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

时间:

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集锦6篇)

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集锦6篇)

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1

? 小学数学《7的乘法口诀》 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为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八单元《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中《7的乘法口诀》一课。一、教学分析

  乘法口诀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1—6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7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7的连加过程,得出和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计算7的乘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认识7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归纳、推理,编制和掌握7的乘法口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能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 在深入钻研与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新课标》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力求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已有的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迁移作用,引导学生自我完成对7的乘法口诀的探究、编制,在初步经历“观察、尝试、操作、交流、欣赏”等数学活动中形成相关的活动经验,体验数学创造的乐趣。在课堂上,力求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在推导7的乘法口诀和讨论怎样记忆时分别运用直观演示、实践探索、观察比较、演绎概括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法] 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利用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来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四、教学过程

  基本教学模式可以下图来表现:

  教学流程图:

  环节一:复习回顾,创设情境 1、复习1-6的乘法口诀:

(电脑展示三个六边形),你会看图列算式吗?并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电脑画面依次显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及乘法口诀)2、情境引入:

  今天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到游乐场参观有趣的摆帆船比赛,比赛就要开始了,大家请看(出示课件)

  摆1只小船用了7个△,摆2只这样的小船要用几个△?那摆3个呢???摆7个呢?让学生将个数填在表格里。

  师:我们一起把这一列数读一读。学生读7、14、21、28、35、42、49。师:这些数都与几有关系呢?

(板书:7)师:从这一列数中,我们能看出:1个7是多少?2个7呢?“21”是几个7?几个7相加得28???

  学生回答后教师组织学生看着屏幕中的数说一说:1个7是7,2个7是14??

  师:看着上面的这个表,你猜猜咱们今天要编写几的乘法口诀,你会编吗? 环节二:动手操作,启发思考 1、自主探究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方式,展开自主学习:(1)觉得自己能够推导口诀的学生,开始独立探究。

(2)如果有困难,可以主动寻求他人帮助,可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向老师请教。(3)觉得无从下手的学生,和老师一起推导7的乘法口诀。让学生拿出学具,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的含义,分别想1个7、2个7各是多少?依次写出乘法算式和得数,推导出第一、二句口诀。2、合作交流(1)学生小组活动。(2)学生小组汇报:

① 说说你编的7的乘法口诀?(课件出示)② 说说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③ 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哪几句最难记?你怎样记的?

  视频展示其中小组所编的口诀。其余学生辨析:所编的口诀是否正确?并检查本小组编写的口诀是否正确。3、寻找规律,理解记忆口诀

(1)大家自豪地读一读七的乘法口诀,寻找其中的规律。(2)对口令

  形式:师生对口令,生生互动,小组之间对口令,内容:如:二七()()七三十五 七七()()七四十二

  师:三七二十一 生:3×7=21 7×3=21(3)寻找口诀与生活的联系。

  结合学生交流如何记“三七二十一”时,教师指出:“不管三七二十一”这一句在生活中说得比较多。我们小朋友对《西游记》,一定不陌生。屏幕出示《西游记》图片和文字,请学生寻找这段文字中的乘法口诀。文字如下:“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晴,取经的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电脑突出显示“七七四十九”、“三七二十一”)

(4)学生小组合作读、尝试记、背七的乘法口诀。[课中操] 环节三:反馈练习,巩固记忆 1、巩固记忆

  电脑出示一个交互活动转盘,随机产生一个7以内的数与7相乘,由学生自己操作并口算出结果,并说出是用哪句口诀计算的。这个转盘可转可停,还可通过按钮调节转速。2、口诀整合练习

  显示一个灵活的算式翻板,既可以巩固这堂课的学习内容,并复习前面学过的1-6乘法口诀,将前后口诀联系起来。3、挑战自我(两人合作,在计算机上操作)电脑随机出10道题,含有7及1-6表内的乘法,要求学生输入算式正确结果,电脑最终出示练习成绩。对于错题可以选择“错题重练”,也可以选择再挑战一次。环节四:总结欣赏,交流掌握(1)欣赏

  师:7在古代是一个比较有趣的数,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配乐朗诵的唐诗《咏柳》,请你算出这首诗共多少字,并说出想的过程,说出相关口诀。师:像这样每句七个字的诗,又称七言诗。(2)交流掌握7的乘法口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师:从古至今,人们生活在数的世界中。在实际生活中,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现象与7有关?能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哪些问题?(3)总结评价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有什么收获?

  附:【板书设计】

【课件结构】

  1.画面

  三个六边形

  2.画面

  依次显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及乘法口诀。3.动画

  七个三角形拼成一条帆船的过程 4.画面 7的乘法口诀

  5.动画 转盘、可转可停,可调速,与学生自由地进行交互。6.动画 算式翻板

  7.交互 挑战自我反馈练习,共10题,包含1-7的表内乘法 8.动画 《咏柳》动画配乐欣赏

  五、整合点诊断

  整合点:反馈练习,巩固记忆教学环节 1、整合点的确定

  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能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难点要求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而“7的乘法口诀”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主要取决于重点、难点的解决程度。根据低年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安排反馈练习,巩固记忆教学环节,促使他们在无意识中接受并记忆新知,让纯粹的记忆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主动进行各种数学活动,及时内化对知识的理解。

  2、传统的口诀教学方法弊端及优化

  传统的口诀教学中,一般以系统思想方法指导,一类一类地教学乘法口诀,稳打稳扎,步步为营。如果一句口诀、一句口诀孤立地讲解与记忆,这样很难记住那么多(45句)口诀,常常发生混淆,易于出错。“更重要的是容易造成儿童机械地、鼓励得看问题的习惯,不利于培养‘事物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不利于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与创造的兴趣。”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在具体教学记忆口诀时,在学生初步记忆的基础上,采取用计算机与学生交互这样的巩固环节,简洁明快,学生思维高度集中,兴致勃勃地主动记忆,内化了7的乘法口诀,融合了前面所有学习的口诀,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节约了大量教学时间。

  另外,教师批改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本应有学生的参与,但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有很多教师都是作业放在课后批改,而且是教师自己在办公室批改,这一过程严重地脱离了学生主体,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为克服传统教育留下的这个小弊端,本人尝试用计算机上的实时作业来检查学习的学习效果,既能有效利用时间,又可以及时反馈教学情况,发现问题,还可以选择错题重练,加深理解。3、信息技术对整合点的支撑

  教师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且保证课堂质量,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如何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动手动脑的机会与及时反馈,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

  在本课整合点中,学生与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技术和实时作业反馈技术是整合的亮点,人机交互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生命,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智慧源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更深层次的整合,是表现在学生的“学”上,“实时作业反馈”主要体现了“及时学习”、“即求即应”的互动学习模式,这也是本课对未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化的未来信息化学习的一点探索和尝试。六、整合点解决方法

  整合点“反馈练习,巩固记忆”教学环节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巩固熟记本课所学的7的乘法口诀,知道一句口诀对应的两个乘法算式;二是要将本课的口诀与前面所学的1-6的乘法口诀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知识体系;三是检验学习效果,并及时反馈。为了使教学形式有效实现和并得到有效支撑,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相互评价、合作探究,我在课件中设计了这样三个交互练习: 1、可控圆盘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任务是巩固熟记7的乘法口诀,知道口诀对应的两个算式,会根据算式说口诀或根据口诀写算式。

  这个环节设计了一个交互活动转盘,随机产生一个7以内的数与7相乘,由学生口算出结果,并说出是用哪句口诀计算的。这个转盘可转可停,还可通过按钮调节转速,有激动人心的鼓声,充分体现了计算机的交互性,同时又有很大的随机性,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可使学生对7的每句乘法口诀都牢固掌握。

  Authorware程序片段

  程序中主要使用了一个7帧flash圆盘动画和一个数组(预先存入7句口诀),利用帧对应的数组找出相应的口诀。2、算式翻板

  这个环节主要完成7的乘法口诀与1-6的乘法口诀融会贯通,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程序中用四个按钮控制两个变量的取值范围(1~7)3、挑战自我实时作业

  这个环节用来检验学习效果,并及时反馈,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已学乘法口诀的理解。本练习可以多次练习,电脑随机出题,对错题可以选择“错题重练”,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程序界面:

  程序流程:

  本段程序一共出10道随机题(7以内表内乘法),有成绩反馈和错题记录功能。七、运行环境

  计算机教室环境,两人一机,教学软件分课件与学件。其中学件中只包含本整合点的三个模块。

  总之,在这节课上,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精神,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技术支持与数学学科的整合,通过二人一机的训练,让孩子们象做游戏一般熟悉7的乘法口诀,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张扬了学生个性,发挥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水平。

  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2

  英语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教学设计:Unit 7 Section A 平安城镇中学张爱珍

  网络学习是一种学习过程交互化的学习模式。把信息技术作为英语教学的认知工具和知识载体,围绕英语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实验,不仅可以扩大英语学习的“面”和“量”,而且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信息等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带着问题借助网络查询信息,进行信息交流,“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协作交流”等学习策略能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在教学中,我尝试着把信息技术和网络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教学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本文是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Unit 7 Section A 教学案例,主要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

  一、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

  1.教材内容:本节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节,主要内容为学习一些服装类名词、表示颜色和大小长短的形容词、询问价格、商店购物等。

  2.教学重点: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单词how much, pants, sweater, T-shirt, shirt, shorts, socks, shoes, hat;提高组织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3.教学难点: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学习效率问题。

  二、教学对象分析和教学策略

【学生情况】信息技术课的开设使学生初步具备了电脑操作基础,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下载资料,具备一定的打字速度,小组内能够主动协作,共同交流,能够通过教师所提供的网络环境,获取一定的信息,但在获取有用信息和整理加工信息方面,仍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要避免学生在网络资源面前盲目浏览或不知所措的现象。

【学习方式】

  1.在一人一机的网络环境中,通过 Internet 和教学控制系统开展学习。

  2.自主探究。在完成较简单直观的任务时以个体探究为主,鼓励学生有独立自主的思维意识。

  3.合作学习。情景对话时鼓励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这是因为“合作学习”更方便英语的交流和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同时信息差异也更能燃起学生的“创新火花”。

【教学方法】

  1.演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直观理解,并从旧知中获得启迪,从而解决问题。

  2.评价法:将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内化而形成的学习成果,在全班学生中展示,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后续学习热情。

  3.任务型教学法: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分解成一个又一个的任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教学过程设计

【任务一】明确学习目标。通过网络教学控制系统,教师把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主要流程展示给学生,使其明确任务和要求。

【任务二】自主探究,学习单词

  教师引导学生打开Internet主页,利用“百度搜索”找到“金山词霸”,逐个输入新单词,学习其词义,跟读练习发音,教师及时进行评价,对查得快、输得快、学得快的学生进行表扬,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后续的学习积极性。

【任务三】创设模拟情景,开展合作学习

  1.投放多媒体课件,导入新的交际用语,指导学生操练。

  2.引导学生登陆易趣网,找到购物区,搜索相关信息,分组操练对话: A: How much is this T-shirt? B: It's $搜集并下载相关图片,设计自己的服装店,操练购物对话。

  在此期间,教师要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和加工中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并及时总结经验。

  4.总结点拨,深化主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导航者,也是情感的驱动者,在关键时刻进行必要总结,将信息传递给学生,把学生带入完整而系统的情感氛围中,使课堂在井然有序中结束。

  四、教学反思

(一)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方面

  1.信息技术与英语学习模式的整合。网络学习是一种学习过程交互化的学习模式。学生借助网络查询信息,进行信息交流,使“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协作交流”等学习策略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二)英语课堂教学方面

  本节课采用了“任务型”学习方法,让学生以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安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查询,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采用师生交流方式自然亲切,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营造出宽松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掌握了知识;教师将学生引进网络环境,引导其自主搜索新单词,通过单词的输入,练习了单词的拼写,通过跟读电脑上的读音,又掌握了纯正的发音,然后以个人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并以各种形式展示交流成果,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培养了团队精神。

(三)存在问题

  大部分学生通过网络都可以学习有关知识,但是个别英语学习较差的学生反应迟缓,学习较为吃力,这也说明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待提高;还有部分学生对网络了解不够多,使用网络不够熟练。

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3

  设计邮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邮票的有关知识,掌握邮票的设计方法,设计一张漂亮的邮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设计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①发展学生创造思维、对美的体验和欣赏,让学生学会创作美。②培养集邮兴趣。教学重难点:

  运用各种表现手段设计一套有创意的邮票。教学用具: 范画、课件、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揭示课题。

  1、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影片,说一说片中的同学在做什么?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片中的同学应该怎样做?

  2、学生观看课件,并思考问题。

  3、教师简单介绍邮票的意义导入新课。(师出示范画、学生欣赏范画)。

  二、介绍邮票种类及涉及项目

  1、请同学们观察自己手中的邮票,谈谈自己你想知道什么?

  2、小组讨论:

(1)、邮票上都有什么?(有图案,有面值,发行时间,发行地区等。)

(2)、邮票上有哪些标记吗?(邮票的外形边缘有整齐的齿孔,票面必须注明邮资的价格,发行的时间和地区。)。

  3、邮票有哪些种类?(有普通邮票、纪念 邮票、特种邮票、讲解航空邮票和欠资邮分票。并且每种邮票上都有一些标记。)

  4、邮票上有一些数字,如“8-6”,这是什么意思?

  三、设计邮票的步骤 1.构思。

  学生谈自己的构思。

  2、起稿。

  老师强调可以运用美术字写法标明邮票上的各种标记。A、图案:造型生动形象简练,单纯,富于装饰。B、邮资的价值。

  C、发行时间。

  D、发行地区:中国人民邮政。

  3、看课件中邮票的设计:构图和谐,画面文字精心设置,面值画显得很活泼,富有生气。

  3. 着色。、学生看图片欣赏色彩处理:既有鲜艳的色调,又有灰色调,色彩强烈,明快,鲜艳。、邮票的表现形式也不受任何限制,以绘画方法表现邮票的内容最为常见。也可用剪纸,拓印等方法来表现。(学生欣赏课件中的图片)。

  4、请学生当一名小小设计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各种手段设计一套有意义的邮票。

  四、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绘制

  学生利用金山画王,设计、绘制邮票,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评学生作品。 学生谈设计想法。

  六、教师小结。

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4

  选修六Unit 5 The power of nature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英语选修六第五单元Unit 5 The power of nature 第一课时 Warming Up and Reading.二、教学对象的分析

  高中生思维活跃,关心时事,有旺盛的求知欲,有较强的学习自觉性及自学能力。也基本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知识和网上搜索和查阅知识的能力及制作简单ppt课件的基本能力。高中生储备了一定的词汇和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较好的展开话题讨论,各抒己见。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通过上网查阅,了解一些自然现象的英语词汇,如volcano erupting(火山爆发),earthquake(地震),typhoon(台风),tsunami(海啸)hurricane(飓风)等。并认识到自然的伟大力量。

  2、使学生了解火山家这一陌生职业及其工作的重要性。(二)能力目标:

  1、通过布置任务,让学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拓视野。增强学生的组织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2、学生学会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筛选局部和整体信息的能力及独立阅读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三)情感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的伟大力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认识人类只有保护自然,才能有效地预防自然灾害并改造和利用自然。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students learn some words about natural some knowledge about volcano and a volcanologist’s job 教学难点:

should know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a volcanologist.五、教学方法及整合点

(一)演示法: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显示给学生看,便于学生对微观知识和背景知识的把握,并从旧知识中获得启迪,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问题和小组活动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并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把有关自然灾害及利用自然力量的文本、图片、声音和视频等信息融合在课件中,可以增加课堂信息量的输入并发挥学生的多种感官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六、教学过程设计

  将Warming Up部分与Pre-reading, Reading,部分放在同一课时教学设计成一节阅读课。

  Step 1 Lead-in and Warming-up(导入与热身)Step 2 Pre-reading(读前活动)Step 3 Reading for information(信息阅读)Step 4 Reading for comprehension(深层阅读)Step 5 Summary(总结回顾)Step 6 Homework(作业)具体教学步骤:

  Step 1 Lead-in and Warming-up 【设计说明】学生作业展示并引入课题。(由学生展示)

  1、播音视频,引出本单元课题The power of nature。2、实物展示,同学们掌握的有关自然灾害的单词。

  3、观看视频,再次观看自然灾害,使学生深刻感触到自然力量的伟大,和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是多么的脆弱。

  4、观看PPT,使学生了解人类对自然能源中最重要的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增强学生学习热情。了解新的信息技术。Step2 Pre-reading 【设计说明】

  1、课件展示幻灯片,给学生3个单词,让学生猜出volcano。 2、课件展示幻灯片,火山的类型及容易发生火山地带。3、课件展示幻灯片,介绍火山家的单词构成及工作。

  4、视频展示,火山家对火山的研究,使火山爆发过程更加形象生动的。 Step3 Reading for information 【设计说明】通过略读学生初步掌握文章整体后,学生再进行寻读,捕捉具体信息细节,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了解文章结构,概括出每部分的段落大意。

are asked to read the paage quickly to ge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Part 1(Para 1-2): The writer’s job and its 2(Para 3-4): The writer’s experience of watching the volcano 3(Para 5):The reasons for the writer’s enthusiasm about his will help students to know better about the paage’s structure and main 4 Reading for comprehension 【设计说明】本过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浏览文本信息,从阅读文本材料中迅速找到这些特定的信息和具体的事实。在这教学环节中,针对火山家的工作设计了5个问题(详见幻灯片图示)。让学生更加充分的了解

  火山家工作的重要性。Step 5 Summary 【设计说明】让学生再次巩固关于自然灾害的单词,火山的种类及火山家的工作及其重要性)

natural about the volcano and 6 Homework Writing: 80 words(choos one of them)1).tell your feeling of the power of )tell whether you will enjoy working as a volcanologist.七、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手段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方面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帮助学生自然、准确地理解新课。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巩固练习就能寓教于乐,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学中就可以做到因人而异,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

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轴对称图形》案例分析报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从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用合理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

  2、能力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过程中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会判断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三、教学对象的分析: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轴对称图形,但是在日常生活等熟悉的情境中,学生对轴对称现象的存在并不是一无所知,有着非常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学时,以合作与探究为主,充分利用小组讨论,结合生活中实例,帮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更加系统和清晰的认识,三年级的学生有着较强的探知欲,所一针对这一具体内容,课的开始是以蝴蝶飞舞,学生很自然的感受到轴对称图形,学生充分利用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比较感兴趣。

  四、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 多媒体课件一套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春天到了,天气暖和起来了,美丽的昆虫也都飞起来了,一只美丽的蝴蝶飞到了我们眼前,(电脑出示半只蝴蝶)。可是它把自己的半边翅膀和半个身体藏起来了,你知道它的另半边翅膀和半个身体是怎么样的吗?【创设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

(教师出示多种翅膀并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种)你们为什么选择这一种?(因为和身上的半边翅膀是一模一样的。)

  二、操作实践,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

(1)谈话:老师不仅喜欢昆虫,还喜欢旅游。上次利用假期去参观了一个展览馆,那里展出了各种各样的物体,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三样物体的照片(**、飞机、杯子)。观察这些照片上的物体,说说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这些物体都是对称的)

(2)谈话:我把这些物体的平面图形送给了每一位同学,请你们拿出这些平面图形。同学们都觉得这些物体是对称的,那我们怎么样来验证呢?(学生说用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

  谈话:自己折一折、比一比,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先在小组内说说,然后全班汇报。

  学生操作,同桌互相说说。

  反馈:学生把自己的发现边演示边说。

  学生1:这些 图形对折后,两边都是一样的。学生2:他们都是对称的。谈话:像这样对折后图形两边大小、形状完全一样重叠在一起,也可说是图形两边完全重合。(板书:完全重合)

  谈话:那其他两个图形是不是对折后也完全重合呢?

  指出: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谈话:请你们把对折后的图形打开来看看,还发现有一条什么?(一条折痕)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一起来认识**图的对称轴后,请学生指出飞机、奖杯的对称轴。

  同桌两人互相说说之间轴对称图形特征及指出轴对称图形。【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教师通过实际操作,使一般问题转化为今天所要解决的内容】

  2.教学试一试

  出示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正五边形、圆形,并按顺序给图形编号。

  启发:这些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 你可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每个图形是不是?

(可把这个图形对折,看折痕两边能不能完全重合。)学生动手折。反馈:指正方形,请学生判断并演示不同折法。小结:正方形不仅上下对折能完全重合,左右对折或沿对角线对折都能完全重合。不管怎么样对折,只要折痕两边能完全重合都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判断平行四边形,指出为什么不是轴对称图形。

  三、及时巩固,深入认识

  1、找一找

  谈话:大自然中的对称现象还有很多很多,想认识更多更美的轴对称图形吗?那就和我一起去展览馆看看吧。看,里面有很多美丽的图形,你能回答展厅的问题吗?出示想想做做1。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2.做一做 谈话: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你想自己动手做一个吗?请同学们拿出材料,自己做一个轴对称图形。将做的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3、画一画

  谈话:这些图上都只画了图形的一半,你能画出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吗?

  指导学生先确定另一半图形的各个顶点,再连点成线比较容易。

  4、猜一猜

  谈话:我们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老师把轴对称图形的一半遮住了,你能猜出它是什么图形吗? 电脑出示五角星、奥运五环旗、中国结、工商银行标志等图案一半,学生回答后,展示整个轴对称图形。[在联系中增加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真实体验,有助于学生掌握新知。]

  四.欣赏图片,情感体验

  谈话:轴对称图形给人一种和谐、对称的美感。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就有很多美丽的对称现象,请欣赏。(课间播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炭化:大家感觉美吗?如果把它们画下来就形成了我们今天学习的轴对称图形。希望大家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6

  设计邮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邮票的有关知识,掌握邮票的设计方法,设计一张漂亮的邮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设计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3、情感目标:

①发展学生创造思维、对美的体验和欣赏,让学生学会创作美。②培养集邮兴趣。教学重难点:

  运用各种表现手段设计一套有创意的邮票。教学用具: 范画、课件、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揭示课题。

  1、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影片,说一说片中的同学在做什么?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片中的同学应该怎样做?

  2、学生观看课件,并思考问题。

  3、教师简单介绍邮票的意义导入新课。(师出示范画、学生欣赏范画)。

  1欢迎下载

  二、介绍邮票种类及涉及项目

  1、请同学们观察自己手中的邮票,谈谈自己你想知道什么? 2、小组讨论:

(1)、邮票上都有什么?(有图案,有面值,发行时间,发行地区等。)

(2)、邮票上有哪些标记吗?(邮票的外形边缘有整齐的齿孔,票面必须注明邮资的价格,发行的时间和地区。)。

  3、邮票有哪些种类?(有普通邮票、纪念 邮票、特种邮票、讲解航空邮票和欠资邮分票。并且每种邮票上都有一些标记。)

  4、邮票上有一些数字,如“8-6”,这是什么意思? 三、设计邮票的步骤 1.构思。

  学生谈自己的构思。2、起稿。

  老师强调可以运用美术字写法标明邮票上的各种标记。A、图案:造型生动形象简练,单纯,富于装饰。B、邮资的价值。C、发行时间。

  D、发行地区:中国人民邮政。

  3、看课件中邮票的设计:构图和谐,画面文字精心设置,面值画显得很活泼,富有生气。

  3. 着色。

  2欢迎下载、学生看图片欣赏色彩处理:既有鲜艳的色调,又有灰色调,色彩强烈,明快,鲜艳。、邮票的表现形式也不受任何限制,以绘画方法表现邮票的内容最为常见。也可用剪纸,拓印等方法来表现。(学生欣赏课件中的图片)。

  4、请学生当一名小小设计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各种手段设计一套有意义的邮票。 四、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绘制

  学生利用金山画王,设计、绘制邮票,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评学生作品。学生谈设计想法。六、教师小结。

  3欢迎下载。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4欢迎下载

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集锦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