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时间: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精彩8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

  以下是热心网友“bagangsihuang”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精彩8篇,以供借鉴。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宏伟”“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原来的样子;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具准备:

  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新。

  上一篇课文讲的颐和园,原来是一座皇家花园,是专门供皇帝、后妃游乐观赏的,现在已经成了人民的公园,是中外游客的旅游胜地。今天这篇课文中讲的圆明园原来也是一座皇家园林,可是现在怎么样了呢?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三、初步理解课文。

  1、提出要求:小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

  3、请三人朗读第二段,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讨论:这三个自然段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

  四、学习本课生字词。

  1、检查生字读音。

  2、抄写生词。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想想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子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指名朗读第二段,读后说说这一段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

  二、理解圆明园的位置和总体布局。

  1、默读第二段,想想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圆明园的位置在哪儿?圆明园的总体布局是怎样的?什么叫“众星拱月”?谁能用个简单的图把讲圆明园总体布局的这句话画出来?

  三、理解圆明园中的著名景点。

  1、默读第三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到了圆明园的哪些景点。

  2、学生各自阅读思考,然后同座交流。

  3、讨论。

  (1)这段共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是总的介绍,哪几句是讲具体景点的?

  (2)齐读第一句。这一句总的介绍园内景观,讲了哪些方面?“金碧辉煌”是什么意思?“玲珑剔透”是什么意思?“象征”是什么意思?

  (3)补充介绍“买卖街”“山乡村野”。

  (4)指名读第二、三、四、五句。读后讨论:刚才读的几句话是把景点分成哪几类来介绍的?

  (5)在圆明园浏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齐读第六句。“有如”是什么意思?(好像)“流连其间”是什么意思?在圆明园里,为什么好像漫游在天南海北,可以饱览中外风景名胜呢?

  四、理解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

  1、默读第四自然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最珍贵”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

  五、总结。

  课文第二段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它不仅宏伟、壮观、美丽,而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检查学生背诵第二段。

  二、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各人小声朗读第三段,边读边想,英法联军采用了哪些手段毁灭圆明园的?

  3、学生自学后讨论。

  4、小结。(一是抢掠,二是破坏,三是火烧。)

  5、再指名朗读第三段,读出气愤的语气。

  三、联系全文,理解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

  2、“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朗读全文,体会中心思想。

  1、自由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你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集中到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这一中心思想上)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圆明园的昔日辉煌及毁灭的过程。

(2)能联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过程与方法:

  训练学生在读中体会,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认识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遭八国联军损毁后的惨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感悟、想象能力,激发爱国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节选《火烧圆明园》的录象。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回顾一下作者是怎样高度评价了昔日的圆明园?出示课件(略)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它——辉煌,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看看圆明园昔日究竟怎样的辉煌?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

  二,深入课文,走进辉煌,

  1、问题导学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的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你从课文中哪些句子感受到它的辉煌的?

  2、互动探究

  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画出能体现圆明园辉煌的句子,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

  3、交流展示

  小组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1)PPT出示第二自然段的句子,结合图理解“众星拱月”,感受圆明园的布局特点。

(2)PPT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句子,感受到圆明园的建筑特色,并指导朗读句子。 欣赏圆明园建筑的图片,引读句子并想象其中的景象。

(3)出示第四段的句子,抓住“上自”“下至”“奇珍异宝”感受所收藏的文物年度跨度大,文物珍贵。欣赏圆明园的文物图片,激发学生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

  小结:圆明园不愧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走进了圆明园,就像走进了民族艺术的宝库。可是今天,当我们再次走进圆明园,你还能看到些什么呢?

  三、了解毁灭,激发情感

  1、(课件出示废墟图)是谁毁灭了圆明园?请快速浏览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笔画出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句子。

  2、生交流,教师课件出示句子(略)

  理解“凡是”“统统”“任意”,体会侵略者的野蛮、无耻、疯狂。指导朗读句子。

  3、播放影视资料,激发情感。

  4、集体朗读。

  5、作者是怎样评价这一毁灭的?(引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两个“不可估量”,感情朗读句子。

  四,达标检测

  假如你正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写出你心中最想说的话。

  五,总结升华

  1、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2、在我们祖国逐渐强大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让我们永远记住历史告诉我们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要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同学们,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3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震撼人心的作品。文章用墨不多,但给读者留出的想象空间较大。语言准确而概括。每个读过此文的人,都会为圆明园的毁灭心升遗憾情;每个读过此文的中国人,都会为圆明园的毁灭心升耻辱感,激起浓浓爱国情。而这正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与作者、教者产生共鸣;为了落实新课标中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目标。教学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四方面内容:

1、关注整体,以疑激趣:

“读文贵有疑”培养学生读文问难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在质疑──解疑──回读的阅读过程中,达到情感的共鸣。

2、关注写法,积累运用:

  针对高年级学生特点,讲文更要渗透写法。真正做到读写的结合。

3、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有的专家说:读的过程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教学中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对读、引读、对比读、自读、默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读中理解、感悟。

4、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难想象的。多媒体的引入,帮助学生对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侵略者入侵的丑恶行径理解。更好地解决了语言文字想象艰难的问题。

【教学背景分析】

  本案为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指导学生搜集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学习讨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同时学习了文章出现的重点词语,并理解了他们的意思。鼓励学生在初读之后提出问题。解决一些例如词语方面的简单问题。激发学生深入读文,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⑴ 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 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 关注整体,以疑激趣。

⑵ 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⑶ 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外资料和对课内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激起爱国的情怀。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一、初读质疑,以疑解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

  齐读课题。

“圆明园”前后两个字音同,但写法不同。前面的“圆”是团圆的圆;后面的园是花园的园。注意他们的写法。

2、让我们再读课题。

3、根据你初读的感受,如果让你在题目的后面补充一句话,会说什么?

  投影:

  圆明园的毁灭。

4、书上是怎样说的?(第一段)指读:

  读了这句话后,你有什么问题吗?

5、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课外资料补充,多读书。)

6、学生自学。

  二、品读解疑,突破难点

  解决“不可估量”这一问题:

1、园林的布局宏大:

(分三个园,众星拱月)板书:

  布局。

  圆明园的面积350公顷,相当于100个足球场。

  将这种感受读出来,指读。

  指导朗读。

2、园林的建筑宏伟:

(有许多美景)板书:

  建筑。

⑴ 请同学们静下心来,再次默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是用什么样的写法为我们介绍这些景物的。

  板书:

  有……也有……还有……

  不仅有……还有……

  对比手法:建筑的风格多。

⑵ 老师引导:

  让我们一起回到140多年前,假如,你是这座园林建筑的设计者、建设者,漫步园林内,你有着怎样的情感?

  投影:

  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投影第五段最后一句,指读。

⑶ 我们再回到140多年前,走进这人间仙境,你又会有怎样的情感呢?谁来为我们读读第三段。

  播放录像,这是人们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还原了圆明园的过去。看后,你最想说什么?

⑷ 带着你这些感受,该怎样读好这一段话呢?

(出示第一自然段回读。)

3、历史文物的珍贵。还有什么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板书:

  文物。

⑴ 据你了解,圆明园都有哪些珍贵的文物呢?

  用个成语来形容他的数量多。

  用个成语来形容他的种类多。

(喜欢哪个词语,赶快把它记下来。)

⑵ 放投影,造型精美的奇珍异宝:

  这不可计数的历史文物,上自( ),下至( )。师生对读。

  它凝结着我们的历史呀!这数不胜数的奇珍异宝早已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如今大部分不止散落何处?你有什么感受?(惋惜,气愤)

  如果现在再读这句话你会怎样读?投影第一段。

⑷ 圆明园浓缩的是什么?用一个词说说。

  投影:读第一段。

  三、体会耻辱,激发情感

1、同学们,历史不会忘记,就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英法联军究竟干了些什么呢?──你们读读第五段。

  听师范读,(隐去重点词)你眼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现在你们读,注意将老师没读的词语读清楚。

  此时你眼中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散谈,品重点词。)

  此时你内心涌动的是什么样的情感?

2、是呀,我们这个泱泱大国,我们这座曾是皇帝居住的寝宫,就被几千名外来侵略者肆意践踏、烧杀抢掠,──放录像。

  这场大火都烧掉了什么呢?

(生散谈。)

  你现在又有了怎样的情感?

(耻辱。)

  我们应该记住什么呢?

(散谈。)

3、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课文只用了很少的笔墨描写毁灭的过程,而用了大量的优美的语言来描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作者的用意何在呀?

  小组讨论。

4、投影,第一段:

  指读,你想通过读告诉大家什么?

5、总结:

  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圆明园的毁灭警示了我们什么?我们应该从历史中读到些什么?希望课下大家展开学习和讨论。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3、4自然段。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布局:有……也有……还有……

  建筑:不可估量

  文物:不仅有……还有……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4

  一 、教学目标 :

  1、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三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引导法;感情朗读法。

  五、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看老师板书课题。注意两个“圆”字不同,“毁”字的写法。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复习。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展标。

  下面我们细读课文,重点学习课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抒发对圆明园的热爱和对帝国主义者的憎恨。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的什么?

  2、再读,比较用两个“不可估量”比用一个感觉怎样?

  3、回读体会。读出惋惜之情。

  五、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朗读,大家思考:请你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出示课件:圆明园平面图。观看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4、出示课件:圆明园示意图。理解“众星拱月”

  5、相机板书: 布局 众星拱月

  6、回读体会作者用词准确,清楚。读出布局美。

  六、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用笔画一画这一部分可以分成几层,想想每一层分别写的什么?

  2、学习第一层。

(1)出示课件:“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2)指名朗读,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景观?

(3)再读,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写的?

(4)相机出示课件:“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5)说说自己的理解。抓“金碧辉煌”、“玲珑剔透”。

(6)出示课件:“圆明园中,有殿堂,亭台楼阁,‘买卖街’和山乡村野。”比较表达效果。

(7)相机板书: 景观 多而优美

(8)出示课件原句,回读体会用词的形象,有条理。读出喜爱之请。

(a指名读。b教师范读。c赛读。)

  3、学习第二层。过渡语:我们再往下读,看看课文的第二层主要写的什么。

(1)出示课件:“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等。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2)指名朗读。

(3)再读,想想课文是怎样写这些景物的?

(4)听读“园中有许多景物。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武陵春色、海宁的安澜园,蓬莱瑶台、苏州的狮子林,还有西洋景观。”比较表达效果。

(5)自由朗读,体会一下作者写的有条理。

(6)出示课件:图片a平湖秋月、b雷峰夕照、c安澜园、d狮子林、e蓬莱瑶台、f武陵春色、g西洋景观

(7)看后有什么感觉? 相机板书: 爱

(8)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这些美丽的景物,读出喜爱之情。

  过渡语:那么读了你有什么感受呢?指名说说。我们来看下面一层。

  4、学习第三层

(1)出示课件:“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2)读读,说说你的理解。

(3)齐读这句话,共同体会一下这种美妙的感觉。

  5、引导背诵。

(让我们把这么优美的语言积累起来,把圆明园的美景常留心间。)

(1)教师引导: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一部分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出示课件(背诵提示):

“圆明园中,有————,也有————;有————,也有————。园中许多景物都是————建造的。如————、————,————,————等。还有很多景物是————建造的,如———、————……园中不仅有————,还有————。漫步园内,有如————,————;流连其间,仿佛————。”

(3)练习背诵。

  七、学习第四部分,分小组合作学习。

  1、出示课件:“学习提示:a先读读,看看这一部分写了什么?b画出重点词语。c再读,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2、汇报。抓“上自……下至”、两个“最”字。

  3、相机板书: 文物 多而珍贵

  4、回读体会。

  5、引导背诵。

  过渡语:圆明园真美呀!它不愧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是用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建造的.。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看看主要写了什么。

  八、学习第五部分。

  1、速读。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地说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思考:侵略者采用了哪些手段毁灭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建造的圆明园的?找出重点词。

  2、相机板书: 掠

  毁

  烧

  3、朗读,看看课文是怎样写出来的?

  4、出示课件:“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

  5、相机板书: 凡是 统统

  实在 任意

  三千多名 三天

  6、回读,体会语言的准确,生动。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7、出示课件:被毁灭的图片。(四幅)

  8、你们看后有什么感受。 相机板书: 恨

  9、有感情地回读第5自然段。带着憎恨之情读出侵略者的贪婪与野蛮。

  出示课件:“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九、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十、作业 :讨论:你同意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吗?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5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毁灭来叙述内容的。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识了圆明园,圆明园烧毁之前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呢?(板书:美)

  (二)学习新课,组织学生自学。

  1、上节课的学习,大家意犹未尽,今天我们将通过孩子们的自学进一步品读课文2、3、4段,感受圆明园的美。上节课,我们通过大家的推选,邀请了三位自学小组的负责人,他们在课前已经做好了准备,今天就将由他们带领大家进一步品读课文。请大家看自学提示。

  2、请三位自学负责人到小黑板前,其他的同学也早就选好了自学的段落,请你们到自学小组负责人那里,进行今天的学习。

  3、分组学习。学生借助小黑板进行学习活动,并且汇报自己在自学中的收获。

  4、按照学习小组的顺序进行汇报。汇报时,由学习负责人选择参加汇报的同学,其他同学面向相关学习小组,听取其他组学习的收获。(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点评)

  5、这三个段学完了,孩子们口中传出的,全是溢美之词,正是因为我们走进课文,用心去读了、才能真正领略到圆明园无穷的魅力。请你用你能用上的最美的词汇来赞美圆明园。

  教师小结:孩子们说得真好。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历经一百五十年才建成。多少能工巧匠的心血和智慧,多少稀世珍宝汇聚园中,才凝结成这座旷世名园。每一个细节,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匠心独运,每一处收藏都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听了孩子们的赞美,老师想用这样的词语来概括圆明园的美:美的心动!孩子们同意吗?读一读这句话。(美得心动。)一起读一读这三个段,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座让我们怦然心动的万园之园吧!(学生读234段)

  (三)师生共学,体会课文首尾两段。

  1、上节课孩子们留了两个段给老师讲,老师也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讲好这两个段。今天我发现了,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们走入课文,用心去品读课文,去感悟,我们只要能把自己融入课文,和作者的情感引起共鸣,就能真正读懂课文,这样,你们在课文学习中所能生成的`东西远比老师能给你们的要多得多。

  学生自读最后一段,你有什么感受?把你看到的侵略者的兽行读给大家听!(学生自读最后一段中的句子。)

  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在读句子的时候,把关键词读得太好了,老师来读也不过如此,我知道这是你们真正读懂了课文,并且很好地表达出了自己情感的结果。

  2、孩子们读得太好了,似乎让我们每个人眼前都浮现出了这样的画面。(放映影片)看了影片,我看见很多孩子早已压抑不住内心的怒火,都想说些什么,我们把自己的感情读入课文,这一次读书,你一定会和前一次读书不一样。(学生在读课文最后一段)圆明园随着侵略者狰狞的大火灰飞烟灭,再也不复存在了,这一个令人叹为观止无与伦比的艺术杰作,随着升腾起的烟雾永远地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

  圆明园毁灭了,她曾经带给了我们多少美好的回忆,她的美让我们动心、动情,与美得心动相比,她的毁灭,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呢?(板书:毁得心痛)

  3、指导学生读好句子:美得心动,毁得心痛!(读两遍)

  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三次读书:想想圆明园宏伟的建筑,孩子们读。想想圆明园秀美的园林景观,孩子们再读;想想圆明园无数的奇珍异宝,孩子们再读。

  4、课文主要写圆明园的毁灭,却用了整整三个段极力描绘了圆明园的美,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正是因为圆明园太美了,所以美到了极点,她的毁灭就让我们痛到了极点,美到了极点,她的毁灭就让我们恨到了极点。当侵略者的火把圆明园变成一片火海的时候,他们可曾想到,每烧一天,我们五十年的心血,上千年的珍藏就化为了灰烬,当圆明园彻底被毁灭的时候,他们可曾想到这对世界文化史,对整个人类来说,是怎可估量的损失啊!读第一段。

  教师小结语:圆明园的美景已经消失,我们痛失了圆明园,这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无比的痛惜,留给我们的只是对侵略者无尽的痛恨。这把火可以烧毁有着一百五十多年建造历史的旷世名园,却烧不毁侵略者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这把火可以劫掠走无数的珠宝玉器、妙笔丹青,却烧不毁中华民族的仇恨,更无法焚灭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今天的学习就要结束了,今天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感受到了孩子们用心去读课文带给我的那份震撼,我想听课的老师也会被你们深深地感动。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要我们用心去读,就能真正领略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到最深最真的情感。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要求】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自学重点词语,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强盗行经的仇恨。

  2、有感情朗读。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简介圆明园昔日辉煌的历史。

  2、欣赏课件:

  圆明园今天有是什么模样?

  3、质疑:

  眼前惨景,使你想了解什么?

  4、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

  1、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什么?

  2、指名回答。

  板书:

  辉煌、毁灭。

  3、质疑:

  联系课题,你发现什么问题?

  4、指名回答,用课文里的一句话概括。

  5、齐读第一段。

  过渡:

  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自学辉煌(2~4段)

  1、小组学习:

  请你从2~4段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段话,认真阅读,提出问题与小组同学共同学习。比一比,谁是提问专家,谁是解题高手?

  2、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教师随机指导:

  ⑴ 结合课件(圆明园鸟瞰图)了解圆明园的结构布局。

  ⑵ 结合课件(圆明园四十景)了解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⑶ 结合课件(圆明园文物)了解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过渡:

  那么,圆明园的建筑是怎样被毁灭?这些珍贵文物有是怎样沦落他乡呢?让我们睁大双眼,看清侵略军的滔天罪行吧!

  四、学习毁灭(5段)

  1、演示课件(火烧圆明园)。

  2、谈感受。

  3、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这种满腔愤怒呢?自由读最后一段。体会哪些句子突出表达了你的愤怒?

  4、指名读,师生评议。你认为他读得怎样?为什么?

  五、总结

  1、演示课件(圆明园的残垣断壁)直到今天,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仍在空旷的田野上立。它不会说话,却年复一年地仰天长叹。它的毁灭向世人昭示什么?当我们站在它面前,你想说些什么?

  六、拓展

  辩论:圆明园是否有必要重建?为什么?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7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令国人感到耻辱的事情,“落后就要挨打。”也在圆明园那熊熊燃烧的烈火的炼铸下成为箴言。任何一个略有爱国之心的中国人想到这段历史,心情都是不能平静的。《圆明园的毁灭》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读者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读者的爱国情感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得爱国行为。

  课文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不可估量”一词分量极重。“祖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点出了圆明园的地位。

  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从圆明园的规模、景致、藏品三方面,极言圆明园价值之高。

  第二自然段,“举世闻名、皇家园林”讲出了圆明园的地位。“众星拱月”、“环绕”,表现了圆明园的气势。

  第三自然段,以排比的句式罗列了圆明园的主要景物。其中,有金碧辉煌,也有玲珑剔透,有热闹街市,也有田园风光,富丽与朴素、热闹与宁静在这里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圆明园既有各地美景,也有虚幻的诗情画意,有中式建筑,也有西洋景观。文章没有对某一景点进行精雕细琢,但是,这大量的罗列,更让人感受到圆明园景色之美,景点之多。段后结语印证了这一点。。

  第四自然段首句上承第三自然段,下接第四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仍然采用概括的方式来描述园内珍藏。从时间跨度上看“上自先秦时期,下至唐、宋、元、明、清”,从珍宝类型上看,从名人字画到珍奇异宝。几句简单的描述,难免让读者产生无限的遐想。一句“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为读者的遐想作出了有力的肯定。

  第五自然段,讲了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的强盗行径。“侵入、闯进、掠走、破坏、毁掉、放火”这一系列的动词,无不表现了当时英法联军的野蛮。“凡是、统统、拿不动的……、实在运不走的”表现了英法联军的贪婪。最后的“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又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圆明园占地面积的大、圆明园内的东西多,更多的是激起读者对英法联军强盗行径的愤怒。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辅导学生学会14个生字及相关词语。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珍贵收藏;

  2、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巨大损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一读课文,初步感知

  1、(板书:圆明园),关于圆明园,大家都了解些什么?

  2、圆明园是我国的皇家园林,珍奇异宝无所不有,可是,因为祖国的贫病饥弱,在1860年,它被侵入我国的英法联军在抢掠了之后,焚毁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板书:毁灭)

  3、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然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不可估量:给“估量”换一个词(估计)

  象征:①、找到该词所在的句子,读句子,联系上下文换词

  ②、指导“征”字书写,并用“征”组词。(6种意思)

  宏伟:查字典,理解“宏”,进而理解“宏伟”。

  统统:①、找到该词所在的句子,读句子,联系上下文换词

  ②、用“统”组词。(3种意思)

  销毁:①、英法联军是如何销毁罪证的?解释“销毁”的意思。

  ②、用“销”组词。

  侵略:侵犯别国领土、主权、掠夺别国财富、奴役别国人民,干涉别国内政。

  奉命:查字典理解,并用“奉”组词。(5种意思)

  二、二读课文,深入体会

  1、刚才同学们都谈了自己的感受,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其实,读文如读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来看看,作者对圆明园毁灭做何评价。(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2、是啊,曾经的圆明园,是何等的显赫;而如今的圆明园,却遍地的断壁残垣。这,怎能不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呢?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文字,穿过时光隧道,来到被掠夺前的圆明园,欣赏那里的美景吧!请大家拿出笔,默读课文,把你觉得圆明园最迷人的地方画下来,待会儿向大家介绍介绍。

  3、作者分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昔日的圆明园?(规模、景、藏品)

  4、调查:学生找句子的情况。

  5、第二自然段

  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形容圆明园的规模,你会用哪个字?(大)

  课文中,哪些句子体现出了圆明园规模大呢?(举世闻名、皇家园林、圆名三园、许多小园,众星拱月般、环绕)

  指导朗读。

  6、第三自然段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圆明园的景,你会用哪个词?(美丽、奇特、中西合璧……)

  你为什么要用这个词来形容圆明园中的景?

  指导朗读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指导重点,语气的抑扬顿挫,指导方式:师范读,学生对比,谈感受,试读)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指导重点,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指导方式:学生先谈感受(自豪、沉醉、略带痛惜……),再试读。)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读第三自然段,让我们用心去感受那圆明园昔日的美景,让我们为自己的想象力插上翅膀,在我们头脑中去勾勒出那美妙的景色吧!

  7、第四自然段

  学生自学

  出示自学建议:

  1、熟读课文,思考: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圆明园的藏品,你会用哪个词?

  2、把你找到的有关圆明园藏品的资料与同学们交流。

  3、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圆明园还有哪些藏品?

  交流学习结果,并指导朗读。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圆明园,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就是这么一座规模宏大,景色奇异、藏品众多的园林。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这样赞美它:“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出示)学生读。此时此刻,你是什么心情?再读。

  8、第五自然段

  同学们,就是这么一个让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的圆明园,就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变成了废墟,至今,圆明园的断壁残垣还在默默诉说着它曾经的屈辱。让我们来看看侵略者那可憎的嘴脸吧,让我们来见证他们的强盗行为。请大家自由读第五自然段,你觉得读到哪里你的感情最浓烈,你就把那一句多读几遍,看看能不能用你的朗读的方式把你的感情全都表达出来。

  (指导朗读时,一要让学生谈出自己是怀着什么感情来读的,二要把每句的朗读指导到位,再进行下一句。)

  就是这样,侵略者在我们的皇家园林里,进行了几天的抢掠之后,放了一把烧了三天三夜的烈火,是我们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化成了灰烬。此刻,我们再读这一句话,你又是什么心情?

  三、拓展延伸、联系生活

  1、同学们,假如此时此刻,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会说些什么呢?请你把它写下来。

  2、交流。

  3、面对着一片片的断壁残垣,我们出了愤怒之外,还应该想到些什么呢?我们还应该做点儿什么呢?

  4、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现在有许多人想要重建圆明园,而又有些人觉得,不要重建,这样可以给后人以惊醒。你觉得圆明园有重建的必要吗?

  5、同学们,北京城西北郊的圆明园一直在默默的向我们诉说着那段令所有中国人辛酸的历史,今天,面对日益强大的祖国,我们仍然不能将它忘怀。我们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但是,圆明园还立在那里,关于圆明园,关于那段辛酸的历史,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呢?下课之后,希望同学们再来查找一些资料,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那个因为落后,而要挨打的中国。因为勿忘国耻,才能振兴中华!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8

  《圆明园的毁灭》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勿忘国耻”为主题,让学生用心感受字里行间中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同时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初步学习整理和运用资料的方法。

  对于圆明园,大部分学生都比较陌生,而且这座曾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早已不复存在,大多数图片都是断壁残垣的遗址图。如何能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到它昔日的美好,并在毁灭后激发起他们内心的爱国热情成了教学的难点,这也正是本篇课文作者匠心独用的地方——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却用了很多笔墨来写它昔日的辉煌。

  在教学设计中,我共设定了四个教学目标:

  1、会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众星拱月”、“金碧辉煌”、“不可估量”等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

  3、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是如何被毁灭的,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4、体悟文章表达特点,初步学习整理和运用资料的方法。这样既融合了单元教学目标,又将本课重难点突出了出来。那怎么逐一突破这些目标呢?我率先开始了多种途径的资料搜集。

  先是参考已有的教学课件,再是大量文字资料的搜集,最后为了让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又到网上搜集更精美、贴切的照片和视频,试图通过多种形式来展现出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及被毁灭的过程。但第一次的试课后,我的备课思路就被打击了。

  试课是在三班进行的,在学生完全没有预习和搜集资料的情况下两课时才讲完课文内容,这其中暴露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教学任务怎样用一课时完成?我几乎对课文的每一个部分都做了资料补充,虽然内容丰富充实,但信息量过大,短短四十分钟,根本没办法一下接受,学生在体悟情感上会太偏重于感受美好。于是马上调整课件内容,大胆将文物部分舍弃,只用举例说明其跨越年代之长,数量之多来说明价值珍贵。同时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空间更大,将主导问题也进行了调整。

  第二次试课时课堂环节进行得顺利多了,时间也基本够用。这一次的试课也让我的授课思路更加清晰了。在最后正式讲时,虽然也有细节不尽如人意,但总体和孩子们的配合是比较默契的。问题探究、朗读感悟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孩子们的热情参与。授课后很多孩子都对圆明园产生了浓厚兴趣,自己又再次搜集资料,看相关视频和电影,对于侵略者们的无耻行径也是恨之入骨,爱国热情被悄悄点燃。

  通过本次备课和授课,让我真切体会到了课堂教学的真正作用,它并不是把所有知识都涵盖其中教授给学生,而是要通过课堂真正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让学生真正去思考,去行动。教与学是互动的,教师充分备课很重要,但学生主动去学更重要,所以以后备课要把方向和重点更准确地把握好,把功夫下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精彩8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