又因为其形状像一朵盛开的莲花,所以又叫“莲花桥”。全长米,桥基平面分成12个大小不同的桥墩,最为独特的是桥基,虽然用大块青石砌成,但十分纤巧,桥亭比例适当,配置和谐,造桥者把桥基建成“艹”形,主桥为单曲拱桥,旁构4翼,每翼各有3个半拱的桥洞,连同引桥两个扇形桥洞,共有15孔。孔孔相连,正面望去,连同倒影,形成5孔,大小各异,形状各殊;泛舟桥下,孔孔相通,犹如城堡。莲花出水似的五亭桥,结构巧妙,造型独特,桥亭结合,气势宏伟,举世无双,被著名桥梁建筑专家茅以升评价为“中国古城交通桥与观赏桥结合的典范”。

  五亭桥南面为莲性寺,原称“法海寺”,初建于元代,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 年),改为“莲性寺”。里面有名的建筑是白塔,巍峨矗立,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塔身为砖结构,分三层,上层叫刹,中层是龛,均呈圆形,下层是塔基,为正方形。整个造型与北京北海白塔相似。据说这座白塔是一夜之间造成的。一天,乾隆的游船到了五亭桥畔,忽然对扬州陪同官员说:“这里多像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乾隆开窗一看,只见五亭桥旁一座白塔巍然耸立,以为是从天而降,身旁的太监连忙跪奏道:“是盐商大贾为弥补圣上游瘦西湖之憾,连夜赶制而成的。”原来这座白塔是八大盐商之一的江春用万金贿赂乾隆左右,根据北京白塔的图样,然后用盐包为基础,以纸扎为表面,在一夜之间制作而成的。

  尽管只可远视,不可近攀,但乾隆不无感慨地说:“人道扬州盐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当然真塔不可能是在一夜之间造成的,它究党建于何年已无法考证。但白塔属喇嘛塔,系藏传佛教喇嘛教寺院里的塔制,在瘦西湖中也仅作为点缀而且。它高米,外形轮廓线也比北海白塔瘦长,塔座是砖雕的束腰须弥座,八角四面,每面三龛,龛内雕刻十二生肖像,象征一年12个月,一天12个时辰。筑台53级,象征童子拜观音的53参;相轮为13层,象征天的最高处13天。正是:处处有象征,时时有暗示,造园手法运用得十分巧妙。

【熙春台—望春楼—二十四桥—小李将军画本轩】

  各位游客:不知你们是否发现我们刚才走过的路程,从虹桥到小金山为一折,湖面由南北转为东西,过吹台,穿五亭桥到此又一折,湖面由东西转为南北,直到蜀冈山麓。第二转折处的起点就是前面那组气势恢宏的仿清建筑——熙春台。所谓“熙春”是取《老子》“众人熙熙,如登春台”之意,表现了一种春日登高,与大自然相融,超然自乐的境界。熙春台与小金山遥遥相对,都处在湖面转折之处。它是当年乾隆皇帝祝寿的地方,因此处处体现出皇家园林富丽堂皇的宏大气派。所有建筑的瓦顶全用绿琉璃筒瓦,与远处五亭桥的黄瓦朱栋,白塔的玉体金顶相映成趣。熙春台内的装饰,使用了扬州漆器工艺,特别是这幅壁画《玉女吹萧图》,采用扬州磨漆画的工艺,表现出一群唐代仕女欢歌艳舞的壮观场面。

  从熙春台向东隔湖相望,赫然入目的是望春楼,楼屋二层,翘角飞檐。上层半为露台,登台可览园中秀景;楼下中为茶室,南北两小间分别辟为山水庭院,顶部可见天日。

  望春楼之西为“小李将军画本轩”,两层之间有水池曲桥相连。小李将军指的是谁呢?据记载,唐高宗时,宗室画家李思训,受封为右武卫将军,人称大李将军,他儿子李昭道曾任扬州大都督府参军,人称小李将军。“小李将军画本轩”是按李昭道的画意设计的,由于“大李小李”共创了唐代“金碧山水画派”,因此,我们今天透过扇形窗户观赏对面熙春台金碧辉煌的廓影,可以联想起盛唐艺术那种雍容华贵的气象。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调。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这是唐朝诗人杜牧留给我们的千古绝句,千百年来,二十四桥以其清丽俊爽的画面,迷蒙空幻的意境,浪漫悠扬的情调拨动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心弦。那么二十四桥因何得名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前来观赏。过了画本轩向北过小石桥西折便是那名闻遐迩的二十四桥了。请看,整座桥是用汉白玉砌成的单孔拱形石桥。它全长24米,宽米,两端各12级台阶,两边各24根汉白玉雕柱,高、宽各 米。

  桥上雕饰明月图案,秀丽典雅。桥东有贴壁黄石假山,西有熙春台,再现了唐诗中的诗情画意。景区占地约7公顷,为一组古典园林建筑群,整个景区在体现“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意境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这里,我们并未见到二十四桥桥名,但却处处暗示二十四之意。当然也有人说二十四桥指的是二十四座桥,然而我们对二十四桥似乎也不必作繁琐的考证。倒不如对杜牧诗中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奇股脱的意境去作一番细细的品味。正因为如此,历史上才会有许多中外名人前来观赏这里的景观。

  1991年10月,江泽民总书记陪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日成游览二十四桥景区时,他们走到杜牧的诗碑前,一起观赏并朗诵了毛泽东手书的杜牧绝句。在熙春台,20名弹古筝的小朋友齐声欢呼“金爷爷好”,并为金日成和江泽民同志弹奏了民乐《渔歌唱晚》,赢得了一片掌声。

“二十四桥月如约,黄花开遍瘦西湖;西子范蠡今若在,不到杭州到扬州。”这是长期旅居国外的李鸿章的孙子李孔昕先生来游览瘦西湖后发出的感叹,不知各位对此有无同感。作为导游的我衷心希望迷人的瘦西湖风采能拨动您的心弦,给您留下清新隽永的回忆。

  好,瘦西湖的讲解到此告一段落,下面我们沿着湖畔长廊继续往北,去游览下一个景点——大明寺。

扬州导游词整理3

  大明寺位于扬州西北郊的蜀冈之上。它既是一座佛叫庙宇,也是一方风景名胜,由大雄宝殿、平远楼、平山堂、御园、鉴真纪念堂、栖灵塔、天下第五泉等组成。

  大明寺殿内迎面坐着释迦牟尼等三尊大佛;背面为海岛,上有观音脚踏鳌头的立像。殿内东西两侧分列着十八罗汉,这里常年香烟缭绕,经声不断,每年元旦前夕,常有日本客人来此撞钟,以求幸福。

  栖灵塔

  西隋朝时,隋文帝杨坚笃信佛教,仁寿元年(601)他过生日,曾下诏在全国建立三十座供养佛舍利的塔,扬州栖灵塔,便是其中之一,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登临此塔,赞叹道:“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称赞宝塔气势磅礴。

  白居易、刘禹锡同游该塔,两人同龄,都是55岁的人了,但精神很好,兴致很高,在扬州玩了半个月,登栖灵塔是他们这次游览的高潮,白居易写诗道:“半月腾腾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共怜筋力尤堪任,上到栖灵第九层”。刘禹锡写诗道:“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忽然笑语半天上,无数游人举眼看”。

  他们是以登上栖灵塔为自豪的,现在该塔修复,塔身方形,总高度为70米,共9层。塔为仿唐式塔,东西南北每面四柱三间,一门二窗,平座腰檐,出檐深远,屋面平坡,腰鼓形柱,直棂形窗。塔雄踞蜀岗之上,气势雄伟,古朴典雅,远观似孤峰耸秀,矗入云霄;登临则眼界顿开,胸襟旷达。

  鉴真纪念堂

  扬州鉴真纪念堂是为纪念唐朝律学高僧鉴真而建。鉴真是当时淮南地区极有名望的佛教首领,他拜唐代律宗祖师道岸为师,受请东渡日本传法,于奈良东大寺设坛传戒,又创建唐招提寺,成为日本律宗初祖。鉴真是友好使者,他曾六次东渡,历时十年,虽双目失明而矢志不渝,在日十年不仅辛勤传法,而且把唐代绘画、书法、雕塑、医药、工艺、印刷、建筑等成就的文化带至日本,实际上是一僧团形式的文化代表团。他使魏晋以来中日两国人民互相友好的夙愿和以圆满的实现。1963年鉴真圆寂1200周年,中日双方商定,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我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和日本佛教首领大谷莹润分别代表两国鉴真纪念委员会,商定在此建造纪念堂,1973年动工,1974年竣工。

  纪念堂由我国著名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设计,他接受任务后专程赴日,参观奈良唐招提寺和日本其他一些古建筑,回国后,又对我唐代庙宇建造风格进行研究,精心设计这座纪念堂,体现了1963年中日两国商定的精神:不仅从意义上,而且建筑物本身也要成为中日友好的象征。纪念堂分为两组,一组为四松堂构成的清式四合院,南为纪念馆,北为门厅,由游廊周接,天井内有四棵古松,廊悬云板、木鱼,精舍巧建,清幽雅洁。另一组为仿唐式四合院,由纪念碑亭、纪念堂,再由超手游廊将两建筑周接,园内植佳兰芳卉,其中樱花为1980年鉴真大师像回故里探亲时,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森本孝顺长老所赠。这两组纪念堂一为清式,一为唐式,分之为二,但同处一条中轴线上,又合之为一。

  纪念碑是梁思成一夜之间设计而成的,他设计成功后,高兴地告诉陈从周教授,说是我国传统的纪念碑以竖碑为多,碑面光滑,天花饰边框,而鉴真纪念碑采用横式,周围边框突出,中间阴文镌字,正面为郭沫若题“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背面刻赵朴初在纪念堂奠基典礼上写的文章。这就打破传统格局,在传统基础上创新,有了时代感。底座的花饰采用莲花座作底,莲花座托碑,因莲花独具神圣,“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空外直,不枝不蔓,且莲的丝长(思长),象征佛教思想天下众生,所以莲花一直成为佛教的象征。莲花座之上有卷叶草为主题的纹样花饰,原来梁思成在快设计完毕时感到“唐”这个字不好体现,陈从周立刻提议用该草为纹饰,因其是唐朝特有的草,以象征鉴真生活的年代。正堂完全仿照日本招提寺主体建筑金堂样式,只是型制由七楹变为五楹,金堂是鉴真当年亲自设计,保持了中国盛唐的建筑风格,又揉和了日本当时建筑的特点,现在纪念堂又仿照金堂,其用意当然是体现中日文化互相交融的特点。

  纪念堂座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四周高大的台基上粗可两人合抱的檐柱,柱为腰鼓状,柱头斗拱三重,线条浑圆飞动,正殿中央坐像为鉴真干漆夹像,是我市雕塑艺术家刘豫按照日本招提寺“模大和尚之影”而造,结跏趺坐,合闭双目,神态安祥。殿前石灯笼是鉴真大师象回故里时,现招提寺住持森木孝顺长老所赠,已经十多年,长明不灭,站在灯前,不由使我们想起郭沫若先生对鉴真的赞誉:“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平山堂

  平山堂是游目骋怀的好地方。堂前古藤错节,芭蕉肥美,通堂式的敞厅之上,“平山堂”三个大字的匾额高悬,这是名闻遐迩的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贬谪扬州太守时所建。可敬的是欧公不为世俗所羁,一到扬州,就爱上了蜀岗,于是在此建堂。史载,每到暑天,公余之暇,他常携朋友来此饮酒赋诗,他们饮酒方式颇为特别,常叫从人去不远处的邵伯湖取荷花千余朵,分插百许盆,放在客人之间,然后让歌*取一花传客,依次摘其瓣,谁轮到最后一片则饮酒一杯,赋诗一首,往往到夜,载月而归,这就是当时的击鼓传花。如今悬在堂上的“坐花载月”、“风流宛在”的匾额正是追怀欧公的轶事。

  欧阳修最爱莲花,其后调任安徽阜阳,到任第二天,他就来到该城的西湖之滨,见湖面开阔,但杂草丛生,于是遍植瑞莲和黄杨,使西湖顿改旧观,夏日时接天莲叶,映日荷花,于是他写诗道:“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不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可见他是按照扬州瘦西湖的景致安排阜阳的山水。堂前朱漆红柱上的楹联:“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是清太守伊秉绶所作,上联以山喻人,显现当年高朋慕名而至,谈古论今的盛景;下联借欧公《醉翁亭记》中句,表现欧公无法施展抱负的郁闷和乐观自适的落宕情怀。造句既佳,书法古朴,为平山堂楹联之冠。

  天下第五泉

  扬州人爱喝茶。喝茶先得种茶。扬州种茶历史悠久。

  五代毛文锡《茶谱》中称“扬州禅智寺,隋之故宫,寺旁蜀岗有茶园,其茶甘香,味如蒙顶。”(蒙顶,是四川峨嵋蒙山之顶,山顶之茶是唐珍品,白居易曾作诗云“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当时蜀岗茶还作为贡品进贡,至今蜀岗有茶树五百亩,其茶以芽尖鲜嫩,条索紧密,汤色明亮,清香浓重为宇内称道。扬州不仅茶叶好,而且讲究泡制,首先是水,最好的冲茶水当为五泉水。唐代状元张又新写《煎茶水记》,说唐代宗时李秀卿出任湖州刺史路经维扬,逢陆羽,李早闻陆之大名,十分倾慕,相聚甚欢。当他们的船泊于扬子江边准备吃饭时,李秀卿说,“陆君善于别茶天下闻名,而扬子江南零水又殊绝,难得今日二妙千载一遇,岂能错过?”陆羽欣然应允,于是李秀卿令谨慎可靠的军士携瓶操舟,深入扬子江南零取水,陆羽准备好茶具相候。不一会,水取来了,陆羽以杓扬其水,说:“这是扬子江中水不假,但不是南零水,而是近岸之水。”军士说“我划船深入,而且有百人做证”。陆羽不言语,让他端起盆,把水倒入另一盆中,倒及一半时,又以杓扬之,说“以下都是南零水了”。兵士惊吓不已,跪地请罪。原来他最初确实是在南零取的水,可惜近岸时,舟荡水泼了一半,于是就近以江水加满。李秀卿和宾客都大为惊叹,恳请陆羽口授天下之水的优劣,陆羽说:扬子江江南零水第七,惠山水第二,虎丘水第五,丹阳水第十一,扬州大明寺水第十二。陆羽之后的刘伯刍也是位学识渊博者,把江淮最宜于烹茶的水分为七等,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水第二,苏州虎丘寺石水第三,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吴淞江水第六,淮水最下第七。扬州蜀岗中峰大明寺水名列第五。北宋欧阳修守扬州时,曾品尝该泉水,并在井上建“美泉亭”,还撰《大明寺泉水记》,称赞泉水之美。苏东坡守扬州时曾记道:“大明寺塔院西廊井与下院蜀井的水,以塔院为胜。”真是: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过去此处一直有塔井和下院井之说,明代大明寺僧沧溟曾掘地得井,嘉靖中叶,巡盐御史徐九皋书“第五泉”三字,青石红字,字形丰腴壮丽,人称此为下院井。水岛上一井,是乾隆二年汪应庚开凿山池种莲花而得,并于井上建环亭,著名书法家,吏部王澍书“天下第五泉”。

扬州导游词整理4

  扬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南京都市圈和上海经济圈的节点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三江口、江都水利枢纽)。向南接纳苏南、上海等地区经济辐射,向北作为开发苏北的前沿阵地和传导区域,素有“竹西佳处,淮左名都”之称。扬州的建城历史可至公元前486年,是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和谐管理城市、中国文明城市、中国森林城市。

  扬州市现辖广陵、邗江、江都3个区和宝应1个县,代管仪征、高邮2个县级市。全市共有71个镇、5个乡和13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其中市辖区面积2310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约460万人,其中市辖区人口约万人。

  扬州,位于东经119°01′至119°54′、北纬32°15′至33°25′之间;扬州市区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东经119°26′、北纬32°24′。扬州市南部濒临长江,与镇江市隔江相望;西部与安徽省滁州市毗邻;西南部与南京市相连;北部与淮安市接壤;东部和盐城市、泰州市毗邻。

  扬州境内有长江岸线公里,沿岸有江都、广陵、邗江、仪征等3区1市;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北向南沟通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等4湖。

【历史沿革】

  扬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2014年是建城2500年,古代有时作杨州(按:汉碑中杨字皆从“木”,从“手”系后人所改,王念孙有详细考证),相当于现在的“省”。扬州的名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这是古人心目中的一个广泛的地理概念,包括了今淮水以南、黄海、长江广大地域内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据唐代杜佑《通典》所载,在古扬州地域内,唐代设有三十九个郡府,一百九十六个县。这个扬州虽然包容了今天的扬州地方,但和今天的扬州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今天的扬州地区,春秋时称“邗”(邗国为周代的方国之一,后被吴所灭),秦、汉时称“广陵”、“江都”等,东晋、南朝置“南兖州”,周时称“吴州”。汉武帝时,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扬州刺史部,东汉时治所在历阳(今安徽和县),末年治所迁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三国时魏、吴各置扬州,魏的治所在寿春,吴的治所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市)。西晋灭吴后,治所仍在建邺(曾改名建业,后又改名建康,今南京)。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今南京)。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江北,从此广陵才享有扬州的专名。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分全国为10道,扬州属淮南道。玄宗天宝元年(742),改扬州为广陵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广陵郡复改扬州。

  唐末,江淮大乱。昭宗天复二年(902),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在扬州受封吴王。天祜十六年(919),杨渭(隆演,杨行密次子)正式建吴国,以江都为国都,改扬州为江都府,改元武义。吴天祚三年(937),南唐灭吴,以金陵(今南京市)为国都,以扬州为东都。南唐保大十五年(957),后周改江都府仍为扬州。

  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分全国为士、道,扬熙州属淮南道。太宗至道三年(997),又分全国为15路,扬州属淮南路。神宗宁五年(1072),分淮南路为东、西

  两路,扬州属淮南东路。高宗建炎三年(1129)高宗南渡后,江都县析出广陵县,扬州增领广陵、泰兴2县。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设置扬州大都督府。次年,改大都督府为扬州路总管府,领高邮府和真州、滁州、通州、泰州、崇明(今上海市崇明县)5州,并直领江都、泰兴2县。

  元惠宗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军占领扬州,改扬州路为淮南翼元帅府,寻改淮海府,属江南行中书省。二十一年,淮海府改维扬府。二十六年,改称扬州府。扬州府领高邮州、通州、泰州3州及江都、泰兴、仪真、如皋、海门、宝应、兴化、六合、崇明9县。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罢除江南行中书省,设置京师(后改南京),扬州府属之。二十三年,分六合属应天府,崇明属苏州府,扬州府领3州7县,并直辖江都、仪真、泰兴县,高邮州领宝应、兴化县,泰州领如皋县,通州领海门县。

  清顺治二年(1645),设立江南省,扬州府属之。雍正年间,江都县析为江都、甘泉两县。乾隆二十五年(1760),江南省正式分为江苏、安徽二省,扬州府属江苏省。咸丰三年(1853)四月,太平军攻占扬州,曾改扬州府为扬州郡,改甘泉县为甘泉天县,历时8个多月。清末,扬州府领高邮州、泰州和江都、甘泉、天长、仪征、兴化、宝应、东台县,俗称“扬八属”。

  宣统三年九月十七日(1911年11月7日),扬州光复。二十日,扬州军政分府宣布成立,隶属镇江都督管辖。民国元年(1912)1月,废扬州府,并甘泉入江都县,原扬州府所属各县直隶江苏省。民国3年6月,江苏省分为5道,江都县属淮扬道。

  民国38年(1949)1月25日,江都县城(扬州)解放。27日,设立扬州市,隶属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同年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改称苏北行政区扬州行政专区,专员公署驻扬州市。

  1950年1月,扬州专区与划出如皋、海安给南通专区,划出东台、台北(今大丰)给盐城专区以后的泰州专区合并,滁州划出六合县给扬州,并划出江浦县给南京。最终扬州专区共辖扬州市、泰州市、兴化县、高邮县、宝应县、靖江县、泰兴县、江都县、泰县、仪征县、六合县2市9县。

  1956年3月,江都县析为江都、邗江2县。1960年4月,宝应县、高邮县析湖西地区为金湖县。1966年3月,仪征、六合、金湖3县划给新设立的六合地区。1971年,六合地区撤销,仪征、六合2县划回扬州地区。1975年,六合县划归南京市,扬州地区辖2市9县。

  1983年3月,江苏省改革地市体制,调整行政区划,扬州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原属扬州地区的泰州市和江都、邗江、泰县、高邮、靖江、宝应、泰兴、兴化、仪征9个县划归扬州市管辖。扬州市改由省管辖,设广陵区和郊区。1986年4月,仪征县撤县设市。1987年12月,兴化县撤县设市。1991年4月,高邮县撤县设市。 1992年9月,泰兴县撤县设市。1993年8月,靖江县撤县设市。1994年4月,江都县撤县设市。1994年7月,泰县撤县设立姜堰市。撤县设市中,行政区划均未改变。

  199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扬州市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县级泰州市,设立地级泰州市,原由扬州市代管的泰兴、姜堰、靖江、兴化4个县级市划归泰州市管辖。扬州市设广陵区、郊区(2002年更名维扬区),辖宝应县、邗江县,代管仪征、高邮、江都3个县级市。

  2000年12月,邗江县撤销县建制,改设扬州市邗江区。扬州市共辖广陵、邗江、维扬3个区和宝应1个县,代管仪征、高邮、江都3个县级市。

  2011年1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对扬州市部分行政区划实施调整。扬州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内容是:一是撤销县级江都市,设立扬州市江都区,以原江都市行政区域为江都区行政区域;二是将扬州市邗江区的泰安、头桥、沙头、李典、杭集5个镇并入扬州市广陵区;三是撤销扬州市维扬区,将原维扬区的行政区域与划出5个镇的邗江区合并。至此,扬州市共辖广陵、邗江、江都3个区和宝应1个县,代管仪征、高邮2个县级市。

  扬州市气候概况

  扬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气候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变化。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冬季偏长,4 个多月;夏季次之,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2个多月。

  2011 年, 扬州市平均气温略偏高,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年降水量除宝应县略偏少外,其余偏多二成~三成;日照基本正常。

  1.气温:全市年平均气温市区(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宝应县℃、高邮市℃、仪征市℃,与常年相比,偏高℃~℃。

  2011 年极端最高气温℃(6月9 日, 江都), 极端最低气温-℃(1 月16 日,市区),市区35℃及以上高温日数13 天。市区初霜期比常年晚17 天(常年为11 月7 日),终霜期比常年晚5 天(常年为3 月31日)。

  2.降水:全市年降水量市区1349 毫米都1306毫米、宝应910 毫米、高1235 毫米、仪征1213 毫米,与常比,除宝应偏少近一成外,其余二成~三成。各月降水量比常年的月份有1 月、2 月、3 月、4 月、10月,偏多的月份有6 月、7 月,区域分布不均、有多有少的月5 月、11 月和12 月。入梅正常,出梅偏迟,梅期长;梅雨期降水不均,主要集中在中南部地区。

  3.日照:全市年日照时数市区1902 小时、江都1778 小时、宝应2063 小时、高邮2115 小时、仪征1807 小时。与常年相比,高邮持平略多,其余偏少一成左右。全市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少的月份有2 月、6 月、7 月、8 月、9 月、10 月、11 月, 偏多的月份有1 月、3月、4 月, 其余各月基本接近常年或区域分布有多有少。

  4.气象灾害:2011 年, 扬州市灾害性天气频繁, 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大风、雷暴、大雾及霾、烟等。

  看过”扬州城市概况导游词 “的还看了:

扬州导游词整理5

  游扬州,第一个要看的景点必是瘦西湖。该湖位于市北郊,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扬州园林特色的国家重点名胜区”,2010年成为扬州首家国家5A级景区。瘦西湖清瘦狭长,水面长5余公里,最宽处不到100米。最初是城外一条较宽的河道,隋唐时期,瘦西湖沿岸陆续建园。及至清代,由于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六次“南巡”,形成了“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

  漫步于湖畔,但见几步一柳。这万千杨柳,好似绿雾般的柔媚撩人心境,加之山茶、石榴、杜鹃、橙子等或花或果的陪伴;尤其听说桃花坞处,是拍摄《红楼梦》林黛玉葬花的场景,更觉窈窕多姿中夹杂有些许眷恋。乘坐古色古香的游船,发现船头摆有一盆茉莉,缕缕清香随着漂亮船主柔喉发出的爱情曲调,使我们仿佛进入梦幻“女儿国”。

  何园被誉为“晚清第一园”,坐落于徐凝门街66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全国首批20个重点公园之一。何园又名“寄啸山庄”,由清光绪年间何芷舠建造。何氏家族留下了厚学重教、诗礼传家的门风,先后出了祖孙翰林、兄弟博士、父女画家、姐弟院士——游客们看了有关史料和照片,无不叹为观止!许是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的激励吧,四个罕见的“天下第一”,也蕴藏在何园。如“天下第一廊”,“天下第一窗”,“天下第一山”,“天下第一亭”。一个区区园林竟囊括四个“天下第一”,天下恐怕绝无仅有。值得一提的“天下第一亭”,是一座中国仅有的水上戏台。

  集扬州园林的精髓于大成,很好地融合了西洋建筑的元素,何园成为中国园林史上的一个奇葩。游何园那天可惜老天不甚作美,许多景点都掩盖在暴雨和雾霭中。

  古城北隅的个园,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建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1988年被国务院授予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园以竹石取胜,连园名中的“个”字,也巧取了竹字的半边。竹是高雅、纯洁、虚心、有气节的象征。古往今来,文人雅士的庭院“不可一日无此君”,黄至筠堪称是爱竹的典范。

“不出户而壶天自春,尘马皆息”。在园中户内,随时可感受四季美景,这是“壶天自春”的意思。也就是说,个园虽小如壶,却自有乾坤天地,进入园中尘世烦恼全都烟消云散了。个园主人独具匠心乃至创新能力,由此可见一斑。呵呵不好意思,一开始我把“壶天自春”误读为“春自天壶”,难怪怎么也解不开诠释的“疙瘩”。旅游,是一门大学问呢!游客观景,是一次学习的过程。

  个园的历史与著名的“扬州八怪”并驾齐驱,据说扬州市政府正准备将个园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个美好愿景值得世人期许。

扬州导游词整理6

  华东扬州导游词

  各位领导大家好,我先自我介绍一下,鄙人姓X,名X,很荣幸为各位领导讲解。佛曰:前生500次的回眸才迎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古人云: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我和大家没有上百年的缘分,但是几十年还是有的,古人同船渡,我们今天同车行。然后我代表我们XX旅行社欢迎各位领导,最后我仅代表我本人欢迎各位领导。扬州的冬天有些寒冷,希望大家带着满腔热情来游览我们美丽的扬州。

  扬州南濒长江,西连南京,北负淮河,中贯京杭大运河,现辖广陵,邗江维扬3个区,江都,高邮,仪征3个市,宝应1个县,全市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总面积980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460万,其中市区人口118万。扬州是xx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年来又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市等荣誉称号,2004年加冕中国人居环境奖,2006年成为亚洲唯一“联合国人居奖城市”。扬州市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主要特点是: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冬季偏长,4个多月;夏季次之,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为2个多月。扬州处于江淮平原南端,受季风环影响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自然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为14。8℃,与纬度地区相比,冬冷夏热较为突 出。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1 。8℃: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7。5℃。

  扬州老百姓口中盛传一首民谣,概括了扬州的诸多方面。一株琼花,二分明月,三把刀,四菜系,五亭桥。六下江南,七弦琴,八怪。

  琼花是扬州市市花。琼花是忍冬科 落叶或半常绿灌木。半常绿灌木。枝广展,树冠呈球形。叶对生,卵形或椭圆形,边缘有细齿,背面疏生星状毛。花序周围是白色大型的不孕花,中部是可孕花。核果椭圆形,先红后果。花期4月。果期10月—11月。4、5月间开花,花大如盘,洁白如玉。聚伞花序 生于枝端,周边八朵为萼片 发育成的不孕花,中间为两性小花。所以又叫聚八仙。琼花枝、叶、果均可入药,具有通经络、解毒止痒的功效。琼花为扬州 市花 。自古有“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的美誉。琼花是我国特有的名花,文献记载唐朝就有栽培。 它以淡雅的风姿和独特的风韵,以及种种富有传奇浪漫色彩的传说和逸闻逸事,博得了世人的厚爱和文人墨客 的不绝赞赏,被称为稀世的奇花异卉和“中国独特的仙花”。1998 年扬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广大市民推选的琼花作为扬州市花的决定,并举行过两届“中国扬州琼花艺术节”,反响较大。琼花天下无双。琼花作为扬州市花,是当之无愧的。扬州最有名的当然是琼花了。琼花以叶茂花繁、洁白无瑕扬名天下。传说隋炀帝就是为到扬州赏琼花而下令开凿了大运河。欧阳修在此任太守时,曾称赞琼花是举世无双之花,在琼花观 内题下“无双亭”。北宋的仁宗皇帝曾把琼花移到汴京御花园中,谁知次年即萎,只得送还扬州。南宋的孝宗皇帝又把它移往临安,但立刻憔悴无花,只到再次移送扬州。元兵攻破扬州,琼花便彻底死了。扬州人对琼花情有独钟。原物虽已不在,但扬州人把一种叫聚八仙的花视为琼花,当作市花精心培育呵护。如今,沿湖岸边洁白如玉的锦簇花团,便是“四海无同类”的扬州琼花——聚八仙花了。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扬州市是中国的月亮城,扬州的月色美,赏月的'地方也多,“月观”就是其中之一。“月观”坐西朝东,前临开阔的湖面,每当皓月东升,凭栏而立,天上水中的两个月亮交相辉映,我们就能体会到这“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的美妙意境。人们常说“月色如水”,在这里,月光和湖水相溶,云影和山影相连。瘦西湖五亭桥也是赏月佳处,《扬州画舫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每当清风月满之时,每洞各衔一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莫可名状。”说是每到满月之夜,五亭桥下十五个桥洞中每个洞都含着一个月亮。如果你能在中秋之夜来此,说不定就能领略到这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绝妙奇境。晚清第一园的何园,片石山方中一轮人造月,更有一番趣味。

  扬州三把刀

①厨刀——淮扬菜系

  中国烹饪是文化,是科学,是艺术。淮扬菜是其一大结晶,也是中国烹饪“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这一本质特征的一大体现。回溯中国烹饪的历史长河,千古菜系,除了鲁、川、粤外,就是惟一破例以省以下城市及区域称谓的淮扬菜系。四大菜系中,淮扬菜刀功最精细。淮扬菜的主要特点是讲究选料、注重火候、擅长刀工、强调本味、浓而不腻、淡而味鲜、咸甜适中。 ? 淮扬菜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淮扬菜,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素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誉。淮扬菜系是淮安、扬州、镇江三地风味菜的总称;“淮”即淮菜,以淮安。为代表,“扬”即扬菜,以扬州、镇江一带为代表。明清以后,淮菜和扬菜开始相互渗透、逐渐融合,并糅合南北风味于一炉,从而形成了统一的菜系。

  古运河把海、黄、淮、江、钱五大水系贯通,立时将扬州提拔到全国烹饪人才、技艺、原料交流枢纽位置,北方的豆、麦、杂粮、油料南下,南方的粮、茶、果、盐、水产北上,统统会师在扬城。而隋炀帝三幸江都,将长安、洛阳中原美食,随龙舟带进扬城隋宫,进而外传民间食肆;更兼帆樯骤经之处,“夜煮百羊,以供酒馔”,州县上贡珍馐,厨师刻意斗妍,据载当时上贡的食品就有鱼鲚、河蟹、蜜姜;地方官吏更是设宴献珍。

  淮扬菜作为一个“系统”,至唐代基本形成了。

  扬州,因地处海上丝绸之路北上赴京的咽喉重地,至唐代,发展为东南经济中心,举足轻重到天下三分明月,扬州便占二分!“万商日落船交尾,一市春风酒并垆”,扬州饮食市场被刺激得火爆了,厨艺精湛了。李白诗云:“玉瓶沽美酒,衔杯大道间。”这一切因素,使淮扬菜发展到一个新高峰。

  宋庆历八年春,一代文学巨匠欧阳修给扬州美食界带来福音,这位醉翁常携宾客举行平山堂饮宴,文章太守,挥毫万字,尊中看取美食文;此后,苏轼又知扬州,与四学士飞雪堆盘烩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开创了给淮扬菜系注入文学新鲜血液的先河,淮扬菜典雅俏丽的文人风格由此而起,其后经年不衰。菜系南北风格的碰撞,终在扬州发生又一轮大爆发。公元1125年,宋徽宗在金人入侵之际,仓惶南逃进了扬州城,小市春灯煮百羊,要吃要喝;时隔一年,徽钦被掳,高宗携社稷皇室四万人也逃进扬州城,“行在”玉烩金齑不空口,也要吃要喝!扬州城虽遭掠,但是饮食业却在亡国背景下得到畸形推动也是事实。

  元明清时期,尤其是清康熙、乾隆盛世,淮扬菜进入了第二高潮。

  元朝将扬州列为皇宫食品供应基地。元至正十六年,扬州鹰房打捕鲁花赤总管府,就负责湖泊山场渔猎,以供内房内膳。

  朱元璋对淮扬菜情有独钟,饮命扬厨专司内膳;从扬州起家的燕王朱棣夺权登基以后,迁鼎北京,随宫北上的扬籍厨师多有其人,这是淮扬菜系进京扎根的正式记录;正德皇帝南巡扬州,游龙戏凤,当然也不忘淮扬佳肴。

  据《食在宫廷》介绍,清帝喜吃的菜有100多款,其中淮扬风味菜如红烧狮子头、清炒虾仁等达60多款,典型的例证,就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扬州任巡盐御史,每年都要贡献南味给康熙帝,所谓“水落鱼虾常满市,湖多莲芡不论钱”,常年进贡不懈的是笋,因为,清康熙皇帝喜吃春笋,每次南下必食,曹寅多次进贡扬州燕来笋以博皇上“朕心大慰”。

  许多标志性事件的宴会都是淮扬菜唱主角: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首次盛宴、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大庆宴会、2002年江总书记宴请美国总统乔治·布什等,都是以淮扬菜为主。

  后人每评淮扬菜,常用个“贵”字。这应当与两淮盐商与河务官员豪甲天下的饮食消费有关,这也是淮扬菜得以壮大的一大保障。徐谦芳《扬州风土记略》说:“扬州土著,多以盐务为生,习于浮华,精于肴馔,故扬州筵席各地驰名,而点心制法极精,汤包油糕尤擅名一时。”由盐商和盐官的饮食规范所形成的场面浩大、环境典雅、菜肴奇特、选料精严、食器精美的风格,基本便是淮扬菜主要特色的翻版。

  2001年中国烹饪协会授予扬州“淮扬菜之乡”的称号,扬州成为中国第一家以菜系之乡命名的城市。仅扬州就有中国烹饪大师近20人,高级烹饪技师、技师百余人,高级厨师数千人,7所专业烹饪院校已成为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烹饪人才培育和研究的基地之一,每年向全国乃至世界输送大批的烹饪人才。

  过去扬州曾广为流传的一首民谣:“早上起来日已高,只觉心里闹潮潮,茶馆里头走一遭。拌干丝,风味高;蟹壳黄,千层糕;翡翠烧卖,三丁包;清汤面,脆火烧,龙井茶叶香气飘。吃过早饭想中饭,狮子头菜心烧,煨白蹄酱油浇,醋熘桂鱼炒虾腰,绍兴酒,陈花雕,一斤下肚乐陶陶。吃过中饭想下午,浇切董糖云片糕,再来一包香橼条。吃过下午想晚饭,金华火腿镇江肴,咸水虾子撒花椒,什锦酱菜麻油浇,香稻米粥儿粘胶胶。吃过晚饭想夜宵,一碗莲子羹,清新又补脑,一觉睡到大清早。”以反映扬州人对吃的迷恋和讲究。

②修脚刀

  扬州修脚刀是与扬州的沐浴文化结合在一起的。扬州修脚刀的招牌像一张名片,无论出现在全国哪个城市的浴都门口,都清楚地表明了它的含金量。

  扬州修脚刀有五种:口窄轻便的平刀(修刀、轻刀),厚而坚的锛刀(枪刀),嵌趾刀(条刀),刀薄柄扁的铲刀(片刀)和刮刀。全套刀又分为大、小两套,大套12把,小套6把。刀型不同,用途各异,修脚师操刀上阵,或撕胼胝,或挖鸡眼,或修嵌甲残甲。 ? 由技而医,由技而艺,代代相传,极具功力。扬州的修脚刀加上修脚师的精湛技艺,真的是各种脚病的克星,是趾甲的保护神。

③理发刀

  扬州理发刀曾被乾隆皇帝“御赐一品刀”。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游扬州时,剃头理辫用的就是扬州理发刀。每次剃头、修面、刮胡子,扬州理发师独到细腻的刀功,轻柔柔,绵酥酥,如春风拂面,似鹅毛撩心,使他受用得此身不知何处去,已随剃刀游九霄。

  扬州剃头刀,刀身约长三寸,脊厚刃薄,刀柄木质,中间有枢纽相连,便于理发师的手指在运刀的方向、角度、劲力、速度上的准确把握。

  四菜系,鲁菜,川菜,粤菜,淮扬菜。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淮扬菜,刚才我们已有讲述。

  瘦西湖 在全国园林中独树一帜,五亭桥又是瘦西湖的标志,在全国园林中有一席之地。其最大的特点是阴柔阳刚的完美结合,南秀北雄的有机融和。该桥建于莲花堤上,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巡盐御史高恒 所建,是因为建于莲花堤上,还是因为形状象一朵盛开的莲花,所以它又叫莲花桥。

  据说,乾隆 南巡到此曾感叹它象琼岛春阴之景,这就点出了该桥是借鉴北京北海之景。确实,该桥受北海五龙亭 的影响很深,五龙亭五亭临水而建,中日龙泽,重檐下方上圆,象征天圆地方;西为涌瑞、浮翠,涌瑞为方形重檐,浮翠为方形单檐;东为澄祥、滋香,澄祥为方形重檐。五亭皆绿琉璃瓦顶,亭与亭之间有石梁相连,婉转若游龙,另龙泽、滋香、浮翠三亭有单孔石桥与石岸相接,珠栏画栋,照耀涟漪。

  扬州 五亭桥无北海开阔水面,当然无法把五龙亭照搬。但聪明的工匠别出蹊径,将亭、桥结合,形成亭桥,分之为五亭,群聚于一桥,亭与亭之间以短廊相接,形成完整的屋面。桥亭秀,桥基雄,两者如何配置和谐呢?这里关键是如何把桥基建得纤巧,与桥亭比例适当,配置和谐。造桥者把桥身建成拱卷形,由三种不同的卷洞联系,桥孔共有十五个,中心桥孔最大,跨度为7。13米,呈大的半圆形,直贯东西,旁边十二桥孔布置在桥础三面,可通南北,亦呈小的半圆形,桥阶洞则为扇形,可通东西。正面望去,连同倒影,形成五孔,大小不一,形状各殊,这样就在厚重的桥基上,安排了空灵的拱卷,在直线的拼缝转角中安置了曲线的桥洞,与桥亭自然就配置和谐了。难怪后人把桥基比成北方威武的勇士,而把桥亭比做南方秀美的少女,这是力与美的结合,壮与秀的和谐。

  五亭桥是清扬州两淮盐运使为了迎接乾隆南巡,特雇请能工巧匠设计建造的。桥的造型秀丽,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富丽堂皇。桥下列四翼,正侧有十五个卷洞,彼此相通。每当皓月当空,各洞衔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倒挂湖中,不可捉摸。正如清人黄惺庵赞道:“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唐杜牧 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 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之句。五亭桥中秋时正侧有十五个卷洞因此有徐凝 的《忆扬州》五亭桥,古称“莲花桥”。建造在瘦西湖上,好象湖的一根腰带。因桥上建亭,故又名五亭桥。

  如果把瘦西湖比做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那么五亭桥就是少女身上那条华美的腰带。五亭桥不但是瘦西湖的标志,也是扬州城的象征。

  五亭桥上建有极富南方特色的五座风亭,挺拔秀丽的风亭就象五朵冉冉出水的莲花。亭上有宝顶,亭内绘有天花,亭外挂着风铃。五亭桥的桥墩由 12 大块青石砌成,形成厚重有力的“工”字型桥基。清秀的桥身和沉雄的桥基,两者为什么能配置得如此和谐呢?答案就在桥洞。五亭桥的桥身由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卷洞组成。空灵的拱顶卷洞配上敦实的桥基,桥基在直线配上桥洞的曲线,加上自然流畅的比例,就取得了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难怪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 这样评价: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 ,最壮美的桥是芦沟桥,最具艺术美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

《望江南百调》中提到: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萧。如果乘船从桥下穿过,我们可以数出五亭桥一共有着 15 个桥洞。这 15 个桥洞,洞洞相连,洞洞相通。《扬州画舫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每当清风月满之时,每洞各衔一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莫可名状。”说是每到满月之夜,五亭桥下十五个桥洞中每个洞都含着一个月亮。“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如果你能在中秋之夜来到扬州——这个中国月亮城。说不定就能领略到这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绝妙奇境。

  乾隆皇帝偏爱扬州,六下江南,六游扬州。

  七弦琴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是中国最早的弹弦乐器,称为“国乐之父”。在古时文人心中视为高雅的代表,琴音悠远,高山流水知音流传至今。七弦琴,又称琴或者古琴,是一件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三千余年不曾中断,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在中国古代社会 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 的生动写照。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战国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弹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时至今日,古琴音乐依然作为中国音乐的灵魂与精髓,铸刻在美国“旅行者”号太空飞船的镀金唱片里,昼夜不息地回响在茫茫的太空之中,寻觅着宇宙间的“知音”。

  扬州八怪 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扬州八怪”之说,由来已久。但8人的名字,其说互有出入。据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的“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此外,各书列名“八怪”的,尚有高凤翰、边寿民、闵贞等,说法很不统一,今人取“八”之数,多从李玉棻说。扬州八怪是一群富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他们生活在社会的中层,对官场富商的xx,均有所了解。面对现实生活,结合自身的遭际,产生了对社会的强烈不满。在贫富不均面前,他们对遭受苦难的人民,常寄予深切同情,不时代为发出愤怒之声。但由于他们接受的是封建文化教育,当时清王朝又正处在所谓“盛世”,其感慨和不满不可能突破封建思想的藩篱。出仕则期望能有所建树,使百姓安居乐业,以维护封建秩序。绝意宦途或归隐,则洁身自好,不苟同流俗,以清高自我标榜。然而,他们又不可能摆脱对地主官商的经济依附,因而常处在思想矛盾的极端痛苦之中,在愤世疾俗之外,不得不妥协以求生存。他们当中郑燮可为代表,留下了较多的言论,可谓“八怪”的思想家。李鱓表现的矛盾痛苦最激烈,成为受攻击的主要对象。扬州八怪在艺术观上,最突出之点是重视个性表现,提倡风格独创,主张“自立门户”。针对当时扬州商品交易和商人唯利是图的现状,公然宣布自己的作品是为了卖钱谋取生活,撕破了过去文人画家把绘画创作视为“雅事”的面纱。在作品的题材上,一方面继承了文人画的传统,以梅、兰、竹、菊、松、石等为主要描写对象,除了表现出一般的清高、孤傲、绝俗等思想外,还运用象征、比拟、隐喻等手法,并通过题写诗文,赋予作品以深刻的社会内容和独特的思想表现形式。如郑燮以竹声比拟民间疾苦声。尽管扬州八怪的艺术当时只流行于扬州及其相邻近地区,但是它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水墨写意画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扬州导游词整理7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

  瘦西湖风景区为我国湖上园林的代表,古典园林群融南秀北雄于一体,组合巧妙,互为因借,构成了一个以瘦西湖为共同空间,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艺术境界,历史上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串以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揽胜、长堤春柳、荷浦熏风、四桥烟雨、梅岭春深、水云胜概、白塔晴云、春台明月、三过留踪、蜀冈晚照、万松叠翠、花屿双泉诸胜,颗颗明珠镶嵌交织在玉带上,形成了一幅秀色天然的立体山水画卷,而小金山、五亭桥、二十四桥景区是这幅画卷的神来之笔。

  瘦西湖的美丽景致,很早就为人们所向往。瘦西湖风景区正因其悠久、丰富的人文景观、秀丽典雅的自然风韵,成为古今中外宾客纷至沓来的著名的游览胜地。

  瘦西湖风景区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扬州的重要对外窗口,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等殊荣。近年来,瘦西湖风景区不断开发建设景区、景点,面积已达公顷,食、行、游、购、娱等旅游配套设施日趋完善,随着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的认证,将为新世纪的可持续发展和走向国际旅游市场注入新的内涵。

  十里湖光,清澄缥碧,花木扶疏,连绵滴翠,亭台楼榭,错落有致。人文景观,独具风韵。瘦西湖正向八方游客敞开怀抱,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你们,希望大家能度过愉快的旅途,现在大家就下车跟我一起去欣赏瘦西湖的别样风味。

扬州导游词整理8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扬州城区至今已有近 2500 年的建城史。现辖广陵、维扬区、邗江 3 个区,江都、高邮、仪征 3 个市和宝应县。全市共有 87 个乡镇, 11 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面积 6634 平方公里,市区总面积 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 万,其中市区人口 万人。现辖区域在东经 119 度 01 分(仪征市移居、青山一线)至 119 度 54 分、北岸 31 度 56 分至 33 度 25 分(宝应县西安丰、泾河一线)之间。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安、盐城接攘,东和盐城、泰州毗联,西与天长(安徽省)、南京、淮安交界。境内有长江岸线 公里,沿岸有仪征、邗江、江都;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全长 公里,由北向南沟通白马、宝应、高邮、邵伯 4 湖,汇入长江。扬州市城区位于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东经 119 度 26 分、北纬 32 度 24 分。

  扬州全市共有 49 个民族,汉族占总数的 % 。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 65% 。高邮市菱塘回族乡是江苏省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扬州既是风景秀丽的风景城,又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城、历史悠久的博物城。这里有中国最古老的运河,汉隋帝王的陵墓,唐宋古城遗址,明清私家园林,众多的人文景观,秀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旅游资源,多少年来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

扬州导游词整理9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瘦西湖。瘦西湖原是咱们扬州的护城河,又叫“保障河”,清代的时候有一位钱塘诗人汪沆将同是繁华消费之地的保障河与杭州西湖作了比较,写了一首咏赞保障河的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这就是“瘦西湖”名称的来历。

  前方就是瘦西湖的南大门,请大家跟着我,这是瘦西湖的游览示意图,大家过来看一下,咱们是南门进,西门出,全程不走回头路,全程游览时间大约两小时,现在是九点,大家现在先跟着我游览,等会有自由活动和拍照时间,咱们十一点在熙春台集合。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走的就是清代二十四景之一的“长堤春柳”,大家看这里三步一桃,五步一柳。而下垂的柳枝又生态地控制了桃树生长的高度,大家在这里拍照哩就是一幅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景象。这个长堤与杭州西湖的“苏堤”“白堤”不同,“苏堤”“白堤”是两面临水,而我们的长堤是一面临水,一边岗阜,所以层次上就更加分明,加上岗阜上植物更能体现出“瘦西湖”的“瘦”字和秀气。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所在之处就叫桃花坞,旧版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曾在此拍摄黛玉葬花的场景。当时黛玉的扮演者就是陈晓旭,可惜她已英年早逝。

  各位游客:大家看到了前面的那个门额了吗?那里就是徐园。那是国民革命时期军阀徐宝山的祠堂。他曾追随孙中山,与清军作战,由于他轻视袁世凯,并赶走袁派来监视他的参谋长,袁世凯下毒手派人将他炸死。此时,曾与徐宝山共事过的著名书法家吉亮工不待请求,主动写了“徐园”两字。刚挥毫时,他心情还比较沉重,所以“徐”字为行楷,而后越写越激动,以至写“园”时,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愤写成了行草。但利用“园”字的外框巧妙地把徐宝山的绰号“徐老虎”的“虎”字镶嵌在里面,成为扬州题额的一段佳话。

  羊公片石碑亭向西,存放着两只大铁镬,在我们扬州先后出土过九只铁镬。根据碑文记载,它是南北朝时代的遗物,这说明早在1500年前扬州的铸铁技术就已经相当发达了。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听鹂馆”是徐园的主厅,取自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意。中国古典园林有许多取名为“听鹂馆”的地方,如北京颐和园园中有“听鹂馆”,是当年慈禧太后赏戏和欢宴的场所。

  我们穿过徐园的后门,越过小虹桥,来到了小金山。小金山是景区建筑最为密集的地方,历史上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风亭、月观、吹台、琴室,如今都汇集于此。小金山门前一对石狮是明代末年的石雕。小金山名称的来历,民间相传,是宋代苏东坡和镇江金山寺佛印和尚下棋得来的,苏东坡先输了玉带,至今镇江的金山寺还留有苏东坡的玉带,佛印后输了金山寺,但玉带好取,金山难移,便以一“小”字名之。小金山其实是清代乾隆年间一位候补知事程志铨因为梦中关羽所教打梅花桩的方法人工堆垒起来。为了感激关羽托梦,程志铨特在小金山脚下建了关帝庙,关帝庙前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块钟乳石盆景,原产广西溶洞,据说滴水五十年才会增高一公分。钟乳石盆景传为宋代“花石纲”遗物。关帝庙的东面是琴棋书画建筑群。游客们:大家请保持安静。为什么?因为这里是读书所在,自然要安静了。你们看大门的石额上刻着“静观”两字,这是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的手笔。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扬州最大的树桩盆景“枯木逢春”,这是用五十年代从唐代银杏树上遭雷电劈下的树干,经防腐处理后做桩,再栽上藤本植物凌霄,每至盛夏,凌霄花妍枝茂,远远看去,树活花浓,正所谓“化腐朽为神奇”,故取名“枯木逢春”。

  各位游客:在小金山西麓有一条岸柳成行的长堤,伸向湖心,长堤的顶端就是吹台,也叫“钓鱼台”。提起钓鱼台,我们会想起北京国宾馆的钓鱼台,另外还有陕西宝鸡姜太公的钓鱼台。咱们扬州的钓鱼台自有其高妙之处,它建于清乾隆年间,最初设计者的本意是:乾隆游湖时,乐队在其中弹奏江南丝竹,以助游兴,所以称为“吹台”。谁知有一次乾隆来到此地,觉得此处更宜钓鱼,这下忙坏了手下人,管事的盐商火速暗中挑选水手,潜入水下,以荷叶盖顶,以荷茎换气。每当乾隆落竿垂钓,水手就将活鱼一条条挂上钩去,乾隆举竿鱼跃,大家都喝彩欢腾,皇上连钓几条龙鱼后不禁纳闷:怎么就一种龙鱼呢?旁边的盐商连忙上前禀告:“凡鱼岂敢朝天子,万岁金钩只钓龙”,一句话说得龙颜大悦,以为水神也从太君心意,盐商自然也得到了奖赏。吹台三面各开圆洞门,以门借景,有“三星拱照”之称,为我国造园技艺中运用借景的杰出范例。很多老扬州说,在这里拍照才是到扬州的标志。

  游客们:现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环拱石桥就是五亭桥。五亭桥不仅是瘦西湖的象征和扬州的标志,而且是全国风景名胜中独一无二的景观,因桥上建有五亭,大家便都称它为“五亭桥”。此桥是由巡盐御史高恒为迎奉乾隆第二次南巡(1757年)仿北京五龙亭和北海大桥建造,又因其形状像一朵盛开的莲花,所以又叫“莲花桥”。莲花出水似的五亭桥举世无双,被著名桥梁建筑专家茅以升评价为“中国古城交通桥与观赏桥结合的典范”。

  五亭桥南面最有名的建筑是白塔,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整个造型与北京北海白塔相似。据说这座白塔是一夜之间造成的。一天,乾隆的游船到了五亭桥畔,忽然对扬州陪同官员说:“这里多像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乾隆开窗一看,只见五亭桥旁一座白塔巍然耸立,以为是从天而降,身旁的太监连忙跪奏道:“是盐商大贾为弥补圣上游瘦西湖之憾,连夜赶制而成的。”原来这座白塔是八大盐商之一的江春用万金贿赂乾隆左右,根据北京白塔的图样,然后用盐包为基础,以纸扎为表面,在一夜之间制作而成的。尽管只可远视,不可近攀,但乾隆不无感慨地说:“人道扬州盐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当然真塔是不可能在一夜之间造成的,它究竟建于何年已无法考证。但白塔属藏传佛教的喇嘛塔,在瘦西湖中也仅作为点缀而已。

  各位游客:“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调。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这是唐朝诗人杜牧留给我们的千古绝句。那么二十四桥因何得名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前来观赏那名闻遐迩的二十四桥。请看,整座桥是用汉白玉砌成的单孔拱形石桥。在这里,我们并未见到二十四桥桥名,关于二十四桥桥名自杜诗以来,尚未定论。主要有三种说法:一种泛指唐代扬州桥多。二是实指扬州过去有二十四座桥,这在沈括的《梦溪笔谈》有记载。三是确指此桥为二十四桥。各位游客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1991年10月,江泽民陪同朝鲜劳动党金日成游览二十四桥景区时,他们走到杜牧的诗碑前,一起观赏并朗诵了毛泽东手书的杜牧绝句。

  各位游客,前面那组气势恢宏的仿清建筑就是――熙春台。所谓“熙春”是取《老子》“众人熙熙,如登春台”之意,表现了一种春日登高,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它是当年乾隆为母亲祝寿的地方,因此处处体现出皇家园林的气派。

  好,瘦西湖的讲解到此告一段落,还有一点时间,大家可以抓紧时间自由拍照,然后出西门集合登车,去游览下一个景点――大明寺。

扬州导游词整理10

  Dear friends: if there is a pure and fresh and soft curve taihu Xia Jing is fair and tranquil artistic conception, so autumn scenery in huangshan is stone rough wisdom of wild straight grand large spectacular performance. Because huangshan stone has both the north and the mountains of the male, and the southern landscape show, so akiyama is a rockery garden's most picturesque meaning. All rockery, with hanging rock cliff anhui yellow beach, the stone some store yellow in colour, some latosolic red dye. Fake the facing west, whenever the sun sets, hongxia, color is very eye-catching. In cliff stone gap, and pine proudly, its branches and leaves of green and brown yellow rock in contrast, just like a picture of akiyama picture. Mountaintop square pavilion, built in it, overlooking the surrounding landscape, overlooking green eroilor north guo, west lake, PingShanTang and kuanyinshan the scene again - a move into the park, it is also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gardening techniques, borrow scene. In ancient China, to have a tradition of autumn day to look up. A garden stone is the commanding heights of huangshan, and devoted to render the theme of the autumn.

  The appearance of akiyama high, complex internal structure. Caves, stone stage, Shi Deng, Shi Liang crisscross together with small and medium mountain building, visit the mountains form a complicated three-dimensional channel, it not only has the flat weave, more solid in front. Visitors, if you are interested, can be due to the mountain building, by building two mountains, again slowly to appreciate the design clever, stacked techniques of yangzhou famous mountains -- akiyama.

  Looking into the south, from the Yellowstone rockery in the west of the three surplus building, there is a secluded scenic area, the main body of the buildings in this area is a north-south open, use walls closed small hall, the building feels like with some of the ”Beijing flavour“. Please look at these houses, small corner case become warped, roofing is smooth, modelling is more heavy, why is this so? Originally in the prosperous time in qing dynasty, emperor southern, in yangzhou. Yangzhou salt merchants economic potentiality is abundant, for the sake of so-called ”process“ of attack, trying to gauge the be fond of of the emperor, and thus there are a number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s modeled after the Beijing gradually, some buildings in yangzhou garden also with some of the ”Beijing flavour“. This is called ”leak leakage month“ of a small hall is no exception. XuanShiPing in the south of the hall there is a stack of flower terraces, leaning against the south wall of the garden, on stage and xuan rockery pile up small on wall, this is the mountain in winter. XuanShi originated in anhui xuancheng, its color as white as snow, people call it snow again. The scenic area, the original is around the stove, the winter snow while sipping tea. In order to make the rockery when it didn't snow there is snow, then put XuanShiShan at southern boundary wall north of the wall, out of the hall, on the hill color is white, like snow did not disappear. Because xuan stone contain quartz, its color is white, but in the sun shine, such as puts its XiangYangChu, with some of the digitization, the theme of the snow in the winter mountain shadow, also visible fold mountain home to observe carefully.

  XuanShiShan on the east side of the wall outside, it is a garden of the population. In order to make the winter means more, gardening home regularly arranged on the wall the 24 hole, formed a unique tracery picture. Whenever the wind blows, the mouth of the cave is the sound hole on the flute shaw, makes a different sound, like in the winter, northwest wind call with sound to assist the theme artistic conception. More mystery is that through the first few rows of leak leakage month round, see the spring scenery of the bamboo, stalagmites. I wonder whether there are any suggestion of ”winter“ friends.

扬州导游词整理11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员,我叫_×,我来自于_×旅行社,很高兴能为大家服务,也希望我的服务能给大家带来轻松和愉快。在我右手边的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他已经有了多年驾龄,所以大家尽可放心,尽情欣赏窗外美丽的风景和倾听由我给你带来的热心讲解。今天我带大家游览的是最有扬州风情特色的烟花古巷。现在距离我们的目的地东关街还有一段距离,下面由我来简要介绍一下我们的历史古城扬州。

  扬州是一个会让人产生自豪感的城市,它的历史可以向上追溯25_年。这座千年古城屡经风云变幻,汉代的兴盛,隋唐的繁盛,明清的鼎盛,使这座古城体现出了无限的魅力。今日的扬州更是风采依旧。它是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_年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_年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城市”。头顶这么多美丽的光环,扬州的秀美景色一定让各位不虚此行,来了就不想走了!

  扬州的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不用我多说,很多早已久负盛名了。先说玩的,扬州的景点很多,如诗如画的瘦西湖、晚清第一名园“何园”、四大名园之一的个园等等。扬州还有很多特色美食,像大家所熟悉的扬州炒饭、大煮干丝、富春包子等等,这些足可以让您在扬州期间大饱口福!“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这是对扬州百姓生活的最生动概括,另外,扬州还有“三把刀”,分别是理发刀、修脚刀、菜刀,这不仅是指扬州的刀口好,而是还反映了扬州三大服务业的繁盛。也就是说,这三把刀背后还代表了三大服务业,分别是:理发刀代表的是理发美容业,修脚刀代表的是修脚沐浴业,厨刀代表的是餐饮服务业。“到扬州,吃得好,玩得好,还要享受剃头洗个澡”,这已经成为近三百年来到扬州享受生活的典型写照。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最美的侧面,扬州的古巷也可以算是扬州最美的侧面了,扬州人常说:“巷连巷,巷通巷,大巷里面套小巷。”东西南北,横竖曲折,在扬州十几平方公里的老城区里就有500多条巷子。而巷子的大小是不能用长短,而是要用深浅来衡量的。于是也就有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在繁华似锦的扬州历史上,巷子的深浅也是门户高低的象征,幽幽的巷子尽头必隐藏着庭院深深的富商名贾之家。

  我们今天参观的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它东至古运河,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街道路面全部是用长条石铺设的。它是扬州古城的cbd(中心城市商业圈),也是我们扬州名城文脉显著的体现。这条街不仅是古城扬州水陆交通的要冲,也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活动的中心。从街口唐宋东门遗址的挖掘考证来看,历代都以东关街为东西向的中轴线,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据扬州文史专家考证,唐代杜牧的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描述的就是这里。到了清代,中国四大行商之一的扬州盐商,更把东关街作为居住的首选之地。这里集中了大量盐商住宅以及园林别墅。到了清末民初,扬州近代工商业开始启蒙,东关街又成为众多商业老号的发祥地。东关街拥有比较完整的明清建筑群及“鱼骨状”街巷体系,保持和沿袭了明清时期的传统风貌特色。街内现有50多处名人故居、盐商大宅、寺庙园林、古树老井等重要历史遗存,这种“河、城、街”多元而充满活力的空间格局,体现了江南运河城市的独有风韵。

  好了,现在东关街已经到了,请各位带好自己的随身贵重物品,随我一同下车,感受一下老街给我们带来的时代气息吧!

  走进东关街,迎面扑来的就是古色古香的市井景象。继续往前走,您会发现东关街老号很多。在_年国家商务部认定首批“中华老号”,这一条街上就有两个老号入选,一个是创业于1817年的四美酱园生产的“三和四美酱菜”,另一个是开办于1830年的谢馥春香粉铺生产的“谢馥春化妆品”。

“三和牌”、“四美牌”系列酱菜是久负盛名的传统名特产品,具有鲜、甜、脆、嫩四大特色, 名扬四海,畅销国内外。“三合四美” 酱菜的主要品种有乳黄瓜、宝塔菜、萝卜头、嫩生姜、甜酱瓜、香心菜、什锦菜、宫廷龙须等数十个规格品种。这一系列的酱菜都是选用皮色嫩绿、肉厚皮薄、脆嫩籽少、瓜形苗条、粗细均匀的扬州线瓜精心腌制复酱而成。成品滋味鲜美、具有乳黄瓜特有香气,曾获酱菜最高奖--国家银质奖,是扬州酱菜中的突出佳品。如果大家喜欢吃的话,也可以在东关街上买些回去和着早饭吃。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谢馥春”化妆品店。“谢馥春”化妆品19_年与“茅台酒”一道荣获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大奖,最近被评为“全国300家重点保护品牌”。“谢馥春”也是我国现存最老的化妆品企业。美女离不开梳妆打扮,要梳妆打扮当然就离不开化妆品,“谢馥春”的传统产品鸭蛋粉、冰麝油及香件,被称为谢馥春“三绝”。人们常说:“苏州胭脂扬州粉”,谢馥春的香粉原料是用天然珍珠粉与邵伯糊粉坊专门为其加工的石粉、米粉、豆粉,再加上鸡蛋清,按一定的比例调和而成,并结合时令,选用白兰、茉莉、珠兰、玫瑰等鲜花,再加以适量冰片、麝香,采用“鲜花熏染、冰麝定香”之工艺,精致而成既有花香又有保健作用的各种香粉。冰麝油所用药材有大黄、甘松、白芷、良姜、广木香、月桂皮、洋冰、侧柏叶、松香、麝香等20余种,具有润泽、乌发、去垢、止痒、解毒、消炎等功能。不仅能在日晒受暑的情况下可不生疮疖,又能治中耳炎、烫伤等症,所以大受欢迎,年销量达10万多斤。

  除了扬州的特色商品外,东关街的民居也非常值得一看。这里的民居多半是普通老百姓的住所,他们的生活节奏自然地流露出扬州古城的历史气息。缓缓步行于老街,时有路人匆匆,或步行,或脚踏车。倘若有兴,您可以随便走进哪条小巷,来看看扬州人真实的衣食住,听听他们在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扬州的居民是朴实而好客的,他们往往会主动与游客们打打招呼,甚至会为热心地为您向导。

  好了,现在大家都对东关街有所了解了吧,接下来给大家一个小时的时间真正感受一下东关街给我们带来的时代气息吧!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很感谢大家的配合,在游览的过程中有什么不足之处,希望大家能见谅,我们也会在今后的日子里不断改善,真诚地欢迎大家再次光临我们美丽的扬州。

扬州导游词整理12

  扬州是人文荟萃之地 ,历代政治家、文学家、画家、艺术家云集,在扬州留下了无数典籍诗文、书画、音乐歌舞,也留下了许多优美的传说故事。故游览瘦西湖,在欣赏美景秀色时,也可以说在读一本内容丰富的史书,充实人们的知识,使人们得到心灵的升华。

  瘦西湖园林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四八节,风晨月夕,使瘦西湖幻化出无穷奇趣。瘦西湖的景 点经多年修建,变得格外妩媚多姿。 尤其待到江南的春色降临,烟花三月下扬州,漫步于瘦西湖畔,但见几步一柳,好似绿雾般的柔媚动人,加之山茶、石榴、杜鹃、碧桃等妩媚的花树陪伴,更觉舒卷飘逸,窈窕多姿,万般的诗情画意尽现其中。

“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

  瘦西湖其实是扬州城外一条较宽的河道,原名保扬湖。面积480多亩,长千米。原是唐罗城、宋大城的护城河遗迹,南起北城河,北抵蜀冈脚下,明清时期,许多富甲天下的盐业巨子纷纷在沿河两岸,不惜重金聘请造园名家擘画经营,构筑水上园林。乾隆极盛时期沿湖有二十四景: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览胜、冶春诗社、长堤春柳、荷浦薰风、碧玉交流、四桥烟雨、春台明月、白塔晴云、三过流淙、蜀岗晚照、万松叠翠、花屿双泉、双峰云栈、山亭野眺、临水红霞、绿稻香来、竹市小楼、平岗艳雪、绿杨城廓、香海慈云、梅岭春生、水云胜概,誉为“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均六次南巡来此,对这里的景色赞赏有加。

扬州导游词整理13

  开元寺位于正定常胜街西侧,原名净观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隋开皇十年(591)改名解慧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奉沼改今名。至清后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废毁,殿堂塌落,仅存钟楼和须弥塔。

  钟楼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阁式建筑,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建筑面积135平方米。单檐歇山顶,上布青瓦,通高14米。其大木结构、柱网、斗拱都展示了唐代建筑艺术风格。甚至上层木构件还有相当部分保持了唐代原貌。这是我省现存年代最早的一座木结构钟楼,也是北方时代较早的一座。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落架重修。钟楼上挂铜钟一口,高2.9米,口径1.56米,厚15厘米,造型古朴,为唐代遗物。

  须弥塔,俗称砖塔、方塔,坐落于钟楼西侧。塔身建在高约1.5米的正方形砖砌台基上,塔平面为正方形,密檐九级,举高39.5米,塔身第一层较高,下部砌石陡板一周,各面两端均浮雕一尊雄劲有力的力士像。石腰线以上全部由青砖砌筑。正面辟石券门,门框刻以花瓶、花卉图案,门循浮雕二龙戏珠。门楣上端镶嵌长方形石匾,上面镌刻“须弥峭立”四个楷书大宇。每层砖砌迭涩檐,四角悬挂风锋。塔身宽度自第二层开始收缩,外观清秀挺拔,简朴大方,颇似西安唐代小雁塔,是叠涩出檐塔的典型作品。

  刹座、仰莲、覆钵均系砖砌,四周置铜境,光亮夺目。其上,系金属质刹杆、宝殊。宝珠多达四枚,显得格外挺拔关于须弥塔建造时代,地方志记载不详,未足凭信。根据现存实物并结合历史记载推断,此塔可能始建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唐乾宁五年(公元898年)重建。后虽经历代维修但依然保持唐代建筑特点。

扬州导游词整理14

  各位朋友:

  大家好!

  首先欢迎各位来到扬州参观游览。我是本次行程的导游员XX,坐在我身边的这位呢,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在未来的两天里,将由我和王师傅一起为大家服务。希望各位可以把安心交给王师傅,把放心交给XX,我们会一起努力把开心还给您。 在此,预祝各位可以在扬州玩的开心,吃的顺心,行的放心,住的舒心,在我们扬州旅游集团全体员工的一片热心中开开心心,事事顺心。

扬州导游词整理15

  扬州市简称扬,又名芜城,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中下游北岸的江淮冲积平原上。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辖广陵、邗江、郊区3个区,仪征、江都、高邮、宝应4个县市。全市总面积6678平方千米,总人口约447万。

  扬州至今已有2480多年历史,从古以来就是我国有名的经济州郡,唐代曾是我国四大国际贸易港之一。扬州目前建有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科技园区、滨江工业开发区,以此来吸引外资,发展本地经济,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其工业发展极为迅速,主要有造船、汽车修配、化学、电子、纺织、食品、服装等。手工艺和工艺美术品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尤其是扬州剪纸、刺绣、灯彩、绒花等,最为出名。

  该地区是江苏北部的门户,是全国南北交通的要道。这里不光是我国东南部粮食和食盐的重要转运点,还是纺织品、铜器、玉器、药材等物资的集散地。其航运以长江为枢纽,京杭运河及各主要河渠都具有通航能力,公路线也四通八达,同时,还在进行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此来改善环境,以进一步发展经济。扬州市历史悠久,风光旖旎,景色秀美,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市西北郊蜀冈瘦西湖风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还有大明寺、平山堂、鉴真纪念堂、欧阳修祠堂、何园、个园、史公祠、马可-波罗纪念馆等100多处文物保护景点。

  扬州的土特产品有:玉器、漆器、绒绢、纸花、贝雕、春卷、酱菜等。

扬州导游词整理16

  各位领导大家好,我先自我介绍一下,鄙人姓X,名X,很荣幸为各位领导讲解。佛曰:前生500次的回眸才迎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古人云: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我和大家没有上百年的缘分,但是几十年还是有的,古人同船渡,我们今天同车行。

  各位领导都知道前任总书记江泽民是我们扬州人,他提出了重要的三个代表思想,今天我们在旅游的同时也学习一下三个代表,首先我代表扬州全市人民欢迎各位领导,然后我代表我们XX旅行社欢迎各位领导,最后我仅代表我本人欢迎各位领导。扬州的冬天有些寒冷,希望大家带着满腔热情来游览我们美丽的扬州。

扬州导游词整理17

“有福读书堂”位于测海楼底层,取有福方读书之意。吴氏后代多受书益,吴征铸,著名剧作家;吴征鉴,著名的医学生物学家;吴征铠,中科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吴征镒,中科院院士,著名植物分类学家。一门中出了这么多杰出人才,这在全国也少见。

  厢廊西,中有门通火巷,火巷阔二米。据古建筑专家赵立昌先生介绍:墙面檐口下为条砖勾缝角砌,檐口上为“一斗一卧”勾缝空斗墙,墙面间隔排列铁制巴局,为扬派风格。火巷尽头是花园,今已毁。

  火巷西现存两进房屋,均为一排七间(实为明五暗七),庭院四面皆置卷棚回廊,到处可见精美木雕、石雕。特别是四面转角伸展大弧形弯曲悬挑角梁,及其垂吊精巧木雕大花篮,据介绍,其构造在建筑学上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扬州导游词整理18

  中国古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人工河流,与万里长城一同被誉为中国古代的两大工程奇迹,而它的发端就在我们扬州,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乃是它的滥觞。 而今,古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沿河城市纷纷“争抢”这张历史“名片”;国家也拟将古运河作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扬州是唯一与古运河同生共长的城市,扬州古运河无疑将更令世人瞩目。今年“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的主会场已确定“搭台”古运河畔,唱响“运河大戏”。

  今天,值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纂的《扬州古运河》一书首发之际,本报与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联手开设“扬州古运河寻访录”一栏,拨开尘封的历史,探寻古运河的“前世今生”,彰显旷古独特的运河文明。

扬州导游词整理19

  1、长堤春柳

“长堤春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入迷。”春天踏访长堤春柳是最有意趣的。沿湖滨漫步,看三步一桃,五步一柳。融融的春风中,桃花缤纷艳丽,柳丝婀娜起舞。长堤犹如挂满彩色珠帘的画廊。难怪当年的李白也要“烟花三月下扬州”。

  2、徐园

  长堤的尽头便瘦西湖中第一个“园中之园是--徐园”了。它是辛亥革命时期军阀徐宝山的祠堂。园中听鹂馆取名自“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意。馆内的楠木罩隔,是扬州现存罩隔中的精品。听鹂馆门前的这两大口铁镬,是 1500 多年前冶炼的的镇水神器,据专家考证,这两口大铁镬是古人用来盛水消防用的,但是现在呢,扬州市民更愿意把它当作是扬州蛋炒饭的象征。这两口大家伙每口有3吨重,从这两个大家伙可以看出当年扬州冶炼业的发达以及扬州经济是多么的发达。 徐园中有一馆、一榭、一亭,外有曲水,内有池塘,花木竹石,恰到好处,充分体现了江南园林的精巧雅致。

  3、四桥烟雨

  穿过徐园,站到小虹桥上,人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西侧,是瘦西湖最开阔的景区,再回过头看徐园,就知道它只是一道序幕,从现在开始,瘦西湖景区将渐渐拉开,进如高潮了。

  东面的一座楼,叫做“四桥烟雨”。每当“山色空蒙雨亦奇”之际,这里领略的景致是“四桥飞跨烟雾里”。站在这座楼上,大家可以看到四座色彩和造型各有不同的春波桥、大虹桥、长春桥、莲花桥。烟雨朦胧中,四座桥有远有近,有浓有淡,有高有低。当年乾隆皇帝十分喜爱这里的景色,多次吟诗作赋,并亲笔御赠“趣园”。

  4、小金山

  穿过徐园,我们便来到了小金山。可能有人会问:“杭州有西湖,扬州有瘦西湖,镇江有金山,扬州有小金山。一个是‘瘦',一个是‘小'。为什么扬州人会这么谦虚呢?“让我们先来看看扬州国画院的老院长李亚如撰写的一副对联:“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李院长幽默地调侃说:湖瘦是苗条,山小是精巧,也点出了扬州园林善于借鉴却不落俗套的妙处。

  小金山是瘦西湖中最大的岛屿,也是湖上建筑最密集的地方。风亭、吹台、琴室、木樨书屋、棋室、月观,全都集中在这里。关于“小金山”的名字,还有着一段来历:说是有一回扬州和镇江的两个和尚闲聊,镇江和尚说:“青山也厌扬州俗,多少峰峦不过江。”扬州的当然不同意这种说法,于是两人就下棋打赌。结果扬州的和尚棋高一着,此景定名“小金山”,并在庭中挂了这样一副对联:“弹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带去;如拳不大,金山也肯过江来。”只用了一个“小”字,就把镇江的“金山”引渡过来了。

  这块奇异的石头是宋代花石纲的遗物。古代运输用船编号记数,十船为一纲。用船运送花和石头,就被称为“花石纲”。当年的北宋皇帝宋徽宗很喜欢奇花异石,在他六十大寿之际,决定在京城开封府建造一座万寿山。这块来自广西的钟乳石,就是在运输过程中恰好碰上方腊的农民起义而遗落在扬州的。这也是目前扬州最大的一块钟乳石。钟乳石是溶洞中的碳酸钙沉积而成,它的造型十分优美,看,这不正是一座船型的盆景吗?--钟乳石

  让我们再沿着蜿蜒的山路拾级而上,便能登上小金山的风亭。风亭是瘦西湖景区的制高点,它就是 朱自清 先生所说的“瘦西湖看水最好,看月也颇得宜”的地方。风亭上有一楹联“风月无边,到此胸怀何以;亭台依旧,羡他烟水全收”。风亭这个名称就取自于上下联

  第一个字而得名的。所谓“山不在高,贵在层次。水不在宽,妙在曲折。”这就是瘦西湖和小金山的妙处。--风亭

扬州导游词整理20

  千古名邑扬州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端,江苏省中部,东近黄海,与南通、盐城市交界;西通南京,与-、天长县接壤;南临长江,与镇江、无锡市隔江相望;北接淮水,与淮阴市毗邻;中有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历来是水陆交通枢纽,南北漕运的咽喉,苏北的重要门户。 扬州是-总-的家乡,是一座具有2480多年历史的古城, 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扬州市西郊,六朝以来即为风景胜地,原名炮山河,一名保障河,清乾隆时,因绕着长春岭之北,又名长春湖。清诗人汪沆有诗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之名遂著。

  在离瘦西湖不远的蜀岗山,山上寺院遍布,有“江南第一灵山”之称。

  扬州的其他著名景点有“城市山林”美誉的何园,四季假山著称的个园。明代的文昌阁“辉耀街衢”。扬州还有举世闻名的大运河,横跨于瘦西湖上的大虹桥,隋炀帝、康熙、乾隆等皇帝留下的行宫遗址等,扬州的美景数不胜数,实是江南的瑰宝。

扬州导游词整理21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是扬州何园的“小翰林”,今天,我带大家参观何园!!

  我们现在将要参观的这座园林,位于扬州古运河畔的徐凝门街77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建造于1883年,也就是清光绪九年,是扬州大型私家园林中最后问世的一件压轴之作。因为建筑手法独特多样,艺术风格上南北兼容、中西合璧,成为扬州园林的经典代表,被誉为中国晚清第一名园。

  其实,何园最早不叫何园,而叫寄啸山庄,因为园主人姓何,人们都习惯叫它何园。何氏家族和中国近代史上几个赫赫有名的大家族关系十分密切:与北洋大臣李鸿章、光绪皇帝老师孙家鼐(nai)是同乡加儿女亲家,进退与共;与光绪皇帝另一位更有名气的老师翁同??(he)以及清廷重臣、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也有姻亲关系。何园主人何芷?s少年得志,官运亨通,暗地里也捎带着经营盐业,拥有巨额财富。何芷?s四十九岁那年,从湖北汉黄德道台任上辞官归隐扬州,投入巨资良材,打造了这座宅园一体、居游合一的大型私家园林。

  何园占地面积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建筑部分占全园面积的50%。这样的建筑密度,对于园林来说是太大了,但人们置身园中,不但没有拥挤感,反觉得处处收放有度,疏密有致,小中见大,层次分明。这种效果,靠的正是造园者在建筑布局上的匠心独运,平中造奇。

  何园整体区划上包含住宅、后花园和小花园几大部分,是私家园林的完整形态,它的各个部分既独立成章,又环环相扣、互相渗透,组成一个内外有别、居游两便、天人合一、中西合璧的人居空间,中国私家园林的审美需求和实用功能在这里达到了完美结合。

  长期以来,我国现、当代一批著名的古建园林专家都对何园备加推崇,称赞它独特的造园手法,是“江南园林中的孤例”。国内影视界也把何园当作拍摄取景的天然基地,《红楼梦》、《青青河边草》、《还珠格格》续集、《上错花轿嫁对郎》、《苍天有泪》等近百部影视剧,都在这里摄取了大量亭园风光的美妙镜头。

  通过以上简介,相信大家对何园已经有了初步印象,下面,就让我们一道来细细品赏这座中国名园的江南孤例。

  历史上何园的正门是开在花园巷的南门,现在作为主要入口的东门,是园林对外开放时兴建的。进门后首先参观的是何家后花园的东园部分。迎面月洞门上镌刻的“寄啸山庄”门额,是当年园主人亲自题写的园名。“寄啸”两个字,分别取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句子:“依南窗以寄敖,登东皋以舒啸。”表达的是诗人寄情山水田园、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的志节情怀。何园主人与陶渊明有着辞官归隐的相似经历,寓意不言自明。

  扬州无山,但园林中不可无山,所以扬州园林中常常采用平地叠石的手段来造山,“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的说法就是这样来的。东园最壮丽的景观,是右边一座长达60多米的贴壁山,它就象嵌在墙上一样,沿着墙面走向一路攀缘,状若游龙腾蛟,搅动万千气象,把原本封闭压抑的高墙深院,变成了一座抱拥天地自然山川的“城市山林”。东园贴壁山是江南园林中享有盛名的登楼贴壁山,也叫扬派贴壁山。贴壁山的山腰里,藏着一条高低盘旋、曲折迂回的石阶小路,一直通往翰林公子读书楼。通过它,我们可以真切领悟扬州叠石艺术的精髓。

  转过玲珑剔透的石屏风,首先敞开山门迎客的是牡丹厅。它的特色和名称,来自东墙歇山顶尖上的一幅砖雕山花。山花题材取自传统的《凤吹牡丹》,乍看上去好像没有新意。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在创意、布局、章法、刀法各方面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整幅作品大拙中见大巧,细密中藏神奇,是一件精品。

  牡丹厅周围有牡丹池。牡丹是何园园花,园子里见缝插针广植牡丹、芍药,品种繁多,每年日至日,是一年一度的“扬州'烟花三月'旅游节”,何园“游名园,赏名花”主题游园活动也缤纷开幕,届时一片姹红嫣紫摇曳春光,把何园妆扮成了一个雍容华贵五彩世界。

  牡丹厅北的一座厅堂,在构造装饰上比牡丹厅更精致、更华丽,它就是东园建筑群中最具创意的构撰--桴海轩,也叫船厅。因为厅的造型像一艘船,厅周围的地上用鹅卵石、瓦片铺成波光粼粼的水面,厅正前方一条方石板甬道像是登船的跳板,厅檐下低低的台阶好比船上的甲板,厅两旁廊柱上悬挂着“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的楹联,厅西侧廊壁间镶嵌着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苏东坡手书《海市帖》刻石……每一个细节都和船有关,和水有关,造园艺术中的旱园水做法,在这里被运用得炉火纯青。

  不过最有意思还不是船厅的建筑,而是藏在建筑景观背后的故事。这座名为桴海轩的船厅,就是主人身世的象征,它与园主一生的命运和追求之间,有着某种神秘的关联。

  何家祖籍安徽望江,是个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地方,这里的出生的何芷?s从小就和船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名叫“芷?s”,含义是一只盛着香草船;二十岁步入仕途,当的是盐官、粮官直到江汉关监督,始终在和形形色色的运输船只、船务打交道……身为江汉关监督,何芷?s在处理洋务的过程中经常被卷进华夷尖锐冲突的旋涡,多次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尊严而努力着。面对晚清政府的无能,他担心长此下去,自己的爱国抱负不得施展,连身家性命也难以保全。再三权衡利弊,他选择了急流勇退,把自己的人生之舟停泊到了绿杨城郭的古运河边上。

  船厅为什么又叫桴海轩呢?两千多年前,孔子乘坐着牛车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主张时说过:“道不行,吾将乘桴桴于海。”意思是说,如果人们都不接受我的主张,我就乘船到海外去。这船厅不正是何芷?s心目中的“桴海轩”么?

  让人不能不感叹的是,十八年后,已经七十多岁高龄的园主人又作出了一个和当出辞官归隐同样惊人决断:抛弃何园,起锚扬帆,载着全家驰向十里洋场的上海去弄潮。何芷?s这只神奇的小船开走了,一去不复返。却把他的化身桴海轩留守在故家的宅园。向后人讲述着主人的心情和主人的故事。

  船厅后面的西北角上这座不起眼的小楼,曾经是何园最风光的建筑。当年何家大公子何声灏在这里三更灯火五更鸡发愤攻读,从江南乡试中脱颖而出之后,又一举闯过会试、殿试、朝考大关,步祖父何俊的.后尘,被皇帝钦点翰林,成就了一门祖孙两翰林的巨大荣耀。也给何园留下了一座“翰林公子读书楼”。读书楼里简朴清寒的陈设、威严肃穆的家训和工工整整的试卷、热烈醒目的捷报陈列在一起,相映成趣,对人们讲解着“学而优则仕”的古老真理。读书楼东接贴壁山的嵯峨登道,南临“桴海轩”的万倾涛波,不知是有心设计,还是无意巧合,它的环境景观正是一幅著名的古代治学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翰林公子读书楼是何园文脉的象征。何氏家族从何芷?s父亲这辈起通过科举作了大官,也留下了厚学重教、诗礼传家的门风。先后出现了祖孙翰林、兄弟博士、父女画家、姐弟院士……他们的故事,分别陈列在玉绣楼何氏家族史料陈列馆里。

扬州导游词整理22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南临扬州著名古巷东关街,北对着扬州内河风光带盐阜东路,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两淮盐总黄至筠的家宅。为扬州明清私家园林的经典代表。199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穿过一片建筑群,迎面看到一幢磨砖门楼,这就是何园大门,进入大门,就来到何园的后花园,整个后花园可分为东、西两部分。现在我们所站的位置就是东花园的过院,穿过“寄啸山庄”圆洞门就来到东园部分。东部以厅堂为中心构成一组院落,前面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有两座厅,南面嵌有“凤穿牡丹”砖雕的厅,我们称其为“牡丹厅”。这幅砖雕是扬州晚清时期一件不可多得的砖雕工艺品,正中还刻有牡丹、凤凰等图案,四周牡丹枝叶的形状有正有反,花纹有疏有密,刀工明快,线条流畅,整幅画面造型丰满,主题突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在东部所有建筑群中,最精致的要数北面的船厅了,厅似船形,台阶前以鹅卵石、瓦片铺地,花纹作水波状,给人以水居的意境,北面铺设丹凤朝阳,象征着吉祥、长寿。在船厅正厅两旁柱上有对滥联:“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游客们,当您

扬州导游词整理23

  扬州这几年的变化是举目共睹的,来扬州旅游的客人都夸扬州的变化日新月异,说扬州已从昔日的小家碧玉长成今日的大家之秀,变得更加成熟、端庄、秀丽、典雅,更加宜居。

  有人说:”第一眼的扬州,让你惊叹生态环境好,是一个生态城;第二眼的扬州,又让人感到浓浓的书卷气,越读越有味道,像个文化城。“这句话精妙地诠释了如今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如今给人的感觉。

  每到一处,你都会真切的体会到扬州这座古城的巨大变化。走在城区,放眼望去,以前的臭水沟变成了清水河,两旁的绿化带成了人们散步的好去处,以前的旧房子改造成环境幽雅的小区,一条条马路变得更加宽阔,一排排楼房更加整齐,一景观绿化带更加漂亮;夜晚的五颜六色的灯光,将扬州城区装扮得更加美丽,人们多姿多彩的夜生活,更增添了城市的魅力。

  走在水上,古运河风光带两岸你看到的已不再是那零乱、低矮、破旧的小屋与浑浊的河水,换之是整齐的驳岸、成片的绿化,现在的两岸是一片桃红柳绿,那昔日浑浊的河水,已是清波荡漾,滔滔的河水似乎告诉我们:现在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泛舟水上,边赏两岸美景,边尝着扬州小吃,边听扬州小调,又怎不令人陶醉!

  走在园中,万花园的二期工程令我们赞叹不已,芳草如茵、百花盛开,仿佛是一个人间仙境,呈现出一幅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景象,宛如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飘落人间,置身画中,让人流连忘返。如今扬州人假日游玩的去处越来越多了,生活在这样一个城市,你会觉得是一种幸福。

  我觉得,想看扬州这几年的变化,看交通变化,你最好去看润扬大桥,看火车站,看川流不息的交通路况;看城市面貌变化,你可以看双东老城区,看古运河风光带,游一下扬州主要景点,通过这一切你会更深刻感受到扬州的巨大变化。

  可以说,如今的扬州在与时俱进,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有更多的挑战机遇,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与家乡共成长,让扬州变得更美好。

扬州导游词整理24

“The west lake, thirty six”, but the west lake of yangzhou, the formation of the lake, with its delicate and pretty beautiful charm of a fitting “thin” words.

  West lake scenic area is shu he - the core and essence of west lake national key scenic spot. A song of water just like brocade belt, such as gone with the wind, such as breeze, when closed, when compared with hangzhou west lake, another thin verv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the west coast is established in succession. When the qing dynasty, because the two emperors kangxi and qianlong six degrees of “southern”, formed a “two dike flower LiuQuan depends on water, gazebo all the way until the mountain”. The qiantang river in the qing dynasty poet wang kang hang to yangzhou west lake with the hangzhou west lake, wrote: “chueiyang constantly meet the residual weeds, wild goose tooth hongqiao yanyan drawing. Also pin a pot of gold, reason should be called west lake.” West lake, hence the name and approval by people, was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West lake scenic area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lake landscape in our country, the classical garden group combines south show north male, combination is clever, are due to borrow, constitutes the common space, a west lake as the scene outside view, garden art realm, the garden are twenty scene in the history of famous throughout the world. Graceful zigzag a lake water, the list with volume Shi Dongtian, west park water, hongqiao evoque, causeway spring willow, pu misty rain, a warm southerly breeze, four bridge MeiLing spring depth, water clouds - almost, cloud, spring the bright moon, three white pagoda shine leave a trace, shu gang WanZhao, Wan Song jade green, flower island double spring the wins, pearl inlaid burging mixed on the jade belt, formed a picture of a thorn natural stereoscopic landscape picture scroll, and small jinshan 24 bridge scenic spot, the five pavilion bridge, is this picture of the pen.

  The beauty of the west lake scenery, very early for people to yearn for. Qing liu observatory said: “to shop at lake mountain - hangzhou, suzhou, yangzhou garden house wins”. Another qing Shen Fu in of SCFL (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shout: “odd illusions, natural ornament, namely LangYuan jade pool, a fabulously rich residence, we trust this though. The beauty in the garden house one of more than ten, contact to mountain, imposing manner consistent.” In the history of li bai, tu mu, ouyang xiu, liu yuxi, bai juyi, su shi, Wang Yuyang, pu songling, direction, wu ching-tzu, yu dafu, zhu zi-qing cultural celebrities such as leave or deep or shallow footprints in this area and a large number of popular discourse. “March fireworks yangzhou”, “garden is more curtilage, horses and chariots, less than ship”, “twenty-four bridge moon night, jade where people teach flute”, “bead curtain volume spring breeze”, “green eroilor guo is yangzhou” countless words such as lovers, eternal, added dazzling part for west lake.

  West lake scenic area is due to its long history, rich cultural landscape, beautiful natural charm of elegance, already become the 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and foreign guests is a famous tourist attraction. West lake scenic area is the first important external window of China excellent tourist city of yangzhou, with national key scenic area, the national “AAAA level tourist area, the national civilized scenery tourist area demonstration site. In recent years, the west lake scenic area to develop the construction of scenic areas, attractions, has amounted to hectares, food, travel, tour, shopping, entertainment, tourism increasingly perfect supporting facilities, with the ISO9001 international quality system certifica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century and to inject new connot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m market.

  Ten mile lake, clear pale green garden, garden pond, sweeping dicui, pavilions, strewn at random have send. Humanities landscape, unique charm. West lake is eight visitors with open arms, warmly welcome the distinguished guests gaopeng. Five pavilion bridge The lake is unique among the national garden, five pavilion bridge is a sign of west lake, there is a place for in garden in the country. Its biggest characteristic is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masculine, feminine and southern north male organic harmony. The bridge was built in the lotus pangde, qing qianlong is twenty-two years (1757) tour salt empire built by emperor youzhu of northern qi, because was built in the lotus pangde, or because is shaped like a blooming lotus flower, so it is also called the lotus bridge.

  To this, it is said that emperor qianlong southern lamented it is like spring QiongDao Yin scene, it points out the view of the bridge is draw lessons from Beijing in the north sea. Indeed, the bridge is affected by the north sea the five dragon pavilions, deep five pavilions built by the water, the five dragon pavilions longtzer, China and Japan faced on the bottom round, symbol looks; West for chung red, emerald green, chung is square double-hipped roof, floating cui is square single eaves; East is auspicious, zi xiang, chengcheng auspicious is square double-hipped roof. Five pavilions are green glazed tile roof, pavilion and pavilion Shi Liang connected between the two, tactfully if flying, another longtzer, zi xiang, floating cui three kiosks have single-arch stone bridge into the rock bank, draw bead column building, shining ripples. Yangzhou five pavilion bridge without the north sea open water, of course, can't put the five dragon pavilions. But clever craftsman don't make up, combine the pavilions, Bridges, form the pavilion bridge, for the five pavilions of cluster on a bridge, pavilion and pavilion with a short corridor, between form complete roof.

  Bridge pavilion, poured male, both how to configure the harmonious? The key here is how to put the bridge construction so dainty, with bridge pavilion ratio, appropriate configuration harmony. ZaoQiaoZhe rolled the arch bridge built form, made up of three different roll contact hole, span a total of 15, center span is the largest, span of meters, a large semicircle, direct injection, next to a dozen span arrangement on bridge based on three sides, can connect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also a small semicircular, bridge hole for the fan, can pass. Positive, along with reflections, five hole formation, sizes and shapes their forms, thus on the bridge foundation of massiness, arranged the ethereal arch volume, placed in the straight line of the seam Angle curve little tunnel, and the bridge pavilion configuration naturally harmonious. No wonder the posterity to bridge foundation than into northern mighty men of valor, and compares the bridge pavilion south beautiful girl, this is combination of force and beauty, the harmony of zhuang and show.

  The white

  Yangzhou still circulating ”night made white pagoda“ story. The story of the qing dynasty grand view ”unofficial history. One day, emperor qianlong tour in the west lake, ship to five pavilion bridge, suddenly to yangzhou accompanying officials said: “here is much like a city in the north sea QiongDao spring Yin ah, but a poor white tower”. Early the next morning, the emperor xuan open a look, and see five pavilion bridge beside a white pagoda standing, thought it was from the sky, the eunuch hurriedly knelt beside play a way: “upstream of the west lake is a salt merchants who, to make up for the regret, rushed into the” overnight.

, is said to be one of the eight salt merchants, qianlong about the stories with describe, please graphed, and then the voice of night package with salt as the foundation, to push into the surface of the paper. Hyperopia, although only can close to climb, but the qianlong regrets ground say: “humanitarian yangzhou salt merchants rich of guilin, really liked”.

扬州导游词整理25

  扬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2014年是建城2500年,古代有时作杨州(按:汉碑中杨字皆从“木”,从“手”系后人所改,王念孙有详细考证),相当于现在的“省”。扬州的名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这是古人心目中的一个广泛的地理概念,包括了今淮水以南、黄海、长江广大地域内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据唐代杜佑《通典》所载,在古扬州地域内,唐代设有三十九个郡府,一百九十六个县。这个扬州虽然包容了今天的扬州地方,但和今天的扬州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今天的扬州地区,春秋时称“邗”(邗国为周代的方国之一,后被吴所灭),秦、汉时称“广陵”、“江都”等,东晋、南朝置“南兖州”,周时称“吴州”。汉武帝时,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扬州刺史部,东汉时治所在历阳(今安徽和县),末年治所迁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三国时魏、吴各置扬州,魏的治所在寿春,吴的治所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市)。西晋灭吴后,治所仍在建邺(曾改名建业,后又改名建康,今南京)。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今南京)。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江北,从此广陵才享有扬州的专名。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分全国为10道,扬州属淮南道。玄宗天宝元年(742),改扬州为广陵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广陵郡复改扬州。

  唐末,江淮大乱。昭宗天复二年(902),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在扬州受封吴王。天祜十六年(919),杨渭(隆演,杨行密次子)正式建吴国,以江都为国都,改扬州为江都府,改元武义。吴天祚三年(937),南唐灭吴,以金陵(今南京市)为国都,以扬州为东都。南唐保大十五年(957),后周改江都府仍为扬州。

  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分全国为士、道,扬熙州属淮南道。太宗至道三年(997),又分全国为15路,扬州属淮南路。神宗宁五年(1072),分淮南路为东、西

  两路,扬州属淮南东路。高宗建炎三年(1129)高宗南渡后,江都县析出广陵县,扬州增领广陵、泰兴2县。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设置扬州大都督府。次年,改大都督府为扬州路总管府,领高邮府和真州、滁州、通州、泰州、崇明(今上海市崇明县)5州,并直领江都、泰兴2县。

  元惠宗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军占领扬州,改扬州路为淮南翼元帅府,寻改淮海府,属江南行中书省。二十一年,淮海府改维扬府。二十六年,改称扬州府。扬州府领高邮州、通州、泰州3州及江都、泰兴、仪真、如皋、海门、宝应、兴化、六合、崇明9县。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罢除江南行中书省,设置京师(后改南京),扬州府属之。二十三年,分六合属应天府,崇明属苏州府,扬州府领3州7县,并直辖江都、仪真、泰兴县,高邮州领宝应、兴化县,泰州领如皋县,通州领海门县。

  清顺治二年(1645),设立江南省,扬州府属之。雍正年间,江都县析为江都、甘泉两县。乾隆二十五年(1760),江南省正式分为江苏、安徽二省,扬州府属江苏省。咸丰三年(1853)四月,太平军攻占扬州,曾改扬州府为扬州郡,改甘泉县为甘泉天县,历时8个多月。清末,扬州府领高邮州、泰州和江都、甘泉、天长、仪征、兴化、宝应、东台县,俗称“扬八属”。

  宣统三年九月十七日(1911年11月7日),扬州光复。二十日,扬州军政分府宣布成立,隶属镇江都督管辖。民国元年(1912)1月,废扬州府,并甘泉入江都县,原扬州府所属各县直隶江苏省。民国3年6月,江苏省分为5道,江都县属淮扬道。

  民国38年(1949)1月25日,江都县城(扬州)解放。27日,设立扬州市,隶属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同年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改称苏北行政区扬州行政专区,专员公署驻扬州市。

  1950年1月,扬州专区与划出如皋、海安给南通专区,划出东台、台北(今大丰)给盐城专区以后的泰州专区合并,滁州划出六合县给扬州,并划出江浦县给南京。最终扬州专区共辖扬州市、泰州市、兴化县、高邮县、宝应县、靖江县、泰兴县、江都县、泰县、仪征县、六合县2市9县。

  1956年3月,江都县析为江都、邗江2县。1960年4月,宝应县、高邮县析湖西地区为金湖县。1966年3月,仪征、六合、金湖3县划给新设立的六合地区。1971年,六合地区撤销,仪征、六合2县划回扬州地区。1975年,六合县划归南京市,扬州地区辖2市9县。

  1983年3月,江苏省改革地市体制,调整行政区划,扬州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原属扬州地区的泰州市和江都、邗江、泰县、高邮、靖江、宝应、泰兴、兴化、仪征9个县划归扬州市管辖。扬州市改由省管辖,设广陵区和郊区。1986年4月,仪征县撤县设市。1987年12月,兴化县撤县设市。1991年4月,高邮县撤县设市。 1992年9月,泰兴县撤县设市。1993年8月,靖江县撤县设市。1994年4月,江都县撤县设市。1994年7月,泰县撤县设立姜堰市。撤县设市中,行政区划均未改变。

  199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扬州市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县级泰州市,设立地级泰州市,原由扬州市代管的泰兴、姜堰、靖江、兴化4个县级市划归泰州市管辖。扬州市设广陵区、郊区(2002年更名维扬区),辖宝应县、邗江县,代管仪征、高邮、江都3个县级市。

  2000年12月,邗江县撤销县建制,改设扬州市邗江区。扬州市共辖广陵、邗江、维扬3个区和宝应1个县,代管仪征、高邮、江都3个县级市。

  2011年1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对扬州市部分行政区划实施调整。扬州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内容是:一是撤销县级江都市,设立扬州市江都区,以原江都市行政区域为江都区行政区域;二是将扬州市邗江区的泰安、头桥、沙头、李典、杭集5个镇并入扬州市广陵区;三是撤销扬州市维扬区,将原维扬区的行政区域与划出5个镇的邗江区合并。至此,扬州市共辖广陵、邗江、江都3个区和宝应1个县,代管仪征、高邮2个县级市。

扬州导游词整理26

  大明寺位于扬州西北郊的蜀冈之上。它既是一座佛叫庙宇,也是一方风景名胜,由大雄宝殿、平远楼、平山堂、御园、鉴真纪念堂、栖灵塔、天下第五泉等组成。

  大明寺殿内迎面坐着释迦牟尼等三尊大佛;背面为海岛,上有观音脚踏鳌头的立像。殿内东西两侧分列着十八罗汉,这里常年香烟缭绕,经声不断,每年元旦前夕,常有日本客人来此撞钟,以求幸福。

  栖灵塔

  西隋朝时,隋文帝杨坚笃信佛教,仁寿元年(601)他过生日,曾下诏在全国建立三十座供养佛舍利的塔,扬州栖灵塔,便是其中之一,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登临此塔,赞叹道:“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称赞宝塔气势磅礴。

  白居易、刘禹锡同游该塔,两人同龄,都是55岁的人了,但精神很好,兴致很高,在扬州玩了半个月,登栖灵塔是他们这次游览的高潮,白居易写诗道:“半月腾腾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共怜筋力尤堪任,上到栖灵第九层”。刘禹锡写诗道:“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忽然笑语半天上,无数游人举眼看”。

  他们是以登上栖灵塔为自豪的,现在该塔修复,塔身方形,总高度为70米,共9层。塔为仿唐式塔,东西南北每面四柱三间,一门二窗,平座腰檐,出檐深远,屋面平坡,腰鼓形柱,直棂形窗。塔雄踞蜀岗之上,气势雄伟,古朴典雅,远观似孤峰耸秀,矗入云霄;登临则眼界顿开,胸襟旷达。

  鉴真纪念堂

  扬州鉴真纪念堂是为纪念唐朝律学高僧鉴真而建。鉴真是当时淮南地区极有名望的佛教首领,他拜唐代律宗祖师道岸为师,受请东渡日本传法,于奈良东大寺设坛传戒,又创建唐招提寺,成为日本律宗初祖。鉴真是友好使者,他曾六次东渡,历时十年,虽双目失明而矢志不渝,在日十年不仅辛勤传法,而且把唐代绘画、书法、雕塑、医药、工艺、印刷、建筑等成就的文化带至日本,实际上是一僧团形式的文化代表团。他使魏晋以来中日两国人民互相友好的夙愿和以圆满的实现。1963年鉴真圆寂1200周年,中日双方商定,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我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和日本佛教首领大谷莹润分别代表两国鉴真纪念委员会,商定在此建造纪念堂,1973年动工,1974年竣工。

  纪念堂由我国著名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设计,他接受任务后专程赴日,参观奈良唐招提寺和日本其他一些古建筑,回国后,又对我唐代庙宇建造风格进行研究,精心设计这座纪念堂,体现了1963年中日两国商定的精神:不仅从意义上,而且建筑物本身也要成为中日友好的象征。纪念堂分为两组,一组为四松堂构成的清式四合院,南为纪念馆,北为门厅,由游廊周接,天井内有四棵古松,廊悬云板、木鱼,精舍巧建,清幽雅洁。另一组为仿唐式四合院,由纪念碑亭、纪念堂,再由超手游廊将两建筑周接,园内植佳兰芳卉,其中樱花为1980年鉴真大师像回故里探亲时,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森本孝顺长老所赠。这两组纪念堂一为清式,一为唐式,分之为二,但同处一条中轴线上,又合之为一。

  纪念碑是梁思成一夜之间设计而成的,他设计成功后,高兴地告诉陈从周教授,说是我国传统的纪念碑以竖碑为多,碑面光滑,天花饰边框,而鉴真纪念碑采用横式,周围边框突出,中间阴文镌字,正面为郭沫若题“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背面刻赵朴初在纪念堂奠基典礼上写的文章。这就打破传统格局,在传统基础上创新,有了时代感。底座的花饰采用莲花座作底,莲花座托碑,因莲花独具神圣,“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空外直,不枝不蔓,且莲的丝长(思长),象征佛教思想天下众生,所以莲花一直成为佛教的象征。莲花座之上有卷叶草为主题的纹样花饰,原来梁思成在快设计完毕时感到“唐”这个字不好体现,陈从周立刻提议用该草为纹饰,因其是唐朝特有的草,以象征鉴真生活的年代。正堂完全仿照日本招提寺主体建筑金堂样式,只是型制由七楹变为五楹,金堂是鉴真当年亲自设计,保持了中国盛唐的建筑风格,又揉和了日本当时建筑的特点,现在纪念堂又仿照金堂,其用意当然是体现中日文化互相交融的特点。

扬州导游词整理27

  各位游客,非常欢迎到瘦西湖参观游览。瘦西湖原名保障河,又名长春河。有文献可翔实稽考为《宋书》记载:“广陵旧有高楼,湛之更加修整起风亭、吹台、琴室、月观,果竹繁茂,’花药成行。”这是瘦西湖最早见于史书的记载。其规模最盛时期为清乾隆年间。由于康熙、乾隆两朝皇帝的屡次南巡,扬州盐商在沿河两岸争地构园,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境。湖上园林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最盛时期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桥为大虹桥,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是一座红栏木构桥梁,故名红桥。后在清代乾隆元年(1736年)改建为石桥,如卧虹于波,故改名为“虹桥”。康熙年间王渔洋任扬州司理,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其中一首“虹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最为出名。

“长堤垂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入迷。”现在我们正在漫步的这段长堤叫做长堤春柳,是清二十四景之一,是瘦西湖的春景。堤长一里多,东西两侧,三步一桃,五步一柳,相间成行。每当烟花三月之时,桃花盛开艳丽缤纷,柳丝婀娜起舞,似青烟绿雾,雨丝烟雾之中,漫步其间,确是游人销魂之处。这段长堤在园林艺术手法上,合理地运用了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在进入较大的景区前,以长堤作为过渡,渐渐拉开全园的“序幕”。

  现在我们走到长堤的尽头。首先看到的这座园叫做徐园。它是1915年于清桃花坞旧址改建的,为祠祀原驻扬州的第二军军长徐宝山而建。园门形如满月,门额上草书“徐园”二字是晚清著名书法家吉亮工题写的。园中听鹂馆过去是徐宝山的享堂,现为游人休息场所,取诗人杜甫:“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意。馆内楠木罩隔,精刻松竹梅图案,是扬州现存罩隔中的精品,体现了晚清扬州的木雕工艺。听鹂馆门口的两口铁镬,是扬州的出土文物,据《铁镬碑》记载是南北朝萧梁时代的镇水之物。每只铁镬重约3吨,由此可见当时扬州冶铁-业的发达。徐园虽名为祠堂,实质是一座非常精巧的湖上园林,其中“春草池塘吟榭”为客座,宜于客人小憩;“疏峰馆”为客厅,宜于宴请宾客;“冶春后社”为诗社,宜于吟咏诗句。

  绕过徐园,我们现在站在小虹桥上,大家顿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前面各位看到的就是瘦西湖比较开阔的景区,回过头来再看徐园,就知道它是整个瘦西湖的屏障,这就像看戏一样由序幕而进入高潮。

  现在请大家转过来往东看,前面这一景叫做“四桥烟雨”,也是清二十四景之一。每当“山色空潆雨亦奇”之际,领略的景致是“四桥飞跨烟雾里”。站在这座楼上大家可以看到南面有春波桥、大虹桥,北面有长春桥,西面有莲花桥。可贵的是四座桥的形状和色彩各不相同。这座楼通过对景手法把咫尺之内的不同桥景展现在游客面前,同时又将湖上风光衔接起来,时放时收,有分有合,使每一个景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韵。这里得到乾隆特别赏识,咏诗作赋多篇,御笔亲赠“趣园”。

  过了小虹桥,我们就到了小金山了。有人说:杭州有西湖,扬州有瘦西湖,镇江有金山,扬州有小金山。一个是“瘦”,一个是“小”,怎么扬州人这么谦虚,从等级上来说,似乎总是比别人差了一等呢?为此,我们扬州国画院的老院长李亚如撰写了这样一副对子:“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瘦为苗条,小得精巧。”扬州人的特点就是在摹仿他人的东西时能不落因袭,有自2独到之处。实际上“小金山”是湖心最大的岛屿,俗称小金山,实为二十四景之一的“梅岭春深”。现在的小金山是瘦西湖上建筑最紧密的地方,瘦西湖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建筑“风亭、吹台、琴室、月观”,现在全部都集中在这个岛上。小金山顶上的建筑风亭是瘦西湖的至高点。它就是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所说的“瘦西湖看水最好,看月也颇得宜的地方。”风亭上面有一幅楹联“风月无边,到此胸怀何似;亭台依旧,羡他烟水全收”。风亭这个名字就是取自于上下联第一个字而得名的。由此可见,站在小金山顶上所领略的景致是非常美的,“山不在高,贵在层次。水不在宽,曲折则妙。”这就是瘦西湖和小金山的妙处。

  梅岭春深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左右利用开挖莲花埂新河的土人工堆成的。据说当初推土成山时,犀堆屡塌,三年不成,督工也非常着急。一次睡梦中看见关帝带领士兵打梅花桩,即将木桩几个一组打入河心,然后堆土即可不塌。他猛然惊醒,立即按关帝所示去做,十天后果然堆成。为感谢关帝托梦,督工特在此建造了关帝庙。光绪年间重修时改关帝庙为湖心律寺。后来有人将湖心律寺的山门拆除,题名小金山。关于“小金山”这个名字,有这样一段传说。当年扬州和镇江的两个和尚闲聊时,镇江和尚赋诗说:“青水也厌扬州俗,多少峰峦不过江。”而扬州和尚不同意这种说法,于是两人就下棋打赌,结果扬州和尚棋高一着,让扬州盐商将此景改名为“小金山”,并在庭院中挂了这样一幅对联:“弹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带去;如拳不大,金山也肯过江来”。只用了一个“小”字,就把“金山”引渡过来,变“扬州俗”为“扬州雅”了。

  现在庭院中大家看到的这块石头是宋代花石纲的遗物。古代运输都是用船,编号计数十船为一纲,这是用船运送花和石头,所以称之为“花石纲”。北宋皇帝赵佶特别喜欢奇花异石,在他六十大寿之时,命人在京城开封建造万寿山,这块钟乳石是广西岩洞滴水形成的。在自南而北的运输过程中,由于方腊起义,被遗落扬州。

  转到小金山的东面,我们来到的这一组庭院,它由“桂花厅”“棋室”“月观”三组建筑组成。这个庭院的名字叫静观。“静观”二字是清代金石名家邓石如所题。游览中国的园林很有讲究,不能是一般的走马观花。总的说来,赏园讲究大园动观,比如大家可以边走边看,也可以坐船游览;而小园宜静观,最好坐下来静静观赏。现在各位来到的这个小园名字就叫做“静观”,我们一进门的地方是整个院子最大最开阔的地方,而前面的拐角处则最窄,它采用了时放时收的手法,似乎是无限深远。从名字上看园子不大,但是站在拐角的地方却还没看到它的尽头,这就令人产生悬念,转过去到底有多深多远呢?从而吸引游人想要走进去观赏。从造园艺术来说,这个小院造得最成功的当属是它的围墙。这座花墙随势弯环,很自然地被处理成一座折叠的屏风形状,像一把扇子一样渐渐拉开,使人产生无限深远的感觉。花墙上设置了不同几何图案的花窗,透过花窗可借到窗外不同的景致,给游人的感觉是园外有园,景外有景。同时小院还设置了四时不谢之花:春有牡丹、芍药;夏有结果的枇杷;秋天大家可以看到的都是一百年以上的桂花;冬天有腊梅和天竺。总的来说,如果人不多而能坐在庭院中细细观赏的话,就会有诗一般的联想。

  现在我们首先看到的这个厅叫做“木樨书屋”,因周围遍植桂花而得名。“木樨书屋”四字匾是由著名园林与古建专家陈从周教授所题。接下来大家看到的这个厅叫做棋室,是古人下棋的地方。这里大家可以看到的两只棋盘是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由苏州监造的。棋室早面最值得看的是两边陈设的一套清花瓷屏风,烧制于清代康熙年间,全国仅存此一套,所以非常珍贵。这一套瓷屏的主要特点有三个:一是画面图案非常清晰;二是立体感相当强;三是瓷的颜色烧出了深浅,使画面显得有层次有生气。

  转过来我们就到了瘦西湖最好的厅馆――月观了。扬州号称“中国的月亮城”,扬州的月色美,观月的地方也多,“月观”是其中之一。“月观”三楹坐西朝东,前面临着开阔的湖面,每当皓月东升,打开门凭栏而看,天上水中各有一月,双月交辉。不禁叫人感叹“今月古月,皓魄一轮,把酒问青天,好悟沧桑小劫;长桥短桥,画栏六曲,移舟泊烟渚,可堪风柳多情!”现在月观里面挂的这一幅对联是郑板桥撰写的“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我们都说月色如水,这里假水和真的湖水连成一片,于是瘦西湖也就不再瘦了,而“云起一天山”就是说小金山虽然微不足道,但天上的云倒映在水中就像一座座的山峰,很自然地和前面的湖水连成一片,就满天是山了。通过把实景虚化,小景变大,把有限的园林空间化为无限的意境。月观观月不仅景致好,它的陈设也可称得上是湖上园林之最。这里面陈苎的一套海梅家俱,工艺精致,式样古朴,真切地体现了乾隆年间扬州的木雕工艺,同时家俱上雕刻之内容也和观月有所联系。

  扬州的市树有两种,一种是柳树,因为杨州白古右“绿杨城郭是扬州”的美誉;第二种是银杏,因为它的树龄一般都比较长,能够体现扬州的历史,前面这棵大树请大家仔细看一下,到底是死树还是活树呢?这棵树是唐代的时候种在扬州古木兰寺的银杏树,到现在有一千多年,建国以后,下雨打雷把这棵树劈开,这一半小的死了,以后被放在这里作为木桩景观供游人观赏。后来有心之人在它的后面种了一棵凌霄,凌霄是藤本植物,必须要有所攀附才能生长,到夏天凌霄长出叶子,开出黄花,让人以为这棵树又活了,所以起名叫“枯木逢春”。

  提到木兰寺,在扬州有这样一个故事:唐代,扬州曾出过一个状元叫王播。王播自小父母双亡,他的父亲在世时和木兰寺院的主持和尚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这样他就寄住在寺院里。和尚吃饭之前都要敲钟,王播听到钟声就去吃饭,其他时间用来读书。后来住持和尚嫌王播坐吃寺院,就叫小和尚饭后再敲钟,每到王播听到钟声时别人已经吃完,只能常常饿肚子。王播非常生气,于是在墙上题了两句诗:“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阁黎饭后钟。”以后就离开了木兰寺,发愤读书,二十年以后出任“淮南节度使”。在他赴官上任路过木兰寺时,王播发现自己临走时题的两句诗还在,并且已被和尚用碧纱把它罩起来了。于是就感慨今昔,续题两句:“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这就是扬州的“饭后钟”的故事。后来宋代苏东坡路过扬州,听了这个故事也有一番感慨,他说王播读书读昏了头,殊知饭非钟,应当感激这位老和尚,要不然王播至今会像凌霄一样攀附在银杏树上不能成材。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厅叫绿荫馆。过去有“三分水,二分竹”之说,是盛夏避暑之地。“四面绿荫少红日,三更画船穿藕花”描绘了旧时的景色。漫台,传说是乾隆在此钓过鱼而得名的。相传乾隆坐船游览瘦西湖,看到水里有鱼跳出来,于是就有了钓鱼的兴致。扬州的盐商知道皇帝的心理以后,就选了吹台请乾隆垂钓,但又派了渔夫带着活的鱼潜至水下,通过荷叶的柄呼吸,每当皇帝落竿垂钓,活的鱼就被挂上钩去,所以乾隆在此很容易就钓起了很多的鱼,于是改名“钓鱼台”。两旁对联“浩歌向南渚,把钓待秋风”是启功题写的。中国以“钓鱼台”命名的景点非常多,比如北京有钓鱼台,但那是钓鱼台国宾馆,我们这个建筑是不能和它相比的;陕西宝鸡也有钓鱼台,但那是传说中姜太公钓鱼的地方,知名度比扬州钓鱼台大。但是请大家无论如何不要小看扬州的钓鱼台,因为它是中国名亭建筑的典范,是中华园林艺术“借景”达到顶峰的代表作品。请各位站在钓鱼台斜角60度的地方看一下,你可以通过正西面这个洞借下五亭桥,五亭桥横卧波光,洞成正圆形;南面这个洞借过来白塔,如破地竹笋冲天而出把洞拉长呈椭圆形,这一幅景致可称是绝妙图画。如果是上午九点钟至十一点,站在这里拍照,洞中借景,可称是外地人到扬州摄影最有代表性的景点。

  好了,整个小金山我们基本都看过了,这一带风景的特色在于水光山色,所有的建筑都突出了水之宽阔和山之深远。清人在《望江南百调》中这样吟道:“扬州好,画入小金山。亭榭高低风月胜,柳桃错杂水波环,此地即仙寰。”瘦西湖是扬州湖上园林的代表,所以最好的游览方式就是坐船游览,这样能使大家在游览的同时产生诗的.联想“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现在就请大家上船游览。行到这里,瘦西湖可以说已游览子一半了。为什么叫“瘦西湖”呢?刚才跟大家讲了瘦西湖原名保障湖,是蜀冈山水流向运河的排洪渠道。为迎接康熙,乾隆的六次南巡,盐商官僚在沿河两岸争地构园,十华里的河道两岸呈现出“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境。乾隆年间,钱塘诗人汪沆将“保障湖”与杭州西湖相比,作诗一首:“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得名到现在已经一百多年,在此期间许多来自国内外的文人雅士拿瘦西湖和杭州西湖相比作了这样的比喻: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是中国唐代的美女杨贵妃的话,那么瘦西湖就是汉代能够作“掌上舞”的赵飞燕。有人说:“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各个地方都有大大小小的西湖。那么你为什么不称它为“长西湖”、“细西湖”、“小西湖”,而独自称为“瘦”呢?当代草圣林散之这样回答:“漫说西湖天下瘦,环肥燕瘦更知名。”但是如果按照现代人的审美标准,以美人而论,大家可能喜欢的是比较苗条的,那自然是“环肥不如燕瘦”了。所以李鸿章的孙子李孔昕先生在参观了瘦西湖以后就有了这样的感慨:“西子范蠡今若在,不到杭州到扬州”。

  前面大家看到的这座桥是扬州的标志建筑五亭桥,又名莲花桥,因其形状从空间鸟瞰,像是一朵大而美丽的莲花浮在瘦西湖上而得名。这座桥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扬州巡盐御史高恒出资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北海大桥而建的,别出新裁地将亭和桥结合成一体。“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看过这座桥以后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中国最古老的桥苎是赵州桥,中国最壮美的桥梁为芦沟桥,中国最秀气最具艺术代表性的桥梁就是扬州的这座五亭桥了。”它构造的最精妙之处在于下面桥墩的设计。关于这座桥在《扬州画舫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每当月满之时,每洞各衔―月。金色混漾,众月交辉,莫可名状。”这是我们扬州人深感自豪的一景。观此,才知西湖之三潭印月不能专美于前。由此可见,大家不仅是烟花三月该下扬州,也可以在中秋之夜到我们扬州瘦西湖五亭桥感受“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

  站在五亭桥上往东看去,远处的景色是“小桥流水,风亭直立山巅;明轩石栏,钓渚直插水际”俨然是一幅连绵不绝的江南山水国画长卷,充分体现了南方之秀。俯看桥东面的这组四面环水的建筑,它叫凫庄,建于1921年,因其形状似浮于湖面的野鸭子而得名。它的建筑非常矮小,布局造型也十分得体,既烘托了五亭桥的雄姿,也陪衬了桥南的白塔。五亭桥面南这座白塔是莲性寺著名的建筑,关于这座塔在扬州流传着“一夜造塔”之说。传说1784年乾隆第六次坐船游览瘦西湖,忽然对扬州盐商说:“整座莲花桥一带的景色很象北海的琼岛春阴一景,可惜少了一座白塔。”皇帝是说者无心。盐商却听者有意,当即花了数十力银子买来北海白塔的图,然后在十夜之间派人用盐包为基础,纸扎为表堆成一座白塔,第―:二天乾隆再次游览时远处朦胧中果见矗立着一座白塔,十分惊叹“扬州盐商之富,令我所叹不及。”这仅仅是传说,但这座白塔确是仿北海的塔而建的,早在康熙年间就有,我们看到的白塔是乾隆年间重建的,全部为砖结构,形状虽没有北海的塔雄伟壮丽,然而虽瘦而不觉寒酸,反窈窕多姿。北京的景物到了扬州也增添了几分瘦西湖的秀气。整个五亭桥、白塔一带景物可称得是瘦西湖湖上风景的高潮。极目往东,“梅岭春深”飘渺于水,往西“春台明月”飞甍丹楹,往南白塔对峙,再加上莲花桥本身及水中倒影的渲染,这一幅景致不是“琼楼玉宇”,而胜似“琼楼玉宇”了。

  现在我们请沿着五亭桥北岸往西走。前面大家看到的这一景叫“白塔睛云”,也是清二十四景之一。主要是因为与对岸莲性寺白塔成对景而得名。这一景是1984年由旅日侨胞陈伸先生捐资重建的。主要由花南水北之堂、积翠轩、林香榭三组建筑组成,“白塔睛云”园额是安徽书法家赖少其题写的。

  接下来我们要到的就是著名的二十四桥景区了。“二十四桥”这个名称是出自于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关于“二十四桥”的解释,在扬州说法也非常多,比较正统的有三种:一种是特指一座桥叫二十四桥;另一种说法为实指扬州在宋代确实有二十四座桥,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的补笔谈里详细地记载了当时的二十四座桥的桥名;还有一种说法是泛指唐代扬州桥多。民间的传说是因为“古时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而得名。现在我们看到的二十四桥景区是1986年根据《乾隆南巡盛典》中的二十四桥景区原图在原来的位置上恢复的。基本保持了乾隆年间钓原貌。二十四桥景区包括熙春台、玲珑花界、小李将军画本、望春楼和二十四桥。熙春台为二十四桥景区的主体建筑。“熙春”一词出自于老子的“众人熙熙,如登春台”。表现了这里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的景象,表现了扬州唐代和清代经济的繁荣,这里曾是二十四景之一的“春台明月”鹰他被中国著名散文家郁达夫誉为中国四大秋色之一,所以秋天到扬州来赏月是必不可少的。相传扬州盐商曾在此为乾隆祝寿,所以这一景又名“春台祝寿”。门前的平台横可跃马,纵可放轨,规模非常大。整个熙春台一带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与五亭桥遥遥相对,具有北方皇家园林的华贵气派。对岸的这组建筑叫玲珑花界,它以栽种芍药牡丹为特色。宋朝有“洛阳牡丹,广陵芍药’’之说。欧阳修有过这样的诗句:“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且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二十四桥又名芍药桥。大家可以在春末夏初之时到扬州观赏早在宋代就有“甲天下”之美誉的广陵芍药。

  与玲珑花界隔湖相对的建筑是望春楼、小李将军画本。他们完全是江南园林的风格,建筑布局从属于熙春台,色调显得清新淡雅,完全体现了南方之秀。望春楼下层南北两间分别为水院、山庭,将山水景色引入室内。楼上门窗卸去就可变成露台,是中秋赏月的好地方。小李将军指的是唐代大画家李思训的儿子李昭道。这一对父子不仅擅长带兵,而且开创了金碧山水画派。所谓“花为画本,月是诗源”。取名小李将军画本是指此地的美景是小李将军作画灵感的源泉。

  既然命名为二十四桥景区,游人到此都来寻觅哪一座桥为二十四桥呢?前面这座桥就被游人当作是二十四桥了,它由山涧栈道、单孔拱桥、平板曲桥以及吹箫亭组成,中间呈玉带状的拱桥长24米,宽米,桥上下两侧各有24个台阶,围以24根白玉栏杆。

  好了,有关瘦西湖的主要景点就给大家解释到这里。瘦西湖的风格是自然和人工的巧妙结合,运用自然的地理条件,加以人工的点缀。通过一条狭长的水道将很多小园串联成一个整体,其中有分有合,有主有宾,互为“因借”,虽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在清代的许多小说,如《红楼梦》、《儒林外史》、《浮生六记》中都有关于瘦西湖景致的描述。尤其是清代著名旅游家沈三白在《浮生六记》中给予瘦西湖这样的评价:“平山堂离城三四里,行其途则八九华里,虽全是人工,而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如此。其妙处在于十余家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这个评价可以说是很高的了。现代的园林专家评价说:“瘦西湖在空间的组合和划分上有一定成就。通过桥、亭、堤、岸的划分,使狭长的水面成为有宽、有狭、有方、有圆的许多空间,增加了景观的层次。他是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旅游结合得非常好的一个例子。视野之开阔是苏州园林所不及的,而相互呼应又较杭州西湖紧凑。”现在有人做了更为直观的比喻,如果将杭州西湖比作是大型故事片,它以场面浩大而著称,那么扬州瘦西湖就是一部电视连续剧,它一幅一幅地在您面前展现出不同风格的山水国画长卷。如果您沿着乾隆水上游览线游览瘦西湖,您就会常有忽明忽暗、豁然开朗的感觉,体会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明又一村”的意境,真切地感受到瘦西湖水的曲折多变和幽雅宁静。

  所谓“良时莫需掷,好句须频读。”意思是说,好的游览季节您不能错过,比如烟花三月一定要来扬州,同样好的文章要常读,好园林也需要大家来观赏,希望各位能经常到扬州来,我们还有新景叠出的瘦西湖北区欢迎您。

扬州导游词整理28

  China's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of yangzhou,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jiangsu province, the north shore of Yangtze river, south jianghuai plains. Yangzhou city has been nearly 2500 years history of the city. Jurisdiction straight, the dimension area, HanJiang 3 area, jiangdu, gaoyou, yizheng city of three corporation and baoying. The city a total of 87 villages and towns, 11 neighborhood offices. The city of the city's total area of 6634 square kilometers, with a total area of square kilometers,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million in the city, the urban population of million people. Jurisdiction area in east longitude 119 degrees 01 (yizheng city moved, castle peak a line) 31 degrees to 119 degrees 54 points, north shore 56 minutes to 33 degrees 25 minutes (baoying xian feng, many a line). South near the Yangtze river, north and buzzing, huaian, yancheng, east and yancheng, taizhou which the league, west border with last (anhui province), nanjing, huaian. With the Yangtze river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coastline of km, along the coast have yizheng, HanJiang, jiangdu corporation; The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 across the hinterland, the total length of kilometers, from north to south communication, baoying, gaoyou, charming Shao Bo 4 lake, into the Yangtze river. Yangzhou city is located at the jun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grand canal east longitude 119 degrees 26 points, 32 degrees north latitude 24 points.

  Yangzhou city a total of 49 national, the han nationality accounts for % of the total. Ethnic minorities, the hui nationality has the largest population, accounting for 65% of the population of ethnic minorities. Gaoyou tailing pond HuiZu Township is the only minority nationality townships in jiangsu province.

  Yangzhou is a beautiful scenery city, and the humanities ceremony, such as cultural museum city with a long history. Here is China's oldest canals, han sui emperor mausoleum, tang and song dynasty ruins of ancient city, private garden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many of the human landscape, beautiful natural scenery, abundant tourism resources, attracted a large number of Chinese and foreign tourists for many years.

扬州导游词整理29

  各位朋友:

  大家好!

  首先欢迎各位来到扬州参观游览。我是本次行程的导游员xx,坐在我身边的这位呢,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在未来的两天里,将由我和王师傅一起为大家服务。希望各位可以把安心交给王师傅,把放心交给xx,我们会一起努力把开心还给您。在此,预祝各位可以在扬州玩的开心,吃的顺心,行的放心,住的舒心,在我们扬州旅游集团全体员工的一片热心中开开心心,事事顺心。

  扬州是一个文化古城。她美丽而又神秘,她迷人而又可爱,她的文化更是令人折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扬州,感受扬州。熟悉扬州的人们都知道,扬州以丰厚的.文化底蕴而文明世界。瘦西湖、个园、何园、大明寺等等都为扬州添上了绚丽的一笔。不光瘦西湖、个园、何园、大明寺等等都为扬州添上了绚丽的一笔,而且扬州双博馆已成为国际、国内颇有影响的藏品丰富、功能齐全、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馆,收藏地方文物余件。

  双博馆,顾名思义就是里面记录了扬州的光辉历史。那么就让我们共同去探索扬州双博馆的奥秘吧!扬州双博馆建筑造型独特,外观采用荷叶造型,使之融入紧邻的湖滨地理环境,实现建筑与自然的交融,反映了“和谐”的建筑理念。自然流畅、没有棱角的建筑外观线条抽象地反映了水的属性,是扬州地方特色文化精神的提炼。双博馆它从春秋时代吴王夫差创建邗城开始;汉代继以广陵城;隋唐由于南北大运河的开通,扬州成为经济发达的国际都市;明、清两代,随着漕运和盐务的兴盛,扬州再度出现令人眩目的繁华。

  历史上的扬州,虽有“池废木乔”的悲怆,而更多的却是“歌天沸海”的繁盛。陈列以实物、文献为依据,再现了当年的历史场景。整个展览,犹如澎湃的海潮,波涌潮起,连绵不绝。从分隔巧妙的展厅一路走来,就像在扬州历史的长河中徜徉,可借以了解扬州城市发展的脉络。置身馆中不能不使人感到:扬州是一座“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城市。”看了以上的介绍,我想大家一定都对双博馆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其实在双博馆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扬州八怪”了。

  扬州“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W、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扬州八怪是一群富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他们生活在社会的中层,对官场的腐败,富商的巧取豪夺,均有所了解。面对现实生活,结合自身的遭际,产生了对社会的强烈不满。在贫富不均面前,他们对遭受苦难的人民,常寄予深切同情,不时代为发出愤怒之声。但由于他们接受的是封建文化教育,当时清王朝又正处在所谓“盛世”,其感慨和不满不可能突破封建思想的藩篱。出仕则期望能有所建树,使百姓安居乐业,以维护封建秩序。绝意宦途或归隐,则洁身自好,不苟同流俗,以清高自我标榜。然而,他们又不可能摆脱对地主官商的经济依附,因而常处在思想矛盾的极端痛苦之中,在愤世疾俗之外,不得不妥协以求生存。

  他们当中郑燮可为代表,留下了较多的言论,可谓“八怪”的思想家。李?W表现的矛盾痛苦最激烈,成为受攻击的主要对象。从扬州“八怪”中我不仅体会到了扬州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还体会出了扬州“八怪”的正义与不败的精神。相信扬州人都能像“八怪”那样正义,那样的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作斗争。同时也让我们的美好家园――扬州成为世界文明城市,那就让我们怀着这美好的心愿一起祝福扬州吧!放飞理想,展望未来!

  好了,现在大家都对扬州有所了解了吧,接下来给大家一个小时的时间真正感受一下扬州厚重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吧。

扬州导游词整理30

  扬州,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端,江苏省中部,东近黄海,与南通、盐城市交界;西通南京,与六合、天长县接壤;南临长江,与镇江、无锡市隔江相望;北接淮水,与淮阴市毗邻,中有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四周被邗江县所围,历来是水陆交通枢纽,南北漕运的咽喉,苏北的重要门户。

  扬州濒江近海,交通发达,物产丰盛,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设广陵区、郊区、辖宝应、邗江2个县,代管仪征、江都、高邮3个县级市。面积6638平方公里,440万人。市地势平坦,海拔在4-8米之间,常年气候温和。

  扬州地处长江和淮河之间,在远古时期这里就有古生物和古人类活动。自公元前486处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至今,扬州建城已经2484年。隋代开通大运河后,扬州成为中国东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和国际交往、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埠。唐代扬州长,富甲天下,”四方豪商巨贾侨寄居者,不下数十万“。唐以后,曾几度兴衰。清代再度出现”广陵繁华今倍昔"的兴旺景象。19世纪中叶起,由于多种原因,扬州逐步衰落。新中国成立以后,古城扬州焕发青春。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纵贯其境。这里风光秀丽,人文荟萃,是政府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全市工业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努力壮大优势产业和重点骨干企业,经济结构逐步优化,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从而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顺应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通过实施市场多元化、以质取胜和大经贸战略,加快调整外贸市场结构,扩大工业品出口,鼓励企业利用比较优势,推进跨国经营,发展境外加工贸易,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淮左名都”、“富甲天下”的扬州城,是江书记的故乡,至今已有2480年的历史了。扬州还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来是人文荟萃之地,风物繁华之城,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雅致园林。

  扬州的“瘦西湖”历史悠久,受历代造园专家的青睐,在十里长的湖区两岸,营造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区胜境;观音山上寺院遍布,有“江南第一灵山”之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自古是赏月的绝佳处;扬州还有历史悠久的古刹大明寺,有“城市山林”美誉的何园,四季假山著称的个园,有隋炀帝、康熙、乾隆等皇帝留下的行宫遗址等等,美景数不胜数,实是江南瑰宝。

  悠悠千古,经过无数王朝的兴衰更迭,扬州人民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今日的扬州,不仅是名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也是苏北地区的文化教育中心,自古就“人杰地灵”的扬州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奋进雄起,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当越来越多的中外游人到这里驻足时,他们最希望能在这座已经高度现代化的城市里追寻到当年“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娴静和幽远。

扬州导游词整理31

  各位团友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不远千里来扬州游玩,我是大家的地接导游 朱敏慧,文思敏捷的敏,的慧。希望大家能称呼我小敏或小慧,我会如你所愿为大家提供优质的导游讲解服务。

  我们首先要参观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瘦西湖!现在请允许我先为大家讲一个故事,话说古时候有四个书生进京赶考,在路上救了一个老人家。哪知这个老人家居然是个神仙,于是嘉奖他们每人许一个愿望,第一个书生说:“我希望可以一生富贵,腰缠万贯”。第二个书生说:“我希望可以成为神仙”。第三个书生说:“我希望可以在扬州做个刺史,受众人仰慕”。而第四个书生的愿望却是最有个性,最有特色的,仅仅十个字却把前三位书生的愿望囊括其中,大家可以猜一下,知道是什么吗? 对了!就是“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我们看看,古人把下扬州与腰缠万贯,做神仙并列为人生追求的三大目标,可见扬州的磁场多么强,吸引力有多么大。

  瘦西湖风景区是蜀冈-瘦西湖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最为精华、最为核心的部分。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清刘大观言:“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肆市胜,扬州以园亭胜”。将瘦西湖与杭州西湖相比,更有一种清瘦飘逸的韵味。隋唐时期瘦西湖沿岸陆续建园,直至清代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六度南巡,形成了瘦西湖“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清钱塘诗人王沆也将扬州瘦西湖与杭州西湖作对比,在诗中写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的名字由此而来,且为人们所首肯,至今名播中外!

  历史上李白,杜牧等文化名人在这一带都留下了浅斟低吟的足迹和脍炙人口的 篇章,“烟花三月下扬州” “珠帘十里卷春风”说的正是三月时候的扬州花红柳绿,春风满怀的美景。“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说的正是瘦西湖中的其中一景,且讲述了景点得名的原因。有了这些个数不清的名言佳句,为瘦西湖的美更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瘦西湖同样也是我国湖上园林的代表。古典园林群融南秀北雄于一体,组合巧妙,互为因借,形成了以瘦西湖为共有空间,景外有景,园内有园的艺术境界。扬州瘦西湖历史上以二十四桥著称于世,蜿蜒曲折的一湖碧水将这二十四景如同颗颗珍珠镶嵌在这玉带之上,形成了一幅秀色天然的立体山水画卷,而小金山,虹桥,二十四桥则是这幅立体山水画卷上的神来之笔。

  好了,就先介绍到这里!现在就请大家跟着我进瘦西湖景点里面去我们再做详细介绍!

扬州导游词整理32

  我们现在前往翰园碑林参观。碑林位于开封西北隅。在去往翰园碑林途中,我把它的简单概况向大家介绍一下。 一座大型文化艺术宝库,被誉为“中国第一座最大的民办碑林”。

  现在我们来到了翰园碑林。走过雄伟高大的仿宋建筑牌楼,矗立在我们面前的是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塑像。塑像高17米,重20吨。黄帝姬姓,号轩辕氏,也叫有熊氏,他生活的年代距今已有结统一的奠基人和古老文明的开拓者,历来受到人们的尊崇,称他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所以我们也自称是炎黄子孙或华夏子孙。

  古城开封湖泊很多,是有名的北方水城,但就是缺山。翰园碑林为了弥补这个不足,在南部风景区建造了仰圣山、文萃山和翰园山。仰圣山体现了山的文化品位,具有雄、险、奇、秀之气势与美姿,也体现了人们对世界文化名人孔子和古圣先贤的敬仰和思慕。飞流而下的瀑布十分雄伟,落差18米。通向山顶,有7条小道可以攀登。站在山巅,举目远望,附近景观尽收眼底。仰圣山南面是“正在建设中的翰园山,规划山高36米,建成之后,翰园碑林将成为群山竞秀、百花争艳的乐园。

  现在我们去翰园碑林北部碑廊参观。这座主体碑廊建筑面积l万平方米,雄伟壮观,气势恢宏。这十大碑廊,以书法艺术为主,集诗书画印精华之大成,如同一部刻在石碑上的中国文化发展史和书法艺术发展史。在碑廊里,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由楷书名家田英章书写的《前言》,简要叙述了翰园碑林的创建过程和概况,字体平稳端正,清丽古雅。

  翰园碑林还设有中山碑廊、篆刻碑廊、绘画碑廊、国际人十书法碑廊、少数民族书法碑廊、少儿书法碑廊、名人题词和名人书法碑廊等,真乃是书法荟萃、琳琅满目。翰园碑林永远刻碑不止,继续丰富充实碑廊内容,并加速园林建设,任重而道远。李公涛先生全家决心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把翰园碑林建成一座文化高品位,园林高层次,中国碑林第一流,长期享有”世界之最“称号的大型文化旅游胜地。

扬州导游词整理33

  扬州市南濒长江,北负淮河,中贯京杭大运河,长江和运河、京沪高速和沪陕高速在此交汇。全市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总人口460万人。

  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中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扬州文化底蕴深厚,李白、白居易、欧阳修、苏轼、郑燮、朱自清以及马可·波罗、崔致远等大批中外文人雅士在古城扬州留下千古佳作。以扬州画派、扬州园林、扬州工艺、扬州美食等为代表的扬州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独特地位。扬州是京杭大运河开凿的起点,2014年扬州牵头中国大运河项目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扬州是一座生态宜居名城。“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柳春气熏”。近年来,扬州先后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市等荣誉。全市每年新增植树造林10万亩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率43%。

  扬州是一座通融开放名城。扬州是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唐代的扬州就有一万多名外国商人自由出入、自主交易,清代的扬州更是跻身拥有50万居民的十大世界级都会之列。当前,扬州正成为承南启北、连接东西的枢纽城市。扬州泰州机场已列入国家一类口岸开放计划,目前开通航线16条。来自93个国家和地区,包括30多家世界500强在内的1600家外资企业落户扬州,总投资超过300亿美元。

  扬州是一座经济社会文化快速发展的城市。近年来,紧紧围绕“建设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这一奋斗目标,大力推进跨江融合发展,奋力开创名城建设新局面。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25亿元,增长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增长%,增幅列全省第二;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10%。

  今年是扬州建城2500周年。这不仅是扬州城市发展的重要历史时刻,更是全市人民共享荣耀、继往开来、更高水平推进名城建设的崭新起点。扬州将突出抓好“产业项目升级年、生态文明建设突破年、城建项目决胜年、城市管理强化年、市民素质提升年”等重点工作,着眼于传承历史、开创未来,着力于“宜居宜游宜创”城市建设,进一步增强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增强乡贤对家乡的荣誉感,增强扬州城市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推动扬州城市更好更大发展。

扬州导游词整理34

【背景:“运河城”之争】据不完全了解,杭州拱墅区已经率先筹建起中国古运河博物馆,并多次举行中国古运河文化研讨会;杭州、聊城、济宁等城市先后举办“京杭大运河文化艺术节”;无锡已实施城区古运河永久性禁航,保护古运河历史街区,同时大力发展“古运河之旅”,北京市通州区大打运河文化牌,规划建设了包括运河文化广场在内的一批文化设施。而邻近的淮安则更加明了、响亮地喊出了“运河城”的声音,气势“雄壮”。

  寒冬的清晨,寒气慑人,往常热闹的邗沟路行人寥落,一旁清清的邗沟水已然冰封。亭台水榭,古朴幽雅,堤岸上洒落着点点白雪,平添了几分诗意。遥想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正是于此开凿邗沟,那又是怎样一番艰辛的景象!同样,开筑古城扬州的吴王夫差也不会想到自己下令开凿的一段沟渠,竟然“流”下了千古佳话!

  1800公里长的古运河犹如一条巨型的纽带,流穿了全国数十座城市,滋养了沿河的华夏世代子孙,孕育出了灿烂的运河文明。目前,全国诸多沿运河城市都在自豪地称自己是“运河城”。

  谁是当仁不让的“运河城”?一时争论不休。要回答这样的问题,也只有一条途径可走——探寻古运河的历史过往。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王虎华称,“追根溯源,古运河的发端是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扬州开凿的邗沟,古运河的第一锹正是在扬州这方土地上开挖。这已是不可辩驳的史实。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名垂千秋。东晋永和年间开挖了今仪扬运河的前身。唐代齐浣开凿伊娄河,瓜洲渡从此名闻天下。沟通五大水系的古运河在元代诞生。而其间,隋炀帝大规模全线打通古运河,也是以扬州为中心进行南北扩掘和连接的。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古运河河道虽历经迁徙,但扬州的中枢地位却从未变化过。邗沟是世界上最早的运河,扬州则是世界上最早的,也是中国唯一与古运河同龄的运河城。”在王虎华的心中,扬州且是天下无双的“运河城”,他说,“没有古运河,就没有扬州古城;古运河的兴衰史也就是扬州古城的兴衰史。古运河孕育了扬州城市,贯通了扬州湖河,扩大了扬州地域,格局了扬州街巷。扬州古运河是扬州城的‘母亲河’,扬州是唯一与中国古运河同生共长的城市,是天下独一无二的‘运河城’。古运河对扬州城的诞生和成长,对扬州文化的发展和繁荣,都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现在,扬州境内的运河与两千多年前的古邗沟路线大部分吻合,与隋炀帝开凿的运河基本契合。古运河从瓜洲至宝应全长约125公里。其中,扬州城区段从瓜洲至湾头全长约30公里,这一段运河最为古老,历史遗迹星列,人文景观众多。王虎华说,保护、整治、利用古运河,继承和弘扬古运河文化,是扬州人民神圣和光荣的历史使命。国家拟将古运河作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扬州古运河的地位更显得独特和重要。从延续和发展历史文明的角度看,我们对扬州古运河保护、利用的责任更为重大,意义更为深远。

扬州导游词整理35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您来瘦西湖游览,我是导游员小萌。今天有幸陪同大家游览瘦西湖,共度美好时光,我感到十分荣幸。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

  瘦西湖风景区是蜀冈-瘦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和精华部分。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隋唐时期,瘦西湖沿岸陆续建园。及至清代,由于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六度“南巡”,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清代钱塘诗人汪沆将扬州西湖与杭州西湖作了对比,写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且为人们所首肯,至今名播中外。

  瘦西湖风景区为我国湖上园林的代表,古典园林群融南秀北雄于一体,组合巧妙,互为因借,构成了一个以瘦西湖为共同空间,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艺术境界,历史上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串以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揽胜、长堤春柳、荷浦熏风、四桥烟雨、梅岭春深、水云胜概、白塔晴云、春台明月、三过留踪、蜀冈晚照、万松叠翠、花屿双泉诸胜,颗颗明珠镶嵌交织在玉带上,形成了一幅秀色天然的立体山水画卷,而小金山、五亭桥、二十四桥景区是这幅画卷的神来之笔。

  瘦西湖的美丽景致,很早就为人们所向往。清人刘大观言:“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另一位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赞道:“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此。其妙处在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历史上李白、刘禹锡、白居易、杜牧、欧阳修、苏轼、王渔洋、蒲松龄、孔尚任、吴敬梓、郁达夫、朱自清等文化名人都在这一带留下或深或浅的足迹和众多脍炙人口的篇章。“烟花三月下扬州”、 “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珠帘十里卷春风”、“绿杨城郭是扬州”等数不清的名言佳句,流传千古,为瘦西湖增添了耀眼的浓墨重彩。

  瘦西湖风景区正因其悠久、丰富的人文景观、秀丽典雅的自然风韵,成为古今中外宾客纷至沓来的著名的游览胜地。

  瘦西湖风景区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扬州的重要对外窗口,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等殊荣。近年来,瘦西湖风景区不断开发建设景区、景点,面积已达公顷,食、行、游、购、娱等旅游配套设施日趋完善,随着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的认证,将为新世纪的可持续发展和走向国际旅游市场注入新的内涵。

  十里湖光,清澄缥碧,花木扶疏,连绵滴翠,亭台楼榭,错落有致。人文景观,独具风韵。瘦西湖正向八方游客敞开怀抱,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佳宾高朋。

  五亭桥

  瘦西湖在全国园林中独树一帜,五亭桥又是瘦西湖的标志,在全国园林中有一席之地。其最大的特点是阴柔阳刚的完美结合,南秀北雄的有机融和。该桥建于莲花堤上,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巡盐御史高恒所建,是因为建于莲花堤上,还是因为形状象一朵盛开的莲花,所以它又叫莲花桥。

  据说,乾隆南巡到此曾感叹它象琼岛春阴之景,这就点出了该桥是借鉴北京北海之景。确实,该桥受北海五龙亭的影响很深,五龙亭五亭临水而建,中日龙泽,重檐下方上圆,象征天圆地方;西为涌瑞、浮翠,涌瑞为方形重檐,浮翠为方形单檐;东为澄祥、滋香,澄祥为方形重檐。五亭皆绿琉璃瓦顶,亭与亭之间有石梁相连,婉转若游龙,另龙泽、滋香、浮翠三亭有单孔石桥与石岸相接,珠栏画栋,照耀涟漪。

  扬州五亭桥无北海开阔水面,当然无法把五龙亭照搬。但聪明的工匠别出蹊径,将亭、桥结合,形成亭桥,分之为五亭,群聚于一桥,亭与亭之间以短廊相接,形成完整的屋面。桥亭秀,桥基雄,两者如何配置和谐呢?这里关键是如何把桥基建得纤巧,与桥亭比例适当,配置和谐。造桥者把桥身建成拱卷形,由三种不同的卷洞联系,桥孔共有十五个,中心桥孔最大,跨度为米,呈大的半圆形,直贯东西,旁边十二桥孔布置在桥础三面,可通南北,亦呈小的半圆形,桥阶洞则为扇形,可通东西。正面望去,连同倒影,形成五孔,大小不一,形状各殊,这样就在厚重的桥基上,安排了空灵的拱卷,在直线的拼缝转角中安置了曲线的桥洞,与桥亭自然就配置和谐了。难怪后人把桥基比成北方威武的勇士,而把桥亭比做南方秀美的少女,这是力与美的结合,壮与秀的和谐。

  白塔

  扬州至今还流传着“一夜造白塔”的故事。该故事出于《清朝野史大观》。一天,乾隆在瘦西湖中游览,船到五亭桥畔,忽然对扬州陪同官员说:“这里多象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皇帝开轩一看,只见五亭桥旁一座白塔巍然耸立,以为是从天而降,身旁的太监连忙跪奏道:“是盐商大贾,为弥补圣上游西湖之憾,连夜赶制而成的”。据说,是八大盐商之一的江春用万金贿赂乾隆左右,请画成图,然后一夜之音用盐包为基础,以纸扎为表面推成的。尽管只可远视,不可近攀,但乾隆不无感慨地说:“人道扬州盐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

  传说是无稽的,旧塔建于何年,已不可考。因喇嘛塔,原属藏语系佛教中喇嘛教寺院的塔制,元代以降,渐行全国,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两淮盐总江春集资仿北京北海白塔,就旧塔基建造。《扬州画舫录》点明,该塔是“仿京师万岁山塔式”。但型制已大有区别。北海的白塔是寺庙塔,肚大头细,高米,下为高大的砖石台基,塔座为折角式的须弥座。扬塔虽取喇嘛教寺院的塔制,但在瘦西湖仅为点缀,系园林塔,另则扬州的建筑都以柔秀见长,因此取其形式,改换面目。一是降低高度,扬州的白塔仅米;二是外形轮廊线变得秀美,使之身子缩小,其相轮(十三层级)也较北海塔瘦长,这样扬州的塔形似花瓶了;三是发挥砖刻特长,塔座全是砖雕的束腰须弥座,座为八角四面,每面三龛,龛内砖雕十二生肖像,象征一年十二,一天十二时辰,筑台五十三级,象征童子拜观音的五十三参图,相轮为十三层,象征天的最高处十三天。

  处处有象征,处处有暗示,扬州造园艺术的手法巧妙揉合于外来景致之中。著名建筑家陈从周在《园林谈丛》中曾将北海塔和扬州的搭进行对比,说:“然比例秀匀,玉立亭亭,晴云临水,有别于北海塔的厚重工稳。”可见北方之景到了南方也随乡入俗,雄壮之气锐减,窈窕气质倍增了。

  小李将军画本

  扬州瘦西湖的“小李将军画本”景点,是郑板桥为景题匾,东有望春楼,西有熙春台,这是按唐代画家李昭道的画意建的阁。唐高宗时,宗室画家李思训,受封为右武卫将军,时人称大李将军。1961年纪念古代十大画家,李思训即为其中之一。高宗时他任江都令,他们一家人俱善丹青。弟思诲,曾任扬州大都督府参军。子李昭道,称小李将军。

  三人均善山水。

“花为画本,月为诗源”,此建筑西面是两个扇形窗,东面是两个六角窗,站在屋内的不同角度向窗外望去,只见对面景色时时变换,窗框俨然画框,这种框景艺术正是李渔所说的“无心画”,而窗外所见正是花和月,是诗人画家的“本”和“源”。可见该景区实在是为诗人、词人、画家所设,按其生活创作喜好安排建筑,配上相应的匾额联对,人们可感受到氤氲的文人气息和扑鼻的翰墨之香。

  二十四桥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首诗已流传了一千多年,可谓妇孺皆知。诗因桥而咏出,桥因诗而闻名。单项式桥名就引动多少文人学者打了一千多年的笔墨官司。

《扬州鼓吹词》说:“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据说二十四桥原为吴家砖桥,周围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本是文人欢聚,歌*吟唱之地。唐代时有二十四歌女,一个个姿容媚艳,体态轻盈,曾于月明之夜来此吹箫弄笛,巧遇杜牧,其中一名歌女特地折素花献上,请杜牧赋诗。

  传说是优美的,也有野史说成是隋炀帝的作为,二十四桥即炀帝以歌女数改名,但无以稽考,只能留给后人鉴赏。宋代沈括是以严谨著称的,他在《补笔谈》中,对二十四桥一一考证,论证扬州确有二十四桥,证明了扬州无愧于“桥乡”的称号。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黛玉思乡之情,特别提到:“春花秋月,水秀山明,二十四桥,六朝遗迹……”。

  文学家朱自清也曾满怀激情地追忆故乡“城里城外古迹很多,如‘文选楼’、‘天保城’、‘雷塘’、‘二十四桥’。”

  廿四桥为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该桥长24米,宽米,栏柱24根,台级24层,似乎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洁白栏板上彩云追月的浮雕,桥与水衔接处巧云状湖石堆叠,周围遍植馥郁丹桂,使人随时看到云、水、花、月,体会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妙境,遥想杜牧当年的风流佳话。沿阶拾级而下,桥旁即为吹箫亭,亭临水边桥畔,小巧别致,亭前有平台,围以石座,若在月明之夜,清辉笼罩,波涵月影,画舫拍波,有数十歌女。淡妆素裹,在台上吹箫弄笛,婉转悠扬,天上的月华,船内的灯影,水面的波光融在一起,使人觉得好象在银河中前行。桥上箫声,船上歌声,岸边笑声汇在一起,此时再咏诵“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你定会为唐代诗人徐凝的精妙描写抚掌称绝。

  静香书屋

  石壁流淙,原为徐氏别墅,乾隆乙酉年间,乾隆南巡,赐名“水竹居”。这个园辇巧石、磊奇峰、泻泉水。其石峰森然突怒而出,平如刀削,峭如剑利,山顶峭壁摩空,泉水从石缝间,匹练悬空,挂岸盘溪,披苔裂石,激射柔滑,使湖水全活,故名曰“淙”。这淙流,是众水攒聚在一起,由高向低冲击,形成瀑布。其悬瀑下落如风快,声响似惊雷,临水时水花向四面飞溅,蔚为壮观。此处景点甚多,且很具特色,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曾指出《红楼梦》中最主要景点怡红院就是以扬州水竹居作为蓝本的。静香书屋不是有意以《红楼梦》中大观园为蓝本,而是按旧时《扬州画舫录》的记载,清代园林档案中的效果图复建。但步行其间,却与大观园景色那样相契相合。主厅为卷棚式,面水而建,一汪碧水中睡莲婀娜,游鱼戏水,一艘画舫卧波,亭廊环围桥闸,黄石构筑的假山上翼然飞亭。

  建筑多以“半制”取胜。即舫为半舫,亭为半亭,月洞口旁的美人靠也仅有一半。但这一个个的“半”又以廊、墙或遮或掩或放或收,打破了旧式园林的对称规整,显得轻灵活泼。书房内,松林梅的木雕罩格,条几上供桌屏、花瓶,书桌上置文房四宝,多宝架上摆放线装古书,圆桌上一盘围棋,使人一进其中立即体味到《红楼梦》中富贵闲人的洒脱和聪慧,停足其间,仔细把玩,余味无穷。

  好了,各位游客朋友,我的讲解到此结束。祝愿大家游玩愉快.谢谢大家!

扬州导游词整理36

  Historic MingYi yangzhou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end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plain, in central jiangsu province, east near the yellow sea, and nantong, yancheng border; West nanjing, and -, lasting county border;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zhenjiang, wuxi across the river; Huai water in the north, adjacent to HuaiYin; In the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 from north and south. Grain transportation has always been the amphibious transportation hub, north and south of the throat, subei important gateway. Yangzhou is the hometown - total -, is a city with a history of more than 2480 years, the state council released the first one of the 24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West suburb of yangzhou city since the six dynasties, which is a scenic resort, formerly known as cannon was, a river, qing qianlong, because around the ridge north of changchun, changchun, also known as lake. Qing dynasty poet wang kang hang has did: ”chueiyang constantly meet the residual weeds, wild goose tooth hongqiao yanyan drawing, also pin a pot of gold, reason should be called slim.“ Hence the name of west lake.

  In the near west lake shu gang mountain, the mountain temple throughout, is called ”jiangnan first lingshan“.

  Other famous places in yangzhou has the reputation of ”urban forest“ he garden, a garden is famous for its four seasons rockery. It faces in the Ming dynasty ”radiance JieQu“. Yangzhou and the world famous grand canal, across on the west lake of hongqiao, emperor yangdi, kangxi, qianlong emperor palace ruins left by the and so on, the beauty of the yangzhou, is the treasure of jiangnan.

扬州导游词整理37

  各位游客: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

  瘦西湖风景区是蜀冈――瘦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和精华部分。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隋唐时期,瘦西湖沿岸陆续建园。及至清代,由于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六度“南巡”,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清代钱塘诗人汪沆将扬州西湖与杭州西湖作了对比,写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且为人们所首肯,至今名播中外。

  瘦西湖风景区为我国湖上园林的代表,古典园林群融南秀北雄于一体,组合巧妙,互为因借,构成了一个以瘦西湖为共同空间,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艺术境界,历史上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串以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揽胜、长堤春柳、荷浦熏风、四桥烟雨、梅岭春深、水云胜概、白塔晴云、春台明月、三过留踪、蜀冈晚照、万松叠翠、花屿双泉诸胜,颗颗明珠镶嵌交织在玉带上,形成了一幅秀色天然的立体山水画卷,而小金山、五亭桥、二十四桥景区是这幅画卷的神来之笔。

  瘦西湖的美丽景致,很早就为人们所向往。清人刘大观言:“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另一位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赞道:“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此。其妙处在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历史上李白、刘禹锡、白居易、杜牧、欧阳修、苏轼、王渔洋、蒲松龄、孔尚任、吴敬梓、郁达夫、朱自清等文化名人都在这一带留下或深或浅的足迹和众多脍炙人口的篇章。“烟花三月下扬州”、“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珠帘十里卷春风”、“绿杨城郭是扬州”等数不清的名言佳句,流传千古,为瘦西湖增添了耀眼的浓墨重彩。

  瘦西湖风景区正因其悠久、丰富的人文景观、秀丽典雅的自然风韵,成为古今中外宾客纷至沓来的著名的游览胜地。

  瘦西湖风景区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扬州的重要对外窗口,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等殊荣。近年来,瘦西湖风景区不断开发建设景区、景点,面积已达公顷,食、行、游、购、娱等旅游配套设施日趋完善,随着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的认证,将为新世纪的可持续发展和走向国际旅游市场注入新的内涵。

  十里湖光,清澄缥碧,花木扶疏,连绵滴翠,亭台楼榭,错落有致。人文景观,独具风韵。瘦西湖正向八方游客敞开怀抱,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佳宾高朋。

  瘦西湖在全国园林中独树一帜,五亭桥又是瘦西湖的标志,在全国园林中有一席之地。其最大的特点是阴柔阳刚的完美结合,南秀北雄的有机融和。该桥建于莲花堤上,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巡盐御史高恒所建,是因为建于莲花堤上,还是因为形状象一朵盛开的莲花,所以它又叫莲花桥。

  据说,乾隆南巡到此曾感叹它象琼岛春阴之景,这就点出了该桥是借鉴北京北海之景。确实,该桥受北海五龙亭的影响很深,五龙亭五亭临水而建,中日龙泽,重檐下方上圆,象征天圆地方;西为涌瑞、浮翠,涌瑞为方形重檐,浮翠为方形单檐;东为澄祥、滋香,澄祥为方形重檐。五亭皆绿琉璃瓦顶,亭与亭之间有石梁相连,婉转若游龙,另龙泽、滋香、浮翠三亭有单孔石桥与石岸相接,珠栏画栋,照耀涟漪。

  扬州五亭桥无北海开阔水面,当然无法把五龙亭照搬。但聪明的工匠别出蹊径,将亭、桥结合,形成亭桥,分之为五亭,群聚于一桥,亭与亭之间以短廊相接,形成完整的屋面。桥亭秀,桥基雄,两者如何配置和谐呢?这里关键是如何把桥基建得纤巧,与桥亭比例适当,配置和谐。造桥者把桥身建成拱卷形,由三种不同的卷洞联系,桥孔共有十五个,中心桥孔最大,跨度为米,呈大的半圆形,直贯东西,旁边十二桥孔布置在桥础三面,可通南北,亦呈小的半圆形,桥阶洞则为扇形,可通东西。正面望去,连同倒影,形成五孔,大小不一,形状各殊,这样就在厚重的桥基上,安排了空灵的拱卷,在直线的拼缝转角中安置了曲线的桥洞,与桥亭自然就配置和谐了。难怪后人把桥基比成北方威武的勇士,而把桥亭比做南方秀美的少女,这是力与美的结合,壮与秀的和谐。

  扬州至今还流传着“一夜造白塔”的故事。该故事出于《清朝野史大观》。一天,乾隆在瘦西湖中游览,船到五亭桥畔,忽然对扬州陪同官员说:“这里多象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皇帝开轩一看,只见五亭桥旁一座白塔巍然耸立,以为是从天而降,身旁的太监连忙跪奏道:“是盐商大贾,为弥补圣上游西湖之憾,连夜赶制而成的”。据说,是八大盐商之一的江春用万金贿赂乾隆左右,请画成图,然后一夜之音用盐包为基础,以纸扎为表面推成的。尽管只可远视,不可近攀,但乾隆不无感慨地说:“人道扬州盐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

  传说是无稽的,旧塔建于何年,已不可考。因喇嘛塔,原属藏语系佛教中寺院的塔制,元代以降,渐行全国,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两淮盐总江春集资仿北京北海白塔,就旧塔基建造。《扬州画舫录》点明,该塔是“仿京师万岁山塔式”。但型制已大有区别。北海的白塔是寺庙塔,肚大头细,高米,下为高大的砖石台基,塔座为折角式的须弥座。扬塔虽取寺院的塔制,但在瘦西湖仅为点缀,系园林塔,另则扬州的建筑都以柔秀见长,因此取其形式,改换面目。

  一是降低高度,扬州的白塔仅米;

  二是外形轮廊线变得秀美,使之身子缩小,其相轮(十三层级)也较北海塔瘦长,这样扬州的塔形似花瓶了;

  三是发挥砖刻特长,塔座全是砖雕的束腰须弥座,座为八角四面,每面三龛,龛内砖雕十二生肖像,象征一年十二,一天十二时辰,筑台五十三级,象征童子拜观音的五十三参图,相轮为十三层,象征天的最高处十三天。

  处处有象征,处处有暗示,扬州造园艺术的手法巧妙揉合于外来景致之中。著名建筑家陈从周在《园林谈丛》中曾将北海塔和扬州的搭进行对比,说:“然比例秀匀,玉立亭亭,晴云临水,有别于北海塔的厚重工稳。”可见北方之景到了南方也随乡入俗,雄壮之气锐减,窈窕气质倍增了。

  扬州瘦西湖的“小李将军画本”景点,是郑板桥为景题匾,东有望春楼,西有熙春台,这是按唐代画家李昭道的画意建的阁。唐高宗时,宗室画家李思训,受封为右武卫将军,时人称大李将军。1961年纪念古代十大画家,李思训即为其中之一。高宗时他任江都令,他们一家人俱善丹青。弟思诲,曾任扬州大都督府参军。子李昭道,称小李将军。三人均善山水。

“花为画本,月为诗源”,此建筑西面是两个扇形窗,东面是两个六角窗,站在屋内的不同角度向窗外望去,只见对面景色时时变换,窗框俨然画框,这种框景艺术正是李渔所说的“无心画”,而窗外所见正是花和月,是诗人画家的“本”和“源”。可见该景区实在是为诗人、词人、画家所设,按其生活创作喜好安排建筑,配上相应的匾额联对,人们可感受到氤氲的文人气息和扑鼻的翰墨之香。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首诗已流传了一千多年,可谓妇孺皆知。诗因桥而咏出,桥因诗而闻名。单项式桥名就引动多少文人学者打了一千多年的笔墨官司。

《扬州鼓吹词》说:“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据说二十四桥原为吴家砖桥,周围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本是文人欢聚,歌曲吟唱之地。唐代时有二十四歌女,一个个姿容媚艳,体态轻盈,曾于月明之夜来此吹箫弄笛,巧遇杜牧,其中一名歌女特地折素花献上,请杜牧赋诗。

  传说是优美的,也有野史说成是隋炀帝的作为,二十四桥即炀帝以歌女数改名,但无以稽考,只能留给后人鉴赏。宋代沈括是以严谨著称的,他在《补笔谈》中,对二十四桥一一考证,论证扬州确有二十四桥,证明了扬州无愧于“桥乡”的称号。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黛玉思乡之情,特别提到:“春花秋月,水秀山明,二十四桥,六朝遗迹……”

  廿四桥为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该桥长24米,宽米,栏柱24根,台级24层,似乎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洁白栏板上彩云追月的浮雕,桥与水衔接处巧云状湖石堆叠,周围遍植馥郁丹桂,使人随时看到云、水、花、月,体会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妙境,遥想杜牧当年的风流佳话。沿阶拾级而下,桥旁即为吹箫亭,亭临水边桥畔,小巧别致,亭前有平台,围以石座,若在月明之夜,清辉笼罩,波涵月影,画舫拍波,有数十歌女。淡妆素裹,在台上吹箫弄笛,婉转悠扬,天上的月华,船内的灯影,水面的波光融在一起,使人觉得好象在银河中前行。桥上箫声,船上歌声,岸边笑声汇在一起,此时再咏诵“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你定会为唐代诗人徐凝的精妙描写抚掌称绝。

  石壁流淙,原为徐氏别墅,乾隆乙酉年间,乾隆南巡,赐名“水竹居”。这个园辇巧石、磊奇峰、泻泉水。其石峰森然突怒而出,平如刀削,峭如剑利,山顶峭壁摩空,泉水从石缝间,匹练悬空,挂岸盘溪,披苔裂石,激射柔滑,使湖水全活,故名曰“淙”。这淙流,是众水攒聚在一起,由高向低冲击,形成瀑布。其悬瀑下落如风快,声响似惊雷,临水时水花向四面飞溅,蔚为壮观。此处景点甚多,且很具特色,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曾指出《红楼梦》中最主要景点怡红院就是以扬州水竹居作为蓝本的。静香书屋不是有意以《红楼梦》中大观园为蓝本,而是按旧时《扬州画舫录》的记载,清代园林档案中的效果图复建。但步行其间,却与大观园景色那样相契相合。主厅为卷棚式,面水而建,一汪碧水中睡莲婀娜,游鱼戏水,一艘画舫卧波,亭廊环围桥闸,黄石构筑的假山上翼然飞亭。

  建筑多以“半制”取胜。即舫为半舫,亭为半亭,月洞口旁的美人靠也仅有一半。但这一个个的“半”又以廊、墙或遮或掩或放或收,打破了旧式园林的对称规整,显得轻灵活泼。书房内,松林梅的木雕罩格,条几上供桌屏、花瓶,书桌上置文房四宝,多宝架上摆放线装古书,圆桌上一盘围棋,使人一进其中立即体味到《红楼梦》中富贵闲人的洒脱和聪慧,停足其间,仔细把玩,余味无穷。

扬州导游词整理38

  翰林院从唐朝起开始设立,始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 但自唐玄宗后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 院里任职的人称为翰林学士。明、清改从进士中选拔。 翰林院 (Imperial Academy或Hanlinyuan )中国唐代开始设立的各种艺能之士供职的机构。初唐玄宗选擅长文词的朝臣入居翰林起草诏制,后逐渐演变为草拟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任职者称为待诏。起草诏制

  翰林院遗址本是中书舍人的专职,但唐玄宗感到中书舍人草拟诏制的制度难以保守机密和应付急需,乃一度挑选擅长文学的亲信官员充翰林院待诏 ,以备起草急诏( 兼撰拟诗文 ) 。开元二十六年(738),又另建翰 林学士院,专供草拟诏制者居住,供职者称翰林学士(简称学士),本身无秩品。初置时并无员额,后来依照中书舍人之例,置学士六人,择其中资历深者一人为承旨。安史之乱以后,军事频繁,翰林学士地位愈来愈重要,不但在草拟诏制方面分割了中书舍人之权,也在参谋密计方面分割了宰相之权。唐玄宗时,翰林学士成为皇帝心腹,常常能升为宰相。北宋翰林学士承唐制,仍掌制诰。此后地位渐低,然相沿至明清,拜相者一般皆为翰林学士之职。清以翰林掌院学士为翰林院长官,无单称翰林学士官。学士院设置之后,与中书舍人院有了明确分工 。学士所起草的是任免将相大臣、宣布大赦、号令征伐等有关军国大事的诏制,称为内制;中书舍人所起草的则是一般臣僚的任免以及例行的文告,称为外制。学士院有两名由宦官充任的学士院使(或称翰林院使),在皇帝与翰林学士间起传达联 系 的作用 ,在政治上 有很大影响 。后晋天 福五年(940)曾宣布废除翰林学士,将草拟诏制之权归还中书舍人,但不久又恢复。

扬州导游词整理39

  各位游客:扬州素以桥乡闻名,它与江南绍兴一样桥多、桥美,不同的是,绍兴以梁桥为多,而扬州却以拱桥见长。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景点叫“四桥烟雨”。此景建于康熙年间,以前为扬州北郊二十四景之一,曾经也是大盐商的私家园林,登上这四桥烟雨楼,南面的虹桥,北面的长春桥,近处的春浓桥和西边的五亭桥,都历历在目。每当风雨萧萧时,四桥就忽隐忽视,故称“四桥烟雨”。可贵的是诸桥近在咫尺,桥桥不同,但这四座桥却把湖水分割的景物相互衔接起来,又以各桥不同的落点和构架将全彻景点划分为各具特色的若干区间,使每一风景区都呈现出各自独特的韵味。难怪乾隆每次来扬州都要登临四桥烟雨楼,凭窗眺望。“趣园”二字便是乾隆第一次下江南时的御笔。

  园中有园是瘦西湖的特色,前面一道高墙将大片湖水挡住,仅以一圆形的洞门引我们入内。清初这里是韩园桃花坞故址。民国4年(191年)改为徐宝山洞堂,故名徐园。徐宝山曾任辛亥革命时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统管两淮及八百里长江的缉私。他曾追随孙中山,与清军对阵作战,其后又提出撤销扬州军政府,从而统一江苏的主张。由于他轻视袁世凯,并赶走袁派来监视他的参谋长,袁世凯下毒手派人将他炸死。此时,曾与徐宝山共事过的著名书法家吉亮工不待请求,主动写了“徐园”两字。刚挥毫时,他心情还比较沉重,所以“徐”字为行楷,而后越写越激动,以至写“园”时,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愤写成了行草。字径虽逾尺,但两字配合和谐,笔力遭劲。

  这一小小园林中有一馆,一榭,一亭,外有曲水,内有池塘,花木竹石,恰到好处。此园是瘦西湖正门进入的第一个园,游客一入其中顿感江南园林的精巧。未到过瘦西湖的人,就以为这就是瘦西湖的风貌,其实这正是构园者的苦心,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扬州导游词整理40

  扬州市地处江苏中部,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现辖区域在东经119°01'至119°54'、北纬31°56'至33°25'之间,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阴、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毗邻,西与安徽天长、江苏南京、淮阴交界。扬州城位于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东经119°26'、北纬32°24'。全市总面积6638平方公里,市区148平方公里,规划面积420平方公里。

  扬州市地形呈西高东低,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仪征市、邗江县、扬州市区郊区北部为丘陵,京杭运河以东、通扬运河以北为里下河地区,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境内有长江岸线公里,沿岸有仪征、邗江、江都1县2市;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北向南沟通白马、宝应、高邮、邵伯4湖,连接长江,全长公里。此外, 主要河流还有宝射河、大潼河、北澄子河、通扬运河、新通扬河等。

  扬州市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春季多为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雨量1030毫米。

  扬州市资源以矿产和水产为主,邗江、江都、高邮一带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江苏油田设在扬州。江都境内有相当丰富的煤炭蕴藏量,仪征、邗江丘陵山区有丰富的砂石、卵石、石英等矿产资源,扬州市城区北部及仪征、高邮等蕴藏着丰富的矿泉水。江、河、湖、荡盛产鱼、虾、蟹、龟鳖、珍蛛、荷藕、芦苇等。全市蚕茧、席草、陶土、蒲、苇等资源丰富。

扬州导游词整理41

  Yangzhou is an ancie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end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plain, in central jiangsu province, east near the yellow sea, and nantong, yancheng border; West nanjing, bordering liuhe, long county;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zhenjiang, wuxi across the river; Huai water in the north, adjacent to HuaiYin, the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 in the north-south. Surrounded by HanJiang county, has always been the amphibious transportation hub, north and south by the throat, grain transportation important portal of north jiangsu.

  Yangzhou guangling jiang offshore, traffic developed, rich products, known as the hometown of fish and rice. A straight, suburbs, baoying, HanJiang 2 counties, escrow yizheng, jiangdu, gaoyou corporation three county-level cities. Covers an area of 6638 square kilometers, million people. City is flat, between 4 to 8 meters above sea level, mild climate all the year round.

  Yangzhou is located in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huaihe river, in ancient times there is ancient and ancient human activity. Since 486 BC prince built Han city, fu Han open ditch, yangzhou city has 2484 years. Sui dynasty after the opening of the grand canal, yangzhou areas of southeastern China at the center of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the important port of foreign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Yangzhou in the tang dynasty, the rich of guilin, ”quartet HaoShang businessman overseas exiles, more than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Tang dynasty, the rise and fall several times. Once again appear in the qing dynasty ”straight busy today times yesterday“ thriving scene. In the middle of 19th century, due to various reasons, yangzhou gradually decline.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ancient city of yangzhou bloom. The famous the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 across the border. Here beautiful scenery, the humanities ceremony, i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nounced the first one of the 24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The city's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s the main line, vigorously carry ou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 efforts to expand the advantage industry and the key leading enterprise, gradually optimizing economic structure, economic strength is growing. To further expand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with the new situation of accession to the w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by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market diversification, quality and great economic and trade, to speed up the adjustment foreign trade market structure, expand the industrial products export, encourage enterprises to use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to promote thei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overseas processing trade development,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The world three clear moonlit, half knave is yangzhou.“ ”Huai left names“, ”rich“ of guilin city of yangzhou, is the home of general secretary jiang zemin, has been 2480 years of history. Yangzhou is well-known Chinese and foreign tourist destination, is the humanities ceremony, all bustling city, there are many places of historic interest and elegant gardens.

  Yangzhou ”west lake“ has a long history of the past dynasties gardening expert, in miles long on both sides of the lake, built the ”two dike flower LiuQuan depends on water, gazebo all the way until the mountain lake scenic spot; Buddha mountain temple throughout, with “jiangnan first lingshan,” said; “Twenty-four bridge moon night, jade of people where taught flute”, moon since ancient times is the perfect place. Yangzhou has a long history of ancient daming monastery, have the reputation of “urban forest” he garden, a garden is famous for its four seasons rockery, such as emperor yangdi, kangxi, qianlong emperor palace ruins and so on, beautiful scenery, is the chiangnan treasure.

  Leisurely long, after numerous rise and fall of a dynasty, yangzhou people created a splendid culture here, leaving a large number of cultural relics. Today's yangzhou, not only is a famous tourist resort, also is subei region culture and education center, the ancient “treasures” of yangzhou in the tide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endeavor turnaround, urban look brand-new. When more and more Chinese and foreign tourists to stop here, they would most want to can in this highly modernized city pursue “twenty-four bridge moon night” during the year and wanxian county.

扬州导游词整理42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来扬州旅游,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我是你们的导游小张,大家也可以叫我张导,一位性格稳重的老大哥将为大家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那就是我身后正在开车的李师傅了,此次云台山风景区的旅行就由我们两位为大家全程服务了,有需要的地方您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尽心尽力解决,您的满意是我们的工作的最大肯定,在此,预祝本次旅途愉快顺利,也希望大家能够游的尽兴,玩的开心。

扬州导游词整理43

  古运河扬州段是整个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现在扬州境内的运河与20__多年前的古邗沟路线大部分吻合,与隋炀帝开凿的运河则完全契合,从瓜洲至宝应全长125公里。其中,古运河扬州城区段从瓜洲至湾头全长约30公里,构成著名的“扬州三湾”。这一段运河最为古老,可谓历史遗迹星列、人文景观众多。

  作为“运河城”的扬州,在新的世纪,应对运河文化资源加以大力开发和利用,通过旅游让古老的运河文化为扬州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扬州三湾,河道曲折,当初运河的开挖者为了消除地面高度差,使运河的水面保持平缓,便采取了延长河道以降低坡度的办法,所以就把这段运河开挖得弯弯曲曲。这个方法是我国古代河工们的杰出创造。以前所流传的弯弯曲曲是为了不破坏扬州风水的说法是不对的。从旅游美学的角度来看,古运河的三湾段因其弯道给人们以特殊的变化莫测的忽远忽近的视角空间,将是古运河旅游线上的一大卖点。

  古运河扬州段从瓜洲至湾头全长30公里,沿岸有几十个景点,其旅游价值极高,它集长江和运河、天然和人工、历史和现实、经济和文化、新线和老线、城市和乡村于一体,构成一条色彩斑斓、风情万种、景色各异、内涵丰富的旅游线路。更为令人称奇的是,作为一条新开发的旅游线,与长江风情旅游线相呼应、相连接,从长江与运河交界的古镇瓜洲上船,经过古运河到东关古渡换船,就能非常自然地与我市已经形成多年的乾隆水上游览线自然连接,这就完全做足了“水”的文章,突出了古城扬州历史上“车马少于船”的特色,使游客感受“水”的经济、“水”的文化、“水”的生活方式。

扬州导游词整理44

  Ancient yangzhou, sometimes making yangju (by: Yang words in han tablet is from “wood”, from “hand” of later generations, Wang Niansun detailed textual criticism), name of yangju, as seen in the history · yu gong “, ”huai hai d yangzhou“. This is the ancients of a wide range of geographical concepts, including today, the yellow sea, the Yangtze river north of huai water vast areas of jiangsu, anhui, jiangxi, zhejiang, fujian and other provinces. According to tu yu in the tang dynasty ”tong“, contained within the ancient yangzhou region, the tang dynasty has 39 county government, one hundred and ninety-six counties. The yangzhou, despite the inclusion of today's yangzhou place, but not to be confused with today's yangzhou is.

  Emperor, across the country set up 13 secretariat department, including the yangzhou secretariat department. The scope of the secretariat of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department is equivalent to today's anhui huai water and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jiangsu and jiangxi, zhejiang and fujian provinces; Hubei YingShan huangmei, wide economy; Henan gushi county, from the city and other places. Han hong's calendar and Yang (now anhui province and county), moved to late ShouChun (now anhui shou county), hefei (now anhui hefei northwest). When The Three Kingdoms of wei, the yangzhou, wu wei governance ShouChun, wu's governance and thus (now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After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destroyed wu, still in his seat, was renamed the company, later renamed health).

  Today's yangzhou region,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said ”Han“ (Han countries as one of the countries of the zhou dynasty, after being destroyed by wu), qin, han said the ”straight“, ”jiangdu, eastern jin, southern dynasties“ ”south yanzhou,“ their ”Wu Zhou,“ he said. Yangzhou han including jiangsu jiangnan, south of huaihe river of anhui and zhejiang, fujian and jiangxi provinces. When The Three Kingdoms of wei, wu have yangzhou, yangzhou and thus, wu Wei Yang state ShouChun. Sui huang nine years Wu Zhou instead of yangzhou, but main office is located in danyang (now nanjing). Tang Gaozu 'eight years (in 625), the yangzhou seat from danyang to jiangbei, straight to enjoy yangzhou proper noun from now on.

扬州导游词整理45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

  瘦西湖风景区是蜀冈-瘦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和精华部分。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隋唐时期,瘦西湖沿岸陆续建园。及至清代,由于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六度“南巡”,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清代钱塘诗人汪沆将扬州西湖与杭州西湖作了对比,写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且为人们所首肯,至今名播中外。

  瘦西湖风景区为我国湖上园林的代表,古典园林群融南秀北雄于一体,组合巧妙,互为因借,构成了一个以瘦西湖为共同空间,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艺术境界,历史上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串以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揽胜、长堤春柳、荷浦熏风、四桥烟雨、梅岭春深、水云胜概、白塔晴云、春台明月、三过留踪、蜀冈晚照、万松叠翠、花屿双泉诸胜,颗颗明珠镶嵌交织在玉带上,形成了一幅秀色天然的立体山水画卷,而小金山、五亭桥、二十四桥景区是这幅画卷的神来之笔。

  瘦西湖的美丽景致,很早就为人们所向往。清人刘大观言:“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另一位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赞道:“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此。其妙处在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历史上李白、刘禹锡、白居易、杜牧、欧阳修、苏轼、王渔洋、蒲松龄、孔尚任、吴敬梓、郁达夫、朱自清等文化名人都在这一带留下或深或浅的足迹和众多脍炙人口的 篇章。“烟花三月下扬州”、 “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珠帘十里卷春风”、“绿杨城郭是扬州”等数不清的名言佳句,流传千古,为瘦西湖增添了耀眼的浓墨重彩。

  瘦西湖风景区正因其悠久、丰富的人文景观、秀丽典雅的自然风韵,成为古今中外宾客纷至沓来的著名的游览胜地。 瘦西湖风景区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扬州的重要对外窗口,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等殊荣。近年来,瘦西湖风景区不断开发建设景区、景点,面积已达公顷,食、行、游、购、娱等旅游配套设施日趋完善,随着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的认证,将为新世纪的可持续发展和走向国际旅游市场注入新的内涵。

  十里湖光,清澄缥碧,花木扶疏,连绵滴翠,亭台楼榭,错落有致。人文景观,独具风韵。瘦西湖正向八方游客敞开怀抱,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佳宾高朋。 五亭桥 瘦西湖在全国园林中独树一帜,五亭桥又是瘦西湖的标志,在全国园林中有一席之地。其最大的特点是阴柔阳刚的完美结合,南秀北雄的有机融和。该桥建于莲花堤上,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巡盐御史高恒所建,是因为建于莲花堤上,还是因为形状象一朵盛开的莲花,所以它又叫莲花桥。

  据说,乾隆南巡到此曾感叹它象琼岛春阴之景,这就点出了该桥是借鉴北京北海之景。确实,该桥受北海五龙亭的影响很深,五龙亭五亭临水而建,中日龙泽,重檐下方上圆,象征天圆地方;西为涌瑞、浮翠,涌瑞为方形重檐,浮翠为方形单檐;东为澄祥、滋香,澄祥为方形重檐。五亭皆绿琉璃瓦顶,亭与亭之间有石梁相连,婉转若游龙,另龙泽、滋香、浮翠三亭有单孔石桥与石岸相接,珠栏画栋,照耀涟漪。 扬州五亭桥无北海开阔水面,当然无法把五龙亭照搬。但聪明的工匠别出蹊径,将亭、桥结合,形成亭桥,分之为五亭,群聚于一桥,亭与亭之间以短廊相接,形成完整的屋面。

  桥亭秀,桥基雄,两者如何配置和谐呢?这里关键是如何把桥基建得纤巧,与桥亭比例适当,配置和谐。造桥者把桥身建成拱卷形,由三种不同的卷洞联系,桥孔共有十五个,中心桥孔最大,跨度为米,呈大的半圆形,直贯东西,旁边十二桥孔布置在桥础三面,可通南北,亦呈小的半圆形,桥阶洞则为扇形,可通东西。正面望去,连同倒影,形成五孔,大小不一,形状各殊,这样就在厚重的桥基上,安排了空灵的拱卷,在直线的拼缝转角中安置了曲线的桥洞,与桥亭自然就配置和谐了。难怪后人把桥基比成北方威武的勇士,而把桥亭比做南方秀美的少女,这是力与美的结合,壮与秀的和谐。

  白塔

  扬州至今还流传着“一夜造白塔”的故事。该故事出于《清朝野史大观》。一天,乾隆在瘦西湖中游览,船到五亭桥畔,忽然对扬州陪同官员说:“这里多象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皇帝开轩一看,只见五亭桥旁一座白塔巍然耸立,以为是从天而降,身旁的太监连忙跪奏道:“是盐商大贾,为弥补圣上游西湖之憾,连夜赶制而成的”。

  据说,是八大盐商之一的江春用万金贿赂乾隆左右,请画成图,然后一夜之音用盐包为基础,以纸扎为表面推成的。尽管只可远视,不可近攀,但乾隆不无感慨地说:“人道扬州盐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

扬州导游词整理45篇(关于扬州的导游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