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教学设计能力

时间:

教学设计能力共3篇(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本文由吾小秘【www.wxiaomi.cn】会员分享,供您参阅。文内整理了3篇相关范文,平均每篇4183个字,阅读大概需要10分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能力共3篇(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欢迎参阅。

教学设计能力共3篇(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共1

  2018上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

1.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如指导二年级小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2)设计“甚至”一词的教学过程。(20分) (3)设计本课板书。(10分)

2.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学生从算术思维过渡到代数思维的过程。(8分) (2)如指导高年级学生学习这一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2分) 答案解析 1.(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浅水洼”“蒸干”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鱼对自己生命的“在乎”及小男孩对小鱼生命的“在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爱生命的意识。 (2)教学过程 ①熟读词语

  A.同学们,谁知道这两个字怎么读?(提问学生回答)明确:甚至shèn zhì,两个字都读四声“,甚”前鼻音“;至”翘舌音。

  B.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学生认识生字词语。

  A.带拼音认读:引导结合句子来认识;用“加一加”等方法认识。b.去掉拼音认读。 ②指导写字

  A.引导学生观察“甚”“至”两个字。 B.教师范写“甚”“至”两个字。 C.学生练习写“甚”“至”两个字。

  D.评议学生写的“甚”“至”两个字:这两个字写得好在哪儿?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E.同桌之间互相改一改,认为写得漂亮的,可以给他画一面小红旗,写得不够好的,可以提提建议。

  F.生交流评议。 ③回归课文

  A.将“甚至”这个词语带入句子中读一读,理解它的含义。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

  B.师生交流:被困在水洼里的小鱼多不多?明确:作者用了一个“甚至”把“几百条”和“几千条”连接起来,告诉我们被困的小鱼有很多很多。 C.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④拓展延伸

  A.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用到“甚至”这个词语?(师生讨论交流) B.请用“甚至”造句,看谁造的又快又好。(学生造句,教师点评) (3)板书设计

2.(1)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过渡,是学生认知发展的飞跃。算术思维着重的是利用数量计算求出答案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情境性、特殊性、计算性的特点,甚至是直观的。而代数思维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关系思维,它的要点是发现关系和结构,以及明确这些关系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代数思维的运算过程是结构性的,侧重的是关系的符号化及其运算,是无法依赖直观的。结构化、符号化、抽象化及概括化是代数思维的特点。“用字母表示数”,既用字母表示出了数,又准确地表示出了数量之间的关系。“字母表示数”的引出奠定了积极而充分的情感基础。这个过程既是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更是学生由原有的算术思维水平不断向代数思维水平迈进的过程。从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在此过程中,教 师要紧紧把握好符号意识。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优越性,发展符号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运用简单符号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识和兴趣。 (3)教学环节 ①经验导入

  A.出示扑克牌,说说其中的A、J、Q、K所表示的值。 b.揭示课题:扑克牌中的这几个字母分别表示几个确定的数,字母可不可以表示变化的数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

【设计意图】游戏开始能引起学生的内容学习动机,并且用字母表达数字的基本形式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②新授环节

  A.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根据小红爸爸比小红大30岁,请同学们思考如何表达数量关系。小组讨论,填写表格。

  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表达小红和爸爸年龄的数量关系: 方案一:小红的年龄+30=爸爸的年龄。

  方案二:用一个字母a来替代小红的年龄,a+30表示小红爸爸的年龄。

  教师提问:用不同的式子表示爸爸的年龄,哪个更合理,更简洁呢?组织学生讨论得出:小红的年龄是变化的,但是爸爸比小红大30岁是不变的,所以可以用字母表示爸爸的年龄。

【设计意图】以小红和爸爸的年龄问题切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和数量关系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将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引向抽象概况。 b.感受实际应用。

  教师提问:这里的a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数字吗?表示200可以吗?

  教师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达生活中的数量时,字母所取的数要符合生活实际。 【设计意图】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结合年龄问题感受用字母表示数时需要符合实际情况。 ③巩固练习

  如果用a表示同学们的年龄,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你们爸爸妈妈的年龄,写好之后同桌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学生在巩固练习环节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④回顾总结

  教师提问:这节课大家掌握了什么?

  学生总结出用字母表示数的基本方法,还有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⑤作业布置

  朗诵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如果继续编,请大家试一试用字母表达规律。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

  力教学设计

《力》教学设计

  力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能力共2

  浅谈教学设计的能力

  玄滩小学:黄吉平

  成功的教学设计能力不仅仅是教师熟悉教材,熟记讲稿,它还依赖于教师具有出色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是认知与教学操作之间的中介和桥梁。

  所谓教学设计能力是以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理解为基础来设计总体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能力。简言之,就是教师在上课前对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进行最优化组合的能力。教材与教学参考书只给出了要讲的内容和一般的教学方法,但由于学生是千差万别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前根据情况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能力是诸多技能的组合,其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根据学生特点整合教学内容的能力

  教学设计本质上就是教师课前的备课。备课一直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的、重要的教学环节,备课能力是中小学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备课决不仅仅是备教学内容和写教案,更重要的是强调分析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状况、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即教学设计必须将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整合起来。具体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和了解学生的基本技能。 2.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最恰当的组合。

  一般说来,教材的内容与组织是按照学科知识的结构与学生发展的一般水平完成的,在一定时间内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因此,教师在将教学内容内化成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时候,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具体包括:调整教材的顺序和结构,补充素材,删减过难的内容等。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能力

  对常见教学模式和策略的理解和掌握是选择恰当教学模式的基础,目前适合于中小学教学模式主要有个别化教学、小班化教学、讨论式教学、合作式教学、分层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各自存在的理由和依据,同时也有其运用的范围和限制,教师必须对这些教学模式有所了解,才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

(三)把握教材重点、难点的能力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必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作到有的放矢。

  应当注意的是教学设计不是在教学之前一次性的、静止不变的,它需要针对教学中的具体不断调整和补充,特别是具体的教学策略更是如此,这种调整依赖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析、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加工,实际上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共3

  教学设计能力研究

(一)教学设计能力的概念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教学目的要求,预先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等事项的创造性本领。

  课堂教学设计包括三个过程,即设计前准备过程、教学设计过程、设计后评析过程。

(二)目前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偏重知识传授设计,忽视能力、智力、非智力和思品教育设计2.偏重教学内容设计,忽视教学目的设计3.偏重课内知识设计,忽视课外知识设计

(三)教学设计的标准 1.达到教学结构合理

  教学设计如何才能突出学生活动时间? 设计时侧重考虑以下三点:

  第一,在全部教学过程中,设计学生活动环节最多;第二,在每一个学习活动环节中,设计学生参与的时间最多;第三,在学生的参与过程中,设计学生积极思考的时间最多。 (2)教学设计要突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内容 教学设计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设计学生主动质疑的内容。———设计学生积极研讨的内容。———设计学生积极动手的内容。

(3)教学设计要减少教师讲授的时间

① 多设计点拨,少设计讲解② 多设计 “情境”,少设计 “平静”③ 多设计 “一举几得”的问题,少设计 “几举一得”的问题 2.达到教学容量饱满

  教学设计如何才能达到教学容量最大?

一是设计时,素质元的广度适中、深度适中和素质发展水平的定位适中。

二是设计时,教师有效把握知识的框架结构,有效突出智能因素发展,有效激发非智能因素,有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达到学生负担较轻

  教学设计如何才能使学生负担较轻?

一是在教学的全部设计中,没有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的任何内容; 二是在教学的全部设计中,给学生留作业的质量要高,总量要适中; 三是在教学的全部设计中,节假日、双休日不留或少留家庭作业。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流行的话题。学生任何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我认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关键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面对新世纪的教育,教师应具有新的学生观、新的教师观、新的教学观。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摆在教学改革的首要位置。

  首先,要破除“师道尊严”的观念,构建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你对学生采取了平等态度,学生受到了尊重,他就会感到教师是自己的贴心人,他就会对你说真话,才会按你讲的正确道理去做,使矛盾和问题迎刃而解,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当然,尊敬老师、尊重知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当继承和发展。可作为教师,要从“师道尊严”中走出来,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交朋友。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应是互尊、互爱的关系。一旦师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促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其次,教师要构建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合作学习是探究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它是在个人思考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同伴合作,小组讨论、交流,通过探究的各种优化组合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相互启发研讨,形成思维互补,集思广益,这样有效的沟通,能解决个人思考中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交流,互相倾听和沟通,互相尊重和信任,平等竞争和合作,共同享受成果的取得,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的习惯,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团体意识。

  再次,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把机会让给每位学生,让他们都有成就感。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心理接触的过程。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没有情感交流的课堂一定是不成功的课堂。教师应该注重保护学生的人格,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不能偏爱优生,那些后进生也需要教师的加倍爱护。

  最后,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鼓励学生主动发言。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应让学生参与教育的全过程。很多课堂是优生与教师的对话,忽略了其他学生,因而大多数同学无所事事。教学过程即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全过程。要把传授知识改变成激发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创造精神和开发学生潜能的学习活动过程。一句话,即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学业效果评价能力研究

  虽然要改革学业评价是极其艰难的,但势在必行。一直以来,传统的评价的关注点都是课堂表现。很少多角度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即使有了一点关注,也是一种点缀,没有形成一种有效的机制。可以说,对学生的学业效果评价就比较单一化,仅仅看教师所教的内容学生是否很快掌握了,掌握的好的同学就是教师眼里的好学生,这样,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一部分学生的自信。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不仅是传统的教育者,还是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习者和研究者;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效果评价必须有客观的标准,这对学生很重要。

  学业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激励、教育和反馈通过评价激励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检验、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业评价应成为激励学生上进的机制,要通过评价,让每个学生树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当关注评价的方式,下面我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学业成效评价能力可以概括为提问能力、日常作业设计与评价能力、日常行为观察评价能力、活动性表现评价能力、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能力、纸笔测验评价能力等。

  1.提问能力:教师提问的目的是确定学生对特定内容的理解和使学生运用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去应用所学知识,但是,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提问时应提倡其他一些目的:1.激励学生参与;2.发动学生回顾以前所学或所读的有关材料;3.发动学生运用过去所学讨论某一话题、论题和问题;4.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5.诊断学生的能力;6.估计学生对某一学习任务的准备情况;7.确定目标所达到的水平;8.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9.控制学生的行为;10.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做出贡献。

  那么教师在提问时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 我认为,教师必须要考虑以下因素:

  首先,提问题的针对性 其次,提问的深度

  第三,多重提问的层次和梯度

  第四,提问的探究性 第五,提问的时机性 第六,提问方式的多样性 第七. 提问反馈的及时性

  为了提高自己的提问能力,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和锻炼,完善自己的提问能力:

(一)设计标志教学结构和方向的关键问题,把它们写进教案中,一项任务至少一个问题,尤其是较高水平的问题。再根据学生的回答问一些随机性的问题。例如:讲授《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时 我首先设计了一个过渡性问题,“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矛盾的特殊性,你能否用具体事例说说它在我们生活有什么表现吗?”这样引入新课题,还起到回顾旧知识,联系新知识的作用。为了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说清楚,我又设置了和前一个问题呼应的问题

“生活中,如果我们做不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那么对我们有影响吗?有什么影响?”这样,学生能按照整体的布局思路完成思维体系化的训练。

(二)清楚地、详细而精确地表述问题,避免两可的、模糊的提问。比如“我们昨天学了什么?”等等。提专一的问题,避免无休止的提问,不然会使学生受到挫折或迷惑。表述清楚的提问能提高正确回答的可能性。

(三)使问题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恰当地提问可以增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减少对自身能力的忧虑。在程度不齐的班级里,要用自然的、简洁通俗的语言表述问题,调整词汇和句子结构以符合学生的语言和概念水平。

(四)按照逻辑的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提出问题,避免缺乏明确的中心和目的的随便提问。要考虑到学生智力和能力水平,预先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论题和教学任务。按照预先计划的次序提问将有助于学生的

  学习和思维训练。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把较难的问题分解的问,比如前面的例子“生活中,如果我们做不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那么对我们有影响吗?有什么影响?重要的影响是什么?”

(五)提各种水平的问题。提出基本问题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基本理解,并以此作为进行较高水平学习的基础。较高水平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较高水平思维形式的机会。

(六)紧随学生的回答继续提问。鼓励学生澄清最初的回答,提高回答问题的完整性及在更高的水平上进行思维。例如,“你能否再重述一遍你的观点?”“你能进一步对你的回答作出解释吗?”鼓励学生澄清、扩展或支持对较高水平问题的最初回答。

(七)在学生回答之前提供思考的时间。提问以后,等3-5秒或更长的时间,可以增加学生回答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在较高水平上进行思维。让学生马上回答问题会明显地减少教师和学生间、学生和学生间富有意义的相互作用。在重复或重新表述问题之前等待足够的时间,可保证学生对问题的充分理解。

(八)提问那些能够鼓励全体(或大多数)学生参与的问题。所提的问题要能使大多数学生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指定非自愿者来回答问题;对难度较大的问题采取自由处理的形式;留心沉默寡言的学生的语言或非语言暗示,如困惑的表情,似举非举的手势等;鼓励学生与学生间相互启发;排圆形或半圆形的座次,创造有利于学生参与的环境。

(九)鼓励学生提问。这样做可以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学生较高认知水平的提问能刺激学生进行较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对探究学习是不可缺少的。要给学生造成提问的机会,并将探索活动进行到底。在支持性的情感气氛中,赞许或鼓励,接纳和运用学生的想法,对学生的感想做出反应等等,都可推动学生进行集体的或独立的探究。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进行思想政治学科思维、语言训练,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从而能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当然课堂环境的多变性,也会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树立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才能事半功倍,更好地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

  2.日常作业设计与评价能力

  新的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因此,作业评价将由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作业的评价功能将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另外,在评价方式上,应提倡多元评价,淡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注重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发展功能。

一、亮点评价,激励当先。

二、多向评价,共同参与。

三、多次评价,体验成功。

  网上有介绍的“二次评价”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式很好,它是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应达到的目标。对此,教师可以选择推迟作出判断的方法。如果学生自己对某次作业觉得不满意,就可以鼓励学生提出申请,并允许他们重新解答。当学生通过努力,改正原作业中的错误后,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第二次作业给予评价,并给出鼓励性的评语。这种“推迟判断”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反映了学生的纵向发展。特别是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而言,这种“推迟判断”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四、过程评价,综合发展。新课程作业评价将是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紧密结合,让学生自主选择并设计学习成长档案袋,使之成为学生体验点滴成功,培养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体现学生个性的有效途径。

  3.日常行为观察评价能力、活动性表现评价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通过与生交谈搜集到大量真实的发展信息,评价本身应该也完全可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组成部分。这要求教师具有明确的观察意识及捕捉、分析生发展信息的能力,熟悉所运用的评价体系并事先做好观察记录准备,如准备好根据评价指标设计的观察记录表(应尽可能全面地列出所要观察的发展领域的具体指标及行为特征,以便及时、准确地记录)等。

  各种教育活动,也是搜集评价信息的重要途径,都可以成为观察的特定情景。情景观察发展评价中十分重要的搜集评价信息的方法,是指有意识地安排某种活动,引发的行为,从而进行观察与记录。可在教育活

  动的组织中,随时对各方面的发展进行观察,如在班会活动中观察责任感,集体荣誉感。教育活动中的表现,与在测验情景中的行为相比更具真实性。

  4.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能力

  学生成长记录袋也就是学生档案袋,主要是指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如:优秀作业、活动记录、发表作品、记录自己学习活动的照片、光盘、项目作业、实验报告等。一些相关的证据与材料,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

  成长记录袋可以说是记录了学生在一个时期一系列的成长“故事”,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思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

  5.纸笔测验评价能力。纸笔检测存在着许多弊端,一直困扰着教学改革,但这种困扰决非源于该评价的本身,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测的命题与操作是否符合发展性评价理念,是否能最大限度地综合检查学生学习多维目标的实现程度,是否与课程改革理念保持高度一致。只要命题科学、操做适当,纸笔测检一样会在新课改中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巨大作用。

  我认为,学生学业评价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的评价。 我们应该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

  第二,利用一些成长记录的方法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方方面面的资料,包括父母的期望,教师、同学和自我的评价、作业评语、竞赛成绩,自己满意的作品等等。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成长记录加强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能力。

  第三,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我觉得日常评价更加重要,但不能千篇1律,生活中,老师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信任的举动,这些都是激励性评价,它们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有人说一流教师,教人;二流教师,教书;三流教师,教“应试”。我国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训练、解题能力和勤奋刻苦等方面具有优势,而在人生观价值观、情感体验与自信、实践运用能力和创造性等方面存在问题。所以,要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我相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教师都会思考这个问题,套用他人的一句话:我们相信教师能从我们的学生身上获得永生!只要我们都努力去爱学生,帮助学生,公正地多元地评价学生,我们的学生会坏揣着爱与自信把我们的爱传递下去!

  设计课堂练习与布置作业能力训练研究

  课程标准强调,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为宗旨”,要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体现具体的学习目标。设计课堂练习与布置作业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巩固新授知识并形成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随着课程改革和实践的深入,教材变了,观念变了,练习与作业也只有改变才能适应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标准下练习与作业的设计要具有以下特点:基础性、生活性、实践性、开放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不少生物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教学内容增加较多而课时较少,学生练习的时间明显不足,达成教学目标困难较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练习模式,实施有效练习及有效作业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作业与练习的材料要来源于学生的社会生活体验

  新课程理念所指导下的作业与练习设计,不应只是关注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掌握与否,而更要关注学生能否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在问题领域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生成的意向和程度等方面。作业和练习不仅是让学生与课文文本的对话,更是学生与同伴、学生与教师、学生与自我的对话,甚至是延伸到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的对话,学生对作业的解答和实践本身是对自我生活的一次尝试、一种解读、一份体验。现代课程引导我们,对作业与练习的设计应走出封闭的课堂和书本,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沟通,学以致用,使学生关注窗外的世界,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从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与价值,增强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信心与动力。通过这些作业与练习,既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也能够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这样的作业,不仅使学生比较快的学会了相关知识,并且也培养了学生用眼光看问题,用头腑想问题的习惯,从而增强了学生应用意识,提高了学生用观点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的意识和能力。这也可以说是“动之以情比单纯说教更有教育作用”理念的又一有效印证。

二、作业与练习的形式应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

  新课程改革纲要已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传统的“独立完成作业与练习”的观念将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而合作性作业与练习将成为学生作业与练习的重要理念和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作业训练,可以培养学生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和谐相处是愉快合作的情感基础,当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都成为真诚的朋友后,在分配工作时学生就不会挑三拣四,生活上就会相互关心,讨论中就会各抒己见,作业实践中就会相互提出合理化建议,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促使大家都朝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三、作业与练习的形式要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

  作业与练习是连接教与学、实现教学目标的纽带和桥梁,也是教学信息在师生间交流反馈的最重要途径。教师的主导意图和作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学生作业和练习匠心独运的设计中,这种设计就是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在完成作业和练习的活动中,这些活动中时时有教师的意图起引领作用。如果每次作业与练习都是以一样的形式要求学生的话,作业与练习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在完成作业和练习活动中的主动性、自觉性、主体性就不能够发挥。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多尝试一些不寻常的形式,根据学习的内容来运用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可以布置调查、走访等“实践性作业”来增强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可以让学生一人(或几人合作)自编知识等形式变“单向性作业”为“综合性作业”,来加强对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学过的知识编一些问题的方式来强化对知识的领悟的“过程化作业”。

  课堂抢答,激发了学生显示自我、争强好胜的意识,人人积极思索,举手抢答,课堂气氛显得异常活跃,既使学生的求知激情发挥到淋漓尽致,也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营造了良好氛围。

四、作业与练习设计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情和趣

  长期以来,传统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日趋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现实,作业方法、手段也日趋单一,过于注重作业程式规范的统一,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而本应引起教师高度关注同时也是作业的生长点——学生的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则被无情地冷落了。事实上,学生在主体实践中消除困惑、解决或生成问题、

  满足需要、创新知识以及展示自我、升华自我的过程才是作业过程的本质所在。因此新课程的作业应注重激发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

  下面根据课改后课堂教学的现状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介绍一下实施有效练习,教师如何提高设计课堂练习与作业的能力。

一、精选试题,突出练习的针对性、典型性

  在设计学生练习前,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明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对相应知识点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认识上的模糊点、薄弱点、易错点等,设计符合相应知识点层次要求的练习,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在选择练习题时,一方面要严格控制题目的数量,突出题目的代表性和典型性,防止练习过多、过滥、过杂。另一方面还要注意题型的多样化。既要有传统的文字叙述题,也要增加识图题、填表题、曲线题、绘图题、调查研究题;减少单纯的以知识记忆为主的题目,适当增加促进学生理解和知识应用的题目数量,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提高练习的效率。在设计与选择习题中,教师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可因人设计与选择不同类型的题型,开展“自助餐”式和学生的自主性作业与练习。

二、强化教师的“下水”做题,保证试题的科学、有效、适宜、适度

  对习题进行初步筛选后,在学生练习之前教师都应提前做一遍,当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学科组内全部教师还是部分教师“试水”。教师在“试水”练习时,要按照正规考试的要求,在规定的训练时限内完成,尤其是简答题。通过教师“下水”试做,可进一步检验试题设计是否适度,有无知识性瑕疵、难易是否合理、题目数量是否适宜、学生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等。这是保证练习科学、有效、适宜、适度的重要一环,同时也为练习讲评打下基础。

三、教师要养成反思的习惯,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做题后情况进行反思,反思其中哪些题目学生做得较好,正确解答的关键是什么?失分较多的题目有哪些,出错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改变一下条件,该怎样选择回答?针对这种情况属于学生的因素有哪些?属于教师自身的因素有哪些?教师在开展个备和共备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以及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中教师还应注意什么等等。在经过一系列的反思后,使教师对知识点的练习设置实现由点到面、由平面到立体的跨越。反思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教师自己头脑中的思考。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以强化反思环节,养成自觉进行反思的习惯。

  我认为教师设计练习与作业能力评价指标应具有如下的标准:

1、能否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合理配置课堂练习与作业,体现其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实效性;

2、能否体现分层多元的特点。教师应能够分层设计练习与作业,富有弹性,可供学生自主选择,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3、是否能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究、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究性作业与练习;

4、能否独立编制高质量的单元测试题及期中期末考试卷;

5、能否根据所布置练习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有效的诊断及及时的反思。

教学设计能力共3篇(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