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关于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

时间:

关于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实用4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关于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实用4篇),欢迎参阅。

关于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实用4篇)

关于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1

  《小摄影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之间发生的动人故事,从中透出了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心和爱护之情。全文共15个自然段,以对话为主。对于刚升上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文章篇幅较长,把握重点、体会文章内涵的思想情感都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对于到底有几个自然段,学生还有一些困难,由于他们平时碰到的都是简单的,这次却出现了一封信,他们一下子难住了,不知道该不该算一段,在这点上我花了一些时间重点讲解。

  接下来我还从课题的摄影师和文中最后的摄影师比较切入,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质疑:为什么高尔基不愿见杂志社的摄影师,而要见小摄影师?这一核心问题,为学生读书、质疑、释疑提供途径。

  可是,有一点是我意想不到的,那就是在为什么高尔基不愿见杂志社的摄影师,而要见小摄影师?这一核心问题上,学生的回答很出乎我的意外,他们会认为是因为高尔基还没有让小男孩拍完照所以才拒绝杂志社的摄影师的拍照要求,在这一点上我也显得很困惑。

  在落实设计意图上,我坚持以读代讲,边读边思,希望通过学生自己读,引发自悟,体会情感。同时在有限的40分钟内又不能面面俱到,因此在朗读的训练中我有意识的选择了文中的第一和第十段作为重点,加以指导,从而做到以点突破,领会情感

  2)《小摄影师》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摄影师》,欢迎各位给予指导。

  首先我要说的是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材的理解,力求育人功能的拓展

  《小摄影师》写了高尔基欣然答应一个孩子给他拍照,最后孩子发现忘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孩子哭着离开。最后,高尔基还是准备要接待那个少先队员。

  我与文本对话时,感受到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也感受到小摄影师所代表的少先队员所具有的诚信、聪明、有礼貌的品格,两者均应教学。

  关于本课的目标设定,我想主要是力求凸现三维的融合

  把本课目标预设为通过语言句子的朗读以及有关情节的联想训练,感受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之情。

  确定这个目标是符合新课标关于目标“三维性”要求,它蕴含有知识、情感、过程三方面要求,而且三者是相互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的。

  整个教学过程的预设,力求做到全员的互动

  全课预设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对全文步感知、学会生字新词。在这样基础上学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整堂课的流程预设是这样的:先质疑;再交流初读课文时留给学生的人物印象;第三步,感悟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接着,体会小摄影师的品格;最后是通过联想续写,把两代人的品德更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具体是这样的:

  第一环节是质疑明起点,使得课堂显得真实、真切

  课开始就向学生提问“读了课文,你们有哪些不明白的?”引导学生说出读课文后的疑难点。

  预计有学生会说“小摄影师为什么不要高尔基的胶卷呢?”、“小摄影师为什么最后一直没再去找高尔基拍照呢?”、“高尔基到底是忙还是不忙,伟人为什么还要骗一个杂志社记者呢?”

  质疑是语文教学很重要的方法,也是教师掌握学生真实起点一个途径,教师的教要教在学生真正的不懂之处,这是课堂真实化、课堂以人为本的基础。

  第二步,把学生初读的个性理解,通过交流使个性的学习内容形成大家的共识

关于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2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语文第五单元第十七课《可贵的沉默》。本课分两个课时进行教学,我今天讲的是第二课时。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板书,教学评价、资源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精读课文,主要讲课堂上,教师从孩子们那里了解到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并向他们祝贺,孩子们因此而感到骄傲和快乐;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孩子只有几个,而没有一个孩子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强烈的对比之下,孩子们沉默了,老师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孩子们懂得了要关心父母,并学会以行动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课文以课堂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孩子们的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细致、生动地描述,从而再现场景,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而且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说学情

  1、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平时娇生惯养,处处以我为中心,也许他们从书本上知道要关心他人,关心父母,但是缺乏付诸真心的行动。因此,本课是引导孩子们用行动来回报爱的一个很好的教本。

  2、根据课改的要求,本单元的训练意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课文,理清脉络,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爱,并学会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3、教学重点: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他人。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沉默的可贵。

  三、说教法、学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做到听、说、读、写想结合的特点,根据以上教学思想,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选用“读中感悟”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究活动中去;同时渗透学生自学的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为:创设情境、质疑导入——初读感知——研读探究——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质疑导入

  从孩子们最熟悉的生日歌引入,激发孩子们说话的欲望:再以题目为切入点提问:读了课题你会想些什么?学生自然会想知道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谁在沉默?等一系列问题。

  (三)初读感知

  学生带着质疑读课文,更具针对性,结合插图很快的浏览课文,找到和两幅图片相关的文段默读。

  (四)研读探究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出示课文的第一幅图,引导学生思考:孩子们为什么这么热闹?哪些地地方引起了你的共鸣?(这些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把读文和思考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爱。板书感受爱)

  接着出示课文的第二幅图提问:是什么让兴奋的孩子们霎时沉默了呢?孩子们沉默中想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入怀入境,深入思考)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学生精读的基础上我出示句子:我想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问:这极为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呢?又出示: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问:为什么学生犯了错还说他们可爱呢?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孩子们在沉默中有了反思自己的表现,知道要回报父母的爱。(板书回报爱)原来这极为珍贵的东西就是回报父母,这也正是沉默的可贵之处。(这些问题的设置紧扣主题,层层展开,步步深入,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采用朗读(自由读,指名读,表演读,赛读)的方法加深体会。

  (五)拓展延伸

  新课改要求语文课堂开放化,生活化,为了将课堂融入生活我设计了“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这一环节,让学生在歌曲《天之大》中写出自己的心里话,使学生的情感得以渲泄,主题得以升华,同时也体现了语文课读写结合的宗旨。

  (六)作业设计

  本课的作业是把自己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大声读给他们听,帮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学生在感受爱的同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爱,将课文所感所学融入生活。

  五、说板书

  板书是一堂课的点睛之笔,我的板书力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中间的红色爱心,一看就知道是爱的教育,便于学生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六、 说反思

  《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对孩子来说,它是一篇“爱”的教育。爱有许多方面,让学生学会爱与被爱,可以说贯穿了教育的整个过程。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在思想上受到了触动,深深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爱的同时也要回报这种爱了,不仅有很多话要对父母说,更想把这种爱落实在具体行动中,我很欣慰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很贴近,在我的教学中,通过分析孩子们神情变化,让学生真正体会孩子们的心理想法,然后再把心中的感受融入课文中,有感情的朗读。

  总之,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以上是我在设计《可贵的沉默》一课中的几点想法,希望各位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关于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3

  【说教材】

  第三单元的课文都是和秋天有关的内容。口语交际课就是在这组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秋天的快乐》为题,要求学生通过口语交际感受秋天的快乐。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我把这节口语交际课融入到秋天的大自然中。组织了一次秋游活动,让学生在美丽的秋景、秋色、秋声、秋韵中去感知秋天的快乐。并通过说秋天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培养交流的兴趣。

  【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的目标是:“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根据新课标、本组课文的主要意图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去感知秋天的快乐,说出秋天的快乐。

  2.引导学生学会互动交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提出问题和意见。

  3.培养学生把话说清楚,能有一定条理的说清楚、说完整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

  口语表达清楚,交际大方、有礼貌。

  【说教学策略】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据此,我采用观察、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以人为本”,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小组互动,合作学习、交流评价的良好氛围。体现了新课标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活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这一理念。

  【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叶形书签。

  学生准备:搜集描写秋天好词好句。

  【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工具性、人文性、自主性相统一的特点,本课教学过程如下:

  (一)自主观察、寻找秋天的快乐。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欢自由组合,分4个小组走进大自然去寻找秋天的快乐:

  第一组,走进田野。寻找秋天丰收的快乐,放眼望去,成熟的稻子就像金色的海洋,笑弯了腰的稻穗,好像正等待人们去收割呢.农民伯伯们正忙着收谷子呢.脸上露出快乐的笑容,地里的玉米、花生、南瓜、土豆、红薯、辣椒也丰产了,

  第二组,走进树林,看红艳的枫叶,金黄的银杏树叶、苍翠的松柏,漫山遍野的蒲公英和野菊花……,收集各种植物标本

  第三组,走进果园。观看累累硕果:红红的石榴露出珍珠般的笑容,黄澄澄的橘子挂在枝头,成筐成筐的桔子正等着装车呢!红红的柿子在绿叶间露出笑脸,葡萄园的葡萄成熟了,栗子看见这丰收的景像,的肚子都笑破了。香甜的气味勾住了小朋友的脚,都来品尝佳果美味。

  第四组,走进农家,体验丰收的快乐,院子里堆成小山似的玉米,房梁上挂满了玉米,晒坝里晒满了玉米,墙角下堆放着又大又圆的南瓜,人们的脸上挂满了喜悦的笑容。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观察与寻找,抓住了秋天的独特与迷人,感受到秋天的快乐,就会说出他们心中秋天的快乐。从而能使学生在体验中丰富自己的见解,提高自己的认识,构建自己的认识,将感知转化为思维。

  (二)精彩回放,交流秋天的快乐。

  学生各人准备好观察到的资料,先在小组中交流自己在秋天里感受到的快乐,再在班上汇报展示。并要求其它同学在认真倾听的前提下进行补充与评价。教师也随机进行点拨指导。

  这一环节,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小伙伴之间自由交际,共同分享秋天的快乐。在这一平台上,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学习、探究的成果,让学生品味成功地喜悦。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自我体验的过程也得到了体现。学生在感受秋天快乐的同时,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有效训练,让学生初步学习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能对别人的谈话进行评价,能在小组学习中学会合作。

  在交流中只要说得有特点,想得独特,表达流利,都能获得老师送的一份礼物。使每个学生都能品尝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从而增强口语交际的自信和勇气,也使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评价浑然一体。

  (三)培养创新能力,赞美秋天的快乐

  让学生大初步了解秋天的快乐的基础上用最擅长的方式来赞美秋天。

  1.学生在小组中讨论集体研究出方案。

  2.各组选一名代表向大家作汇报展示。(可以背诵描写秋天的诗句或唱一唱赞美秋天的歌曲)。

  这一环节设计,能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愉快地学习交流,使其学习思维得到拓展,学习个性得到张扬,主体地位更加得到充分展现。

  (四)拓展延伸,留住秋天的快乐。

  新课标指出:“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我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把秋天的快乐留在我们的身边?总结布置课后作业,以小组的形式,选择:画画、办专题手抄报、摄影、写进习作里等等。

  这一教学环节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能让学生把秋天的快乐留在自己的回忆里,写在自己的成长中,同时让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会了创新,得到了发展。实现了一种能力的迁移。

关于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4

  一、教材分析

  《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本单元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专题,《孔子拜师》介绍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两位大师孔子和老子,春秋时代思想家的求学故事在今天仍熠熠生辉,教育学生懂得尊师好学的哲理,并以孔子为榜样,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组近义词,如“拜见———拜访、等候——迎候”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学习时采用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

  二、目标设定

  1、会正确认读7个生字,会按正确的笔顺规范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谦虚好学和老子诲人不倦的崇敬之情。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三、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阅读习惯正在形成之中,对课文的理解比较吃力。因此,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四、教学流程安排及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针对第一个目标就是把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把内容说明白。分成三步来完成:

  1.直接出示课题,简单了解古人对姓名、字号称呼的习俗,随机了解大家为什么称孔子、老子,介绍“子”的含义,而后自由初读课文。(要求试读正确,难读的多读,难理解的词可以查字典)。

  2.自主学习理解词语.(远近闻名知识渊博学无止境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迎候毫无保留传授)

  3.检查读书效果,读生字词,学生说主要内容。

  在自主学习的环节,可以问你学懂了那些词,是怎样学的.随机教给学生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又如“风餐露宿”一词,我这样设计:

  ①指名学生读,正音

  ②问的“风餐露宿”意思。

  ③出示字典上的意思,学生不十分理解,教给学生也可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引导学生想象,“他在路上有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学生感受到求学路上的艰苦。为后面的深入感悟内容,作好铺垫。

  而后,检查朗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主要内容。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通过以上步骤第一块---初读课文就差不多就完成了,接着是第二个板块。

  【围绕中心品读感悟】

  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及追问的方式。

  1、感受孔子求知若渴,不畏艰辛的求学态度。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孔子拜师艰辛的句子。

  随着学生的汇报,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提问:这句话中哪些词触动了你?学生肯定会提出“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先引导学生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然后让学生想象这两个词背后隐藏的艰难困苦。如果你家里发生什么是,你的父母会日夜兼程的赶回来。那孔子呢?

  引导感悟孔子的不畏艰辛、求知若渴。再让孩子带着这样的体会用心读一遍这两个词,最后把词语又送回句子中感情朗读。通过对“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的深度体会,再体会“终于”一词。想象一下他到了洛阳会是怎样的心情?你见过风尘仆仆的人吗?

  2、感悟孔子和老子的人格魅力

  让孩子仔细读读孔子和老子见面后的对话,体会人物心情。然后分角色朗读,理解破折号,指导朗读。体会“迎候和等候”这一组近义词,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它们都有什么意思?两个词能互换吗?为什么?引导孩子从课文中寻找有关孔子和老子的介绍来体会二者的谦逊。最后请两组同学上台表演孔子和老子见面的场景。通过角色体验,更好地走进文本,激发情感。

  3、体会“学无止境”的意思

  孔子在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大学问家,为什么还要千里迢迢拜老子为师?读孔子的话,结合实际例子进行体会。

  4、接着学习第三段,谁使你感动,为什么?找到词语,进一步体会孔子的好学以及老子诲人不倦的精神。

  小结:怪不得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关于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实用4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