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端午节主题活动说课稿

时间:

端午节主题活动说课稿3篇(以春节为主题的说课稿)

本文由吾小秘【www.wxiaomi.cn】会员分享,供您参阅。文内整理了3篇相关范文,平均每篇1674个字,阅读大概需要4分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端午节主题活动说课稿3篇(以春节为主题的说课稿),欢迎参阅。

端午节主题活动说课稿3篇(以春节为主题的说课稿)

端午节主题活动说课稿1

一、说教材

《端午粽》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散文,生动地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和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使学生在体会浓浓亲情的同时,感受端午节的传统文化。课文条理清晰,语言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内容,丰富语言积累。

二、说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以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中学段目标和教学实施建议为指导,重在教给学生识字、写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语感,丰富学生语言积累,逐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

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而本单元教学同时又要落实“读好长句子”和“积累语言”两个教学重点。为此,依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单元教学要点,我将本课时教学目标设定为:

1、认识“端、粽、节”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两个偏旁;会写“午、节、叶、米”四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粘又甜”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其中,识字写字,即认识13个生字、两个新偏旁,会写4个生字和积累文中的叠词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由于学生现有的朗读水平不高,朗读方法欠缺,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进而体会端午粽色、香、味的特点,便成为了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提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里特点,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在低段阅读教学中,应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图画进行阅读。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通过运用多媒体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为识字、学词和朗读好课文做好铺垫。

2、示范朗读法:对于文中的长句子,在指导朗读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范读,给学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语感,提高朗读能力。

3、引导想象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端午粽的色、香、味的特点,将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之中,读得入情入境,有滋有味。

学法指导上,一是指导学生运用已有识字方法学习和积累新的生字,二是引导学生采用动作表演、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

五、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

从学生了解的元宵节、中秋节两个传统节日入手,通过出示元宵、月饼图片,唤起学生对传统节日习俗的回忆和对美好佳节的向往,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并相机进行新偏旁和生字教学。

(二)初读感知

这一环节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不认识的生字。二是交流反馈,及时出示本课生字和词语,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认识字词,识记生字,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及时正音和指导朗读,体现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思路。

(三)精读感悟

在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出示第二自然段,进行阅读训练。一是找出本段共有几句话,巩固标点符号知识。二是运用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动作表演等方式,了解本段中“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粘又甜”等词语,理解作者是从样子、香味、味道三方面介绍端午粽的特点。三是结合学生的理解,借助停顿符号,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指导写字

出示“节、叶、米”三个生字,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和笔画特点,找出相同之处,并仿写“节”字,教给学生写字方法,让他们在描红临写的过程中用心体会,举一反三,提高写字效果。

(五)作业布置

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抄写、朗读和搜集资料几项作业,目的在于巩固课堂知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从课外获取知识的能力,也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好准备。

端午节主题活动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本次活动是大班下学期端午节文化主题课程组成部分,它从身体运动角度向幼儿诠释传统文化。

2、在这一活动中,首先让幼儿知道端午节这一名称,了解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了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并选择了几张有关端午节的图片,是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以下主要经验: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端午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如:有关屈原的传说,进一步让幼儿知道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以艾草驱毒避虫的习俗;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

3、结合以上原因,本次活动从情感与社会性、知识文化、运动素质与运动技能三个角度设定以下目标:体验团队协作的乐趣,形成初步的竞争意识;加深对端午节文化的认识;锻炼腿部力量,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4、在活动准备上,考虑到活动要与幼儿原有经验相联系以及支持活动顺利展开的需要,做以下准备: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来历与习俗的'图片;音乐《众人划桨开大船》;场地布置——布置好河流,标志好起点和终点。

二、说教法

1、整个活动以集体教学为主,辅之以分组指导。主要考虑到集体教学在讲解和示范基本动作要求以及布置活动任务方面的方便、省时。分组指导则因为不同小组

幼儿在能力、经验、需要存在差异,因此希望通过分组指导促进每组幼儿最大化参与运动。

2、具体来说,在活动导入阶段,通过提问法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时间,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活动导入方式,关注的是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在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阶段,通过图示法与讲授法交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在幼儿学划龙舟阶段,通过讲授法与示范法交代赛龙舟的基本玩法,运用讲授法与示范法是希望从言语和动作方面让幼儿明白赛龙舟的基本规则与任务。

三、说学法

1、为了更有效完成活动的目标,并顾体验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及大班幼儿的学习心理特点,本活动主要强调幼儿的

2、具体说来,在活动导入阶段,幼儿通过观察、回答问题、讲述的方式,符合教学的主体性原则;在学习划龙舟阶段,幼儿以小组合作了解游戏规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扮演观察者和交流者的角色,给予幼儿自由活动的机会。竞赛游戏阶段,幼儿通过参与竞赛,体现《纲要》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的要求。

四、说过程

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环节,主要流程为:活动导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学划龙舟——赛龙舟——回顾端午节的时间、来历与习俗。

第一环节:活动导入

幼儿坐成半圆,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是农历几月几日吗?

第二环节: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先出示屈原的图片,让孩子了解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再出示粽子、艾叶、赛龙舟的图片,让孩子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第三环节:学划龙舟

十四名幼儿分成两组,由幼儿自由分组。教师带领一组幼儿示范、讲解划龙舟的基本规则和动作要求,使幼儿既知道游戏的基本玩法,又可以在此基础上将时间与精力放在划龙舟的技能技巧上。

第四环节:赛龙舟

此阶段运用了前一阶段习得的动作技能,同时通过比赛增加游戏的乐趣,确保幼儿最大化参与运动。

第五环节:回顾端午节的时间、来历与习俗

幼儿坐成半圆,教师带领幼儿回顾知识点并进行活动总结。 我的说课反思到此结束!谢谢!

端午节主题活动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端午日》是苏教版七年级教科书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编者以民俗风情为主题分别编入了《端午日》等四篇课文,它介绍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这是一篇新编入的课文,较之传统教材有更多让师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2、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

① 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② 通过课文,分析作者描绘赛龙船的精彩场面,以及生动精炼的语言。

③ 分析课文的详写与略写,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④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我把这篇课文放到了第三单元的开头,作为这一单元的开篇一课,所以我将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解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分析赛龙船的精彩场面描写上,主要是为学习这一单元的其他文章开一个好头。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对赛龙舟精彩场面描写的赏析。

4、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学习文章描写赛龙船场面时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二.说教法

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探究练习让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文中找出自己的理解和答案,让学生学会自学。初一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观察力比较肤浅,缺少精确性、概括性,因此在授课中分析赛龙舟场面时,要避免学生盲目地去找去分析。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

另外我还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教法,即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学习,并作出相应的规定,如在讨论的过程中,四人为一组,每人都要发表各自的看法,经大家讨论后形成系统、统一的结果。教师提问时,派出其中一人作为代表发言。

三.说学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我从这一目的出发,设置的学生的学习方法也主要就是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比如通过自我阅读、思考、探究以及小组内积极探讨交流的方式,已达到上述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共分为导入新课、正文引入、细节品读、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这六个环节。 具体细节如下:

1、导入新课

先由一首描写端午节的诗歌来引出端午节,再让学生回忆本地区过端午节的各种习俗,最后,指出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到新课程的学习中。这一过程计划用时3—4分钟。

2、正文引入

(1)预习检查:

① 检查学生对于作者的了解程度,教师做相应的补充和评价。

② 检查学生对文中部分字词的掌握情况,如一些字词的读音、写法、意思等。

(2)诵读感知: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在阅读中思考以下问题:

①茶峒人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②其中最吸引的是什么?说说理由。

(3)交流讨论:在阅读的基础之上讨论上述问题。这一过程计划用时8分钟。

3、细节品读

在精读课文阶段,重点是细致的分析赛龙船的场面,其次是分析观看龙舟竞赛的人潮和竞追鸭子的赛事。在具体指导学生赏析这一段时,我采用多媒体和课文内容相结合的方法,来打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在图片欣赏中、课文分析中真切地感受到赛龙舟场面的激烈。结合文中语句,指导他们试用事物的具体特征去分析场面。

虚实结合是本文的一个难点,我采用逐层深入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首先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作者想象的句子,然后让学生假想如果身在现场会有怎样的想象,最后结合这个激烈的场面展开想象。

正面侧面描写也是本文的一个难点,我仍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到文中自主找描写观众的文字,并适时指出这种描写就是侧面描写。

对于捉鸭子的场面我采取简略处理的方法,由图片再到文中语句。这一过程计划是25分钟。

4、归纳总结

在总结部分,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话:“以上,我们一齐随着沈从文先生去茶峒参观了他们的端午日风情。感受到了那里节日欢腾热闹的气氛。同时,我们也增长了不少知识,我们明白了团结协作、奋力拼搏对于我们一个集体的重要性,真是不虚此行!

5、拓展延伸

这部分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活动(前提是时间充裕):端午节是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此外还包括——春节和中秋节,请你从这两个节日的众多风俗中选择一种,来谈一谈它所蕴涵的文化或民族精神。(例如求福保平安、辞旧迎新、对幸福美好未来的向往、企盼丰收等;渴望人人平安、家家团圆幸福等)

6、作业部分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

刚过去的中秋节,肯定给大家留下了或多或少的印象吧。家乡的中秋节有什么样的风俗呀?请你们试着回忆一下中秋节那一天,特别是那个夜晚,你和你的家人是怎么渡过的。请把你回忆到的事情用文字写下来,尽量抓住重点,并进行较为细致的描写,可适当进行联想和想象,把中秋节的氛围给突现出来。

这一作业设置的目的,主要在于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能够在学完本课之后主动去探求中国其他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以达到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的目的。

端午节主题活动说课稿3篇(以春节为主题的说课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