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说课稿()

时间:

说课稿(最新6篇)

说课稿(最新6篇)

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本课利用自然界中千姿百态的昆虫形象引起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欣赏,探索,创作,表现,评价活动。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体现极具开放性,选择性的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昆虫的相貌特征及生活习性,感受昆虫的美丽和可爱,并画出一副自己与昆虫玩耍的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欣赏,感知自然界及艺术作品中的昆虫的形色之美,引发热爱自然之情和环保意识。

  难点:抓住昆虫美丽的身躯和翅膀,加上自己的形象表现出来。

  四、说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昆虫图片,多媒体资料,作画工具,范画,作画工程的背景音乐,昆虫头饰。

  学具准备:各种昆虫相关资料,作画工具或制作工具等。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猜谜。

  师:同学们,早上好!今天老师打个谜语给大家猜好吗?生:好。

  师:长相俊俏,爱舞爱跳,飞舞花丛,快乐逍遥。生:蝴蝶。师:恩,同门回答的非常正确,它就是美丽的蝴蝶。

  师:下面老师再来说一个,肚大眼明头儿小,胸前有对打砍刀,别看样子有点笨,捕杀害虫又灵巧。生:螳螂。

  师:小朋友真聪明,那我们就再来猜一个。小飞机,纱翅膀,飞来飞去灭虫忙,低飞雨,高飞晴,天气预报它内行。生:小蜻蜓。

  (设计意图:猜谜为孩子展开了思维天地,是孩子们学习知识,了解文化,启迪情感,丰富想象力的生动教材。)

  (2)引导学生回忆并说出自己喜爱的昆虫形体,颜色,花纹等特征和这种昆虫有什么生活习性。

  (3)请各组同学讨论人和昆虫的联系,小朋友们和昆虫之间,是怎样的友好相处?

  (4)揭示课题:我和昆虫

  (二)讲授新课

  (1)出示课件:播放各种昆虫的录像和图片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找出美丽的会飞的昆虫。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做好记录:蝴蝶,蜻蜓,蝗虫,蝉,螳螂,蜜蜂(板书)(2)根据各种昆虫的卡片,引导学生赏析比较昆虫的颜色,外形,斑纹,动态等,来发现昆虫的美丽与可爱。

  蝴蝶:有美丽的大翅膀,翅膀的形状各不相同,花纹更是有条纹,点等,色彩斑斓,真是“飞舞的花朵”。

  蜻蜓:大眼睛,长尾巴,透明轻薄的两对翅膀,动作轻盈,灵敏,像一架小飞机。

  蝗虫:有着强劲有力的后腿。

  师:小昆虫的构成有头,胸,腹,一对触角,三对翅膀。同学们要记住啊。

  (设计意图:昆虫的世界是一个微观世界,近距离观察才能发现它的美丽、奇特,所以我设计了这个环节,引导孩子走近昆虫,细心体会。)

  (3)师:同学们看一下老师做的昆虫头饰,谁愿意学学自己喜欢的昆虫的飞行?学生纷纷举手要求表演。

  (4)学生飞行表演。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请来了几位我们的昆虫朋友。瞧,美丽的蝴蝶飞来了,好美啊!听,这是什么声音?原来小蜜蜂拍打着双臂飞来了。啊!同学们看一下,下面出场的是什么?哦,是小蚂蚱。“知了,知了”同学们听到了知了的声音齐声说:“蝉先生来了。”最后,小朋友看一下,正在挥舞大刀慢慢爬行的是什么?生:螳螂。是啊,今天螳螂可以吃一顿饱餐了。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激发学生兴趣,并体验昆虫的飞行,注重过程的体验。)

  (三)师生共同探究制作昆虫的方法。

  (1)欣赏范画

  a,欣赏书中学生范画:

  师:这些小昆虫的家都在哪里呢?平时会在哪里活动呢?

  生:个别发言。(草丛里、池塘边、树林中……)

  师:接下来让我们来欣赏一些绘画作品,看看他们画得怎么样?在这些画中小朋友和昆虫在干什么?(欣赏范画P3)

  生:个别发言。

  (小朋友和昆虫在一起玩。)

  (范画:构图饱满、颜色漂亮、人与昆虫表现生动)

  师:你能想象你和昆虫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吗?

  b,欣赏老师范画: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幅关于昆虫的画。请同学们看一下老师的画中画的是哪一种昆虫呢?那除了蜻蜓还有什么?小蜻蜓正在跟小青蛙在干什么呢?同学们想象力非常丰富,回答的都非常好。那老师的想法是这样的,在美丽的池塘中,一只可爱的小青蛙坐在荷叶上快乐的歌唱,伴着音乐,美丽的小蜻蜓在翩翩起舞,配着翠绿的荷叶构成一幅多彩的画面。那如果让你们画,你们的想法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昆虫的种类较多,但要同学们数出来却是较少,因为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昆虫实在是少得可怜。城市的建设,环境的恶化,生活圈的狭小是其主要原因。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旨在培养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2)根据构思来决定要绘画的昆虫。

  学生闭上眼睛,构思画面。(配上音乐,使学生走进其中)

  师:请同学们睁来眼睛,你们想好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了吗?

  表现要点:抓住昆虫的形象特征,

  添加适当的环境,

  用鲜艳的色彩表现。

  (3)根据想好的昆虫来选择绘画材料及昆虫动态。

  (4)小组讨论。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五)提出作业要求:小组合作绘画一组自己喜欢的昆虫情景画。

  (六)展示学生作品,讲评。

  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昆虫童话剧表演。

  (七)课堂小结

  昆虫有成千上万种。它们是动物大军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以前,由于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我们身边已经有许多小动物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了。现在,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小动物,让它们和我们一样幸福快乐的生活。

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这篇课文通过对翠鸟鲜艳的羽毛、小巧玲珑的外形和活动机敏特点及住处的描写,最后归纳到对翠鸟的喜爱,进而升华为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

  2、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翠鸟的外形和动作特点,让学生受到爱鸟情感的陶冶。

  难点:抓住事物特点,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有顺序的描写。

  二、 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描述方法和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有序观察和具体描述。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抓住有关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的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三、说教法与学法

  (一)说教法

  语文教学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学习目的和学生实际,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教法:

  1.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将学习内容生活化、情景化。

  2.启发式讲读法:引导学生默读、朗读,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读读、划划、议议。

  3、情境创设法:上课初教师戴翠鸟头饰引起学生兴趣,外形学完后奖励给学生由学生扮演翠鸟教师采访的形式完成后面的教学。

  4.读写结合:抓住课文的教材特点,进行仿说,为本单元的写作训练目标的达成做充分准备。

  (二)说学法:

  1.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总分段式的结构和构成(迁移法)。

  2.在讲读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 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小鸟,你们喜欢吗?喜欢哪种呢?

  2、老师戴翠鸟头饰表演,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质疑,你想了解什么?(翠鸟的外形、住处、动作等)

  3.“那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翠鸟》”顺势就过渡到第二环节。

  (如此导入新课,学生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并引导学生提出想了解的问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1)、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描写翠鸟的外形的,分别是怎样写的?圈出其中的关键词。

  (2)、画出文中描写翠鸟羽毛的句子,并想想课文是怎样将翠鸟羽毛的特点写清楚出的。

  2、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颜色鲜艳写具体的?学习总分的写作方法和抓住事物特点按照顺序描写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鲜艳”“小巧玲珑”的意思。

  思考:为什么作者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三)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虚拟情境,说出情趣。设计此环节的目的:这种采访调动并调节着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切心理、生理因素,把认识与创造,对美的追求与体验统一起来,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1、翠鸟的叫声有什么特点?(听音乐播放,亲身感受)

  2、它喜欢怎样的活动?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谈谈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指名接受采访) 3、课文第二自然段还写了翠鸟的什么动作?(等鱼) 4、指导朗读

  5、总结学习方法:读—找—谈—再读

  6、按照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7、汇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8、思考: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9、欣赏图片并谈谈你对翠鸟的看法。

  (四) 学习第四、五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说说翠鸟的家在哪里?

  2、思考:听了老渔翁的话我们为什么脸红了?

  (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爱护鸟类,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爱护环境。

  (六)课外延伸

  1、翠鸟漂亮吗?把你介绍给大家好吗。

  2、根据词语连句子。

  3、以“我喜欢的动物”为主题,向大家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动物的外形、活动特点、生活习性以及怎样保护动物的常识。

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 三单元第一节《小树有多少棵》。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上学期已经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利用三捆小树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探索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也是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基础,为后面学习笔算乘除法打基础。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口算训练,既能培养学生迅速的口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注意、记忆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是学习笔算的基础。

  3、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经能熟练掌握一位数乘一位数的表内乘法,能运用已学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对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4.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⑴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⑵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5.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将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迁移到乘数是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中。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发现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个“发现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发现方法,发现规律,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练习法,练习在数学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本节课在新课后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通过一系列灵活多样,一定量化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3.迁移法,由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当运用迁移规律,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旧引新。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就可以从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中进行迁移,这样的知识迁移,最后转化为技能技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说教学流程:

  一、课前热身:20道表内乘法题。

  【设计意图】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乘法口诀,但经过一假期的时间,有些已经淡忘,有必要在课前适当训练,唤起对旧知的记忆,同时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尽快找到数感。所以在新课伊始进行表内乘法的复习。

  二、创设情境,板书课题:

  1.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造林对人类的好处吗?每年我们学校都要植树,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植树的活动中有哪些数学问题。

  2.请你认真观察图后和同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一共有几捆小树?每捆有几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板书课题:《小树有多少棵》。

  三、出示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四、自学提示:

  自学课本30页,思考:

  1,、怎样列式求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2、尝试计算20×3。

  3、小组交流算法。

  五、先学(看一看)

  1、学生在教师的知道下认真自学。

  2、做一做:

  4捆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1)、挑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练习本上。

  (2)、教师巡视,收集其他同学的做法。

  六、后教(议一议)

  得出20×4=80中的20表示每捆有20棵,4表示4捆,80表示一共有80棵树,学生有以下计算方法:

  (1)、20×4就是4个20相加:20+20+20+20=80;

  (2)、因为2×4=8,因此20×4=80;

  (3)、可以把20看成10×2,这样20×4可以变成10×8。

  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正确,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二、 迁移应用,探索规律。

  1.出示练习:

  3×2 5×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学生通过独立计算,得出算式的结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几组题目,找一找竖列算式的规律,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能够发现,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的末尾依次多一个“0”,积的末尾也多一个“0”。学生已经把整十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迁移到整百数乘一位数,此时进行方法的强化,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计算的方法,既训练学生的思维,又发展学生的语言。

  七、当堂练习:

  1、迁移应用,探索规律。

  3×2 5×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2、口算练习:(学生独立计算,指名说说算理。)

  30×4 50×8 9×600 40×5 60×7 800×4

  70×8 30×6 600×9 4×60 20×7 3×800

  90×5 8×50 700×4

  3、.填空:(巩固算理)

  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先不看()末尾的“0”,乘完以后再在()的末尾添上()的“0”。

  4、练习提高: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并解答。

  课件出示:一篮枣30个,( )

  5、数学游戏:

  教师事先准备好卡片,以同桌为单位开展游戏活动。

  游戏规则:一位学生取一位数,另一位学生取整十、整百或整千数,然后两个学生都计算这两个数相乘的结果,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八、课堂小结:

  (1)、自我评价,你觉得你自己这节课表现怎样?给自己打打分。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说课稿4

  一、说教材

  《小小的船》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晴天夜空美丽的景象。这首诗韵律协调,音乐性很强。体现了一个孩子把新月看作小船,联想自己坐到月亮上去,在蓝天中航行,驶过星群,看望星星的喜悦心情。诗中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起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二、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逐步能说一句较完整的话,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于学生朗读课文时可能会出现唱读的现象。

  三、说教法

  从本课儿童诗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

  四、说教学流程

  1、出示谜语,激发兴趣

  本课一开始,我就借助幻灯机,播放谜语,让学生猜一猜,从而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培养了他们认真听的习惯,并能一边听一边想。

  2、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想象是通往创新的桥梁。所以我在教学中首先是以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为宗旨,从学生的心理、思维、兴趣出发,通过图画、音乐和文学语言描述,再现教材的情境,给学生以强烈地真实感,较快地把学生带入智力最近发展区。

  (1)图画展示,创设情景。

  (教师出示图画并用语言描述)小朋友,看这晴朗的夜晚,闪烁的星星,弯弯的由月亮挂在蓝天上,该多美呀!(教师自然引出课题,配乐朗诵)

  (2)综合运用图画、语言、音乐,再创情境。

  (教师描述)如果现在是夜晚,我们一起坐在院子里,抬头看天空,蓝天上有星星,有月亮。这弯弯的月亮,它多像一艘小船呀!(播放音乐)现在请大家听着音乐轻轻摆,慢慢地闭上眼睛。想着,想着,你是不是坐在月亮上了?是不是飞上蓝天了?(此时学生会情不自禁说自己已经飞上蓝天,已经坐在月亮上了。)。

  教师随即出示句式:我看见了____.引导学生说出:宇宙飞船上天,航天飞机登上月球等。接着再用"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进行想象思维训练。例如蓝蓝的天象什么?闪闪的星星象什么?

  不难看出,在理解重点句子时,根据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往往为此而兴奋不已,学生情绪为之高涨,进入一个高潮。此举极大地丰富了课文内容,学生的学就乐在其中,悟也在其中

  3趣味识字

  一位教育家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识字教学中,我首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你记住了哪些字,说说是怎么记住的吗?接着采用游戏"摘星星"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乐的兴趣中学会了识字。

  4.朗读训练。

  学生在朗读同时也在接受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我始终重视让"趣"字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读读、想想、说说中感受美,培养想象力并进行朗读训练。一年级学生的朗读往往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朗读训练的第一步就是范读指导。于是我播放舒缓的音乐配合声情并茂的范读,屏幕上美丽的夜空图,使课文内容形象化,从而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接着我又安排激情演读。我采用这样的方式:

  (师描述)这是一首多么优美的儿歌呀!老师真想坐在月亮上大声朗读,你们想吗?(同时出示月亮模型)同学们都跃跃欲试。

  此时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即兴演读。演读是一种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读方法,可以再现课文情景,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印象,并受到感染。这样学生就不只囿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困境,而且也达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具体做法是:a.自由演读 b.个别演读 c.全体演读。

  自由演读,按学生的个性差异,内化的程度不一而进行。在自由演读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联想,运用外显的,自身喜欢、掌握的形体动作,来更好地表现并体会到诗的意境。在自由演读的基础上,再请个别学生上台演读,通过评比,感情是否投入,动作是否和谐,从而让其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较深的印象。最后全班学生一起模仿演读较优秀的学生,边读边演,这时学生会置身于那诗的情境之中,其中在全体演读时,作为教师的我也成为其中一分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5、创作想像画

  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着眼,从发展学生扩散思维出发,我采用此环节。

  作画内容是二十年后,我在太空旅游。

  要求:把自己想到的用画描绘出来。

  五、谈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以新课标精神作指导,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多种情境,寓教于乐,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阅读想象的同时,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地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给课堂带来的便利。它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语文教学和其他所有学科的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

说课稿5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今天说的课题是习作看图编故事《小松鼠》说课稿。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 说教材

  本次习作内容是看图编故事《小松鼠》,是一种“给材料作文”,是换一种表达方式的练笔,进行这种形式的练习,要尊重画面的原意,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把图画情节具体化。在练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己当做故事里的一个角色,去构思故事情节,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看得出来,学生非常喜爱这种练笔形式,觉得不难,容易成功,越写越有自信。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三年级习作教学要求:“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及本册教材的特点,我上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和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大胆想象,编故事。

  2、技能目标:通过谈话交流,先引后放,培养学生学写想象作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并愿意将自己的文章读给他人听,共同提高作文水平。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学写想象作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构思,相互评改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二、说学情

  针对三年级学生刚由低年级的写话转向中年级的习作,对习作还颇具陌生感,学生一下子还不能转变,我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让学生去发现图中景、图中物,图中事鼓励学生写想象中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三、说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我通过展示图片创设情境,点拨引路,自选材料等一系列充满童心童趣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完成“思维—文字”的转化,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通过语言的训练,锻炼他们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的表现能力,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四、 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说、学氛围,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激趣法。通过谈话、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

  2、观察法。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开拓学生思路,为编故事作铺垫。

  3、点拨法。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适当点拨、诱导。帮学生指出、归纳编童话的方法,而不是将写作方法强加给学生。

  4、分组合作法。学生分成4人小组进行交流,畅所欲言。

  (二)说学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完成这次写作任务,我将采用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法。教师尽量少说,大量让学生说,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

  2、互说互评法。学生讲好的故事,无论句、段、篇,哪怕是一个词,教师也应该及时予以表扬鼓励,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3、学生修改法。说中改、评中改,提高学生口头修改作文能力,在相互修改中进一步锤炼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写作表达技巧。

  4、联想法。鼓励学生写想象中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五、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作文的一种内驱力,习作指导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一开始我兴奋地告诉学生:”孩子们,听说班上有许多的故事大王哦,看过很多的故事书,老师今天也带了许多的故事,看看你们能不能猜出这就是什么故事。”学生对新鲜事物是十分好奇的,兴致一下子便被调动起来。紧接着,我就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看看是什么故事、并说出故事的名称。 接下来我会出示一张特别的图,这幅图上面写有《小松鼠》的故事名,右下角的作者正好是他们班的全体上学生。“这本故事看过吗?作者是你们,没关系,没有看过,没有写过我们今天就把它补上,让更多的孩子也看看你们的故事。”这几幅图,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对后面的习作内容做好了铺垫,可以说一举多得。

  (二)仔细观察、展开想象(编故事)

  1、学生的兴致被调动起来后,我便出示第一幅习作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出与故事相关的地点,时间。并引导学生说出完整的一句话,一段话。“孩子们,看看这幅图,不是说写小松鼠的故事吗?怎么这上面连小松鼠的影子也没有呢?猜测一下这幅图和小松鼠有什么关系?这个地方怎么样?”学生在这一环节便仔细观察图片展开他们的想象。

  2、我接下来便出示第二幅带有主人公小松鼠的图片,“还在们瞧瞧,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松鼠啊?”孩子们便会说出愁眉苦脸、难过等词语。我便追问“小松鼠发生什么事情了?”孩子们的想象便再一次得到了升华。

  3、范文是最好的示范。教学中,我先引出范文,让学生读范文,并仔细、耐心地引导学生,通过范文点评来探究内容,了解范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用上了哪些好词好句。从而明确编故事不但要把内容说清楚,还要把句子说通顺,词语说准确。如此层层递进,无形中把写作方法渗透到交流之中,充分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于是在这我便会说“孩子们,老师看到小松鼠的表情也猜了猜他发生了什么样事情,想不想看?”出示老师的故事。

  4、我让学生编好自己的故事,在小组内交流,说给同桌听,接着我让学生讲故事,其它同学注意听,并提出了说和听的要求,学生说中评,评中说, 在互议互评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我也适时提出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编故事的自信心。

  (三)起草成段、编写故事

  在学生积极构思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写作实践,有利于学生大胆创造,充分展示自己的独特想象,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体验习作的愉悦。“同学们,生活是离不开想象的。在刚才的交流中,老师看到你们已经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接下来就把你们创编的精彩故事写下来吧!老师期待着你们的精彩!”

  2.提示:一个精彩的故事还应该有的与众不同的题目。学生自由书写故事,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品修改、展示、分享故事

  好作文有个条件,那就是要千锤百炼地改。我告诉学生要好好修改,要一遍一遍地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学生完成习作后,我指名学生读草稿,师生一起倾听、交流、评价、修改,我适时对写得好的地方提出表扬、肯定,继续渗透引导习作方法。

  给家长、老师、同学读一读自己的杰作,这样对于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和建立学生写作信心都会有很好的帮助。

说课稿6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和我的祖国》,下面我会从以下七个方面去说课:1、教材分析2、教学目标3、重点难点4、课时安排5、学情分析6、教法7、教学程序。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选自教材:广东教育出版社花城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走进音乐世界》第一单元爱我中华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是我国现代题材的一首优秀创作歌曲。演唱者以第一人称手法,用歌声诉说了我和祖国息息相连、一刻也不能分割的心情,是许多著名歌唱家音乐会上的保留曲目,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歌曲的旋律舒展流畅,歌词纯朴无华,旋律与歌词结合,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歌曲为6/8与9/8拍子结合,为主歌、副歌的两段体结构,旋律在B段从1-1八度变换至高音的段落,令人心潮澎湃,把与祖国的永不分离的情感比作大海永不干涸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首歌曲不管是独唱还是合唱,虽然风格不同,但对祖国眷恋之情依然表现得令人神往。

  二、说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对作品的聆听和演绎,激发起学生爱国情感。

  2、过程与方法:聆听、模仿、探究、练习。

  3、知识与技能:能够初步感知复拍子的音乐律动感,学会歌曲并能独唱与合唱作品。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歌曲的不同版本的演绎来认识人声并辨别唱法。

  2、通过作品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难点:

  1、乐理知识学习:对歌曲中复合拍子的把握和学习,并能区分单拍子和复拍子,并且学习附点音符。

  2、演唱:要让学生克服对自己声音的自卑感和激发学生对歌唱的热情,并能在合唱中学习团队精神。

  四、说课时安排:一课时(40分钟)

  五、说学情:

  借助听、看、说、唱等多种感官的参与激发想象力;共同完成对复拍子的律动感掌握、适用的旋律和情感表达和总结作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男女生均可能独立完成作品的演唱并能合唱作品;能认识独立演唱和合唱的区别;认识人声演唱的类别;总之,始终把音乐的参与感受活动放到重要位置。

  六、说教法

  根据新课标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的要求,我确定的教法是:在依据初中学生音乐学习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

  ①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②设置唱、朗读、伴奏、划拍子等不同的参与方式,引导复拍子的不同歌曲的比较,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③参照课本创造加工,整合体联相关内容,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七、说教学程序:

  (一)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钢琴

  (二)设计思路:初中的学生,是一个变声时期,尤其是初一的学生,刚刚从小学踏进初中,不单只是环境的变化,更多的是心理和身理的变化。很多学生在这个时期都因自己的声线而对歌唱产生恐惧或厌恶之感,其实他们并不是真正的讨厌歌唱,只是对自己的声音产生怀疑和困惑。所以,我想利用这个节课,让学生首先认识人声,并能认识男声、女声和合唱各种不同唱法的演绎的效果。然后我们再针对歌曲中出现的复拍子进行认识,并能区分单拍子和复拍子。我将利用划拍子的方法,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单拍子和复拍子的律动性。当学生能把握到歌曲的律动性和旋律线条后,就开始学习歌曲,因为歌曲比较通俗易懂,我将会在用钢琴的伴奏形式带领学生先学会唱谱,再加入歌词来学习。在学生学会歌曲后,我会随机挑选任意男生或女声担任歌曲主歌的领唱,然后进入副歌将全班齐唱,第二段时更换领唱的学生。

  在这个歌唱的过程中,学生既能在歌唱中体验到各种唱法的区别,又能感受到复拍子的律动,并能学习到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更能激发其爱国之情。

  (三)教学流程:我将本节课分为四个部分

  1、导入阶段:用约5分钟时间进行,主要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新课导入。

  2、展开阶段:用约15分钟进行歌曲欣赏,学生通过听、想、说、理解结合的方式,完成对人声认识、演唱方法认识、乐理知识和对歌曲旋律初步感知的学习。

  3、形成性阶段:约15分钟进行歌曲学习和演唱,通过讲练结合来完成对歌曲中乐感的把握、情感的处理、演唱领悟、相互合作体会的学习。

  4、结束阶段:约5分钟进行课后总结和反思,有学生为主作总结,老师为辅作反思。

  (四)板书设计:歌曲《我和我的祖国》

  一、关于我们的祖国

  二、童声人声的认识女声男声

  三、独唱声乐演唱形式

  齐唱同声合唱合唱混声合唱重唱无伴奏合唱对唱

  四、拍子单拍子复拍子

  五、附点音符我的说课完毕。感谢老师耐心考察。

说课稿(最新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